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育苗技术

黄花菜育苗技术

一、扇叶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L)育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廖堂贵[1](2021)在《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现状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园林苗木是环境绿化、景观打造、居室美化的重要材料,其产业化生产,对当地经济、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归纳、资料收集、数据整合分析,深入分析了2017~2018年南宁市的苗圃持有量和规模,苗木种数、数量、质量、类型,2018年的苗木价格,2009年以来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科研成果,对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发展趋势进行论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截至2018年底,南宁市园林苗圃共有806家,71%的苗圃集中在兴宁区,58%的苗圃为小、中型苗圃(面积<20 hm2),与2017年相比,苗圃总数量和大型苗圃数量均有增加。(2)2018年南宁市培育的绿化苗木628种,其中乔木、灌木、地被为主要类型,分别占33.28%、28.66%、25.00%,乔木、灌木、地被苗木数量分别为51.6、146.8、403.6万株,与2017年相比,2018年乔木、灌木、地被苗分别售出70%、33%和50%的库存。(3)2018年南宁市苗木质量不高,70%以上的苗木品质一般,优质苗木仅有0.32~0.70%,小苗多,大苗少,地径5 cm以上的苗木占比仅为1%~11%,与2017年相比,质量等级为良的乔木、灌木、地被苗木数量增加了14~25%。(4)2018年南宁市苗木以容器苗为主,50.79%的乔木苗为容器苗,97%以上的灌木和地被苗木均为容器苗。与2017年相比,乔木容器苗占比增加。容器育苗方法推广效果好,容器苗占苗木总量比例稳步上升。(5)南宁市园林苗木报价低于广东。(6)导致南宁市园林苗圃规模和数量变化、苗木数量变化的原因分别为:南宁市“十里花卉长廊”建设已现成效,带动苗圃数量增长,苗圃生产“小、杂、乱”的经营模式得到改善;南宁市开展了两大市政项目:南宁市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建设,带动2018年各类苗木的库存售出。(7)南宁市苗木生产存在以下问题:小、中型苗圃居多,难以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苗木种类多而杂乱、质量低;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科研发展滞后。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促进苗木生产集约化、提升育苗技术、制定行业标准、改进销售方式、加强科研投入与建设、健全行业管理体系、加强苗木数字化方面改善园林苗木生产存在的问题;(8)预测南宁市乡土树种、秋叶植物、彩叶植物、观花植物、棕榈科植物、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攀援藤本苗木需求量将会增大;技术上来说,园林废弃物作为园林土壤改良剂的技术将会是南宁市育苗技术攻关的热点之一。

陈剑,杨文忠,孙瑞,李茂彪,张劲峰,杨宇明[2](2015)在《柬埔寨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柬埔寨是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但目前其林业发展面临不可持续的危机。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分析了柬埔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其存在问题主要是经济基础差,导致林业管理严重依赖国际援助,政府施政能力弱、经济发展缺乏替代产业、特殊的地理及水文条件导致能源紧缺和植被恢复困难;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逐步发展本土经济替代产业、加强独立施政能力、营造人工林以促进林木生长和植被恢复、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与森林保护的关系等措施,对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林业区域合作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王成晖,刘业,向潇潇[3](2014)在《浅谈东南亚佛教园林中的“五树六花”》文中提出佛教对东南亚影响深远,"五树六花"在东南亚佛教园林中既有宗教意义,又有功能效益;文章通过对"五树六花"的由来、形态特征、植物造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阐述其在东南亚佛教园林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用。

丁小强[4](2012)在《福建省园林树木专家系统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园林树木作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因其种类丰富、适应性强且观赏效果显着等诸多优势,促使其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环境效益方面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福建省内园林树木资源丰富、应用广泛,且目前尚未有针对福建省园林树木专家系统建立方面的研究,故本文选择了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的园林树木专家系统的建立,以期该系统的建立能对应用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福建省并对省内的园林树木进行调研。为调查之便捷,将省内调查区域划分为闽南园林植物区、闽东园林植物区、闽中园林植物区、闽西园林植物区和闽北园林植物区共五个区域,并对区域内91科410种园林树种进行调查、分类。全文的重点可概括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福建省的园林树木知识库的构建;第二部分是专家系统的构建。第一部分对福建省内的常用园林树木进行初步的调查统计,根据园林树木的景观特性,从中选择出常用之园林树木,并应用自然地理学、园林树木学、景观设计学、植物病虫学等理论基础,建立基于福建省的园林树木知识库系统。知识库共收集了410种福建省常用之园林树木的基本信息及相应的识别图片,分别从园林树木概述、福建省古树名木、园林树木信息查询、园林树木图片库、园林树木养护管理及园林树木病虫害诊断六个方面进行知识库的建立。第二部分主要是在园林树木知识库建立的基础上,应用VisualC++6.0编程工具及Access2003为后台的数据库系统,构建福建省园林树木专家系统。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对福建省常用的园林树木进行分类调查,通过整合园林树木专家与普通园林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在充分结合园林树木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常用的园林树木进行知识库的构建,并将这些知识进行汇总分类,建立相关数据库,在推理机的处理下结合PC平台,将相关知识智能化,在此基础上构建福建省的园林树木专家系统。

罗文扬,罗萍,武丽琼,邓旭,李土荣[5](2010)在《扇叶树头榈的移栽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扇叶树头榈(Borassus flabelliferL.)树形高大、美观,经济价值高,园林应用前景广阔。由于其小、中、大苗移植均较困难,影响了种植者的积极性和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提高扇叶树头榈移植成活率的移栽技术措施。

麦生纯,吴志祥,王令霞[6](2007)在《海南棕榈植物资源特点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阐述了海南岛棕榈植物资源在园林上运用及其它用途,为棕榈植物资源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陈璋[7](2007)在《观赏棕榈播种育苗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掌握观赏棕榈植物播种育苗的关键技术,建立高效种苗繁育体系,研究比较了部分观赏棕榈植物种子采后贮藏时间、播种基质、播种方式和幼苗移植期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植物种子采后适宜贮藏时间依种子产地而异,采自新加坡的蒲葵和棕竹种子采后即播或短期贮藏(<45d)后播种发芽率显着高于采自福建的种子,而采自福建的种子拌沙湿藏较长时间(>75d)后的发芽率则显着高于采自新加坡的种子;育苗基质以5份椰糠、3份河沙和2份泥炭按体积比配制的混合基质Ⅱ或以5份椰糠和5份河沙按体积比配制的混合基质Ⅰ较好;种子萌发为近距带鞘型的假槟榔和散尾葵可采用地播或盘播育苗,且在1叶期移植幼苗成活率最高,越迟移植成活率越低;而远距无鞘型的伊拉克蜜枣宜采用袋播育苗。研究结果较全面地揭示了观赏棕榈播种育苗过程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为建立观赏棕榈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提供了依据。

陈显双[8](2006)在《柬埔寨糖棕的主要特性及苗木繁育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谭忠奇[9](2003)在《棕榈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应用生态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棕榈科(Palmae)是单子叶植物纲中很有特色的一个类群,是热带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经济植物类群之一。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广泛的生境适应性、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观赏价值,使之成为现代生活和城市绿化中重要的园林植物材料,在厦门和我国南方许多城市已经被大量地引种和应用。然而,由于棕榈科植物地理分布和形态结构的特殊性,分类鉴别上的困难已经成为这类资源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上的严重障碍;同时也由于对棕榈科植物栽培应用中的生理生态规律缺乏研究,在引种驯化和推广应用的过程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并严重影响了这种热带植物景观象征的园林植物资源的生态效益的有效发挥。然而,迄今为止既没有人通过已广泛应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棕榈科植物的分类鉴定和系统关系进行过研究,对棕榈科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合理应用和生理生态研究方面,也很少有公开发表的成果能为之提供指导并帮助解决日益凸显的问题。 本文在初步调查分析了棕榈科植物在我国的自然分布、引种驯化情况以及该类植物在厦门地区栽培应用状况的基础上,首次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厦门万石植物园引种的一些棕榈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根据PCR对基因组DNA扩增的结果,用Nei’s相似性系数计算了不同植物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通过对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并结合形态分类的特点,对棕榈科植物的属、种间的系统分类关系和一些疑难种的分类鉴定进行了初步研究。首次通过测定不同遮荫处理的盆栽棕榈科植物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分析了棕榈科植物的耐荫性;通过测定叶片热值对棕榈科植物的能量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既填补了棕榈科植物在分子生物学和园林应用中生态学研究方面的空白,所得成果对棕榈科植物的引种保护、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实践也有指导意义。 具体结果如下: 1.通过在抽提缓冲液加入2%的PVP、并用异丙醇和乙醇沉淀基因组DNA等改良措施,CTAB法能避开大量纤维、多糖的影响,有效地从不同属种的棕榈科植物的幼嫩叶片中提取并纯化了适合RAPD的基因组DNA。RAPD扩增反应使用T3型PCR仪,规范实验操作,反应体系为:Taq DNA聚合酶0.5U,引物(5μmol/dm3)2μl,dNTPs(1mmol/dm3)2.5μl,10*buffer2.5pl,模板DNA 20ng,加超纯水至25林1,反应体系用20 pl石蜡油覆盖。PCR循环设置为:94oC变性lmin,36oC复性(退火)lmin,72℃延伸Zmin,共40个循环,然后72℃延伸7min。获得的扩增结果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多态性带型丰富。 2.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棕竹属(肋即15)、琼棕属(chunl叩hoenjx)和针葵属(Phoenjx)12种植物的分子分类进行了分析。从29个10核营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13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83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57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78.49%。RAPD结果的UPGMA聚类分析和形态分类的比较表明,8种棕竹属植物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5,遗传一致度高,形态分类差异也较小。其中,形态分类上属于种与栽培品种关系的矮棕竹(肋aPz’sh二z’1js)和长叶棕竹(尺h“加了1z’s cv. tenerjfl,ons)的遗传距离也仅为0.24;而棕竹(尺exce了sa)和大叶棕竹(R. sP.)(常被认为是(无excelsa var.vastjfo1z’us))的遗传距离为0.44,如果原产地标本特征和样品的形态结构区别特征明显,宜定为种间关系。长期混淆一起的植株丛生的江边刺葵(Ph0enz’x roebelen刀)和植株单杆的美丽针葵(P.了。了rz’,’)的遗传距离为0.44,从DNA水平上和形态结构上都应该是两个不同的种。 3.羽状叶和掌状叶是棕搁科植物的主要区别特征和分类依据,两种叶型出现的先后也是该科植物进化研究和系统排列问题上长期争论的主要焦点。本文用9个有效引物对羽状叶型的鱼尾葵属(ca厂yot。)4种植物和掌状叶型棕搁属(乃妞‘加‘arPus)、琼棕属(Chunj叩hoenjx)、蒲葵属(L丁叮stona)各2种,共10种两类叶型植物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发现:4个属的植物分别聚类成一小组。掌状叶型3属6种棕桐科植物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7,羽状叶型的4种鱼尾葵属植物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5;而鱼尾葵属4种羽状叶植物与6种掌状叶植物间的遗传距离达0.72;DNA指纹图谱显示,4种羽状叶鱼尾葵属植物的DNA显带有很高的相似性,而4种羽状叶和6种掌状叶棕搁植物间很难发现相同或相似的谱带。这表明棕搁科植物两种叶型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在形态分类学上的重要表型性特征,在二者的DNA分子差异上也有证据。但羽状叶和掌状叶这种表现型的DNA分子标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探寻。鱼尾葵属的4种植物无论从形态结构、染色体数目,还是在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的聚类结果上看,都存在过渡性特征,董棕(ca厂夕口tas)、肯氏鱼尾葵(乙c二jng」z’)属于古老原始种类。琼棕(Chunl卯加enjx力az’n。刀。对s)和小琼棕(c. na朋)的遗传距离为0.38,棕搁(乃百‘加‘arPusfOrtunez’)与龙棕(厂刀ana)为0.23,遗传一致度很高,亲缘进化关系密切;而同属的蒲葵(Lz’vz’stonachz’nensz’s)和圆叶蒲葵(L.rotundz’fo1z’a

林有润[10](2002)在《略论棕榈科与新分出的省藤科的系统分类、演化、区系地理及主要的经济用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棕榈科原省藤亚科因其子房壁及外果皮被倒生、螺旋状排列的鳞片所覆盖 ,而区别于其他亚科 ,因而独立分出成一新科———省藤科。作者讨论了棕榈科的祖先种可能在石炭纪时 ,自原始裸子植物开以顿目在分化、衍生出苏铁目祖先种的进化干上 ,于白垩纪时分化出的一个分支。在棕榈科的祖先种出现不久后 ,在其进化的分支上 ,于白垩纪后期又分化出一旁支 ,成为棕榈科的姊妹科———省藤科的祖先种。从两祖先种分别再分化、衍生出现今分布地球上该二科的属与种。两科、尤其前者是被子植物、尤其是单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作者还提出棕榈科象牙椰亚科与贝叶棕亚科是该科最原始或较原始的两类群 ;槟榔亚科和腊材榈亚科是较进化的两类群 ;而水椰亚科祖先种可能源于象牙椰亚科的祖先种 ,但又演化为该科最进化与特化的类群。省藤科省藤亚科略比鳞果榈亚科原始。作者讨论了两科为泛热带分布的科 ,指出两科的“现代分布区”在南北两半球热带地区 ,少数种还延伸分布到两半球暖亚热带、甚至达中亚热带地区 ,分布区边缘最北达日本中部、中国长江流域及黄河下游的南部 ,美国加利佛尼亚州与佛罗里达州和地中海北部 ;最南达智利中部和新西兰南部 ;而“现代分布中心”在热带与暖亚热带的亚洲 ,中、南美洲 ,大洋洲及非洲?

二、扇叶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L)育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扇叶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L)育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园林绿化苗木行业特点及其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1.1.1 园林绿化苗木行业特点
        1.1.2 园林绿化苗木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1.2 国内外园林苗木生产发展现状
        1.2.1 国外园林苗木生产现状
        1.2.2 中国园林苗木生产发展现状
    1.3 广西园林苗木生产发展现状
    1.4 园林苗木行业发展机遇与苗木需求趋势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归纳法
        2.3.2 资料收集法
        2.3.2.1 园林苗木生产数据收集与调查方法
        2.3.2.2 市政工程信息收集
        2.3.2.3 园林苗木生产科研相关资料收集
        2.3.2.4 专家意见收集
        2.3.2.5 南宁市公园园林植物信息收集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 南宁市苗圃持有量与结构分析
        3.1.2 南宁市园林绿化苗木结构分析
        3.1.2.1 南宁市主要园林苗木种类
        3.1.2.2 南宁市主要园林苗木数量与质量结构
        3.1.3 南宁市园林苗木价格分析
    3.2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变化原因分析
        3.2.1 苗圃数量与规模变化原因分析
        3.2.2 苗木量与种数变化原因分析
    3.3 南宁市近年园林苗木生产科研成果分析
    3.4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小、中型苗圃居多,难以开展规模化生产经营
        3.4.2 苗木种多而质量低,管理缺乏长期规划
        3.4.3 科研发展滞后
    3.5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发展策略分析
        3.5.1 促进苗木集约化生产
        3.5.2 提升育苗技术
        3.5.3 制定苗木生产相关标准
        3.5.4 改进销售方式,提升市场优势
        3.5.5 加强科研建设与人才培养
        3.5.6 健全行业管理体系
        3.5.7 加快苗木数字化建设
        3.5.8 积极引导本土绿化植物应用
        3.5.9 合理规划市政工程,带动苗木销售与生产
    3.6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发展方向
        3.6.1 南宁市园林苗木需求趋势
        3.6.2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技术发展热点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现状
        4.1.2 2018 年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变化原因
        4.1.3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
        4.1.4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发展趋势
    4.2 讨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柬埔寨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 1 实地调查
    2. 2 资料收集分析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3. 1 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 1) 国民收入严重依赖森林资源的初级利用
        ( 2) 木材消耗量大,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
        ( 3) 林业法规施政能力弱,行政费用主要依靠国际援助
        ( 4) 经济发展缺乏替代产业,产品缺乏竞争力
        ( 5) 特殊的地理水文条件造成的挑战
        a. 电力缺乏,面临单一木材能源使用危机
        b. 周期性淹水、森林植被恢复困难重重
    3. 2 建议
        ( 1) 逐步发展本土经济的替代产业
        ( 2) 加强独立施政能力
        ( 3) 营造人工林,促进植被恢复
        ( 4) 协调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与森林保护的关系
4 结语

(3)浅谈东南亚佛教园林中的“五树六花”(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五树六花”的由来及形态
    2.1 五树
        2.1.1 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2.1.2 大青树Ficus sp.
        2.1.3贝叶棕Sabal palmetto
        2.1.4 槟榔Areca catechu
        2.1.5 糖棕Borassus fl abellifer
    2.2 六花
        2.2.1 莲花Nelumbo nucifera
        2.2.2 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
        2.2.3 黄姜花Hedychium fl avum
        2.2.4 黄缅桂Michelia champaca
        2.2.5 鸡蛋花Plumeria rubra
        2.2.6 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
3 结语

(4)福建省园林树木专家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限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园林树木专家系统建立的理论基础
        1.4.1 园林树木应用相关理论基础
        1.4.2 计算机理论基础
    1.5 技术路线概述
第二章 专家系统概述
    2.1 人工智能的简述
        2.1.1 智能的定义
        2.1.2 生物智能
        2.1.3 人工智能
        2.1.4 计算机智能
    2.2 专家系统简介
        2.2.1 专家系统的特点
        2.2.2 专家系统的构成与开发
        2.2.3 专家系统的发展潜力
    2.3 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
        2.3.1 国内外该系统研究的现状
        2.3.2 福建省园林树木专家系统研发趋势分析
第三章 福建省园林树木知识汇总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研究范围
        3.1.2 自然地理条件
        3.1.3 福建省园林树木资源
    3.2 园林树木的应用基础
        3.2.1 园林树木的艺术表现
        3.2.2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与栽培特性
    3.3 福建省园林树木种类调查
        3.3.1 园林树木区域划分
        3.3.2 福建省园林树木调查方法
        3.3.3 福建省园林树木分类调查
第四章 福建省园林树木专家系统的分析
    4.1 福建省园林树木专家系统构建的目标
    4.2 该专家系统开发过程分析
    4.3 福建省园林树木专家系统各模块的功能设计
        4.3.1 福建省园林树木知识查询模块
        4.3.2 福建省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查询模块
        4.3.3 系统图片库模块
        4.3.4 福建省园林树木病虫害诊断模块
第五章 福建省园林树木专家系统的建立
    5.1 知识库的构建
        5.1.1 知识库与知识库系统的定义
        5.1.2 知识库的结构体系
        5.1.3 知识的类型
    5.2 知识的获取途径与来源方式
        5.2.1 知识获取的步骤
        5.2.2 知识获取的方式
        5.2.3 GTES系统知识获取方式
    5.3 知识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机实现
        5.3.1 知识的表示方法
        5.3.2 GTES系统知识的计算机实现
第六章 福建省园林树木专家系统的总体设计与验证
    6.1 推理机的实现
        6.1.1 推理机
        6.1.2 推理机的类型
        6.1.3 推理机设计原则
        6.1.4 GTES推理机设计
    6.2 解释机制
    6.3 系统运行环境
    6.4 本系统验证实例
        6.4.1 系统首页
        6.4.2 园林树木知识浏览界面
        6.4.3 园林树木图片库操作界面
        6.4.4 病虫害查询与诊断操作界面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 2

(5)扇叶树头榈的移栽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与习性
    1.1 形态特征
    1.2 生态习性
    1.3 种子萌发特性
2 小苗的移栽
3 中苗的移植
4 大苗的移植

(6)海南棕榈植物资源特点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南棕榈植物的分布
2 主要栽培种及野生种
3 棕榈植物的地位和作用
    3.1 道路绿化用树
    3.3 庭院绿化用树
    3.4 室内绿化用树
    3.5 棕榈植物的其它用途
4 棕榈植物资源的发展与保护

(9)棕榈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应用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1 前言
    1.1 棕榈科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园林应用状况
        1.1.1 棕榈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1.2 棕榈科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1.1.2.1 棕榈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1.1.2.2 棕榈科植物的区系组成
        1.1.2.3 棕榈科植物的濒危状况
        1.1.3 我国棕榈科植物的资源状况
        1.1.3.1 资源分布与区系特点
        1.1.3.2 资源及生境保护状况
        1.1.4 棕榈科植物的经济和观赏价值及其在厦门地区的应用
        1.1.4.1 经济和观赏价值
        1.1.4.2 在厦门地区的引种栽培状况
        1.1.4.3 栽培应用中的生态学特性
    1.2 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1.2.1 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1.2.1.1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及意义
        1.2.1.2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其比较
        1.2.1.2.1 染色体和表型水平上的研究
        1.2.1.2.2 酶电泳技术研究
        1.2.1.2.3 DNA分子技术的应用研究
        1.2.1.2.4 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的比较
        1.2.1.2.5 RAPD标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2.2 植物耐荫性、热值和灰分含量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1.2.3 文中所用缩写文字中英文对照表
    1.3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棕榈科多样性保护和引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采集地的自然概况
    2.2 材料的有关特性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3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2.3.1 试验备用溶液的配制
        2.3.2 植物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2.3.3 植物基因组总DNA的纯化和酶切
        2.3.4 PCR扩增和产物的鉴定
        2.3.5 RAPD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2.4 植物耐荫性测定的指标和方法
    2.5 叶片热值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棕榈科植物RAPD分析结果与讨论
        3.1.1 棕榈科植物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的结果分析
        3.1.1.1 棕榈科植物DNA提取与纯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1.2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3.1.2 12种棕榈科植物的分子分类结果
        3.1.2.1 12种植物叶尖的RAPD扩增结果
        3.1.2.2 12种植物的RAPD聚类分析
        3.1.2.3 结果与讨论
        3.1.3 棕榈科植物掌状叶和羽状叶两种性状RAPD分子标记分析
        3.1.3.1 两类不同叶型材料的DNA提取和PCR扩增结果
        3.1.3.2 10种不同叶型植物的属、种间关系和RAPD聚类分析
        3.1.3.3 结果与讨论
        3.1.4 棕榈科不同属间遗传进化关系的RAPD分析
        3.1.4.1 11种不同属棕榈科植物材料的RAPD扩增结果
        3.1.4.2 11种不同属棕榈科植物的RAPD聚类分析
        3.1.4.3 结果与讨论
        3.1.5 讨论
    3.2 棕榈科植物的耐荫性研究结果及其应用意义
        3.2.1 材料及处理
        3.2.2 结果与讨论
        3.2.2.1 遮荫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2.2.2 遮荫处理对叶片叶绿素等的影响
        3.2.2.3 13种棕榈植物的耐荫性分析
        3.2.3 结论及其在园林应用中的意义
    3.3 棕榈科植物的叶片热值和灰分含量的研究
        3.3.1 材料的特性与采集方法
        3.3.2 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及其月变化规律
        3.3.2.1 灰分含量及其月变化
        3.3.2.2 干重热值及其月变化
        3.3.2.3 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以及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3.3.2.4 去灰分热值及其月变化
4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致谢

(10)略论棕榈科与新分出的省藤科的系统分类、演化、区系地理及主要的经济用途(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1 棕榈科与省藤科的形态特征、起源、演化与系统分类
    1.1 棕榈科与省藤科植物的形态特征
    1.2 棕榈科与省藤科植物的起源和分化的古植物学的证据
    1.3 棕榈科与省藤科植物的系统分类
        1.3.1 棕榈科各亚科与属的系统分类
        (1) 象牙椰亚科[Phytelephantoideae Drude in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f. 2 (3) : 28, 86. 1887 (Phytelephantinae) ]。
        (2) 贝叶棕亚科[Coryphoideae Griff. in Calcut. Journ. Nat. Hist. 5: 311.1844 (Coryphinae) ]。
        (3) 槟榔亚科[Arecoideae Moore in Gentes Herb. 8 (7) : 483. 1957.
        (4) 腊材榈亚科[Ceroxyloideae Drude in Mart. Fl. Bras. 3 (2) : 271. 1881 (Ceroxylinae) ]。
        1.3.2省藤科各亚科与属的系统分类
3 棕榈科与省藤科抗逆性强的种类
    3.1 棕榈科常见耐寒、旱、盐碱种类有:
    3.2 省藤科常见耐寒、旱种类有:
4 棕榈科与省藤科的主要经济用途
    4.1 食 用
    4.2 药 用
    4.3 建筑、工艺与日用品
    4.4 园林绿化用

四、扇叶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L)育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现状与发展研究[D]. 廖堂贵. 广西大学, 2021(12)
  • [2]柬埔寨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陈剑,杨文忠,孙瑞,李茂彪,张劲峰,杨宇明. 西部林业科学, 2015(06)
  • [3]浅谈东南亚佛教园林中的“五树六花”[J]. 王成晖,刘业,向潇潇. 广东园林, 2014(04)
  • [4]福建省园林树木专家系统的建立[D]. 丁小强. 福建农林大学, 2012(12)
  • [5]扇叶树头榈的移栽技术[J]. 罗文扬,罗萍,武丽琼,邓旭,李土荣. 热带农业科学, 2010(04)
  • [6]海南棕榈植物资源特点及应用[J]. 麦生纯,吴志祥,王令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07(19)
  • [7]观赏棕榈播种育苗关键技术研究[J]. 陈璋.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9)
  • [8]柬埔寨糖棕的主要特性及苗木繁育技术[J]. 陈显双. 广西热带农业, 2006(06)
  • [9]棕榈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应用生态学研究[D]. 谭忠奇. 厦门大学, 2003(02)
  • [10]略论棕榈科与新分出的省藤科的系统分类、演化、区系地理及主要的经济用途[J]. 林有润. 植物研究, 2002(03)

标签:;  ;  ;  ;  ;  

黄花菜育苗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