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锌锰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

碱性锌锰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

一、碱性锌锰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魏朋亮[1](2021)在《新型二氧化锰复合碳材料的制备及用于碱性锌锰电池提升电池放电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小型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对一次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碱性锌锰电池由于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且不含铅、汞、镉等重金属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已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易耗品。尽管碱性电池综合性价比高,但容量偏低、正极环电子电阻大、高功率放电极化严重、放电后期电压下降快和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使其难以满足现代各式用电器件的需求,碱性锌锰电池的性能提升迫在眉睫。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二维单原子层结构特征使它在电学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室温下电子迁移率可达到20000 cm2·V-1·s-1,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00 m2·g-1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其在电化学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升碱性电池的放电性能,本文从正极材料改性入手,以降低电池正极环电子电阻为目标,将通过液相剥离法制得的石墨烯微片引入正极导电剂中,并采用新的混料方式来提升石墨烯在正极混合粉体中的分散性,促进石墨烯对正极活性物质的包覆,以充分利用石墨烯优异的电学性质来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液相剥离法,利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水的混合溶液对石墨进行液相剪切,首先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NMP的加入对剪切效率和剪切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剪切过程中引入NMP可以很好地提高石墨的剪切效率以及混合溶液中石墨微片的浓度。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当NMP添加量占混合溶剂的20%时,经过1-2 h的剪切便可将初始粒径较大的石墨材料剪切为33μm左右的石墨微片。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超声处理,石墨微片粒径继续降低至20μm,说明混合溶剂可以很好地插入石墨片层中间。所制备的混合浆料中石墨微片浓度最高可达3%。(2)利用微射流均质技术,研究了小粒径炭黑的引入以及均质压力对石墨微片的剥离效率、所得石墨烯电导率以及石墨烯浆料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小粒径炭黑加入量占石墨的0.5-1%时,800 bar的压力下经过5-6次的均质便可将石墨微片粒径减小至D50为7-10μm,剥离效率和剥离效果均大幅提升。通过表征,所制备的高固含石墨烯浆料分散均匀且稳定,1个月内无沉降。经过喷雾干燥制得的石墨烯粉末,片层薄,杂质含量低,水分含量为0.37%,松装密度为0.02 g·m L-1,粉末电导率达到800-900 S·cm-1。(3)将石墨烯作为导电剂的组分与二氧化锰进行复合,得到复合正极材料,并将其用于碱性锌锰电池,进行电池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导电剂用用量占电池正极质量的6%,石墨烯添加量为导电剂用量的10-30%时,可明显降低LR6型碱性锌锰电池正极电阻,电池的新电性能及放电性能均有所提高,尤其大电流放电性能提升了5-10%。

吴晨[2](2020)在《中学化学课堂情境链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面对时代的飞跃发展与文化、生活、经济的多元化,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正随着看待事物的角度的深化而发生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教育理念——“双基教育”,到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再到2017年12月份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发生转型。然而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的转变必然带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的改革,自上一轮课程改革(2003年4月)以后,全国基础教育课堂涌现了大量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例如“高效课堂”与“互联网+教育”;在此基础上情境教学法将“高效课堂”与“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融合,从生动具体的场景作为出发点,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来构造浓郁的学习兴趣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以此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纵使情境式教学的优点众多,但是,因为情境式教学法重视课堂教师的主控能力,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太注重整体结构,导致形式单一化,很难做到教学相长,使得教师在采取情境式教学时将面临巨大的困境,这与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所以,随着情境式教学问题的不断出现,更多由情境式教学演变的新教学模式或方法便脱颖而出,例如本次所研究的对象——情境链教学法,以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生活情境化,知识生活化,让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发展。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情境链教学法开展研究工作,分别是:1.情境链教学法的研究概述。主要论述了该课题提出的研究背景、国内外针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以及所带来的研究意义,最后是开展该项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内容。2.课题的教育理论依据。选取了五大教育理论作为情境链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分别是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境脉学习理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论以及活动学习理论。3.课题的理论基础研究。首先笔者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概念界定,之后陆续提出情境链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创设原则以及创设策略。4.教学应用实践研究。笔者通过在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开展实践教学,将实践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准备阶段(确立研究的对象、变量、假设、方案)、实施阶段(开展课前、课中、课后阶段活动)、总结评价阶段(针对访谈、纸笔测验结果得出详细的分析报告)。5.研究结论与反思。通过对教学实践获取到的研究数据分析报告进行汇总,得出情境链教学法的理论研究部分是否满足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并对自身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寻找出该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课题继续研究的方向。

肖岩[3](2020)在《聚合物改性电极及其在锌离子电池上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水系锌离子电池(Zinc Ion Batteries,ZIBs)以金属锌作为负极,以近中性锌盐的水溶液为电解液,具有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安全环保的优点,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种水系二次电池器件。在锌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金属锌负极表面发生反复的锌离子沉积/剥离反应。受到“尖端效应”影响,锌负极表面电场分布并不均匀,在局部电场较强的尖端处极易出现锌离子聚集与锌枝晶生长的现象。不断生长的锌枝晶不仅有刺穿隔膜,引起电池短路的隐患,且部分枝晶容易从锌基体表面脱离形成“死锌”,造成电池容量衰减。在负极表面构建一层保护层,有助于延缓锌枝晶生长速度,减小“死锌”出现的概率,从而提高锌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在所有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二氧化锰(MnO2)材料具有资源丰富、高的理论比容量、高的平衡电位、廉价环保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MnO2的导电率很低,并且在循环过程中,MnO2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较差,容易因为锰溶解流失的问题而出现容量衰减,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通过将MnO2和高导电性的材料复合,可以提高MnO2的导电性,从而提升MnO2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针对上述ZIBs中锌负极与二氧化锰正极存在的问题,使用不同聚合物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1)采用简单的刮涂方法在锌负极表面制备了一层具有均匀龟裂结构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涂层。通过调节涂覆工艺改变涂层龟裂结构,系统研究了这些PS涂层对锌负极表面枝晶生长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锌负极表面的形貌进行观察发现,无PS涂层的裸锌负极在充放电循环后,出现大量大尺寸锌枝晶,并且部分枝晶已经与集流体脱离,变成不具有电化学反应活性的“死锌”,因而造成了负极反应活性与容量的快速衰减。而经过PS涂覆改性的锌负极在循环后,由于PS涂层的特殊结构及其对锌沉积体生长的限域作用,锌枝晶沉积体尺寸明显减小,沉积体致密度显着提高。对称电池的测试中(沉积电流密度:0.5 m A cm-2),PS涂覆改性的锌电极能以极低的初始沉积过电位(80.7 m V)循环超过700 h,循环稳定性远高于未处理的裸锌负极(99.5 m V,46 h)。在以活性炭作为正极的全电池中(电流密度:1 A g-1),PS涂层改性的锌负极容量保持率也高于裸锌负极(循环2000圈,77.1%vs.44.9%)。(2)以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为碳源,采用静电纺丝结合碳化的方法制备得到MnO/C(PAN)自支撑复合纤维膜。为进一步提高纤维中锰元素价态及含量,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对MnO/C(PAN)复合纤维进行二次处理,将纤维成功转化MnO2/C(PAN)@MnO2复合碳纤维。在该复合材料中,一维纤维结构不仅可以减小反应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距离,还有助于提升材料的导电性和有效利用率。电化学测试表明,在大的电流密度下(0.5 A g-1),MnO2/C(PAN)@MnO2复合碳纤维首次放电比容量虽然不及纯相MnO2(113 vs.143.1 m Ah g-1),但循环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循环400圈,容量保持率:91.1%vs.25.6%)。循环后的阻抗测试也表明,MnO2/C(PAN)@MnO2复合碳纤维拥有高的离子扩散能力,内阻也明显低于纯相MnO2样品(61.1 vs.125Ω)。

王伟[4](2020)在《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的理解(即学科理解)是课程与教学领域一个业已存在但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本轮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理解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也是因为其是新课程改革亟待研究的一个领域。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是一个是基础、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它是教师进行深度教学的前提。本研究结合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科学本质研究成果,从梳理化学学科本质出发,充分利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概念、特点、研究向度等诸多要素进行了理论研究,构建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5个维度、28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标准,从整体调查、具体内容观察两个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进行评价,剖析两种水平的特点,挖掘水平、特点背后的影响因素,对此提出多维度、全方位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提升对策。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作为基础的、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其评价标准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其中青年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尤为薄弱;高中化学教师在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及教学的水平也不高、差异也较大,且关系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以制约因素为主,因此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对教师学科理解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PCK理论和深度教学理论进行梳理,研究认为教师学科理解与PCK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进行全面、系统地学科理解是其进行深度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问题以及研究向度。第二章是建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分析科学本质与学科本质的关系,提出学科本质的研究展望,并梳理得出感知、解释、应用、评价四个理解的进程。其次结合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本体论视角,从化学学科发展史中梳理出理解化学学科本质的5个维度,将之作为学科理解的维度,对这些维度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8位专家进行开放式访谈,确定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的初步指标,并结合CVI效度检验法,向10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咨询,得到5个维度、28个指标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三章是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整体水平及现状进行评价。研究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对1 1 89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调查,再分析调查得到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及现状,最后对此提出了宏观层面的提升对策。第四章是以“原电池”为例,制定高中化学教师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研究对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科书、高考题以及大学教科书中有关“原电池”内容的呈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跳出以上几种材料来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的生长点,从而确定每个指标“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五章是对以“原电池”为例,对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层面的学科理解及其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研究遴选10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研究,经过29课时的录像观察、1154多分钟访谈,整理了 31万余字的访谈资料,最终得出10位教师在28个指标上的“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和学科理解教学水平,分析这两个水平的特点以及联系。进一步通过文本分析法得出其两个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特点,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第六章提出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研究认为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教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重认识境界。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只有补足自身学科理解认识上的短板,及时更新自身的学科理解认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去实施相关内容,进而真正达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素养课”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从个人领域、外部领域、实践领域、结果领域四个方面提出整合性的提升对策。在这其中,特别地提出了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第七章是本次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再次简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卢永状[5](2020)在《四氧化三钴和碳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水系超级电容器和水系锌离子电池是环保型储能装置,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与安全性高、功率密度高等特点,有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网储能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目前水系锌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工作电压和循环寿命等均与实际应用差距较大,而构筑高性能纳米电极材料是提高其性能的关键。然而,相比锌负极较高的理论比容量,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容量还有待提高。因此,设计开发具有高容量、高电压、高倍率、长循环寿命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常用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但碳纳米材料相对较低的双电层电容容量是限制碳基超级电容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论文叙述了储能装置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针对Co3O4正极材料和碳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优化及其在水系储能装置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在Co3O4纳米片中引入氧缺陷来提高其导电性和增加活性位点,显着提高Co3O4纳米片的储锌容量。采用简便快捷的水热法和热处理制备了Co3O4的纳米片,利用温和的乙二醇溶剂热法将其还原,最终得到富含氧缺陷的高性能Co3O4正极材料(R-Co3O4)。通过调控乙二醇的还原温度与时间,制备出电化学性能最佳的Co3O4正极材料。相比空白Co3O4,R-Co3O4具有更高的导电性、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因此表现出更出色的容量和倍率性能。基于R-Co3O4正极的碱性锌钴电池的最高容量达到240.8 mAh g-1,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可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10000圈。2.以葡萄糖为原料和ZnO为模板,通过水热法和KOH活化成功合成了具有高容量和稳定的纳米多孔碳(KZCC)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导电性,超高的表面积(1433.4 m2 g-1)和多孔结构,KZCC获得了高达245.4 mF cm-2的超高电容(电流密度为2 mA cm-2),是空白样品电容值的8倍。此外,它还表现出优越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循环10000圈后仅有1%的容量衰减)。

姜莉[6](2020)在《利用电化学研究成果优化中学原电池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中学课外活动为载体》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基础教育改革需要高校的支持与参与,电化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大学化学和生产生活有重要联系的学习内容。因此,本研究选择中学原电池教学为切入点,以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探索如何利用电化学研究成果优化中学原电池教学。本研究所利用的电化学研究成果主要来自文献和高校实验室,优化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开展相关讲座和实验活动。本研究的主要工作是:(1)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原电池中外文文献的研读,设计和开展了“探索电池之谜”和“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两个讲座,并经迭代优化,形成相对成熟的讲稿。(2)通过对南师大电化学省重点实验室资源的分析和文献研读,设计和实施了中学生进入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活动(“锌空电池实验”“锂离子电池实验”)以及基于文献的中学实验活动(“水果电池”“动力小马达”“铝空电池实验”)。(3)通过收集上述活动的反馈和分析思考,形成研究结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以文献和高校实验室资源作为电化学研究成果优化中学原电池教学是可行的。(2)利用电化学研究成果优化中学原电池教学的实践途径可以是科普讲座和实验活动,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3)提高科普讲座和实验活动品质的关键要素是“内容选择”、“互动设计”、“团队合作”和“资源配置”。论文最后对研究不足进行了反思。

李灵桐,臧晓蓓,曹宁[7](2019)在《锌锰二次电池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能源供给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开发可再生、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能源多数具有时效性或地域局限性,需配备储能元件。二次电池作为重要的能源存储器件,已遍布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由金属锌(Zn)为负极、二氧化锰(MnO2)为正极、水系溶液为电解液组成的锌锰二次电池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理论容量高等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极具研究前景的高性能二次电池之一。MnO2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属于半导体材料,为离子电池中常见的正极材料,但是其导电性较差(电导率为10-5~10-6S·cm-1),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积膨胀和收缩,并且易生成电化学惰性的低价锰氧化物,致使正极材料结构破坏,活性物质量降低,从而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同时,Zn负极热力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变形、枝晶、钝化、腐蚀问题,使Zn负极利用率降低或者电池短路。因此,锌锰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倍率性能和库伦效率等电化学性能仍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迄今为止,关于锌锰二次电池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通过改善正、负极活性材料、调整电解液成分、改进电池结构以提高电化学性能和扩大电池应用范围及储能机制的探索。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1)正极材料中,精细MnO2结构和复合掺杂改性可大大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和导电性,进而获得较高的放电比容量;(2)负极材料中,通过掺杂可以有效地减少锌极的变形、枝晶、钝化、腐蚀问题的发生;(3)电解液中,温和的含Zn2+和Mn2+的中性盐溶液可同时应用于传统锌锰二次电池和柔性锌锰二次电池中,添加剂的掺入能有效抑制锌负极的腐蚀、枝晶、钝化,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4)电池结构上,通过改善电极活性物质、电解质及组装工艺获得不同形状的柔性锌锰二次电池,可更好地适用于狭窄和异形空间,大大拓宽电池的使用范围。本文从锌锰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出发,总结正负极活性物质、电解液、电池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漆文豪[8](2019)在《二氧化锰/石墨原位复合材料及其在电化学器件上的应用》文中提出二氧化锰(MnO2)拥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各类电化学储能器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它的低导电率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大打折扣。本文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石墨纸上生长MnO2,将得到的二氧化锰/石墨复合材料用做超级电容器、锌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以及锂硫电池的隔膜,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本论文对二氧化锰/石墨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储能器件中应用的研究结果如下:一、MnO2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其理论容量高达1370 F/g,但由于自身的导电性不佳导致实际的比容量偏低。采用石墨纳米片(GNP)为基底,在GNP两侧涂覆一定厚度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利用CNF在水溶液中的溶胀作用,经过KMnO4氧化制备了MnO2基自支撑电极材料。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制备的MnO2电极材料的体积比容量随MnO2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当MnO2厚度为13.2μm时,在电流密度为0.5 mA/cm2下的体积比容量达到315.2 F/cm3。将该样品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发现体积能量密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当功率密度为0.11 W/cm3时,该超级电容器显示出了超高的体积能量密度(10.6 mWh/cm3)。在电流密度为2 mA/cm2下,充放电循环1000圈后,其保容率高达93%。这说明利用该方法制备的MnO2电极材料组装的超级电容器具备较佳的循环稳定性能。二、采用在电解的石墨纸表面原位生长MnO2的方法,制备了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的自支撑电极材料。电解石墨纸工艺可以提高石墨纸的比表面积,增加其表面的生长点。该方法不仅保留了石墨纸的导电性,同时由于比表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提高MnO2负载量,增加MnO2的利用率。通过探索得到最佳电解石墨纸的时间和电解液浓度。利用最佳制备条件获得的电极材料组装成二次锌锰电池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2A/g时,其质量比容量达到279mAh/g。在0.3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200圈循环后,其保容率为64%,表明该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相比于一次性锌锰电池,其性能得到了提升。三、利用简单的化学合成方法,对商业隔膜进行修饰改性,制备了用于锂硫电池的商业隔膜/石墨/二氧化锰(Celgard/G/MnO2)复合隔膜材料。在石墨表面合成的MnO2具有纳米线状的多孔结构,且比表面积较大。这种多孔结构的MnO2既能载硫又能起到吸附多硫化物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电解液离子的传输。将该隔膜材料组装成锂硫电池的测试结果表明,在0.5C倍率下的比容量为935mAh/g,远大于传统的商业隔膜比容量(588mAh/g)。该电池还展示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循环100圈后其比容量为647mAh/g,保容率为69%。

倪珂帆[9](2019)在《水体系锌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的构筑及性能》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造成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的逐渐恶化,因此寻求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功率密度已被广泛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然而其安全性差和高成本等缺陷限制了其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等大规模储能装置中的应用。可充电水体系锌离子电池由于使用不可燃的水体系电解液而显示出低成本和高安全的优点,成为令人期许的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金属锌作为锌基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理论比容量(819 mAh g-1,低Zn2+/Zn氧化还原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为-0.76V),因此以金属锌为负极的可充电水体系锌离子电池显示出高比能量,且成本低、安全性好。本论文采用阳极/阴极电沉积和水热法分别构筑了MnO2纳米片阵列、多孔MnO2膜、Mn2O3和MnCO3立方块,并考查了其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及储能机理。(1)阳极电沉积法制备MnO2,调节电沉积温度来调控MnO2形貌。XRD结果显示不同沉积温度下制备的样品均为α-MnO2。SEM结果显示随着电沉积温度升高,MnO2由纳米粒子先转变为纳米纤维,最后变成纳米片。电化学测试显示,10℃-MnO2在1.8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200次容量保持率接近100%,相比与其他温度下制备的MnO2性能最优异。通过比较EIS图谱,10℃-MnO2的离子扩散系数最大,并且内阻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小。(2)阴极电沉积法制备MnO2,调节沉积电流和热处理温度来探究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h-MnO2的衍射峰更加明显,说明热处理后样品的结晶度增强。SEM和TEM结果显示制备的样品为薄膜状态,并且h-MnO2薄膜表面变得更加粗糙并且有微孔存在,这样增大了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的面积。电化学测试显示,当沉积电流为3 mA时,所制备的MnO2在1.8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而容量未发生衰减,此沉积条件下制备的MnO2膜性能最佳;对此条件下制备的MnO2进行热处理得到h-MnO2,在1.8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至1500次容量保持为94 mAh g-1;在6.0 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至3000次时,MnO2容量为32.2 mAh g-1,而h-MnO2高达45.3 mAh g-1。(3)水热法制备微米级多孔Mn2O3立方块,首先制备出MnCO3前驱体,然后通过调节热处理温度制备出结构稳定的多孔Mn2O3立方块,最后对其表面包覆碳,探究包覆改性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显示450℃热处理后,样品为MnCO3和Mn2O3的混合物,480℃以上为纯的Mn2O3,包覆碳后样品的性质没有变化,初步说明碳层是非晶的。SEM显示550℃热处理的Mn2O3是致密多孔结构,所以对其包覆碳,包覆后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并且EDS表征结果显示未包覆之前没有碳元素,包覆之后有碳元素的出现。电化学性能显示,550℃-Mn2O3@C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和容量保持率,在0.3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250次,其容量最高可达250 mAh g-1;在1.8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0次,容量仍然保持在125 mAh g-1,容量的保持率接近100%。(4)水热法制备微米级MnCO3立方块,并将它首次引入可充电水体系锌离子电池中。当用作水体系锌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时,MnCO3立方块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8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次后,基于最大值(97.6 mAh g-1容量保持率约79.1%。此外,研究了其结构和形态演变,探讨其对电化学循环的影响。在充电结束后,MnCO3部分地变成MnO2,同时纳米片和较小的亚纳米片在循环过程中连续出现在MnCO3立方块中,这有利于减少离子转移距离。由于简单的合成方法和优越的循环性,本研究可为锌离子电池在大型储能器件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

张宇燕[10](2019)在《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关于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学科理解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和大学教育是两个相延承的阶段,两阶段的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中学化学教学是为大学化学教学打基础,在保证高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才会有较好的大学教学质量。近些年发现,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效果有些方面有待改进,如:有些大一学生出现兴趣不高、主动性较弱、不适应大学学习习惯等一些不良的现象。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手可以发现在中学化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漏洞,通过对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合适的解决策略,来保障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在文献调研和综述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比较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首先对高中化学选修4与无机化学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对比发现:高中知识主要是在宏观上给出概念,知识深度较浅,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定性的形式展开,而在大学给出严谨的概念,主要以定量的形式展开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总体上,两阶段关于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知识之间呈阶梯式发展关系。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处理问题的意识弱于大学生,但大学生在化学兴趣、主动性、听课的积极性等方面较高中阶段有所下降;高中关于平衡常数的计算、盐类水解等知识点是学习难点而大学两性物质酸碱性的判断、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等知识点是学习难点;大学生对新出现知识点理解困难;无机化学中重叠性知识经常与高中知识发生混淆;高中和大学学生均表现为计算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如果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就能够加以避免,为大学化学的学习奠下坚实的基础,这将大大改善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建构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高中化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建议开辟第二化学课堂,在正常上课之外进行活动,开设化学难题公关小组、创意趣味化学小组、化学前沿小组等进行课外活动,这样可以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入大学先修课和化学竞赛课程;采用“巧用小视频”“画思维导图线”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对比-引申”和“老师举例-学生总结”等互动式教学;对学业成绩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本文旨在为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为高中化学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为高中生将来升入大学在化学相关学科的学习上做准备。

二、碱性锌锰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碱性锌锰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二氧化锰复合碳材料的制备及用于碱性锌锰电池提升电池放电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一次碱性锌锰电池介绍
        1.2.1 碱性锌锰电池正极放电机理
        1.2.2 碱性锌锰电池负极放电机理
        1.2.3 正极材料各组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1.3 石墨烯介绍
        1.3.1 石墨烯简介
        1.3.2 石墨烯制备方式
        1.3.3 石墨烯主要应用
    1.4 碱性锌锰电池市场分析
    1.5 本论文的创新思路、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及其表征
    2.1 液相剥离法及微射流均质技术介绍
    2.2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1 碳材料
        2.2.2 其他试剂
        2.2.3 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
    2.3 石墨烯的制备
        2.3.1 实验方案设计
        2.3.2 制备过程
        2.3.3 石墨烯浆料、粉体表征及基本性能测试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混合溶剂对剪切效率及剪切浓度的影响分析
        2.4.2 石墨烯粉体以及浆料的基本性能表征
        2.4.3 石墨烯质量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EMD复合石墨烯正极粉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测试、电池制作及其电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主要原料、试剂和仪器
    3.3 实验方案设计及混合粉体的制备
        3.3.1 不同混合方式对混合粉体性能的影响
        3.3.2 干法混合时间对粉体粒度和导电性的影响
        3.3.3 定性分析二氧化锰粒径对混合粉体导电性的影响
        3.3.4 不同碳材料搭配对混合粉体性能的影响
    3.4 混合样品表征及实验结果分析
    3.5 碱性电池的装配及电性能测试
        3.5.1 混合粉体极片电阻测试
        3.5.2 电池制作
        3.5.3 不同放电模式下的电池性能测试
        3.5.4 电池高温析气量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中学化学课堂情境链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情境链教学法的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情境式教学的研究瓶颈
        1.1.2 情境式教学自身的缺点
        1.1.3 2017 版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有关情境式教学的研究
        1.2.2 有关境脉学习的研究
        1.2.3 有关情境链教学法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2.情境链教学法的理论构建
    2.1 概念界定
        2.1.1 情景
        2.1.2 情境
        2.1.3 情境教学法
        2.1.4 情境链教学法
    2.2 理论基础
        2.2.1 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境脉学习理论
        2.2.4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论
        2.2.5 活动学习理论
3.情境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研究
    3.1 情境链教学法主要形式
        3.1.1 串联式
        3.1.2 并联式
        3.1.3 复联式
        3.1.4 情境链教学法三种教学形式对比
    3.2 情境链教学法创设原则
        3.2.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2.2 启发性原则
        3.2.3 系统性原则
        3.2.4 因材施教原则
        3.2.5 趣味性原则
        3.2.6 量力性原则
    3.3 情境链教学法功能特点
        3.3.1 紧抓教育理念,以实际为主从实际出发
        3.3.2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3.3.3 使教学活动的顺序更加科学、合理
        3.3.4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3.5 课堂活跃度高,学生学习氛围好
        3.3.6 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明确教学重难点
4.情境链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4.1 实证研究准备阶段
        4.1.1 实证研究对象
        4.1.2 实践研究的变量与假设
    4.2 实证研究实施阶段
        4.2.1 课前活动
        4.2.1.1 学习情况研究分析
        4.2.1.1.1 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4.2.1.1.2 学生纸笔测验(前测)
        4.2.1.1.3 学生访谈
        4.2.1.2 基于情境链教学法的《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4.2.1.2.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4.2.1.2.2 教学背景分析
        4.2.1.2.3 学生情况分析
        4.2.1.2.4 教学目标
        4.2.1.2.5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4.2.1.2.6 教学方法
        4.2.1.2.7 情境链教学流程图
        4.2.1.2.8 教学过程
        4.2.2 课中活动
        4.2.2.1 课堂实录
        4.2.3 课后活动
    4.3 实证研究测评阶段
        4.3.1 纸笔测验结果分析(后测)
        4.3.2 课后访谈结果分析
5.研究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存在的不足及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情境链教学法的《氯气的实验制取》教学设计
    附录2 基于情境链教学法的《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
    附录3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学情调查问卷
    附录4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学情调查问卷
    附录5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学情调查问卷预测原始数据
    附录6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学情调查问卷原始数据
    附录7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学情测试卷
    附录8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学情测试卷原始分数
    附录9 课前与学生访谈题纲
    附录10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学情测试卷
    附录11 课后与学生访谈题纲
    附录12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课后测试卷原始分数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聚合物改性电极及其在锌离子电池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锌离子电池简介
        1.2.1 锌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2.2 锌离子电池的优势
    1.3 金属锌负极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
        1.3.1 金属锌负极存在的问题
        1.3.2 锌负极改性的研究现状
        1.3.3 涂层改性锌负极
    1.4 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 普鲁士蓝衍生物
        1.4.2 钒基化合物
        1.4.3 锰基化合物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2 材料表征方法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2.3.1 循环伏安测试
        2.3.2 恒流充放电测试
        2.3.3 电化学阻抗测试
第三章 聚苯乙烯涂层的制备及其对锌沉积行为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聚苯乙烯涂层的制备
        3.2.3 电化学性能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材料表征
        3.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3.3.3 抑制枝晶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支撑二氧化锰/碳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二氧化锰的制备
        4.2.2 二氧化锰/碳复合碳纤维的制备
        4.2.3 电极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高锰酸钾处理碳纤维的储锌性能研究
        4.3.2 MnO_2/C_((PAN))@MnO_2 复合碳纤维储锌性能探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概念界定
        一、理解
        二、学科
        三、学科理解
        四、学科理解水平
        五、学科理解水平评价
        六、相近概念辨析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框架的确立
        二、化学等学科的理解研究
        三、学科本质的理解研究
        四、课程理解的研究
        五、化学学科理解及发展演变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教师学科理解理论基础与研究向度
    第一节 PCK理论
        一、学科知识概念及特点
        二、学科知识与PCK
        三、学科知识与教师资格认定
        四、学科知识与教师发展
        五、学科知识测评研究
        六、研究启示
    第二节 深度教学理论
        一、深度教学的概念
        二、深度教学的特征
        三、深度教学的启示
    第三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及问题检视
        一、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分析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问题检视
    第四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研究向度
        一、教师学科本质的特征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表征
        三、教师学科理解的评价
        四、教师学科理解的价值
第二章 化学学科理解的内涵及水平标准构建
    第一节 学科本质理解—化学学科理解的起点
        一、理解缘起: 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困境
        二、学理分析: 理解研究转向的可行依据
        三、研究维度: 学科本质理解的研究展望
        四、结语
    第二节 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标准构建
        一、从化学史中探寻学科本质的可行性分析
        二、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原则
        三、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要素内涵
        四、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历史探寻与内容呈现
        五、化学学科理解内容的其它解读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效度检视
        一、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一轮专家咨询过程
        二、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二轮专家咨询过程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调查工具
    第二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的过程分析
        二、调查的分析过程
        三、调查的主要结论
        四、调查的主要启示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划分——以“原电池”为例
    第一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起点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三、高考试题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四、大学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五、研究小结
    第二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一、化学学科价值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及水平划分
        二、化学学科方法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三、化学知识结构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四、化学知识获取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五、化学知识本质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六、研究小结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测查—一以“原电池”为例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研究总体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三、研究过程
    第二节 基于学科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水平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教学水平的解读与分析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表现水平研究的结论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分析过程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研究结论
    第四节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解读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
第六章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第一节 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教学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素养为本的化学知识教学
        二、教师学科理解要关照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学科理解须纳入教师成长的专业发展指标
    第二节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一、个人领域的提升对策
        二、外部领域的提升对策
        三、实践领域的提升对策
        四、结果领域的提升对策
        五、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理论研究结论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是基础的、典型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需要多维、多层的评价标准
        二、实证研究结论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差异较大
        (二)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普遍较弱
        (三)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具体水平较为薄弱
        (四)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
        (五)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维度的效度评价量表
    附录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建构表
    附录三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现状的问卷调查
    附录四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附录五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水平的访谈提纲
    附录六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四氧化三钴和碳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系二次电池的概述
        1.2.1 水系二次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分类
        1.2.2 水系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水系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1.3.1 水系超级电容器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分类
        1.3.2 水系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的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选题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技术
    2.1 材料的形貌表征
    2.2 电化学性能测试
    2.3 计算公式
        2.3.1 水系二次电池的计算公式
        2.3.2 水系超级电容器的计算公式
3 富缺陷的Co_3O_4纳米片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Co_3O_4和R-Co_3O_4 纳米片的制备
        3.2.2 材料表征
        3.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多孔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葡萄糖衍生多孔碳的制备
        4.2.2 材料表征
        4.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利用电化学研究成果优化中学原电池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中学课外活动为载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的意义
        1.2.1 有利于科学教育进步
        1.2.2 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
        1.2.3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电池化学史在原电池教学应用的研究
    2.2 前沿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3 优化中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2.4 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3.3 终身学习理论
第4章 实践研究相关基础分析
    4.1 电化学文献分析
        4.1.1 化学电池的历史
        4.1.2 化学电池的发展
        4.1.3 新型化学电池的开发与利用
        4.1.4 21世纪化学电源展望
    4.2 高校实验室资源分析
        4.2.1 实验室条件分析
        4.2.2 实验室成果分析
    4.3 中学电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4.3.1 中学电化学教学内容分析
        4.3.2 中学电化学学习者分析
第5章 实践研究设计与实施
    5.1 实践研究的思路
        5.1.1 总体思路设计
        5.1.2 具体活动设计
    5.2 实践活动原则
        5.2.1 设计和实施专题科普讲座的原则
        5.2.2 设计和实施课外实验的原则
    5.3 实践活动过程
        5.3.1 设计和开展专题讲座
        5.3.1.1 面向初中生的“探索电池之谜”专题讲座
        5.3.1.2 面向高中生“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专题讲座
        5.3.1.3 视频拍摄及制作
        5.3.2 设计和开展课外实验
        5.3.2.1 初中生走进高校实验室
        案例1高校实验室活动——锌空电池实验
        案例2高校实验室活动——走进锂离子电池实验室
        5.3.2.2 面向初中生开展趣味电池实验
        实验1 以“水果电池”为课题的实验
        实验2 以“动力小马达”为课题的实验
        5.3.2.3 面向高中生开展的铝空气电池的制作实验
    5.4 实践活动小结与思考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2 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锌锰二次电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锌锰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2 锌锰二次电池的研究进展
    2.1 正极材料
        2.1.1 精细结构改性
        2.1.2 复合掺杂改性
    2.2 负极材料
    2.3 电解液
    2.4 结构设计
3 结语与展望

(8)二氧化锰/石墨原位复合材料及其在电化学器件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氧化锰(MnO_2)概述
        1.2.1 MnO_2 的结构类型
        1.2.2 MnO_2 的制备方法
    1.3 超级电容器简介
        1.3.1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1.3.2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及分类
        1.3.3 二氧化锰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1.4 锌电池简介
        1.4.1 锌锰电池
    1.5 锂硫电池简介
        1.5.1 锂硫电池充放电机理
        1.5.2 锂硫电池的主要问题
        1.5.3 二氧化锰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石墨纸上纳米纤维素辅助生长二氧化锰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2 样品制备
        2.2.3 微观形貌的表征
        2.2.4 样品结构的表征
        2.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微观形貌分析
        2.3.2 结构组成分析
        2.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解石墨纸/二氧化锰正极材料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2 样品制备
        3.2.3 微观形貌的表征
        3.2.4 结构组成的表征
        3.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微观形貌分析
        3.3.2 结构组成分析
        3.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3.3.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氧化锰/石墨修饰商业隔膜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2.2 样品的制备
        4.2.3 微观形貌表征
        4.2.4 力学性能的表征
        4.2.5 结构组成表征
        4.2.6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微观形貌分析
        4.3.2 力学性能的分析
        4.3.3 结构组成分析
        4.3.4 电化学性能分析
        4.3.5 样品循环100 圈微观形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水体系锌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的构筑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锌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
        1.2.1 锌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1.2.2 锌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1.3 锌锰电池的工作原理
        1.3.1 传统锌锰电池的工作原理
        1.3.2 新型锌锰电池的工作原理
    1.4 锰及锰化合物的简介
        1.4.1 二氧化锰
        1.4.2 三氧化二锰
        1.4.3 四氧化三锰
        1.4.4 一氧化锰
        1.4.5 碳酸锰
    1.5 选题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表征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内容
        2.3.1 工艺配方
        2.3.2 电池组装
    2.4 材料测试方法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4.2 X射线能谱分析(EDS)
        2.4.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4.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BET)
        2.4.6 电化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MnO_2 的阳极电沉积制备及性能
    3.1 引言
    3.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2.1 材料的制备
        3.2.2 材料的表征
    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nO_2 的阴极电沉积制备及性能
    4.1 引言
    4.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4.2.1 材料的制备
        4.2.2 材料的表征
    4.3 电化学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维多孔Mn_2O_3 立方块的水热法制备及性能
    5.1 引言
    5.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5.2.1 材料的制备
        5.2.2 材料的表征
    5.3 电化学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MnCO_3 的水热法制备及性能
    6.1 引言
    6.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6.2.1 材料的制备
        6.2.2 材料的表征
    6.3 电化学性能分析
    6.4 充放电机理研究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关于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学科理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理论依据
    1.5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2 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教材分析
    2.1 选修4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和无机化学“化学热力学的应用”的对比分析
    2.2 选修4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和无机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速率”内容
    2.3 选修4中“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无机化学“酸碱平衡和沉淀平衡”内
    2.4 选修四中“化学能与电能”和无机化学“电化学基础”内容
    2.5 结论
3 大学无机化学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衔接的调查问卷研究
    3.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3.2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3.3 结论
4 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4.1 开辟第二化学课堂
    4.2 引入大学先修课和化学竞赛课程
    4.3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4.4 采用互动式教学
    4.5 学业成绩评价方式多元化
5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大学无机化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碱性锌锰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二氧化锰复合碳材料的制备及用于碱性锌锰电池提升电池放电性能的研究[D]. 魏朋亮.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中学化学课堂情境链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D]. 吴晨.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3]聚合物改性电极及其在锌离子电池上的应用[D]. 肖岩.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4]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D]. 王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5]四氧化三钴和碳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 卢永状. 五邑大学, 2020(12)
  • [6]利用电化学研究成果优化中学原电池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中学课外活动为载体[D]. 姜莉.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7]锌锰二次电池研究进展[J]. 李灵桐,臧晓蓓,曹宁. 材料导报, 2019(19)
  • [8]二氧化锰/石墨原位复合材料及其在电化学器件上的应用[D]. 漆文豪.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9]水体系锌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的构筑及性能[D]. 倪珂帆. 长安大学, 2019(01)
  • [10]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关于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学科理解的研究[D]. 张宇燕.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碱性锌锰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