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矿物来源:来自周边地层和玄武岩成矿元素的证据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矿物来源:来自周边地层和玄武岩成矿元素的证据

一、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矿区外围地层及玄武岩成矿元素含量的证据(论文文献综述)

张进平,黄从俊[1](2021)在《川西尔呷地吉Pb-Zn矿床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尔呷地吉中型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地带.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顶板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炭质砂页岩.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和方铅矿,Zn平均品位5.30%,Pb平均品位3.25%;主要非金属矿物为方解石和石英.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晶结构、交代-侵蚀结构和固溶体分离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细脉-浸染状、块状和角砾状.矿床中铅锌矿化与硅化、沥青化和方解石化密切相关.对尔呷地吉Pb-Zn矿床成矿期8件与铅锌矿共生的方解石样品进行了Sm-Nd同位素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方解石的147Nd/144Nd值变化于0.058489~0.663246,143Nd/144Nd值变化于0.511852~0.512626,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203±6 Ma(MSWD=1.2),该年龄代表了尔呷地吉MVT Pb-Zn矿床的成矿年龄.尔呷地吉Pb-Zn矿床是典型的MVT Pb-Zn矿床,其矿床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无关,与古特提斯洋闭合背景下的造山运动密切相关.

陈浩,黄玉蓬,许加田,方江林,刘清强,李健,胡建民,吴春章,李雨城[2](2021)在《四川省甘洛县高丰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甘洛县高丰铅锌矿床为近年来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矿床地质勘查表明,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层间破碎带中,共圈定6条铅锌矿体,其中Ⅰ-1和Ⅱ-1等2条主矿体延伸长、厚度大、品位富,多呈层状、似层状、脉状、团块状、浸染状分布。矿床受区域性断裂、褶皱构造和层间破碎带的控制,同时具有"层控"和后成的特点。根据同位素年代学信息判断,矿床形成于三叠纪末—侏罗纪的造山期构造运动中;综合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铅锌矿形成于中低温、中等盐度、中浅成的地质环境中;铅锌矿为造山期地下热卤水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含矿流体,并在层间破碎带等减压空间聚集、卸载成矿。研究表明,矿床为受中生代构造活动控制、具有"层控"特点的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床,可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类比。

李波,向佐朋,王新富,黄智龙,唐果,刘月东,邹国富,岳言[3](2021)在《滇西北羊拉铜多金属矿床铅锌成矿作用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为滇西北地区最为典型的铜矿床,铅锌矿体为近年来的找矿新发现,铅锌成矿作用及其与铜矿体的成因联系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在野外坑道编录及室内岩矿鉴定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铅锌矿体的稀土元素及C-O、S、Pb、Zn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1)羊拉矿床的铅锌矿体主要为矽卡岩型,呈层状、似层状、脉状、透镜体状分布于矽卡岩型铜矿体的边缘,与矽卡岩型铜矿体共同产出,明显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特征;其次为热液脉型,呈不规则细脉状充填于构造破碎带内;与铅锌成矿作用相关的方解石可分为早阶段方解石(Ⅰ)和晚阶段方解石(Ⅱ)。(2)早成矿阶段方解石(Ⅰ)主要呈他形晶不规则团块状产出,ΣREE在24.05×10-6~104.50×10-6之间,δEu显示正异常、δCe显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曲线;δ13CPDB在-6.52‰~-4.07‰之间,δ18OSMOW在5.04‰~9.94‰之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质岩浆。晚成矿阶段方解石(Ⅱ)呈脉状产出,ΣREE在28.71×10-6~114.60×10-6之间,δEu显示正异常、δCe显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曲线;δ13CPDB在-3.81‰~-3.53‰之间,δ18OSMOW在14.36‰~17.30‰之间,成矿物质来自于花岗岩质岩浆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3)早、晚成矿阶段方解石均为热液成因,其稀土元素并无明显差异。(4)38件硫化物的δ34S在-2.48‰~2.32‰之间,总硫同位素接近于零值,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和深部地壳,属岩浆源硫。(5)15件硫化物的铅同位素变化范围小,208Pb/204Pb=38.7501~38.7969,207Pb/204Pb=15.7159~15.7248,206Pb/204Pb=18.3640~18.3874,表明铅锌矿体中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6)5件闪锌矿Zn同位素的δ66ZnJMC值在0.31‰~0.44‰之间,明显大于其他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亦揭示成矿物质Zn主要来源于岩浆。(7)羊拉矿床矽卡岩型铅锌矿体与矽卡岩型铜矿体在赋矿层位、形态产状、矿物组合、矿石组构、围岩蚀变、控矿因素以及C-O、S、Pb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反映铅锌矿体与铜矿体均为矽卡岩成因,铅锌矿体的形成稍晚于铜矿体,分布于铜矿体的边缘。综合上述资料,本文建立了羊拉矿床铜铅锌成矿模式。

刘祥云,孔德坤,王宏[4](2021)在《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研究综述》文中指出文章基于对会泽铅锌矿床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等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并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结论为:①会泽铅锌矿床与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印支期强烈挤压造山运动(245-205Ma)密切相关,成矿主体时代应为印支期。②成矿流体是一种由幔源组分、地层组分参与的混合流体,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为岩浆水,少部分来自变质水和大气降水。③沉积盖层、变质基底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且不同金属可同源或异源。

方维萱,王寿成,贾润幸,李天成,王磊,郭玉乾[5](2021)在《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发展方向》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社会需求是构造岩相学创新技术研发和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构造岩相学填图技术研发过程推动了理论创新实现,逐渐形成了"五步式"研发范式为:解剖建相与技术研发→应用试验和深度研发→示范应用和理论创新→推广示范和普适验证→集成创新和融合建模。经对盆山原镶嵌构造区重要金属成矿盆地进行基底构造层(前盆地期)、成盆期、盆地改造期、盆内岩浆叠加期、盆地表生变化期与成岩相系的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综合研究,取得主要进展为:建立了沉积盆地内成岩相系划分新方案,创建了盆地构造变形史研究新方法,揭示了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机制,创建了复杂叠加成矿系统的构造岩相学解析研究方法技术,提出了"还原性流体成矿与预测"新理论,将塔西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砂砾岩型铜铅锌成矿系统划分为三个成矿亚系统,开拓了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研究的新领域。在回顾前期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创新技术研发和理论创新研究基础上,认为聚焦于矿山和金属矿集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等国家需求,探索构造岩相学与深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综合探测和融合预测建模、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平台技术进行创新技术研发和理论创新研究等是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山成栋[6](2020)在《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我国着名的Pb,Zn,Ge生产基地之一,因其铅锌品位高(Pb+Zn品位多在25%~35%,局部一些矿石品位超过60%)、伴生有用元素多(Ag,Ge,Ga,Cd,In等)。本文将以会泽铅锌矿床做为研究的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以下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1.结合前人研究及本次研究,会泽铅锌矿成矿阶段划分为:闪锌矿-黄铁矿-方解石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方解石阶段,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阶段,相应的闪锌矿划分为三个世代分别对应于三个成矿阶段;2.矿区内矿石和脉石矿物的ICP-MS和La-ICP-MS数据显示:会泽铅锌矿床中的富锗矿物为闪锌矿(闪锌矿亦为富镉矿物),锗主要富集在第三世代闪锌矿中,其次富集在第一世代闪锌矿中,而在第二世代闪锌矿中含量最少;3.矿区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地层中的海相蒸发岩,硫酸盐的还原机制为热化学还原(TSR)反应;而矿区硫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属动力平衡分馏,受氧化反应和有机还原作用的控制;不同世代闪锌矿的δ34S值特征显示在晚成矿阶段第三世代闪锌矿结晶过程中流体中的氧化程度增强;4.会泽铅锌矿成矿流体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大致经历了中-中高温—中高盐度→中-中低温—中盐度→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演化过程;结合会泽铅锌矿闪锌矿中Ge的含量变化为先降低再增加的过程,推测锗在早成矿阶段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流体中Ge的浓度高,而晚成矿阶段富集的因素主要为温度的降低、氧化程度的增高和pH值的降低;5.对不同世代闪锌矿成矿流体的pH、Eh进行了简单计算,结果显示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pH值有逐渐变小的趋势,流体Eh值逐渐变大,成矿溶液体系由弱还原性逐渐变为氧化性;通过研究发现,pH值、Eh值通过控制随流体运移的锗硫氢化物、锗合金氢化物的活度对锗的富集产生了的影响;6.利用40Ar-39Ar法对矿区粘土矿物进行测年得出会泽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在200.39~226.26Ma之间,川滇黔成矿区内成矿事件的下限年龄为174.71Ma。

黄跃[7](2020)在《滇东北乐马厂矿集区铅锌银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文中认为滇东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区上扬子陆块康滇基底断隆带与扬子陆块南部碳酸盐台地二个四级构造单元内。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小江深断裂东侧滇东北坳陷盆地南部,展布于SN向小江深断裂带、NW向紫云-垭都深断裂带及NE向弥勒-师宗深断裂带所围成的“三角区”内,毗邻龙门山造山带、南盘江-右江增生弧型冲褶带及哀牢山墨江绿春造山带,因多阶段多期次构造叠加复合强烈、地质环境多变和成矿动力学机制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不仅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而且造就了世界罕见的特高品位的大型-超大型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在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具有典型性。本论文通过对前人地质成果资料的归纳、类比,尤其是对近年实施的矿产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所获成果资料的再认识,充分挖掘提取找矿有用信息,并结合典型矿床的现场调查、相关样品的系统分析,阐述了乐马厂矿集区内铅锌银矿成矿规律,建立了成矿与找矿模式,初步圈定了找矿有利靶区,为目前及今后找矿指出了方向。通过在研究区龙头山幅开展1:50000矿产地质专项调查,充分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典型矿床类比研究,通过重点追索,确定区内铅锌银矿含矿地层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泥盆系中统曲靖组(D2q),岩性为白云岩建造,其围岩蚀变与典型火德红铅锌矿、茂租铅锌矿相似,具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蚀变;铅锌银矿床产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带旁侧含矿地层中。结合区域铅锌矿产出特点,研究区内铅锌矿受地层、岩性、岩相、构造控制,矿产均分布于含矿地层白云岩层间破碎带中,矿体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或陡倾。通过对区域及区内铅锌银等矿床成矿规律的总结,认为区内构造经历了多期次叠加改造,铅锌银矿的形成与地层、构造、岩性、岩相关系密切,是多种成矿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区内主要矿产为铅锌、银。铅锌银矿产出层位与区域上一致,且与化探异常吻合较好。根据产出位置及特征,可分三个铅锌(银)矿带,即西部谓姑复式背斜区、中部龙头山背斜、乐马厂断裂带、东部火德红一带。根据前期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工作取得的成果和认识综合分析,在龙头山幅范围内初步圈出铅锌找矿远景区4个,即谓姑铅锌银铜找矿远景区、乐马厂银铅锌找矿远景区、火德红铅锌煤找矿远景区、乐红铅锌找矿远景区(Ⅵ),划分出铅锌、铜、银找矿靶区2处,均为B级靶区。即蒋家湾铅锌银找矿靶区(B类)、曹家渡-文家坪银铜多金属找矿靶区(B类)。研究区典型矿床(点)找矿潜力分析及成矿预测研究表明,乐马厂铅锌银矿集区深部找矿潜力较大,具备寻找中-大型矿床的基本条件。浅表以寻找构造蚀变破碎岩热液型、陡脉状断裂型为主,深部以寻找中低温热液型、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为主,指明了该区今后的找矿方向和主攻类型。

刘杨[8](2020)在《滇东北小河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文中认为滇东北小河铅锌矿床位于昭通市巧家县小河镇,是滇东北矿集区内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铅锌矿床之一。本文以小河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地质背景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针对矿区主要矿体,开展了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C-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矿床成因机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确定了小河铅锌矿含矿岩系岩石类型、矿化类型和蚀变分带规律。划分了细晶白云岩、砂质细晶白云岩、硅质细晶白云岩、硅质岩等含矿岩系,含矿岩系受强烈构造活动改造而广泛出现动力变质并伴随热液蚀变现象;按矿体产出部位及产状可以划分为接触带型、断裂带型和破碎带型三种矿体赋存类型;小河铅锌矿蚀变规律,在横向上沿矿体倾向自筇竹寺组黑色炭质泥岩、粉砂岩向灯影组地层依次出现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硅化-闪锌矿-方铅矿化带、硅化-黄铁矿化-闪锌矿化、硅化-闪锌矿化-黄铁矿-弱方铅矿化、硅化-弱白云石化蚀变,在纵向上蚀变带严格受断裂控制并呈上宽下窄的特点。(2)闪锌矿在热液硫化物阶段中可划分为两期,由早到晚闪锌矿颜色由红褐色变为浅黄色。早阶段的闪锌矿中富集Fe,贫Zn、Ge和Cd,晚阶段与之相反。闪锌矿Zn/Cd值为129~575(平均值238),指示矿床属于中温热液矿床。闪锌矿中Cd与Zn呈现正相关,Cd与Fe为负相关关系,可能表明研究区内的Cd主要是以类质同象替代Fe元素赋存与闪锌矿中的。(3)热液白云岩和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范围分别为δ13CV-PDB为-3.6‰~-1.5‰(平均值:-2.56‰),δ18OV-SMOW为7.7‰~20.1‰(平均值:17.26‰),表明流体中的C、O主要来源于地层围岩,即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金属硫化物的S同位素δ34S值为6.3‰~30.3‰(平均值:22.45‰),表明硫化物中S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的产物。C-O-S同位素特征表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特征,主要来源于变质基底和灯影组地层。(4)根据小河铅锌矿赋矿岩体矿化白云岩、硅质条带白云岩和碎裂白云岩微量元素结果显示,三者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含矿岩体中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较低;亲铁元素中Ni最为富集,V、Co、Mn相对亏损。赋矿岩体中存在Ce负异常,显示沉积成岩时处于还原环境中,Sr/Cu比值都在5左右,反映出晚震旦系沉积时期,成岩气候可能介于湿润与干旱之间。含矿岩体的Sr/Ba>1,说明其为正常的海相沉积,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小,沉积环境可能为封闭的还原条件下的浅海环境。除泥岩的稀土ΣREE较高为,其他围岩(断层角砾岩、白云岩、矿化白云岩)稀土ΣREE较低,均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但稀土元素的分异差别较大,其与矿化程度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部分矿化白云岩样品具较为异常的稀土分布模式,可能受到了热液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5)综合研究表明小河铅锌矿成因模式为:印支晚期,扬子板块西南缘与周边地体发生造山事件,形成大量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和冲断褶皱,产生深大断裂,引起区域性大规模流体运移,来自深部变质基底的含矿热液,使其沿深大断裂或次一级断裂向上运移到灯影组层间破碎带内,与围岩反应,并与含有机质和还原硫的盆地卤水混合,产生金属硫化物的沉淀,从而形成了矿化蚀变分带和矿体。

冀盘龙[9](2019)在《云南省彝良县毛坪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毛坪铅锌矿区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区中南部的滇东北铅锌成矿带内,处于小江断裂、昭通-曲靖隐伏断裂及紫云-娅都断裂的复合部位。截止目前矿区内已发现毛坪、放马坝、洛泽河等十余处铅锌矿床(点),且各矿床明显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沿北东向呈带状展布。本文以毛坪铅锌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矿体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控矿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可知毛坪铅锌矿床主要产于上泥盆统、中石炭统的灰岩与白云岩地层中,主要的赋矿构造为NE向猫猫山倒转背斜,主要的控矿构造为NE向和NW向发育的断裂。主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也可见扁柱状、柱状、囊状及不规则状矿体产出,沿NEE-SWW向大致平行延伸,倾角60°80°,且倾向延深大于走向延长。矿石的结构主要有粒状—半自形粒状结构、镶嵌结构、压碎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的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斑点状构造、纹层状构造、脉状和溶孔状构造等。根据矿石特征组合将成矿期次划分为沉积—成岩期、热液期、表生期三个阶段。围岩蚀变相对简单,以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和硅化为主。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赋矿白云岩以Ca O(28.23%30.87%)和Mg O(19.59%21.72%)为主,含少量Si O2,稀土总量较低(平均6.33×10-6),δCe、δEu值均<0.95,显示为中等负异常。Sr/Ba值(9.6715.61)均大于1,Sr/Cu值(11.9940.13)均大于5.0,Cu/Zn值均远小于0.21,表现出了矿区的古沉积环境为干旱还原条件下的海相环境。矿石的稀土总量平均2.32×10-6;ΣLREE/ΣHREE为2.158.31(平均4.63);LaN/YbN为3.7314.49(平均7.87),显示出右倾式稀土元素配分模式。δCe为0.620.92(平均0.80),表现为中等负异常,δEu为2.583.02(平均2.93),表现出强烈的正异常,可能是由于矿石经过还原环境的改造而导致。H-O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毛坪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特征,且矿区脉石矿物中的包裹体成分可能更接近成矿期的成矿流体特征。白云石、方解石中两相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90180℃之间,盐度变化范为0.1820.52wt%,表明其流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成矿流体。本文首次在矿区矿石中挑选出锆石并进行U-Pb同位素测年,充分证实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由含矿岩系及下伏地层提供。控矿因素研究表明:毛坪铅锌矿床主要由地层、岩性、古地理环境和构造等控制,其中构造因素为主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认为矿区内NE-SW构造可能为导矿和控矿构造,而NW-SE向构造很有可能是后期的破矿构造。结合本文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特征。矿床成矿热液中的C主要来自海相碳酸盐岩,不排除后期可能有岩浆加入;δ34S变化范围为7.96‰24.10‰,且具有δ34S黄铁矿>δ34S闪锌矿>δ34S方铅矿的特点,认为硫是幔源硫与海水硫混合后的混合硫;Pb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显示源区μ值在9.079.81之间,认为铅为幔源和洋壳铅的一种混合铅。通过与MVT型铅锌矿床及相邻的云南会泽铅锌矿床进行对比,认为毛坪铅锌矿床为“构造-流体‘贯入’成矿”型(HZT型)铅锌矿床,并根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控矿因素,初步建立了毛坪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任顺利,李延河,曾普胜,邱文龙,范昌福,胡古月[10](2018)在《膏盐层在云南会泽和毛坪铅锌矿成矿中的作用:硫同位素证据》文中研究指明云南会泽和毛坪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中南部,小江断裂带、昭通-曲靖隐伏断裂带和垭都-紫云断裂带的构造复合部位,是我国着名的MVT型铅锌矿床。本文以会泽和毛坪铅锌矿为例,系统研究了矿床中矿石硫化物、矿区相关碳酸盐岩地层中微量硫酸盐(CAS)以及外围不同时代膏盐层中石膏的硫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膏盐层在云南会泽和毛坪铅锌矿成矿中的作用。会泽矿床矿石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11.0‰20.0‰,多数集中在13.0‰17.0‰之间,平均14.7‰,大致代表总硫的同位素组成。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V-CDT值为10.4‰18.6‰,平均13.1‰,较矿石硫化物的值稍低。矿区外围石炭系膏盐层中石膏的δ34SV-CDT值为12.9‰17.1‰,平均13.6‰,与石炭系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 SV-CDT值几乎完全一致。毛坪矿床矿石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与其赋存层位密切相关,赋存于摆佐组(C1b)的矿石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7.1‰17.5‰,平均12.8‰,较会泽矿石硫化物的值稍低,与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微量硫酸盐和石膏的值一致;赋存于宰格组(D3zg)的矿石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18.3‰22.7‰,平均21.1‰,与赋存于摆佐组(C1b)的矿石硫化物的值和会泽矿床矿石硫化物的值明显不同。矿区外围宰格组(D3zg)膏盐层中石膏的δ34SV-CDT值为21.9‰25.9‰,平均23.6‰,与毛坪矿床宰格组(D3zg)矿石硫化物的值相似。通过对比会泽、毛坪矿床中不同赋矿层位矿石硫化物、石炭系不同层位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和矿区外围不同时代膏盐层中石膏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规律,提出会泽、毛坪铅锌矿床矿石硫化物中的硫主要来源于赋矿层位膏盐层中石膏硫酸盐的热还原。其中会泽铅锌矿的硫绝大部分来自石炭系膏盐层,只有10%的硫来自下伏的宰格组膏盐层;毛坪铅锌矿床中赋存于宰格组的矿体,矿石硫主要来自宰格组膏盐层,而赋存于摆佐组的矿体,矿石硫主要来自摆佐组膏盐层,即膏盐层是在原地被还原的。成矿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石膏与甲烷等有机质发生热化学反应,全部被还原形成H2S,储存在层间裂隙或溶洞之中,同时发生大规模白云岩化;第二阶段淋滤了深部基底岩石中Pb、Zn等金属成矿物质的成矿流体与储存在层间裂隙或溶洞之中的富含H2S的流体混合,形成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富集沉淀,形成高品位矿石。

二、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矿区外围地层及玄武岩成矿元素含量的证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矿区外围地层及玄武岩成矿元素含量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川西尔呷地吉Pb-Zn矿床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床地质特征
2 样品及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与矿床Pb-Zn成矿作用关系
    4.2 矿床成因类型
    4.3 矿床成因简析
5 结论

(2)四川省甘洛县高丰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区域地质特征
2矿床地质特征
    2.1赋矿地层
    2.2控矿构造
    2.3矿体特征
    2.4矿石矿物特征
    2.5矿石结构构造
    2.6围岩蚀变
3控矿因素
    3.1构造控矿因素
    3.2层位(岩性)控矿因素
4成矿期次划分
    4.1热液成矿期
    4.2表生期
5矿床成因
    5.1成矿时代
    5.2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5.3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5.4矿床成因
6成矿模式和成矿机制
    6.1成矿模式
    6.2成矿机制

(3)滇西北羊拉铜多金属矿床铅锌成矿作用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概况
2 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
    2.1 稀土元素测试
    2.2 C-O同位素测试
    2.3 S同位素测试
    2.4 Pb同位素测试
    2.5 Zn同位素测试
3 测试结果
    3.1 稀土元素
    3.2 C-O同位素
    3.3 S同位素
    3.4 Pb同位素
    3.5 Zn同位素
4 讨论
    4.1 成矿流体来源
        4.1.1 REE元素证据
        4.1.2 C-O同位素证据
    4.2 方解石成因
    4.3 成矿物质来源
        4.3.1 S同位素来源
        4.3.2 Pb同位素来源
        4.3.3 Zn同位素来源
    4.4 铅锌矿体与铜矿体的成因联系
    4.5 成矿模式
5 结论

(4)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成矿年代
3 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
    3.1 成矿流体来源
    3.2 成矿物质来源
4 结论

(5)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构造岩相学技术研发与理论创新
    1.1 构造岩相学理论内容
        1.1.1 系统整体论
        1.1.2 多维场空间拓扑学结构解析
        1.1.3 五维构造岩相学解析研究与建相建模
        1.1.4 深部隐伏构造岩相体综合探测、实体填图和建模预测
    1.2 技术研发与理论创新的驱动因素
    1.3 技术研发与理论创新的思维方法
    1.4 重要的创新研发视角
    1.5 深部构造岩相体综合探测和建模预测的相关视角
2 主要新进展
    2.1 建立了沉积盆地内成岩相系划分的新方案
    2.2 创建盆地构造变形史研究新方法,揭示了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机制
        2.2.1 前盆地期的物质组成与基底构造层
        2.2.2 成盆期同生和准同生构造岩相带与成岩相系
        2.2.3 盆地改造期变形构造岩相学样式与构造成岩相系
        2.2.4 构造-岩浆-热事件叠加样式与盆内岩浆叠加成岩相系
        2.2.5 盆地表生变化期构造样式与成岩相系
    2.3 创建了复杂叠加成矿系统的构造岩相学解析研究方法技术
    2.4 提出了“还原流体成矿与预测”新理论,开拓了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研究的新领域
3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4 结论

(6)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概况
        1.4.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4.2 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关键技术和创新
第2章 川滇黔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活动
    2.4 区内矿床分布特征
        2.4.1 地层与矿床分布
        2.4.2 构造与铅锌矿床的分布
        2.4.3 地层岩性与矿床分布
        2.4.4 岩浆活动与铅锌矿床的分布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赋矿地层和岩石
        3.1.1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dn)
        3.1.2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_(1q))
        3.1.3 泥盆系(D)
        3.1.4 石炭系(C)
        3.1.5 二叠系(P)
    3.2 地质构造
        3.2.1 北东向构造
        3.2.2 南北向构造
        3.2.3 东西向构造
        3.2.4 北西向构造
    3.3 矿体特征
        3.3.1 矿山厂矿体特征
        3.3.2 麒麟厂矿体特征
    3.4 矿石特征
        3.4.1 矿石类型
        3.4.2 矿石组构
    3.5 成矿期次划分
        3.5.1 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
        3.5.2 闪锌矿世代划分
    3.6 蚀变作用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
    4.1 矿区矿石矿物微量元素特征
        4.1.1 ICP-MS测试分析
        4.1.2 LA-ICP-MS测试分析
    4.2 稳定同位素特征
        4.2.1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2 氢-氧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粘土矿物Ar-Ar年代学
第5章 成矿流体特征
    5.1 测试方法
    5.2 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与类型
    5.3 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盐度及密度
        5.3.1 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盐度
        5.3.2 流体密度
    5.4 流体pH与Eh分析
        5.4.1 pH值分析
        5.4.2 Eh值分析
    5.5 流体演化与成矿模式
第6章 富锗闪锌矿沉淀机制探讨
    6.1 锗的地球化学行为
    6.2 流体温度与锗富集的关系
    6.3 流体pH值、Eh值与锗富集的关系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滇东北乐马厂矿集区铅锌银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区域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工作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1.5.1 完成工作量
        1.5.2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区域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等特征
        2.2.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2.3 重砂异常特征
        2.2.4 区域遥感影像特征
    2.3 区域矿产概况
        2.3.1 铅锌矿
        2.3.2 银矿
第三章 研究区地物化遥及典型矿床特征
    3.1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岩浆岩
        3.1.3 变质岩
        3.1.4 构造
    3.2 研究区岩(矿)石密度、磁性、电性特征
    3.3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3.3.1 地球化学场特征
        3.3.2 化探异常
        3.3.3 异常评序、优选及评价
    3.4 研究区遥感特征
    3.5 研究区典型矿床特征
        3.5.1 本次新发现矿产地特征
        3.5.2 典型矿床特征
第四章 研究区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研究
    4.1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4.1.1 控矿因素
        4.1.2 找矿标志
    4.2 成矿规律
        4.2.1 区域矿产时空特征
        4.2.2 区域成矿构造特征
        4.2.3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4.2.4 区域成矿作用特征
第五章 铅锌银矿床的成因与成矿模式
    5.1 矿床成因
        5.1.1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1.2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3 成矿物质来源综述
    5.2 成矿模式
        5.2.1 研究区优势矿种及主要矿床类型
        5.2.2 “三位一体”成矿模式
第六章 研究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6.1 矿产预测类型
    6.2 预测资源量
        6.2.1 预测工作流程
        6.2.2 预测工作区的圈定
        6.2.3 最小预测区的优选
        6.2.4 资源量的估算
    6.3 找矿靶区优选及特征
        6.3.1 远景区
        6.3.2 找矿靶区
    6.4 资源潜力评价
        6.4.1 “云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
        6.4.2 “云南乌蒙山区优势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成果
        6.4.3 研究区找矿潜力分析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A.1 作者简介
    A.2 参与生产科研项目
    A.3 发表论文

(8)滇东北小河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交通位置
    1.2 研究现状
        1.2.1 以往地质工作简述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构造演化
    2.6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
    3.1 小河铅锌矿区地质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床地质
        3.2.1 矿体分布
        3.2.2 赋矿层位特征
        3.2.3 矿石组成
        3.2.4 矿石组构
        3.2.5 矿化蚀变
第四章 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
    4.1 样品采集
    4.2 闪锌矿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4.3 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4.4 方铅矿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C-O-S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5.1 分析测试方法
    5.2 C、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5.3 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第六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6.1 微量元素分析
        1 样品采集
        2 分析测试方法
        3 分析测试结果
        4 微量元素特征
    6.2 稀土元素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矿床成因研究
    7.1 成矿物质来源
    7.2 成矿流体驱动
    7.3 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
    7.4 赋矿空间
    7.5 成矿作用过程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9)云南省彝良县毛坪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矿区地理位置及概况
    1.3 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3.2 滇东北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4 前人工作概况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6 论文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活动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组构
        3.5.2 矿物成分
        3.5.3 矿石类型
    3.6 围岩蚀变
    3.7 成矿期次及成矿阶段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主量元素特征
    4.2 微量、稀土元素特征
    4.3 氢、氧同位素特征
    4.4 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4.5 流体包裹体特征
第5章 控矿因素分析
    5.1 地层控矿
    5.2 岩性控矿
    5.3 岩相古地理控矿
    5.4 构造控矿
        5.4.1 褶皱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5.4.2 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5.4.3 其他线性构造(节理)研究
    5.5 与典型矿床的对比
    5.6 成矿模式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0)膏盐层在云南会泽和毛坪铅锌矿成矿中的作用:硫同位素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矿床地质特征
2分析方法及结果
    2.1样品及分析方法
    2.2分析结果
3讨论
    3.1总硫同位素组成
    3.2硫同位素成矿温度
    3.3矿床中硫的来源
    3.4硫酸盐还原与成矿机制
4结论

四、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矿区外围地层及玄武岩成矿元素含量的证据(论文参考文献)

  • [1]川西尔呷地吉Pb-Zn矿床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张进平,黄从俊. 地质与资源, 2021(05)
  • [2]四川省甘洛县高丰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J]. 陈浩,黄玉蓬,许加田,方江林,刘清强,李健,胡建民,吴春章,李雨城. 地质找矿论丛, 2021(03)
  • [3]滇西北羊拉铜多金属矿床铅锌成矿作用初步研究[J]. 李波,向佐朋,王新富,黄智龙,唐果,刘月东,邹国富,岳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1(08)
  • [4]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研究综述[J]. 刘祥云,孔德坤,王宏. 中国金属通报, 2021(08)
  • [5]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发展方向[J]. 方维萱,王寿成,贾润幸,李天成,王磊,郭玉乾. 矿产勘查, 2021(07)
  • [6]会泽铅锌矿富锗闪锌矿的沉淀机制研究[D]. 山成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7]滇东北乐马厂矿集区铅锌银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 黄跃.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8]滇东北小河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D]. 刘杨.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9]云南省彝良县毛坪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D]. 冀盘龙.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10]膏盐层在云南会泽和毛坪铅锌矿成矿中的作用:硫同位素证据[J]. 任顺利,李延河,曾普胜,邱文龙,范昌福,胡古月. 地质学报, 2018(05)

标签:;  ;  ;  ;  ;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矿物来源:来自周边地层和玄武岩成矿元素的证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