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炼油技术的发展方向

21世纪中国炼油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21世纪中国炼油技术发展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杜鹏鹏,徐婕,韩信有,张红星,赵欣乔[1](2021)在《重劣质油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技术研究》文中指出C2-C4的轻质烯烃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传统生产路线主要是通过蒸汽裂解得到,随着世界原油重劣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旺盛的产品需求,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技术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从反应器设计、操作条件优化、选择性催化剂开发以及技术指标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介绍,侧重于反应器研发的FDFCC以及国外MAXOFIN工艺,采用了双提升管反应器系统,日本HS-FCC工艺完成了下行式进料反应器的开发,PetroFCC工艺通过待生剂再循环首次将剂油比提高至15-30,DCC-I操作条件更为苛刻,美国SCC工艺采用了轻质油品回炼的理念,实现丙烯富产。此外,预提升技术、高效雾化喷嘴、气固快分技术以及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也是近些年技术研发的重点。

彭青龙[2](2021)在《绿色发展、科技人文与跨学科思维——访谈金涌院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金涌教授,围绕绿色发展、科技人文与跨学科思维等问题而展开。金涌教授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离不开化学与化学工程。目前我国化学化工产业存在的短板是缺乏颠覆性创新。科学创新的本质是学科交叉,中国要想从工业社会转向智能化社会,需要在诸多高新技术领域有所突破。近年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以碳中和为目标,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结合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经之路。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文的指引,人文素养对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郑万鹏,高小永,朱桂瑶,左信[3](2021)在《原油作业过程优化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油作业过程是石油供应链的重要组成环节,包括炼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油采购、原油分配、原油输送、原油储存和原油调和等多个工业流程。原油作业过程优化具有很高的学术理论价值与工业应用价值,与其相关的研究工作是目前学术界与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首先简要描述了原油作业过程,并对其优化问题的难点进行分析;其次,分别从优化模型、优化算法以及不确定性优化方法三个研究角度,重点阐述了原油采购优化、原油储运优化、原油调和优化以及不确定性条件下原油作业优化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进展,并对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原油作业过程优化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进行了展望。

陈卫良[4](2021)在《当前茂名石化C4馏分生产优化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石油化工技术的不断改进,C4馏分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本文对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现有装置生产利用C4馏分资源进行分析,介绍当前茂名石化公司各装置生产、利用C4馏分的方法和工艺,对炼油、化工两个分部C4馏分互供利用的生产效益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平衡,并为当前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提供了生产优化的方案。

李帅[5](2021)在《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建新,王皓,李春澎,缪超[6](2021)在《炼化行业“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展望》文中认为中国能源消费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对炼化行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回顾总结"十三五"时期中国炼化行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炼化行业发展建议:需努力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搞好产品结构升级,利用产业新技术和信息技术进一步赋能石化产业,努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邱伊娜[7](2021)在《民营企业进入油品垄断市场的探索 ——以舟山自贸区浙江石化公司为例》文中认为石油是关系到国家命脉的战略性资源,改革开放40年多来中国不断推进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近年来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目前正处于石油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参与石油行业能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有效竞争,推动中国石化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在此背景下,探索民营企业如何有效地参与油品垄断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民营企业进入垄断市场这一问题的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对当前中国石油行业不同业务领域的市场竞争情况以民营企业进入油品垄断市场的难点与突破点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试图构建一个理论模型以探索民营企业参与油品垄断市场的路径选择,并采取案例研究方法,以浙石化这一典型民营炼化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从多个层面对提出的假设和理论模型进行验证,证明理论模型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进入油品垄断市场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式发展路径,即从布局石油行业中下游市场逐渐向上游领域延伸,本文提出民营企业应当以寻求产品差异化为根本路径,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优化产品结构;以强化战略合作为现实路径,通过与国内外石油企业进行合作,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优势互补;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圈为有效路径,借助产业集群效应,坚持绿色化、智慧化发展模式,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潜力。

胡玉平[8](2021)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万通石化集团的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山东开始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在此背景下,作为山东经济支柱的地炼行业的转型升级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山东万通石化集团作为一家民营炼化企业在此严峻形势下,应努力解决自身问题,应用制定战略的理论,结合科学的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公司的发展策略问题。本文以山东万通石化集团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企业在管理模式、生产模式、财务管理、科研投入、多元化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依据现代战略管理理论,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背景下,运用PEST、SWOT、波特五力模型等工具分析了企业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优化的企业发展战略:炼化一体化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战略联盟或兼并重组战略。本文最后分析了企业为实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保障措施,除去政策支持以外,公司应该进行组织管理创新、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营销创新、科研创新、实施稳健的财务管理,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体系。本文希望对万通石化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王鹏飞[9](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提出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徐曼[10](2021)在《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极问题在21世纪伊始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使该地区凸显出的经济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对北极地区巨大经济潜力和地缘政治地位的再认识使环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开始围绕北极发展勾织蓝图。在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发展是环北极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表现,国家能否采用合理开发政策来适应经济变化趋势、充分发挥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北极开发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面积最大、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国家,在北极开发问题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出台了积极的开发政策,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实际上,俄罗斯北极开发在21世纪初的酝酿阶段到至今的强化运行阶段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北极开发进行宏观性研究以窥探其开发路线与逻辑,并将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的开发政策,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支撑区”建设领域。本文以要素禀赋、“增长极”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十多年的开发演变进行归纳与剖析。本文发现,俄罗斯北极开发是在北极战略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实质上是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其中,北极地区核战略威慑的军事安全、北极大陆架划分的领土安全、北方航道通行控制的航道安全、自然资源开采的能源安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社会安全以及对气候环境进行保护的生态安全,都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战略逻辑下,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开发动因和现实目标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安全的政策实施。在这一路径下,俄罗斯北极开发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由笼统向重点领域展开、开发范围由宽泛向某些具体项目展开,开发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续发展展开,开发措施由单边管控向寻求国际合作展开。目前,北极开发的某些领域向良好的态势发展。21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在采取投资和税收等优惠经济政策,数字化医疗、住房安置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生态监控、消除积累污染物和保护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等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强化军事力量部署和应对开发中的紧急事故等地区安全政策的背景下,对北方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采以及“支撑区”建设三个方面采取了既具共性也具特性的领域开发。共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三个领域的开发与本国经济水平、世界格局和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相关,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着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其次,由于北方航道运输的主要货物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能源资源开采程度以及“支撑区”项目建设的进展直接影响了航道通行的效率,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特性则主要表现在,航道通行、油气开采和支撑区建设的模式、方向和评估的方法完全不同。首先,在开发模式和方向上,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俄罗斯对航道进行了管理框架的构建、通航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发展一切与运行相关的运输工具、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支持。利用资源禀赋的特点对北极地区陆上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总结了油气综合体战略管理模式和国际勘探开发模式,并探究油气未来发展的方向。运用增长极理论方法继续对推进北方海航道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两个战略目标而规划出的重点建设区域,虽然区域轮廓模糊,但也是旨在实现俄罗斯北极战略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瞻区域;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北方航道采用了总货物运输量、过境货物运输量及货物、重要港口货运量以及破冰船运行时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收入分析了航道的利用率。油气资源开发从北极地区资源开采所占份额、开采量、对主要合作伙伴国的运输量以及促进本国技术和设备进口替代化的角度分析开采效率。因“支撑区”概念落实较晚,仅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它是以总体规划的实施阶段和项目开发进程以及是否建立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为评判标准。通过对航道、油气和支撑区建设三个层面的开发过程和成效分析,俄罗斯北极的主要开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取得的成果相比,实际上面临的阻碍因素更多,这些因素主要由整体上存在的短时间难以解决或调和的矛盾以及各领域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所组成。从整体来看,国际经济制裁的延长、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劣、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爆发地区冲突的预期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这些都加大了俄罗斯北极开发难度,影响了北极开发进程。从重要领域来看,在航道通行方面,国际航运业危机、油气价格下跌、与传统航线的竞争以及气候条件的恶劣等降低了北极航道通行的红利;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油气项目开采风险高以及俄联邦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限制国内外企业参与油气使原本规划好的项目举步维艰;在“支撑区”建设方面,俄联邦对各支撑区投入的融资结构差距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难度大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太大使“支撑区”难以均衡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国家发展进行北极活动提供了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营造有利于北极开发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俄罗斯以和平、开放的姿态加强同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可以说,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合作的发展。但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开发合作的项目或推迟或停滞。在此情况下,中俄北极合作存在着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战略对接的可行性以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必要性,虽然两国合作存在一定的制约,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北极合作不仅有利于成为两国关系中合作的新亮点,更有助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时,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大国典范。

二、21世纪中国炼油技术发展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中国炼油技术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重劣质油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工艺
    1.1 DCC工艺
    1.2 FDFCC工艺
2 国外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工艺
    2.1 PetroFCC工艺
    2.2 SCC技术
    2.3 MAXOFIN工艺
    2.4 INDMAX工艺
    2.5 HS-FCC工艺
3 结 语
    (1)新型反应器开发方面。
    (2)操作条件优化方面。
    (3)催化剂研发方面。
    (4)特殊设备开发方面。

(3)原油作业过程优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原油作业过程优化问题描述与难点分析
    1.1 原油作业过程优化问题描述
    1.2 原油作业过程优化难点分析
2 原油采购优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2.1 原油价格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2.2 原油价格长期预测的研究进展
    2.3 原油价格预测模型的组合策略的研究进展
    2.4 小结
3 原油储运优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3.1 基于数学规划模型的原油储运优化问题研究
        3.1.1 基于数学规划模型的原油存储优化问题研究进展
        3.1.2 基于数学规划模型的原油输送优化问题研究进展
        3.1.3 基于数学规划模型的原油分配与进料优化问题研究进展
        3.1.4 基于数学规划模型的原油储运多目标优化问题研究进展
        3.1.5 小结
    3.2 基于Petri网络的原油储运优化问题研究进展
        3.2.1 基于Petri网络的原油储运调度优化问题研究进展
        3.2.2 小结
4 原油调和优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4.1 基于数学规划模型的原油调和操作优化问题
    4.2 基于数学规划模型的原油调和全局优化问题
    4.3 小结
5 不确定条件下原油作业过程调度优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5.1 基于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原油作业调度
    5.2 基于内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原油作业调度优化问题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4)当前茂名石化C4馏分生产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茂名石化C4馏分的生产现状
    1.1 茂名石化C4馏分的生产来源
    1.2 当前公司C4馏分生产优化利用特点
        1.2.1 C4馏分的生产采用专罐专用优化特点明显
        1.2.2 C4馏分在公司内部中进行科学调度合理配置利用
2 C4馏分深加工实际生产情况分析
    2.1 利用炼油催化装置C4烃中富含异丁烯生产MTBE
    2.2 利用乙烯裂解装置C4烃中富含丁二烯,分离生产合成顺丁橡胶原料
    2.3 C4馏分加氢生产优质裂解原料
    2.4 C4馏分分离制备高纯度1-丁烯
    2.5 C4馏分生产异壬醇(茂巴公司)
    2.6 C4馏分生产醋酸仲丁脂
    2.7 利用C4馏分生产烷基化油
    2.8 利用C4馏分芳构化生产芳烃
3 结论

(6)炼化行业“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炼化行业“十三五”回顾
    1.1 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主要炼化企业取得较好盈利水平
    1.2 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
    1.3 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加速推进,行业集中度显着提升
    1.4 炼化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炼油能力过剩凸显,乙烯呈多元化发展
    1.5 一批炼化新技术及新产品开发实现突破,行业技术水平显着提升
    1.6 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速,炼化行业“两化”融合水平提升
    1.7 炼化行业环保安全水平显着提升
2 炼化行业“十四五”展望
    2.1 能源消费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炼油行业继续加速结构调整转型
    2.2 炼油行业将进入去产能、补短板调整期
    2.3“十四五”时期中国乙烯工业将开始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
    2.4 国内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推动以合成材料为主的化工产品向中高端发展
    2.5 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实现内涵型发展成为必然要求
    2.6 信息化进一步与炼化行业深度融合,为炼化行业转型升级赋能

(7)民营企业进入油品垄断市场的探索 ——以舟山自贸区浙江石化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设计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 可能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自然垄断理论
    2.2 垄断行为的相关研究
        2.2.1 垄断的形式与分类
        2.2.2 中国石油垄断行业的性质
    2.3 民营企业进入垄断市场的相关研究
        2.3.1 民营企业进入垄断市场的壁垒
        2.3.2 民营企业进入垄断市场的效益
3 民营企业进入油品垄断市场的现实基础
    3.1 中国石油垄断市场的发展历程
    3.2 民营企业进入油品垄断市场的现状
        3.2.1 油品产业链概述
        3.2.2 原油勘探与开采领域
        3.2.3 炼油与化工领域
        3.2.4 成品油销售领域
        3.2.5 石油贸易领域
    3.3 民营企业进入油品垄断市场的难点与突破点
        3.3.1 规模经济限制
        3.3.2 相关技术要求
        3.3.3 配套措施欠缺
    3.4 本章小结
4 民营企业进入油品垄断市场的路径假设
    4.1 根本路径——寻求产品差异化
    4.2 现实路径——强化战略合作
    4.3 有效路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圈
5 理论模型与案例分析
    5.1 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
    5.2 理论模型构建
    5.3 构念测度
        5.3.1 产品差异化的测度
        5.3.2 战略合作的测度
        5.3.3 可持续发展生态圈的测度
    5.4 案例概况
    5.5 案例分析与总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8)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万通石化集团的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新旧动能转换
    二、战略管理理论
第三章 山东万通石化集团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山东地炼行业及公司概况
        一、山东地炼行业简介
        二、山东万通石化集团公司概况
    第二节 公司现有发展策略
        一、现有炼化板块的业务延伸与拓展
        二、尝试多元化发展
    第三节 公司管理及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不适应企业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不稳健,企业面临“失血”境地
        三、科研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四、现有生产模式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五、盲目多元化未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四章 山东万通石化集团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内部条件分析
        一、组织结构
        二、人力资源管理
        三、营销能力
        四、生产能力
        五、财务管理
        六、企业文化
    第二节 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
        二、炼化经济特性分析
        三、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四、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地炼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企业SWOT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会
        四、威胁
        五、万通石化集团的SWOT分析表
第五章 山东万通石化集团发展策略选择
    第一节 发展策略制定的原则和目标
        一、原则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山东万通石化集团发展策略选择
        一、炼化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二、差异化战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联盟或兼并重组
第六章 山东万通石化集团发展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支持
    第二节 企业实施的措施
        一、组织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打造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三、营销创新,构建市场化营销体系
        四、科研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实力
        五、稳健的财务管理
第七章 结束语
    第一节 本文的结论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北极地区开发的研究
        1.2.2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总体研究
        1.2.3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具体领域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概念
        2.1.1 北极地区范围及开发概念
        2.1.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围
        2.1.3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畴
    2.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动因
    3.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沿革
        3.1.1 探索发现-奠定基础阶段(1917-1990)
        3.1.2 机制重组-机制转型阶段(1991-1999)
        3.1.3 政策酝酿-实际启动阶段(2000-2011)
        3.1.4 政策强化-全面开展阶段(2012-至今)
    3.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现实动因
        3.2.1 北极开发的经济利益动因
        3.2.2 北极开发的社会环境动因
        3.2.3 北极开发的政治安全动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与政策
    4.1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
        4.1.1 促进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增长
        4.1.2 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发展
        4.1.3 保护俄罗斯北极地区生态环境
        4.1.4 保障俄罗斯北极地区国家安全
    4.2 俄罗斯北极开发政策
        4.2.1 北极开发的招商引资政策
        4.2.2 北极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4.2.3 北极开发的社会保障政策
        4.2.4 北极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
        4.2.5 北极开发的地区安全政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重点领域及推进措施
    5.1 挖掘地理禀赋:完善北方海航道运营管理体系
        5.1.1 构建联邦、区域、公司三级管理架构
        5.1.2 遵循无害通行和过境通行的法律制度
        5.1.3 建设“北方海航道”通行的运营模式
    5.2 利用资源禀赋:加强油气资源开发
        5.2.1 北极陆上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现状
        5.2.2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模式
        5.2.3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方向
    5.3 培育新增长极:建设“北方发展支撑区”
        5.3.1 “支撑区”构想的政策出台
        5.3.2 基于经济地理方法探究的“支撑区”内项目选择标准
        5.3.3 “支撑区”的规划:打造北极开发增长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成效及制约因素
    6.1 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通行的效果评估
        6.1.1 “北方海航道”的物流运输成效显着
        6.1.2 “北方海航道”开发面临的困境
    6.2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开采的效果评估
        6.2.1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占比逐年提升
        6.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6.3 俄罗斯北极“支撑区”建设的效果评估
        6.3.1 北极“支撑区”建设实施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6.3.2 北极“支撑区”建设面临的局限性
    6.4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制约因素
        6.4.1 投资环境较差影响北极项目运行潜力
        6.4.2 劳动力潜力弱难以支撑北极开发力度
        6.4.3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加大“资源诅咒”风险
        6.4.4 生态环境脆弱增加可持续发展难度
        6.4.5 西方国家制裁严重延缓北极开发进程
        6.4.6 对北极地区爆发冲突的担忧降低合作意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
    7.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国际化趋势
        7.1.1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7.1.2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7.2 中俄北极开发的重点合作领域
        7.2.1 依法并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的合作
        7.2.2 建设并开发北极航道通航的合作
        7.2.3 开拓并实现北极旅游休闲的合作
        7.2.4 保护北极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合作
        7.2.5 积极探索并认识北极科考的合作
    7.3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制约因素
        7.3.1 中俄关于“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分歧
        7.3.2 航道通行问题制约合作项目的收益
        7.3.3 积极寻求北极合作的国家间竞争带来的压力
    7.4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模式探索
        7.4.1 本国资金投入与多方资本参与相结合
        7.4.2 北极项目开发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7.4.3 选择可行建设项目与模块化架构相结合
        7.4.4 支撑区建设与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相结合
        7.4.5 中俄北极“公域”合作与参与俄罗斯国内建设相结合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21世纪中国炼油技术发展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劣质油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技术研究[J]. 杜鹏鹏,徐婕,韩信有,张红星,赵欣乔. 广州化工, 2021(22)
  • [2]绿色发展、科技人文与跨学科思维——访谈金涌院士[J].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3]原油作业过程优化的研究进展[J]. 郑万鹏,高小永,朱桂瑶,左信. 化工学报, 2021(11)
  • [4]当前茂名石化C4馏分生产优化分析[J]. 陈卫良. 广东化工, 2021(13)
  • [5]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研究[D]. 李帅.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6]炼化行业“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展望[J]. 李建新,王皓,李春澎,缪超. 油气与新能源, 2021(03)
  • [7]民营企业进入油品垄断市场的探索 ——以舟山自贸区浙江石化公司为例[D]. 邱伊娜. 浙江大学, 2021(09)
  • [8]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万通石化集团的发展策略研究[D]. 胡玉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10]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D]. 徐曼. 吉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21世纪中国炼油技术的发展方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