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首台600MW发电机组投运

内蒙古西部首台600MW发电机组投运

一、内蒙古西部首台600MW发电机组投产(论文文献综述)

聂立[1](2021)在《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关键技术与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兼具高参数发电和清洁燃烧两方面的优势,是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实现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与超超临界蒸汽参数发电技术的有效结合、满足国家最新的环保排放要求并形成稳妥可行的锅炉方案是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技术能否成为产品的关键。本文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制”(2016YFB0600204)研究内容,从工程实践角度出发,聚焦关键技术瓶颈,提出技术难题解决路径,确定和完成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并在国家示范工程贵州威赫项目中实施。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1)在综述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现状和方向、特别是超临界、超超临界参数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和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技术瓶颈的基础上,提出受热面壁温偏差、燃烧侧进一步抑制NOx生成问题是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研发的关键问题。针对这2个问题的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为本文重点研究内容。(2)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的壁温偏差问题,是制约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能否实现超超临界蒸汽参数的技术瓶颈。论文针对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壁温环境最恶劣的高再外置式换热器受热面壁温偏差开展实炉试验,通过风速、循环灰量等运行调节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可减小其壁温偏差。为满足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运行要求,论文进一步根据实测数据拟合了相同尺寸和运行工况的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高再外置式换热器热负荷分布,并通过工质侧节流,解决了壁温偏差问题,从设计角度提出了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壁温偏差问题的解决措施。(3)针对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的壁温偏差问题,为了工程实施中提供进一步的运行调节手段,论文研究搭建了冷态试验台并开展了试验研究,总结了灰侧减缓偏差的建议。论文结合工质侧和灰侧的解决措施与建议,提出了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设计思路和原则,为锅炉方案的实施奠定基础。(4)为了适应我国不断严苛的新建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论文在简要综述循环流化床燃烧NOx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抬高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布置位置降低NOx原始排放的“二次风延迟入炉降氮法”思路。通过3MW热态试验台进行了不同燃料的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思路的可行性并得到不同燃料的排放差异。在理论方面,基于课题组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Com-CFD-CFB-model)和二维当量快算方法,开展了实际尺寸的三维数值计算和更具有时间竞争力的二维当量快算数值模拟工作,提出了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可进一步提高布置位置的建议。(5)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经验是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的优良借鉴。论文总结白马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运调试阶段风帽断裂、空预器漏风率较高问题与二次风支管均匀性优化问题,从工程与理论角度讨论分析产生原因、改进措施与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发中通过风帽结构与材料优化、预热器增设柔性密封与二次风支管全部单独布置等措施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6)论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和锅炉设计条件,讨论了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确定的关键参数。通过热力特性和受热面布置比对,确定了锅炉方案和主要尺寸。通过水动力特性研究,实现了锅炉水动力安全;通过对环境最恶劣的末级受热面的壁温特性研究,实现了高再、高过受热面的壁温安全,最终提出采用单炉膛双布风板配6台旋风分离器和6台外置式换热器的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目前,在贵州威赫国家示范项目中,参考该方案设计的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在设计,计划2022年安装调试,并拟于同年投入运行。

张美珍[2](2020)在《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文中认为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煤电仍然是中国电力供应的主体电源。为了促进煤电的清洁发展,政府对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减排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是保障中国电力供应和实现污染物控制的重要路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但在当前技术水平下,CO2还没有实现有效减排,随着《巴黎协定》的生效和全国性碳市场的建立,碳减排将成为煤电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总结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的扩散规律对提高煤电技术的创新性,进一步推动煤电的清洁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结合燃煤电厂的电力生产环节,剖析了煤电清洁化转型的主要途径,阐述了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的演进过程,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复杂适应性理论分析了影响这些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然后,基于Bass模型,对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拟合,比较了三种技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扩散的差异性,同时,系统梳理了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拟合了脱硫和脱硝技术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扩散过程,系统梳理了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实证分析了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多主体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扩散的仿真模型,对碳配额分配政策、电价补贴政策和投资补贴政策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预测了单一政策情景和组合政策情景下CCS技术的扩散趋势和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两个阶段,未来将逐渐向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向发展。高效燃煤发电技术、脱硫(硝)技术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特性、社会网络以及政策等宏观环境因素。其中,由于电力的公共物品属性和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性,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对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2)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中,亚临界技术和超临界技术分别在2012年和2018年达到扩散的成熟期,超超临界技术将在2028年达到成熟期,未来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在东部和沿海省份的扩散比较充分,并逐渐向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扩散;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经历了关停小火电初期阶段(19972006年)、加快关停小火电阶段(20072013年)和煤电超低排放阶段(2014年至今)三个阶段;在政策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控制命令型、经济激励型和信息宣传型三类政策工具,其中控制命令型政策工具包括项目审批和淘汰落后机组,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包括电价管制和信贷政策;政策整体上对亚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扩散都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在政策工具层面,针对亚临界技术,淘汰落后机组政策工具效果显着,针对超(超)临界技术,项目审批和淘汰落后机组政策工具作用效果显着。(3)在全国范围内,脱硫技术和脱硝技术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进入扩散的成熟期;在经济发达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脱硫(硝)技术引入的时间较早,扩散速度也更快;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脱硫(硝)技术引入的时间较晚,扩散速度也相对较慢;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波动并上升的趋势;政策内容经历了起步、推进和深化的三个阶段;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项目审批、标准规范、电价补贴、优惠贷款和信息宣传五类;政策整体上对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政策工具层面,标准规范和电价管制的作用显着为正,其他政策工具的作用不显着。(4)CCS技术扩散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在当前的技术和成本条件下,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政策,CCS技术将可能长期处于研究示范的阶段;在政府的电价补贴和投资补贴组合情景下,CCS技术扩散速度最快,扩散也最充分,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饱和;碳配额分配政策会削弱电价补贴的作用,二者组合情景下,直到2049年才会有CCS机组投入运营;口碑效应促进了CCS技术的扩散;在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方面,CCS技术扩散程度越充分,二氧化碳减排效果越好;减少免费碳配额的比例会使二氧化碳排放量略微下降,但减排作用有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优化煤电产能结构、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煤电清洁发展的政策建议。该论文有图49幅,表55个,参考文献231篇。

艾昱[3](2020)在《中国上网电价机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一些信奉自由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率先在电力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同时,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电价体制改革也随之深入推进,由行政手段确定电力价格逐渐向市场定价让路。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已呈现出全球化趋势。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始于2002年,但竞争上网的改革方案曾遭到搁浅。在此期间,我国依靠平均成本加上合理回报的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实现电力定价,首次改革收效甚微。2015年,国家正式宣布重启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电力行业由计划指导转变为市场竞争,重新为我国上网电价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面对新时期、新常态、新电改,在发电侧由行政手段确定价格、核准发电项目和下达电量计划已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尤其是现行的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将不再适用于竞争性电力市场,需要设计适应中国各类电源发展现状、与电力体制改革相匹配和符合电力市场化转型阶段基本要求的上网电价机制,同时应考虑如何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并保障电力系统的长期资源充裕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我国上网电价机制改革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实现电力市场转型背景下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机制的优化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上网电价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然后对政府定价下的平均成本法和市场竞争下的边际成本法及补充方法进行阐述,分别构建政府定价、市场定价模型和电力市场经济调度模型。其次,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机制的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定价下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现状与国外改革的成功经验,形成了电力市场化环境下上网电价机制的设计思路和基本分析框架,通过具体案例对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分三步实现电价市场化改革、优先进行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改革、完善电力现货市场中的边际成本定价机制和在适合的地区推动建立容量机制的四项具体政策建议。本文综合运用政府定价和市场竞价下的多种上网电价定价方法,分析当前我国上网电价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电力市场环境下上网电价机制的设计思路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发电侧市场的边际成本定价和中长期市场上固定资本回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符合当前形势的上网电价机制改革政策建议,为我国电力市场化转型时期的上网电价机制改革做出了贡献。

黄华[4](2019)在《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文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面对以“雾霾”为代表的严峻生态形势和环保压力,既能使被认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的煤电行业保持持续经营、保障国家用电安全,又能帮助煤电行业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方式妥善解决其负外部性问题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故煤电行业清洁化转型是解决该矛盾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国政府主导出台一系列包括规制约束-政策激励在内的各种政策,来严控污染物排放、保持煤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所开展的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是指以产业视角,在论证燃煤发电不会被短期内取代的基础上,基于政府主导的规制约束-政策激励,综合应用外部性、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理论工具,围绕“如何开展、怎么执行、效果如何、有何规律”等煤电行业清洁化关键问题,在以“机制-路径-成效-趋势”为核心内容的体系框架内展开的系统研究。本文主要进行五方面研究:特征分析——以发电行业核心数据为基础,从投资建设、电力生产、经营情况三方面系统梳理中国煤电行业发展脉络,并与其它类型电源、其它国家煤电情况进行对比,提炼中国煤电行业的特征和优势,回答燃煤发电是否有必要在中国继续存在的问题;机制研究——研究政策因素(规制约束和政策激励)、环保科技、执法监督对于煤电清洁化的驱动作用,探寻煤电清洁化机制,回答中国如何推动煤电行业开展清洁化的问题;路径研究——分别构建、求解、分析以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为理论基础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和以传统环境成本内部化为理论基础的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在遵守排放标准、享有补贴政策情况下的环保投资决策模型,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最优路径是什么的问题;成效研究——从机组结构、环保设施、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四个方面分析中国煤电清洁化进程,并与非发电用煤工业、生活用煤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同时研究单个燃煤电厂和单个煤电集团开展煤电清洁化情况,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是否已经取得显着成效的问题;趋势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火电行业、非发电用煤工业和生活用煤领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诉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污染物排放有何规律的问题。本文得到主要研究结论有:(1)中国煤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总量大、占比高,远超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短时间内没有一种或多种电源类型可弥补完全关停煤电带来的电力供给空缺,这是中国煤电行业必须开展清洁化的最主要因素;煤电当前还有投资规模最大、单位造价最低、利用小时数呈下降趋势、经营形势较差的阶段性特征;煤电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组成,长期半军事化的管理使其能够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是煤电行业开展清洁化的重要客观条件。(2)中国煤电清洁化的机制:在以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代表的规制约束和以环保补贴为代表的政策激励等政策因素共同作用下,传统煤电行业朝着清洁化方向快速发展;环保科技是技术基础,在煤电清洁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升级,为政府进一步提升环保标准、提高环保效率奠定基础;执法监督是实施保障,保证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同时反馈发现的政策问题,实现良性互动。(3)基于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能够帮助燃煤电厂缓解初始投资巨大压力和后期运维成本,净现值要远大于基于传统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的净现值,同时具有能使政府提供更少补贴、环保企业升级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优点,是理想的煤电行业清洁化路径。(4)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在规制激励-政策约束作用下,煤电机组结构持续升级、环保设施全面普及、能耗水平显着提升、污染排放大幅降低,相对于非发电用煤工业、生活用煤等其它用煤领域,煤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占比均已很低,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应转向非发电用煤工业和“散煤”燃烧。(5)煤电清洁化机制效果显着,煤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已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而非发电用煤工业和生活用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未越过高点;污染物排放水平随经济增长的拟合曲线都是阶段性变化趋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下降拐点”的出现是有条件,可根据政策条件、科技水平和执法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

乔宏毅[5](2019)在《灰腾梁风电场项目综合评价》文中提出近年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怎样才能保证能源的正常供给,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同时减小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风电行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然后以灰腾梁风电场为例展开研究,针对灰腾梁的现状分析从两个不同维度做出评价。一方面对风电场的全过程管理进行评价,将全过程管理分为前期、设计,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进行分项评价,另一方面对经济、社会和可持续性综合效果进行评价。两个维度评价均基于物元可拓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将分项指标量化后构建框架。根据实证研究,分析出该项目在各环节的优缺点,通过有效的管理将缺点规避,将优点推广,为今后同类风电场的开发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灰腾梁风电场开发、建设、运营手续齐全、合理合规,项目盈利能力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未对附近居民和环境造成影响,项目在风资源、市场和政策方面可持续性较强。但目前,风电行业的评价工作并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评价过程也存在较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研究成果,会在下列方面提出建议。第一,加强团队建设,一个好的团队的底蕴会决定他最后的高度。第二,全过程成本控制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三,设备可靠性是盈利的前提,有效的管理可以增加设备运行小时数和利用率。第四,人员结构优化,使之产生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建议会对提高风电项目管理水平和降低项目投资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栗宝卿[6](2010)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推动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传统化石类能源的资源稀缺性以及其消耗带来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显现,历史上的四次能源危机和传统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危害给人类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并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战略重点,发展可再生、清洁的替代能源成为全球的迫切要求。以风电、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持续循环利用的优势,随着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高,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其价格逐步降低,部分可再生能源已初步具有商业价值,具备战略性替代能源的属性。与此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技术属性,发展可再生能源已不止是解除全球常规能源逐步枯竭和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的一系列约束,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带动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革命的动力,甚至把它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我国化石类能源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过多地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类资源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巨大的压力,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还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依赖化石类能源满足未来经济发展能源需求,无论从资源禀赋和环保以及国际气候变化规则角度看都是不允许的。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较好,根据目前的测算看,总蕴藏量达50亿千瓦以上,如果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现实的必然选择,对促进我国低碳可持续发展、消除资源约束、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能源利用历史的角度看,能源替代是个漫长的过程,历史的经验表明,即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次世界性的能源系统替换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需要人类做出巨大努力,可再生能源目前虽然已初步具备替代的属性,但其作为完全替代性能源的发展过程仍将是漫长的,需要财税政策长期地支持,对此我国要有充分的准备。促进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实施,首先要遵从可再生能源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原理、运行方式和特性具体分析看,可再生能源具有的高技术、外部性、产业化、资金密集型和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六个主要特性。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可划分为研发、示范、产业化发展、商业化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瓶颈和所需政策都有所不同。从产业发展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研发、资本、政策是其主要动力因素,在四个因素中,市场和研发又是最重要的因素,政策和资本均围绕市场和研发两个要素展开。我国在制定和实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过程中,要结合上述规律和技术及市场现状,首先要清晰目前和未来重点发展什么?什么时候发展?怎样实现高效发展等问题。从矫正可再生能源外部性、市场失灵角度看,结合可再生能源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国家财政、税收职能。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国家主导,财税支持是促进其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借鉴世界典型发达国家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国在制定相关促进政策时,需要强调国家的主引导作用,避免单纯强调技术因素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区别发展阶段一律施以激励政策等问题。同时要注重发展目标的清晰性、层次性,对资源禀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详加识别、重视项目运营,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具体化和稳定性,财税政策支持要有足够性以及注意协调相关利益方的平衡等要素。把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立在符合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家统一的管理机构,清晰财税政策的目标,把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确保政策的执行效率。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保持资源禀赋与种类发展、资本和技术、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产业上下游、各发展阶段以及与国际气候变化规则七个方面的总体协调。根据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项目示范、产业化发展以及商业化四个阶段的规律,财税政策实施必须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且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种类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来说,财政政策注重于前三个阶段,税收政策侧重于后两个阶段,总体过程看,财税激励政策趋于由强转弱。从我国资源禀赋和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各种类技术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看,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排序是积极发展小水电和风电,稳妥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地热能,谨慎发展海洋能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明智选择。分析当前我国不同种类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和和政策现状表明,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取得巨大成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种类的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立法缓慢,操作性不强,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不够完善,资源环境效益缺失,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目标不明确,缺乏定期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效率低等突出问题。根据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和不同种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阶段,对我国实施的作为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未来总量收支状况进行的预测结果显示,按照我国发展需求目标,可再生能源基金不足以弥补未来的项目补贴需求,由于当前火力发电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尽快疏导电价矛盾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否则,将影响到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一个占据电力市场较大部分的火力发电巨额亏损,而可再生能源一枝独秀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由于当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化石类能源以及更加环保的成本外部性并没有显性化,根据当前技术条件和国际市场相关交易情况,对资源与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行量化测算结果显示,在完全成本的口径下,目前可再生能源并不比传统能源价格更高,且未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增强,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的扩大,其产品价格将更具有竞争性。此外可再生能源本身具有的因地制宜开发的特点,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财税政策目前还有缺失,符合可再生能源自身特性(分布式能源)出发的市场政策亟待建立;面向公众团体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引导政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目前的政策现状,我国财税政策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主要包括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上下游以及横向要统筹;财税政策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财政税收政策要综合引导,各有侧重以及保持政策具体公开而透明、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等原则。在财政支持具体政策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清晰财政支持目标效果,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负担兼顾东西部差距,借鉴《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施行差别化的负担机制;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等。在税收政策方面,需要尽快清晰和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适用税法、清晰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激励细则。关于资源税和碳税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资源和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现状,应该采取小步走的渐进式方案,总体看“征比不征好、早征比晚征好”此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除财政税收激励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重大问题和矛盾需要尽快解决,比如:强化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国家级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传统电力企业与电网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好相关利益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疏导当前电价矛盾和以电价机制引导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重视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作用等等方面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总之,本文大量的实证材料,从人类能源利用历史、资源环境出发,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三大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能源转换难度,论证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从可再生能源技术、经济性分析出发,论证了可再生能源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准公共产品属性,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全面、整体的分析。通过考察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实际以及可再生能源规划,考察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和突出矛盾,试图跳出单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本身,从更宽广的视野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提炼出内外部影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从分析出的问题和矛盾出发,结合未来发展的规模、未来的成本走势及补贴政策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财税支持的渠道和方式以及相关利益方的补偿等方面进行综合归纳,提出详细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指导原则和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寄希望于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鉴于可再生能源种类较多,难以——详细论证,本文侧重于占可再生能源较大比例的电力部分进行了论述。

全国发电机组技术协作会[7](2008)在《全国火电600MW级(500~1000MW)机组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一、全国发电机组概况1.2003-200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07年,我国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总发电设备容量超过7亿千瓦,达到7.18亿千瓦。近5年发电设备容量增长趋势见下表:

杨勤明[8](2008)在《中国火电建设发展史(2)》文中认为第3节"一五"、"二五"及调整时期1学习苏联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兴建156项重点工程。其中发电厂24项(详见表3)。东北开始恢复并扩建阜新、抚顺、丰满等电厂,并新建富拉尔基、吉林等电厂,关内新建灞桥、西固、重庆、太原等电厂。通过这些苏联援建工程的建设,苏联派来专家指导,学习先进经验,为我国培训了电力设计、施工、调试、运行力量,奠定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韩伟,王柏臣[9](2006)在《盘点电力2006》文中研究指明年终的盘点,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回顾与记录。对于一本难以将中国电力一年的大事小情尽悉收录的杂志来说,取舍之间,的确包含忍痛的成分。尽管我们以十分的精心与细心来尽量避免收录时错过某些细节与章节,但我们也承认,广大读者视野的关注之异以及我们工作的难免疏漏,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二者的稍有偏离。因此,作为一种记录形式,我们只寄望于在读者观后之余,了解到中国电力和电力设备行业2006年发展的轨迹,并为其发展加上这个注脚。于是,我们选择政策、选择事件、选择工程、选择产品。我们想通过政策来注释国家在电力发展中的战略布局及引领方向;通过事件来反映中国电力一年来的产业变革;选择工程来彰显电力所取得的业绩并作为鞭笞中国电力激情发展的一种动力;同时,我们用产品来诠释中国电力制造业的科技实力与现状。与内容主体的有欠完善一样,我们的努力也不会尽善尽美,但是,我们和中国电力界人一样在尽力尽为。

辜昭,刘伟[10](2006)在《关于“监理费标准”的思考》文中提出监理公司向项目管理发展是必然趋势。现代化的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具体包括工程前期工作(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评估、设计阶段审查等)、招标工作、造价咨询、设备监造、材料和设备采购、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监理、项目后评估以及业主顾问等内容。因此,应科学合理地测算监理成本,建立监理市场价格体系,按照“符合性、综合性、适用性、合理性、条件性”原则制定操作性强的监理费标准。

二、内蒙古西部首台600MW发电机组投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西部首台600MW发电机组投产(论文提纲范文)

(1)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关键技术与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意义
    1.2 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现状
        1.2.1 国外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情况
        1.2.2 国内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情况
    1.3 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关键技术分析
        1.3.1 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布置研究
        1.3.2 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排放技术研究
    1.4 研究重点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内容
2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壁温偏差及工质侧解决措施研究
    2.1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试验对象
        2.1.1 超临界6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
        2.1.2 超临界6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
    2.2 试验目的与方法
        2.2.1 试验目的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工况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高再外置式换热器壁温偏差特性分析
        2.3.2 高再外置式换热器运行优化后的壁温偏差特性
        2.3.3 高再外置式换热器偏差系数拟合
    2.4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高再外置式换热器壁温偏差工质侧解决措施研究
        2.4.1 计算对象与方法
        2.4.2 验证计算
        2.4.3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高再外置式换热器壁温计算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灰侧减缓偏差措施与外置式换热器设计思路研究
    3.1 外置式换热器试验系统
        3.1.1 试验系统与装置
        3.1.2 试验物料
        3.1.3 试验方法
        3.1.4 试验工况
    3.2 试验结果分析
        3.2.1 风量标定与布风板阻力试验
        3.2.2 外置式换热器回料量标定试验
        3.2.3 不同流化速度对外置式换热器内换热的影响
        3.2.4 外置式换热器内不同高度换热系数分布特性
        3.2.5 改变布风对外置式换热器内换热系数的影响
        3.2.6 增加吹扫风对外置式换热器内换热分布的影响
        3.2.7 侧壁吹扫风影响范围研究
    3.3 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设计思路
        3.3.1 外置式换热器壁温偏差特性总结
        3.3.2 解决壁温偏差的外置式换热器设计思路
    3.4 小结
4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侧抑制NO_x生成技术研究
    4.1 循环流化床NO_x生成机理与抑制措施分析
    4.2 试验台系统及试验内容
        4.2.1 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系统
        4.2.2 燃烧试验用燃料和工况安排
    4.3 燃烧试验结果分析
        4.3.1 一次风率及二次风组合的影响
        4.3.2 烟气含氧量的影响
        4.3.3 床温的影响
        4.3.4 不同运行条件对燃烧效率的影响
        4.3.5 试验研究小结
    4.4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与燃烧特性计算
        4.4.1 气固流动模型
        4.4.2 煤燃烧模型
        4.4.3 壁面传热模型
        4.4.4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水动力模型
        4.4.5 模型计算结果与验证
        4.4.6 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数值计算结果
    4.5 基于二维当量快算的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布置建议
        4.5.1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二维计算对象与边界条件
        4.5.2 二维与三维计算结果对比
        4.5.3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二维快算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问题、改进与借鉴经验
    5.1 炉膛风帽性能优化与经验分析
        5.1.1 循环流化床布风装置及作用
        5.1.2 风帽出现问题与分析
        5.1.3 解决方法与借鉴分析
    5.2 二次风支管均匀性优化经验分析
        5.2.1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炉试验
        5.2.2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二次风支管数值计算
        5.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5.2.4 经验借鉴
    5.3 回转式空预器性能优化与经验分析
        5.3.1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回转式预热器及漏风率
        5.3.2 空气预热器运行问题及分析
        5.3.3 研究分析与解决方案
        5.3.4 改进效果与借鉴
    5.4 本章小结
6 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研究
    6.1 设计条件与性能要求
        6.1.1 锅炉汽水参数
        6.1.2 煤质与石灰石数据
        6.1.3 工程概况及气象条件
        6.1.4 对锅炉主要性能要求
    6.2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研发思路与关键参数确定
    6.3 锅炉主要尺寸确定与热力特性
        6.3.1 主要尺寸的确定
        6.3.2 热力特性与结果
        6.3.3 热力特性小结
    6.4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动力特性与安全性评估
        6.4.1 计算方法与工况
        6.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6.5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高等级受热面壁温特性与安全评估
        6.5.1 高温过热器的壁温安全性
        6.5.2 高温再热器的壁温安全
        6.5.3 壁温安全计算小结
    6.6 超超临界66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布置与主要系统
        6.6.1 锅炉整体布置情况
        6.6.2 锅炉汽水流程
        6.6.3 锅炉烟风系统
    6.7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及方法
    2.3 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演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的演进
    3.2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3.3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理论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及驱动政策实证分析
    4.1 高效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变化
    4.2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过程
    4.3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演变过程
    4.4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及驱动政策实证分析
    5.1 燃煤电厂脱硫和脱硝机组投运情况
    5.2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过程分析
    5.3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演变过程
    5.4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CCS技术扩散仿真模型构建
    6.1 CCS技术扩散相关主体及行为识别
    6.2 仿真模型框架
    6.3 模型各主体模块设计
    6.4 Agent-based模型开发
    6.5 模型有效性及敏感性
    6.6 本章小结
7 CCS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仿真模拟
    7.1 数据收集
    7.2 政策模拟及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主要创新点
    8.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中国上网电价机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国外上网电价理论研究
        1.2.2 国内上网电价理论研究
        1.2.3 现有文献研究总结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研究成果及主要的创新点
第2章 上网电价定价方法
    2.1 政府定价下的平均成本法
    2.2 市场竞争下的边际成本法及补充方法
        2.2.1 边际成本定价法
        2.2.2 新进入成本法
        2.2.3 单位容量净收益法
    2.3 电力市场经济调度模型
        2.3.1 发电机组竞价规则
        2.3.2 电网调度规则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的现状与问题
    3.1 中国上网电价改革现状
        3.1.1 中国上网电价改革总体回顾
        3.1.2 中国上网电价改革历程评价
    3.2 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3.2.1 燃煤发电成本计算
        3.2.2 燃煤标杆上网电价机制问题分析
        3.2.3 燃煤标杆上网电价机制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市场环境下的上网电价机制设计
    4.1 国外上网电价改革经验与借鉴
        4.1.1 国外电力体制改革介绍
        4.1.2 国外上网电价改革启示
    4.2 燃煤上网电价机制设计框架
        4.2.1 煤电行业发展背景
        4.2.2 燃煤上网电价机制设计
    4.3 燃煤上网电价机制基本分析
        4.3.1 边际成本定价
        4.3.2 发电容量投资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市场环境下的上网电价机制应用
    5.1 广东电力市场经济模拟
        5.1.1 市场基本概况
        5.1.2 市场模拟运行结果
    5.2 市场环境下煤电机组收益情况
        5.2.1 边际成本定价情景
        5.2.2 溢价支付情景
    5.3 中国上网电价机制改革政策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煤电被认为是大气污染主要成因
        1.1.2 煤电是中国不可替代的基础电源
        1.1.3 煤电清洁化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工具
    2.1 主要理论工具
        2.1.1 规制约束相关研究
        2.1.2 政策激励相关研究
        2.1.3 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相关研究
        2.1.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相关研究
    2.2 煤电清洁化相关研究
        2.2.1 不可替代性——煤电生存基础
        2.2.2 可能性——煤电清洁技术路线
        2.2.3 经济性——清洁煤电可负担
        2.2.4 前瞻性——煤电清洁发展
    2.3 文献研究综评
3 中国煤电行业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煤电行业发展现状
        3.1.1 煤电行业投资建设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1.2 煤电行业电力生产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1.3 煤电行业经营状况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2 与世界主要国家及区域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2.1 世界煤电领域电力生产情况对比分析
        3.2.2 其它电源结构产能情况对比分析
    3.3 中国主要煤电集团状况
    3.4 中国煤电行业特征及优势
    3.5 本章小结
4 机制研究——中国煤电清洁化驱动因素
    4.1 政策因素
        4.1.1 煤电清洁化相关规制约束-政策激励的演化
        4.1.2 环境约束: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1.3 政策激励:燃煤电厂环保补贴
    4.2 环保科技
        4.2.1 煤电烟气污染物典型控制技术分析
        4.2.2 煤电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创新与发展
    4.3 执法监督
        4.3.1 地方政府的执法检查
        4.3.2 中央政府的环保督察
    4.4 中国煤电清洁化驱动因素关联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路径研究之一——环境成本内部化:自身投资运维模式
    5.1 政府、燃煤电厂和环保企业的路径选择
        5.1.1 政府——补贴路径选择
        5.1.2 燃煤电厂——投资路径选择
        5.1.3 环保企业——盈利路径选择
        5.1.4 清洁化综合路径类型
    5.2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发展状况
        5.2.1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演化
        5.2.2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现状分析
    5.3 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相关假设及参变量定义
        5.3.1 模型假设条件
        5.3.2 模型参变量定义
    5.4 不同政策条件下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建模分析
        5.4.1 无补贴政策
        5.4.2 仅有环保补贴电量政策
        5.4.3 仅有环保补贴电价政策
        5.4.4 兼有环保补贴电量和补贴电价政策
    5.5 算例分析和结果讨论
        5.5.1 参数取值
        5.5.2 计算结果
        5.5.3 分析结论
    5.6 本章小结
6 路径研究之二——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第三方治理模式
    6.1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状况
        6.1.1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演化
        6.1.2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现状分析
    6.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相关假设及参变量定义
        6.2.1 模型假设条件
        6.2.2 模型参变量定义
    6.3 不同政策条件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建模分析
        6.3.1 无补贴政策
        6.3.2 仅有环保补贴电量政策
        6.3.3 仅有环保补贴电价政策
        6.3.4 兼有环保补贴电量和补贴电价政策
    6.4 算例分析和结果讨论
        6.4.1 参数取值
        6.4.2 计算结果
    6.5 环境成本内部化与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比较分析
        6.5.1 对比分析
        6.5.2 政策建议
    6.6 本章小结
7 成效研究——煤电与其它用煤人为污染源清洁化效果对比
    7.1 中国煤电清洁化进展
        7.1.1 机组结构持续升级
        7.1.2 环保设施全面普及
        7.1.3 能耗水平显着提升
        7.1.4 污染排放大幅降低
    7.2 与其它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分析
        7.2.1 非发电用煤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7.2.2 生活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7.2.3 各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比分析
    7.3 煤电清洁化案例研究
        7.3.1 典型燃煤电厂清洁化案例
        7.3.2 典型煤电集团清洁化案例
    7.4 本章小结
8 趋势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8.1 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与环境承载力情况
        8.1.1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1.2 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近上限
    8.2 经济增长与不同用煤人为污染源排放量关系建模分析
        8.2.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8.2.2 模型构建和曲线拟合
        8.2.3 分析与讨论
    8.3 结论及政策启示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灰腾梁风电场项目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风电研究现状
        1.2.2 国外风电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第2章 灰腾梁风电场现状分析
    2.1 风电场简介
        2.1.1 地理位置及风能资源
        2.1.2 工程地质条件
        2.1.3 风电场规模
    2.2 项目运行现状及所属地区情况分析
        2.2.1 内蒙古西部电网架构情况
        2.2.2 灰腾梁运行模式及组织结构
        2.2.3 灰腾梁所属地区限电情况
        2.2.4 风电场设备供给组成
    2.3 风电场利润构成
        2.3.1 标杆电价
        2.3.2 碳排放交易市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物元可拓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3.1 物元可拓理论
    3.2 层次分析法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灰腾梁风电场项目全过程管理综合评价
    4.1 项目前期工作和设计工作的评价
        4.1.1 前期项目文件评价
        4.1.2 设计审查文件评价
    4.2 项目工程实施过程评价
        4.2.1 开工手续办理评价
        4.2.2 项目实施过程管理评价
        4.2.3 项目实施过程投资评价
    4.3 项目运行情况评价
        4.3.1 运营手续办理评价
        4.3.2 运营管理过程评价
        4.3.3 运营发电指标评价
        4.3.4 运营安全性评价
    4.4 项目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1 评价体系构建
        4.4.2 基于AHP的全过程管理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灰腾梁风电场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5.1 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
    5.2 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5.3 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5.4 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4.1 评价体系构建
        5.4.2 基于AHP的综合效益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范围界定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四、全文的逻辑体系和结构安排
    五、论文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
    第一节 世界和我国能源现状
        一、能源利用历史概述
        二、世界能源储量及消费总体状况
        三、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消费状况
        四、历史上的能源危机
    第二节 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对环境影响
        一、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危害
        二、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第三节 传统能源利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一、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
        二、电力产业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的危害
        四、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方向
    第五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资源情况
        一、水能
        二、风能
        三、太阳能
        四、生物质能
        五、地热能及海洋能
    第六节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消除资源约束、保证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的需要
        三、建设新农村及缩小城乡、东西部差距的需要
        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五、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维护国际形象的需要
第二章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一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运行方式
        一、风力发电
        二、太阳能发电
        三、小水电
        四、生物质发电
        五、地热发电
        六、海洋能发电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产业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在电力产业中的地位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市场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网运行方式
        四、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特性分析
        一、高技术性
        二、资金密集型
        三、外部效应
        四、产业化特征
        五、分布式与集中式共存的特点
        六、间歇性、随机性特点
    第四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过程的规律分析
        一、基于产业发展理论的动力因素分析
        二、资本有机构成对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启示
        三、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第五节 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理论分析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商品属性
        三、国家支持的政策机理和依据
        四、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具体分析
第三章 国内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政策
    第一节 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一、全球可再生电力能源总体情况
        二、主要国家的总体发展现状和目标
        三、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分类发展情况
        四、消除电网约束,大力建设智能电网
    第二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具体政策
        一、技术研发支持
        二、投资和生产鼓励
        三、培育市场政策
        四、鼓励消费政策
    第三节 制订政策容易忽视的要素
        一、目标的清晰性
        二、目标的层次性和计划科学性
        三、资源和技术的充分识别
        四、重视项目运营
        五、激励政策的透明、公开性
        六、政策和市场的稳定性
        七、财政政策力度的足够性
        八、政策实质内容的具体化
        九、能源市场的改革和准入
        十、相关方利益平衡
    第四节 制订政策需要消除的误区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价格降低取决于技术突破
        二、不厘清发展阶段、制定一刀切政策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比传统能源价格高,会阻碍经济发展
        四、单纯强调政府直接投入
    第五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国家重视、政府主导
        二、国家级的可再生电力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三、契合资源国情的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规划
        四、国家政策支持是必行之路
        五、发展初期政策支持成为主动力
        六、完善、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
        七、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八、重视金融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激励
第四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二、我国参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企业情况
        三、资本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支持
    第二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演变总体脉络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二、我国预测目标与资源禀赋的对比
    第四节 我国当前可再生电力能源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具体政策及经济性分析
    第一节 风力发电
        一、我国风电的政策演变
        二、陆地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三、海上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四、风电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五、风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六、风力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二节 小水电
        一、政策变迁
        二、项目经济性
        三、其他政策实施情况
        四、小水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五、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 生物质能
        一、项目经济性状况
        二、生物质发电主要政策情况
        三、生物质发电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四、生物质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四节 太阳能光伏发电
        一、项目经济性情况
        二、光伏发电主要政策
        三、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四、光伏发电未来的价格走势
    第五节 地热能及海洋能发电
        一、海洋能利用的主要情况
        二、地热能主要情况
        三、当前地热及海洋能利用存在问题
    第六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中的可再生能电力能源技术
        二、未来可再生能电力能源发展的重点排序
第六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主要经验和突出问题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实践经验
        一、国家重视,目标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二、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装备自主化成绩显着
        三、财税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市场及价格政策积极引导了产业发展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的协调
        二、速度与质量的协调
        三、速度与效益的协调
        四、可再生电力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
        五、产业发展阶段衔接的协调
        六、产业上下游的协调
        七、与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相协调
    第三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二、立法缓慢,配套措施不完善
        三、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有待完善
        四、资源、环境效益政策缺失
        五、价格体制有待理顺
        六、财政研发投入不足、政府组织不力
        七、财政支持体系不完整、效率有待提高
        八、政策不及时、政策模糊不清晰
        九、政策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缺失
        十、缺乏相关利益方协调机制
        十一、特性出发的市场建立不全面
        十二、强制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配额机制尚未建立
第七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财税要素分析
    第一节 传统能源外溢成本缺失的影响
        一、资源税缺失的影响
        二、环境税缺失的影响
    第二节 分布式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分析
    第三节 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一、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总收入测算
        二、风力发电所需补贴额
        三、太阳能发电所需补贴额
        四、生物质能所需补贴额
        五、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基金总量收支平衡情况
    第四节 价格与财税政策
        一、价格与财税政策的关系
        二、电价与社会承受能力
    第五节 与发展各阶段相适应的财税政策分析
        一、财税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分析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各发展阶段政策选择
第八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建议
    第一节 财税支持政策的优化原则
        一、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
        二、上下游及横向综合统筹
        三、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四、综合引导、各有侧重
        五、政策要保持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六、国家主导与全民负担相结合
        七、定期政策评估机制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具体建议
        一、根据战略目标确定财政支持范围和渠道
        二、加大财政直接支持力度
        三、清晰财政支持的目标效果
        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东西部区别负担的机制
        五、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
        六、发挥政府采购作用
    第三节 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一、细化可再生电力能源适用税法
        二、清晰各项税收激励政策
        三、资源税、碳税应该列入议事日程
    第四节 其他建议
        一、强化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二、建立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三、重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激励
        四、协调处理好横向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关系
        五、注重产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积极疏导电价矛盾
        七、发挥价格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的引导作用
        八、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关于“监理费标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现行监理费标准的剖析
    2.1 关于“小业主、大监理”的原则
    2.2 关于“监理费用对应的监理范围”
    2.3 关于“监理费的计算方法”
    2.4 关于“对监理的考核、奖励办法”
3 建立完善监理市场价格体系的“五性”原则
    3.1 符合性: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相适应
    3.2 综合性:涵盖电力建设的建设规模及各种建设类型
    3.3 适用性:根据各阶段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细分取费标准
    3.4 合理性:公正、合理体现电力工程监理服务的行业特点。
    3.5 条件性:测算调整系数, 使之与建筑市场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4 结束语

四、内蒙古西部首台600MW发电机组投产(论文参考文献)

  • [1]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关键技术与方案研究[D]. 聂立. 浙江大学, 2021(01)
  • [2]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D]. 张美珍.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中国上网电价机制改革研究[D]. 艾昱.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D]. 黄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灰腾梁风电场项目综合评价[D]. 乔宏毅.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6]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D]. 栗宝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01)
  • [7]全国火电600MW级(500~1000MW)机组技术分析[J]. 全国发电机组技术协作会. 电力技术, 2008(05)
  • [8]中国火电建设发展史(2)[J]. 杨勤明. 电力建设, 2008(02)
  • [9]盘点电力2006[J]. 韩伟,王柏臣. 电力设备, 2006(12)
  • [10]关于“监理费标准”的思考[J]. 辜昭,刘伟. 电力建设, 2006(02)

标签:;  ;  ;  ;  ;  

内蒙古西部首台600MW发电机组投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