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综合地球化学勘探异常成因及异常模型

油气综合地球化学勘探异常成因及异常模型

一、油气综合化探异常成因和异常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周亚龙,杨志斌,张富贵,张舜尧,孙忠军,王惠艳[1](2019)在《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稳定性和异常重现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祁连山木里地区已知天然气水合物上方不同期次近地表土壤地球化学勘查重复性试验,对土壤酸解烃、顶空气、荧光光谱、碳酸盐等指标方法的稳定性及异常重现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各项化探指标不同期次含量最大值等特征值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其数据波动特征和数据结构是相对一致的。顶空气甲烷、酸解烃、荧光光谱和碳酸盐方法指标前后两次测量结果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配对T-检验显示顶空气轻烃、酸解烃和碳酸盐指标数据变化差异不显着,从统计学上看其指标数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顶空气甲烷、酸解烃、荧光光谱等指标地球化学异常在研究区已知天然气水合物矿区上方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其化探指标异常空间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但是顶空气重烃异常模式、碳酸盐异常强度的变化,反映其具有重现性,但异常稳定性相对较差。这为地球化学勘查在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发挥作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鱼鹏亮,刘建利,屈挺,李明,李冰,黄斐[2](2016)在《呼仁布其凹陷土壤油气化探异常成因类型及异常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呼仁布其凹陷在下二叠统基底之上沉积了厚达4 000 m的河湖相含煤、含油碎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和资源前景。结合大地电磁测深法解译的断裂构造及地层展布,对南次凹土壤油气化探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呼仁布其凹陷的土壤油气化探异常模式,分析了化探异常成因类型。本次研究填补了该区化探资料空白,为研究区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王珺璐,贺永红,王萌,冯兵,林品荣,曹金舟,闫新智[3](2015)在《层次分析和特征值分析相结合的物化探综合油气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非震物化探油气勘探方法已成为特殊景观下油气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震物化探油气勘探的方法较多,单一物化探指标往往不能满足高精度的勘探要求,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确定油气有利区,可降低油气勘探成本与勘探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研究了层次分析法与特征值分析法相结合的物化探综合油气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参考处理人员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指标异常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得到物化探指标信息与油气藏的综合关联度,进而圈定油气异常区。对鄂尔多斯盆地内某油气区的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圈定的综合油气异常区与已知钻孔控制的油气有利区对应关系良好。该研究对非震物化探油气勘探方法的资料综合分析与解释具有借鉴意义。

黎绍杰,李学彪,姚锦其[4](2012)在《柴达木盆地油气化探应用效果》文中提出在柴达木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结果显示油气化探对盆地内现有油气田具有良好的地质指示效果,并建立了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的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油气化探技术在盆地勘探新区的油气远景预测评价、钻井预测等方面效果良好,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油气产层、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油气化探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蒋涛,汤玉平,李武,张恒启[5](2011)在《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新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油气化探技术在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深度和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广度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油气化探技术在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油气化探方法的应用、油气化探测试技术的发展、油气化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等四顶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和认识表明:油气化探是有效的、可靠的、有较强适应性的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油气勘探方法。结合油气化探技术的研究认识和化探技术的相关信息,认为应用范围更大、应用条件更加复杂的油气勘探领域,对油气化探技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和复杂的油气勘探条件,油气化探技术自身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和储备,综合化、现场化、可视化将可能贯穿于油气化探技术应用的全过程。

吴传璧[6](2009)在《中国油气化探50年》文中提出分探索、调整、发展、创新4个时期回顾了20世纪中国油气化探的发展历程。根据所掌握的文献和资料,就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勘查方法与技术系列建立、分析技术改进与推动作用、数据处理与解释的进展,对中国油气化探的发展做了技术评述。就油气化探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姚志刚,高璞[7](2008)在《油气化探异常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勘探部门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化探是油气勘查的一种手段,它建立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对油气化探指标的讨论,认为土壤中的次生烃类、热释汞和甲烷同位素是油气化探的有效指标;讨论了油气化探中异常的形成模式,根据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形态组合可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勘探部门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贾国相[8](2005)在《创建发展 开拓奋进——以此庆贺冶金、有色金属系统勘查地球化学领路人欧阳宗圻教授八十寿辰》文中研究表明回眸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地球化学探矿研究室的创建、发展,开拓、奋进的历程,在金属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勘查和油气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勘查所从事的地球化学技术方法和应用开发研究中,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油气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做出的重要贡献,谨以此庆贺地球化学探矿研究室第一任室主任欧阳宗圻先生的八十大寿。

金浚,陈伟民[9](2005)在《有色地质部门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综述》文中认为对有色地质部门50年来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技术创新主要成果进行综合评述,对这些理论与技术创新的时代背景、创新内容、技术特点及应用效果作了简要介绍。

汤玉平[10](2005)在《油气地球化学场及判别模型研究》文中认为首次提出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划分准则。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自西部盆地向东部盆地地球化学背景场渐渐降低,变异性则不断增高的变化特征。 首次根据参数特征、光谱指纹特征、轻烃指纹特征、数据结构等特征探讨建立了川西浅、中层天然气藏化探判别模型。依据费歇尔准则建立的判别模型表明,物上气甲烷作用最大,反映了物上气在井中化探判别天然气储层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性研究了油气化探技术的理论定量化、模型化,推动了油气化探向定量化及正、反演方向发展。 首次对某油田油井、边缘井、干井进行了地球化学效应对比分析和联井剖面研究。发现油气藏不同部位钻井中有不同的指标强度特征和各异的运移效应,指标浓度及变化梯度均显示出边缘井>>油井>干井的变化特征。揭示了油气藏不同部位数据结构的差异性,反映了各异的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地球化学效应,较好地解释了地表普遍发育的环异常的成因问题。 首次依据地表和井中地球化学成果,根据油气井中普遍存在的烃类向上趋轻的结构梯度和各指标正向运移梯度及晕源对比,揭示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对微运移机理进行了讨论,强调了微裂缝网络系统的重要性,较好地解释了地表化探异常的成因机理。

二、油气综合化探异常成因和异常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气综合化探异常成因和异常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稳定性和异常重现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方法
3 地球化学特征
    3.1 指标统计特征分析
    3.2 指标相关性分析
    3.3 指标T-检验分析
    3.4 地球化学指标空间分布特征
        3.4.1 顶空气轻烃空间分布特征
        3.4.2 土壤酸解烃空间分布特征
        3.4.3 土壤荧光光谱空间分布特征
        3.4.4 土壤碳酸盐空间分布特征
4 地球化学异常重现性意义
5 结论

(2)呼仁布其凹陷土壤油气化探异常成因类型及异常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样品采集与加工、分析
3 数据概率分布形式
4 异常特征
5 异常成因类型
6 化探异常模式
7 结论

(3)层次分析和特征值分析相结合的物化探综合油气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物化探油气指标
2综合评价理论
3模型建立
    3.1层次分析法
    3.2特征值分析法
    3.3综合评价模型
4实例分析
5结论

(4)柴达木盆地油气化探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油气地质概况
2 油气化探概况
3 异常综合评价方法
4 油气化探成果
    4.1 油气地球化学场结构特征
    4.2 油气田上方化探异常模式
        4.2.1 冷湖4号油田
        4.2.2 涩北气田
    4.3 油气远景评价实例
        4.3.1 油泉子油田
        4.3.2 马海西坡构造
        4.3.3 那北构造
        4.3.4 油砂山构造
        4.3.5 黄瓜峁构造
        4.3.6 井中化探效果
5 结论

(5)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油气化探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认识
    1.1 基础理论研究
    1.2 油气化探方法应用
    1.3 化探测试技术的发展
    1.4 化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
2 油气化探相关信息的分析和认识
    2.1 油气化探论文的信息分析
    2.2 油气化探发展的需求信息分析
3 结论和认识

(6)中国油气化探5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回顾
    1.1 探索时期
    1.2 调整时期
    1.3 发展时期
        1.3.1 积极发展期
        1.3.2 蓬勃发展期
    1.4 创新时期
2 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进展
3 勘查方法的研制改进和技术系列的建立
    3.1 烃类测量法
    3.2 水化学法
    3.3 井中化探
    3.4 间接指标法
    3.5 同位素法
    3.6 方法组合及综合运用
4 分析技术的进展和对化探发展的推动
    4.1 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微机化
    4.2 制样和操作的改进与规范
    4.3 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
5 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的进展
    5.1 数学方法与数据处理
    5.2 油气化探数据库建设
    5.3 数据处理与地质依据
6 总结与展望

(7)油气化探异常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基础
    1.1 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
    1.2 油气化探指标
        1.2.1 土壤烃类指标
        1.2.2 土壤热释汞 (RHg)
        1.2.3 土壤气体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
2 油气综合化探技术异常模式的建立
    2.1 理想异常模式
    2.2 找矿异常模式
    2.3 天然气田综合化探找矿异常
        (1) 环中顶异常模式。
        (2) 面状异常模式。
3 油气化探异常模式的形成机理
4 结语

(9)有色地质部门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与勘查模型
2 寻找隐伏矿床的化探新方法技术研究
    2.1 土壤汞气测量
    2.2 地电化学测量
    2.3 元素活动态测量
3 运用痕量相态分析评价铁帽和化探异常
4 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
5 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开展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
6 特殊景观区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研究
7 研制先进的分析仪器与分析方法
8 油气化探硕果累累

(10)油气地球化学场及判别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0章 引言
    0.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0.2 课题的开题意义
    0.3 研究内容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0.4 研究方法
    0.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1章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场特征研究
    1.1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参数统计特征
    1.2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化场划分标准
    1.3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地球化学场分布规律
    1.4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的成因分析
    1.5 小结
第2章 四川盆地地球化学场分析
    2.1 区域地化场特征
    2.2 油气化探有效指标研究
    2.3. 近地表化探异常模式及组构异常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油气藏上置化探异常成因机理研究
    3.1 油气藏上方不同部位地球化学效应的差异性及其成因讨论
    3.2 烃类垂向微运移的直接证据
    3.3 化探异常成因机理研究
    3.4 小结
第4章. 四川盆地天然气藏化探判别模型研究
    4.1 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4.2 四川盆地钻井剖面烃类垂向变化规律
    4.3 四川盆地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地球化学效应
    4.4 四川盆地天然气藏化探判别模型研究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油气综合化探异常成因和异常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稳定性和异常重现性分析[J]. 周亚龙,杨志斌,张富贵,张舜尧,孙忠军,王惠艳. 现代地质, 2019(06)
  • [2]呼仁布其凹陷土壤油气化探异常成因类型及异常模式[J]. 鱼鹏亮,刘建利,屈挺,李明,李冰,黄斐. 物探与化探, 2016(05)
  • [3]层次分析和特征值分析相结合的物化探综合油气评价[J]. 王珺璐,贺永红,王萌,冯兵,林品荣,曹金舟,闫新智. 物探与化探, 2015(04)
  • [4]柴达木盆地油气化探应用效果[J]. 黎绍杰,李学彪,姚锦其. 物探与化探, 2012(05)
  • [5]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J]. 蒋涛,汤玉平,李武,张恒启. 物探与化探, 2011(01)
  • [6]中国油气化探50年[J]. 吴传璧. 地质通报, 2009(11)
  • [7]油气化探异常模式[J]. 姚志刚,高璞. 物探与化探, 2008(06)
  • [8]创建发展 开拓奋进——以此庆贺冶金、有色金属系统勘查地球化学领路人欧阳宗圻教授八十寿辰[J]. 贾国相. 矿产与地质, 2005(06)
  • [9]有色地质部门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综述[J]. 金浚,陈伟民. 地质与勘探, 2005(06)
  • [10]油气地球化学场及判别模型研究[D]. 汤玉平. 成都理工大学, 2005(12)

标签:;  ;  ;  

油气综合地球化学勘探异常成因及异常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