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湛江桉树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我省速生丰产林

借鉴湛江桉树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我省速生丰产林

一、借鉴湛江桉树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我省速生丰产林(论文文献综述)

夏春华[1](2020)在《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公园城市及生态价值理念被提出,包括发展战略、经济建设、运行管理、社会共享、生态价值、城市品牌与生活品质及生态价值等方面建设内容。公园城市建设是具有前沿性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生态是本底。生态环境价值是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核心,依赖于生态本底的适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功能。本研究立足于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价值,针对公园城市人居环境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适生植物资源不足、绿地系统不能涵盖生态空间以及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国内外相关绿带、公园体系、绿地系统及绿色生态空间等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应用植物生物多样性、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采用实地观测、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层次分析、软件模型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公园城市生态绿网结构,重构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体系,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评价探索典型适生植物在生态绿网的应用模式。目的在于丰富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研究内涵,为地域性公园城市及其生态价值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等四大生态功能,实地观测分析综合性公园、红树林湿地与农业生态田园所构建生态绿网现状,发现生态绿网具备风景游憩、生态防护的生态价值,但目前城乡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绿色生态空间。应用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规划及植物多样性的基础理论,分析海洋生态绿网规划特点,提出以生态绿网替代区域绿地,借助生态空间网络研究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综合分析地域城市面临的重要生境因子,以及特殊热带、滨海、台风等自然条件对植物及其生态价值的影响力,提出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是生态防护类价值的主要指标,绿网生态价值体系由生态防护(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与风景游憩(生态景观性、生态教育性)两大类组成。2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收集发现湛江适生野生木本植物种类103科317属543种,红树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4科25种,主要热带种植作物有20科29种。而目前生态绿网应用的适生植物只有79科202种,其中公园绿化应用也才有47科154种,并以无瓣海桑群落生态修复红树林,以甘蔗为农业田园的主要生态植物。应用的适生植物资源存在多样性不足,外来引种速生树种过多,生态价值不高等问题。3通过对543种野生木本植物及市域其他植物资源的调研分析,筛选出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适生植物共计231种,分属72科177属,为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依据植物的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生态景观价值、生态教育作用进行功能分类、汇总,借助Python语言代码重复利用、免费开源、模块化、函数化的精炼优势,建立适生植物资源的分类数据库,系统可实时动态化更新,实现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成果共享。4立足于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对综合性公园调查,分析评价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特点,发现风景游憩类的适生植物季相景观模式单一,骨干、基调树种季相景观缺乏等问题;红树林湿地外来速生树种数量过大,风景游憩功能低;农业生态田园风景游憩类的生态产品少、经济效益低下。依据公园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公众生态价值需求和绿网生境与植物资源特点,从植物资源分类库中选用典型适宜的适生植物资源,重塑生态价值及路径如下:①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适生植物有:美丽异木棉+红花羊蹄甲+红鸡蛋花+朱缨花+琴叶珊瑚;榄仁树+红花羊蹄甲+红千层+红花檵木+龙船花;铁冬青+黄槐+狐尾椰+夹竹桃+鸡冠刺桐+灰莉。②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教育、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乡土红树植物有:红海榄、黄槿+海漆(水黄皮和杨叶肖槿)、银叶树+海芒果、白骨壤、桐花树等。③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教育价值选用典型适生植物采取“菠萝蜜+红掌”的林下两层间种群落模式。地域性适生植物资源系统的构建,尚需不断收集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植物资源研究成果,以丰富资源库的植物种类,这一研究值得持续进行。

容怀钰[2](2020)在《“大地园林化”文献史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大跃进”高潮时期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影响下,1958年12月出现了以改善环境面貌为目的的“大地园林化”号召,引领了一段时期的园林绿化发展高潮,推动了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多方面进展。结合建国后的历史背景和园林绿化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收集、整理、解读“大地园林化”的相关文献史料,详细考察了文献作者的社会认知,以及受其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实践。从“社会认知”和“实践探索”两方面,还原了“大地园林化”号召内涵和运动概貌,分析了“大地园林化”在新时代的演变,诠释了这场运动在历史潮流中的作用、影响和意义,进而为现代园林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作用。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史料,文章发现“大地园林化”这一着名运动的延续,是国家重视和全民行动两者的完美结合,具有自主性、义务性、系统性等特征。从政治领导到专家学者再到普通大众,都在这场广泛的全民性绿化运动中有所贡献,是“全民动员”的完美体现;另一方面,要实现全大地的绿化,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从山地、平原、四旁及空地处,广泛种植,实现绿化、美化、园林化,是“全域绿化”的集中体现。“大地园林化”号召在发起之初,受时代大背景所限,更多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绿化愿景,但在当今,基于科学的规划和理性的政策,合理延续“大地园林化”有助于促进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全面而系统的发展。

杨碧瑜[3](2019)在《公共舆论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调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D市桉树种植政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公共舆论的本质是一种民意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的利益诉求。一项政策是否合理、科学、公平必然会被公众所关注并产生褒贬不一的评价,这些评价对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信息网络时代,公共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更为深远,地方政府如何回应和管理公共舆论,从而调整公共政策成了一个难题。难题的解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公共舆论视野下的D市桉树种植政策调整为案例,开展D市桉树公共舆论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调整的影响和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并就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如何回应和引导公共舆论提出建议。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D市桉树种植概况和政策调整发展沿革发现,D市大规模种植桉树历史为16年,桉树面积约146789公顷,桉树种植不规范和管理不到位引发了水土流失、饮用水安全隐患、社会矛盾等问题,国家和省出台了约3个桉树种植政策,政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D市根据国家和省的政策和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桉树种植政策的调整,主要经历了引种阶段、大面积推广阶段、暂停和禁种阶段、改造和退出阶段等四个阶段。(2)通过分析公共舆论视野下的D市桉树种植政策调整效果,发现全国公共舆论认为桉树种植对生态环境会造成重大的破坏,D市的桉树种植舆论与全国公共舆论一致,D市桉树种植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乃至终结的过程中受到公共舆论的影响。引种、扩种政策实施较好,但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经营者的粗暴式经营和不规范的造林作业方式以及利益分配的不均等原因,引发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停种、禁种桉树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改造退出政策实施较好,主要因为改造退出政策是对公共舆论进行了科学分析后合理吸纳制定的。(3)通过D市桉树种植政策调整效果分析,提出了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公共舆论正向作用优化完善公共政策;引导管理,将有关的公共舆论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能力,及时有效回应相关公共舆论等三个策略应对公共舆论。

陈少雄,郑嘉琪,刘学锋[4](2018)在《中国桉树培育技术百年发展史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桉树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重要树种。但是,支撑桉树快速发展的培育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文中简要介绍了世界桉树引种概况,总结了我国桉树培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展望了我国桉树培育技术发展方向,并就影响桉树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桉树培育技术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为桉树零星引种和四旁绿化阶段;二是桉树培育技术的起步阶段,以1954年成立"粤西林场"为标志;三是桉树培育技术的积累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90年形成了造林和抚育技术措施体系的雏形;四是桉树培育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从1990年以后,桉树造林和抚育技术措施体系基本形成。随着全年造林技术得到发展和完善,现代桉树培育技术体系将逐步形成。

王芝泉[5](2013)在《桉树人工林投资与生产策略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桉树具有速生、丰产、用途广泛等性质,成为我国栽种面积最广、采伐量最大的人工林之一。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地区有大量的桉树人工林基地,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持生态环境,搞活林业经济的重要渠道。以往对桉树的研究多集中在育种、种植、抚育和森林经理等领域,对桉树产业生产领域的研究比较少。桉树人工林在我国总体上也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较低。并且随着国内外木材缺口的不断增加,加上各类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开始进入到各行各业,所以亟需提高桉树人工林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桉树人工林项目投资、生产计划、采伐方式和运输等问题的优化研究,进行桉树人工林产业在投资、生产等方面理论探索,研究桉树人工林在产业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针对桉树人工林项目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阶段性等特点,本文利用期权定价理论,弥补了传统以净现金流为核心的投资决策方法无法评价项目的不确定性价值的缺陷,分别使用放弃期权、延迟期权和选择期权的方式评价了桉树人工林项目的不确定性价值。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现金流理论,桉树人工林项目的不确定性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期权定价理论更能反映项目的真实、客观价值。本文利用双层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制定了某一时期内,以林场、各木材加工厂、楞场为节点的生产计划。在模型构建中,提出了桉树人工林采伐测度指数的概念,并以采伐小班的平均采伐测度指数最大为上层目标函数,系统生产运输成本最小为下层目标函数构建了双层线性规划模型,并探讨遗传算法和禁忌算法在求解双层线性规划模型中的可能性,并利用分段遗传算法的进行了采伐小班优化选取,应用禁忌-遗传算法实现了下层模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过一个案例说明模型的构建、算法的实现,并通过计算机工具算出了优化结果,并对各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在分析各种采伐方式成本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种采伐方式,即自有采伐机的采伐,租赁采伐机的采伐和人工采伐三种采伐方式在桉树人工林项目的使用和优化情况,通过构建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各小班采伐方式的选择模型。本文最后以楞场选址为主要内容,分别构建了单楞场选址优化模型、多楞场选址优化模型和桉树人工林运输路径优化模型,初步研究了模型的算法,并应用相应的迭代算法编写计算机实现程序。

马花如[6](2012)在《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木材需求量不断加大,1999年以来,我国进口木材及其制品耗汇每年均在100亿美元以上,2009年,我国进口商品材及人造板、木浆及纸和纸板耗汇220亿美元,是仅次于石油、钢铁的第三大用汇产品。另一方面,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对生态脆弱区的天然林实行了商品性禁伐,对国有林区实行了减产限伐,进一步减少了木材供给,加剧了木材供需矛盾。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然而,发展速生丰产林受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发展水平低下;尽管从2002年以来,我国把发展速生丰产林纳入林业六大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速生丰产林的进一步发展,但平均生长量为9-12 m3/hm2,远远低于新西兰、瑞典、巴西等国家的30 m3/hm2左右水平。本文从影响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以林业经济学、社会学、系统论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地研究,试图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潜力评价模型,探索出提高其潜力的方法和适合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的规划布局,并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对自然资源潜力分析,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了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标准,以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标准为尺度,定性、定量分析评价了我国林地和后备林地质量,再结合不同区域、主要树种的相关气候综合模型定量和系统分析了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供给潜力,进而概算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可能的林地供给潜力为1134.42万hm2,每年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供给潜力为18778.39万m3。东南沿海地区未来可以挖掘木材供给潜力为6198.08万m3,其中桉树为3099.02万m3,杉木为1850.19万m3,马尾松为1248.87万m3。(2)在对社会经济条件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揭示了良种育苗技术、抚育管理技术、林地维护技术、加工利用技术对速生丰产用材林生产力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科技服务体系对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速生丰产用材林促进作用的角度,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造林积极性的影响,并用实证案例,定量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挖掘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文登市三倍体毛白杨的经济效益与普通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种植毛白杨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普通农作物,证明了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供给力的经济上的可能性。(3)在对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文献调查、统计分析、专家问卷和课题组讨论,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各区域的综合发展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把我国31个省区分为发展速生丰产林的Ⅰ类核心区域、II类一般区域和III类不适宜发展区域;并以这13个I类省区为核心,形成了五大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区域:以广西、福建、广东为核心的东南沿海地区;以江苏、江西、浙江、湖南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山东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吉林、黑龙江、辽宁为核心的东北地区;以四川、云南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东南沿海区域发展潜力巨大,应该作为核心区域优先发展。以充分实现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发展潜力,促进生丰产用材林科学健康发展。本文的主要创新:一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测算出了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林地供给潜力和木材供给潜力,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树种可能挖掘的木材供给潜力;二是综合自然资源潜力、科技和社会经济潜力,构建了我国速生丰产林综合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价体系;三是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综合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据此划定了发展的核心区域,确定了发展的优先顺序。

韦东艳,杜阿朋,谢耀坚,贺亮亮,张沛健[7](2010)在《“近自然林业”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树种,但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桉树人工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近自然林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并成为林业经营管理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及经营技术要点等进行阐述,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一整套桉树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措施,包括造林地的选择及规划、适当的人工混交林措施、科学的植被管理等,以期为"近自然林业"理论在热带亚热带速生树种经营的应用提供参考。

刘庆明[8](2010)在《林纸一体化项目运作模式研究 ——以光叶楮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依据我国林纸一体化项目的现状和相关理论,通过对光叶楮应用技术的研究,结合光叶楮树种的特点,提出了光叶楮林纸一体化的运作模式。为我国林纸一体化项目提供了一个新的树种和运作模式选择。目前我国造纸企业实施林纸一体化项目的主栽树种是桉树和杨树,杨树、桉树的轮伐期仍然较长,造林和制浆不同步,木材比价使木材原料价格高,农民种树的比较利益低,影响企业和农民营造工业原料林的积极性。本文对光叶楮的营林技术和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及光叶楮与杨树的制浆性能、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光叶楮的轮伐期可以缩短为一年,该树种产量高,可以解决企业原料成本高、农民收入低的矛盾;光叶楮适应性强,可以在丘陵、薄地栽植;光叶楮木材、韧皮纤维均可制浆,树叶可作为饲料原料。根据光叶楮树种的特点和应用技术研究,把光叶楮林纸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分为产业链模式、产业组织模式、利益联结模式、融资模式四方面。产业链模式是造纸企业和农户合作建立光叶楮原料林基地,利用基地提供的光叶楮木材生产木浆;利用光叶楮韧皮纤维生产特种长纤维浆;利用光叶楮树叶生产饲料和动物养殖。产业组织模式是企业和农户各自以不同的生产要素入股,共同组建法人制经济组织经营原料林基地,企业对每个组织进行必要的投资,建立原料加工厂、养殖场、沼气池等生产设施,使原料生产者既能提供木桨生产原料,又能开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生产,提高农民的土地和劳动力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企业以此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利益联结模式是企业和农户的合作以要素契约为主,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合理组合。融资模式是采用项目公司融资模式为林纸一体化项目融资。最后提出实施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杨健[9](2010)在《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文中提出速生丰产林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充分依靠和发挥国内市场潜力的巨大优势,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保护天然林资源和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而当前制约着我国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金问题。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难以控制,融资主体不愿将资金投向该领域,是制约速生丰产林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找出监控及控制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的方法及策略,拓宽速生丰产林的融资渠道,达到促进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的目的,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进行了分类,在充分认识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速生丰产林预警体系。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内容包括背景、意义和选题的目的,研究现状及评析,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与论文的创新点。文章的第二部分对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控制的理论进行分析,主要是介绍了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的含义、特征、分类及控制风险的策略。文章的第三部分以福建省为例介绍了速生丰产林融资现状,在对速生丰产林产业所具有的周期长、风险高、融资规模大、见效慢以及对于立地条件和技术要求较高等产业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速生丰产林产业现有的融资体系及存在问题。文章的第四部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收集而来的100份调查问卷的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福建省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3.42%的受调查者认为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很高,34.41%的受调查者则认为融资风险中等,34.82%受调查者则认为融资风险一般,17.35%的受调查者表示风险低。由此,将近一半(47.88%)的受调查者认为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对福建省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进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的第五部分在前面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构建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预警体系,以便对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实施监控,同时提出针对不同权重指标及单一指标及综合评价指标输出结果的处理办法。文章第六部分提出对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可控风险及不可控风险的包括损失控制、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及风险自留的组合策略,并给出了政府对于支持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的政策优惠、制度及法律完善等配套措施。文章第七部分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本文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刘杰锋[10](2009)在《我国桉树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引种桉树将近12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她与其它许多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成长和壮大,因而在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上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回顾了我国桉树研究的发展历史,从研究队伍和机构、桉树科研产出、桉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综述了桉树科研的进展及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我国桉树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这对我国桉树科研与桉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借鉴湛江桉树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我省速生丰产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借鉴湛江桉树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我省速生丰产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公园城市概述
        1.4.1 公园城市定义
        1.4.2 公园城市在园林、森林与生态园林等方面的前期探索
        1.4.3 公园城市建设的地域性生态原则
        1.4.4 公园城市建设的内涵
    1.5 国内外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
        1.5.1 绿带—绿道—绿廊—公园体系
        1.5.2 生态绿网理论
        1.5.3 生态绿网规划实践探索
        1.5.4 生态绿网特点分析
        1.5.5 基于植物生态学理论的生态价值指标分类
        1.5.6 植物多样性专题研究
    1.6 研究问题
        1.6.1 公园城市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生态空间网络
        1.6.2 基于生态功能的适生植物资源应用不足
        1.6.3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侧重于生态防护且未形成体系
    1.7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1.8 研究策略与方法
        1.8.1 研究策略
        1.8.2 研究方法
    1.9 研究技术路线
2 基于地域特殊自然地理要素的城乡绿网及生态价值体系构建
    2.1 湛江市概况
    2.2 湛江市绿网的生态结构
        2.2.1 市域生态空间格局
        2.2.2 市域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功能
        2.2.3 城区与环城绿网
        2.2.4 城区绿地与环城绿网生态功能评价及生态绿网结构
    2.3 绿网生态价值体系构建要素分析
        2.3.1 生态价值构建的地域化原则
        2.3.2 风景游憩类生态价值分析
        2.3.3 基于地域性城市特殊自然地理要素因子影响力评价
        2.3.4 地域性城市生态防护价值指标分析
        2.3.5 湛江生态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生态价值的公众评价
    2.4 地域性公园城市绿网的生态价值体系
    2.5 本章小节
3 湛江市域适生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
    3.1 市域植物多样性
    3.2 绿网生态植物资源分析
        3.2.1 综合性公园景观游憩空间及其骨干基调树种资源
        3.2.2 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空间及其植物群落
        3.2.3 农业生态田园及其生态产品
        3.2.4 植物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3.3 基于生态价值优势的植物资源收集、分类
    3.4 地域性适生植物分类
        3.4.1 适生植物
        3.4.2 适生植物资源种类库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PYTHON语言的适生植物资源分类库构建
    4.1 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的目的与任务
    4.2 Python语言特点
    4.3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原理与流程
        4.3.1 原理
        4.3.2 流程
    4.4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库
    4.5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生态价值分类库
    4.6 本章小结
5 综合性公园植物生态景观价值评价及重构
    5.1 城区绿地综合性公园
    5.2 综合性公园植物群落季相景观分析
    5.3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花
    5.4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果
    5.5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叶
    5.6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评价
    5.7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群落资源筛选
        5.7.1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筛选原则
        5.7.2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种类筛选
    5.8 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5.9 本章小节
6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重塑
    6.1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景观价值
    6.2 红树林湿地生态游憩经验借鉴
    6.3 基于生态景观、教育价值的乡土红树植物资源选用
    6.4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的重塑路径
        6.4.1 区位自然条件分析
        6.4.2 场地挑战与策略
        6.4.3 系统功能构建
        6.4.4 乡土红树植物群落规划
    6.5 本章小节
7 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及教育价值重塑
    7.1 基于绿网生态价值的农业生态田园
    7.2 基于生产性景观的农业生态田园生态价值
    7.3 植物生理生态学相关理论与生态产品品质
        7.3.1 植物生理生态学理论
        7.3.2 环境因子与植物生态产品生产模式的关系分析
        7.3.3 生产性花果资源筛选及其生态产品生产模式
    7.4 红掌产品花色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7.4.1 材料与方法
        7.4.2 结果与分析
        7.4.3 讨论与结论
    7.5 菠萝蜜果品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7.5.1 材料与方法
        7.5.2 结果与分析
        7.5.3 讨论与结论
    7.6 农业生态田园的生产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7.7 本章小节
8 讨论与结论
    8.1 讨论与展望
    8.2 结论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湛江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库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大地园林化”文献史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大地园林化”理念与实践研究现状
        1.3.2 “绿化祖国”运动研究现状
        1.3.3 建国以来其他相关“绿色”思想的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小结
    1.4 研究对象、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从“绿化”到“大地园林化”的历史进程
    2.1 起步时期(1949-1953)
        2.1.1 机构初设,发展教育
        2.1.2 普遍护林与重点造林
        2.1.3 传统造园的延续与开放
    2.2 建设时期(1953-1957)
        2.2.1 “绿化祖国”的提出
        2.2.2 青年群体“大力造林”
        2.2.3 学习“苏联绿化模式”
        2.2.4 造园中学苏与传统辩证应用
    2.3 跃进时期(1958-1960)
        2.3.1 “大地园林化”的提出
        2.3.2 发展育苗,加速造林
        2.3.3 普遍绿化与结合生产
    2.4 调整时期(1960-1965)
        2.4.1 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
        2.4.2 “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偏颇
    2.5 停滞与倒退时期(1966-1976)
        2.5.1 “四旁”与平原绿化整顿
        2.5.2 园林绿化的破坏与损失
    2.6 恢复重建与蓬勃发展时期(1976-至今)
        2.6.1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方针的回归
        2.6.2 “大地园林化”的新发展
        2.6.3 百花齐放的园林建设
    2.7 本章小结
        2.7.1 由点到面,科学规划
        2.7.2 由量到质,合理造林
        2.7.3 由少到多,广泛动员
3 “大地园林化”史料生产的社会动力
    3.1 政治人物的眼界
        3.1.1 绿化理念的前瞻视野
        3.1.2 绿化建设的实践考量
        3.1.3 理性思考与政策延续
    3.2 林业人士的观点
        3.2.1 林业的经济和生态意义
        3.2.2 绿化方向上的规划建设
        3.2.3 林业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3.3 农业人士的认知
        3.3.1 林业与农业的相互作用
        3.3.2 农业园林化的实现措施
    3.4 水利人士的态度
        3.4.1 水土保持与园林化
        3.4.2 黄河两岸的园林化
    3.5 园林人士的理念
        3.5.1 发展大地园林化
        3.5.2 重提大地园林化
    3.6 大众媒体的传播
        3.6.1 大众文学艺术传播
        3.6.2 区域社会活动领域传播
    3.7 本章小结
        3.7.1 政治人物率先引导了“大地园林化”
        3.7.2 各类专家理性推动了“大地园林化”
        3.7.3 社会大众积极参与了“大地园林化”
4 “大地园林化”农林实践的内容及特征
    4.1 以防护为主的造林
        4.1.1 水土保持林
        4.1.2 水岸防护林
        4.1.3 农田防护林
        4.1.4 护村林
    4.2 以生产为主的造林
        4.2.1 用材林
        4.2.2 特用经济林
        4.2.3 苗圃
        4.2.4 果园
    4.3 基于交通线路的造林
        4.3.1 铁路
        4.3.2 公路
        4.3.3 交叉口
        4.3.4 道路绿化
    4.4 本章小结
        4.4.1 实施统一规格标准,超量完成造林任务
        4.4.2 树种选择的单一化,栽植质量良莠不齐
5 “大地园林化”园林实践的内容及特征
    5.1 公共绿地的园林化
        5.1.1 公园园林化
        5.1.2 车站园林化
        5.1.3 纪念地园林化
        5.1.4 广场绿化
    5.2 专用绿地的园林化
        5.2.1 居住区园林化
        5.2.2 学校园林化
        5.2.3 工厂园林化
    5.3 本章小结
        5.3.1 生产化的大众造园
        5.3.2 地域性的园林差异
        5.3.3 愿景式的理想规划
6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1.1 “园林化”的生产生态认知
        6.1.2 社会认知下的全民性运动
        6.1.3 社会实践下的理想与现实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公共舆论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调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D市桉树种植政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2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2章 D市桉树种植概况和政策调整发展沿革
    2.1 D市的基本概况
    2.2 D市桉树种植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
    2.3 D市桉树种植政策的调整发展沿革
        2.3.1 国家、省政策导向
        2.3.2 D市桉树种植政策的调整发展沿革
第3章 公共舆论视野下的D市桉树种植政策调整效果
    3.1 桉树种植的公共舆论发展脉络
        3.1.1 桉树种植的全国社会舆论发展分析
        3.1.2 D市相关舆论变化分析
    3.2 D市桉树种植政策的调整与公共舆论的关联性分析
    3.3 D市各阶段桉树种植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3.3.1 引种、扩种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3.3.2 停种、禁种桉树政策和改造退出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第4章 地方政府回应公共舆论的应对策略
    4.1 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公共舆论正向作用优化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
    4.2 引导管理,将政策议题相关的公共舆论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4.3 提高能力,及时有效回应相关公共舆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桉树培育技术百年发展史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桉树引种概况
2 我国桉树培育技术发展历史
    2.1 桉树零星引种和“四旁”绿化阶段
    2.2 桉树培育技术起步阶段
    2.3 桉树培育技术积累阶段
    2.4 桉树培育技术快速发展阶段
3 我国桉树培育技术展望
    3.1 开展桉树栽培区立地类型研究
    3.2 探索“镶嵌式”造林配置模式
    3.3 加强桉树高效栽培模式创新体系研究
    3.4 推广应用全年造林技术以及最小耕作法
4 讨论
    4.1 关于发展现代桉树培育技术的障碍
    4.2 关于“镶嵌式”造林配置模式
    4.3 关于全年造林模式

(5)桉树人工林投资与生产策略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森林资源与开发
        1.2.2 我国木材市场供求分析
        1.2.3 我国桉树人工林产业发展
    1.3 国内外桉树及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桉树人工林的研究进展
        1.3.2 桉树育种栽培研究
        1.3.3 桉树木材加工研究
        1.3.4 桉树林场经营研究
        1.3.5 桉树人工林建设领域研究
        1.3.6 物联网在林业中应用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桉树人工林产业结构
    2.1 桉树与桉树人工林
    2.2 桉树产业
        2.2.1 桉树苗圃
        2.2.2 人工速生丰产林林场
        2.2.3 桉树人工林木材加工厂
        2.2.4 桉树纸浆厂
        2.2.5 桉树副产品加工厂
    2.3 桉树产业PEST分析
    2.4 桉树产业SWOT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桉树项目投资决策问题
    3.1 桉树项目投资
        3.1.1 桉树项目投资过程
        3.1.2 基于现金流理论的桉树项目投资评价方法
        3.1.3 决策树的评价方法
    3.2 期权定价理论与应用
        3.2.1 期权及期权价值
        3.2.2 实物期权理论与应用
        3.2.3 二项树期权定价模型
        3.2.4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3.3 桉树项目的实物期权特性
        3.3.1 桉树投资项目期权特性
        3.3.2 桉树项目期权特性的具体表现
    3.4 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桉树项目投资决策方法
        3.4.1 模型与参数确定
        3.4.2 建模过程与分析
    3.5 案例分析
        3.5.1 案例基本情况
        3.5.2 项目的现金流
        3.5.3 项目的期权特性
        3.5.4 项目的评价计算
    3.6 本章小结
4 桉树采伐生产组织优化模型与算法
    4.1 桉树采伐测度与评价方法
        4.1.1 采伐测度指数
        4.1.2 采伐测度指数评价方法
    4.2 桉树人工林生产过程
    4.3 桉树采伐生产计划组织优化模型
        4.3.1 基本假设
        4.3.2 符号说明
    4.4 模型求解算法
        4.4.1 线性规划问题概述
        4.4.2 遗传算法概述
        4.4.3 禁忌算法概述
        4.4.4 基于分段遗传算法的采伐小班优化选取
        4.4.5 基于禁忌-遗传算法的经济效益计算
    4.5 模型算例
    4.6 本章小结
5 桉树采伐作业方式选择优化模型
    5.1 桉树采伐作业方式
        5.1.1 自有采伐机生产成本分析
        5.1.2 租赁采伐机采伐成本
        5.1.3 人工采伐成本
    5.2 采伐作业方式选择优化模型
        5.2.1 基本假设
        5.2.2 符号说明
        5.2.3 目标函数
        5.2.4 模型约束条件
    5.3 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桉树人工林楞场选址与运输路径优化
    6.1 区域单楞场选址问题
        6.1.1 问题的描述
        6.1.2 模型的构建
        6.1.3 编程算法实现
        6.1.4 实例检验
    6.2 多楞场选址模型
    6.3 运输路径优化问题
        6.3.1 问题描述
        6.3.2 优化实现的基本思路
        6.3.3 路径优化编程算法
        6.3.4 实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速生丰产用材林研究进展
        1.3.2 国内速生丰产用材林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有关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研究
        1.3.4 国内外有关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的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主要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相关概念辨析
        2.1.2 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概念与内涵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林业分工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要素禀赋论
        2.2.4 林业区划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6 绿色经济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历程
    3.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
    3.3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建设状况
    3.4 现阶段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前景分析
    4.1 巨大的木材供需缺口:发展的内在需求
        4.1.1 我国木材供需现状
        4.1.2 我国木材需求预测分析
    4.2 天然林保护与沉重的木材进口压力:发展的重要推手
    4.3 现实的客观自然条件:发展的前提基础
        4.3.1 适宜的气候条件
        4.3.2 合格的林地质量
    4.4 工程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与探索:发展的空间前景
    4.5 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是弥补供需缺口的主要途径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自然资源潜力分析
    5.1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林地资源潜力分析
        5.1.1 我国林地资源总量评价
        5.1.2 我国林地资源质量评价
        5.1.3 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供给潜力分析
    5.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生产潜力分析
        5.2.1 分地区林木的可能生产潜力分析
        5.2.2 分地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主要树种生产潜力分析
        5.2.3 东南沿海地区主要速生树种的木材现实生产力和供给潜力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社会经济潜力分析
    6.1 科技潜力分析
        6.1.1 速生丰产用材林科学技术分析及评价
        6.1.2 提高科学技术利用率的途径
    6.2 林业制度创新潜力分析
        6.2.1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激发挖掘潜力的积极性
        6.2.2 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可以解放发展潜力的桎梏
        6.2.3 林业税费制度改革降低资本进入门槛,有利于扩展发展能力
    6.3 投资潜力分析
        6.3.1 投资现状
        6.3.2 投资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6.3.3 投资潜力实现途径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的发展思路
    7.1 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1.1 影响因素分析
        7.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发展潜力的评价及分析
        7.2.1 评价步骤
        7.2.2 评价结果分析
        7.2.3 基于评价结果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区域的划分
        7.2.4 速生丰产用材林区域发展优先序
    7.3 本章小结
8 实现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对策建议
    8.1 加强科学研究,强化技术支撑
        8.1.1 培育良种壮苗,奠定更加适合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生物基础
        8.1.2 应用高新生物工程技术,促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的集约经营
        8.1.3 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产出效率
    8.2 建立促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
        8.2.1 林地政策
        8.2.2 投资政策
        8.2.3 保险政策
        8.2.4 贷款政策
        8.2.5 税费政策
        8.2.6 资源管理政策
        8.2.7 森林资产流转市场政策
    8.3 科学选择生产经营方式和模式
        8.3.1 坚持速生丰产用材林的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
        8.3.2 创新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运作模式
    8.4 实施分区域重点扶持、重点发展策略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7)“近自然林业”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基本原理
    1.1”近自然林业“经营的概念和内涵
    1.2“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发展历程
2 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应用“近自然经营”的前提条件
    2.1 我国桉树人工林存在的问题
    2.2 桉树人工林“近自然林业”经营法的应用基础
3 桉树“近自然林业”经营措施
    3.1“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
        3.1.1 经营及作业设计调查
        3.1.2 群落生境图的编制
        3.1.3 目标树单株经营技术
        3.1.4 森林动态监测评价及调控技术
    3.2 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途径
    3.3 桉树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措施
        3.3.1 造林地选择
        3.3.2 造林地规划
        3.3.3 适当的人工混交林措施
        3.3.4 进行科学的植被管理
        3.3.5 改进造林技术
        3.3.6 采取合理的抚育和收获作业方式
        3.3.7 适当的轮作
4 结语

(8)林纸一体化项目运作模式研究 ——以光叶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造纸业的现状和问题
        1.1.2 林纸一体化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林纸一体化发展历程
        1.2.1 国外林纸一体化实施现状
        1.2.2 国内林纸一体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1.3 国内外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研究综述
        1.3.1 国外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研究
        1.3.2 国内林纸一体化模式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2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理论
    2.1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2.1.1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2.1.2 产权理论
        2.1.3 资产专用性理论
        2.1.4 范围经济理论
    2.2 项目管理思想在运作模式研究中的应用
        2.2.1 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2.2.2 项目融资的理论和方法
    2.3 循环经济理论
3 光叶楮应用技术的比较研究
    3.1 光叶楮营林技术研究
        3.1.1 光叶楮生物学特性
        3.1.2 光叶楮栽培技术研究
    3.2 光叶楮制浆工艺研究
        3.2.1 光叶楮木材及韧皮纤维的制浆性能检测
        3.2.2 光叶楮韧皮纤维制浆工艺研究
        3.2.3 光叶楮木材制浆工艺研究
    3.3 光叶楮树叶的营养成分检测
    3.4 综合分析与讨论
4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选择
    4.1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实施现状与问题
        4.1.1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实施现状
        4.1.2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设计
        4.2.1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的产业特征分析
        4.2.2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构建
        4.2.3 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的风险分析
5 加快实施光叶楮林纸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对策建议
    5.1 管理对策
        5.1.1 积极推广光叶楮树种在林纸一体化项目中的应用
        5.1.2 转变观念,强化与农户合作及保障机制
        5.1.3 造纸企业要改追求巨型规模为规模适中,结构合理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快落实农户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
        5.2.2 强化对林纸一体化项目的经济扶持
6 论文的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做了如下研究工作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选题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2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控制的理论分析
    2.1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的识别
        2.1.1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的涵义
        2.1.2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的特征
    2.2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的分类
        2.2.1 风险发生的形态
        2.2.2 风险控制的程度
        2.2.3 风险损失的性质
        2.2.4 风险的来源
    2.3 速生丰产林风险控制相关策略
        2.3.1 损失控制策略
        2.3.2 回避风险策略
        2.3.3 转移风险策略
        2.3.4 自留风险策略
3 速生丰产林融资的现状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3.1 福建省速生丰产林产业的总体态势
    3.2 福建省速生丰产林的产业特性
        3.2.1 呈现出较长的周期性
        3.2.2 呈现高风险性
        3.2.3 呈现融资规模大、见效慢的特征
        3.2.4 对立地条件及技术要求较高
    3.3 福建省速生丰产林融资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3.3.1 福建省速生丰产林的融资体系
        3.3.2 福建省速生丰产林融资存在的问题
4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的评价分析
    4.1 调查对象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调查对象
        4.1.2 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运用AHP 赋予评判因素权重
        4.2.1 矩阵的标度
        4.2.2 构造两两比对的判断矩阵
    4.3 基于专家问卷的模糊综合评判
        4.3.1 建立评判因素集
        4.3.2 建立权重集
        4.3.3 建立评判集
        4.3.4 单因素模糊评价
        4.3.5 模糊综合评判
    4.4 评价结果分析
5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5.1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5.2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风险区间的确定
    5.3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预警指标综合评估
    5.4 对预警结果的处理
        5.4.1 对不同权重指标的处理
        5.4.2 对综合风险及单一指标风险的处理
6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控制策略及政府配套条件
    6.1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控制策略
        6.1.1 速生丰产林不可控融资风险控制
        6.1.2 速生丰产林可控融资风险控制
    6.2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控制中政府相关配套条件
        6.2.1 政府的优惠政策
        6.2.2 政府制度及法律的完善
        6.2.3 政府其他相关措施
7 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展望
    7.1 本文的结论
        7.1.1 基于多个角度的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识别
        7.1.2 基于AHP 和模糊综合分析方法的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评价体系
        7.1.3 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的预警模型构建
        7.1.4 速丰产林融资风险控制策略
    7.2 本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控制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10)我国桉树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桉树研究队伍和机构发展
    1.1桉树研究队伍和机构发展概况
    1.2桉树研究队伍和机构特点
    1.3不同时期、地域的科技代表人物
2 主要科技产出
    2.1 已鉴定的成果
    2.2 获奖成果
    2.3 出版物、网络
3 我国桉树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科技支撑滞后于生产需求
    3.2 科技资源配置与管理存在弊端
    3.3 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课题质量和数量不足
4 桉树科研发展态趋势
    4.1 国内国外竞争加剧, 联合攻关成为必由之路
    4.2 高新技术广泛应用, 专业团队发挥主力作用
    4.3 科技投入呈多元化, 企业比重逐步加大
4.4 更加注重科学发展, 不断提高科技水平
    (1) 更加注重科学规划, 做到适地适树
    (2) 更加注重新品系开发, 做到一品多能
    (3) 更加注重科学管理, 做到集约经营
    (4) 更加注重加工利用的研究, 做到一树多用

四、借鉴湛江桉树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我省速生丰产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D]. 夏春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2]“大地园林化”文献史料研究[D]. 容怀钰.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3]公共舆论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调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D市桉树种植政策为例[D]. 杨碧瑜.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中国桉树培育技术百年发展史与展望[J]. 陈少雄,郑嘉琪,刘学锋. 世界林业研究, 2018(02)
  • [5]桉树人工林投资与生产策略模型研究[D]. 王芝泉.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2)
  • [6]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D]. 马花如.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7)
  • [7]“近自然林业”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J]. 韦东艳,杜阿朋,谢耀坚,贺亮亮,张沛健. 桉树科技, 2010(02)
  • [8]林纸一体化项目运作模式研究 ——以光叶楮为例[D]. 刘庆明.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3)
  • [9]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D]. 杨健.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 [10]我国桉树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J]. 刘杰锋. 桉树科技, 2009(02)

标签:;  ;  ;  ;  ;  

借鉴湛江桉树产业发展经验发展我省速生丰产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