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牵引电机绝缘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异步牵引电机绝缘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异步牵引电动机绝缘材料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孟凡顺[1](2020)在《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的改进》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基本采用直流励磁同步发电机作为牵引发电机,三相异步电机作为牵引电动机这种技术成熟的内燃交-直-交牵引传动形式。随着永磁技术的迅猛发展,具备了应用于内燃机车的技术准备且日趋成熟。现在电传动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逐步得到应用,首台内燃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也已经完成现场调试。本文以某企业小功率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牵引传动系统为背景,针对现场调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牵引传动系统进行优化改进。目前主要存在如下两个问题:第一,在牵引系统主电路的选择上存在缺陷,企业原始设计采用不控整流,导致中间直流环节电压与柴油机转速近似正比,造成了当机车所需牵引功率较小的情况下,随着机车速度的提高,仍然需要提升柴油机转速以保证系统弱磁的进行,无法保证柴油机运行工况的稳定性和柴油机的经济性。第二,在机车起动阶段和机车速度变化较快时,存在柴油机憋停的现象。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对永磁同步牵引系统进行改进。首先从整车网络结构和牵引控制系统网络结构两部对永磁同步内燃机车网络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通过相关计算验证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周期的合理性,利用仿真的手段分析时延对牵引系统网络控制实时性的影响;其次,将不控整流牵引系统改进为PWM脉冲整流牵引传动系统,并对发电系统控制器及控制策略进行设计,以保证与传统内燃机车相同,在司控器牵引手柄位一定(即牵引功率一定)时,柴油机转速和输出功率为恒定值,同时还可以保证在全速范围内电动机牵引系统弱磁的需求;然后,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牵引系统进行改进,采用合理的控制策略实现系统弱磁,使其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且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保证内燃机车的运行需求。最后,本文针对柴油机憋停问题,结合现场调试过程中存在直流母线过流故障的现象,对在低负荷情况下由于牵引电动机矢量控制性能不佳造成柴油机憋停的原因进行分析。即在起动阶段以及机车速度变化较快时,电动机牵引系统的调节特性较差,导致直流母线电流过流,从而造成在低负荷下柴油机输出功率急剧变化,最终导致柴油机憋停。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改进后的永磁同步牵引传动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改进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并对造成柴油机憋停的原因进行验证。

姜玮鹏[2](2020)在《一种永磁电机冷却系统数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出现,永磁电机在轨道交通和高速动车组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广泛。永磁电机拥有体积小、噪声低、效率高、节能明显等传统励磁电机无可比拟的优点,其满足国家要求铁路向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的目标,是下一代列车牵引系统——永磁牵引系统的核心部件。然而由于牵引用永磁电机体积小、功率密度高且采用全封闭的结构,导致电机温升大,永磁体会因高温而发生永久退磁。因此,为永磁电机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冷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一台35 kW的永磁电机为例,基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借助Maxwell对其进行仿真,得出了铜耗、铁耗和机械损耗。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借助Fluent对其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并得到相关结论。通过对比常见的冷却方案和结构确定了机壳冷却方案,在分析冷却机壳结构形式、水道数量、入水口流量、机壳内壁厚度和材料等因素对冷却性能的影响后设计了一套高效的永磁电机冷却系统。论文研究中得到了以下结论:(1)铁芯的磁通密度分布具有周期性规律,可选取几个点来代表整体情况,通过增加代表点的划分区域以及对波形进行处理提高其正弦度均可提高铁耗计算准确性。(2)在对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计算中采用FFT分解法>径、切向分解法>忽略谐波直接法所计算的结果,将磁通密度按照径、切向分解和FFT分解均能提高铁芯损耗的计算准确度且后者更好,磁滞损耗在铁损中占比大于涡流损耗。(3)铜耗占据总损耗的1/5左右,与机械损耗相当,铁耗占据着总损耗的一半以上,为导致电机温升的主要损耗,永磁体涡流损耗只占铁芯涡流损耗的1/20。(4)研究对象在温度为25℃的环境中自然冷却时温度最高达到116.8℃,最低温度为71.0℃,高温区主要集中在定子和机壳处,永磁体温度超过抗退磁温度80℃,绝缘层温度超过绝缘等级A规定的温度,接近E的温度,均需要冷却系统对其散热。(5)论文设计了一种水冷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水道数量增加,流速升高,电机温升下降,散热性能增强;冷却水入口流量增加,流速升高,电机温升下降,且在流量小于10 L/min时流量增加电机温度下降较快,在流量大于10 L/min时流量增加电机温度下降较慢,最佳入口流量为10 L/min;机壳内壁厚度增加,电机温升增大,散热性能减弱,但不明显;材料导热系数越大散热性能越好,但要考虑材料成本使用性价比。

赵杨杰[3](2020)在《HXN5内燃机车电机对机车信号干扰防护研究》文中认为目前,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青藏铁路及既有线的持续运营,内燃机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鉴于内燃机车上微电子器件的弱电设备广泛使用,强电与弱电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开始引起铁路工作者和学者的注意。内燃机车牵引电机可能对机车信号形成严重干扰,引起接收线圈接收的码型严重畸变,甚至出现其它码型特征,导致机车信号突变和译码错误,从而引发制动降低运行效率,甚至由于信号升级带来安全隐患。本文以此类故障案例为背景,对机车牵引电机的交变磁场以及对外干扰展开研究,结合铁路现场实际案例分析机车信号车载系统受干扰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保障机车信号解码译码的准确性。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机车牵引电机对机车信号接收线圈的干扰分析。从机车结构原理出发,介绍机车传动系统以及牵引电机形成干扰原因;围绕电磁骚扰三要素,分析典型牵引电机对机车信号接收线圈的干扰及其耦合关系。(2)三相异步电机的状态分析和仿真分析。概述三相异步电机的工作状况,电机绕组的磁势以及产生感应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基于有限元理论以Maxwell方程组为基础搭建牵引电机仿真模型,研究牵引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磁场干扰强度。(3)机车信号受干扰定量研究。以现场实际应用的交流计数轨道电路为例,对轨道电路的进行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通过ANSYS仿真平台,研究机车信号接收三种不同信号时的波形;对比铁路现场数据,得出机车信号受干扰原因。(4)机车信号干扰抑制措施分析。以电磁干扰常用的抑制技术为基础,采用主动屏蔽的方式抑制牵引电机对机车信号的电磁干扰;通过ANSYS仿真分析,得出抑制效果。图54幅,表12个,参考文献51篇。

王雪松[4](2020)在《电牵引采煤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煤炭智能开采从概念逐步且越来越富有内涵地走向工程实践,作为其中最为关键的开采装备——采煤机也必须具备相应的智能化功能。本文立足于作者的工作岗位,结合太重煤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矿)智能开采装备研发规划,对电牵引采煤机新一代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实用产品的开发。首先,根据煤炭智能开采对采煤机的智能化要求,结合太矿采煤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现有水平,以及应对未来智能开采时代的煤机发展战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制定了新一代电牵引采煤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构成:采用32位主、从控制器(主控制器型号DX-M3530,从控制器型号DX-M302)、CAN总线通讯方式的分布式控制模式;将整个控制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主控制单元、高压测控单元、本安测控单元、无线4G信号转换模块、本安信号采集模块、传感器单元等,并进行了主控制器的开发及检测检验。第二,研发了分布式电控系统中主要监控模块,用于监测8路PT100温度信号、三轴倾角、环境温湿度等。从该分布式模块的功能需求入手,分析并设计了该模块的硬件电路,具体包括:输入、输出量接口模块、电源模块、MCU控制部分、PT100检测部分、CAN通信部分、环境温湿度检测、倾角检测等,并进行了可靠性测试设计。第三,研究了采煤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并加以实现。状态监测除了常规的电机温度、电流、牵引速度、角度等检测量以外,还通过安装旋转编码器、压力、温度、振动、电缆张力等传感器实现了太矿采煤机更加全面的工况监测,首次实现了太矿采煤机拖曳电缆的张力监测,增强了采煤机机载预警与故障提示功能,故障代码达到了81个;通过新研发的机载数据记录仪,可采集、存储采煤机的110种状态数据,数据记录可长达90天、约90亿条记录;井下实时监测的采煤机通讯状态、关键部位温度、压力及流量值、摇臂角度、煤机位置、记忆截割等数据,通过机载无线通信单元和防爆天线经矿井环网传输至太矿采煤机云端远程运维中心,为后期实现采煤机远程信息融合故障诊断和预测预警奠定了基础。第四,主持设计的基于分布式电控系统的采煤机智能化功能实现突破:首次实现了摇臂高度自动调节、牵引速度自动调节和基于TD-LTE制式的4G采煤机信息无线传输等功能,显着提升了采煤机的智能化水平。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马天银[6](2020)在《Matlab环境下交流机车变频调速过程仿真》文中认为列车牵引交流传动控制系统作为电气传动控制的一个独立分支,在交通运输牵引传动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一个非线性、变量多和强耦合的系统,能量传递通过变流器完成交-直-交的转换,将转换后的交流电传输到异步电动机中完成传动。整个过程它以牵引电动机为控制对象,通过开环或者闭环控制系统对牵引电动机转速参数的实时控制,来达到对驱动对象控制与调节的目的。实际传动系统的构建相当细致与复杂,并且影响运行稳定的因素众多,其中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谐波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比较严重,这些谐波主要来源是IGBT开关元件工作时导致的尖峰电压所产生。为了使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本文针对谐波这一问题,主要开展了Matlab环境下交流机车变频调速过程仿真分析并做系统改进的工作,主要包括:研究了列车牵引交流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了解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谐波的主要原因,然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传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完成仿真并分析结果;研究了滤波电路的相关原理,针对谐波问题对仿真电路进行改进,改进方案是在逆变器输出端的电路中加入设计的三相滤波器电路,并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仿真,再根据仿真实验结果与改进前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牵引传动系统中,变流器在完成交-直-交的能量转换时,由IGBT元件关断产生的谐波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表现在异步电机的输出相电流与转矩的波形出现不稳定情况,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受谐波影响明显;系统中搭建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将异步电机的转速作为反馈信号,进行一系列的转化输入到逆变器中完成反馈控制,反馈效果显着,达到实验预期。针对谐波问题的验证,在仿真系统中加入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案,在变流器输出端加入设计好的三相滤波电路。对改进后的系统仿真进行调试运行,将改进前后的仿真结果对比发现,异步电机的输出转矩与电流的波形图变得相对稳定,说明与预设情况一致,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就是谐波问题导致,此方案提出合理,符合预设情况。因此提出的设计就有了理论支撑,并对实际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进而说明此方案对谐波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赵亦辉[7](2019)在《采煤机漏电保护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采煤机是煤炭生产企业采煤装备的关键设备之一,与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被称“大三机”。“大三机”是煤炭采掘的核心设备,而以采煤机电控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为核心的课题是当今一些机构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煤炭生产的装备有了飞速的发展,由于煤炭行业生产装备技术水平较其他行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其装备的科技含量较低,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有待提高。漏电保护是矿用电气设备的基本保护功能之一,是保证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供电,防止人身触电的重要措施。在采煤机电气系统中增加漏电保护功能,并提高漏电保护性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采煤机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漏电故障是采煤机电气系统供电系统常见的故障类型,如果采用的漏电保护措施不当,就会引发煤矿井下重大的安全事故。采煤机是煤矿生产的主要装备,采煤机运行是否安全可靠,对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煤炭企业的财产安全都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目前采煤机电控系统中漏电保护的基本原理,针对该系统中漏电保护的设计和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后的漏电保护器设计方案。在该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对采煤机带载漏电保护和无载漏电保护器进行升级改进,通过进一步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能够提高采煤机电控系统漏电保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论文根据采煤机电控系统横向供电支路多,三级纵向供电的应用特点确定了漏电保护所采用的原理,结合系统中负载运行波动大,供电回路中谐波含量高的现状,漏电保护器对硬件和软件部分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并通过采煤机制造企业提供的试验平台,对装置的功能进行了检测,验证了本漏电保护器功能的可靠性,能够应用于现有的采煤机电控系统中。

黄博中[8](2019)在《湘电集团低压电机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国家调控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对高压电机增长影响较大,预计未来行业增长和向高端升级的方向主要在低压电机领域。长期以来,湘电集团低压电机业务在发展定位上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总体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为此,从战略层面对低压电机业务重新定位,发展好低压电机,对公司做大做强电机业务、支撑公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湘电集团低压电机为研究对象,结合竞争战略相关理论,主要遵循选题意义、理论支撑、环境和资源分析、战略选择与制定、保障措施等研究框架,从四个方面对低压电机业务竞争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主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战略管理和低压电机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以及相关研究方法;其次介绍了湘电集团现状以及低压电机业务发展历程与现状,通过系统运用了PEST分析、SWOT分析、STP模型等工具分析了低压电机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行业发展环境,剖析了自身拥有的资源、能力以及存在的优劣势等;再次以前两章节为基础,创新性的设计了市场细分框架模型,提出了战略定位、展愿景和目标、以及战略相关具体内容;最后从实施的原则与思路,以及在市场、技术、人才、投资和融资等方面保障措施论述了竞争战略的落地。本文具有较大的实用和理论推广价值。在实用价值方面,通过对湘电集团电机业务的梳理,结合竞争战略的理论支撑,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升级,以战略引领系统解决制约公司低压电机业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加快将其打造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在理论价值方面,根据低压电机业务的市场竞争特征,推动公司低压电机业务单元加快引入外部投资者、民营资本,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制造性混改企业通过战略定位与战略选择,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罗英露,李伟业[9](2018)在《100%低地板车辆用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关键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一款基于100%低地板车辆的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并对永磁电机磁路结构、关键方案、总体结构、冷却结构等进行研究,开发了样机完成相关试验并进行了装车考核。与异步牵引电动机相比,该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在重量、效率、节能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陈政[10](2013)在《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铁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环保、安全、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等优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我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国外引进到自主研发,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在中国铁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技术发展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对中国铁路的发展道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铁路自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后,就同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走过了一段长期艰难曲折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铁路揭开了新的一页,发展速度大大提升,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在经历蒸汽机时代、内燃机和柴油机时代、低速电气化时代后,走向高速铁路时代。2008年8月1日,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最高运营时速达到350km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进入高速铁路发展时代,随后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城际等相继投入运营,预示着高速铁路发展春天的到来。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列车时速突破300km/h大关,正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前进。简言之,高速铁路是在我国运输供需矛盾紧张的情况下运用而生的,其快速发展离不开行业创新技术的发展。本文用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和历史友好模式来系统研究铁路行业的发展,描绘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之所在。通过回顾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历史,找到影响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关键事件,通过情景分析得出这些关键事件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建立一个中国铁路运输业技术发展的历史友好模型的理论模型,总结出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主要模式,从而为以后铁路技术发展指导方向,为今后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二、异步牵引电动机绝缘材料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步牵引电动机绝缘材料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轨道车辆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研究现状
        1.2.1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1.2.2 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特点
    1.3 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CAN总线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内燃机车牵引系统网络控制的实时性分析
    2.1 内燃机车牵引系统动力性能基本要求及牵引特性曲线
        2.1.1 内燃机车牵引系统动力性能的基本要求
        2.1.2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主电路形式
        2.1.3 内燃机车理想牵引特性曲线
    2.2 永磁同步内燃机车网络控制系统架构
        2.2.1 整车网络结构
        2.2.2 牵引控制系统网络结构
    2.3 CAN总线技术
        2.3.1 CAN总线技术概述
        2.3.2 CAN帧类型及其结构
    2.4 CANopen协议
        2.4.1 通讯流程
        2.4.2 对象字典建立
        2.4.3 网络管理对象
        2.4.4 服务数据对象
        2.4.5 过程数据对象
        2.4.6 管道数据流
    2.5 永磁同步内燃机车网络控制系统实时性分析
        2.5.1 内燃机车牵引特性控制过程
        2.5.2 时延对内燃机车网络控制系统实时性的影响
        2.5.3 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周期的确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发电系统结构改进
    3.1 交-直环节采用不控整流与PWM脉冲整流技术的发电系统
        3.1.1 采用不控整流技术的发电系统
        3.1.2 采用PWM脉冲整流技术发电系统的特点
    3.2 内燃机车柴油机-永磁同步发电机组
        3.2.1 柴油机主要技术参数
        3.2.2 柴油机运行工况
        3.2.3 永磁同步发电机主要技术参数
    3.3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发电系统控制器设计
        3.3.1 直流环节电压等级的选取
        3.3.2 永磁同步发电系统PWM脉冲整流器工作原理
        3.3.3 功率开关器件的选型计算
    3.4 直流母线电容参数的确定
    3.5 过压保护系统
    3.6 改进后内燃机车永磁同步发电系统主电路工作原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发电系统控制策略
    4.1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发电机工作特性
    4.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4.2.1 坐标变换基本原理
        4.2.2 永磁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PWM整流器数学模型
    4.4 基于矢量控制的稳压控制策略
        4.4.1 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
        4.4.2 i_(sd)=0控制策略
        4.4.3 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策略
        4.4.4 复杂工况下的复合控制策略
    4.5 内燃机车交-直-交系统直流环节电压控制器的设计
    4.6 仿真模型的建立
    4.7 仿真结果与分析
        4.7.1 系统空载且柴油机怠速工况
        4.7.2 恒定转速恒定负载工况
        4.7.3 柴油机转速恒定突然加载/减载
        4.7.4 负载恒定柴油机突然升速/降速工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车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方式的改进
    5.1 内置式PMSM数学模型
    5.2 SVPWM原理及其数字化实现
        5.2.1 SVPWM基本原理
        5.2.2 SVPWM的实现
    5.3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分析
        5.3.1 电压极限椭圆和电流极限圆
        5.3.2 弱磁控制原理分析
        5.3.3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5.3.4 负直轴电流补偿弱磁控制
    5.4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调速的整体方案
    5.5 仿真验证与分析
        5.5.1 仿真模型的建立
        5.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改进后的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建模与仿真
    6.1 改进后的牵引传动系统主电路结构
    6.2 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牵引系统控制方案
    6.3 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6.4 仿真验证与分析
        6.4.1 内燃机车在最高牵引手柄位下运行
        6.4.2 内燃机车牵引系统网络实时性仿真分析
        6.4.3 柴油机憋停问题仿真分析
        6.4.4 造成柴油机憋停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一种永磁电机冷却系统数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永磁电机研究现状
        1.2.2 永磁电机热源分析研究现状
        1.2.3 永磁电机温升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4 永磁电机冷却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永磁电机工作原理及发热分析
    2.1 引言
    2.2 永磁电机的组成及构造
    2.3 永磁电机的工作原理
    2.4 永磁电机模型参数
    2.5 基于Maxwell的永磁电机电磁场仿真
        2.5.1 Maxwell软件简介
        2.5.2 电磁场理论和有限元理论
        2.5.3 Maxwell二维瞬态磁场仿真流程
    2.6 永磁电机的损耗
        2.6.1 绕组铜耗
        2.6.2 定子铁耗
        2.6.3 永磁体涡流损耗
        2.6.4 机械损耗
    2.7 本章小结
3 永磁电机温度场求解
    3.1 引言
    3.2 永磁电机的温度场
    3.3 基于Fluent的永磁电机温度场仿真
        3.3.1 Fluent软件介绍
        3.3.2 Fluent温度场仿真原理
        3.3.3 Fluent温度场仿真流程
    3.4 永磁电机热量传递方式
        3.4.1 永磁电机中的热传导
        3.4.2 永磁电机中的对流换热
        3.4.3 永磁电机中的热辐射
    3.5 永磁电机温度场的数学描述
        3.5.1 导热微分方程
        3.5.2 定解条件
    3.6 永磁电机温度场仿真
        3.6.1 仿真模型的简化
        3.6.2 材料参数的确定
        3.6.3 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3.6.4 载荷条件
        3.6.5 温度场仿真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永磁电机冷却系统设计及仿真
    4.1 引言
    4.2 永磁电机冷却方案
        4.2.1 永磁电机冷却系统方案选择
        4.2.2 永磁电机水冷系统设计原则
        4.2.3 永磁电机水冷系统结构选择
        4.2.4 水冷系统仿真模型简化
    4.3 冷却水道形式对永磁电机散热性能的影响
        4.3.1 冷却机壳的结构形式
        4.3.2 载荷条件和边界条件
        4.3.3 冷却机壳的结构参数
        4.3.4 两种冷却结构仿真结果及分析
        4.3.5 改进冷却结构仿真及分析
    4.4 水道数量对永磁电机散热性能的影响
    4.5 冷却水流量对永磁电机散热性能的影响
    4.6 机壳内壁厚度对永磁电机散热性能的影响
    4.7 水冷机壳材料对永磁电机散热性能的影响
    4.8 冷却效果验证
    4.9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HXN5内燃机车电机对机车信号干扰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概述
        1.2.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和论文安排
2 HXN5内燃机车及电磁干扰
    2.1 HXN5型内燃机车结构和原理概述
        2.1.1 HXN5型内燃机车整体介绍
        2.1.2 HXN5型内燃机车传动系统
    2.2 机车信号系统电磁环境分析
        2.2.1 铁路信号系统组成概述
        2.2.2 铁路信号系统中的电磁干扰
    2.3 HXN5内燃机车牵引电机电磁干扰
    2.4 本章小结
3 三相异步电机运行状态分析与仿真
    3.1 三相异步电机基本结构
    3.2 三相异步电机铁磁材料
    3.3 三相异步电机主磁路饱和模型
    3.4 有限元分析
    3.5 有限元建模仿真
    3.6 本章小结
4 机车信号受干扰机理分析
    4.1 交流计数电码机车信号
    4.2 机车信号接收线圈工作仿真分析
        4.2.1 机车信号线圈接收轨道电路信号
        4.2.2 机车信号线圈接收牵引电机交变磁场信号
        4.2.3 机车信号线圈接收轨道电路信号和牵引电机交变磁场信号
    4.3 机车信号接收线圈现场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机车电磁干扰抑制措施
    5.1 电磁干扰抑制技术
        5.1.1 滤波技术
        5.1.2 屏蔽技术
        5.1.3 接地技术
    5.2 机车干扰源的主动屏蔽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电牵引采煤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Introduction)
    1.1 世界电牵引采煤机发展概述(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lectric Haulage Shearer)
    1.2 太矿电牵引采煤机及其电控系统的发展历程(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ompany's Electric Haulage Shearer and its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1.3 电牵引采煤机及其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ic Haulage Shearer and its Control System)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The Main Work of this Article)
2 采煤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for Shearer)
    2.1 采煤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总体架构(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the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of the Shearer)
    2.2 采煤机分布式控制网络模型(Distributed Control Network Model for Coal Shearer)
    2.3 采煤机分布式电控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The Overall Functional Design of Shearer Distributed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3 基于CAN总线的控制器的研发与检测(Development and Test of CAN Bus Controller)
    3.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应用经验(Experience in PLC Application)
    3.2 主控制器的技术参数(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Master Controller)
    3.3 从控制器的技术参数(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Secondary Controller)
    3.4 控制器软件设计(Software Design of Controller)
    3.5 控制器的可靠性(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troller is Defined)
    3.6 控制器的检测及检验(Controller Test and Inspection)
4 分布式监控模块的开发(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Monitoring Module)
    4.1 分布式模块的研究(The Research of the Distributed Module)
    4.2 分布式模块的可靠性测试(Reliability Testing of Distributed Modules)
5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Research on 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 and Fault Diagnosis)
    5.1 采煤机故障及诊断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Main Problems of Shearer Fault and Diagnosis Technology)
    5.2 基于CAN总线的采煤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与研制(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Shearer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System Based on CAN Bus)
    5.3 采煤机远程诊断系统设计(Design of the Remote Diagnosis System of the Shearer)
6 采煤机智能化功能设计与实现(Intelligent Design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hearer)
    6.1 滚筒高度自动调节技术(Roller Height Automatic Adjustment Technology)
    6.2 牵引速度自动调节技术(Automatic Haulage Speed Adjustment Technology)
    6.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采煤机定位与煤层识别技术(Shearer Positioning and Coal Seam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6.4 基于TD-LTE制式的采煤机无线数据传输系统(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of Shearer Based on TD-LTE)
7 结论与展望(Conclusion and Expectation )
    7.1 结论(Conclusion)
    7.2 展望(Expectation)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6)Matlab环境下交流机车变频调速过程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电力机车及交流传动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2.1 电力机车及交流传动系统的发展
        1.2.2 电力机车及交流传动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1.2.3 电力机车及交流传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变频调速系统的理论分析
    2.1 异步牵引电机的调速方式分析
        2.1.1 异步牵引电机基本原理
        2.1.2 恒磁通调速原理分析
        2.1.3 恒功率调速原理分析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2.3 牵引变流器工作原理
        2.3.1 四象限脉冲整流器原理分析
        2.3.2 PWM控制技术的原理分析
        2.3.3 中间直流储能环节的原理与计算
        2.3.4 逆变器原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仿真系统的搭建与结果分析
    3.1 软件介绍
    3.2 驱动信号模块的组成与仿真搭建
        3.2.1 闭环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建立
        3.2.2 PWM信号的生成
        3.2.3 PWM信号的仿真运行结果
        3.2.4 PWM信号结果分析
    3.3 仿真系统的搭建与结果分析
        3.3.1 仿真系统的搭建
        3.3.2 仿真的运行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滤波电路的设计与计算
    4.1 滤波电路的原理分析
    4.2 滤波电路的设计与计算
    4.3 本章小结
5 仿真模型的改进与仿真结果分析
    5.1 改进模型的仿真结果
    5.2 仿真运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7)采煤机漏电保护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采煤机电气系统供电网络与漏电原理分析
    2.1 采煤机基本结构的介绍
    2.2 采煤机电控箱基本结构的介绍
    2.3 采煤机电气系统主回路供电网络的设计
        2.3.1 截割电机和破碎电机控制回路
        2.3.2 泵电机控制回路
        2.3.3 牵引控制回路
    2.4 采煤机电气系统供电网路漏电分析
        2.4.1 井下供电系统
        2.4.2 采煤机电气供电网路中漏电原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电气系统选择性漏电保护
    3.1 对漏电保护的要求
    3.2 选择性漏电保护原理
        3.2.1 漏电保护的选择性
        3.2.2 附加直流电源的保护原理
        3.2.3 零序电压的保护原理
        3.2.4 零序电流的保护原理
        3.2.5 零序电流方向保护原理
    3.3 漏电判断原理
    3.4 本章小结
4 采煤机漏电保护装置的设计
    4.1 采煤机电气系统选漏现存的问题
    4.2 采煤机现有漏电保护方法分析
    4.3 采煤机漏电保护器的结构设计
    4.4 采煤机漏电保护系统的设计
    4.5 采煤机漏电保护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4.5.1 采煤机漏电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
        4.5.2 控制软件开发环境及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概述
    5.2 装置调试及实验
    5.3 截割电动机漏电保护硬件电路实验
    5.4 牵引电动机漏电保护硬件电路实验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湘电集团低压电机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战略管理理论产生及其类型
        1.2.2 竞争战略理论及研究现状
        1.2.3 战略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湘电低压电机的战略环境分析
    2.1 公司概述
        2.1.1 公司简介
        2.1.2 低压电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2 外部环境分析
        2.2.1 国际环境分析
        2.2.2 国内环境分析
        2.2.3 行业竞争结构
        2.2.4 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与风险
    2.3 公司资源和能力分析
        2.3.1 公司低压电机资源
        2.3.2 公司低压电机能力
        2.3.3 公司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第3章 湘电低压电机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制定
    3.1 战略定位分析
        3.1.1 低压电机SWOT分析
        3.1.2 战略发展方向
        3.1.3 战略定位与选择
    3.2 战略目标规划
        3.2.1 公司愿景与使命
        3.2.2 低压电机战略目标
    3.3 竞争战略的具体内容
        3.3.1 总成本领先战略
        3.3.2 差异化竞争战略
        3.3.3 聚焦竞争战略
第4章 湘电集团低压电机竞争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4.1 实施原则
        4.1.1 整体推进原则
        4.1.2 系统协调原则
        4.1.3 评估改进原则
    4.2 实施步骤
    4.3 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4.3.1 市场保障
        4.3.2 技术保障
        4.3.3 人力资源保障
        4.3.4 投资与融资保障
        4.3.5 组织与文化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100%低地板车辆用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设计要求
    1.1 主要技术参数
    1.2 牵引、制动特性
2 研制与开发
    2.1 磁路结构及关键方案选取
        2.1.1 磁路结构选择
        2.1.2 极数
        2.1.3 冲片内径选择
        2.1.4 降低齿槽转矩措施
        2.1.5 气隙
        2.1.6 永磁体
    2.2 结构设计
        2.2.1 定子
        2.2.2 转子
        2.2.3 轴承
    2.3 冷却结构设计
        2.3.1 水冷系统
        2.3.2 冷却液流量的确定
        2.3.3 冷却水道设计
        2.3.4 温度场仿真
3 样机试验
4 与异步牵引电动机对比
    4.1 主要参数对比
    4.2 效率对比
5 结语

(10)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行业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2.1 产业创新系统
        2.1.1 产业创新系统的定义与概念
        2.1.2 产业创新系统框架
        2.1.3 产业创新系统的引申含义
    2.2 历史友好模型
        2.2.1 历史友好模型概念界定
        2.2.2 理论基础
    2.3 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2.3.1 研究方法的应用进展
        2.3.2 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研究进展
第三章 中国铁路关键技术发展评价
    3.1 蒸汽机车时代
        3.1.1 建国前中国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3.1.2 新中国成立后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3.1.3 小结
    3.2 柴油机与内燃机车时代
        3.2.1 以增压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技术
        3.2.2 以液力变矩器技术为基础的液力传动系统
        3.2.3 以牵引电机组技术为基础的电传动系统
        3.2.4 以集成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3.2.5 常规客车转向架技术
        3.2.6 基于低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2.7 小结
    3.3 电力机车时代
        3.3.1 以整流器技术基础的电传动装置
        3.3.2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3.3.3 以牵引变压器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3.3.4 基于牵引电气化的铁道牵引供电系统
        3.3.5 以电子励磁技术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3.3.6 准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3.3.7 基于一般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3.8 小结
    3.4 高速铁路时代
        3.4.1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3.4.2 以斯科特牵引变压器自主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3.4.3 以无缝钢轨焊接技术为基础的无砟轨道
        3.4.4 以通信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3.4.5 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3.4.6 基于高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4.7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4.1 知识技术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1.1 知识层面
        4.1.2 技术层面
    4.2 经济主体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2.1 我国铁路建设现状
        4.2.2 铁路企业的活力
        4.2.3 组织类型
        4.2.4 出口活动
    4.3 体制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3.1 国家政策
        4.3.2 铁路企业规模
        4.3.3 企业研发
    4.4 环境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4.1 研发合作环境
        4.4.2 服务环境
        4.4.3 大气环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5.1 产业知识与技术
    5.2 产业主体与网络
    5.3 产业体制与机制
    5.4 产业创新系统模式
    5.5 产业动力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内容
    6.2 建议
        6.2.1 技术创新方面
        6.2.2 技术扩散方面
        6.2.3 体制改革方面
    6.3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异步牵引电动机绝缘材料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内燃机车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的改进[D]. 孟凡顺.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2]一种永磁电机冷却系统数值研究[D]. 姜玮鹏.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HXN5内燃机车电机对机车信号干扰防护研究[D]. 赵杨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电牵引采煤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王雪松.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Matlab环境下交流机车变频调速过程仿真[D]. 马天银.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7]采煤机漏电保护器的研究与设计[D]. 赵亦辉.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8]湘电集团低压电机竞争战略研究[D]. 黄博中. 湖南大学, 2019(01)
  • [9]100%低地板车辆用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关键技术[J]. 罗英露,李伟业. 防爆电机, 2018(06)
  • [10]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D]. 陈政.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异步牵引电机绝缘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