助学贷款视角下的诚信教育

助学贷款视角下的诚信教育

一、从助学贷款谈诚信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杨广锐[1](2020)在《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推进实现教育公平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与发达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系和实践经验相比,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起步较晚,理论与实践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借款学生违约现象和风险管理始终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这个基础理论出发,以S大学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践情况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情况进行局部考察和研究。根据S大学2010-2019年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数据,结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调整情况,识别并归纳出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在风险分析环节,从政府、高校、银行、学生四个行为主体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和风险分担,探索风险问题的成因,并对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两种贷款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贷款方式操作流程中风险产生机理的异同点。最后对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政府方面,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助学贷款代偿制度的资助效果,在教育成本分担和风险分担上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银行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借款学生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贷款偿还机制,降低违约风险。高校方面,加强贷款工作的资源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知识教育,加强贷款毕业生就业指导,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和贷款偿还能力,化解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学生方面,应提高个人金融知识水平,增强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锻炼自身综合实力,提高个人偿还能力,从主观因素方面降低违约风险。

蒋雪[2](2021)在《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作为教育扶贫政策重要方面之一,其执行效果对衡量当前精准扶贫成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施行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毋庸置疑,助学贷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而导致出现政策执行偏差。为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做好教育扶贫工作,进而助力国家精准扶贫工作,识别当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并提出矫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政策执行过程理论为基础,使用“模糊-冲突”模型和场域理论构建研究的分析框架,以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情况进行研究,识别政策执行偏差表现。主要表现为:第一,目标群体靶向不精准。贫困生认定标准不够差异化、认定程序不够合理化、目标群体对政策认知程度不够理想;第二,政策执行权调配偏差。央地目标不相协调、执行主体设计不够合理;第三,支持性配套政策环境偏差。诚信教育效果不佳、全国性征信系统缺乏。基于这些表现出来的偏差,以场域、资本及惯习为分析单位,阐释了政策执行偏差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政策执行权力主体力量不均衡;第二,政策执行场域内的资本结构不适配;第三,政策执行场域内的惯习异化。最后,针对上述我国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及原因,提出矫治对策,具体包括:第一,政府和社会方面需加强各方联动与立法建设;第二,银行方面需探索政策性银行组建与征信还款制度;第三,高校方面需健全资助及资助育人体系。

王悦[3](2020)在《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X银行为例》文中指出助学贷款是我国利用金融工具帮扶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金融扶贫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它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高校组织、银行承办的一项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学业的金融政策,其发展经历了国家助学贷款(也就是校园地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多个阶段。助学贷款的意义重大可从多方面考究,于借款人,它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完成了自己的求学梦,避免了众多困难家庭走上“因学返贫”、“因教致贫”的问题,这在扶贫工作中也是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于学校,它提供了更多的求学机会,缓解校方有限的帮扶资金面对的重大压力;于银行,它扩大了银行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体,提供了更有潜力的利润来源;于国家,它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经济基础。但由于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申请人多出身于贫困家庭,加上我国自1999年才开始实行助学贷款政策,管理经验欠缺、相关政策不完善,助学贷款常表现为违约率高、风险大、催收难,这不仅为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风险,长远看来更会使许多真正有需求的学生因此失去申请助学贷款资格,从而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整体培养情况。因而,有效防范助学贷款的大面积违约行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实地调研,从政府及社会、银行、高校、个人四个参与主体分析了助学贷款的违约原因,并且运用SPSS软件对于取得的内蒙古X银行样本数据进行了违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认为学生的个人因素、学生家庭因素和银行的贷款设计都对助学贷款形成不良产生了影响;通过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六个不同的新变量,其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同时又避免了原始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根据分析和研究结果,本文还针对助学贷款参与主体给出了几点解决建议。希望能够以此帮助压降助学贷款发放以后的贷后违约率,使得这一利好政策能够长效至久的发展下去,帮助更多的学生家庭走出因学致贫困境,帮助社会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

张盛威[4](2020)在《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助学贷款是以个人信用为保障的信用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存在一定风险。商业银行如何有效的对助学贷款风险加以防范,构建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已经成为一项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对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展开分析研究。首先阐述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对国内外有关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得出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研究设计的相关概念、理论进行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原因两方面探究其原因。为帮助天津GS银行有效的进行助学贷款风险防范,对国外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的案例进行剖析,从中得出了一些启示。如:美国的“斯坦福贷学金”风险防范体系及启示,日本“育英基金会”风险防范机制分析与启示。为天津GS银行完善与优化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提供借鉴与参考。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使天津GS银行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得到完善与优化。助学贷款申请阶段,完善贷款种类发展生源地贷款政策,加强贷款学生引导工作树立诚信意识;助学贷款发放阶段,建立针对贷款学生的信用评价体系,引导贷款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助学贷款还款期间,完善助学贷款还款管理机制,强化还款的联控监督机制。通过研究希望能够为天津GS银行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与优化提供帮助,为提升商业银行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梁小莉[5](2018)在《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与学生诚信教育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校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我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为例,分析了我校在实施贷款过程中出现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分析了我校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我校采取了多项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校良好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体制和机制。

张新进[6](2016)在《主体行为视角下助学贷款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对人才需求也进一步扩张,而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路径也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教育制度改革虽然使更多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但收费制度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困生的入学难题。作为利用金融杠杆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机会均等的工具,助学贷款于1999年正式推开,并逐步扩大规模。目前,助学贷款虽取得重大成就,然而仍然有20%的学生由于助学贷款主体行为协调不力被拒之门外。而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主体行为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各行为主体的互动与合作,实现整个贷款体系的平稳运行。因而本文以助学贷款的主体行为为出发点,通过主体间的博弈优化行为,进而实现贷款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对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和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考察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发展的背景、特征与历程,发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行为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然后,针对助学贷款涉及到的四个行为主体,学校、银行、政府和学生,分别分析其行为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阐述四个主体面临的问题及困境。然后,根据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资料,梳理青岛市各大高校学生对助学贷款相关问题的看法与见解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助学贷款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博弈模型并将显着性因素纳入,分析在贷款与还款过程中两大主要主体—银行与学生之间的行为博弈并找出双方最优选择行为的利益均衡点。最后对全文分析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主体最优选择行为达到利益均衡点的对策建议与政策启示。实证分析表明,经济性因子、家庭性因子、管理和追缴制度因子、还款制度因子以及个人信用水平因子影响助学贷款的发展。进一步的博弈分析发现:在申请审核阶段,家庭性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银行审核成本、高校对学生惩罚力度以及学生信用度的增加和利率的降低,会提高申请的真实性;还款发放阶段,银行利率的降低、信用惩罚的增加以及学生毕业后个人收入和诚信度增加利于学生按时还款。因而,实现主体行为的最优化,政府要在促进就业、个人信用档案建设、贫困生鉴定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银行要降低利率、延长还款期限并创新还款方式,建立违约惩罚机制,而高校要引导学生就业并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学生要提高个人诚信意识、还款意识,增强还贷能力。

陆彩莲,吴伟琦[7](2013)在《从国家助学贷款谈大学生诚信教育》文中研究表明阐述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学生违约现象,并分析原因,提出通过贷前诚信教育、贷中诚信培育、贷后诚信跟踪等,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健全大学生诚信制度,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甄帅帅[8](2013)在《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关系变得日益复杂,诚实信用这一道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小到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大到一个国家、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信用,它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石。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还不完善,很多领域为了追逐个人利益,忽视了诚信的重要性,不诚信现象屡见不鲜,各行各业信用缺失严重。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将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诚信状况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而且有利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思想意识是积极向上,大部分都具有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信用缺失的现象仍然存在于部分学生中,比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等不良行为,目前很多高校除了开展大学生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诚信道德品质外,还建立了大学生信用档案,以监督大学生的信用行为。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指出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结合高校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具体实践总结了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和建立方式,以及大学生信用档案在宏观和微观上的管理模式,最后针对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信用和信用档案,包括信用的概念、信用档案的概念及种类;第三部分是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从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及建立方式;第四部分为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管理,分别从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方面入手,将大学生信用档案利用作为微观管理的一个具体业务环节论述,从总体上阐述大学生信用档案应如何具体管理;第五部分为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总的来说,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信用档案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大学生信用档案有法可依。有关工作者根据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收集范围和鉴定评估标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大学生信用档案的科学有效管理和准确查询,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吴杰[9](2011)在《经济学视野下的国家助学贷款问题探析》文中认为国家助学贷款鲜明特征是,政策性较强、资助对象及目的具有特定性、风险性较高。目前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银行运行成本高,贷款风险大;二是学生诚信守约意识淡薄;三是贷款发放不平衡,供求矛盾突出。为此,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要大力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三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四要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缓解国家助学贷款压力;五要完善立法,降低银行的风险。

郑国军[10](2011)在《诚信教育是我国助学贷款 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柔性制度选择》文中提出本文以系统论为研究视角,从助学贷款系统各元素或利益主体诚信缺失的表现、危害和原因等方面探究了诚信教育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柔性制度选择.认为正确认识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危害是开展好诚信教育的基础;理性对待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保障诚信教育实效的关键;诚信教育是降低和控制助学贷款道德风险、提高助学贷款制度绩效的有效手段.

二、从助学贷款谈诚信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助学贷款谈诚信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理论基础与实践
    2.1 国家助学贷款定义及分类
    2.2 国家助学贷款行为主体
    2.3 国家助学贷款基础理论
        2.3.1 人力资本理论
        2.3.2 教育公平理论
        2.3.3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3.4 风险管理理论
    2.4 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发展历程
        2.4.1 试点探索阶段(1999年6月-2000年8月)
        2.4.2 全面推广阶段(2000年8月-2004年6月)
        2.4.3 突破发展阶段(2004年6月-2015年7月)
        2.4.4 成熟完善阶段(2015年7月至今)
第三章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考察
    3.1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现状
        3.1.1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基本情况
        3.1.2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情况
    3.2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典型案例
        3.2.1 一朝疏忽终后悔-重视程度不够
        3.2.2 恶意拖欠,自酿苦果-契约精神匮乏
        3.2.3 就业难引发的失信—偿还能力不足
    3.3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表现
        3.3.1 信用风险
        3.3.2 管理风险
        3.3.3 社会风险
        3.3.4 政策风险
第四章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析
    4.1 基于事故树法的风险成因分析
        4.1.1 学生视角风险成因
        4.1.2 高校视角风险成因
        4.1.3 银行视角风险成因
        4.1.4 政府视角风险成因
    4.2 基于流程图法的风险产生机理分析
        4.2.1 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操作流程风险分析
        4.2.2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操作流程风险分析
        4.2.3 两种贷款方式的对比分析
    4.3 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第五章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以政府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1.1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5.1.2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5.1.3 提高助学贷款代偿制度的资助效果
    5.2 以银行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2.1 建立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体系
        5.2.2 提高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水平
        5.2.3 完善贷款偿还机制
    5.3 以高校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3.1 加强贷款工作的资源投入
        5.3.2 加强诚信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
        5.3.3 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5.4 以学生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4.1 提高个人金融知识水平
        5.4.2 提高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
        5.4.3 提高个人偿还能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高校贫困生
        1.3.2 国家助学贷款
        1.3.3 政策执行偏差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发展研究
        1.4.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研究
        1.4.3 政策执行偏差研究
        1.4.4 文献述评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
    2.1 理论依据
        2.1.1 政策执行过程理论
        2.1.2 “模糊-冲突”模型
        2.1.3 场域理论
    2.2 分析框架
        2.2.1 权力场域内央地力量失衡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2.2.2 资本缺失或失衡导致政策高模糊性
        2.2.3 惯习异化导致政策高冲突性
3 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表现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工具
        3.1.2 数据的选择
        3.1.3 数据的收集
        3.1.4 数据分析步骤
    3.2 目标群体靶向不精准
        3.2.1 认定不精准问题
        3.2.2 政策认知度问题
    3.3 政策执行权调配偏差
        3.3.1 央地目标不相协调
        3.3.2 执行主体设计偏差
    3.4 支持性配套政策环境偏差
        3.4.1 诚信环境有偏差
        3.4.2 征信制度环境有偏差
4 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原因分析
    4.1 政策执行权力主体力量不均衡
        4.1.1 央地执行权力不均衡
        4.1.2 央地执行能力不匹配
    4.2 政策执行场域内的资本结构不适配
        4.2.1 资本缺失带来政策目标的高模糊性
        4.2.2 资本失衡带来政策工具的高模糊性
    4.3 政策执行场域内的惯习异化
        4.3.1 央地目标异质性冲突
        4.3.2 央群目标异质性冲突
5 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治
    5.1 政府和社会方面:加强各方联动与立法建设
        5.1.1 加强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引导
        5.1.2 建立健全全国性收入申报系统
        5.1.3 加快助学贷款政策立法进程
    5.2 银行方面:探索政策性银行组建与征信还款制度
        5.2.1 组建助学贷款政策性银行
        5.2.2 实施多样灵活的还款方式
        5.2.3 建立健全全国性征信系统
    5.3 高校方面:健全资助及资助育人体系
        5.3.1 健全资助体系
        5.3.2 加强人文关怀和就业帮扶
        5.3.3 积极开展诚信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X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助学贷款概念及种类
        2.1.1 商业助学贷款
        2.1.2 国家助学贷款
        2.1.3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成本分担理论
        2.2.2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贷款需求理论
        2.2.5 还款违约
第三章 助学贷款政策现状及违约分析
    3.1 助学贷款发展概况及相关政策
        3.1.1 发展现状
        3.1.2 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
        3.1.3 内蒙古地区助学贷款的发展进程
        3.1.4 内蒙古地区助学贷款的运行机理
    3.2 内蒙古助学贷款违约原因分析
        3.2.1 政府及社会
        3.2.2 银行
        3.2.3 高校
        3.2.4 借款人
第四章 内蒙古X银行不良助学贷款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变量的选取
    4.2 研究假设
        4.2.1 学生个人因素
        4.2.2 学生家庭背景
        4.2.3 银行贷款信息分析
    4.3 描述统计与假设检验
        4.3.1 个人因素分析
        4.3.2 家庭因素分析
        4.3.3 银行贷款信息分析
        4.3.4 各违约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4.4 因子分析
        4.4.1 KMO和 Bartlett的检验
        4.4.2 计算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4.4.3 主成分分析
第五章 解决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建议
    5.1 政府及社会方面
        5.1.1 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档案
        5.1.2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5.1.3 加大违约惩罚力度
    5.2 银行方面
        5.2.1 丰富产品设计
        5.2.2 强化贷前评估体系
        5.2.3 增强银行的贷后管理能力
    5.3 学校方面
        5.3.1 细化贷前资格审查工作
        5.3.2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5.3.3 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5.3.4 保持与学生的紧密联系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述评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国家助学贷款
        2.1.2 国家助学贷款特性
        2.1.3 信贷风险
        2.1.4 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
    2.2 理论基础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3章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现状分析
    3.1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3.1.1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基本情况
        3.1.2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办理流程
        3.1.3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发放情况
        3.1.4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质量
    3.2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3.2.1 从银行的角度分析风险成因
        3.2.2 从贷款学生的角度分析风险成因
        3.2.3 从高校角度分析风险成因
    3.3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分析
        3.3.1 贷前调查风险防范现状
        3.3.2 贷中审查风险防范现状
        3.3.3 贷后风险防范管理现状
第4章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问题与成因分析
    4.1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4.1.1 贷前调查流于形式,风险防范不全面
        4.1.2 贷中审批不完善
        4.1.3 贷后风险管理不到位
    4.2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外部因素
        4.2.2 内部原因
第5章 国外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的案例启示
    5.1 美国“斯坦福贷学金”风险防范体系及启示
        5.1.1 “斯坦福贷学金”风险防范体系
        5.1.2 “斯坦福贷学金”风险防范的启示
    5.2 日本“育英基金会”风险防范机制分析与启示
        5.2.1 日本“育英基金会”风险防范机制分析
        5.2.2 日本“育英基金会”风险防范的成功启示
第6章 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与优化对策
    6.1 助学贷款申请阶段的防范
        6.1.1 完善贷款种类发展生源地贷款政策
        6.1.2 加强贷款学生引导工作树立诚信意识
    6.2 助学贷款发放阶段的防范
        6.2.1 建立针对贷款学生的信用评价体系
        6.2.2 引导贷款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
    6.3 助学贷款还款期间的防范
        6.3.1 完善助学贷款还款管理机制
        6.3.2 强化还款的联控监督机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相关成果

(5)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与学生诚信教育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校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不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
二、我校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
    (一) 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
    (二) 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 受到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四) 受贷后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制约
三、构建我校学生诚信教育体制机制
    (一) 建立和完善我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机构
    (二) 建立我校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的奖惩制度
    (三) 建立我校助学贷款学生违约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四) 创新和丰富我校诚信教育的内容形式
    (五) 改进我校贷后管理工作方式方法

(6)主体行为视角下助学贷款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1.3.1 相关理论
        1.3.2 文献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文章的不足之处
第2章 高校助学贷款成长状况
    2.1 助学贷款分类
        2.1.1 校园地助学贷款
        2.1.2 生源地助学贷款
    2.2 助学贷款的特征
        2.2.1 政策性强
        2.2.2 商业性
    2.3 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3.1 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2.3.2 助学贷款的发放情况
第3章 助学贷款的主体行为及其互动分析
    3.1 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
        3.1.1 政府
        3.1.2 银行
        3.1.3 学生
        3.1.4 高校
    3.2 主体行为互动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政府
        3.2.2 银行
        3.2.3 高校
        3.2.4 学生
第4章 贷款主体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4.2.2 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
    4.3 因子分析
        4.3.1 概念及模型选择
        4.3.2 相关系数矩阵和变量共同度分析
        4.3.3 因子提取
        4.3.4 因子旋转及命名
        4.3.5 因子得分
        4.3.6 小结
第5章 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5.1 申请审核阶段
        5.1.1 模型的选取
        5.1.2 模型假设
        5.1.3 支付矩阵的构建
        5.1.4 混合纳什均衡点的确定
        5.1.5 优化途径及策略的选择
    5.2 发放-还款阶段
        5.2.1 模型选取
        5.2.2 模型参数的假设
        5.2.3 支付矩阵构建
        5.2.4 复制动态及其稳定进化策略
        5.2.5 参数及进化稳定策略影响因素分析
        5.2.6 变量赋值及模型验证
        5.2.7 优化途径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结论
    6.2 政策启示
        6.2.1 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6.2.2 政府、家庭与个人协同配合,共同提高经济硬实力
        6.2.3 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和违约处罚追缴制度
        6.2.4 银行降低利率,延长还款期限,创新还款方式
        6.2.5 建立贫困生认定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7)从国家助学贷款谈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 贷前诚信教育
(二) 贷中诚信培育
(三) 贷后诚信跟踪

(8)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本文研究目的
        1.1.2 本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信用档案工作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2 信用和信用档案
    2.1 信用的概念
    2.2 信用档案的概念和种类
        2.2.1 信用档案的概念
        2.2.2 信用档案的种类
3 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
    3.1 建立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必要性
        3.1.1 大学生学习方面信用缺失
        3.1.2 大学生经济方面信用缺失
        3.1.3 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信用缺失
        3.1.4 大学生择业方面信用缺失
    3.2 建立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意义
        3.2.1 有利于构建人力资源强国
        3.2.2 有利于促进高校信用建设和高校的文明健康发展
        3.2.3 有利于净化市场经济环境,便于用人单位顺利开展招聘工作
        3.2.4 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3 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内容和建立方式
        3.3.1 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
        3.3.2 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建立方式
4 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管理
    4.1 大学生信用档案宏观管理
        4.1.1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行政管理
        4.1.2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法制管理
    4.2 大学生信用档案微观管理
        4.2.1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收集
        4.2.2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鉴定
        4.2.3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整理分类
        4.2.4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提供利用
5 目前大学生信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 目前我国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1 社会信用意识缺失,缺乏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5.1.2 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依据
        5.1.3 缺乏建档收集整理标准和信用评估标准,难以实现社会公正
        5.1.4 大学生信用档案社会需求不足
        5.1.5 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存在严重区域化现象
        5.1.6 缺乏构建大学生信用档案的经济、技术基础
        5.1.7 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队伍业务水平不高
    5.2 针对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问题的对策
        5.2.1 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5.2.2 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制定和完善大学生信用档案有关法律法规
        5.2.3 重视对大学生信用档案相关理论的研究
        5.2.4 加大推广宣传,提高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5.2.5 加快建设步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5.2.6 加大对大学生信用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5.2.7 加强对大学生信用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9)经济学视野下的国家助学贷款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性质及其主要特征
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 银行运行成本高, 贷款风险大, 银行积极性受到挫伤
    (二) 学生诚信守约意识淡薄, 诚信危机使助学贷款陷入僵局
    (三) 贷款发放不平衡, 供求矛盾突出
三、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策
    (一) 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 大力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
    (三) 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四) 政府加大投入, 不断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五) 完善立法, 降低银行风险

(10)诚信教育是我国助学贷款 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柔性制度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正确认识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危害是开展好诚信教育的基础
2 理性对待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保障诚信教育实效的关键
3 诚信教育是降低和控制助学贷款道德风险、提高助学贷款制度绩效的有效手段

四、从助学贷款谈诚信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杨广锐.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研究[D]. 蒋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X银行为例[D]. 王悦.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天津GS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 张盛威.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5]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与学生诚信教育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校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为例[J]. 梁小莉. 南方论刊, 2018(07)
  • [6]主体行为视角下助学贷款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 张新进. 青岛理工大学, 2016(06)
  • [7]从国家助学贷款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 陆彩莲,吴伟琦. 广西教育, 2013(43)
  • [8]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D]. 甄帅帅. 安徽大学, 2013(11)
  • [9]经济学视野下的国家助学贷款问题探析[J]. 吴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06)
  • [10]诚信教育是我国助学贷款 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柔性制度选择[J]. 郑国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标签:;  ;  ;  ;  ;  

助学贷款视角下的诚信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