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B6的组合查询系统的开发

基于VB6的组合查询系统的开发

一、基于VB6的组合查询系统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瑞[1](2021)在《H型钢轧制工艺设计软件开发及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型钢也称宽翼缘工字钢,是典型的节能环保型“绿色钢材”,具有重量轻、截面面积分配合理、抗弯及抗压能力强、施工方便、节约成本等优良特性,目前已替代部分类型型钢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及民用等众多领域。在H型钢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精轧机组和粗轧机组完成,采用热轧的方法。精轧机组一般由两台万能轧机和一台轧边机组成,粗轧机组一般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孔型的二辊轧机组成,连铸坯经加热炉加热后进入粗轧机组得到精轧坯,然后精轧坯通过切头去尾后进入精轧机组,最后经精轧机组反复轧制后最终得到具有一定规格尺寸的H型钢。本文对H型钢精轧和粗轧两部分进行研究,精轧部分主要内容为编制轧制规程软件并进行仿真模拟,粗轧部分主要内容为孔型设计和模拟验证。首先经过不断尝试,确立一套轧制力、轧制力矩计算精度高并满足课题要求的计算理论,通过理论公式推导出水平辊轧制力、立辊轧制力、轧制力矩等关键力能参数,结合某厂三个规格的轧制工艺表对理论公式进行拟合得到调整系数回归方程,进而得到最终的轧制力、轧制力矩公式,根据轧制规程软件的功能要求,将各个力能参数的计算公式使用Visual Studio中的VB模块编制轧制规程软件。然后根据轧制规程软件调试出一套既满足轧机设备要求又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轧制规程,并根据轧制规程软件提供的数据结合Deform软件对H型钢精轧部分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验证轧制力、轧制力矩公式的准确性。最后对H型钢粗轧部分进行孔型设计,并使用Defor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验证孔型设计的合理性。

赵鹏[2](2020)在《面向矿山设备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煤矿行业一直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于矿山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传统的矿山设备模型设计系统存在开发周期长等问题,然而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的发展,基于参数化建模的矿山设备设计已经成为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参数化建模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产品开发周期长的问题,直观反映出产品设计开发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矿山设备参数化建模方法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SG构造原理和改进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并将其应用在掘进机设备建模系统中。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设计效率,满足设计不同规格产品的用户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结构的改进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算法首先在非约束域采用逐点插入法构建初始三角网,借助树结构节点指针快速定位三角形,提高三角网的构网速度;然后再利用拓扑关系和插入点定位首三角形的方法,进一步改进嵌入边影响域搜索算法,提高影响域快速搜索的效率,使约束边合理嵌入三角网,减少三角网重构;最后采用5个煤矿地形数据点进行测试,分别对不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不同阈值算法效率进行对比实验和分析,通过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实现约束三角剖分过程中的效率显着提高。(2)分析了系统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掘进机参数化建模系统。系统以提出的改进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为基础,以蓝光数字矿山软件为平台,VB6.0为编程工具,实现在蓝光平台上的二次开发。系统通过不规则体法向量拉伸算法,实现二维面域向三维模型实体的转换。系统界面参数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内部采用参数尺寸程序设计法,实现了模型的快速设计和三维可视化。

温静媛[3](2020)在《基于知识重用的数控深孔加工机床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机械制造业设计与制造水平的日益提升,快速化、个性化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客户与市场的青睐。深孔加工技术历经军工产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已经日渐普及为制造领域的重要技术。深孔加工机床制造企业的产品可以供应当前市场的需求,当需求受市场波动影响而产生阶段性变化时,制造企业不能迅速对机床产品做出果断调整,难以快速设计制造出生产成本低廉且客户满意度高的机床。在短期内如何高效运用企业已有设计知识和产品资源,快速地研发出新产品,成为制造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基于上述情况,本论文提出基于知识重用的数控深孔加工机床的快速设计方法,结合混合推理技术,开发数控深孔加工机床快速设计系统。在开发系统之前,为方便参与系统设计的工作人员对系统的目标、原理和功能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建立该快速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在已有设计资源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数控深孔加工机床的特点,将数控深孔加工机床的设计计算知识、工程师设计经验等进行规范化表示,建立数控深孔加工机床设计知识库。对系统开发阶段涉及的模块化设计、参数化设计和混合推理技术等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本系统开发阶段对Solid Works的二次开发选用Visual Basic工具,系统数据库采用Access,对系统开发工具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论文研究数控深孔加工机床快速设计系统知识重用的具体过程,并对系统开发流程进行说明,详细介绍设计过程中参数设置、模型驱动、有限元分析以及工程图调优等功能模块开发过程。最后进行系统实例运行,以BTA深孔钻床为例,介绍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通过实例验证可得,该快速设计系统能够实现数控深孔加工机床快速化、智能化设计,达到在机床产品设计中智能化调用设计知识、自动生成产品模型的开发目的,有效地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了企业生产制造效率。

王宁[4](2020)在《基于改进自适应滤波算法及远程监测的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在远程实时监测方面,实现设备自动化管理不仅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降低投资和维护成本。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远程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信号的处理被要求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作为信号处理领域重要的技术—自适应滤波在对信号噪声消除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本文围绕以上方面并结合对室内温湿度监测的现实需求,建立了室内温湿度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对室内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调节。本文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首先,本文分析了远程实时监测的组成原理,阐述了系统在设计中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系统的整体设计架构。并对系统中所使用的4G无线模块进行了特点描述和功能分析。(2)在硬件设计方面,简单介绍ARM微处理器的概念及其特点,综合考虑系统对微处理器性能的要求,选定型号STM32F107VCT6作为主控芯片。采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作为系统数据采集模块,并利用SIM7100C无线模块进行温湿度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之后对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其中包括继电器、LCD液晶显示、USB转串口、JTAG等电路,最后对系统总线进行了设计。(3)在系统软件设计方面,搭建系统开发所需环境,引入嵌入式μC/OS-III实时操作系统完成设计和STM32平台下移植,对温湿度采集设备DHT11进行驱动开发,完成SIM7100C无线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等程序设计,此外基于VB6.0对人机交互进行设计,完成温湿度数据实时显示和相关操作。(4)对基本LMS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建立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融合LMS的算法(PSO-BP-LMS)模型,进行了MATLAB仿真实验,并将改进后的PSO-BP-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在系统中进行数据信号处理应用。经过设计与测试,本文系统可以实现对室内温湿度的采集和无线数据收发传输,改进自适应滤波算法在系统中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应用。研究中系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当温湿度数据指标不在指定范围内时,可以启用相关设备进行调节,操作简单便捷,易于实现,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张中明[5](2019)在《维生素产品亚洲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以AHTG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维生素是维持人和动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自2001年以来,中国维生素产业高速发展,经历了崛起、整合、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激烈等相应阶段。中国维生素行业已走出上世纪因资金、技术短缺而受制于人的困境,在技术、生产、营销、市场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运营经验,同时也具备了与国外企业竞争的金融资本。然而,当前环保督察呈“常态化”“具体化”,众多落后产能遭遇淘汰;全球汇率波动明显,人民币升值,维生素价格下跌,企业利润进一步受到压缩;当前全球贸易摩擦不断且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近两年维生素产品利润高,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活跃,新进入者增加,新上马维生素企业众多,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分散。在此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维生素企业能否基于自身的客观情况并从战略的角度合理地调整自身的营销策略,决定着其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在市场调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及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对集生物发酵技术、化工合成技术于一身的国内大型维生素生产企业AHTG公司进行亚洲国际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并由此找出其在亚洲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产品结构不健全、定价策略不合理、人员激励不足以及销售渠道设计不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AHTG公司的国际市场宏观环境、行业与竞争环境、价值链角度的优劣势分析,本文对AHTG公司亚洲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提出相关建议:产品结构上,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增加产品组合的深度,在当前的行业竞争红海中,寻找利基产品;定价策略上,发挥规模优势,对企业价值链各环节采取成本节约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根据各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定价策略;促销策略方面,做好人员推销,提高销售人员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及业绩考核制度;销售渠道方面,采取直接销售的短渠道策略并加强对现有渠道的维护工作。最后,为AHTG公司亚洲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制定保障措施,从而使得各优化策略得以高效落实。本文在综合分析维生素行业整体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分析AHTG公司当前营销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从而使得AHTG公司进一步发展并成长为世界领先的维生素企业。同时,由于国内外鲜有关于维生素行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类论文,故,本文也为同行业其它企业提供了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扬扬[6](2019)在《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绿茶制作加工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茶叶机械是茶叶生产过程的重要物质载体。近年来,茶叶机械生产企业增长速度较快,不同企业生产茶叶加工机械的标准不尽相同,型号杂乱繁多,给相关企业及科技人员设计、使用茶机带来不便。为了实现茶叶加工机械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本文将绿茶加工机械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录入数据库,并构建了以Visual Basic 6.0为前端控制界面和Access 2010为后台数据库的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本文主要从研究背景、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总体结构4个方面对数据库进行E-R图分析和功能设计,目的是实现对绿茶加工机械信息的科学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科研和教学的数据共享服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述:1.我国通用的绿茶加工机械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文主要收集了通用的绿茶加工机械的技术参数和产地分布相关信息(主要有产品型号、电机功率、外形尺寸和生产效率等),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主要包括茶叶杀青机、茶叶理条机、茶叶揉捻机、茶叶烘干机、茶叶炒干机和厂家相关信息,为绿茶加工机械数库的构建提供了数据基础。2.本文选用VB 6.0和Access 2010为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开发工具,利用ADO数据访问组件中的ADODC图形化控件,将VB 6.0和Access 2010数据库有效联系起来,并把数据集成到一个应用程序软件中,以便完成对数据的存储、查询、添加和删除等功能,数据库软件着重于其界面的简洁和操作的方便,通过实地考察、查阅相关书籍、搜索网络共享资源等方法,再结合现有的绿茶加工机械相关的研究成果,为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构建提供信息来源。主要功能如下:(1)绿茶加工机械相关技术参数查询。用户可以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类型的茶叶机械有较详细的了解,便于用户进行比较,为合理选型提供理论依据。(2)绿茶加工机械生产厂家信息查询。方便用户对生产同类茶叶机械的不同生产厂家进行深入了解和对比,为合理选型提供参考依据。(3)绿茶加工机械实物图片查询。方便用户对各类茶叶机械形成具体的实物印象,为合理选型提供了现实依据。(4)本数据库软件还提供了新增、修改、删除等功能,操作简便快捷,实用性强,方便数据库软件的维护与升级。

牛晴[7](2019)在《药食同源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不同部位综合利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主要生长于我国南方,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益智主要含有黄酮类、倍半萜类、二苯基庚烷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减缓胃痛、腹泻、溃疡、多尿、延缓衰老、预防痴呆等功效。益智果实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等行业,而益智其它部位的应用和研究比较少。下面将研究主要结果概括如下:以海南保亭地区(BT)益智植物的茎BT、叶BT、壳BT、仁BT、梗BT和海南琼中地区(QZ)益智茎Qz、叶QZ为研究对象,一般营养成分和维生素含量分析采用新鲜样品。壳BT、梗13T的含水量最高,可达80%以上;仁BT部位总糖含量最高,为35.48 g/100g;同一产地,仁BT的油脂、叶BT的色素和粗纤维含量最高,分别为2.43g/100 g、0.369 g/100g、15.77 g/100 g。叶QZ VB6、VC、VA、VE 含量比较突出,分别为 12.97 mg/100 g、13.04 mg/100 g、0.901 mg/100 g、43.76 mg/100 g。叶BT 中所含VB2、VB6、VE 含量分别为 0.47 mg/100 g、12.32 mg/100 g、5.81 mg/100 g 均显着高于同一产地其他部位;除VB3和VC外,壳BT维生素含量均高于仁BT。益智中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叶QZ中Ca、Mg、Fe含量含量最高;壳BT中K、Mg含量和茎BT中Zn含量高于同一产地的其他部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量。茎BT、梗BT中亚油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6.53%、19.02%,分别占相应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56.1%、58.2%,且茎BT脂肪酸组成相对分布均匀,较符合健康植物油脂的指标。除传统食用部位益智仁外,益智茎油脂、叶、壳均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以总黄酮含量为依据,筛选出益智植物5个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为益智叶。以益智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the Leaves of Alpiniaoxyphyia Miq.,TFL)提取率、DPPH 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O 清除率、ABTS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radical,ABTS+·)清除率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四个指标对TFL进行微波提取正交实验优化,其最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3次。5组验证实验表明:TFL提取率为28.24%(RSD=0.487%),且其提取液具有优良的抗氧化能力。将上述提取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后得到TFL粉末,四个抗氧化实验评价TFL抗氧化能力:TFL对DPPH·、ABTS+、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O2-·)的半数清除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 6.56 μg/ml、71.28 μg/mL、1.308 mg/ml。TFL 的 DPPH·、O2-·清除能力和FRAP与VC的作用效果相近,均远远优于阳性对照BHT。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得 TFL 中白杨素与杨芽黄素的含量分别为0.0896 mg/g、1.8020 mg/g。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ma Infrared spectrum,FTIR)、热重(Thermogravimetric,TG)、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矿质元素分析表明,TFL在210℃以下基本可以稳定。以多糖含量为依据,筛选出益智植物5个部位中多糖含量较高的为益智仁和益智壳。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益智仁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seed,PS)和益智壳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pericarp,PP)提取工艺。结果表明:PS最佳提取工艺确定为pH 4、液料比35 mL/g,酶解时间2.5 h,提取时间2.5 h;PP最佳提取工艺确定为pH 4,液料比35 mL/g,酶解时间1.5 h,提取时间2.0 h。PS和PP的提取率分别为(10.40±0.14)%、(6.21±0.14)%。PS、PP纯化后得率分别为4.67%、4.12%。三种抗氧化实验表明:PS、PP对DPPH·的IC50值分别为2.455 mg/mL、0.17 mg/mL;PS、PP浓度为3mg/mL时对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12.36%、92.47%,其对应的FRAP分别为52.67 μmol/L,756.77 μmol/L,PP的抗氧化能力优于PS。FTIR、TG、DSC、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宏观状态的结果均表明两种多糖具有差异。PS、PP的单糖含量具有差异性,PS中葡萄糖含量最高,PP中半乳糖醛酸含量最高;PS中主要单糖物质的量比为甘露糖:鼠李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1:3.18:0.83:5.47:98.34:9.62:24.60:17.51:1.45;PP中主要单糖物质的量比为甘露糖醛酸:甘露糖:鼠李糖: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5.06:l:1.64:1.08:1.81:91.17:5.43:6.36:12.22:12.23:0.86。PP通过乙醇分级沉淀纯化后得到的PP-70、PP-80两种多糖分子量分别在65 KDa和55 KDa左右,其抗氧化能力基本优于PP。通过HPLC-MS联用分析益智5个部位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出化合物1、2、3、6分别为圆柚酮、杨芽黄素、白杨素、oxyphyllone D/oxyphyllone G,未知化合物4、5、7分子量分别为636、384、546,有待进一步确定,益智5个部位化学成分含量和种类存在较大差异。将益智5个不同部位的乙醇浸膏分为石油醚(Petroleum ether,PE)、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EA)、正丁醇(n-butanol,nBA)、水(Water,W)4 个不同极性萃取段。不同部位不同极性萃取段对DPPH·、ABTS+·清除能力以及FRAP的结果表明:茎、叶、梗等部位的nBA和EA段的抗氧化能力较强,基本优于益智仁、壳部位各个萃取段,具有进一步分离纯化和化学成分分析的研究意义。益智食品安全标准(草案)制定中包括益智的两个部位:益智仁、益智壳。根据试验结果,将益智仁、壳水分含量分别限定为≤10.0g/100g、≤6.0g/100g;灰分含量分别限定为≤5.0g/100g、≤8.0g/100g;挥发油含量均限定为≥0.7mL/100g;原儿茶酸含量分别限定为≥35.000 μg/g、≥25.000 μg/g;圆柚酮含量分别限定为≥2.4000 mg/g、≥0.1800 mg/g。根据益智仁、壳中草酸、植酸、单宁、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四种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出益智仁、壳原材料宜采用热水浸泡方式处理后使用。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检查等均要求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马晋[8](2018)在《风-波浪作用下半潜式海洋平台结构状态的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半潜式海洋平台作为深海油气开发的主力装备,深海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与平台结构安全有关的环境因素以波浪和海洋风为主,平台结构的动态响应复杂,其结构强度和热点处的疲劳损伤会直接影响平台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为了保证平台安全可靠的运营,开展随机风-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平台动态响应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第六代半潜式海洋平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随机风-波浪时程数值模拟方法和平台结构动态响应的数值计算理论与方法,着重分析了随机风-波浪作用对平台的运动响应、结构动力响应和疲劳损伤的动态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随机风-波浪荷载的模拟理论与方法。研究了海洋风和波浪的能量传递机制,揭示了脉动风平均风速和波浪有效波高的关系,运用功率谱描述了具有一定耦联关系的随机风和波浪。提出了三种数值模拟方法—修正傅里叶法、混合模拟方法和改进混合模拟方法,改善了传统方法中线性滤波法计算精度低和谐波叠加法计算效率低的不足,为本文模拟随机风、波浪时程数据提供了高效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方法。半潜式海洋平台的风场和波浪场分析。系统开展了平台出水部分的风场分析,揭示了不同风向角和平台倾角下平台风压分布和风载合力规律,并计算了结构表面的风压时程数据。系统开展了平台水面以下部分的波浪场分析,探讨了随机波浪作用下结构形式对平台拖航性能和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并计算了结构表面的波浪压力时程数据。半潜式海洋平台在随机风-波浪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提出了半潜式海洋平台参数化建模方法,综合运用VC++和ANSYS/APDL建立半潜式海洋平台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短期海况条件下风-波浪入射角和平台倾角与平台的结构动力响应的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横撑破损对平台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半潜式海洋平台在随机风-波浪作用下的疲劳损伤评估。加入改进雨流技术法和海况组合分析法,提出了改进时域分析法,揭示了风-波浪入射角和平台倾角与平台结构疲劳损伤的规律,并验证了改进时域法可靠、精确和高效的特点。联合关键子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了平台热点区域的疲劳损伤,更加精细化地确定结构热点处的疲劳损伤分布。自主研究开发的半潜式海洋平台结构分析集成化软件。针对以上半潜式海洋平台结构分析的具体问题,以VB6.0为研发平台封装MATLAB、ANSYS/Fluent和ANSYS/APDL等商业软件,开发了一集成化软件,实现半潜式海洋平台建模、荷载模拟以及风、波浪作用下的结构分析等功能,提高了半潜式海洋平台的计算和设计效率。

田宇[9](2018)在《海洋平台井架快速对中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洋平台钻井井架起升之后,由于安装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井架天车中心与井口的转盘中心出现少量偏移,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钻井作业可能会导致磨坏套管头、磨坏防喷器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井架对中作业。传统的井架对中方法是依赖人工经验调节井架支腿的高度,实现天车中心的定向移动,这种方法效率较低,精度较差,影响钻井作业进度。结合国内外各种井架对中方法的优缺点,本文以海洋钻井平台上常用的HJJ450/46-Z井架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井架对中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快速测量天车中心偏移量,快速确定各支腿调整方案,进而提高井架对中作业的效率和精度。本文主要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得到井架支腿升降高度与天车中心偏移量之间的规律,建立了支腿升降高度与天车中心偏移量之间的数据库;设计出了一套激光测量系统,对激光设备进行了选型,对激光设备的安装结构进行了设计及校核;开发了井架对中操作系统软件,实现井架对中作业的数据显示;最后设计出了一套液压升降系统,实现了对井架各个支腿的升降操作。

张德芹[10](2015)在《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提出称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传统的称重采用人工管理模式,存在各种弊端,如人工记录不精确、记录效率低下等。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系统由上位计算机、称重仪表、工业监控摄像头和视频采集卡组成,不仅能实时存储称重数据信息,而且还能捕捉和记录工业现场操作画面,实现了数据存储的自动化、数据记录的可追溯化和工业操作现场的视频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⑴介绍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完成硬件设计。该系统标准配置为两部分:一台上位计算机和四台METTLER TOLEDO IND231称重仪表组成的数据传输、存储和查询部分,四台工业监控摄像头和视频采集卡组成的视频捕捉、记录部分。根据企业生产对称重数据信息的存储、查询需求,以及对生产车间操作现场的监控需求,完成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硬件设备选型。⑵完成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根据称重仪表的串行通信协议,利用VB编写计算机与IND231称重仪表的通信程序,实现现场称重数据的上传;在上位机上编写用户登录、数据保存、实时显示、历史查询等功能模块。⑶开发的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应用于青岛科海生物有限公司。根据实际需要,该系统由一台上位计算机、两台IND231称重仪表组成,经过现场调试,系统运行平稳、可靠,完全解决了之前手工记录存在的种种弊端。实际使用效果表明,所设计的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监督称重生产过程,实现过程的全程追溯,显着提高称重生产的管理水平。

二、基于VB6的组合查询系统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VB6的组合查询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H型钢轧制工艺设计软件开发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H型钢的发展与应用
        1.1.1 H型钢的发展
        1.1.2 H型钢的应用
    1.2 H型钢的生产
        1.2.1 H型钢的轧制方法
        1.2.2 H型钢的生产流程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3.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2章 H型钢轧制参数计算及轧制规程模拟软件开发
    2.1 万能轧机辊系尺寸的计算
        2.1.1 水平辊辊环宽度的计算
        2.1.2 轧边机轧槽深度的计算
    2.2 轧制力能参数的计算
        2.2.1 平均变形速度的计算
        2.2.2 变形抗力的计算
        2.2.3 宽展的计算
        2.2.4 温度的计算
        2.2.5 水平辊平均单位压力的计算
        2.2.6 立辊平均单位压力的计算
        2.2.7 水平辊和立辊轧制力的计算
        2.2.8 水平辊轧制力矩的计算
        2.2.9 轧边机轧制力的计算
    2.3 H型钢轧制规程模拟软件的程序语言简介
    2.4 模拟软件的技术设计与总体开发
        2.4.1 软件的技术设计
        2.4.2 软件的总体结构和内容设计
        2.4.3 软件的执行流程和功能
    2.5 H型钢轧制规程模拟系统的可视化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H型钢三机架可逆连轧模拟验证
    3.1 有限元模拟的基本理论
    3.2 热轧H型钢有限元模拟过程
        3.2.1 轧辊、轧件几何模型的建立
        3.2.2 坯料网格的划分
        3.2.3 坯料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的设定
        3.2.4 轧辊、轧边机以及推板运动参数的设定
        3.2.5 接触条件及模拟控制参数的设定
    3.3 轧制压力、力矩的分析
        3.3.1 X孔型万能轧机下水平辊及立辊轧制力的分析
        3.3.2 H孔型万能轧机下水平辊及立辊轧制力的分析
        3.3.3 X孔型和H孔型万能轧机下水平辊轧制力矩的分析
        3.3.4 轧边机轧制力的分析
    3.4 温度场及应变场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H型钢粗轧过程孔型设计及数值模拟计算
    4.1 二辊开坯机孔型设计
        4.1.1 轧制规程设计
        4.1.2 轧辊孔型设计
    4.2 H型钢粗轧过程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4.2.1 有限元模拟模型的建立
        4.2.2 金属流动规律的分析
        4.2.3 轧件在孔型中的充满程度分析
        4.2.4 精轧坯形状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面向矿山设备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2 基础理论
    2.1 三维实体造型的基本概念
    2.2 三维实体建模表示方法
    2.3 Voronoi图与Delaunay三角剖分
    2.4 经典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树结构的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3.1 改进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3.2 算法流程
    3.3 三角形快速定位算法
    3.4 LOP局部优化
    3.5 插入约束边算法
    3.6 实验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掘进机参数化建模系统需求分析
    4.1 功能性需求分析
    4.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4.3 系统需求用例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掘进机参数化建模系统设计
    5.1 系统架构和模块划分
    5.2 主要技术和平台
    5.3 实体建模设计思想
    5.4 参数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掘进机三维可视化实现
    6.1 系统设计界面实现
    6.2 掘进机零部件实现
    6.3 向量多边界拉伸
    6.4 掘进机装配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知识重用的数控深孔加工机床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知识重用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快速设计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数控深孔加工机床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系统体系结构及知识库的构建
    2.1 系统体系结构的构建
        2.1.1 体系结构的定义
        2.1.2 系统体系结构的建立
    2.2 知识的基本概念
        2.2.1 知识的定义
        2.2.2 知识的表达
        2.2.3 知识的获取
        2.2.4 知识的推理
    2.3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知识特点及表示
        2.3.1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的结构特点
        2.3.2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的设计特点
        2.3.3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设计知识分类及其表示
    2.4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设计知识库的建立
        2.4.1 知识库的结构组成
        2.4.2 实例库的建立
        2.4.3 规则库的建立
    2.5 知识库的管理
    2.6 本章小结
3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快速设计的关键技术
    3.1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模块化设计技术
        3.1.1 模块化设计技术基本理论
        3.1.2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的模块划分
        3.1.3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的模块重组
    3.2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参数化设计技术
        3.2.1 参数化设计方法
        3.2.2 参数化设计过程
    3.3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混合推理技术
        3.3.1 基于实例的推理技术
        3.3.2 基于规则的推理技术
        3.3.3 混合推理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知识重用的数控深孔加工机床快速设计系统开发
    4.1 数控深孔加工机床知识重用过程
    4.2 系统开发流程
    4.3 系统开发工具及理论基础
        4.3.1 Visual Basic6.0 编程工具
        4.3.2 三维建模软件SoIidWorks
        4.3.3 Access数据库技术
    4.4 系统功能模块开发
        4.4.1 参数设置模块
        4.4.2 模型驱动模块
        4.4.3 有限元分析模块
        4.4.4 工程图调优模块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设计实例
    5.1 系统工作环境
    5.2 系统运行过程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改进自适应滤波算法及远程监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系统总体方案
    2.1 远程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2.2 系统整体设计
    2.3 系统设计原则
    2.4 4G无线模块的使用及优势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主控微处理器
        3.1.1 ARM微处理器简介
        3.1.2 微处理器选型—STM32F107VCT6
    3.2 温湿度检测模块
        3.2.1 DHT11温湿度传感器
        3.2.2 DHT11传感器电路及通信流程
    3.3 无线通信模块的选型及电路设计
        3.3.1 4G无线模块-SIM7100C
        3.3.2 模块电路设计
    3.4 继电器模块
    3.5 LCD液晶显示设计
    3.6 USB转串口电路设计
    3.7 报警模块电路设计
    3.8 JTAG接口电路设计
    3.9 SPI总线
    3.10 PCB主控板设计
    3.11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开发环境及搭建
        4.1.1 STM32开发方式的选择
        4.1.2 基于Keil u Vision5 的开发环境搭建
    4.2 嵌入式μCOS-III实时操作系统
        4.2.1 μCOS-III介绍及特点
        4.2.2 μCOS-III的文件结构
        4.2.3 μCOS-III的移植
    4.3 系统主程序设计
    4.4 DHT11温湿度数据采集设计
        4.4.1 数据采集
        4.4.2 驱动程序设计
    4.5 USB转串口驱动安装
    4.6 SIM7100C4G无线模块软件设计
        4.6.1 SIM7100C模块初始化
        4.6.2 SIM7100C通信协议
        4.6.3 AT指令及相关函数
    4.7 液晶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改进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5.1 自适应滤波器及原理
        5.1.1 自适应滤波器简介
        5.1.2 自适应滤波器原理
    5.2 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5.3 PSO-BP-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5.3.1 PSO-BP
        5.3.2 PSO-BP-LMS
    5.4 改进算法的MATLAB仿真实验
    5.5 ISP烧写算法程序
    5.6 本章小结
6 上位机设计与系统测试
    6.1 VB6.0开发环境
    6.2 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
    6.3 上位机界面设计
    6.4 系统测试
        6.4.1 SIM7100C4G无线模块收发测试
        6.4.2 上位机显示测试
        6.4.3 液晶显示模块测试
        6.4.4 误差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PCB电路板设计
附录2 LMS算法原理及推导过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维生素产品亚洲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以AHTG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分析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
    第一节 营销体系优化的分析工具
        一、PEST分析
        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三、SWOT分析
    第二节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一、4Ps营销组合理论
        二、4C营销组合理论
第三章 AHTG公司亚洲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 AHTG公司亚洲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二、经济环境分析
        三、社会环境分析
        四、科技环境分析
    第二节 AHTG公司亚洲市场营销行业环境分析
        一、维生素产业结构分析
        二、维生素亚洲市场格局分析
第四章 AHTG亚洲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第一节 AHTG公司基本情况
        一、AHTG公司简介
        二、AHTG产品及项目介绍
        三、AHTG公司组织架构
        四、AHTG公司产品出口情况
    第二节 AHTG公司亚洲市场营销策略及SWOT分析
        一、AHTG公司当前市场营销策略
        二、AHTG公司亚洲市场营销SWOT分析
    第三节 基于4PS和4C理论的AHTG公司亚洲市场营销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案
        二、问卷调查数据归类分析
    第四节 AHTG公司亚洲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不健全
        二、定价策略不合理
        三、促销机制不足
        四、渠道设计不佳
第五章 AHTG公司亚洲市场营销组合优化及保障措施
    第一节 国际市场营销组合优化
        一、产品策略优化
        二、定价策略优化
        三、渠道策略优化
        四、促销策略优化
    第二节 AHTG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的实施保障
        一、市场营销团队建设
        二、完善销售服务体系
        三、防范国际市场政治及经济风险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宏观环境分析方面
        二、行业微观环境方面
        三、优势和劣势方面、机遇和挑战方面
        四、AHTG公司当前亚洲市场营销问题方面
        五、亚洲市场营销组合优化与保障措施方面
    第二节 不足和展望
        一、研究范围不够全面
        二、调研对象数量不足
        三、数据收集不够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现状
        1.1.1 国外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现状
        1.1.2 国内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农业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业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农业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3 我国农业机械和茶叶机械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3.1 我国农业机械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3.2 我国茶叶机械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选题背景
        1.4.3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3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茶叶种类及绿茶加工机械
    2.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2 我国茶叶和绿茶加工机械的主要分类
        2.2.1 我国茶叶的主要分类
        2.2.2 我国绿茶加工机械的主要分类
    2.3 绿茶加工机械的生产厂家分布
    2.4 数据库的开发与利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开发环境
    3.1 后台数据库的选取
        3.1.1 数据库的概述
        3.1.2 数据库的选定
    3.2 数据库设计工具的选择
        3.2.1 Visual Basic的简介
        3.2.2 Visual Basic的特点
        3.2.3 Visual Basic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4.1 问题的提出
    4.2 功能需求分析
    4.3 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设计
        4.3.1 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
        4.3.2 数据库表的创建
        4.3.3 数据库E-R图分析
        4.3.4 数据库功能设计
        4.3.5 数据库用户界面设计
    4.4 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维护
    4.5 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应用
        4.5.1 数据库数据信息的管理
        4.5.2 数据库的分析评价
        4.5.3 数据库在科研与教学上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后续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7)药食同源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不同部位综合利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益智植物简介
    1.2 益智植物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1.3 益智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3.1 主要化合物分子骨架
        1.3.2 益智果中分离的化合物
        1.3.3 益智根茎中分离的化合物
        1.3.4 益智茎叶中分离的化合物
    1.4 益智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4.1 益智果实
        1.4.2 其他部位
    1.5 产品开发利用现状
    1.6 讨论及展望
    1.7 研究内容
        1.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益智不同部位营养成分与质量评价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2.2.2 维生素含量测定
        2.2.3 矿质元素测定
        2.2.4 脂肪酸组成测定
        2.2.5 游离氨基酸组成测定
        2.2.6 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3.2 维生素含量分析
        2.3.3 矿质元素分析
        2.3.4 脂肪酸组成分析
        2.3.5 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
    2.4 本章小节
3 益智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抗氧化能力及结构表征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益智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工艺
        3.2.2 益智总黄酮含量测定
        3.2.3 益智叶总黄酮提取单因素实验
        3.2.4 益智叶总黄酮提取正交实验设计
        3.2.5 益智叶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3.2.6 益智叶总黄酮中白杨素与杨芽黄素含量测定
        3.2.7 益智叶总黄酮结构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芦丁标准曲线
        3.3.2 益智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对比分析
        3.3.3 微波辅助提取益智叶总黄酮单因素实验
        3.3.4 正交实验优化结果与分析
        3.3.5 益智叶总黄酮抗氧化能力评价
        3.3.6 益智叶总黄酮中白杨素与杨芽黄素的含量
        3.3.7 益智叶总黄酮结构表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益智仁、壳多糖提取工艺优化、抗氧化能力及结构表征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益智不同部位多糖提取工艺
        4.2.2 益智多糖含量测定
        4.2.3 益智仁、壳多糖提取单因素实验设计
        4.2.4 Box-Behnken实验设计
        4.2.5 益智仁、壳多糖纯化
        4.2.6 益智仁、壳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4.2.7 益智仁、壳多糖结构表征
        4.2.8 益智壳多糖的分级纯化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葡萄糖标准曲线
        4.3.2 益智不同部位多糖含量对比分析
        4.3.3 益智仁、壳多糖提取单因素实验
        4.3.4 益智仁、壳多糖Box-Behnken优化结果分析
        4.3.5 益智仁、壳多糖得率、纯度计算
        4.3.6 益智仁、壳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分析
        4.3.7 益智仁、壳多糖结构表征分析
        4.3.8 益智壳多糖分级纯化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节
5 益智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及浸膏抗氧化能力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HPLC-MS联用分析益智不同部位化学成分
        5.2.2 益智不同部位浸膏的制备及萃取分段
        5.2.3 益智不同部位不同极性萃取段抗氧化能力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益智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5.3.2 益智不同部位不同极性萃取段浸膏得率
        5.3.3 益智不同部位不同极性萃取段抗氧化能力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益智仁、壳食品安全标准(草案)
    6.1 起草背景
    6.2 简要起草过程
        6.2.1 起草单位
        6.2.2 工作过程
        6.2.3 草案说明
    6.3 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6.4 各项技术指标确立原则和必要性
        6.4.1 水分
        6.4.2 灰分
        6.4.3 挥发油
        6.4.4 原儿茶酸
        6.4.5 圆柚酮
    6.5 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
        6.5.1 样品来源
        6.5.2 基本技术要求
        6.5.3 主要理化指标要求
        6.5.4 污染物限量
        6.5.5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6.6 益智食品安全标准草案
        6.6.1 范围
        6.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6.3 术语和定义
        6.6.4 技术要求
        6.6.5 其他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
致谢

(8)风-波浪作用下半潜式海洋平台结构状态的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随机风场与波浪场模拟的数值模拟研究
    2.1 风和波浪特性
    2.2 风浪耦联关系
    2.3 随机风、波浪场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与改进
    2.4 数值算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半潜式海洋平台的风场与波浪场分析
    3.1 基于CFD的半潜式海洋平台风场分析
    3.2 基于CFD的半潜式海洋平台波浪场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潜式海洋平台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4.1 平台结构模型
    4.2 结构动力响应的分析理论与方法
    4.3 荷载的计算与转化
    4.4 半潜式海洋平台完整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4.5 半潜式海洋平台结构破损状态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半潜式海洋平台结构疲劳分析方法与改进
    5.1 疲劳分析理论
    5.2 疲劳分析方法
    5.3 时域法中的子方法改进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风-波浪作用下半潜式海洋平台疲劳损伤评估
    6.1 半潜式海洋平台结构模型
    6.2 疲劳损伤评估方法的对比
    6.3 基于改进时域法的半潜式海洋平台疲劳损伤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半潜式海洋平台结构分析集成化与软件研究
    7.1 集成化软件的总体设计
    7.2 集成化软件的实现研究
    7.3 集成化软件的实现应用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9)海洋平台井架快速对中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井架对中的现状
        1.2.1 悬挂重物法
        1.2.2 经纬仪测偏法
        1.2.3 井架校正仪测偏法
    1.3 一种井架对中方案的提出
        1.3.1 HJJ450/46-Z井架简介
        1.3.2 激光测量系统简介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课题的预期成果
第二章 海洋平台井架偏移量计算分析
    2.1 ANSYS软件简介
    2.2 基于ANSYS建立井架模型
        2.2.1 井架关键节点的建立
        2.2.2 井架截面单元属性的选择
        2.2.3 井架节点连线
    2.3 井架支腿升降与天车中心偏移量关系的分析
    2.4 天车中心偏移量数据库的建立
    2.5 天车中心偏移量数据库的应用
第三章 井架偏移量测量系统的设计
    3.1 整体方案的确定
        3.1.1 激光设备的选型
        3.1.2 激光设备安装位置的确定
    3.2 激光发射器安装结构的设计
        3.2.1 结构设计
        3.2.2 结构分析
    3.3 激光接收器安装结构的设计
        3.3.1 结构设计
        3.3.2 结构分析
第四章 井架对中操作系统的开发
    4.1 软件的预期功能
    4.2 软件的编写
        4.2.1 VB6.0 软件简介
        4.2.2 接收数据功能的编写
        4.2.3 计算和显示功能的编写
        4.2.4 其他功能的编写
    4.3 软件说明
        4.3.1 界面说明
        4.3.2 使用步骤
        4.3.3 附属文件说明及运行环境
第五章 支腿升降系统的设计
    5.1 液压系统原理设计
    5.2 液压元件选型
        5.2.1 液压缸参数计算及选型
        5.2.2 液压泵和电动机的参数计算及选型
        5.2.3 其他液压元件的计算选型
    5.3 液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5.3.1 AMESim软件简介
        5.3.2 液压系统模型的建立
        5.3.3 液压系统的仿真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2.1 需求分析
    2.2 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的结构
        2.2.1 数据传输、存储及查询
        2.2.2 视频监控、记录
    2.3 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的硬件选型
        2.3.1 E73(10C0007BCD)计算机
        2.3.2 IND231称重仪表
        2.3.2.1“命令输出”模式的设置
        2.3.3 FSD-I9B280工业监控摄像头
        2.3.4 Techwell 6805A视频采集卡
第三章 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3.1 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的设计
        3.1.1 系统工作流程
        3.1.2 软件开发工具VB 6.0 的选择
        3.1.3 上位计算机与IND231称重仪表实现串行通信
        3.1.3.1 IND231的数据输出格式
        3.1.3.2 MSComm串口信控件的设置
        3.1.4 上位计算机读取、截取、存储IND231发送的称重数据
        3.1.4.1 上位计算机读取IND231的称重数据
        3.1.4.2 上位计算机截取IND231的称重数据
        3.1.4.3 上位计算机存储IND231的称重数据
        3.1.5 ACCESS数据库开发
        3.1.6 VB 6.0 与ACCESS数据库的连接
        3.1.6.1 数据库表的生成
    3.2 创建工程
        3.2.1 窗体设计及代码编写
        3.2.1.1“登录”窗体的设计
        3.2.1.2“秤 1~4 操作界面”窗体的设计
        3.2.1.3“数据查询”窗体的设计
        3.2.1.4“另存为”窗体的设计
        3.2.2 程序编译及运行
        3.2.3 可执行文件的生成
第四章 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的现场应用
    4.1 通信串口的扩展
    4.2 数据的远距离传输
    4.3 防干扰传送数据的实现
    4.4 称重仪表异常“去皮”的处理
    4.5 工程的现场实施与调试
第五章 总结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基于VB6的组合查询系统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H型钢轧制工艺设计软件开发及数值模拟[D]. 张国瑞. 燕山大学, 2021(01)
  • [2]面向矿山设备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实现[D]. 赵鹏.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3]基于知识重用的数控深孔加工机床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温静媛. 中北大学, 2020(09)
  • [4]基于改进自适应滤波算法及远程监测的研究[D]. 王宁.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5]维生素产品亚洲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以AHTG公司为例[D]. 张中明.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3)
  • [6]绿茶加工机械数据库的构建[D]. 宋扬扬.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7]药食同源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不同部位综合利用价值研究[D]. 牛晴. 海南大学, 2019(01)
  • [8]风-波浪作用下半潜式海洋平台结构状态的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 马晋.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 [9]海洋平台井架快速对中系统设计研究[D]. 田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工业台秤称重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D]. 张德芹. 青岛大学, 2015(04)

标签:;  ;  

基于VB6的组合查询系统的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