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门静脉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肝动、门静脉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一、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雯[1](2020)在《TACE术前SIRI、APRI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生存预测价值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术前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SIRI)水平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水平、TACE术后SIRI、APRI水平变化,以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TACE术前SIRI、APRI水平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生存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科及介入科诊断明确为乙肝相关性肝癌,并成功行TACE治疗,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患者共109例作为研究对象,109例患者均行感染性标志物和HBV-DNA检测。记录患者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CLC分期所需相关指标和影像学资料,以上指标均在TACE术前一周内评估,并收集术后一周内及术后一月血常规及肝功能指标,电话随访患名者生存期,随访时间为25.16±11.86个月(1~46个月)。SIRI及APRI根据公式计算:SIRI=单核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APR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ULN)/血小板计数×100,其中ULN为本单位AST正常参考值上限40U/L。采用SPSS 24.0统计学分析软件,SIRI和APRI通过ROC曲线确定的cut-off值进行分类,其余各连续变量指标以临床意义转为二分类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得出各指标对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1.入组患者中,HBeAg 阴性 74 例,HBeAg 阳性 35 例;以 HBV-DNA<103copies/ml定义为 HBV-DNA 阴性,HBV-DNA≥103copies/ml 定义为 HBV-DNA 阳性,HBV-DNA阴性有47例,HBV-DNA 阳性有62例;其中47例HBV-DNA水平<103copies/ml,36例 HBV-DNA 水平 103~105copies/ml,26 例 HBV-DNA 水平≥105copies/ml;79 例术前抗病毒治疗,30例术前未抗病毒治疗;肝功能Child-PughA级78例,B级31例;BCLC分期0-A期25例,B-C期84例;无肝硬化背景37例,有肝硬化背景72例;48例肿瘤直径≤5cm,41例肿瘤直径5~10cm,20例肿瘤直径>10cm;术前不存在门静脉癌栓80例,术前存在门静脉癌栓29例。2.总体生存情况:入选患者共109例,中位生存期25个月,TACE术后半年、一年、两年、三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2%,84.4%,54.1%,21.1%。3.肝癌患者TACE术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TACE术前SIRI(P=0.013)、术前 APRI(P=0.000)、HBV-DNA 水平(P=0.007)、HBeAg 状态(P=0.008)、术前抗病毒治疗(P=0.007)、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P=0.001)、BCLC 分期(P=0.001)、肿瘤直径(P=0.008)、门静脉癌栓(P=0.029)、术前肝硬化背景(P=0.003)与预后具有相关性。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术前SIRI、术前APRI、术前HBeAg状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肝硬化背景、门静脉癌栓均为影响TACE预后的独立因素。4.术前SIRI、APRI水平对TACE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01(P=0.003)和 0.735(P=0.01),95%可信区间分别为 0.593~0.809 和 0.630~0.841,约登指数分别为0.361和0.41,对应的SIRI、APRI的cut-off值分别为1.03和1.33,灵敏度分别为0.709和0.453,特异度分别为0.652和0.957。5.TACE术前SIRI、APRI水平生存分析表明,术前低SIRI、术前低APRI组患者的半年、一年、两年、三年生存率均高于术前高SIRI和术前高APRI组;TACE术后一周内SIRI升高患者的半年、一年、两年、三年生存率均高于未升高组。TACE术后一周内APRI升高患者的半年、一年、两年、三年生存率与未升高组无明显差异(P=0.241)。联合SIRI与APRI评估预后,术前SIRI<1.03且APRI<1.33预后最好,术前SIRI≥1.03且APRI≥1.33预后最差。6.TACE术后一周内SIRI值较术前升高(P=0.000);术后一月SIRI值与术前SIRI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774);术后一周内APRI值较术前升高(P=0.000),术后一月APRI值与术前APRI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924)。7.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与TACE术后生存的关系:HBV-DNA 阳性、HBeAg 阳性、术前未抗病毒治疗、肝功能Child-PughB级、BCLC分期B-C期、肿瘤直径≥10cm、存在门静脉癌栓、术前有肝硬化背景的患者TACE术后生存期短。无论HB V-DNA、HBeAg阳性或阴性,抗病毒治疗术后生存期均优于未抗病毒治疗组(P值均<0.05)。8.术前SIRI、APRI水平和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术前SIRI<1.03更多出现在HBeAg阴性、HBV-DNA水平<103copies/ml、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CLC分期0-A期、无肝硬化背景、肿瘤直径≤5cm、术前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术前SIRI≥1.03 更多出现在 HBeAg 阳性、HBV-DNA 水平≥105copies/ml、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B级、BCLC分期B-C期、有肝硬化背景、肿瘤直径>10cm、术前未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术前APRI<1.33更多出现在HBeAg阴性、HBV-DNA水平<103copies/ml、术前抗病毒治疗、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CLC分期0-A期、无肝硬化背景、无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5cm的患者中;术前APRI≥1.33更多出现在HBeAg 阳性、HBV-DNA水平>105copies/ml、术前未抗病毒治疗、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BCLC分期B-C期、有肝硬化背景、有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10cm的患者中,提示术前SIRI、APRI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显着相关(P值均<0.05)。结论:1.术前SIRI、APRI水平可用于预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生存情况。当术前SIRI<1.03或术前APRI<1.33时,患者生存期较术前SIRI≥1.03或术前APRI≥1.33明显延长,且两者均低于临界值时,患者生存预后更好,而两者均高于临界值时,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2.术后一周SIRI水平较术前大多明显升高,部分降低,且升高组较降低组生存期明显延长,提示TACE术后SIRI水平升高者预后更好。但术后一周APRI升高组与降低组对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3.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与TACE术后生存关系显示:HBV-DNA阴性、HBeAg阴性、术前抗病毒治疗、肝功能Child-PughA级、BCLC分期0-A期、肿瘤直径≤5cm、无门静脉癌栓、无肝硬化背景的患者TACE术后预后好;无论HBV-DNA、HBeAg阳性或阴性,抗病毒治疗均可延长患者生存期。4.术前SIRI、APRI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关系显示:术前SIRI、APRI不同分组的生存期与各临床特征分组患者生存期存在一致性,说明术前SIRI、APRI与患者临床特征显着相关,提示术前SIRI、APRI水平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的生存预测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明思远[2](2020)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行FOLFOX4方案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PVTT)术后辅助门静脉灌注FOLFOX4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四组:A组,术后行门静脉灌注化疗组,手术切除肿瘤、取栓术后行门静脉灌注化疗;B组,单纯手术组,单纯行手术切除肿瘤、取栓术;C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组,TACE+125I粒子植入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观察术后生存期、术后肿瘤进展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本研究中A组(n=9)术后行门静脉灌注化疗组平均生存期18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3.2%、53.0%;B组(n=12)单纯手术组平均生存期13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37.2%、27.3%;C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n=13)平均生存期7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33.8、11.3%、0%、0;D组TACE+125I粒子植入组(n=18)平均生存期11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22.4%、0%。A组生存率同其他治疗组比较,预后要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A组、B组、C组和D组平均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13月、6月、2月和4月,A组较B组、C组、D组肿瘤进展时间明显延长,P值均<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组间的治疗方式(P=0.001)和肿瘤大小(P=0.04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3.COX多因素分析统计各组间的治疗方式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4.A组与B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值>0.05,A组、B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组、D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值>0.05,A组、B组住院费用明显多于C组、D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并发症比较,A组与B组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胆汁漏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肝功能衰竭严重并发症,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着差异,P值>0.05。A组、C组和D组之间需经门静脉或肝动脉途径灌注化疗药物,化疗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包膜下积液、白细胞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各组间化疗后并发症比较无显着差异,P值>0.05。结论:1、肝癌术后行门静脉化疗组在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生存预后较其他各组有明显的提高。2、术后治疗方式和肿瘤体积大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肝癌术后行门静脉化疗组及单纯手术组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要大于TACE组和TACE+125I粒子植入组。4、肝癌术后行门静脉化疗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其他各组无显着差异。

代柏树[3](2019)在《肝切除术后辅助TACE联合PVC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世界恶性肿瘤第五位[1],病死率居第三位[2]。在我国,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3]: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更是高居第二位。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和医学技术的进步,肝细胞癌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患者预后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率高、生存预后差的原因除了其本身恶性程度高之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其极易侵犯门静脉并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并沿血管形成肝内及肝外转移。文献[4]报道PVTT发生率高达44.0%62.2%。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自然生存期仅为2.74.0个月[5,6]。对于合并PVTT的肝细胞癌患者,目前世界上尚缺乏统一的治疗共识。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于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治疗态度较为保守,2018版以前的巴塞罗那指南将索拉非尼作为唯一推荐治疗方案,而2018版巴塞罗那指南[7]仅仅将索拉非尼改为系统治疗。但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则相对积极,逐步形成了以手术治疗为基础,术后辅以介入、消融、靶向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共识[8]。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合并PVTT的首选或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肿瘤切除及癌栓切除或者切开取栓术在内的外科手术能最大程度去除或控制肝癌原发病灶及门静脉癌栓,从而减轻肿瘤负担,降低相关并发症,改善肝功能,给患者带来获益。然而,手术过程中组织的挤压和肿瘤破裂可能造成新的肝内转移,导致肿瘤复发率较高,无瘤生存率较低,是肝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期仍不令人满意的主要因素。另外,最近的研究结果[9-12]表明,微血管浸润是导致没有大血管侵犯的单发性肝癌早期复发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研究[13]显示肿瘤组织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供,肿瘤中心由肝动脉供血,肿瘤周边及纤维包膜、包膜外浸润的癌组织、子病灶、门静脉癌栓等由门静脉供血。当肝动脉被栓塞剂栓塞后,肿瘤组织的血供相应减少[14],肿瘤因缺血而坏死,同时癌栓相应缩小,但正常肝脏组织的血供却不会受到影响。故术后辅以肝动脉DSA+必要时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有助于早期发现肝内残余或新发病灶,及早灭活残留癌细胞,阻断瘤体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15,16]。肿瘤周边组织是肿瘤生长最为活跃的部分。单纯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只是阻断了肝动脉血供,且由于肝动脉被栓塞,门静脉血流量代偿性增加,门静脉血通过吻合支成为肿瘤的主要血供。因此,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portal vein chemotherapy,PVC),不仅能达到阻断肝癌血供,使癌灶缺血坏死的目的,还能最大程度地杀伤门静脉内可能残存的少量肿瘤病灶或癌细胞,降低癌细胞经门静脉系统播散的几率[17-19]。经门静脉泵化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在预防复发转移及延长总体生存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本课题组前期研究[20-23]发现,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辅以门静脉化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采用经皮下埋置式门静脉化疗泵,具有创伤较小,全身副反应轻,操作方便,护理简单等特点,冲管或化疗可在社区医院完成。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良好,可作为临床治疗的较好选择。相关研究提示术后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或者门静脉化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然而多数研究都是单中心小样本研究,具体化疗栓塞方式及化疗药物选择并未形成统一共识。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我科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探讨了肝切除术后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希望所得结果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研究目的1、探究门静脉化疗泵置入及门静脉化疗在肝细胞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2、探究肝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共1980例,从中选取肝切除术中放置门静脉化疗泵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肝癌患者84例作为实验组(A),同期术中未放置门静脉化疗泵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B),总共159例患者纳入本课题研究。实验组(A)为肝切除术中放置门静脉化疗泵,术后行TACE并门静脉化疗的患者;对照组(B)为肝切除术后单纯行TACE或系统化疗或口服索拉非尼等其他全身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情况(术后住院日、伤口愈合时间)、短期并发症情况(消化道反应、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胆漏、顽固性腹水、肝功能衰竭)以及分析实验组(A)患者长期并发症情况(药物外渗、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附壁血栓)等,探究通过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化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安全性。2、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肝细胞癌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980例,从第一部分实验组(A)84例术中放置门静脉化疗泵患者中筛取门静脉癌栓的HCC患者64例作为实验组(C),另筛取55例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术中未放置化疗泵患者作为对照组(D),共119例患者纳入本部分课题研究。实验组(C):肝切除术后行TACE联合PVC;对照组(D):肝切除术后单纯TACE辅助治疗。根据癌栓分型,将实验组(C)及对照组(D)共119例患者进行分层分析:30例Ⅰ型癌栓患者分为实验组(E)12例及对照组(F)18例;54例Ⅱ型癌栓患者分为实验组(G)35例及对照组(H)19例;35例Ⅲ型癌栓患者分为实验组(I)17例及对照组(J)18例。观察指标:1、实验组及对照组中位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2、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半年、1年、2年及3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实验组(A)及对照组(B)患者的术中出血及术后住院日、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810.0±710.9ml VS 820.9±630.5ml(t=-0.102,P=0.919)、10.7±3.6天VS 12.0±6.1天(t=-1.575,P=0.118)、13.2±2.6天VS 15.1±10.2天(t=-1.664,P=0.09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A)及对照组(B)患者的短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消化道反应7.1%VS 17.3%(?2=3.911,P=0.048)、腹腔出血1.2%VS 2.7%(?2=0.010,P=0.921)、腹腔感染3.6%VS 2.7%(?2=0.000,P=1.000)、胆漏4.8%VS 2.7%(?2=0.076,P=0.783)、顽固性腹水9.5%VS 8.0%(?2=0.115,P=0.735)、肝功能衰竭2.4%VS 4.0%(?2=0.017,P=0.898)。其中消化道反应,实验组(A)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A)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药物外渗3.6%、导管堵塞4.8%、导管脱出1.2%、皮下感染1.2%、门静脉附壁血栓1.2%。4、实验组(C)及对照组(D)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13.3月VS 6.8月(?2=8.375,P=0.004),实验组(C)及对照组(D)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9%VS 52.9%(?2=5.516,P=0.019)、57.5%VS 26.7%(?2=12.232,P=0.000)、16.4%VS 8.2%(?2=7.576,P=0.006)、6.9%VS 2.1%(?2=8.026,P=0.005),实验组(C)中位无瘤生存期及术后半年、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实验组(C)及对照组(D)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5月VS 12.5月(?2=11.690,P=0.001),实验组(C)及对照组(D)患者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5%VS 89.1%(?2=0.051,P=0.822)、69.5%VS 50.4%(?2=3.761,P=0.052)、39.9%VS12.1%(?2=11.807,P=0.001)、22.4%VS 8.1%(?2=10.338,P=0.001),实验组(C)中位生存期及术后2年、3年生存率优于对照组(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半年及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对于Ⅰ型癌栓患者,实验组(E)及对照组(F)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24.0月VS 13.5月(?2=4.170,P=0.041),两组患者半年、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7%VS 64.9%(?2=2.584,P=0.108)、75.0%VS 51.9%(?2=1.715,P=0.190)、50.0%VS26.0%(?2=2.347,P=0.126)、33.3%VS 6.5%(?2=3.760,P=0.052),实验组(E)中位无瘤生存期高于对照组(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0月VS 20.0月(?2=7.999,P=0.005),术后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VS 88.9%(?2=1.258,P=0.262)、90.9%VS 58.7%(?2=3.552,P=0.059)、80.8%VS 26.1%(?2=7.281,P=0.007)、60.6%VS 19.6%(?2=6.888,P=0.009),实验组(E)中位生存期及术后2年、3年生存率优于对照组(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半年及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对于Ⅱ型癌栓患者,实验组(G)及对照组(H)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13.6月VS 6.8月(?2=14.630,P=0.000),两组患者半年、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VS 52.6%(?2=8.542,P=0.003)、73.9%VS 12.0%(?2=23.284,P=0.000)、12.3%VS0%(?2=14.630,P=0.000)、0%VS 0%,实验组(G)中位无瘤生存期及术后半年、1年、2年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7月VS 12.0月(?2=7.764,P=0.005),术后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VS 100.0%、85.7%VS 44.6%(?2=10.322,P=0.001)、46.1%VS 11.1%(?2=10.896,P=0.001)、19.7%VS 5.6%(?2=8.745,P=0.003),实验组(G)中位生存期及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生存率相同,皆为100%。8、对于Ⅲ型癌栓患者,实验组(I)及对照组(J)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5.0月VS 5.9月(?2=0.001,P=0.973),两组患者半年、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9.4%VS 41.2%(?2=0.330,P=0.566)、11.8%VS 17.6%(?2=0.133,P=0.715)、0%vs0%、0%vs0%,两组中位无瘤生存期及术后半年、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5月VS 10.5月(?2=0.078,P=0.781),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VS 77.8%(?2=0.713,P=0.399)、20.2%VS 48.9%(?2=3.089,P=0.079)、0%VS 0%、0%VS 0%,两组中位生存期及术后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的因素为AFP水平、肿瘤大小、癌栓分型、术后化疗方式,其中AFP≤400 ng/mL、肿瘤直径≤10cm、Ⅰ、Ⅱ型癌栓、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研究结论1、肝切除术后联合门静脉化疗泵置入,安全性较好,不增加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2、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相对于术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能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Ⅰ、Ⅱ型门静脉癌栓患者是放置门静脉化疗泵的最佳适宜人群。3、AFP水平、肿瘤大小、癌栓分型以及术后治疗方式是影响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

沈松柏[4](2018)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脉内125I粒子条及支架植入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门脉内125I粒子条及支架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ai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MPVTT)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HCC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17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和海军安庆医院介入科收治的46例HCC合并PVTT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不能手术且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23例),采用TACE治疗联合门脉内125I粒子条及支架植入;对照组(23例),单一行TACE治疗。参照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随访国际标准,给予两组病例术后2、4、6、12、18、24个月的临床随访,术后疗效评价参考m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参考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评价标准(NCI-CTC 3.0)来评价不良反应,并记录两治疗组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再通、腹腔积液等情况;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间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法绘制患者的生存率曲线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分析疾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3例研究组患者的OS、总体中位生存期(MOS)、2个月生存率、4个月生存率、6个月生存率、12个月生存率、18个月生存率以及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3.24±0.94个月、14.8个月、100%、87.0%、78.0%、55.1%、25.0%、6.3%。23例对照组患者的OS、总体中位生存期(MOS)、2个月生存率、4个月生存率、6个月生存率、12个月生存率、18个月生存率以及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15±0.94个月、7.8个月、100%、78.3%、60.3%、13.9%、0%、0%。其中研究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8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6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9例,治疗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CR+PR)/(CR+PR+PD+SD)为34.78%,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PR+SD)/(CR+PR+PD+SD)为60.87%;对照组CR 0例,PR1例、SD4例、PD18例,ORR为4.35%,DCR为21.74%。两组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门静脉再通、腹水发生率以及上消化道出血方面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将所有影响预后的因素引入COX模型分析后发现:单一行TACE治疗、有乙肝病史以及门静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生存期较短,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1.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脉内125I粒子条及支架植入术治疗不能手术且合并MPVTT的H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脉内125I粒子条及支架植入术相对于单一行TACE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3.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脉内125I粒子条及支架植入术可使门静脉部分再通,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几率,并可使腹水减少,提高患者终末期生存质量;4.治疗方式、乙肝病史以及门静脉狭窄程度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钱晟,刘嵘,王建华,颜志平,罗剑钧,龚高全,刘清欣,瞿旭东,程洁敏[5](2015)在《栓塞肝动脉-门静脉瘘在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栓塞对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肝癌伴MPVTT且有明显APVS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的患者,采用经皮穿肝门静脉支架植入,门静脉支架植入后使用合适栓塞剂对APVS所属的肝动脉分支进行栓塞。分别于门静脉支架植入前、植入后以及APVS栓塞后行门静脉造影并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所有患者门静脉支架植入和APVS栓塞均获得成功。支架植入前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显示16例患者门静脉为双相血流,10例为离肝血流。16例门静脉双相血流患者14例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向肝血流明显恢复,2例门静脉双相血流和10例离肝血流患者APVS栓塞后门静脉主干向肝血流恢复。支架植入前、后以及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50.1±6.3)cm H2O、(43.5±7.5)cm H2O和(36.9±8.2)cm H2O,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压力较支架植入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较门静脉支架植入后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对肝癌伴MPVTT和明显APVS患者,植入门静脉支架能有效复通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APVS栓塞则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血液动力上使门静脉双相或离肝血流恢复为向肝血流。

黄强,谭庆丰,龙万平[6](2014)在《肝动脉阻断对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研究肝动脉阻断后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我们对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断流或分流手术患者在术中检测了肝动脉阻断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并观察肝癌的介入治疗对门静脉循环的影响,同时对12只家犬阻断肝动脉后2周、1、2个月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探讨肝动脉阻断后肝组织细胞水平的改变。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8例肝硬化患者,年龄4172岁,平均49岁,其中男26例,女2例,均是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Child分级ⅠⅡ级;动物实验选用本地健康杂交犬12条,雌雄不限。

朱军,曹跃勇,黄勇,代勇,刘智桃,杜旭洋,段宗强[7](2013)在《肝癌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选择性介入治疗》文中提出目的评价选择性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HCC)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65例临床明确诊断的HCC伴门脉高压症患者,选择性使用肝动脉化学疗法(化疗)栓塞术、脾栓塞术、门静脉化疗栓塞术、门静脉支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等介入术式,术后通过观察临床指标、定期复查影像检查等了解病变转归,随访生存期并评价疗效。结果 65例HCC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门静脉高压,其中门静脉癌栓46例中有37例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分流,通过肝动脉及门静脉化疗栓塞术进行主瘤体及癌栓治疗。11例行门静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后门静脉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5.8个月。39例行胃冠状静脉和(或)胃短静脉栓塞术,术后有4例再次发生门脉高压性出血,再出血率10.26%。18例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3个月血小板较术前显着升高(P<0.01)。随访术后3、6、12及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0.77%、69.23%、35.38%及13.85%。结论选择性联合使用各种介入术式是治疗HCC及其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高危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

王成刚[8](2008)在《肝癌门静脉癌栓的金属内支架置入联合外照射治疗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门静脉支架联合外照射对家猪肝功能和门静脉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评估门静脉支架置放结合外照射对肝功能及门静脉的影响程度。材料和方法:将10头家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例,为门静脉支架结合外照射组(实验组),B组5例,为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A组先行置放门静脉金属内支架,一周后开始对门静脉行外照射。B组直接行外照射。两组外照射方法均为每周一次,每次5Gy,连续三次。第三次外照射后4周处死,解剖取出门静脉标本、照射区域、非照射区域的肝组织标本。对门静脉行大体、光镜、电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对照射区域和非照射区域肝组织标本行大体和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A组在置放支架前和处死动物前、B组在外照射前及处死动物前分别抽静脉血检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门静脉和照射区域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差异无显着性,两组动物的肝功能数值差异无显着性。结论:门静脉支架结合外照射对肝脏及门静脉的损伤并不大于单纯外照射,对临床上开展对于肝癌患者门静脉癌栓进行支架置放结合放射治疗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第二部分肝癌伴门脉癌栓支架置入术对门脉压力影响的临床初步研究目的:研究肝癌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15例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依次接受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和门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分别测量曲张静脉栓塞前(P1)、栓塞后(P2)和支架植入后(P3)门静脉主干(PV),未累及的门静脉分支(PVB),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V组P1为45.13±7.17 cmH2O,P2为48.27±6.63 cmH20,P=0.00<0.05,P3为39.47±7.63 cmH2O,与P2比较P=0.00<0.05。PVB组P1为38.07±9.25 cmH2O,P2为38.67±9.24 cmH2O,P=0.47>0.05,P3为37.33±7.51 cmH2O,与P2比较P=0.30>0.05。SV组P1为44.53±6.65 cmH20,P2为48.13±7.14 cmH2O,P=0.001<0.05,P3为41.53±6.88 cmH2O,与P2比较P=0.001<0.05。SMV组P1为45.20±6.97cmH2O,P2为48.33±6.90 cmH2O,P=0.000<0.05,P3为41.20±7.13 cmH2O,与P2比较P=0.000<0.05。结论: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可使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支架植入可降低门静脉压力。第三部分肝癌门静脉癌栓金属内支架置入联合适形放疗的临床初步研究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金属内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例,A组10例,为门静脉支架联合适形放疗组,治疗方法为支架置入和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适形放疗。B组12例,治疗方法为支架置入和经动脉化疗栓塞。记录支架置放成功率、门静脉狭窄开通率、介入术后反应、放疗反应,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1)A组10例、B组12例门静脉通路均建成(成功率100%)。所有22例患者均为经皮穿肝穿刺门静脉分支路径,支架置放成功率100%(22/22)。(2)22例患者共置放了共置放了24枚支架,支架狭窄开通率为100%(22/22)。(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腹腔出血。由于同时进行了PTVE和TACE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肠胀气等症状,通过对症处理均在一周内缓解。(4)A组病例均完成治疗。Ⅰ~Ⅱ度胃肠反应3例。经对症处理后,得到了完全缓解。Ⅰ度~Ⅱ度骨髓抑制2例。予以G-CSF治疗及IN-11治疗后完全恢复。(5)A组的4个月、6个月、12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0%、70%、30%;中位通畅期为9个月。B组的4个月、6个月、12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50%、25%、16.7%;中位通畅期为5个月。对两组的通畅率曲线作时序检验(10g rank test),P=0.037<0.05,可以认为两者的通畅率曲线有显着差异。(6)A组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80%、30%;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B组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7%、41.7%、16.7%: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对两组的生存率曲线作时序检验(10g ranktest),P=0.044<0.05,可以认为两者的通畅率曲线有显着差异。结论:(1)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采用支架置入和TACE并联合3DCRT治疗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80%、30%;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2)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采用支架置入并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肝癌门静脉栓有较好的疗效。(3)支架置入联合3DCRT治疗门静脉癌栓对肝脏的损害相对较小。

申鹏,罗荣城[9](2006)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进展》文中提出门静脉癌栓是导致肝癌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肝癌患者预后。针对门静脉癌栓,目前仍缺乏有效手段,介入治疗以其微创、可重复性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的疗效。目前主要应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动脉、门静脉双途径化疗栓塞术、无水酒精注射术、门静脉支架置放术和超声消融术,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有望取得较好疗效。

童颖,杨甲梅[10](2005)在《原发性肝癌的门静脉化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二、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TACE术前SIRI、APRI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生存预测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患者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TACE治疗方法
        2.2 术后随访
        2.3 术前SIRI、APRI临界值测定
        2.4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 患者一般情况
    2. 患者TACE术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2.1 总体生存情况
        2.2 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
    3. TACE术前不同水平SIRI、APRI患者预后情况
        3.1 SIRI水平对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3.2 APRI水平对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3.3 术前SIRI联合APRI对TACE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
    4. 术前SIRI、APRI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4.1 不同临床特征与TACE术后生存情况的关系
        4.2 术前SIRI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4.3 术前APRI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三、讨论
    1. TACE术前SIRI、APRI水平与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1.1 术前SIRI水平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1.2 术前APRI水平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1.3 SIRI联合APRI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2. 各临床特征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2.1 术前HBV-DNA水平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2.2 HBeAg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2.3 抗病毒治疗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2.4 肝硬化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2.5 门静脉癌栓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2.6 肿瘤直径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2.7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2.8 BCLC分期与TACE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3. 术前SIRI、APRI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行FOLFOX4方案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肝切除术后辅助TACE联合PVC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门静脉化疗泵在肝癌治疗中的安全性探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辅助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术的疗效性探究及生存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4)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脉内125I粒子条及支架植入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研究不足之处
典型病例
7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5)栓塞肝动脉-门静脉瘘在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患者入选标准和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所见
    2.2门静脉支架植入和其他联合治疗
    2.3肝内肿瘤和APVS栓塞
    2.4门静脉造影复查和压力测定
3讨论

(7)肝癌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选择性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介入术式
        1.2.1 经肝动脉化学疗法 (化疗) 疗栓塞术 (TACE)
        1.2.2 经皮肝穿门静脉化疗栓塞术 (PVCE) 及门脉支架置入术 (PV-Stent)
        1.2.3 经皮肝穿胃食道曲张静脉栓塞术 (PTVE)
        1.2.4 脾部分栓塞术 (PSE)
    1.3 临床随访及疗效评价
2 结果
    2.1 血管造影表现
    2.2 选择性介入治疗情况
    2.3 临床评估及随访
3 讨论
    3.1 门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
    3.2 HCC伴门脉癌栓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3.3 选择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意义

(8)肝癌门静脉癌栓的金属内支架置入联合外照射治疗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门静脉支架联合外照射对家猪肝功能和门静脉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肝癌伴门脉癌栓支架置入术对门脉压力影响的临床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肝癌门静脉癌栓金属内支架结合适形放疗的临床初步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综合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致谢
附录

(10)原发性肝癌的门静脉化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门静脉化疗 (PVC) 的必要性
    1.1 肝癌的血供
    1.2 TACE后肝癌的血供
    1.3 肝癌复发、转移机理
2 门静脉化疗的适应证
3 治疗方法
    3.1 术中置入门静脉化疗泵
    3.2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或置管
    3.3 腹腔置管化疗
    3.4 TACE时经脾动脉化疗
    3.5 腹腔镜下门静脉置泵
4 化疗方案
5 疗效
    5.1 中晚期肝癌
    5.2 预防术后复发
6 主要并发症及预防
    6.1 上消化道出血
    6.2 肝功能衰竭
    6.3 腹腔出血
    6.4 药液外漏

四、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TACE术前SIRI、APRI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生存预测价值的研究[D]. 吕晓雯. 扬州大学, 2020(04)
  • [2]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行FOLFOX4方案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价[D]. 明思远.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3]肝切除术后辅助TACE联合PVC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分析[D]. 代柏树.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4]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脉内125I粒子条及支架植入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D]. 沈松柏. 安徽医科大学, 2018(12)
  • [5]栓塞肝动脉-门静脉瘘在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中的临床意义[J]. 钱晟,刘嵘,王建华,颜志平,罗剑钧,龚高全,刘清欣,瞿旭东,程洁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04)
  • [6]肝动脉阻断对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影响[J]. 黄强,谭庆丰,龙万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4(09)
  • [7]肝癌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选择性介入治疗[J]. 朱军,曹跃勇,黄勇,代勇,刘智桃,杜旭洋,段宗强. 华西医学, 2013(01)
  • [8]肝癌门静脉癌栓的金属内支架置入联合外照射治疗的初步研究[D]. 王成刚. 复旦大学, 2008(08)
  • [9]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进展[J]. 申鹏,罗荣城. 中国肿瘤, 2006(10)
  • [10]原发性肝癌的门静脉化疗进展[J]. 童颖,杨甲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02)

标签:;  ;  ;  ;  ;  

肝动、门静脉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