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滴注保湿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

连续滴注保湿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

一、持续点滴湿化液在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林炜,王化强[1](2020)在《持续雾化吸入氧疗与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持续雾化吸入氧疗与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9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将接受持续雾化吸入氧疗的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气管切开后3、24、48 h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痰液黏稠度。统计两组气管切开至康复出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气管切开后3 h,两组Sa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后24、48 h,两组SaO2、PaO2均高于气管切开后3 h,观察组SaO2、PaO2均较对照组高(P<0.05)。气管切开后3 h,两组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后24、48 h,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3/30)]较对照组[31.03%(12/29)]低(P<0.05)。结论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能改善血气指标,降低痰液黏稠度,有效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

沈芳[2](2020)在《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究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以促进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患者提供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促排痰方式,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最终共纳入68例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62.5μmol/L的辣椒素溶液雾化,每天4次,单次雾化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若雾化1min内,患者产生5次咳嗽后停上雾化;若1min内患者咳嗽<5次,雾化持续1min后停止),持续1周。观察干预前以及雾化干预期间两组患者每日的排痰量和吸痰次数,比较干预前、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咳嗽功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P物质(SP)、格拉斯哥评分(GCS)和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患者在辣椒素雾化时和吸痰时生命体征的差异。所有的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1)排痰效果:①每日排痰量:干预前,两组患者每日排痰量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每天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每日吸痰次数:干预前,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但在雾化干预的第1天和第2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3天到第7天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③痰液粘稠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咳嗽能力: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咳嗽反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在可以被诱导产生咳嗽反射的人数上无差异(P>0.05),但干预组患者被诱导产生咳嗽反射的程度要强于对照组(P<0.05)。(3)CPIS: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PI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周后,干预组患者CPIS得分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SP: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SP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1周后,干预组患者血清中SP 水平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生命体征:患者在辣椒素雾化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与吸痰时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6)其他: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间意识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1)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后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减少被动吸痰的次数,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2)辣椒素雾化可以提高患者血清SP水平,改善患者的咳嗽功能,缓解肺部感染的发展。(3)辣椒素雾化对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意识状态、住院时间无显着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春华[3](2018)在《不同间隔时间氧雾化湿化对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间隔时间氧雾化湿化在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使用效果,为临床护理人员制定合理的气道湿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取样,将安徽宿州某三甲医院自2016年1-6月入住在外科重症监护室120例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患者,实施氧雾化的量依次为:A组(持续雾化)、B组(1h加雾化液一次,8ml/次)、C组(2h加雾化液一次,8ml/次)、D组(4h加雾化液一次,8ml/次),四组湿化液都用0.45%的氯化钠溶液。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痰痂形成发生率、湿化满意度、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痰液粘稠度。结果:(1)四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气管切开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脱机湿化24h、48h、72h平均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的比较四组患者氧分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C组与D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患者脱机湿化24h、48h、72h痰痂形成平均发生率和平均湿化满意度的比较四组患者脱机湿化24h、48h、72h痰痂形成平均发生率依次为1.33%、3.33%、13.33%、30.00%,四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C组与D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湿化满意的平均发生率最高83.33%,C组湿化满意的平均发生率73.33%,D组湿化满意的平均发生率最低10%。C组与B组平均湿化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C组与D组平均湿化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患者脱机湿化24h、48h、72h平均气道黏膜出血和刺激性咳嗽的比较D组平均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为43.33%,A组为30%,B组、C组均为20%。与D组相比,B、C组平均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D组刺激性咳嗽平均发生率为36.67%,A组为13.33%,B组、C组均为6.67%。C组与A组、C组与D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患者脱机湿化24h、48h、72h平均痰液粘稠程度的比较四组患者脱机湿化24h、48h、72h平均痰液粘稠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C组与D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每2h一次氧雾化湿化在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痰痂形成发生率、湿化满意度、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痰液粘稠度方面优于持续湿化和每4h一次氧雾化湿化。(2)每2h一次氧雾化湿化和每1h一次氧雾化湿化在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痰痂形成发生率、湿化满意度、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痰液粘稠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临床方面考虑,每2h一次氧雾化湿化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

徐萍,焦海利,秦玲[4](2018)在《新型高流量氧气湿化系统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新型高流量氧气湿化系统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道湿化处理,观察组应用新型高流量氧气湿化系统进行气道湿化处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并发症发生率、吸痰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高流量氧气湿化系统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降低痰液黏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

蒙彩艳[5](2017)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文中提出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急危症,可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及功能紊乱,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8%72%,明显呼吸障碍缺氧者多行气管切开[1]。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能及时缓解呼吸道梗阻,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进行机械通气等优点,同时也破坏了正常气道的防御功能,极易导致肺部感染[2]。肺部感

温尊甲[6](2017)在《不同渗透压的盐水雾化在气管切开早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构建大鼠气管切开模型基础上,观察大鼠气管切开后早期气道功能的变化情况,及不同渗透压的盐水雾化对气道功能的影响,分析低渗、等渗、高渗盐水雾化作用的效果差异;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患者雾化液适宜的渗透压,为临床雾化液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基础实验研究1.42只SD大鼠行气管切开后不作任何干预,分别在24h、48h、72h、4d、5d、6d和7d(6只/组)后处死,与正常大鼠相比,通过粘度测量、HE染色、扫描电镜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其功能变化,分析大鼠气管切开后早期痰液粘度、气管组织构造、气道黏膜和纤毛功能、肺部AQP4和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2.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Sham组(用6只行气管切开后不作任何干预的大鼠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将36只SD大鼠行气管切开后,分0.1%、0.45%、0.9%、3%、5%和7%盐水雾化组,每组6只,雾化干预(盐水10ml/kg,2次/天)7d后处死,通过粘度测量、HE染色、扫描电镜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痰液粘度、气管组织构造、气道黏膜/纤毛功能、肺部AQP4/TNF-α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不同渗透压盐水雾化的作用效果差异。第二部分:临床应用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10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三个ICU的气管切开患者,每个ICU通过抽签法对应一种雾化干预,分为0.45%盐水雾化组:仅0.45%盐水雾化干预,每2h/次,即12次/天;联合0.45%和0.9%盐水雾化组:每2h/次,连续2次使用0.45%盐水雾化后(共8次/天),再使用1次0.9%盐水雾化干预(共4次/天);联合0.45%和3%盐水雾化组:每2h/次,连续2次使用0.45%盐水雾化后(共8次/天),再使用1次3%盐水雾化干预(共4次/天)。雾化量均为8ml/次,雾化器氧流量驱动均为6L/min,雾化干预一周后观察患者的的痰液分度、平均吸痰量、VAP发生率、住ICU时长、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第一部分:基础实验研究1.各组大鼠存活率均为100%。与正常大鼠相比,气管切开后大鼠的痰液粘稠度、肺部的AQP4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高(P<0.05);气管切开后气道黏膜上皮排列不规则,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气道表面黏膜和纤毛可见脱落,损伤面积增多,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损伤面积增多(P<0.001)。2.0.45%、5%盐水雾化组各有一大鼠死亡,其他各组大鼠均存活。与Sham组相比,各雾化组的痰液粘稠度均显着降低(P均<0.05)。3%盐水雾化组的痰液粘稠度显着低于0.1%和7%盐水雾化组(P均<0.05),其他各组痰液粘稠度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与Sham组相比,各雾化组的肺部TNF-α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均<0.05)。0.1%和0.9%、0.1%和3%、0.45%和0.9%、0.45%和3%、0.9%和7%、3%和5%、3%和7%盐水雾化组之间的肺部TNF-α表达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3%盐水雾化组的TNF-α表达水平最低;与Sham组相比,各雾化组的肺部AQP4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均<0.001),但是各雾化组之间的肺部AQP4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均>0.05);与Sham组相比,各雾化组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均<0.001),但是各雾化组之间的白细胞计数无显着差异(P均>0.05);与Sham组相比,各雾化组的气道黏膜和纤毛损伤面积明显减少(P均<0.001)。3%盐水雾化组的道黏膜和纤毛损伤面积显着低于0.1%、5%、7%盐水雾化组(P均<0.05),其他各组的气道黏膜和纤毛损伤面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第二部分:临床应用研究纳入76位气管切开患者,其中0.45%盐水雾化组27位患者,联合0.45%和0.9%盐水雾化组25位患者,联合0.45%和3%盐水雾化组24位患者,干预前各组纳入患者的基线资料之间并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三组在雾化干预一周后的I度痰液分度上两两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0.45%盐水雾化组与联合0.45%和3%盐水雾化组、联合0.45%和0.9%盐水雾化组与联合0.45%和3%盐水雾化组在II痰液分度上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三组在III痰液分度上两两相比均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联合0.45%和3%盐水雾化组的平均吸痰量显着高于单独0.45%盐水雾化组、联合0.45%和0.9%盐水雾化组的平均吸痰量(P均<0.05),单独0.45%盐水雾化组的平均吸痰量与联合0.45%和0.9%盐水雾化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在VAP的发生率、住ICU时长,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上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结论1.动物实验证实SD大鼠气管切开后早期气道痰液粘稠度增高,黏膜和纤毛受损加重,肺部的炎性水平增高。2.动物实验证实SD大鼠气管切开后进行盐水雾化可显着降低痰液的粘稠度,减轻黏膜和纤毛运动受损情况,控制气道炎性水平,是一项有效的气道干预方法。3.不同渗透压的盐水雾化在气管切开早期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综合考虑各指标,使用3%高渗盐水的雾化效果可能优于低渗、等渗和其他高渗盐水。4.考虑联合使用0.45%和3%盐水进行气道雾化管理可以显着降低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增加诱导的排痰量,同时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建议在临床作进一步验证使用。

苏鑫阳[7](2016)在《不同气道湿化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气道湿化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建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大鼠模型,比较四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液对大鼠肺病理学改变、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A,SP-A) mRNA以及SP-A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将动物实验结果证实湿化效果显着的湿化液在临床应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模型,并行气管切开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A组(0.9%氯化钠)、B组(0.45%盐水)、C组(0.9%氯化钠+盐酸氨溴索)、D组(0.9%氯化钠+普米克令舒),A、B、C、D四组均将气道湿化液滴入各组大鼠的气管套管内,在实验后第7天、14天分别处死大鼠,留取脑组织和肺组织,监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值、HE染色行肺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RT-PCR、Western Blot监测肺组织中SP-A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选择30例入住神经外科因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根据住院顺序分为2组,将两种气道湿化液(0.9%氯化钠+盐酸氨溴索、0.45%盐水)分别滴入各组气管套管内,在气管切开前1天、气管切开后第3天、7天和14天分别采血进行血气分析以及ELISA法监测患者血清中SP-A蛋白、IL-6、IL-8、TNF-α的水平。结果:A、B、C、D四组大鼠气道湿化后对SP-A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其他三组比较能够提高SP-A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显着疗效(P<0.01)。患者方面0.45%盐水组和盐酸氨溴索组在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02)和氧合指数(Pa02/Fi02)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SP-A蛋白、IL-8、IL-6、TNF-α水平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氨溴索组与0.45%盐水组比较,能促进SP-A蛋白的表达,对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结论:1.0.9%氯化钠+盐酸氨溴索作为一种气道湿化液,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提高SP-A蛋白的表达水平。2.0.9%氯化钠+盐酸氨溴索,能够减少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降低IL-6、IL-8、TNF-α的过分表达,避免加重肺组织损伤。3.0.9%氯化钠+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提高PaO2及PaO2/FiO2、降低PaCO2,从而降低呼吸道阻力,促进肺泡扩张,改善肺泡摄氧能力,维持肺的生理功能。

毕娜[8](2014)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建立、应用并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体系,探讨改良深部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对75名护理专家和专科护士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问卷调查。咨询问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25项指征:其中A类10项,为气道受阻导致血氧含量下降引起的生理指标变化、症状或体征;B类10项,为气道内分泌物聚集引起的肺部体征和患者的生理反应;C类5项,为护士气道管理过程中实施的护理措施。(2)在文献检索基础上初步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体系》,随后以7省市11所医院的40名医疗护理专家为咨询对象,进行3轮专家咨询,修订并确定《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体系》。(3)按照年龄≥18岁、伤后6h内入院、GCS≤7分的标准,纳入3所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36例。按照本研究制定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体系》实施按需吸痰,观察并记录每次吸痰前听诊是否有痰鸣音、脉搏氧饱和度(SpO2)下降值、有无自主咳嗽、呼吸频率(BR)变化率、心率(HR)变化率、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液量、与肺部理疗间隔时间、与上次吸痰间隔时间、痰液量。(4)按照年龄≥18岁、伤后6h内入院、GCS≤7分的标准,纳入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40个连续病例,进行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试验组采取改良深部吸痰法,即在吸痰管尖端超过套管末端0.5cm时减慢插入速度。观察两组患者气道黏膜出血情况、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状态、吸痰时患者屏气时间、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培养、气管切开导管内套管通畅程度和临床肺部感染积分。结果(1)按照使用程度,25项指征分为三个档次:最高档次5项,A类占40%,C类占60%;第二档次15项,A类占33.3%,B类占53.3%,C类占13.4%;第三档次5项,A类占60%,B类占40%。按照优先程度,25项指征分为三个档次:最高档次5项,A类占40%,B类占20%,C类占40%;第二档次16项,A类占37.5%,B类占43.75%,C类占18.75%;第三档次4项,A类占50%,B类占50%。(2)对130次吸痰操作的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痰液量为因变量,出现自主咳嗽、SpO2下降值、气道湿化液量、呼吸频率变化率、与肺部理疗间隔时间、听诊有痰鸣音为自变量,偏回归系数p<0.05;HR变化率偏回归系数p=0.08。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ogistic模型、BR变化率、气道湿化液量、与肺部物理治疗间隔时间、HR变化率、SpO2变化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84、0.80、0.77、0.65和0.55。(3)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气管切开前、后3d、7d的CPIS评分、呼吸道细菌学检验结果、气管内套管通畅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74,0.66,0.79,0.99和0.49),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呛咳前患者屏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目前应用以A、C类指征为主,需要增加B类指征临床应用。(2)建立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的指征体系,包括:①患者出现自主咳嗽,②肺部听诊有痰鸣音,③肺部物理治疗后5.5min之内,④气道湿化液量累计11.0ml,⑤SpO2值下降2.5%,⑥呼吸频率增加到患者基础呼吸频率的17.65%,⑦心率变化达到患者基础心率的7.75%。其中,①②③④为主要指征,⑤⑥为次要指征,⑦为参考指征。(3)改良深部吸痰法可以减低传统气管切开吸痰造成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缩短呛咳前屏气时间;能够达到预防和减少肺内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标。

徐德佳,卢香丽,周爱金[9](2013)在《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危重患者常需建立人工气道或行机械通气支持。为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肺部通气功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护理操作。吸痰是侵入性操作,很多护理人员都会,但操作不规范,可引起外源性感染的发生,致患者颅内压力(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突然升高,有发生脑疝的危险,生命体征瞬间改变,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做到安全的、有效地吸痰以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是国内外同行一直关注的问题。现就人工气道病人吸痰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谢卫红[10](2013)在《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文中认为颅脑外伤患者通常伴发有意识的障碍,其反射通常亦较正常时减弱,且常常因舌根后坠引起患者发生呼吸道的梗阻,通常临床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及时行气管切开。有效的气道湿化是进行气管切开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气道湿化不佳,笔者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护理措施。

二、持续点滴湿化液在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持续点滴湿化液在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持续雾化吸入氧疗与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氧疗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4.1 血气分析指标
        1.4.2 痰液黏稠度
        1.4.3 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指标
    2.2 气管切开后痰液黏稠度
    2.3 并发症
3 讨论

(2)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回顾
        1. 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的相关概述
        2. 咳嗽与排痰
        3. 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五节 操作性定义
    第六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辣椒素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设计
        3. 干预方法
        4. 研究仪器与材料
        5. 研究工具
        6. 评价指标
        7. 资料收集方法
        8. 统计学处理
        9. 质量控制
        10. 伦理考量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2. 两组患者排痰情况比较
        3. 两组患者咳嗽能力比较
        4.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比较
        5. 两组患者SP水平比较
        6.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7. 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的安全性评价
    第三节 讨论
        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2. 辣椒素雾化对咳嗽的影响
        3. 辣椒素雾化对排痰的影响
        4. 辣椒素雾化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5. 辣椒素雾化对SP的影响
        6. 辣椒素雾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7. 辣椒素雾化的安全性
第三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启示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附录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2 格拉斯哥评分
    附录3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3)不同间隔时间氧雾化湿化对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研究背景
    1.1 人工气道概述
    1.2 气管切开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1.3 湿化法的运用是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2 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研究现状
    2.1 湿化方法
    2.2 湿化液量
    2.3 湿化液种类
    2.4 湿化间隔时间
    2.5 湿化评价指标
    2.6 湿化评价时间
3 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
    4.1 四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4.2 四组患者脱机湿化24h、48h、72h平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的比较
    4.3 四组患者脱机湿化24h、48h、72h湿化效果平均人次数和痰痂形成平均发生率的比较
    4.4 四组患者脱机湿化24h、48h、72h气道黏膜出血平均发生率和刺激性咳嗽平均发生率的比较
    4.5 四组患者脱机湿化24h、48h、72h不同痰液粘稠程度平均人次数的比较
5 讨论
    5.1 不同间隔时间氧雾化湿化对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的影响
    5.2 不同间隔时间氧雾化对患者气道湿化满意度、痰痂形成发生率的影响
    5.3 不同间隔时间氧雾化湿化对气道黏膜出血和刺激性咳嗽的影响
    5.4 不同间隔时间氧雾化湿化对痰液粘稠程度的影响
6 结论
7 创新与局限之处
    7.1 创新之处
    7.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记录单》
附录3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4)新型高流量氧气湿化系统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痰液黏稠度比较 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2.4 两组吸痰次数比较
3 讨论

(5)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1 意识障碍
    1.2 误吸
    1.3 长期卧床
    1.4 年龄大, 慢性基础病
    1.5 侵入性操作
    1.6 长期吸烟
    1.7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2 预防及护理对策
    2.1 中医护理
    2.2 防止误吸的发生
    2.3 吸痰护理
    2.4气道湿化
    2.5 加强口咽部护理
    2.6 气管切口护理
    2.7 气管内套管护理
    2.8 封管护理
    2.9 封管护理
    2.1 0 加强营养支持
    2.1 1 合理使用抗生素
3 小结

(6)不同渗透压的盐水雾化在气管切开早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 概念界定 研究目的与内容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研究路线 第一部分 基础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观察指标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7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主要耗材、仪器设备和药品
    3 实验方法
    4 评价指标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学方法
    7 伦理考量
    8 结果
    9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综述 雾化液渗透压的研究现状
1.不同渗透压的雾化液作用效果
2 作用机制
3 研究不足和方向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不同气道湿化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气道湿化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气道湿化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两种气道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结论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8)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使用程度
        2.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优先程度
    3 讨论
        3.1 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的必要性
        3.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4 结论
第二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体系的确定
    1 咨询对象与方法
        1.1 咨询专家选择
        1.2 咨询方法
    2 结果
        2.1 专家的积极系数
        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2.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2.4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及咨询问卷修订过程
        2.5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及咨询问卷修订过程
        2.6 第三轮专家咨询结果
    3 讨论
        3.1 专家的代表性、积极性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3.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咨询结果分析
    4 结论
第三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吸痰指征临床实证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人员培训及预试验
        1.5 数据管理及质量控制
        1.6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各观察项目情况
        2.2 痰液量与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 ROC曲线分析
        2.4 不同吸痰间隔时间痰液中带血情况比较
        2.5 不同痰液黏稠度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自主咳嗽
        3.2 呼吸频率变化率
        3.3 气道湿化液量
        3.4 听诊有痰鸣音
        3.5 脉搏氧饱和度(SpO_2)下降值(%)
        3.6 与肺部物理治疗间隔时间
        3.7 HR变化率
        3.8 与上一次吸痰间隔时间
        3.9 上一次吸痰痰液粘稠度
    4 结论
第四部分 改良深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支气管镜下气道粘膜形态与痰液性质相关程度
        2.3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前后CPIS评分情况
        2.4 两组患者呼吸道细菌学检验结果
        2.5 两组患者吸痰时屏气时间和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
        2.6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人工气道通畅情况
    3 讨论
        3.1 改良深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必要性分析
        3.2 气管切开吸痰管长度测量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3 改良深部吸痰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分析
        3.4 改良深部吸痰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3.5 气管吸出物性状对气道黏膜损伤的诊断评价结果分析
    4 结论
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气道湿化与痰液稀释
    1.1 人工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1.2 湿化液
    1.3 湿化方法
    1.4 人工气道湿化标准
2 吸痰的管理
    2.1 吸痰原则
    2.2 吸痰指征
    2.3 吸痰管选择
    2.4 吸痰深度
    2.5 吸痰负压
    2.6 吸痰
3 小 结

四、持续点滴湿化液在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持续雾化吸入氧疗与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林炜,王化强. 河南医学研究, 2020(28)
  • [2]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D]. 沈芳. 苏州大学, 2020(02)
  • [3]不同间隔时间氧雾化湿化对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研究[D]. 张春华. 安徽医科大学, 2018(04)
  • [4]新型高流量氧气湿化系统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 徐萍,焦海利,秦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18(08)
  • [5]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J]. 蒙彩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17)
  • [6]不同渗透压的盐水雾化在气管切开早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温尊甲. 苏州大学, 2017(05)
  • [7]不同气道湿化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气道湿化效果的实验研究[D]. 苏鑫阳. 滨州医学院, 2016(04)
  • [8]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及方法研究[D]. 毕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4(03)
  • [9]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J]. 徐德佳,卢香丽,周爱金. 微创医学, 2013(02)
  • [10]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谢卫红. 中国基层医药, 2013(06)

标签:;  ;  ;  ;  ;  

连续滴注保湿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