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直剪过程峰值强度释放规律及其对可靠性的影响

混凝土直剪过程峰值强度释放规律及其对可靠性的影响

一、砼直剪过程峰值强度释放规律及对可靠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可意[1](2016)在《基于底部优化设置的隧道围岩-支护系统可靠性分析》文中提出优化公路山岭隧道初期支护的底部支护形式,无论对隧道的设计还是施工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底部优化后对隧道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依托河北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隧道底部动态围岩分级及新支护体系长期稳定性研究》,通过有限差分软件模拟计算、现场监控量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针对隧道初期支护可靠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价进行了具体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1)引入岩体完整性系数Kv和岩体风化程度系数Kf对地质强度指标GSI进行定量化分析从而估算Hoek-Brown强度准则中的岩体力学参数。(2)针对Ⅳ1级和Ⅲ2围岩三车道隧道底部不同支护形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围岩的竖向位移、应力、围岩塑性区范围及其二次衬砌的位移和应力,结果表明在埋深小于等于200m的情况下可以取消仰拱,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反馈隧道的稳定情况。(3)受到响应面法理论的启示,采用围岩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地质强度指标GSI以及埋深H为随机变量,先拟合出位移响应量与各随机变量的单一变化函数,最后将这些因子组合,建立基于位移分析的不同围岩级别具有显示表达式的功能函数。(4)采用极限位移来判断隧道的稳定性,计算隧道的可靠度。将参数E、GSI、μ、γ的五个分位值进行交叉模拟计算,统计出比《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更加详细的极限位移值。(5)统计23个隧道150个断面的Kv值和Kf值,通过查表得出各个断面的GSI值。通过假设性检验,得出不同围岩级别GSI值的服从正态分布。(6)建立隧道初期支护的位移极限平衡方程,利用Matlab强大的随机数发生器指令功能来实现蒙特卡罗法的抽样,计算出Ⅲ、Ⅳ、Ⅴ级围岩在不同埋深下的拱顶、拱腰、拱脚处的可靠度指标值,最后计算整座隧道的可靠度指标值为1.45,说明整座隧道稳定可靠。(7)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隧道初期支护可靠性进行评价,以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大变形分析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模型。结合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严重程度为DEA法建立的风险评价模型提供初值,移动最大风险曲面对各决策单元的风险状况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为决策单元2>1>3>4>5、6>7。

汤罗圣[2](2013)在《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与预测预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地质灾害发育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陷等六类。中国地调局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12年八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5752起,其中滑坡4841起、崩塌412起、泥石流415起、地面塌陷56起、地裂缝25起、地面沉降3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26起,共造成53人死亡、25人失踪、7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2.3亿元。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站全国地质灾害通报的数据,2004年-2011年期间地质灾害六类地质灾害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7亿元,伤亡人数超过400人,且在六类地质灾害中,滑坡灾害发育最为广泛,比例高达50.60%~86.11%,占全年地质灾害一半以上。中国每年因滑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在10亿美元以上,依据中国地调局地质灾害通报数据,2009仅全国特大型和大型滑坡灾害共发生16起,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90亿元人民币;2011年死亡失踪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重大灾害发生7起,直接经济损失5.99亿元人民币。滑坡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1963年的意大利瓦依昂滑坡造成2600多人的死亡;1983年甘肃省东乡县洒勒山滑坡摧毁四个村,死亡220人,重伤22人;据印度报道2000年西藏易贡藏布高速巨型滑坡共造成印度30人死亡,100多人失踪,50,000人无家可归;2003年湖北秭归千将坪滑坡造成24人死亡,1100多人无家可归;2005年菲律宾南莱特省滑坡灾难造成1800多人伤亡堆积层滑坡是滑坡中分布最为广泛、规模大、暴发频率高、突发性强、持续危害性较大的一类致灾体,该类滑坡通常发生在第四系及近代松散堆积层中,其滑体物质一般由次生堆积体,如崩积物、崩坡积物及冲积与崩坡积混合物堆积而成,滑动面一般为堆积层与下覆基岩的接触面,分布于长江三峡、黄河中上游、及香港、广东、福建等地,以长江三峡发育最广泛。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堆积层滑坡包括滑坡堆积体滑坡、崩塌堆积体滑坡、崩滑堆积体滑坡、黄土滑坡、粘土滑坡、残坡积层滑坡、人工填土滑坡,对于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主要发育滑坡堆积体滑坡、崩塌堆积体滑坡、崩滑堆积体滑坡、残坡积层滑坡四类。三峡库区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作用及地质环境特征导致滑坡大量发育,拒不完全统计,仅在长江上游地区100万km2范围内,就发育滑坡1736个,其中64%为堆积层滑坡,而在三峡库区二、三期治理和监测的崩塌滑坡灾害点中,堆积层滑坡点约占80%。根据统计分析,这些堆积层滑坡在降雨及三峡库区库水位调度作用下大部分目前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在降雨和库水位持续作用下其发展趋势为不稳定状态。对于三峡库区来说,滑坡失稳破坏不仅造成滑坡体上人员财产损失,同时会堵塞航道,更重要的是其次生涌浪灾害造成的危害,意大利瓦依昂滑坡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库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水库的正常运营,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的稳定性与预测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以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室内试验、推广Bayes方法、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定量分析、数值模拟与位移监测反分析、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对滑坡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和预测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强度折减法、Rosenblueth计算方法以及点安全系数法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滑坡的整体与局部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坡GPS专业监测、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数值分析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等研究考虑库水位和降雨等外界因素影响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滑坡时间预报模型和判据。通过以上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统计分析得到了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泥岩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互层等易滑地层中,在秭归、巴东、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六个区县分布最广,主要为特大型和大型滑坡,其中大型滑坡最为发育,且大部分为中深层滑坡,顺向坡最为发育,剖面形态多为凸形,且主要发育在中倾坡(10°~40°)中,其物质组成以残积(Qe1)、坡积(Qdl)、崩积(Qcol)、滑坡堆积(Qdel)的第四系粉质粘土夹碎石为主,滑坡前缘发育在200m高程以下,后缘发育在725m高程以下,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地表累积位移曲线形态主要有稳定型、匀速型、收敛型、加速型、阶跃型和回落型六类,深部位移曲线主要有“V”型、“D”型、“B”型、“r”型、“钟摆”型和“复合”型六类,主要存在蠕滑-拉裂、滑移-隆起-整体下滑、滑移-拉裂-剪断三种变形破坏模式。(2)建立了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抗剪强度参数选取和预测的方法。通过对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室内试验、推广bayes方法反分析方法、数值方法与位移监测反分析方法、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定量分析基础上的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反分析方法、滑坡抗剪强度参数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研究,并以滑坡实例验证,得到了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抗剪强度参数选取和预测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①室内试验因取样扰动、试验条件、试验误差以及滑坡空间差异性等原因导致试验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可靠性受到很大影响,且对于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来说,滑坡抗剪参数一般处于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之间、饱和与天然状态并存,试验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滑坡稳定性分析等领域,一般作为反分析方法的基础数据。②推广bayes方法反分析滑坡抗剪强度参数的分布形式重点在于先验函数的选取,目前一般以区域统计规律作为先验函数,主要适用于滑坡滑带土室内试验组数较少的滑坡,反分析结果主要用于计算滑坡的破坏概率,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③滑坡抗剪强度参数数值方法与位移监测反分析方法是以滑坡室内试验数据或区域统计规律为基础,以滑坡监测位移及其位移趋势为判断依据,采用数值模拟手段选择滑坡最优抗剪强度参数组合。该方法能够应用于三峡库区大量未进行详细勘察仅进行专业监测的滑坡,但其结果易受数值模拟方法软件缺陷、滑坡专业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④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定量分析基础上的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反分析方法将滑坡滑带从完整到完全破坏的过程视为滑坡抗剪强度从峰值强度变为残余强度的过程,并采用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等比例折减。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进行深部位移监测且位移监测曲线具有典型曲线特征的滑坡,同时需以室内试验数据或区域统计规律为基础。⑤滑坡抗剪强度参数预测是以区域统计规律建立的抗剪强度参数与滑坡基本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滑坡抗剪强度参数的预测模型。该方法适用于仅进行滑坡基本物理力学试验而未进行滑坡抗剪强度参数试验的滑坡,特别是由于时间、试验设备等原因而未进行残余强度试验的滑坡。(3)以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为例,建立了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整体与局部稳定性评价方法。以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重庆市万州区塘角1号滑坡为例,首先通过滑坡现场调查及专业监测成果分析确定滑坡的变形情况,同时建立滑坡三维地质模型。然后采用强度折减法和Rosenblueth计算方法对滑坡三维整体稳定性系数和三维破坏概率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其结果与二维稳定性系数和二维破坏概率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综合分析滑坡的整体稳定性。最后采用数值分析及点安全系数法对滑坡各部位的稳定性系数分布、滑坡位移场、滑坡应力应变场、滑坡塑性区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研究结果与现场专业监测和宏观变形调查进行对比验证,以此研究滑坡的局部稳定性。滑坡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三维稳定性计算结果比二维计算结果大,滑坡三维破坏概率比二维破坏概率要小;滑坡计算主剖面不能代表滑坡整体,在滑坡整体稳定性评价时宜采用三维计算方法;滑坡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差别很大,在滑坡稳定性评价中不仅要计算滑坡整体稳定性,而且还要根据现场调查及滑坡专业监测的分析结果对滑坡的局部稳定性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大型堆积层滑坡。(4)从考虑库水位、降雨等外界因素的角度,建立了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位移预测、时间预报模型和方法。以考虑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主要外界影响因素-降雨和库水位为出发点,以滑坡整体与局部稳定性评价结果为依据,以数学力学分析、数值模拟等为手段,以R/S分析方法、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等为研究方法,建立了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位移预测、时间预报模型和方法:①以R/S分析方法中赫斯特指数H偏离0.5的程度来确定滑坡位移时间序列中趋势项位移和周期项位移的比例,然后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和多项式拟合来分别预测滑坡的趋势项位移和周期项位移。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降雨和库水位对滑坡位移的影响,适用于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的位移预测。②以相邻时刻的库水位差值为加卸载增量,以对应滑坡累积位移加速度相邻时刻的差值为加卸载响应增量,以加卸载响应比与1的大小对滑坡失稳破坏时间进行预报的滑坡加卸载响应比时间预报模型重点考虑了三峡库区特殊的人类工程活动-库水位调度,对研究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时间预报具有重要意义。③将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简化为单一直线形滑动面滑坡,运用前述滑坡抗剪强度参数与滑坡滑带完整性指标的关系,采用剩余推力法建立滑坡稳定性系数与滑带完整性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滑坡稳定性系数等于1时的滑带完整性指标作为滑坡时间预报判据,该方法考虑了滑坡抗剪强度随滑坡变形不断变化的特征,经滑坡实例验证,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预报方法进行进一步探讨。④采用数值模拟手段,以滑坡有限元计算不收敛、滑坡塑性区贯通及滑坡关键位移监测点位移发生突变为滑坡失稳破坏判据,以滑坡失稳破坏时滑坡关键位移监测点的位移和滑坡极端工况条件下降雨量大小作为滑坡失稳破坏判据的数值分析滑坡时间预报判据研究方法,充分考虑了降雨和库水位对滑坡的影响,为滑坡时间预报判据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由于数值模拟手段中本构模型、滑坡边界条件、滑坡计算参数等与滑坡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导致滑坡模拟结果与滑坡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所以对于该方法的实用性,还需进行不断探索。

陈芳[3](2012)在《高坝坝区硬脆性裂隙岩体的流变强度时效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水利水电资源不断的开发利用,岩石工程项目不仅越来越多,工程开挖规模也越来越大,由此引出的围岩稳定性问题日益突显。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的关键在于需要深入了解工程岩体的流变力学特性及其相应的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并在理论上深入地对工程岩体长期运行稳定性进行分析,其中的关键就是需要分析得出材料力学参数随应力和时间不断弱化的时效演化模型,特别是建立考虑时间效应的流变强度时效模型。本文以大岗山水电站坝区的硬脆性辉绿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硬脆性辉绿岩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室内三轴流变试验结果,确定出了硬脆性岩体的力学参数随时间和应力水平的变化规律,继而建立了硬脆性岩体的流变时效强度模型,并将其应用到了实际工程的数值分析中。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全自动岩石三轴流变伺服仪开展了大岗山水电站坝区硬脆性辉绿岩的室内三轴流变力学特性试验,分别从轴向、侧向和体积变形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围压、不同应力水平下硬脆性岩石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了硬脆性辉绿岩在三轴流变过程中的变形特性,探讨了岩石的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变形速率特征、蠕变对变形和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岩石的蠕变损伤阀值,并从细观和宏观力学两个方面解释了硬脆性辉绿岩的蠕变过程曲线,初步掌握了硬脆性辉绿岩流变特性的基本规律,明确了硬脆性岩石的流变破裂机理。(2)依据中水顾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坝区现场做的大型直剪试验和大型剪切蠕变试验的资料,研究了考虑加载历史影响的剪切蠕变变形规律和剪切蠕变速率特性,通过模型辨识和参数反演得到了硬脆性辉绿岩体的剪切蠕变参数。分别采用等时应力~应变曲线法、非稳定蠕变判别法和稳态蠕变速率法计算获得了坝区硬脆性辉绿岩体的长期剪切流变强度,并将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出了硬脆性辉绿岩体的长期剪切流变强度。将岩体的长期抗剪指标与瞬时抗剪指标进行了对比,得到了岩体在长期恒定荷载作用下强度参数的衰减百分率。(3)通过分析硬脆性辉绿岩蠕变过程中力学参数的弱化规律,建立了岩体弹性模量E、粘聚力C、内摩擦角φ与应力及时间的时效演化模型,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硬脆性辉绿岩在蠕变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过程,并基于蠕变破坏时岩体的强度变化验证了时效演化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4)基于硬脆性辉绿岩单轴、三轴压缩试验的结果,从变形、强度、能量及破坏等不同角度对硬脆性辉绿岩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特征、强度特征及能量耗散特征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获得了硬脆性辉绿岩的基本力学特性和变形破坏规律。利用裂纹应变模型,明确了岩体内部裂纹发展演化的规律以及强度破坏机理。(5)将硬脆性岩体力学参数的时效演化模型引入到八面体应变能强度模型中,建立硬脆性岩体的流变强度时效模型,并通过三轴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流变时效强度模型的正确性。(6)通过C++与Fish编程对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力学参数时效演化模型的程序化和强度准则的非线性化,并将其应用于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分析中,系统地对位移矢量场、应力矢量场以及塑性屈服区等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围岩体力学响应的时空演化规律和特征,对坝区岩体的施工开挖和长期运行稳定性提出合理的工程建议。这些问题的研究为下一步渗流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理论依据。

王宇[4](2012)在《滑坡渐进破坏模糊随机可靠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滑坡不仅是一种自然灾害,同时也是一种严重的工程地质灾害,其发生和发展受限于地质条件和自然营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显着影响。大型滑坡规模大、机理复杂,脱离母岩滑移过程中形成较大的势能差,常常造成一系列的复合地质灾害,产生链式反映,典型的灾害链有崩→滑→流一体的链式反应地质灾害。由此看来,滑坡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给整个社会带来重大的伤亡和损失。因此,滑坡工程的稳定可靠性问题一直是,也将必定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在滑坡的稳定可靠性分析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基于滑坡瞬间破坏机理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单值稳定系数法、传统可靠性分析法等)都建立在传统的极限平衡基础上,在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时,强调的是滑坡稳定性单值整体指标的求解,常用的评价滑坡稳定性的指标有整体稳定系数Fs、整体破坏概Pf及滑坡整体的可靠度指标β等。在这些指标的求解过程中,假设破坏沿着假定滑动面发生连续的整体滑动,认为稳定性局部指标与整体指标相同,沿整个滑面没有变化,这种分体思路实质上割裂了滑坡的孕育→变形→失稳破坏的内在演化规律,即滑坡的渐进破坏演化模式。②传统方法在在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时,忽略了滑坡系统的模糊性,总是基于人为主观判断进行计算模型的简化,在建立稳定可靠性函数关系时,函数中仅涉及到对稳定性起控制性的主要参变量,通过计算稳定系数功能函数,当功能函数为0时得到相应的数值解,用它们来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其评价结果人为因素较大,不同人的评价结果差别很大,所以采用这些精确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不恰当的。深入研究证明:模糊性所体现的不确定性比其随机性更深刻、更具有普遍意义。③可靠性观念基于二值逻辑基础,它反映了人们的精确思维模式,将复杂的、模糊的系统可靠性问题简单地视为精确的数学问题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特别是在岩士工程中,不是所有的不确定性都是随机的,基于认知的不完全信息导致的不确定性就不能用概率理论来处理。精确性与复杂性互克原理表明,随着滑坡系统复杂程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其稳定性作出精确而有意义的能力也相应降低,直到趋于某一阀值,一旦超过该值,我们作出的精确而有意义的判断呈现出很大程度的相斥特性。因此,对于滑坡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单纯用可靠性理论评价是不够的,有必要发展即考虑随机性又考虑模糊的评价方法,即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方法。鉴于上述问题,本文研究滑坡渐进破坏的时空发展特点,采用区别于可靠性理论的模糊随机理论,以河南省嵩县白河滑坡为例,通过建立滑坡变形演化阶段地表裂隙的发育特征,研究白河滑坡分区变形特征,判别其渐进破坏模式;分析滑坡基本特征、滑带土特征及滑坡渐进破坏影响因素,阐述其渐进破坏机理;采用随机—模糊处理方法确定计算模型的模糊随机变量;基于岩土体的空间变异性,考虑参数的相关性,以模糊随机变量为基本变量建立滑坡渐进破坏的模糊极限状态方程;通过对岩土工程隶属函数选取原则、不同类型隶属函数的应用进行讨论,选取符合滑坡变形特征的隶属函数对渐进破坏极限状态方程进行模糊化处理,建立具有二维渐进破坏面的滑坡模糊随机可靠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滑坡局部破坏的产生、扩展至破坏的渐进过程;结合颗粒流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印证渐进破坏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的合理性,再现滑坡渐进破坏过程。通过以上一系列地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基于滑坡受力特征及渐进破坏模式的分析,将滑坡渐进破坏分为三种典型渐进破坏模式:渐进推移式滑坡、渐进牵引式滑坡、渐进平移式滑坡。结合滑坡区实际地质特征,为了快速方便地对滑坡渐进破坏模式作出合理可靠的识别,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地表裂缝类型、地表裂缝的受力特征出发,总结了前两类渐进破坏滑坡变形演化阶段的地表裂缝发育特征。基于此,根据白河滑坡发育的地质背景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了白河滑坡的基本特征,从地表裂缝发育情况的实际调查结果及滑坡渐进破坏的时间演化规律和空间演化规律,并结合各个阶段裂缝的发育特征分析为立足点,分析白河滑坡渐进推移式破坏机理。(2)将可靠性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研究二者之间的结合点,以建立随机理论与模糊理论相统一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应用模糊数学描述岩土的模糊性时,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隶属函数的确定。通过分析,探讨了模糊随机理论应用于滑坡工程时常用的隶属函数的形式、隶属函数构造的基本原则,不同隶属函数的使用方法,并给出了滑坡工程中稳定系数与岩土参数(均值、方差及协方差)隶属函数的一般形式及构造方法。(3)针对可靠性分析的局限性,对滑坡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单纯用可靠性理论来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应开展既考虑随机性,又考虑模糊性的评价方法,即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方法。探讨了滑坡稳定可靠性分析中,岩土力学参数及极限状态方程的模糊性因素,并分别提出了岩士力学参数和极限状态方程模糊性处理的基本手段。对滑坡工程中常用的基于显式功能函数和隐式功能函数的滑坡渐进破坏稳定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分别研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模糊随机可靠性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隐式功能函数求解问题的新思路。(4)推导了天然条件下、考虑孔隙水压力条件下、降雨条件下的基于不同计算方法的滑坡条块安全余量能函数表达式。依照局部破坏模糊概率计算→扩展破坏模糊概率计算→渐进破坏模糊概率计算这一思路,对白河滑坡的变形破坏进行模糊随机可靠性进行分析。从滑坡渐进破坏传播矩阵中可得出:①滑坡变形破坏始于坡体的后缘并不断向前传递发展的破坏模式;②一旦第1条块发生破坏后,渐进破坏就很有可能向其邻近条块传递,滑坡破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整体看来,第16条块到第20条块,它们间破坏传播的概率要大于其它条块,这说明滑坡最危险的部位在第16-20条块之间,且它们间破坏传播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抗滑支护时,支挡物应优先考虑加固此处。③不同降雨条件下,相同条块间的概率,随降雨量的增加,扩展概率相应地增大,故发生破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④随着降雨时间增加,降雨量增大,滑坡一次渐进破坏的规模增大,但渐进破坏却有着相同的转移路径。最大破坏的转移路径均为:1→2→3→6→7→8→9→11→13→14→15→(16)→(17)→(18)→(19)→(20)→21→24;一次渐进破坏的规模分别为94.3314m、114.6842m、131.6087m、149.2111m、153.6924m。(5)从渐进式滑坡变形演化特点出发,针对土石混合体滑坡,采用颗粒流PFC程序,再现了白河滑坡发生→发展→破坏的全过程。数值模拟模拟仿真计算结果和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相互印证,得出白河滑坡推移式渐进破坏这一力学过程。以上研究成果和结论,为滑坡风险评价理论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滑坡孕育、发生、发展至破坏全过程的合理把握,不仅对滑坡防灾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滑坡的预测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邓洪涛[5](2011)在《高应力条件下岩体强度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西南地区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高地应力环境中的岩体力学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深部岩体工程与浅部工程所处的地应力环境明显不同,工程岩体所表现出的力学特性及其工程响应也明显不同,由此造成地下岩体工程灾害的成灾机理、工程稳定控制及其设计理论等方面也有着显着的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高应力条件下岩体的力学特性及其相应的岩体力学参数取值。论文结合“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岩体力学参数研究”项目,在室内进行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岩石加卸载试验,在现场进行岩体直剪试验和真三轴试验,同时进行现场岩体精细描述,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进行岩体力学参数估算,最后对不同手段获得的高应力条件下岩体强度特性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了应力路径及围压对岩体强度参数的影响,研究了高应力条件下岩体强度参数。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⑴各种应力路径下的岩石强度均具有围压效应。即围压对岩样的轴向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以峰前卸围压最为敏感,峰后卸围压次之,常规三轴加载最不敏感。⑵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岩石强度及强度参数不同,常规三轴加载试验>峰前卸载破坏试验>峰后卸载破坏试验。⑶结构面直剪试验表明峰值抗剪强度与正应力在高压下呈现很明显的非线性线关系,并且对于同一性状的结构面而言,随着法向压力增加,其摩擦系数降低而粘聚力增加。⑷高应力条件岩体强度参数与常规应力条件有明显的不同。不但强度参数大小不同,强度参数特性也不一样,岩体强度在高压条件下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⑸现场岩体三轴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力水平不高时(正应力<25MPa),Mohr-Columb强度准则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差异不大,但在高应力水平下(正应力>25MPa),Hoek-Brown强度准则显得更为合理。⑹岩体试样受力状态对岩体强度参数具有较大的影响。现场岩体三轴卸载试验处于三向受力状态,岩体直剪试验处于二向受力状态。现场岩体三轴卸载试验获得的岩体摩擦系数与岩体直剪试验获得的岩体摩擦系数差异不大,但三轴试验获得的岩体粘聚力要明显高于直剪试验获得的岩体粘聚力。⑺岩体强度与试验时试样尺寸有关系,存在尺寸效应。岩块三轴试验、岩体三轴卸载试验和通过Hoek-Brown强度准则估算岩体强度参数的结果表明,随着岩体尺寸的增加,摩擦系数及粘聚力总的来说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周斌[6](2010)在《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和风险评估》文中认为边坡是公路建设中最普遍也是极为重要的地质环境,从理论到工程实践,前人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在实际中仍存在诸如不确定性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常吉高速公路沿线分布的大量的红砂岩,易风化崩解、长期强度低,且岩层产状多为单斜缓倾构造,易变形,稳定性很差,极容易出现顺层滑坡等工程问题。在分析传统的以安全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尺度的方法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建立具有湘西地域特点的可靠度分析模型和风险评估体系,使工程师根据所选择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边坡工程设计,能更有效地协调工程的近期投资和长远效益之间的矛盾。(1)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了湘西红砂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基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并分析了其膨胀机理。(2)采取三种方案对湘西红砂岩的浸水崩解特性进行了专门研究,指出了红砂岩的崩解稳定是相对的,提出了红砂岩耐崩解性的定量评价方法。(3)通过三轴压缩数值试验,分析了三轴应力状态和结构面倾角对层状岩体变形破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结构面倾角的增大,层状岩体三轴抗压强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岩体的强度异性程度与围压有关,软硬夹层岩样之间存在交互作用。(4)通过直剪试验详细分析了含水率对泥化夹层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指出了水岩相互作用是导致泥化夹层强度降低、顺层边坡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5)研究了边坡岩体在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地应力的修正计算方法,从岩体损伤的角度,揭示了地应力对红砂岩顺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根据Mohr-Coulomb准则,引入破坏接近度的概念,提出了修正地应力造成的岩体损伤评价方法,并与岩体损伤破坏评价五个等级对应起来,建立起Q值与岩体损伤等级的对应关系。(6)对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的可靠度分析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岩士参数的统计处理进行了研究。(7)湘西红砂岩顺层滑坡往往是沿泥化夹层层面发生的,针对这一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力学模型和可靠度分析模型。(8)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初步建立了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的风险评估体系。(9)在边坡失稳概率的选择上,提出了应在基于历史滑坡频率的概率和基于边坡失稳的潜在性概率中选择最大失稳概率来作为边坡设计失稳概率的观点。

许湘华[7](2010)在《浅变质岩变形特征与边坡支护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西部高速公路体系的发展,大量公路切方边坡伴随而生,因此确保公路边坡设计的科学与高效成为边坡设计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依托贵州省已建或在建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开展了风化浅变质岩边坡支护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浅变质岩风化层工程微观和宏观特性的研究,建立了边坡完整岩石和节理岩体的变形与强度特性力学模型,提出了浅变质岩边坡破坏模式识别与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以及支护加固设计理论,开发了分析计算与自动绘图程序,确保了边坡设计成果科学与效率的统一。利用X射线衍射试验(XRD)和扫描电镜试验(SEM),揭示了矿物成分与结构是导致浅变质岩各向异性的原因。采用单轴压缩和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进行了弹塑性力学性质、变形性质和强度行为的研究,并对其破坏机理和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浅变质岩呈现不同于经典弹塑性理论的弹塑性耦合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弹塑性耦合和非关联流动的横观各向同性弹塑性理论。通过完整岩石的力学性质试验和岩石节理几何与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岩体连续介质模型,对层状岩体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岩样室内试验和软弱层面现场原位勘测与试验结果,对岩体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的变形参数进行了预计。结合厦蓉高速公路工程实际,从结构面要素的统计分析、岩体力学参数试验与反分析结果出发,提出了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判别方法,并针对不同破坏模式开发了相应的分析程序。根据边坡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结果,针对贵州地区最常用的边坡支护形式——锚索框架梁和锚索抗滑桩,分别提出了对应的支护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加固与防护技术方案,并利用AcitveX技术实现了和Office软件及AutoCAD软件的接口,生成检算单和施工图纸。为今后该类岩系边坡的设计及加固,乃至对以后的山区高速公路的边坡设计提供了设计方法与程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显着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章宝华[8](2009)在《结构可靠度理论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结构工程实践说明,结构强度、结构所受载荷、结构的几何尺寸等众多均是随机变量。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可靠度设计方法,已在土建、水利、道路、矿山、机械、电力、航空、航天、电子和通信等众多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影响构件和结构可靠性因素的随机性与复杂性,对于结构进行有效、准确的可靠性评价的研究仍方兴未艾。结构可靠度理论在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结构、铁路路基工程、港口工程和机械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是当前一个研究的热点。随着国内各部门可靠度规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及岩土工程可靠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作为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结构、铁路路基工程、港口工程等重要组成部分的挡土墙结构的设计采用可靠度方法已是大势所趋。本文系统地研究和简要归纳了结构可靠度理论,并对结构可靠度理论在重力式挡土墙、桩基础可靠度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随机变量概率统计与常见的概率分布、结构可靠度、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构件可靠度的计算方法、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简要归纳。(2)对重力式挡土墙可靠度分析中的不确定性指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回填土的内摩擦角、土与墙背摩擦角、填土重度、基底摩擦系数、水力坡度等均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3)结构可靠度的概念与重力式挡土墙单项可靠度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了重力式挡土墙抗滑动和抗倾覆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强度和墙身材料抗拉、抗压和抗剪的失效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极限状态方程。并利用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出国内某挡土墙各失效模式下的可靠度。(4)对结构体系可靠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简要归纳,介绍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基本概念,分析串联、并联体系可靠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钢结构中构件基本变形下可靠度的JC法计算模式。(5)利用结构可靠度理论,将重力式挡土墙抗滑动失稳、抗倾覆失稳、地基承载力不足、墙身材料受拉破坏、墙身材料受压破坏、墙身材料受剪破坏的失效模式视为串联系统,在各失效模式下的可靠度基础上,计算了重力式挡土墙结构体系可靠度窄界限。研究了桩底压浆灌柱桩基础在偏心荷载下的可靠度计算模式,用JC法求其单项可靠度,考虑失效模式相关性,求桩底压浆灌注桩基础的可靠度窄界限。

李建望[9](2009)在《河道淤泥流动化处理及其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河道淤泥的流动化处理,也就是对河道淤泥进行固化处理,它是指利用固化等技术来降低淤泥的含水量、提高淤泥的密度与强度等物理、力学、工程性质来满足一般土工材料的要求,或者直接将其作为建材的原料使用。与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相比,流动化处理具有过程简单、中间过程少、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等突出优点,可以广泛地用于一般构造物的回填处理、狭窄区域的施工、地下管沟或地下空洞的回灌等工程领域,对提高河道淤泥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施工性能等都具有良好的意义及应用前景。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流动化处理方法的研究流动化处理方法是利用河道淤泥的高含水率特征,通过调整淤泥的含水量,然后在掺入固化剂的基础上,使处理淤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利用可流动的性质,对需要填充的区域进行回填或回灌处理。在此过程中,为使处理淤泥既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又要满足施工期与使用期的质量要求,则需要对流动化处理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不同淤泥的性质等提出合理、可实施的流动化处理方法。(2)施工期的稳定性研究在利用流动化处理土进行施工时,其施工期的稳定性必需受得到严格控制,否则将大大影响处理土后期的品质与耐久性。由于处理土材料为高含水率的淤泥与水泥,两种材料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互补十分重要,参考相关的施工技术规程发现,施工期间处理土的流动性、析水性、填充性等稳定性需要进行控制,为此将对处理土在此期间的稳定性进行研究。(3)使用期的稳定性研究流动化处理土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工材料,其应用范围以及前景关键取决于处理土使用期间的各种性质。在使用阶段,处理土的稳定性会对构造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处理土的各种强度以其及影响因素、破坏特性、压缩性、收缩性等都将决定处理土的可靠性与使用范围,因此须对使用阶段的主要性质进行研究。

谢桂华[10](2009)在《岩土参数随机性分析与边坡稳定可靠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一直是岩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迄今,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已有安全系数法和可靠性方法两类,但这些方法尚存在以下不足:安全系数法不能考虑边坡的土性参数、孔隙水压等因素中客观存在的较大不确定性,由此导致具有相同安全系数的不同边坡可能具有相去甚远的失效风险水平;可靠性方法虽考虑了参数的随机性,但其相关统计资料、统计方法和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方法尚不完善,导致该法在计算量、收敛性、精度和工程实用性上存在诸多缺陷。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深入研究了岩土参数随机性统计方法,在广泛收集边坡测试资料和补充试验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典型岩土的力学参数的概率分布规律;分析了具有单一失效模式的边坡可靠度计算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多失效模式的边坡,改进了基于矩阵的体系可靠度法(MSR法),应用该法解决了复杂边坡体系的稳定可靠度计算问题;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开发了边坡稳定可靠性计算程序。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研究了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量化方法;统计分析了我国部分典型土性参数的随机性特征;收集了23个岩石边坡的1500多组岩土力学参数的测试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了岩石力学性质的补充试验,并统计了我国部分典型岩体的强度参数概率分布规律,为边坡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2、针对经典的假设检验法不适用于样本量很多或很少的极端情况,提出了新的岩土参数统计方法:(1)针对“大样本”:为弥补信息熵推断法的准确性受参数边界影响较大、最佳平方逼近法在多项式次数较高时结果不稳定等缺点和不足,提出了采用正交多项式拟合岩土参数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利用样本统计矩的信息,推导了勒让德(Legendre)正交多项式和切尔雪夫(Chebyshev)多项式的拟合公式。通过仿真实验和工程实例验证了其正确性和优势。(2)针对“小样本”:首次引入Bootstrap法进行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机仿真解决样本量很少时参数分布的推断问题;采用Bayes原理及其推广公式,充分利用验前信息,修正和完善岩土参数的概率模型;利用多源信息,首次将“K-L信息距离”引入到参数概率分布推断中,提出了K-L信息融合法,使多源信息融合方法的客观性和可信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仿真实例和工程实例证明了上述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小样本的统计问题。3、针对单一失效模式的边坡可靠性分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边坡稳定极限平衡方程的构建、滑面的模拟技术、关键概率滑面的搜索和可靠指标的求解),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基于边坡极限平衡原理建立了稳定极限平衡方程(或方程组);通过选用圆弧滑面的基本控制参数避免出现无效滑面或遗漏关键滑面;通过约束非圆弧滑面底边的倾角以控制其中间顶点的生成,且通过逐渐增加顶点个数来提高滑面模拟效率;改进遗传算法搜索最小可靠指标以提高搜索的效率和质量。测试算例和工程实例结果表明:该法比安全系数法更能反映工程实际情况;与已有可靠度分析方法相比,省却了求解安全系数的过程,显着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收敛性。4、以系统的观点研究了具有多个失效模式的边坡稳定可靠性问题,提出了MSR法中事件向量c的构造公式,并与线性规划(LP)法和多尺度法相结合,解决了复杂边坡体系可靠性的计算难题。研究表明:该法大大简化了事件向量c的识别过程,便于实现计算机自动识别;结合LP法和多尺度法,可将MSR法用于复杂边坡的体系可靠度计算,且优化过程易于实现,结果精度较高。

二、砼直剪过程峰值强度释放规律及对可靠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砼直剪过程峰值强度释放规律及对可靠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底部优化设置的隧道围岩-支护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确定岩体力学参数研究现状
    1.3 隧道仰拱的研究现状
    1.4 可靠度理论研究现状
        1.4.1 概率可靠度研究
        1.4.2 非概率可靠度研究
        1.4.3 隧道可靠度研究现状
    1.5 隧道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1.5.1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5.2 风险评估应用现状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定量化GSI在估算岩体力学参数中的应用研究
    2.1 Hoek-Brown强度准则
    2.2 岩体力学参数估算方法
    2.3 地质强度指标GSI量化方法
        2.3.1 岩体完整程度
        2.3.2 岩体风化程度
    2.4 工程实例验证
        2.4.1 工程概况
        2.4.2 岩体参数估计
        2.4.3 数值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值模拟下的Ⅲ级围岩三车道底部优化稳定性研究
    3.1 基于FLAC~(3D)的隧道模型的建立
        3.1.1 数值模拟的基本假定
        3.1.2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
        3.1.3 模型的建立
        3.1.4 本构模型和参数的选择
        3.1.5 初始条件
    3.2 开挖支护步骤及监测点的布置
        3.2.1 主要开挖支护步骤
        3.2.2 目标断面及主要监测点的布置
    3.3 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围岩参数的选取
    3.4 Ⅲ_2级围岩三车道数值模拟分析
        3.4.1 围岩位移分析
        3.4.2 围岩应力分析
        3.4.3 塑性区分析
        3.4.4 二衬分析
    3.5 不同埋深对Ⅲ2级围岩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3.5.1 竖向位移分析
        3.5.2 应力分析
        3.5.3 塑性区范围
    3.6 Ⅳ1级围岩数值模拟分析
        3.6.1 竖向位移分析
        3.6.2 围岩应力分析
        3.6.3 塑性区分析
        3.6.4 二衬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现场监控量测的Ⅲ级围岩三车道底部优化稳定性研究
    4.1 清家沟隧道工程概况
        4.1.1 隧址区地貌、地形
        4.1.2 地层岩性
        4.1.3 水文地质
        4.1.4 隧址区工程地质评价
        4.1.5 隧道洞身稳定性分析评价
        4.1.6 隧道围岩分级情况
    4.2 现场监控量测概述
        4.2.1 监控量测的目的及要求
        4.2.2 监测仪器原理
        4.2.3 现场监控量测内容
    4.3 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4.3.1 隧道现场监控测量仪器的安装
        4.3.2 围岩收敛位移
        4.3.3 拱顶下沉
        4.3.4 初衬和围岩接触压力量测
        4.3.5 二衬围岩压力量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位移分析的公路山岭隧道衬砌结构可靠度分析
    5.1 基于响应面法的位移函数的确定
        5.1.1 Ⅲ级围岩位移响应函数的确定
        5.1.2 Ⅳ级围岩位移响应函数的确定
        5.1.3 Ⅴ级围岩位移响应函数的确定
    5.2 随机变量统计规律
    5.3 χ~2拟合优度检验
        5.3.1 χ~2拟合优度检验基本原理
        5.3.2 χ~2拟合优度检验步骤
        5.3.3 Ⅲ级围岩GSI的χ~2拟合优度检验分析
        5.3.4 Ⅳ级围岩GSI的χ~2拟合优度检验分析
        5.3.5 Ⅴ级围岩GSI的χ~2拟合优度检验分析
    5.4 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极限位移的确定
        5.4.1 极限位移的定义
        5.4.2 确定极限位移的方法
        5.4.3 极限位移的规范要求
        5.4.4 极限位移模拟分析
        5.4.5 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对比分析
    5.5 隧道初期支护极限方程的确定
        5.5.1 Ⅲ级围岩初期支护极限平衡方程
        5.5.2 Ⅳ级围岩初期支护极限平衡方程
        5.5.3 Ⅴ级围岩初期支护极限平衡方程
    5.6 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可靠性分析
        5.6.1 基于最优化原理的蒙特卡罗法
        5.6.2 Matlab实现蒙特卡洛法可靠度的计算
        5.6.3 可靠度指标计算结果分析
    5.7 整座隧道的可靠度分析
        5.7.1 衬砌断面的可靠度
        5.7.2 整个隧道的可靠度计算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隧道施工期初期支护可靠性评价
    6.1 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6.1.1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义和内涵
        6.1.2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6.2 层次分析法
        6.2.1 层次分析的基本步骤
        6.2.2 隧道大变形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3 数据包络分析
        6.3.1 基于DEA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
        6.3.2 DEA方法的工作步骤
    6.4 基于极大(极小)风险曲面的风险评估方法
        6.4.1 极大风险与极小风险的预测
        6.4.2 考虑极大风险的情况
        6.4.3 考虑极小风险的情况
        6.4.4 基于最大风险面移动的排序方法
    6.5 工程实例评价
        6.5.1 工程概况
        6.5.2 隧道大变形安全评价的初始数据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成果
致谢

(2)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与预测预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滑坡抗剪强度参数选取研究现状
        1.2.2 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1.2.3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现状
        1.2.4 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思路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发育规律研究
    §2.1 堆积层滑坡分布规律
    §2.2 堆积层滑坡发育特征
    §2.3 堆积层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2.3.1 地表位移特征
        2.3.2 深部位移特征
        2.3.3 变形破坏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抗剪强度参数研究
    §3.1 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室内试验研究
        3.1.1 滑坡简介
        3.1.2 滑带土抗剪强度试验
        3.1.3 试验结果可靠度验证
    §3.2 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反分析研究
        3.2.1 基于推广bayes方法的滑坡抗剪强度取值研究
        3.2.2 基于数值分析手段的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取值研究
        3.2.3 基于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定量分析基础上的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取值研究
    §3.3 滑坡抗剪强度预测研究
        3.3.1 区域统计规律滑坡选取
        3.3.2 抗剪强度参数相关影响因素筛选
        3.3.3 滑坡抗剪强度参数预测模型建立
        3.3.4 滑坡实例检验-以三峡库区万州万泉滑坡西滑坡区为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研究
    §4.1 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思路
    §4.2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简介
        4.2.1 滑坡整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简介
        4.2.2 滑坡局部稳定性评价方法简介
    §4.3 滑坡实例分析-以万州塘角1号滑坡为例
        4.3.1 滑坡简介
        4.3.2 滑坡变形分析
        4.3.3 滑坡主要外界影响因素分析
        4.3.4 滑坡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4.3.5 滑坡地下水渗流场模拟
        4.3.6 滑坡整体稳定性评价
        4.3.7 滑坡局部稳定性评价
        4.3.8 滑坡整体与局部稳定性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
    §5.1 基于R/S分析方法的滑坡位移预测研究
        5.1.1 R/S分析方法简介
        5.1.2 滑坡趋势项位移和周期项位移提取
        5.1.3 预测模型简介
        5.1.4 实例检验—以三峡库区秭归八字门滑坡为例
    §5.2 考虑库水位调度的滑坡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时间预报模型研究
        5.2.1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简介
        5.2.2 考虑库水位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模型
        5.2.3 实例分析-以三峡库区秭归八字门滑坡为例
    §5.3 滑坡时间预报判据研究
        5.3.1 基于滑坡稳定性系数-滑带完整性指标关系的时间预报判据研究
        5.3.2 基于数值分析手段的滑坡时间预报判据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3)高坝坝区硬脆性裂隙岩体的流变强度时效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石流变力学试验的研究现状
        1.2.2 岩体强度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岩体长期流变强度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1.2.4 流变强度模型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硬脆性辉绿岩三轴流变力学试验与现场剪切蠕变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室内试验的试件制备
        2.2.1 岩样采集
        2.2.2 试件加工
        2.2.3 试验设备
    2.3 硬脆性辉绿岩三轴瞬时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3.1 试验目的
        2.3.2 试验结果
    2.4 硬脆性辉绿岩单轴压缩流变试验研究
        2.4.1 试验方法
        2.4.2 流变变形特性研究
    2.5 硬脆性辉绿岩三轴压缩流变试验研究
        2.5.1 试验方法
        2.5.2 三轴流变变形特性分析
    2.6 硬脆性辉绿岩现场剪切流变试验研究
        2.6.1 快剪试验及其结果
        2.6.2 现场剪切蠕变试验概况
        2.6.3 现场剪切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2.6.4 长期剪切流变强度的确定
        2.6.5 长期流变抗剪强度指标与瞬时抗剪强度指标的比较
    2.7 硬脆性辉绿岩的剪切蠕变经验方程
        2.7.1 剪切蠕变经验方程的型式
        2.7.2 剪切蠕变经验方程的回归分析
    2.8 硬脆性辉绿岩剪切蠕变参数反演
        2.8.1 剪切蠕变力学参数反演方法
        2.8.2 剪切蠕变力学参数反演结果
    2.9 硬脆性辉绿岩剪切蠕变参数的数值反演
        2.9.1 数值反演计算步骤
        2.9.2 参数取值及计算网格
        2.9.3 反演结果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脆性裂隙岩体力学参数的时效演化模型及分析
    3.1 引言
    3.2 硬脆性辉绿岩流变过程的力学机理分析
        3.2.1 轴向全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3.2.2 宏观力学机理分析
        3.2.3 细观力学机理分析
    3.3 硬脆性岩体力学参数的时效演化模型
        3.3.1 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3.3.2 力学参数的时效演化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脆性裂隙岩体流变强度的时效演化模型
    4.1 引言
    4.2 硬脆性辉绿岩变形破坏特性规律分析
        4.2.1 变形特征
        4.2.2 强度特征
        4.2.3 能量特征
        4.2.4 破坏特征
    4.3 硬脆性辉绿岩强度与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4.4 硬脆性辉绿岩流变破裂机理分析
    4.5 硬脆性辉绿岩强度与破坏行为的影响因素
        4.5.1 最小主应力效应
        4.5.2 中间主应力效应
        4.5.3 双轴拉压效应
        4.5.4 拉压强度差效应
        4.5.5 应力洛德角效应
    4.6 硬脆性岩体流变强度时效演化模型
        4.6.1 模型的建立
        4.6.2 模型中参数的确定
        4.6.3 模型的试验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研究
    5.1 工程概述
        5.1.1 工程基本概况
        5.1.2 坝区基本地质条件
    5.2 三维数值计算网格模型及力学参数
        5.2.1 三维数值计算范围与网格模型
        5.2.2 岩体力学模型与物理力学参数
        5.2.3 坝肩坝基边坡开挖与支护模拟
    5.3 大岗山坝区初始地应力场
        5.3.1 坝区初始地应力测点分布
        5.3.2 坝区初始地应力场回归与拟合分析
    5.4 考虑力学参数时效演化影响的数值计算分析
        5.4.1 位移规律
        5.4.2 应力变化规律
        5.4.3 塑性区分布规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
致谢
学位论文评闽及答辩情况表

(4)滑坡渐进破坏模糊随机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 滑坡渐进破坏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坡渐进破坏研究与稳定可靠性分析理论相结合
        1.2.2 滑坡渐进破坏的物理力学机制研究
        1.2.3 渐进破坏特征结合滑坡预测预报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滑坡渐进破坏特征及成因分析
    §2.1 滑坡渐进破坏模式分析
        2.1.1 基于变形特征及受力特点的滑坡类型划分
        2.1.2 基于地面裂缝的滑坡渐进破坏类型识别
    §2.2 滑坡渐进破坏失稳机理研究
        2.2.1 推移型滑坡失稳机理
        2.2.2 牵引型滑坡失稳机理
    §2.3 白河滑坡基本特征
        2.3.1 滑坡结构特征
        2.3.2 滑体特征
        2.3.3 滑带特征
        2.3.4 滑床特征
        2.3.5 滑坡水文地质特征
        2.3.6 滑坡分区及变形特征
    §2.4 白河滑坡渐进破坏特征分析
        2.4.1 滑坡渐进破坏变形特征
        2.4.2 白河滑坡渐进破坏的影响因素分析
        2.4.3 白河滑坡渐进破坏成因分析
    §2.5 白河滑坡渐进破坏机制分析
第三章 可靠性理论及模糊数学理论简介
    §3.1 可靠性理论简介
        3.1.1 极限状态方程
        3.1.2 可靠指标与破坏概率
    §3.2 模糊集合论基础
        3.2.1 模糊集合的概念
        3.2.2 模糊集合的运算定律
        3.2.3 模糊集合分解定理
        3.2.4 模糊数
        3.2.5 模糊度
        3.2.6 隶属函数的建立
    §3.3 岩土工程隶属函数的建立
        3.3.1 岩土工程中隶属函数的构造
        3.3.2 滑坡工程中常用隶属函数
第四章 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4.1 可靠性分析在滑坡工程系统中的局限性
    §4.2 基于模糊性与随机性统一的分析模型
    §4.3 确定力学参数的模糊随机方法
        4.3.1 力学参数中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4.3.2 岩土参数的模糊处理方法
    §4.4 确定极限状态方程的模糊随机方法
        4.4.1 极限状态方程的模糊性
        4.4.2 极限状态方程模糊性处理
    §4.5 模糊随机可靠度计算方法
        4.5.1 基于显式功能函数滑坡模糊随机可靠度研究
        4.5.2 基于隐式功能函数滑坡模糊随机可靠度研究
第五章 滑坡渐进破坏模糊概率分析及应用
    §5.1 滑坡渐进破坏分析模型
        5.1.1 条分法基本原理
        5.1.2 考虑孔隙水压力的条块安全余量功能函数确定
        5.1.3 降雨条件下条块安全余量功能函数确定
    §5.2 滑坡渐进破坏过程及模糊破坏概率计算
        5.2.1 模糊随机变量的选取
        5.2.2 局部破坏模糊概率计算
        5.2.3 渐进破坏的扩展破过程
        5.2.4 扩展破坏模糊概率计算
        5.2.5 滑坡渐进破坏的模糊概率
    §5.3 白河滑坡渐进破坏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
        5.3.1 白河滑坡地下水非稳定渗流模拟
        5.3.2 滑坡渐进破坏模糊概率计算
第六章 白河滑坡渐进破坏运动过程模拟
    §6.1 颗粒流程序PFC2D简介
        6.1.1 颗粒流法的基本思想
        6.1.2 颗粒流方法的特点
    §6.2 平行粘结接触本构模型介绍
    §6.3 数值模拟及分析
        6.3.1 颗粒离散元模型细观参数标定方法
        6.3.2 白河滑坡数值试样试验
        6.3.3 计算模型的建立
        6.3.4 模拟结果及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高应力条件下岩体强度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成果
第二章 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岩石强度试验研究
    2.1 试验内容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应力路径
    2.4 试验成果
    2.5 成果分析
第三章 高应力条件下现场岩体强度试验研究
    3.1 试验内容
    3.2 现场岩体高压直剪试验
    3.3 现场结构面高压直剪试验
    3.4 现场岩体真三轴卸围压试验
第四章 基于 HOEK-BROWN 强度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估算
    4.1 岩体结构精细描述
    4.2 洞室围岩地质强度指标(GSI)分类
    4.3 HOEK-BROWN强度准则
    4.4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估算
    4.5 岩体力学参数估算成果
    4.6 成果综合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和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砂岩的研究现状
    1.3 顺层岩质边坡破坏机理的研究现状
    1.4 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1.5 可靠度的研究现状
    1.6 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
    1.7 技术路线
    1.8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湘西红砂岩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2.1 引言
        2.1.1 红砂岩的概念
        2.1.2 红砂岩的一般特征
    2.2 红砂岩的分布
        2.2.1 世界红砂岩的分布
        2.2.2 中国红砂岩的分布
        2.2.3 湘西红砂岩的分布
    2.3 湘西红砂岩的工程特性
        2.3.1 湘西红砂岩的沉积环境
        2.3.2 湘西红砂岩的地形地貌特征
        2.3.3 湘西红砂岩的地质构造特征
        2.3.4 湘西红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2.3.5 湘西红砂岩的物理性质
        2.3.6 湘西红砂岩的力学性质
        2.3.7 湘西红砂岩的水文地质特征
        2.3.8 湘西红砂岩的浸水崩解特性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破坏机理研究
    3.1 概述
    3.2 红砂岩顺层岩质边坡的分类
    3.3 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
    3.4 顺层岩质边坡的滑移破坏机理
        3.4.1 三轴应力状态和结构面倾角对层状岩体变形破坏的影响
        3.4.2 泥化夹层对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4.3 地应力对红砂岩顺层边坡岩体的损伤评价
        3.4.4 切坡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砂岩顺层边坡的稳定可靠度研究
    4.1 概述
    4.2 边坡可靠度分析基本原理
        4.2.1 变化性与不确定性
        4.2.2 不确定性的类型
        4.2.3 不确定性的描述
        4.2.4 可靠性尺度
        4.2.5 可靠度指标的表达式
        4.2.6 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意义
        4.2.7 极限状态与极限状态方程
        4.2.8 计算边坡以年计的失效概率的方法
        4.2.9 安全系数和失效概率的关系
    4.3 可靠度分析方法
        4.3.1 可靠度分析的地质模型
        4.3.2 可靠度分析定值分析方法
        4.3.3 可靠度分析方法
    4.4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布与检验
        4.4.1 可靠性分析常用的概率分布
        4.4.2 分布类型的选择
        4.4.3 参数估计
        4.4.4 随机变量分布的检验
    4.5 算例分析
        4.5.1 算例一—张裂缝水深对岩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4.5.2 算例二—湘西红砂岩典型顺层边坡的稳定可靠度分析
        4.5.3 算例三—湘西红砂岩典型顺层边坡抗剪强度参数的分布与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风险评估
    5.1 概述
    5.2 风险分析
        5.2.1 风险识别
        5.2.2 红砂岩顺层边坡失稳的危险性评价
        5.2.3 红砂岩顺层边坡失稳的易损性评价
    5.3 边坡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
        5.3.1 F-N曲线法
        5.3.2 ALARP准则
        5.3.3 滑坡个体风险标准
        5.3.4 滑坡社会风险标准
        5.3.5 滑坡经济风险标准
    5.4 边坡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5.4.1 边坡风险评价
        5.4.2 风险管理
    5.5 湘西红砂岩典型顺层滑坡风险分析
        5.5.1 风险识别
        5.5.2 危险性评价
        5.5.3 边坡失稳的易损性评价
        5.5.4 蠕滑变形体风险水平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浅变质岩变形特征与边坡支护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浅变质岩微细观各向异性以及弹塑性耦合变形和本构关系的研究
        1.2.2 节理化岩体弹塑性理论与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1.2.3 构造控制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识别
        1.2.4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1.2.5 岩质边坡加固与防护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总体目标
        1.3.2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体系
        1.3.3 主要成果
第二章 浅变质岩完整岩石物理参数与力学特征试验研究
    2.1 浅变质岩的矿物结构构造对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
        2.1.1 浅变质岩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2.1.2 浅变质岩的矿物组成X射线衍射
        2.1.3 浅变质岩结构的SEM试验
        2.1.4 岩体矿物组成及结构特征对力学参数的影响
    2.2 浅变质岩完整岩石弹塑性耦合本构理论与试验研究
        2.2.1 浅变质岩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模型
        2.2.2 浅变质岩弹塑性耦合变形特征
        2.2.3 各向异性弹性变形参数的计算
        2.2.4 非关联流动法则
        2.2.5 屈服条件
        2.2.6 单轴加载试验
        2.2.7 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
    2.3 视弹性模量与塑性应变的关系
        2.3.1 径向和轴向塑性应变的相关性
        2.3.2 E_β与ε_a~p的关系
        2.3.3 v_β与ε_a~p的关系
        2.3.4 E_β~0与v_β~0的计算
        2.3.5 五个弹性变形参数与塑性应变的关系
        2.3.6 泥质板岩弹性、塑性和弹塑性耦合应变间的关系
        2.3.7 实际的屈服条件
    2.4 基于热力学框架下的岩石弹塑性本构关系理论
        2.4.1 关于塑性内变量的塑性应变空间公式
        2.4.2 塑性应变和其它热力势
        2.4.3 热力学空间中的依留申公设
        2.4.4 导致的热力学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浅变质岩岩体横观各向同性变形参数研究
    3.1 岩体分类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1.1 影响浅变质风化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3.1.2 风化岩的分布特点及工程分类
        3.1.3 变质风化岩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2 浅变质岩边坡构造面统计分析
        3.2.1 岩体节理几何参数的调查方法的一般表述
        3.2.2 节理几何参数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3.2.3 岩石质量指标的获取
        3.2.4 典型工点计算分析实例
    3.3 浅变质岩力学性质试验
        3.3.1 室内试验
        3.3.2 室内试验结果分析
        3.3.3 原位试验与分析
        3.3.4 现场边坡试验与分析
    3.4 滑动面力学性质反分析法
        3.4.1 反分析的基本概念
        3.4.2 反分析法的原理和主要思路
        3.4.3 依托工点的反分析计算
    3.5 经验折减法
        3.5.1 RMR和GSI方法
        3.5.2 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
    3.6 等效岩体连续介质模型建立的基础
        3.6.1 基本假设
        3.6.2 坐标系统
    3.7 层状岩体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关系
        3.7.1 单一节理的本构方程
        3.7.2 层状岩体横观各向同性等效弹性本构关系
    3.8 浅变质板岩倾斜层面原位直剪试验研究
        3.8.1 原位直剪试验
        3.8.2 倾斜层面原位直剪试验成果
        3.8.3 浅变质板岩软弱夹泥层面的变形参数
    3.9 浅变质板岩层状岩体的等效变形参数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浅变质岩系边坡破坏模式识别与稳定性分析
    4.1 边坡常见的破坏模式
        4.1.1 土质路堑边坡的变性破坏类型
        4.1.2 岩质边坡变性破坏的基本形式
        4.1.3 结构岩体特征对边坡破坏模式的影响
    4.2 边坡破坏模式识别
        4.2.1 赤平极射投影法
        4.2.2 现场调查分析结果
        4.2.3 识别程序的开发
        4.2.4 程序与现场调查分析结果的相互印证
    4.3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4.3.1 浅变质岩边坡稳定性现状调查及分析
        4.3.2 构造控制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4.3.3 分析实例
    4.4 边坡总体稳定性评价
        4.4.1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4.4.2 SMR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
        4.4.3 CSMR评价方法及其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路边坡加固与防护设计方法研究
    5.1 公路边坡加固与防护
        5.1.1 边坡加固防护措施选用的一般表述
        5.1.2 锚固框架梁
        5.1.3 抗滑桩
    5.2 公路边坡加固计算设计
        5.2.1 锚杆框架梁加固
        5.2.2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5.2.3 边坡加固设计软件评价
    5.3 公路边坡防护
        5.3.1 边坡的防护类型及应用
        5.3.2 边坡防护措施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5.4 计算分析实例
        5.4.1 锚索框架梁有限元分析
        5.4.2 锚索抗滑桩有限元分析
    5.5 公路边坡支护设计程序
        5.5.1 程序的结构和功能
        5.5.2 程序操作
        5.5.3 工程实例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及科研情况
附件 浅变质岩系工程边坡调查统计

(8)结构可靠度理论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历史
    1.2 岩土工程可靠度研究现状
    1.3 重力式挡土墙可靠度研究现状
第2章 随机变量统计方法和结构设计的不确定性
    2.1 随机变量概率统计与常见的概率分布
        2.1.1 概率密度与累积概率分布函数
        2.1.2 随机变量数学特征
        2.1.3 常见的概率分布
    2.2 统计独立的正态分布变量线性组合的均值与方差
    2.3 结构设计的不确定性
    2.4 重力式挡土墙可靠度分析中随机变量的选取及其统计特征
第3章 挡土墙设计的基本概念
    3.1 挡土墙概述
    3.2 土压力计算
        3.2.1 静止土压力
        3.2.2 主动土压力
        3.2.3 被动土压力
    3.3 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计算
        3.3.1 挡土墙的类型与尺寸的选择
        3.3.2 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
        3.3.3 不考虑变量随机性的挡土墙设计实例
第4章 结构可靠度的概念与重力式挡土墙单项可靠度计算方法
    4.1 结构可靠度、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
        4.1.1 结构构件的功能函数
        4.1.2 可靠度与失效概率
        4.1.3 结构可靠度与可靠指标
        4.1.4 可靠指标刀的两个常用公式
    4.2 一般分离法求可靠指标与分项系数的关系式
    4.3 单一失效模式下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4.3.1 一次二阶矩法中验算点法
        4.3.2 JC法(Joint Committee Of Structural Safety)
        4.3.3 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 Method)
    4.4 重力式挡土墙单一失效模式下的极限状态方程
        4.4.1 重力式挡土墙抗滑动稳定计算的极限状态方程
        4.4.2 重力式挡土墙抗倾覆稳定计算的极限状态方程
        4.4.3 重力式挡土墙地基抗破坏强度计算的极限状态方程
        4.4.4 重力式单一失效模式下可靠度分析实例
第5章 结构体系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5.1 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基本概念
    5.2 串联体系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5.3 并联体系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5.4 构件基本变形下可靠度的JC法计算模式
第6章 结构可靠度理论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6.1 重力式挡土墙结构体系可靠度的窄界限
        6.1.1 考虑地震、地下水作用挡土墙的失效模式
        6.1.2 考虑地震、地下水作用挡土墙可靠度界限分析
        6.1.3 实例分析
    6.2 轴心荷载下桩桩基础的可靠度计算
    6.3 偏心荷载下灌注摩擦桩基础的失效模式与可靠度的窄界限
        6.3.1 偏心荷载下摩擦桩基础的失效模式
        6.3.2 偏心荷载下摩擦桩基础失效模式相关情况下可靠度窄界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申请者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河道淤泥流动化处理及其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淤泥常用处理方法简介
    1.3 淤泥固化处理的研究现
        1.3.1 固化材料研究
        1.3.2 固化后的物理、力学、工程性能研究
        1.3.3 固化机理研究
        1.3.4 固化处理施工性能研究
        1.3.5 固化处理土对环境影响研究
    1.4 河道淤泥流动化处理方法简介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流动化处理方法的研究
        1.5.2 施工期的稳定性研究
        1.5.3 使用期的稳定性研究
    1.6 本论文研究流程图
第二章 河道淤泥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流动化处理配合比试验
    2.1 试验材料的来源及其基本性质
    2.2 确定流动化处理土的配合比试验
        2.2.1 流动性指标试验步骤及方法
        2.2.2 流动性指标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2.2.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及步骤
        2.2.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第三章 施工期间的稳定性试验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流动化处理土泥浆流动性及其历时影响研究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结果考察及
    3.3 流动化处理土泥浆析水性及其历时影响研究
        3.3.1 试验目的
        3.3.2 试验方法
        3.3.3 试验结果考察及分析
    3.4 流动化处理土泥浆填充性能及其影响研究
        3.4.1 试验目的
        3.4.2 试验方法
        3.4.3 试验结果考察及分析
    3.5 考察结果总结
第四章 使用期间的稳定性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
    4.2 处理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历时影响试验
        4.2.1 淤泥密度、水泥掺入比、龄期对处理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试验
        4.2.2 养护温度对处理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研究
        4.2.3 析水对处理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4.2.4 长期浸泡对处理土强度的影响
    4.3 流动化处理土的直剪试验与强度组成分析
        4.3.1 试验方法及步骤
        4.3.2 试验结果考察及其分析
    4.4 流动化处理土各项强度总结
    4.5 处理土压缩性研究
        4.5.1 试验方法及步骤
        4.5.2 试验结果考察及分析
    4.6 流动化处理土的渗透性研究
        4.6.1 试验方法与步骤
        4.6.2 试验结果考察与分析
    4.7 流动化处理土材料的收缩性试验研究
        4.7.1 试验方法与步骤
        4.7.2 试验结果考察与分析
    4.8 流动化处理土材料溶出液的酸碱性试验研究
        4.8.1 试验方法
        4.8.2 试验结果考察及分析
    4.9 考察结果总结
第五章 流动化处理土对构筑物的压力影响应用举例
    5.1 计算条件
    5.2 计算参数
    5.3 垂直土压力分布计算
    5.4 水平向土压力分布计算
    5.5 管道土压力计算结果
    5.6 重力管道的抗浮计算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岩土参数随机性分析与边坡稳定可靠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1.2.1 边坡的极限平衡法研究现状
        1.2.2 边坡的极限分析法
        1.2.3 数值计算方法
        1.2.4 基于概率的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
    2.1 概述
    2.2 土性参数的概率模型
        2.2.1 土性参数不确定性的量化
        2.2.2 随机场理论
        2.2.3 土性参数的相关性处理
        2.2.4 实例分析
    2.3 岩体力学参数的统计特性研究
        2.3.1 岩石及岩体力学性质的统计模型
        2.3.2 不连续面抗剪强度统计方法
        2.3.3 岩石抗拉、抗压强度固有变异性分析
        2.3.4 抗剪强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样本与小样本下岩土参数概率分布的推断
    3.1 概述
    3.2 岩土参数概率分布的拟合方法
        3.2.1 信息熵推断方法
        3.2.2 最佳平方逼近法
        3.2.3 正交多项式逼近法
        3.2.4 bootstrap(自助)法推断
    3.3 Bayes方法
        3.3.1 Bayes原理及公式
        3.3.2 应用及推广
        3.3.3 先验信息的相容性检验及可信性分析
        3.3.4 多源信息的融合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边坡稳定可靠度研究
    4.1 概述
    4.2 极限平衡法原理
        4.2.1 Swedish法及其改进法
        4.2.2 简化Bishop法
        4.2.3 严格条分法
        4.2.4 简化Bishop法在非圆弧破坏中的推广研究
    4.3 边坡稳定可靠性研究
        4.3.1 结构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4.3.2 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模型
        4.3.3 关键滑裂面的搜索
    4.4 算例
        4.4.1 均质边坡的稳定可靠性分析
        4.4.2 实例验证
    4.5 工程应用
        4.5.1 工程概述
        4.5.2 岩石及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4.5.3 分析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边坡体系可靠度分析
    5.1 概述
    5.2 体系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
        5.2.1 结构体系及失效概率
        5.2.2 区间估计法
        5.2.3 点估计法
        5.2.4 基于矩阵的体系可靠度分析法(MSR法)
    5.3 岩质边坡体系可靠度分析
        5.3.1 破坏模式的确定
        5.3.2 岩质边坡体系分析
        5.3.3 随机变量分析
        5.3.4 体系可靠度计算
    5.4 工程实例分析
        5.4.1 工程背景
        5.4.2 边坡结构体系及构件可靠度
        5.4.3 体系失效概率分析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四、砼直剪过程峰值强度释放规律及对可靠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底部优化设置的隧道围岩-支护系统可靠性分析[D]. 王可意. 河北工业大学, 2016(02)
  • [2]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与预测预报研究[D]. 汤罗圣.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4)
  • [3]高坝坝区硬脆性裂隙岩体的流变强度时效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D]. 陈芳. 山东大学, 2012(12)
  • [4]滑坡渐进破坏模糊随机可靠性研究[D]. 王宇.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2)
  • [5]高应力条件下岩体强度参数研究[D]. 邓洪涛. 长江科学院, 2011(09)
  • [6]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和风险评估[D]. 周斌. 中南大学, 2010(01)
  • [7]浅变质岩变形特征与边坡支护设计方法研究[D]. 许湘华. 中南大学, 2010(02)
  • [8]结构可靠度理论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分析[D]. 章宝华. 南昌大学, 2009(S1)
  • [9]河道淤泥流动化处理及其稳定性研究[D]. 李建望. 苏州科技学院, 2009(02)
  • [10]岩土参数随机性分析与边坡稳定可靠度研究[D]. 谢桂华. 中南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混凝土直剪过程峰值强度释放规律及其对可靠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