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灰中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

泥灰中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

一、泥灰岩中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杰[1](2021)在《川东南奥陶系桐梓组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差异化保存机理》文中研究指明四川盆地是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盆地内油气资源丰富,已在震旦系-中三叠统海相层系中发现了一系列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近年来,寒武系龙王庙组、沧浪铺组与洗象池群碳酸盐岩不断取得新发现与新突破,有力揭示了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领域的广阔勘探前景。目前,四川盆地奥陶系油气勘探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但前期研究发现,奥陶系桐梓组碳酸盐岩油气显示良好,尤其是川东南地区桐梓组白云岩厚度较大,存在滩相发育区,具备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基础条件。然而,针对川东南地区桐梓组的总体研究程度低,油气地质条件有待明确,寻找优质储层是实现其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基于此,本文针对川东南地区桐梓组碳酸盐岩,以“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差异化保存”为主线,综合运用碳酸盐岩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充分利用野外露头资料,以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碳氧锶同位素与常微量元素测试等手段为主要方法,从沉积特征、储集空间与成岩作用特征分析着手,在沉积-成岩体系下重点剖析了旋回性沉积作用、溶蚀作用与白云石化作用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详细讨论了孔洞缝胶结(充填)物流体性质与成因,建立了储集空间演化模式,明确了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差异化保存机理,查明了相关控制因素,并提出了桐梓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桐梓组岩性复杂,通过岩石微相分析,将桐梓组划分为29种岩石微相;以微相组合作为指相标志,对沉积环境进行了解释,认为桐梓组发育泻湖、潮坪、混积潮坪、浅滩、滩间海与台内洼地等6种沉积环境,具有泻湖-潮坪、泻湖-浅滩-潮坪、台内洼地-泻湖-潮坪(浅滩)、台内洼地-滩间海-浅滩、滩间海-浅滩-潮坪、浅滩-泻湖与浅滩-滩间海-台内洼地等7种典型的沉积序列组合。(2)桐梓组发育2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和1个三级层序上升半旋回,三级层序格架内沉积环境经历了开阔台地(SQ1TST)→局限台地(SQ1HST~SQ2HST)→开阔台地(SQ3TST)的旋回性演化。明确了桐梓组相带分布规律,建立了“洼湖相承、滩坪交互、浅滩成带”的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指出围绕台内洼地和泻湖,以潮坪环境为主,浅滩与潮坪交互叠置发育,台内浅滩主要分布在利川-石柱-武隆-南川-习水-古蔺一带。(3)桐梓组发育晶间孔/晶间溶孔、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窗格孔/膏模孔、溶孔、溶洞、成岩缝、构造缝和溶蚀缝等多种类型储集空间。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烃类充注对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演化起到建设性作用;压实和压溶作用、埋藏胶结作用、过度白云石化作用与重结晶作用造成储集空间遭到破坏。晶间孔、晶间溶孔、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溶孔与溶洞是桐梓组主要的有效储集空间,裂缝发育频率相对较低,且多数被充填,储集性能相对偏差。(4)桐梓组发育同生期、早成岩期、埋藏期和表生期溶蚀作用。同生期-早成岩期溶蚀作用分别受高频层序、三-四级层序相关的相对海平面下降所驱动,主要对局限台地浅滩和潮坪沉积物进行溶蚀改造,形成的多类型溶蚀孔洞是桐梓组储集空间的主要来源。埋藏期溶蚀作用与有机质生烃、TSR反应形成的酸性流体以及深部热液相关,主要表现为对先存储集空间的继承和调整,不造成储集空间的显着净增加。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发生时间晚、规模小,形成的储集空间不具备油气储集意义。(5)桐梓组白云岩/石类型多样,发育泥晶白云岩(Dol-1)、粉晶白云岩(Dol-2)、粉细晶白云岩(Dol-3)、(残余)颗粒白云岩(Dol-4)和灰岩基质中的粉-细晶白云石(Dol-5)等5种类型基质白云岩/石,以及粉-细晶白云石(Cd-1)和异形白云石(Cd-2)等2种类型白云石胶结(充填)物。依据白云岩/石结构特征、晶体类型与地球化学参数,认为基质白云岩/石流体性质相似,白云石化流体来源于同期海水,其中Dol-1~Dol-4形成于蒸发浓缩-渗透回流白云石化过程,Dol-5是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结合流体包裹体数据,认为Cd-1与Cd-2成岩流体为桐梓组地层内部封存的海源流体,形成于正常的地层埋藏增温过程,未受到异常热事件的影响。(6)桐梓组储集空间的形成取决于旋回性沉积作用、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与构造作用。旋回性沉积作用是储集空间发育的基础,决定岩石组分和结构与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早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的范围与强度;溶蚀作用是储集空间形成的重要机理,同生期-早成岩期溶蚀作用是储集空间发育的关键因素;白云石化作用对于改善晶粒碳酸盐岩储集性能具有积极意义;构造作用形成的多期次裂缝,是储集空间发生改造或优化的重要条件。储集空间的差异化保存取决于埋藏胶结作用强度、白云石化作用程度与烃类充注程度。埋藏胶结作用形成的胶结(充填)物,是导致储集空间受到破坏的重要原因;白云石化有效抑制了后期胶结作用,增强了岩石抗压实压溶能力,是早期储集空间保存的关键因素;烃类充注有利于先存储集空间的保存,决定了储集空间的最终有效发育程度。(7)桐梓组碳酸盐岩孔渗条件总体较差,但受建设性成岩作用改造可发育相对高孔、高渗的储集层段,勘探前景总体可观。川东南地区桐梓组勘探目标应立足于局限台地浅滩和潮坪沉积,I类有利区位于古蔺-赤水-綦江-习水一带,II类有利区位于涪陵-石柱-南川一带。

陈懋弘,马克忠,陈港,王昱,乐兴文,李忠阳,陈忠斌[2](2021)在《桂西孤立台地寒武系白云岩中的卡林型金矿床——以隆林德峨金矿为例》文中指出德峨金矿位于桂西隆林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赋矿地层为寒武系含砂泥质白云岩,近东西向断层或节理密集带是主要的控矿构造。矿化体包括断控型和层控型2种。热液矿物组合以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石英-方解石为主,蚀变以硅化、白云石化、绢云母化为特征。载金黄铁矿具显微环带结构,核部低As高S、Fe,环带反之,推测Au主要以离子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环带和毒砂中。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82~296℃)、低盐度w(NaCleq)(0.53%~8.81%)的特点,石英包裹体中水的DV-SMOW值在-71.2‰~-62.9‰之间,石英矿物δ18OV-SMOW值在22.3‰~23.5‰之间,计算出与石英平衡的流体δ18OH2O为12.13‰~14.72‰,暗示成矿流体为多种流体混合。方解石δ13CV-PDB为-7.5‰~0.6‰,δ18OH2O为19.2‰~20.6‰,表明成矿热液中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沉积成因黄铁矿δ34S为-21.81‰~14.15‰,离散度很大,具有沉积来源的特点;热液黄铁矿环带为-7.52‰~1.23‰,与毒砂类似(平均值为-3.83‰),且由核部向外环带逐渐向零值附近靠拢,结合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环带和毒砂的事实,暗示成矿热液可能以岩浆热液为主,环带的震荡变化可能跟岩浆硫上升过程中与大气降水、盆地建造水的不同程度混合有关。上述特征表明,德峨金矿具有卡林型金矿的一般特点,独特之处是其构造部位上处于孤立台地内部,赋矿地层为寒武系不纯白云岩。据此文章提出桂西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寒武系不纯白云岩是新的找矿层位和岩性,断裂构造和岩性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此认识对桂西地区卡林型金矿找矿工作向孤立台地内部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真[3](2021)在《西秦岭大水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矿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与战略矿种,类型多样、分布广泛。西秦岭地区自加里东构造期以来有多期酸性岩浆活动,不仅多种稀贵金属与此有关,而且也为大量金矿床形成提供了物源。大水金矿属于超大型金矿,具有规模大、矿化独特和品位高等特点。随着该金矿的勘探开发与理论研究,对金矿成因研究存在较大分歧,对蚀变迁移规律研究较为薄弱。此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成矿过程的认识,以及对找矿方向的指导。本文以甘南玛曲大水金矿Au20-2号主矿体为重点研究对象,利用镜下鉴定、主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方法,开展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大水金矿成矿与硅化、赤铁矿化和方解石化关系密切。硅化-赤铁矿化主要表现为Au、Th、Co、W的带入,Sr、Ba、Pb、Cr、Hf、Zr的带出;硅化-赤铁矿化-方解石化主要表现为Au、Ba、Th、Co、W的带入,Sc、Sr、U、Pb、Cr、Hf、Zr的带出;硅化-方解石化主要表现为Au、Th、W的带入,Sc、Sr、Cs、Ba、U、Pb、Cr、Hf、Zr的带出。(2)根据碳氧同位素特征推测大水金矿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自花岗岩浆热液,深部高温热液沿着构造断裂或裂隙向上运移至三叠系地层,在成矿过程中热液不断与碳酸盐岩围岩发生交代反应,成矿物质Au被萃取,当物化条件发生变化时,导致Au沉淀,进而富集成矿。(3)元素和矿物共生组合反映大水金矿成矿作用是由高温至低温变化的过程,但以中低温热液为主。大水金矿围岩蚀变发育显示矿区的找矿潜力较大。热液蚀变是区域上找矿的重要前提标志,Au与As、Mo、Sb、Hg和W等正异常可作为矿体的指示元素组合,据此建立了元素迁移模式。

杨成富,顾雪祥,刘建中,王泽鹏,陈发恩,王大福,徐良易,李俊海[4](2021)在《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热液方解石稀土元素与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灰家堡金矿田矿化剂和成矿物质来源,系统开展了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和C-O-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具有"上凸型"配分模式,低的(La/Sm)N值(0.003~0.580),较高的(Gd/Yb)N值(1.21~15.73),Eu正异常,显示成矿流体的壳源特征;产于龙潭组(P3l)的矿体中的方解石δ13CPDB为-9.3‰~1.7‰(均值为-3.93‰);产于构造蚀变体(SBT)的矿体中的方解石δ13CPDB为-7.8‰~3.3‰(均值为1.04‰),C-O同位素组成介于地幔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在δ13CPDB-δ18OSMOW图解上呈近水平分布,与矿体全岩及围岩碳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成矿流体的C可能具有多来源特征。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并未改变矿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不是导致热液方解石沉淀的主要机制,而更可能与CO2的脱气作用有关;方解石的87Sr/86Sr值接近碳酸盐岩围岩、明显高于幔源物质的平均值,表明成矿热液中的Sr可能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围岩。

庄定祥[5](2020)在《山东沂水寒武系张夏组凝块石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碳酸盐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油气主要的储集岩之一。微生物在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席可以捕集粘结水体中的碳酸盐矿物及其它矿物颗粒。尤其在碳酸盐岩中发现微生物化石之后,微生物灰岩也随之成为研究热点。前人研究发现微生物灰岩中矿物的成核与生长由于受到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与非微生物灰岩相比其具有独特的形貌和晶体结构。但仍然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在野外和实验室的研究中发现,微生物灰岩中的矿物具有特殊的形貌,例如球形或者哑铃形方解石,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有机物质丰富的条件下,也可以具有这种特殊形貌。因此,对微生物灰岩的判别要格外谨慎,不能仅仅通过矿物形貌来判断是否为微生物成因。另外,对于微生物灰岩的成因机制,除了微生物席捕集粘结和微生物的自生钙化作用之外,微生物诱导矿化的成因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的胞外聚合物(EPS)不仅为碳酸盐矿物的成核提供场所,还通过自身独特的代谢活动改变矿物沉淀的微环境,促进碳酸盐矿物形成。因此,为进一步探究微生物灰岩的典型特征,在室内利用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来进一步丰富微生物灰岩的成因机制。本文以山东沂水寒武系张夏组微生物灰岩凝块石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非微生物灰岩—泥晶灰岩作为对比。利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凝块石和泥晶灰岩的矿物成分,利用差热分析探究同一块凝块石中凝块部分与胶结部分的热稳定性,通过分析凝块部分与胶结部分的稳定碳同位素差异了解凝块石的形成环境。利用上述研究分析微生物灰岩特征,针对微生物灰岩成因机制中的微生物诱导矿化机制,在实验室内利用硫酸盐还原菌—蜡样芽孢杆菌MRR2诱导方解石沉淀,同时设置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方解石作为平行对照组。在微生物模拟诱导矿化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具有高矿化能力的EPS中除了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之外,甘氨酸的含量也较高。最后,选取甘氨酸作为有机模板在不同甘氨酸浓度和pH值条件下,探究甘氨酸仿生矿化碳酸钙矿物的成因机制。本论文得到结论如下:XRD结果表明凝块石中凝块部分和泥晶灰岩两种样品的矿物成分均为方解石,但是它们的结晶度不同,凝块部分的结晶度高于泥晶灰岩。热分析结果表明凝块部分的活化能和热稳定性也相对较高。另外,同一块凝块石中微生物含量较多的凝块部分与微生物含量较少的胶结部分相比,凝块部分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更高。稳定碳同位素结果表明,与胶结部分中化学沉淀的亮晶方解石相比,凝块部分中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较多的12C,导致凝块部分富集较多的13C,碳同位素δ13C值较高。晶体学和热力学特征上的差异可以有助于辨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岩。选择蜡样芽孢杆菌MRR2为代表的兼性厌氧性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其结果表明微生物通过产生氨气提供碱性环境促进方解石沉淀,氨基酸测试结果显示在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中谷氨酸是最丰富的氨基酸,它含有的游离羧基在碱性环境中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能够吸附钙离子。另外,微生物方解石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方解石相比,表现出独特的矿物集合体形貌如拉长形方解石,丰富的有机官能团、较高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蜡样芽孢杆菌MRR2通过代谢活动消耗有机物质(牛肉膏和胰蛋白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合作用产生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方解石,稳定碳同位素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MRR2诱导形成的方解石中的碳源来自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质(牛肉膏和胰蛋白胨),导致方解石的碳同位素δ13C值偏负性较大。微生物成因矿物不同于非生物成因矿物的典型特征,为辨别自然界中生物成因矿物和微生物碳酸盐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以甘氨酸为模板的碳酸钙仿生矿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滴定反应前钙离子与甘氨酸的螯合时间、甘氨酸浓度和pH值会影响矿物的物相组成。在较短的螯合时间、较低的甘氨酸浓度和较低的pH值条件下形成的碳酸钙矿物均为方解石。随着螯合时间、甘氨酸浓度和pH值的增加,甘氨酸分子可以吸附在矿物的表面或者进入到矿物内部,使得甘氨酸与已形成的方解石发生相互作用而溶蚀方解石,出现球形或者哑铃形的球霰石,但是这种不稳定的球霰石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逐渐消失。另外,方解石在溶液中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在甘氨酸的作用下发生溶解,在方解石的表面出现溶蚀孔洞。甘氨酸对方解石的溶蚀作用导致方解石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降低。以甘氨酸为模板的碳酸钙矿物仿生矿化研究,为探讨成岩作用过程中微生物岩的次生溶蚀孔隙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以上研究,为自然界中微生物灰岩与非微生物灰岩的鉴别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同时,有助于深刻理解微生物诱导的生物矿化机制及有机分子影响碳酸钙矿物的仿生矿化机制。

李德鹏[6](2020)在《贵州丹寨排庭金-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文中提出排庭金-汞矿床位于三都-丹寨多金属成矿带的北部,是我国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组成部分,目前是该成矿带内最大的金矿床。在前期的尾矿调查中,发现排庭汞矿床具有高品位的金矿石。一直以来,对整个三都-丹寨成矿带中矿床的研究较少,且各学者对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因此,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岩相学研究、电子探针分析金的赋存状态,划分了成矿期次,通过主量元素、微量稀土元素、硫同位素、C-O同位素、有机碳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建立了成矿模式。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排庭金-汞矿床的黄铁矿划分为两期(不包括表生期):沉积-成岩期黄铁矿,以草莓状黄铁矿、立方体黄铁矿为特征;热液成矿期黄铁矿,又划分为成矿早阶段黄铁矿(PyⅠ)、成矿主阶段黄铁矿(PyⅡ)、成矿晚阶段黄铁矿(PyⅢ)。排庭金-汞矿床的载金矿物主要是毒砂,其次为成矿主阶段含砷黄铁矿,毒砂中金均以不可见固溶体形式(Au+)在,含砷黄铁矿中存在纳米级自然金,很可能有可见金存在。环带黄铁矿外带富As、Au而贫Fe、S;内核富Fe、S而贫As、Au。(2)排庭金-汞矿床的汞矿和锑矿中的硫主要为地层硫,其次为生物硫;成矿流体中的碳质具有多源性,源于深部岩浆、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以及有机质提供的碳质;成矿流体中的氧主要来源于围岩;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他成主要矿元素As、Ag、Pb主要来自深部地幔,Sb、Tl主要来自于地壳。(3)排庭金-汞矿床主要有两个成矿期:第一期为岩浆有关热液成矿,即金富集成矿,金元素主要来源于深部,深部岩浆作用携带成矿元素Au、As、Fe等沿着断裂上升热液,在沉积层间、层理、构造空间形成金矿(化)。第二期为地层流体热液改造成矿,即汞富集成矿。后期由于地层流体(热流体驱动),发生局部锑矿化、方解石沉淀,形成汞矿。(4)贵州丹寨金-汞矿前期主要以开采汞矿石为主,未对共(伴)生的金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废弃矿硐的残留金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值得进一步工作。

肖恩照[7](2020)在《华北地台北缘寒武纪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生物碳酸盐岩作为一种钙化的微生物岩,以碳酸盐岩沉淀的形式保存了微生物席与生物膜的化石记录,代表了微生物与沉积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依据其宏观特征,将微生物碳酸盐岩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均一石、核形石、纹理石。研究区内华北地台北缘寒武纪苗岭统与芙蓉统地层中,多种微生物碳酸盐岩具有广泛的时空分布,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在沉积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微观以及超微三种尺度对华北地台北缘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进行特征描述,配合地球化学测试,进一步从沉积学的角度讨论研究区内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机制与控制因素。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在21个寒武系剖面中(西起辽宁省葫芦岛市三道沟剖面,东至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卓子山剖面),发现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种类包括:叠层石,均一石,核形石。宏观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微生物碳酸盐岩具有以下特征:1)研究区内微生物碳酸盐岩集中出现在三级或四级层序顶部;2)叠层石、均一石以厚层块状生物丘或生物层出现;3)核形石产出常与鲕粒共生。微观与超微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微生物碳酸盐岩主体由暗色泥晶与微亮晶构成,其中大量出现钙化微生物化石,代表了这些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建造者-微生物席与生物膜的化石记录。然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碳酸盐岩中,所出现的微生物化石种类存在差异,代表了研究区寒武纪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者”的多样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微生物碳酸盐岩形成机制主要控制因素,受到古地理与古环境因素影响。研究表明,在寒武纪第二世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后,华北地台寒武纪苗岭世与芙蓉世为大面积分布的鲕粒滩以及碳酸盐泥质沉积所主导。在这一时期,以蓝细菌为主导的微生物席与生物膜,以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机制影响钙碳酸盐沉淀,在华北地台形成了壮观的沉积现象,代表了显生宙首次蓝细菌钙化作用事件幕的沉积记录;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多样化,以及其在研究区内广泛的时空分布代表了显生宙第一次“微生物岩复苏期”的沉积实例。

贾泽南[8](2020)在《四川盆地上奥陶统宝塔组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宝塔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及室内、宏观及微观的研究方法,以构造地质学研究盆地构造背景、以地层学作为划分地层的依据,以及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地球化学等测试方法,开展对宝塔组碳酸盐岩岩石学、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根据不同岩性发育厚度的百分比,可将四川盆地奥陶系宝塔组划分为生屑微晶灰岩(59.9%)、含生屑微晶灰岩(30.4%)、微晶生屑灰岩(8.8%)及重结晶灰岩(0.6%);地化特征方面,δ13C值介于-0.95~2.76‰之间,均值为1.25‰,δ18O值介于-11.42~-5.52‰之间,均值为-8.24‰。(2).成岩作用的研究表明,压实作用是宝塔组地层最为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在全区广泛发育。另外,在破裂作用和充填作用中,通过阴极发光测试,在“斑块”及裂缝中均见两期充注过程,电子探针测试表明,发亮红者Fe2+/Mn2+<7,为大气淡水参与的流体充注过程,而发暗红光者Fe2+/Mn2+>7,为深部流体参与的充注过程。其他成岩作用中,重结晶作用在北部剖面大量发育,溶蚀作用发育程度在全区均较弱;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贡献不同,建设性成岩作用有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有重结晶作用、压实作用及充填作用;利用地化数据对成岩环境的判断及成岩作用类型的研究,划分研究区成岩序列。(3).通过对盆地周缘及内部共13个剖面的野外观测及相应薄片的室内鉴定,详细研究了上奥陶统宝塔组的相标志,可识别宝塔组发育缓坡相,亚相中,中缓坡亚相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内缓坡亚相在盆地发育较少,微相中,滩间海微相主要发育于宝塔组上部,而颗粒滩微相主要发育于宝塔组下部。由碳、氧同位素计算的古盐度指数Z>120,指示成岩环境盐度较高,基本符合正常海相碳酸盐岩标准,古温度计算值介于40.13~70.91℃之间,反映了温暖炎热的古气候环境;微量元素测试中,宝塔组底层样品Sr/Ba<1,中上部Sr/Ba>1。综合各项研究成果表明,自中奥陶世始,盆地开始第二次海平面升降旋回,至宝塔组沉积期,原始台地沉积已被淹没,转变为缓坡沉积环境;(4).四川盆地奥陶系储层有利分布区共划分为三类,I类有利勘探区位于盆地南部,面积约3.2×104km2,孔隙度均值1.45%,II类有利勘探区位于盆地北部,面积约1.1×104km2,孔隙度均值1.28%,III有利勘探区位于盆地东部,面积约0.4×104km2,孔隙度均值1.21%。

李泽鹏[9](2020)在《湖南花垣-锦和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与铅锌矿成矿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陆边缘是成矿作用最显着的地带之一,花垣-锦和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鄂西-湘西-黔东成矿带中段。构造运动频繁,铅锌矿产资源丰富。前人在该地区针对“花垣式”铅锌矿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在结合区域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方面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本文依托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科技研究计划项目“湘西—鄂西成矿带西段构造(盆地)演化与铅锌成矿规律研究”,在野外地质踏勘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采集样品,和收集整理前人的资料,对资料中研究区缺乏碳、氧同位素数据,进行采样送检,结合材料,在花垣—锦和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铅锌矿成矿关系等方面的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从沉积学、古生物学和野外实地踏勘和调查入手,通过研究区地球化学的测试分析,对区内寒武纪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开阔台地、台缘斜坡相、盆地等的分布范围。2、研究区构造背景稳定,在寒武纪清虚洞期广泛发育巨厚的碳酸盐沉积和较厚的礁滩沉积,为铅锌矿的成矿提供了理想的铅锌矿成矿的贮集空间。3、研究区铅锌矿床主要产于寒武系清虚洞组藻礁灰岩中,矿体受地层岩性及时代控制明显,具有热液充填型矿床特征,根据前人成果的基础,本文建立了研究区铅锌矿的成矿模式,并根据研究区古地理特征对铅锌成矿进行了预测与选区。

王卓[10](2020)在《冀东峪耳崖金矿床矿物标型特征、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文中认为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的峪耳崖金矿是冀东地区典型的金矿床之一。该矿床的成矿地质体为峪耳崖花岗质杂岩体,赋存了约95%的含金矿体,但对其内部花岗岩类型的划分及其与金矿化之间联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鉴于此,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勘察和岩矿显微观察的基础上,对矿床中不同岩石类型的侵入体进行了岩石学及矿物学的研究,运用电子探针、包裹体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碳氧同位素、地质压力计等方法,着重分析了矿石矿物的标型特征以及成矿流体特征,并对峪耳崖金矿的成矿作用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首次在峪耳崖矿区北矿带的盲竖井深部中段发现了白岗岩、富含锰铝榴石的白岗岩、晶洞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是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产物,具有单向固结结构(UST),内部发育石英细网脉、似伟晶岩块体,以及黑云母析离体等,是岩浆出溶大量成矿热液的典型特征;2、峪耳崖矿体中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整体表现出硫元素的亏损。黄铁矿中的Co、Ni含量表明黄铁矿属于岩浆热液成因,与热液钨锡钼型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而As、Se、Te含量则进一步说明峪耳崖矿床属于碱性岩热液型矿床,金属成矿元素Au和S元素可能来自深源,与岩浆活动相关。通过对矿体中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研究,并结合石英Ti地质温度计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峪耳崖金矿为中温矿床。3、根据不同矿物组合和野外穿插关系,可以将峪耳崖矿体中金的成矿作用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成矿早期的1阶段和主成矿期的2、3阶段为中温低盐度的H2O-NaCl-CO2体系,成矿晚期4阶段为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通过等容线法计算的成矿压力范围为48.6179.2Mpa,与闪锌矿地质压力计的计算结果55.85156.10Mpa基本一致,由此推测峪耳崖金矿的成矿深度范围为1.836.76km。含金石英脉中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早期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组成,而晚期成矿流体中则含有大气降水的成分,而碳氧同位素的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地幔。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峪耳崖金矿与峪耳崖花岗质杂岩体具有较强的成因联系,矿床类型为典型的与侵入体相关的金矿床。

二、泥灰岩中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泥灰岩中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川东南奥陶系桐梓组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差异化保存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理论研究现状
        1.2.2 四川盆地奥陶系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5.1 主要成果
        1.5.2 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概况
    2.2 区域地层概况
        2.2.1 奥陶系地层划分对比
        2.2.2 奥陶系地层发育特征
    2.3 研究区构造演化
第3章 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3.1 微相类型及组合特征
        3.1.1 微相类型
        3.1.2 微相组合与沉积环境
    3.2 层序地层特征
        3.2.1 层序界面特征
        3.2.2 层序构成特征
    3.3 层序格架内的沉积演化
    3.4 相带分布规律与沉积模式
        3.4.1 岩相古地理与相带分布特征
        3.4.2 沉积模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储集空间与成岩作用发育特征
    4.1 样品与实验方法
    4.2 储集空间类型
        4.2.1 组构选择性储集空间
        4.2.2 非组构选择性储集空间
    4.3 成岩作用类型
        4.3.1 建设性成岩作用
        4.3.2 破坏性成岩作用
        4.3.3 保持性成岩作用
    4.4 成岩阶段与演化序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储集空间的形成机理
    5.1 溶蚀作用发育特征
        5.1.1 同生期溶蚀作用
        5.1.2 早成岩期溶蚀作用
        5.1.3 埋藏期溶蚀作用
        5.1.4 表生期溶蚀作用
    5.2 溶蚀作用机制与储集空间的形成
    5.3 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白云石化机理
        5.3.1 白云岩/石分类
        5.3.2 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
        5.3.3 白云石化机理
    5.4 白云石化作用与储集空间的形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储集空间的差异化保存机理
    6.1 胶结(充填)物成因机理
        6.1.1 胶结(充填)物成岩流体性质
        6.1.2 胶结(充填)物成岩环境与成因机理
    6.2 储集空间的演化模式
    6.3 储集空间形成与差异化保存的控制因素
        6.3.1 旋回性沉积作用是储集空间发育的基础
        6.3.2 同生期-早成岩期溶蚀作用是储集空间发育的关键因素
        6.3.3 白云石化作用是早期储集空间保存的关键因素
        6.3.4 埋藏胶结作用是储集空间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6.3.5 烃类充注控制着储集空间的最终有效发育程度
        6.3.6 构造作用是储集空间发生改造或优化的重要条件
    6.4 油气勘探启示
    6.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2)桂西孤立台地寒武系白云岩中的卡林型金矿床——以隆林德峨金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地质背景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质特征
    2.2矿化体特征
        2.2.1层状矿化体
        2.2.2脉状矿化体
3载金矿物特点
    3.1载金矿物类型
    3.2元素含量特征
    3.3金的赋存状态
4地球化学特征
    4.1成矿流体特征
    4.2碳、氢、氧同位素特征
    4.3硫同位素特征
         4.3.1分析结果
        4.3.2硫同位素示踪
5讨论
    5.1德峨金矿的矿床类型
    5.2矿床模型
        5.2.1主要控矿因素
        5.2.2矿床模型
    5.3地质意义
6结论

(3)西秦岭大水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金矿研究现状
        1.2.2 大水金矿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工作量及创新点
        1.4.1 工作量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
    2.2 大地构造背景
    2.3 区域地质背景
        2.3.1 地层
        2.3.2 构造
        2.3.3 岩浆岩
        2.3.4 金矿床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结构构造
    3.4 围岩蚀变
第四章 样品采集及实验测试
    4.1 样品采集
    4.2 样品鉴定
    4.3 主量元素测定
    4.4 微量元素测定
    4.5 碳氧同位素测定
第五章 矿床的矿物组成与地球化学特征
    5.1 矿物组成特征
    5.2 元素相关性分析
        5.2.1 主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5.2.2 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5.3 蚀变过程元素迁移规律
        5.3.1 主量元素迁移特征
        5.3.2 微量元素迁移特征
        5.3.3 稀土元素迁移特征
        5.3.4 蚀变岩元素变化特征
    5.4 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矿床成因分析与元素迁移规律
    6.1 矿床成因分析
        6.1.1 构造与成矿关系
        6.1.2 花岗岩与成矿关系
        6.1.3 共生组合分析
        6.1.4 成矿流体来源分析
    6.2 元素迁移规律
        6.2.1 蚀变分带
        6.2.2 迁移模式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主要结论
    7.2 问题及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热液方解石稀土元素与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与矿床地质特征
2 样品与分析测试方法
3 分析结果
    3.1 方解石稀土元素组成
    3.2 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
    3.3 锶同位素组成
4 讨论
    4.1 成矿流体中REE的来源与演化的指示意义
    4.2 C-O来源与演化和方解石的沉淀机制
    4.3 方解石的Sr同位素组成
5 结论

(5)山东沂水寒武系张夏组凝块石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1.5 论文主要的创新点
2 沂水寒武系张夏组凝块石矿物学特征
    2.1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2.2 实测剖面描述
    2.3 张夏组凝块石特征
    2.4 张夏组凝块石矿物学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现代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实验研究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步骤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甘氨酸仿生矿化及溶蚀碳酸钙矿物机制研究
    4.1 实验步骤与方法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微生物灰岩成因机制
    5.1 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的成因机制
    5.2 碳酸钙矿物仿生矿化的成因机制
6 地质意义
    6.1 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的地质意义
    6.2 碳酸钙矿物仿生矿化的的地质意义
    6.3 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意义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贵州丹寨排庭金-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及创新性
    1.6 完成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格局演化
    2.2 地层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2.3 构造及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
    3.1 矿区地质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蚀变特征
    3.5 矿物生成顺序
第四章 金的赋存特征
    4.1 样品及分析方法
    4.2 主要矿物及元素特征
        4.2.1 黄铁矿
        4.2.2 毒砂
        4.2.3 金
        4.2.4 锑
        4.2.5 辰砂
        4.2.6 铜、铅、锌型离子
    4.3 金的赋存状态
    4.4 小结
第五章 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
    5.2 微量、稀土元素
        5.2.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2.2 微量元素特征
        5.2.3 稀土元素特征
    5.3 硫同位素
        5.3.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3.2 结果及分析
    5.4 C-O同位素
        5.4.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4.2 结果及分析
    5.5 有机碳同位素
        5.5.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5.2 结果及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矿床成因分析
    6.1 成矿期次
    6.2 成矿流体
    6.3 物质来源
        6.3.1 金的来源
        6.3.2 汞的来源
    6.4 矿床成因
    6.5 成矿模式
第七章 汞矿围岩金资源评价
    7.1 金资源特征及资源潜力
    7.2 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华北地台北缘寒武纪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进展
    1.3 华北地台寒武纪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研究区寒武系地层划分
第3章 研究区寒武系叠层石
    3.1 秦皇岛驻操营剖面张夏组叠层石
    3.2 浑源悬空寺剖面张夏组叠层石
    3.3 小结
第4章 研究区寒武系均一石
    4.1 河北涞源祁家峪剖面长山组均一石
    4.2 山西大同口泉剖面长山组均一石
    4.3 小结
第5章 研究区寒武系核形石
    5.1 研究区寒武系核形石层序地层位置
    5.2 研究区寒武系核形石宏观特征
    5.3 研究区寒武系核形石微观特征
    5.4 研究区寒武系核形石超微结构特征
    5.5 研究区寒武系核形石矿物组分特征
    5.6 研究区寒武系核形石碳氧同位素特征
    5.7 研究区寒武系核形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8 研究区寒武系核形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9 小结
第6章 研究区微生物碳酸盐岩成因机制与控制因素
    6.1 研究区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成因机制
    6.2 研究区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形成的控制因素
第7章 结论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四川盆地上奥陶统宝塔组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岩石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1.2.2 成岩作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1.2.3 沉积相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宝塔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6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四川盆地区域构造背景
    2.2 四川盆地区域构造演化
    2.3 四川盆地地层划分及主要特征
        2.3.1 地层划分方案及依据
        2.3.2 地层特征
        2.3.3 地层展布特征
    2.4 四川盆地奥陶系沉积演化特征
第3章 岩石学特征
    3.1 剖面概况
        3.1.1 剖面位置及分布
        3.1.2 典型剖面野外描述
    3.2 岩石类型及特征
    3.3 岩石物性及孔隙、裂缝特征
        3.3.1 岩石物性特征
        3.3.2 岩石孔隙、裂缝特征
第4章 沉积相分析
    4.1 沉积相标志
    4.2 宝塔组沉积相特征
    4.3 连井相对比
    4.4 沉积相展布特征
    4.5 沉积模式
第5章 成岩作用分析
    5.1 成岩作用类型
        5.1.1 压实-压溶作用
        5.1.2 重结晶作用
        5.1.3 破裂作用
        5.1.4 溶蚀作用
        5.1.5 充填作用
    5.2 成岩阶段及成岩序列
        5.2.1 成岩阶段的划分
        5.2.2 成岩序列
    5.3 成岩环境
        5.3.1 成岩环境标志
        5.3.2 碳、氧同位素对成岩环境的指示作用
        5.3.3 微量元素对成岩环境的指示作用
        5.3.4 四川盆地宝塔组成岩环境恢复
    5.4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5.4.1 破坏性成岩作用
        5.4.2 建设性成岩作用
    5.5 有利勘探区预测
致谢
参考文献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湖南花垣-锦和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与铅锌矿成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地层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3.1 概述
    3.2 各相带岩相、古生物标志
        3.2.1 寒武纪纽芬兰世
        3.2.2 寒武纪第二世
        3.2.3 寒武纪第三世
        3.2.4 寒武纪芙蓉世
第四章 寒武纪清虚洞期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
    4.1 开阔台地相
    4.2 台缘斜坡相
    4.3 盆地相
第五章 寒武纪岩相古地理与铅锌矿的成矿关系
    5.1 典型矿床简介
        5.1.1 花垣渔塘铅锌矿床
        5.1.2 盘石铅锌矿床
    5.2 围岩蚀变
    5.3 岩相古地理与构造
    5.4 岩性的控矿作用
    5.5 矿床地球化学
    5.6 流体包裹体
    5.7 矿床成因
    5.8 成矿动力学与成矿模式
    5.9 铅锌矿成矿远景评价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10)冀东峪耳崖金矿床矿物标型特征、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宇
        2.1.2 元古宇
        2.1.3 古生界
        2.1.4 中生界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地质演化
    2.5 区域矿产
    2.6 区域矿源层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3.1 基本形态特征
        3.3.2 岩石矿物学特征
    3.4 矿体及矿石特征
    3.5 围岩蚀变
    3.6 成矿阶段划分
第四章 金属矿物标型特征研究
    4.1 样品及测试分析方法
    4.2 黄铁矿
        4.2.1 主量元素
        4.2.2 微量元素
    4.3 黄铜矿
    4.4 闪锌矿
    4.5 方铅矿
    4.6 银金矿
    4.7 碲铋矿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5.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5.2 花岗岩体中流体包裹体
        5.2.1 红色、白色花岗岩
        5.2.2 晶洞花岗岩
        5.2.3 似伟晶岩
        5.2.4 白岗岩
    5.3 金矿脉中流体包裹体
        5.3.1 成矿1 阶段:石英-粗粒黄铁矿阶段
        5.3.2 成矿2 阶段:石英-细粒黄铁矿阶段
        5.3.3 成矿3 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5.3.4 成矿4 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
    5.4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成矿作用探讨
    6.1 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
    6.2 成矿流体来源
        6.2.1 氢氧同位素
        6.2.2 碳氧同位素
    6.3 岩体岩石金含量测定
    6.4 成矿深度
        6.4.1 石英Ti地质温度计
        6.4.2 流体包裹体地质压力计
        6.4.3 闪锌矿地质压力计
        6.4.4 成矿深度计算
    6.5 矿床成因讨论
        6.5.1 金属矿物标型特征
        6.5.2 成矿流体特征
        6.5.3 成矿物质来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四、泥灰岩中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川东南奥陶系桐梓组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差异化保存机理[D]. 李文杰.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 [2]桂西孤立台地寒武系白云岩中的卡林型金矿床——以隆林德峨金矿为例[J]. 陈懋弘,马克忠,陈港,王昱,乐兴文,李忠阳,陈忠斌. 矿床地质, 2021(05)
  • [3]西秦岭大水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D]. 张真. 兰州大学, 2021(09)
  • [4]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热液方解石稀土元素与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 杨成富,顾雪祥,刘建中,王泽鹏,陈发恩,王大福,徐良易,李俊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1)
  • [5]山东沂水寒武系张夏组凝块石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D]. 庄定祥. 山东科技大学, 2020
  • [6]贵州丹寨排庭金-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 李德鹏. 贵州大学, 2020(03)
  • [7]华北地台北缘寒武纪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D]. 肖恩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8]四川盆地上奥陶统宝塔组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D]. 贾泽南.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9]湖南花垣-锦和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与铅锌矿成矿关系研究[D]. 李泽鹏.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10]冀东峪耳崖金矿床矿物标型特征、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D]. 王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1)

标签:;  ;  ;  ;  ;  

泥灰中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