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器控制的DEH系统应用研究

同步器控制的DEH系统应用研究

一、同步器控制型DEH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1](2021)在《多台并联电力电子变换器弱电网下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文中认为作为风能和太阳能等分布式发电的接口单元以及为直流负载供电的电能转换接口,电力电子变换器在现代电力系统中渗透率越来越高,其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越来越大。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既有基于传统双闭环控制的电流型控制策略,也有基于下垂控制的电压型控制策略。本文以保证多台变换器并联运行时系统稳定性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变换器在不同应用背景和控制策略下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相应的变换器控制系统核心参数设计方法以及提升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采用传统电流闭环控制策略的多台变换器并入弱电网时控制系统核心参数设计方法、变换器作为电源和负载的级联系统功率传输极限及改善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下垂控制变换器中虚拟感抗导致高频振荡的机理及其抑制方法和多台变换器并联组网运行时无功功率分配方法及其稳定性等方面。为保证弱电网中整流器直流电压控制闭环的稳定性,考虑感性电网阻抗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裕度的整流器直流电压控制器参数设计方法。首先,基于Routh判据设计了直流电压控制器比例增益,以使系统获得所需增益裕度。其次,提出了根据系统阻抗比传递函数奇异值设计电网电压前馈增益的方法,解决了系统相位裕度不足的问题。然后,研究了多台整流器并入弱电网时系统稳定裕度,发现了采用传统方法设计参数时系统相位裕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并分析了所提参数设计方法在多台整流器接入不同短路比弱电网时的适用性。为了方便工程使用并消除整流器数量对所设计目标参数的影响,提出了直流电压控制器比例增益的保守设计范围。最后,探讨了采用所设计参数时整流器直流电压在电网电压突变和直流负载突变时系统的动态响应,并验证了用于提升直流电压动态性能负载功率前馈算法用于弱电网中整流器的稳定性。为抑制弱电网中逆变器锁相环导致的谐波振荡,考虑感性电网阻抗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裕度的逆变器控制系统核心参数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电网电压前馈系数和锁相环影响的逆变器输出阻抗模型,并针对多台逆变器同时并网的场景,基于Routh判据设计了锁相环控制器比例增益,以保证系统具备所需增益裕度。其次,采用系统阻抗矩阵比的奇异值设计了最佳电网电压前馈增益,并验证了所设计参数在多台逆变器并网时的有效性。为了方便工程使用并消除逆变器数量对所设计锁相环控制参数的影响,通过采用所设计的电网电压前馈系数,提出了锁相环比例增益的保守设计方法。最后,针对逆变器在极弱电网中输出电流暂态过程的畸变问题,提出了一种虚拟容抗算法以改善暂态过程的电能质量,并通过与传统改善锁相环的方法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研究了与电压控制型变换器级联运行时逆变器锁相环和整流器直流电压闭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采用复转矩系数法发现了电压控制型变换器采用传统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时逆变器锁相环和整流器直流电压闭环会导致系统功率传输能力受到限制,并从理论上推导了该上限值。其次,基于阻抗分析法和Nyquist判据,验证了本文所推导功率传输上限值的正确性,并分析了系统内其他控制参数对该上限值的影响。最后,为了突破该级联系统最大功率传输的限制,综合考虑电压控制型变换器的故障限流能力,提出了一种电压控制型变换器改进电压控制方法,并验证了所提改进控制方法在增强级联系统稳定性以及提升系统功率传输能力时的有效性。研究了虚拟感抗对LCL滤波下垂控制型变换器高频稳定性的影响。首先,研究了虚拟感抗在改善下垂控制型变换器输出功率暂态响应的应用以及限制故障电流以增强系统故障穿越能力的应用,发现了虚拟感抗和LCL滤波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引起系统高频振荡。然后,建立了包含LCL滤波器、虚拟感抗和电压控制器的下垂控制型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所建立模型研究了以LCL滤波器网侧电流或逆变器侧电流作为虚拟感抗电流反馈时系统稳定性简化分析方法,揭示了虚拟感抗导致系统高频振荡的机理,指出了虚拟感抗使用这两个电流反馈时系统稳定性是不同的。最后,发现了虚拟感抗数值须在一定范围内时系统稳定性方可不受到影响。为此,推导了虚拟感抗参数取值的可行范围,并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推导虚拟感抗范围的正确性。研究了多台下垂控制型变换器组网运行时无功功率均分方法及其稳定性。首先,分析了传统组网结构中下垂控制的功率均分问题,指出了线路阻抗变化和本地负载变化均可导致无功功率不均分。其次,为了实现变换器间无功功率均分,并避免采用复杂的控制算法和通信线,通过将系统内变换器分为能量路由器和能量服务器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变换器组网结构以及相应的功率分配策略。针对能量路由器和能量服务器分别设计了功率控制策略,并研究了相应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不同工况下所提变换器组网结构以及控制策略的可靠性。本论文有图134幅,表12个,参考文献210篇。

黄林彬[2](2020)在《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的同步稳定分析与控制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能源、直流输电、微电网、变频传动负荷等技术的发展,以电力电子为接口的并网装备(后文称之为“变流器”)在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现代电力系统且正在逐渐演变成由电力电子装备和同步发电机共同占主导的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并且,电网中电力电子装备类型及其控制结构类型呈现多样性,设备的不同控制回路之间、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网络间更是呈现强耦合,这些因素都使得现代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愈发复杂。特别地,电力电子装备并网同步控制单元的动态特性与同步发电机的同步特性迥异,导致目前对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的同步稳定机理与动态特征认识还不全面,无法从理论上指导大规模电力电子装备的“友好型并网”,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电网大规模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同时也为电网的稳定运行与稳定控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多类型与多控制结构的电力电子并网装备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大干扰稳定与小干扰稳定两个维度分析电力电子并网装备的同步机理与动态特征,从而从理论上指导“并网友好型”的并网同步单元的控制设计,提升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的同步稳定裕度与安全稳定性。主要完成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在小干扰同步稳定方面,提出了基于同步主导回路的同步稳定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锁相环型变流器和组网型变流器在其同步单元主导下的小干扰同步稳定性。重点探索了在不同的同步单元设计下变流器的同步机理以及在不同电网强度下的同步稳定裕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锁相环回路在弱电网工况下会与其他控制回路以及电网动态产生复杂的强耦合特性,并导致系统的稳定裕度大为降低,危及电网的小干扰同步稳定性。相比之下,组网型变流器对电网强度呈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更好的鲁棒性,因此更适用于接纳大规模的电力电子并网装备。第二,在大干扰同步稳定方面,提出了基于虚拟功角与虚拟功角曲线的同步稳定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组网型变流器在大干扰下的运动变化过程。通过对两种典型大干扰场景(功率阶跃和电压跌落)的分析指出,组网型变流器在大干扰下会由于电流限幅而由电压源外特性退变成电流源外特性,从而导致系统的同步稳定裕度大为降低,且在暂态过程中可能进入不期望的稳定平衡点从而使电压外环一直失效。基于虚拟功角曲线分析,提出利用变流器同步单元设计的灵活性改善虚拟功角特性的设计方法,提高组网型变流器的大干扰同步稳定性。第三,在同步稳定控制设计方面,基于前述同步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与以此建立的对系统同步特性的物理理解,探索了相应的同步单元设计方法,以提升变流器自身的同步稳定性以及电网的同步稳定性。围绕这一点,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1.基于同步主导回路分析结果,系统性地提出了对同步单元的回路整形方法,从而提高系统的小干扰同步稳定性。进一步地,基于同步主导回路分析与复转矩分析法之间的联系,将其应用于分析同步单元的设计对电力系统机电振荡模式(低频振荡)的影响,并指导设计具有低频振荡抑制功能的同步单元辅助回路。研究表明,变流器的虚拟惯量模拟会使其会参与到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中,且频率检测回路起负阻尼效应,而通过对该回路合理的频域特性整形可以消除其负阻尼效应。2.针对当前直流电压控制型变流器对电网强度鲁棒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直流电容动态实现变流器并网自同步的同步单元控制结构,弥补了当前直流电压控制型变流器依赖于锁相环控制结构实现并网同步而对电网强度不鲁棒的缺点。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结构极大地提升了变流器对电网强度的适应性与鲁棒性。论文还进一步探索了所提出的控制结构在多端直流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该控制结构可以方便地实现直流电压-有功下垂从而使多端直流运行于对等控制模式并显着地提高换流站对电网强度的适应性。3.为了进一步提升变流器对电网强度的适应性与鲁棒性,并探索同步单元更为通用的控制结构,提出了适用于变流器同步单元的H∞控制设计框架,并阐述了如何通过权函数的设计实现期望的控制目标和动态特性。探讨了所得到的同步控制器的最优性与鲁棒性,并证明了所得到的控制器在网络特性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去中心化地保证多设备系统的全局稳定性。

杨帆[3](2019)在《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为研究对象,介绍了150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250MW汽轮机、AV63鼓风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自动化程序调试、控制系统开发和上下位机的编程,并对高炉配套动力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深入研究,使改造后的动力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更符合高炉生产需求,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中厚板3#高炉的工艺流程,高温高压燃气锅炉、汽轮机、鼓风机三个主要动力设备的运行技术指标,与三个动力设备配套的自动化控制系统。2)150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人机交互界面,锅炉运行中的燃烧控制算法、蒸汽压力控制以及软硬件组成,阐述了各环节之间自动化控制的实现。利用人机交互界面跟3#高炉原有燃气锅炉控制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核算出改进后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准控制成效。3)250MW汽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该控制系统主要搭载DEH自动化控制模式。阐述了汽轮机转子应力控制和程序的控制范围,重点研究了ATC的实现。4)AV63鼓风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该控制系统采用先进控制思想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鼓风机的故障分析、工况监测以及防喘振自动调节。保障了鼓风机自动化控制单元的高效稳定。图32幅;表9个;参55篇。

孔少锋[4](2019)在《航天发射场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测量控制技术等,实现在生产管理和过程管控中的分散控制。航天发射场发电厂主要承担发射场试验、训练、生活用电和供暖保障任务。为了提高航天发射场发电厂的技术水平,实现设备控制自动化,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率和人员的劳动强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控制系统改造与优化。汽轮发电机组原有的液压调速方式存在自整性不够、调节精度低、超调量大等问题。本文针对这种落后的调速方式,设计与实现分散控制系统,增加各种试验及保护功能,提高机组自动化水平及保护措施,延长机组使用寿命。通过危急遮断系统、汽轮机安全监视系统、油系统及同步电机的设计,实现汽轮发电机组转速、功率以及排汽压力的自动控制,满足监视和控制机组启动、停机、正常运行以及自动处理异常和事故工况的要求。针对锅炉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分别为燃烧控制系统、Advan Trol-Pro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炉膛安全监控系统、顺序控制系统。设计采用Advan Trol-Pro系统,主要实现实时监控、系统组态、数据服务功能。通过设计锅炉及其辅助系统的模拟量控制系统,设置相应的调节回路,采取先进、有效的控制策略,实现主要过程参数的调节和控制。按锅炉运行的顺序、条件和时间要求设计顺序控制系统,实现工艺系统各有关对象自动地进行一系列操作控制。通过自控保护来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对功能组和设备级进行顺序控制以实现设备的顺序启/停控制的功能。通过对地方电力行业的考察调研,细化需求分析,专注技术难点,本文针对现有设备系统问题研究应用DCS控制系统,改进现场设备、完善控制系统、建立全厂统一的实时数据库,为下步监控信息系统的建设打好了硬件基础。

韩涛[5](2019)在《汽轮机调节系统的改造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汽轮机调节系统改造方案,对比各改造方案的优缺点,对调节油、阀门管理和DEH系统的实际使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以供汽轮机调节系统改造时进行参考。

朱文松[6](2019)在《基于阻抗模型的多母线微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文中提出稳定性分析是微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任务,现有的基于阻抗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常是将微网简单划分成两个子系统,通过这两个子系统之间的阻抗比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然而,随着微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系统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拓扑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使得系统的划分和整体的计算量变得非常复杂。本文研究了基于阻抗的多母线微网的小信号稳定性问题,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电压控制型逆变器和电流控制型逆变器输出特性的差异,分别建立了对应的小信号阻抗模型,并给出了上述两种控制方式逆变器并联于公共母线结构的单母线微网的阻抗稳定性判据,推导了单母线子系统的等效子系统阻抗。2.针对多母线链状结构的微网,提出一种基于单母线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解决了将传统的阻抗分析法应用于多母线微网时,需要考察阻抗比的极点分布的问题,简化了系统的分析过程。并且,随着链状结构微网系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只需在原有基础上应用所提方法进一步分析稳定性即可,无需重新进行繁琐的子系统划分和复杂的计算。以包含两条母线的最小链状系统单元为例,分析了不同控制类型的逆变器的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3.针对多母线网状结构的微网,首先将其划分为可降阶结构与不可降阶结构。(1)对可降阶结构,将整个系统等效成一个前向通道增益为单位阵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负反馈系统,因此,微网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负反馈系统特征方程根的分布来判断。与传统的阻抗分析法相比,这种方法更加直观地揭示了微网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交互影响,具有清晰的理论意义。(2)对不可降阶结构,推导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矩阵,依据线性系统的复频域理论,通过考察其Smith标准形的零极点分布,以此判断整个微网系统的稳定性状况。这个闭环传递函数矩阵仅由多母线网状微网系统中母线的数量和母线之间的线路阻抗,逆变器阻抗以及负荷阻抗决定,可以适用于复杂拓扑结构的多母线微网的稳定性分析。4.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相应的多母线微网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1)上述多母线微网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判断系统的稳定性;(2)两种控制类型的逆变器控制器参数对链状微网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不同。

吕琰城[7](2019)在《汽轮机调门调节仿真分析及工程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DEH(Digital Electric-Hydraulic Control)系统简称数字电调系统,是一种电气液压控制系统,其将电气和液压控制信号通过电组件调整置换到计算机数字模拟操作程序中来完成。采用DEH控制提高了调速系统的控制精度。现如今DEH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大发电厂,为了实现数字化电厂,如今国内火电厂的汽轮机调节系统急需DEH改造。这也为汽轮机调节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依据。首先,本文主要依托燕山石化汽轮机系统改造的工程实例,详细研究汽轮机系统的控制组成。分析原有调节系统的存在的问题,如迟缓率高,快关性能和调节稳定性不能达到新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将原有的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然后,将原有的调节系统改造成高压抗燃油调节系统。针对改造后的调节系统进行液压泵站的设计和各调门的计算。针对调门快关时,冲击力大的问题,进行缓冲装置的设计,对油动机油缸进行优化。然后通过AMEsim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初步的仿真建模,从中找出影响系统快速性、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系统快关性能和响应情况的仿真。针对调节稳定性问题,建立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在原有的PID控制器的基础上,研究双模糊PID的控制方式和T-S型模糊PID控制方式,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各类模糊控制的对比研究。最终在工程实际的改造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了T-S型模糊控制方式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全相军[8](2018)在《分布式电源电压控制型接口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由于其特有的优点,如便于并网孤岛模式之间的切换、便于多电源之间的功率共享及分配、具有类似于传统发电机的电压源特性、可脱离锁相环运行等,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的本地控制主要由双层控制体系以及电网同步系统组成。第一层为逆变器控制层,实现逆变电压的无静差控制;第二层为应用控制层,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实现功率控制。双层控制体系构成了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本地控制功能(或称为分散式控制)。电网同步系统则用于实现并网前的预同步功能。针对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控制设计,本文研究了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基本特性及其建模控制方法,系统地设计了用于电压控制型接口逆变器并网控制的电网同步算法、内环电压控制算法以及外环功率控制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针对电网同步算法,建立三相信号的复变量模型,并基于状态观测理论,建立了统一的三相电压信号复变量观测器。基于论文所设计的统一复变量观测器,分析并论证了传统的以广义二阶积分器(Second-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SOGI)为代表的实变量滤波器与以降阶广义积分器(Reduced 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ROGI)为代表的实系数复变量滤波器之间的等效性与不足。进而提出了一种复系数复变量滤波器,用以提取电网基波及各次谐波序分量,充分利用复系数引入的额外控制自由度,提高滤波器的动态性能。基于提出的复系数复变量滤波器,设计了锁频环(Frequency-Locked Loop,FLL)使得复变量滤波器能够自适应于电网频率的变化,从而达到电网同步的作用。电网同步算法观测电网电压、相角以及频率信息,用以提供后续电压与功率控制所必须的电网频率及幅值信息。仿真和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复系数复变量滤波器的锁频环显着提高了传统锁频环的动态性能,能够更加快速的提取电网电压的各次谐波分量以及频率相角信息。其次,针对用于并网应用的逆变器电压控制,本文从现代控制理论角度分析了传统的串联双环电压控制结构在建模与控制上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动态响应的逆变器电压控制算法。针对传统控制结构中双环耦合以及参数设计困难的问题,所设计的电压控制算法以逆变器复变量模型为基础,将控制结构简化为单环控制,且分离系统的状态反馈与前馈控制项(参考值前馈以及负载电流前馈),并提出了解析的状态反馈与前馈增益参数设计方法,简化了设计方法;同时通过对零点的自由配置,消除系统的慢动态过程,大大提高电压控制带宽,改善系统电压控制的动态性能,近似达到零动态控制效果。该电压控制作为功率控制内环,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提的电压控制方法具有非常快速的动态响应,能够近似达到零动态的效果,有效改善了功率控制性能。最后,在第三章设计的慢动态消除电压控制的基础上,课题分析并设计了瞬时功率控制环,实现了虚拟同步的瞬时功率控制功能。首先分析了瞬时功率在感性线路上的传递过程,导出瞬时有功、无功功率与逆变器输出电容电压的数学关系。基于导出的瞬时功率数学模型,针对不同储能装置的配置,分别设计了有功惯量支持与下垂控制(一次调频)两种功率控制方案,用于实现电网频率变化时的功率控制功能。有功惯量支持主要实现惯性模拟功能,而下垂则主要实现类似一次调频的功能。此外,通过参考值前馈设计,将功率控制系统降阶为一阶模型,实现了功率控制时间常数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配置,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针对无功控制,设计了基于积分控制器的无功-电压下垂控制,使得系统可自动响应电网电压的变化,从而发出或吸收无功。最终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功率控制算法,不仅可有效改善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并网功率控制性能,且能够达到功率惯性以及下垂系数的可定制化设计,有效提高的系统的应用性能。通过本文的研究,给出了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并网控制解决方案,显着地提高了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性能,为后续的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龚喜文,朱晶[9](2016)在《基于DEH技术的舰船汽发机组控制系统改装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对大型船舶,尤其是大型水面舰艇而言,汽轮发电机组是其电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我国20世纪引进的以汽轮发电机组供电的大型船舶中,许多汽轮发电机组的电气部分已严重老化,导致故障频发。同时,原有监控装置采用的是由分立元件组成的模拟式电气液压控制器,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差。针对上述问题,依托某型船汽轮发电机组改换装项目,对汽轮发电机组控制设备的改装进行研究。设计新型数字式电气液压控制器,实现对原有控制器的整体替换。为验证新研控制器的性能和可靠性,研究改装汽轮发电机组的模型,建立硬件在环实时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新研控制器可很好地实现对汽轮发电机组的控制功能。

薄健[10](2016)在《250MW汽轮机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的日臻完善,DEH系统引进西屋技术已经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设计、运行、维护、使用方面的成熟的经验。文章从电厂实际运行和检修维护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动控制原理,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从适应现代化需求,满足电网运行的各种方式要求方面,从液压调节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现代控制系统的要求及电网发展的需求等方面,阐述对250MW日立机组的汽轮机控制系统进行改造的必要性。先进的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可灵活组态各种控制策略,可满足现代汽轮机控制系统的要求。在安全、可靠、经济性方面也达到了电厂的要求。针对陡河发电厂250MW汽轮机机械液压调节系统存在的调节系统迟缓率大、部套卡涩、调节品质差、零部件采购困难,不能实现阀门自动化管理等缺点,操作繁琐,运行维护不便,以及在可控制性和控制功能不能满足机组协调控制等问题,系统介绍了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的基本原理,并结合陡河发电厂日立250MW机组的实际情况,具体论述改造方案的全部过程。用数据说明了改造后机组控制系统可靠,并在方案设计中对汽轮机ATC(Automatic Turbine Controller,汽轮机自启停控制)系统,阀门管理等系统进行了讨论和设计以此证明了此次改造是成功的,机组在安全方面和经济方面都有了改善和提高,此方案可广泛应用于300MW以下汽轮机组控制系统改造上面。

二、同步器控制型DEH系统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步器控制型DEH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多台并联电力电子变换器弱电网下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振荡研究现状
    1.3 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振荡分析方法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弱电网下基于稳定裕度的整流器直流电压控制器关键参数设计
    2.1 引言
    2.2 VSR的模型和控制
    2.3 弱电网中VSR的d轴阻抗模型应用与验证
    2.4 稳定裕度主导的弱电网中VSR直流电压控制器参数设计
    2.5 弱电网中接入多台VSR时直流电压控制器的设计和稳定性
    2.6 采用所设计参数时VSR抗扰性能分析
    2.7 仿真和实验结果
    2.8 本章小节
3 弱电网下考虑PLL影响时基于稳定裕度的逆变器参数设计
    3.1 引言
    3.2 GCI模型与控制
    3.3 基于稳定裕度的GCI控制系统参数设计
    3.4 仿真与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节
4 变换器级联系统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考虑PLL影响的VVSI-CVSI级联系统稳定性
    4.3 考虑DC电压闭环影响的VVSI-CVSR级联系统稳定性
    4.4 提升稳定性的VVSI电压控制方法
    4.5 仿真与实验结果
    4.6 本章小节
5 虚拟感抗对下垂控制型并网逆变器高频稳定性影响
    5.1 引言
    5.2 LCL滤波DGCI的建模与控制
    5.3 包含虚拟感抗的DGCI输出电压控制闭环模型简化
    5.4 以逆变器侧电流为虚拟感抗反馈时DGCI的稳定性
    5.5 以网侧电流为虚拟感抗反馈的DGCI的稳定性
    5.6 讨论
    5.7 仿真与实验结果
    5.8 本章小节
6 一种新型微电网结构及其功率分配稳定性分析
    6.1 引言
    6.2 传统微电网结构与下垂控制方法
    6.3 一种新型的微电网结构
    6.4 新型微电网功率控制方法
    6.5 新型微电网的稳定性分析
    6.6 仿真与实验结果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的同步稳定分析与控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锁相环型变流器的小干扰同步动态
    2.1 概述
    2.2 基于同步主导回路的小干扰同步稳定分析
    2.3 单机系统稳定性结论到到多机系统的扩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网型变流器的小干扰同步动态与虚拟惯量
    3.1 概述
    3.2 基于同步主导回路的稳定性分析及其自适应惯量控制
    3.3 虚拟同步机对传统机电模式的影响
    3.4 含虚拟同步机的的电网频率响应特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直流电容动态自同步的组网型并网同步单元
    4.1 概述
    4.2 直流电容动态自同步控制
    4.3 自同步原理
    4.4 小干扰稳定分析与控制设计
    4.5 自同步控制在多多端直流输电中的应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网型变流器的大干扰同步稳定性分析
    5.1 概述
    5.2 组网型变流器大干扰暂态模型与虚拟功角特性
    5.3 变流器的虚拟功角失稳机理
    5.4 提高虚拟功角同步稳定性的控制方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并网变流器的鲁棒与最优同步控制设计
    6.1 概述
    6.2 变流器同步单元的H_∞控制
    6.3 并网变流器的控制目标与权函数
    6.4 基于H_∞的分散式稳定判据
    6.5 仿真验证
    6.6 最优性的探探讨与时域响应最优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发表文章目录

(3)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2.2 汽轮机DEH系统研究现状
        1.2.3 高炉鼓风机自动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
第2章 中厚板3#高炉概况及配套动力设备
    2.1 中厚板3#高炉概况
    2.2 配套动力设备
        2.2.1 150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
        2.2.2 250MW汽轮机组
        2.2.3 AV63鼓风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150t/h燃气锅炉的自动化控制
    3.1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3.1.1 硬件体系结构与组成
        3.1.2 硬件配置
        3.1.3 控制机柜
        3.1.4 控制器
    3.2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配置
        3.2.1 软件系统概述
        3.2.2 通讯管理软件
        3.2.3 工程管理组态软件
        3.2.4 算法组态软件设计
        3.2.5 控制算法功能块
    3.3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回路设计
        3.3.1 燃气锅炉的特点
        3.3.2 汽包水位控制
        3.3.3 蒸汽压力燃烧控制
        3.3.4 炉膛负压控制
        3.3.5 过热蒸汽温度控制
    3.4 燃气锅炉控制系统运行效果
        3.4.1 运行界面
        3.4.2 运行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中厚板3#高炉汽轮机DEH自动化控制
    4.1 DEH自动化控制的组成及功能
        4.1.1 DEH系统的组成
        4.1.2 DEH调节系统的功能
    4.2 高炉汽轮机DEH系统改造及效果
        4.2.1 高炉汽轮机DEH系统改造方案
        4.2.2 高炉汽轮机DEH系统效果
    4.3 高炉汽轮机ATC功能的实现
        4.3.1 转子应力控制
        4.3.2 程序的控制范围
        4.3.3 机组自启动ATC功能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V63鼓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5.1 鼓风机控制系统设计
        5.1.1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5.1.2 仪控的设计
    5.2 高炉鼓风机的防喘振控制的实现
        5.2.1 喘振形成的原因
        5.2.2 防喘振控制措施
    5.3 高炉鼓风机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航天发射场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发展现状与趋势
        1.3.1 DCS系统的发展
        1.3.2 DCS系统的结构
        1.3.3 DCS系统的特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汽轮发电机组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引言
    2.2 DCS系统的组成
        2.2.1 DPU控制器
        2.2.2 高速I/O模块
        2.2.3 外围设备
        2.2.4 环境
        2.2.5 电子装置机柜和接线
        2.2.6 DCS控制系统测点
    2.3 DCS系统软件
        2.3.1 NT6000分散处理系统
        2.3.2 NT6000组态算法
        2.3.3 操作显示
        2.3.4 标准画面显示
        2.3.5 其他显示
        2.3.6 记录功能
    2.4 DCS系统操作
        2.4.1 开关量阀门
        2.4.2 模拟量阀门
        2.4.3 泵电机
        2.4.4 ETS画面操作
        2.4.5 功率控制操作
        2.4.6 进入孤网状态处理方法
        2.4.7 调门各种保护限制报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DEH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DEH系统原理
    3.3 DEH主要功能
    3.4 DEH专用模件
        3.4.1 汽轮机测速及超速保护卡KM532A
        3.4.2 伺服卡KM532A
        3.4.3 手操盘
        3.4.4 DEH主要技术指标
    3.5 EH油系统
    3.6 ETS系统
    3.7 TSI系统
    3.8 同步电机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锅炉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器设计
    4.3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仿真实现
    4.4 Advan Trol-Pro系统
        4.4.1 实时监控
        4.4.2 网络与数据服务
    4.5 数据采集系统(DAS)
    4.6 顺序控制系统(SCS)
    4.7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汽轮机调节系统的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汽轮机调节系统的发展
2 国内常用的汽轮机改造方案
    2.1 采用同步器对调节系统控制
    2.2 采用电液并存的方式对调节系统控制
    2.3 采用透平油纯电调的方式对调节系统控制
    2.4 采用抗燃油纯电调的方式对调节系统控制
3 各改造方案对比
4 相关问题探讨
    4.1 调节油选择
    4.2 阀门管理功能的探讨
    4.3 DEH功能应用的探讨
5 结束语

(6)基于阻抗模型的多母线微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微网的研究现状
        1.2.1 微网的发展与分类
        1.2.2 微网系统及其逆变器控制策略
        1.2.3 微网逆变器的阻抗建模方法
    1.3 微网的稳定性
        1.3.1 微网稳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1.3.2 微网稳定性问题的分类
        1.3.3 小信号稳定性分析方法
        1.3.4 微网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单母线微网的阻抗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2.1 微网逆变器的阻抗建模
        2.1.1 电流控制型逆变器模型
        2.1.2 电压控制型逆变器模型
    2.2 单母线微网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2.1 单母线微网系统的阻抗模型
        2.2.2 单母线微网系统的判稳准则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母线链状微网的稳定性分析
    3.1 多母线链状微网拓扑结构
    3.2 多母线链状微网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3.2.1 单母线微网的等效子系统阻抗
        3.2.2 基于单母线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3.2.3 最小链状单元系统应用举例
    3.3 逆变器的控制器参数对最小链状单元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3.1 电流控制型逆变器的控制器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3.3.2 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控制器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3.4 仿真验证
        3.4.1 基于单母线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的验证
        3.4.2 电流控制型逆变器的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4.3 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母线网状微网的稳定性分析
    4.1 多母线网状微网拓扑结构
    4.2 可降阶结构的多母线网状微网稳定性分析方法
        4.2.1 基于克朗降阶的GCT(s)的求取
        4.2.2 广义Nyquist稳定性分析法
        4.2.3 基于CCM和克朗降阶稳定性分析法的应用举例
    4.3 不可降阶结构的多母线网状微网稳定性分析方法
        4.3.1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矩阵
        4.3.2 应用举例(星形微网的稳定性分析)
    4.4 仿真验证
        4.4.1 可降阶结构的多母线网状微网稳定性分析方法验证
        4.4.2 不可降阶结构的多母线网状微网稳定性分析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内容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7)汽轮机调门调节仿真分析及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汽轮机调节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液压调节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汽轮机液压调节系统控制方式
        1.3.1 调门工作原理
        1.3.2 伺服阀在调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4 课题来源及意义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轮机改造相关分析及设计
    2.1 原液压调节系统及存在的问题
    2.2 设计的总体要求
    2.3 改造后调节系统的设计
        2.3.1 液压泵站的设计
        2.3.2 各调门计算及设计
        2.3.3 危急遮断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机液压调门建模及仿真研究
    3.1 AMESIM在液压中的应用
    3.2 基于AMEsim的汽轮机调节仿真
        3.2.1 油缸缓冲装置仿真
        3.2.2 系统危急遮断时阀门响应仿真
        3.2.3 高、中、低压调门响应仿真
        3.2.4 高调门不灵敏度仿真分析
    3.3 调门调节静态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轮机调速特性及PID控制
    4.1 调节系统模型建立
        4.1.1 调速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4.1.2 汽轮机调速系统参数变化时的奈奎斯特图和波特图
    4.2 控制方式的选择
        4.2.1 双模糊PID控制器
        4.2.2 T-S型的模糊PID控制
    4.3 仿真研究与比较
        4.3.1 PID控制仿真
        4.3.2 双模糊PID控制仿真
        4.3.3 T-S型模糊PID控制仿真
    4.4汽轮机调速动态实验
        4.4.1 常规PID控制转速实验
        4.4.2 T-S型模糊PID控制转速实验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分布式电源电压控制型接口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研究现状
        1.2.1 电网同步技术综述
        1.2.2 电压控制算法综述
        1.2.3 并网功率控制综述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项目支持
        1.3.1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2 支持项目介绍
第二章 基于复系数复变量滤波器的锁频环
    2.1 复变量滤波器
        2.1.1 实系数复变量滤波器
        2.1.2 复系数复变量滤波器
        2.1.3 谐波检测应用
    2.2 频率观测算法
        2.2.1 频率误差分析
        2.2.2 锁频环(FLL)设计
    2.3 实验结果
        2.3.1 频率观测性能
        2.3.2 性能对比
        2.3.3 综合性能评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复变量设计的慢动态消除电压控制
    3.1 慢动态消除电压控制算法
        3.1.1 逆变器模型
        3.1.2 传统双环控制
        3.1.3 慢动态消除电压控制
    3.2 控制性能分析
        3.2.1 性能评估
        3.2.2 灵敏度分析
        3.2.3 控制延迟影响分析
        3.2.4 功率控制性能影响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性能对比
        3.3.2 鲁棒性验证
        3.3.3 谐波分析
        3.3.4 功率控制性能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时间常数可调的并网瞬时功率控制
    4.1 时间常数可定制功率控制算法
        4.1.1 有功惯量支持控制算法
        4.1.2 有功下垂控制算法
        4.1.3 无功下垂控制算法
    4.2 实验结果
        4.2.1 功率跟随控制
        4.2.2 有功惯量支持控制
        4.2.3 下垂功率控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9)基于DEH技术的舰船汽发机组控制系统改装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原船汽轮发电机组技术状态
2 汽轮发电机组改装方案
3 汽轮发电机组DEH控制器设计
    3.1 硬件设计
    3.2 软件设计
4 仿真验证
    4.1 仿真环境的搭建
        4.1.1 信号油泵调速器
        4.1.2 带同步器的压力变换器
        4.1.3 滑阀油动机
        4.1.4 功率校正器
        4.1.5 液压调节子系统的其他环节
        4.1.6 蒸汽容积
        4.1.7 汽轮机转子数学模型
    4.2 硬件在环仿真结果及分析
        4.2.1 测试一
        4.2.2 测试二
        4.2.3 测试三
        4.2.4 测试四
5 结语

(10)250MW汽轮机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DEH系统的发展历程
        1.2.1 同步器控制方式
        1.2.2 电液并存控制方式
        1.2.3 低压透平油纯电调控制方式
        1.2.4 抗燃油纯电调控制方式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课题研究内容
        1.4.1 针对陡河发电厂250MW汽轮机组DEH系统改造,分析存在的问题
        1.4.2 在DEH电调系统中实现ATC功能的必要性
        1.4.3 研究汽轮机对阀门管理优化设计
第2章 DEH系统的功能、实现方法、最新进展
    2.1 DEH系统的组成
        2.1.1 电子控制器
        2.1.2 操作系统
        2.1.3 伺服执行机构
        2.1.4 油系统
        2.1.5 保护系统
    2.2 DEH调节系统的功能
        2.2.1 汽轮机自动控制功能
        2.2.2 汽轮机负荷自动调节功能
        2.2.3 汽轮机自动保护功能
    2.3 陡河发电厂DEH系统改造
        2.3.1 陡河发电厂250MW机组概述
        2.3.2 DEH改造系统安装
        2.3.3 停机前工作
        2.3.4 停机后工作
    2.4 DEH改造系统调试及试运
        2.4.1 设备打压及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2.4.2 抗燃油系统分步调试
        2.4.3 整体调试
        2.4.4 开机试验及结果
    2.5 DEH改造效果及评价
第3章 陡河电厂250MW机组自启动ATC功能
    3.1 汽轮机热应力与自动程序控制功能
        3.1.1 转子应力控制
        3.1.2 程序的控制范围
        3.1.3 机组自启动ATC功能的实现
    3.2 在DEH电调系统中实现ATC功能的必要性
    3.3 在汽机DEH电调改造中ATC功能的实现
        3.3.1 冲转目标主汽温度的宏命令逻辑实现
        3.3.2 数学原理
        3.3.3 高压缸第一级金属失配温度的计算
    3.4 总结
第4章 阀门管理
    4.1 阀门管理基本内容及主要功能介绍
    4.2 阀门流量特性优化
        4.2.1 比例-偏置模式
        4.2.2 单阀-顺阀管理模式
    4.3 阀门切换
    4.4 阀门重叠度影响分析
    4.5 DEH的阀门试验和阀门校验
        4.5.1 阀门试验
        4.5.2 阀门校验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同步器控制型DEH系统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台并联电力电子变换器弱电网下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 王凯.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2]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的同步稳定分析与控制设计[D]. 黄林彬. 浙江大学, 2020
  • [3]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杨帆.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4]航天发射场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孔少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5]汽轮机调节系统的改造研究[J]. 韩涛. 内燃机与配件, 2019(10)
  • [6]基于阻抗模型的多母线微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D]. 朱文松.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7]汽轮机调门调节仿真分析及工程实践[D]. 吕琰城. 燕山大学, 2019(03)
  • [8]分布式电源电压控制型接口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 全相军. 东南大学, 2018
  • [9]基于DEH技术的舰船汽发机组控制系统改装设计[J]. 龚喜文,朱晶.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2016(02)
  • [10]250MW汽轮机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与研究[D]. 薄健.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标签:;  ;  ;  ;  ;  

同步器控制的DEH系统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