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治疗:像 DOT 一样简单?

结核病治疗:像 DOT 一样简单?

一、结核病治疗:就DOT这么简单?(论文文献综述)

陈赣松[1](2020)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纠纷的实务研究 ——以南昌市豫章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患者普遍存在对医生的不信任感,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对于医闹事件的解决,协商解决、行政调解、报警处理等传统“事后解决”的方式通常只能治标不治本。同时,当前医院方和就医患者也都越来越重视医疗体验的服务效果。在此背景下,作为西方“舶来品”的医务社会工作引入中国,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本文以南昌市豫章医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医务社会工作和医患关系的状态进行了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发现,豫章医院医患关系总体呈现日趋紧张的态势;造成医患矛盾的主要动因是双方缺乏沟通交流、患者欠缺医学知识造成误解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要求过高;同时,医院人本疗法缺失、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媒体失真报道等也会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由于沟通不畅,医患对立事件中双方时常各执一词,互相偏袒,这也严重影响了他们信任关系的构建。此外,当前医院方和就医患者都呈现出对医务社会工作职能和角色不了解或不重视状态。与传统医患纠纷解决方式相比,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并没有被社会公众所熟知。笔者通过在豫章医院为期三个月的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和观察,借助个案社会工作方法深度参与了对一件医患矛盾关系的调解处理过程,试图呈现出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医患纠纷的通用过程、干预技巧以及所发挥的作用。实务干预发现,医患双方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是导致矛盾升级的根本原因。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医患纠纷事件的处理中坚持“将心比心”的共情方针,有望进行互相谅解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作为第三方力量的医务社会工作在实践中表明可以有效地缓和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纠纷,弥补传统医患矛盾处理方式的缺陷。因此,医务社工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新兴领域,亟需医务社工人才建设的较快发展。

连洁[2](2020)在《齐鲁大学与济南城市文化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所大学,特别是水平较高的大学,会受所处城市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必然会对其产生影响。齐鲁大学是基督教差会在山东创办的唯一一所综合性的教会大学,是中国最早的近代意义上的大学之一,各学院分散三地发展一段时间后,1917年齐聚于济南。济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自主开埠的省会城市,是传统与现代都比较明显的城市。以齐鲁大学与济南文化变迁的关系为例,观察中国近代化进程,对研究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中国近现代城市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与山东地方史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齐鲁大学作为一所教会大学出现在济南,以积极的态度与济南城市文化开始彼此影响。齐鲁大学带着西方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带着与现代科学、现代社会有所隔膜的宗教。齐鲁大学一方面要保持自己基督教大学的纯粹性;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屈服于中国的现实,满足学生和中国社会的需要,变成纯粹传播科学的场所,逐渐放松宗教控制。齐鲁大学师生对济南城市物质文化有所记录,调查主体是西方人,他们有在现代化比较完善的城市的生活经验,对济南这座嬗变中的城市有所评议,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到现代的距离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也有助于保存当时济南的城市样貌。齐鲁大学将先进的西方文化和教育方式带入济南,从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到社会教育,惠及面相当广。在学校教育方面,齐鲁大学的课程设置比较完善,偏向职业教育,学生的校园生活劳逸结合,重视健康和运动,在多种社会服务中树立起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为中国社会整体的进步埋下种子。尽管受到政治干涉,齐鲁大学的毕业生都具备了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社会教育方面,以社会教育科为首,开拓了市民的眼界、传播了先进文化与科学知识、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扩大了济南的知名度,吸引外来游客,对济南城市文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齐鲁大学对济南人的生活有所记录,保留下济南城市文化的断面的同时,也为济南的生活带去一点新风。更重要的是齐鲁大学对学生在生活方式方面的教育足以使学生从原理上理解现代的生活方式,这种影响会进一步扩散,传播现代的、科学的生活方式。齐鲁大学的教职工、学生以及附设的共合医院都尽力为济南提供服务,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压力,保护了整个城市。齐鲁大学也从实践中不断获得信心,汲取经验,发展出与当地的良好关系,推动了齐鲁大学本身的发展,使得齐鲁大学愈加与城市融合。深受教育的学生将使社会更大范围地受益。价值观念方面,面对中国近代复杂的思潮,齐鲁大学作为教会大学,肯定其中的启蒙思想,拒绝过激的行动,对政治敬而远之,同时试图推销基督教精神引导人们的行为。教会试图将基督教与母国的政治经济活动剥离,也尽力理解中国的排外情绪,但是本质上仍然缺乏对自身的反思,改变不了高高在上的态度。齐鲁大学发生的学工运动可以说是济南城市文化对齐鲁大学的影响。齐鲁大学在男女合校方面走在了极度保守的山东省的前列。学校对女性多有关怀,这种特殊保护实质上是对当时女性弱势身份的承认。齐鲁大学与济南城市的影响力相互映衬,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扩散。

李爽[3](2019)在《优势视角下乳腺癌患者抗逆力提升的个案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等多种因素,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乳腺癌患者遭遇“癌症”这个重大挫折后,原来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失去安全感,此时提升这一群体的抗逆力对于他们来说,既可以有助于身体的治疗和恢复,又有利于是他们重新振作起来,树立信心面对今后的生活。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如何提升乳腺癌患者抗逆力的方法进行探索。第一,探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第二,探究乳腺癌患者抗逆力提升的方向,第三,探究个案工作介入乳腺癌患者的抗逆力提升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本文以优势视角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了乳腺癌患者的抗逆力水平,运用个案工作的方式对选出的三位案主进行介入。第一位案主经历双重变故,第二位案主家境贫困并且有自卑心理,第三位案主患癌后心理上产生巨大落差。本文通过个案工作介入帮助案主转变生活态度,正视患癌这一事实,用恰当的方式排解负面情绪,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来面对癌症,更好地接受治疗以及日后的康复,使案主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轨。与此同时,在个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总结优势视角介入乳腺癌患者抗逆力提升的方法、优势及局限,使乳腺癌患者这一群体在患病后更好的重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本文认为,对乳腺癌患者抗逆力提升可以从几方面进行。一是使乳腺癌患者接受更多疾病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乳腺癌,减少因片面了解而对乳腺癌产生的恐惧心理。二是让乳腺癌患者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特长爱好。三是使乳腺癌患者思维转变,不再将负面信息看得很重,更关注于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会主动的寻求身边的帮助。四是使患者学会给自己树立目标,明确未来的方向,明确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个案工作介入后,笔者对三位案主的抗逆力再次进行评估,抗逆力均有了提升,说明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个体的抗逆力。

阴奇麟[4](2019)在《几类结核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措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严重损害人类健康。近年来,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和流行趋势已成为热点问题,并且已有的研究结果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本文以结核病的病理特征和传播机理为背景,研究了几类结核病模型的动力学性态与控制措施。首先,研究了一类具有优化控制措施的结核病动力学模型。针对模型的基本再生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结论显示,控制措施是有效的,它们能够降低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另外,还讨论了在非耐药和耐药的优化治疗控制措施下,使得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的最优控制对是存在的。即,当施加控制措施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染病者与潜伏感染者)总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会减少。最后利用数值模拟展示了不同控制措施强度下疾病的传播情况。其次,建立了一类具有控制措施、潜伏治疗以及复发的结核病动力学模型。利用再生矩阵方法得到了阈值;讨论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利用Hurwitz判据给出了基本再生数小于1时无病平衡点局部稳定的条件;利用Morse分解定理讨论了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系统的一致持久性。进一步,给模型施加控制措施,得到了使得目标函数取最小值的最优控制对;也借助数值模拟展示了不同控制措施下疾病的传播情况。最后,建立了一类具有外源再感染和潜伏感染者治疗的动力学模型,在给定参数取值的情况下,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也讨论了平衡点处可能发生的跨临界分岔、鞍结点分岔和Hopf分岔。

杨芸[5](2019)在《肺结核患者呼吸道细菌群落的分布特点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人体微生态的改变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呼吸道的微生态改变息息相关。肺结核是一个发病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中国是结核负担大国,云南是结核高发省份,结核的耐药率日渐增长,但结核治疗新方法的研究相对滞后。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揭示结核病患者下呼吸细菌群落较之健康人的改变,初步探讨下呼吸道微生物与肺结核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旨在为肺结核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思路。方法:本次研究方法是基于二代测序对细菌16S r DNA V3-V4可变区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通过采集的云南地区11名健康志愿者和20名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上皮黏膜刷落物样本进行测序,将测序得到的细菌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此次实验选取了20名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上皮黏膜刷落物样本及咽拭子样本共40份,健康对照组选取的是云南地区11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采集这11名志愿者肺部5个不同肺段的支气管上皮黏膜刷落物共55份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我省健康人下呼吸道存在的定植菌群,从门水平上分析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少量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进一步我们从属水平更细化的了解健康人下呼吸道细菌群落的构成则发现:杆菌属(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具有较高的丰度。在与标本采集方法相同的国外研究报道中,肺部菌群主要存在的定植菌为假单胞菌、伯克霍尔德菌和葡萄球菌,这与我们此次的研究结果完全不同;其次,本次研究中我省健康人左右肺及上下肺叶菌群的组成与分布与国外健康人群对比发现,在同一地区的健康人中左右肺的所有肺段均没有显着性差异。20名肺结核患者的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菌群的数量较健康人更为丰富,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突出;从属水平主要的优势菌除结核分支杆菌外主要有: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再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两个标本的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的丰度显着增高,普雷沃菌呈现出三个菌属,占比有所差异,但总体占比仍然较其它细菌明显。而上呼吸道除常见的上呼吸道定值细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奈瑟菌属(Neisser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杆菌属(Bacillus)、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及放线菌属(Actinomycetes)以外,普雷沃属(Prevotella)及梭菌属(Veillonella)的丰度明显增加。肺结核患者的样本中,即使普雷沃菌属为优势菌群,但普雷沃菌的丰度在各样本间也有显着差异。结论:对比健康人与肺结核患者呼吸道菌群,结果发现肺结核患者的呼吸道微生物与健康人显着不同,除了细菌种类及丰度明显增加外,肺结核呼吸道有自身独特的菌种存在,说明此种独特的细菌可能与肺结核的发生及发展相关。另外,细菌的丰度可能与是否使用过抗生素相关。

李春亭[6](2018)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抗日战争加快了云南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步伐。抗战期间,云南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扩充,并逐渐覆盖到边远和民族地区,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加之医学院校和卫生人才内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卫生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不同等级的卫生院有了固定的经费投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得到一定保障。防疫是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的首要任务,制度建设和环境卫生则是其主要内容。通过构建省县两级卫生组织体系,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宣传卫生知识,开展空袭救护医疗,为抗战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支持。国际组织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社会各界捐款捐药、民众积极参与,在战争时期形成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合力。妇幼卫生和学校卫生,取得了难能可贵的进步。卫生政策和法规在实施中,充满了问题和矛盾,经济发展水平低、经费短缺、卫生人才紧缺、政策协调性差、贪污腐化使很多想法无法落到实处,公共卫生建设成效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当时,国家权力意图借助卫生,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效果并不理想。新式的报纸和期刊,在互动中传播了卫生观念。即使西医借助知识和权力,占据了卫生行政与医疗技术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却无法改变中医在医疗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社会上层和知识精英的医疗选择日趋多元,底层民众的健康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14年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公共卫生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绝不是让人满意的。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的卫生健康事业,要坚持健康优先原则,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培养卫生人才,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优化健康教育,重视调查研究。要在健康扶贫中深化“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提高健康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乔敏[7](2018)在《论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疾病书写》文中认为郭沫若是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的留学生,又是一个疾病缠身的病人,同时也是一位作家。这三种身份共同构成了郭沫若疾病书写的三个维度——“医学、疾病、文学”。本文立足于郭沫若的文学作品,并联系郭沫若的医学经历和疾病体验,发现郭沫若的疾病书写存在着医学性、性别对立、隐喻、亲历性的特征。具体来说,首先,医学的经历促使郭沫若运用医学的冷静客观的眼光来看待疾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郭沫若对于疾病的描写以医学上病历的形式呈现;第二,在描述疾病时,郭沫若常使用西方拉丁字母的医学术语;第三,疾病的医学知识被作为一种批评方式运用到文学批评中。这些都使得郭沫若的疾病书写具有医学的质素。其次,郭沫若对两性的描写呈现出两极化的倾向,疾病增添了女性的美丽,而对于男性来说,疾病总是苦痛、绝望的象征。再者,郭沫若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浪漫性隐喻和社会性隐喻意义。疾病的浪漫性隐喻主要由肺结核和晕病这两种疾病作为载体,而疾病的社会型隐喻则是通过疾病来隐射社会现实。最后,疾病书写的亲历性特征指的是郭沫若的疾病书写通常是其当时的疾病状况的反映。郭沫若的疾病书写丰富了疾病在文学中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是近代科学方法的文学实践,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郭沫若在有一些作品中掺入过多的疾病的医学性常识,医学气息过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文学性,不免显得繁琐凝重,造成文章“夹生”的状态。同时,因郭沫若的疾病意识并不十分的强烈,疾病书写并未形成一定的体系。

王子浔[8](2017)在《T-SPOT.TB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筛查结核感染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TB)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以及评估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风险的价值。2、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前及过程中筛查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优选诊断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患者355例,其中有46例风湿免疫性疾病合并结核感染和44例除外结核感染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对比分析T-SPOT.TB试验与肺CT检查、TB-Ab的诊断结核感染的价值;接受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免疫抑制治疗的93例患者为免疫抑制组,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262例未非免疫抑制组,两者对比分析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将免疫抑制治疗组93例患者按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时间分为三组,小于等于6个月的为A组,6个月到24个月为B组(含24个月),大于等于25个月的为C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时间与结核感染及潜伏性结核进展为活动性结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T-SPOT.TB灵敏度为82.61%,与TB-Ab的灵敏度(47.8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12.267,P=0.001);与肺CT的灵敏度(71.7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1.543,P=0.214)。2、T-SPOT.TB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均明显高于TB-Ab和肺CT(均P<0.05)。3、免疫抑制组的T-SPOT.TB阳性率、结核感染率分别是37.60%、24.70%,与非免疫抑制组的(21.40%、9.20%)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9.52,P=0.002;X2=14.487,P<0.001),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的潜伏性结核感染率分别为7.5%、9.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X2=0.34,P=0.56)。4、免疫抑制治疗组,其中A组T-SPOT.TB阳性率为30%,B组阳性率为37.78%,C组阳性率为50%。A、B、C三组结核感染率分别为10%、26.67%、38.89%。A、B、C三组潜伏性结核感染率分别为10%、8.89%、0%。结论:1、T-SPOT.TB在诊断结核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TB-Ab和肺CT。2、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感染结核及潜伏性结核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的风险高。3、T-SPOT.TB筛查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LTBI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指导用药有着重要价值。

胡海娟[9](2016)在《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本地区原发性耐药结核病和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本地区结核病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评估以及为耐药结核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01月01日-2015年06月30日在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确诊的126例耐药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和126例非耐药结核病患者为对照组,以查阅病例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回顾性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对耐药结核病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获得性耐药结核病进行多因素分析。同时,构建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用H-L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用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单因素分析:原发性耐药结核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年龄、与结核患者接触史以及治疗三月末痰涂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性耐药结核病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登记分类、体重指数(BMI)、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结核病灶数、结核空洞、合并糖尿病、治疗三月末痰涂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将上述获得性耐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后得出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登记分类、体重指数结核、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结核病灶数、治疗三月末痰涂片结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3)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发生风险预测概率模型为:P=ea/(1+ea),e为指数函,a=-4.629+0.975X1+3.397X4+0.881X5+0.936X6+0.965X7+1.500X10,该模型的H-L卡方检验(c2=11.681,P=0.10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0.026,P<0.001),最佳诊断界点值为0.515,敏感性为0.824,特异性为0.716。结论(1)结核病患者接触史是原发性耐药结核病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原发性耐药结核病患者较非耐药结核病患者年龄偏低,以青年为主,且抗结核治疗三月末痰涂片阳性率高。(2)本地区耐药结核病以获得性为主。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登记分类、体重指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结核病灶数、结核空洞、合并糖尿病以及治疗三月末痰涂片结果与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产生有一定关系。其中,居住地为农村、复治、体重指数较低、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结核病灶数大于3个以及治疗三月末痰涂片为阳性是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可建立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的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方格子[10](2015)在《一百年的暗与光——中国麻风病降伏记录》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关于一种疾病的传说你知道麻风病吗?当我决定接手麻风村题材的写作时,遭遇到的困难和挣扎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前对于该病有限的了解,只是觉得它是一种传染病,恐怖,又有些遥远。似乎和人类文明史相等同,古老而神秘。"你知道麻风病吗?"带着这个问题,我随机采访过近百人,回答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麻风病会传染,很恐怖。

二、结核病治疗:就DOT这么简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核病治疗:就DOT这么简单?(论文提纲范文)

(1)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纠纷的实务研究 ——以南昌市豫章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医患矛盾成因以及解决机制研究
        1.2.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解决医患矛盾研究
    1.3 研究思路
2 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
3 医患关系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以豫章医院为例
    3.1 豫章医院医患关系的问卷调查结果
        3.1.1 医患关系较为紧张
        3.1.2 医患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
        3.1.3 各执一词的医患纠纷责任承担
        3.1.4 医患双方对医务社会工作的了解程度
        3.1.5 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措施
    3.2 豫章医院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
4 豫章医院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纠纷实例
    4.1 案例呈现
    4.2 实习接案
    4.3 问题预估
    4.4 计划目标
    4.5 介入实施
    4.6 结案
5 结语
    5.1 反思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2)齐鲁大学与济南城市文化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由来与选题简介
    二、意义、价值和作用
    三、学术史综述
        (一)相关材料
        (二)研究现状
    四、学术要点
第一章 齐鲁大学落户济南
    第一节 各差会联合办学的需求
        一、山东各新教差会合作的意向
        二、义和团加速各差会合作
        三、差会重新选择学校位置的需要
        四、教会联合大学分散办学的不便
        五、国立大学对基督教的排斥
    第二节 齐鲁大学在济南的成型
        一、济南城市本身的优势
        二、齐鲁大学的定位与目标
        三、齐鲁大学与本地的互动
第二章 齐鲁大学对济南城市文化的记录
    第一节 历史与地理
    第二节 交通
    第三节 城市管理
        一、政府机构情况
        二、市政服务
        三、财务来源
        四、新式监狱
        五、人口情况
        六、慈善事业
    第四节 经济状况
        一、银行与钱庄
        二、商业情况
        三、农业情况
        四、工业情况
    第五节 生活状况
        一、生活水平
        二、医疗状况
        三、教育机构
        四、宗教机构
        五、日常休闲场所
        六、卖淫业
    第六节 建筑
第三章 教育
    第一节 齐鲁大学教育的定位
        一、基督教教育
        二、与政府的互动
    第二节 齐鲁大学的课程设置
        一、西方学科的引入
        二、中国文化的发扬
        三、政治影响下的课程设置
    第三节 齐鲁大学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学生入学情况
        二、学生的在校生活
        三、毕业生情况与校友会
    第四节 齐鲁大学的社会教育科
        一、广智院举办的活动
        二、广智院产生的影响
    第五节 齐鲁大学附属中学的情况
        一、齐鲁大学建中学的理由
        二、中学的发展和影响
第四章 生活方式
    第一节 齐鲁大学在健康与运动方面的努力
        一、济南的公共健康状况与齐鲁大学的努力
        二、齐鲁大学提倡各类体育运动
        三、齐鲁大学参与的各级运动会
    第二节 济南城的节日与纪念日
        一、中国传统节日
        二、政治性纪念日
        三、西方节日
    第三节 战争中的济南与齐鲁大学
        一、鲁豫战争中的济南与齐鲁大学
        二、二次北伐期间的济南与齐鲁大学
        三、中原大战中的济南与齐鲁大学
        四、日本入侵阴影下的济南与齐鲁大学
第五章 公共服务
    第一节 齐鲁大学附设的共合医院
        一、医院简介
        二、医院的作用
        三、医院的扩张
    第二节 齐鲁大学参与的社会服务与慈善工作
        一、齐鲁大学相关的社会服务
        二、齐鲁大学参与的慈善事业
第六章 价值观念
    第一节 对中国各式思潮的观察和反应
        一、各式启蒙思潮
        二、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与加强
        三、排外风潮与反基督教运动
    第二节 齐鲁大学的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
        一、齐鲁大学的学生运动
        二、齐鲁大学的工人运动
    第三节 齐鲁大学对女性的态度
        一、男女合校
        二、女性的专门通道
        三、齐鲁大学重视女性所产生的影响
第七章 齐鲁大学扩散的影响力
    第一节 齐鲁大学在济南本地的直接影响
    第二节 齐鲁大学在济南以外的影响
        一、其他省份对齐鲁大学的重视
        二、齐鲁大学与其他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三、毕业生在外省的成绩
    第三节 齐鲁大学向外国的推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3)优势视角下乳腺癌患者抗逆力提升的个案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乳腺癌患者抗逆力的研究
        1.2.2 国内外医务社会工作相关研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存在的不足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乳腺癌
        1.5.2 抗逆力
    1.6 理论依据
        1.6.1 优势视角理论
        1.6.2 社会支持理论
2 乳腺癌患者的基本情况、困境及需求分析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1.1 调查地点的患者情况
        2.1.2 个案对象的基本情况
    2.2 研究对象的困境分析
        2.2.1 个人层面困境
        2.2.2 家庭层面困境
        2.2.3 社会层面困境
    2.3 研究对象的需求评估
        2.3.1 身体需求
        2.3.2 心理需求
        2.3.3 其他需求
3 个案工作介入乳腺癌患者抗逆力提升的优势分析
    3.1 研究对象的优势
        3.1.1 乳腺癌患者的个人优势
        3.1.2 乳腺癌患者的环境优势
    3.2 研究对象的抗逆力分析
        3.2.1 乳腺癌患者的内在潜能
        3.2.2 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
    3.3 运用个案工作介入的优势
    3.4 运用优势视角的优势
4 乳腺癌患者抗逆力提升的个案工作实务
    4.1 多重变故案主的个案工作实务
        4.1.1 多重变故案主H的接案
        4.1.2 多重变故案主H的问题预估
        4.1.3 多重变故案主H的个案工作计划
        4.1.4 多重变故案主H的个案工作介入过程
        4.1.5 多重变故案主H的个案工作评估
    4.2 贫困自卑案主的个案工作实务
        4.2.1 贫困自卑案主L的接案
        4.2.2 贫困自卑案主L的问题预估
        4.2.3 贫困自卑案主L的个案工作计划
        4.2.4 贫困自卑案主L的个案工作介入过程
        4.2.5 贫困自卑案主L的个案工作评估
    4.3 巨大落差案主的个案工作实务
        4.3.1 巨大落差案主M的接案
        4.3.2 巨大落差案主M的问题预估
        4.3.3 巨大落差案主M的个案工作计划
        4.3.4 巨大落差案主M的个案工作介入过程
        4.3.5 巨大落差案主M的个案工作评估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1.1 运用优势视角与案主建立关系
        5.1.2 优势视角下帮助案主重构自我
    5.2 研究反思
        5.2.1 个案工作介入乳腺癌患者抗逆力提升的方法反思
        5.2.2 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需求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SSRS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附录B 关于“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与抗逆力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C 抗逆力水平量表(CD-RISC)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几类结核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肺结核
        1.1.1 肺结核的传播机理
        1.1.2 肺结核的流行现状
        1.1.3 肺结核动力学模型及其研究
    1.2 预备知识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一类具有控制措施的结核病治疗模型的分析
    2.1 建模思想
    2.2 模型建立
    2.3 基本再生数的敏感性分析
    2.4 控制措施
    2.5 数值分析和讨论
    2.6 结论
3 一类具有控制措施、潜伏治疗以及复发的结核病动力学模型的分析
    3.1 模型建立
    3.2 平衡点的存在性及稳定性
        3.2.1 平衡点的存在性
        3.2.2 无病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
    3.3 系统的持久性
    3.4 控制措施
    3.5 数值分析和讨论
4 一类具有外源再感染和潜伏感染者治疗的结核病动力学模型的分析
    4.1 模型建立
    4.2 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系统的持久性
        4.2.1 平衡点的存在性
        4.2.2 系统的持久性
    4.3 系统的Hopf分支分析
    4.4 数值模拟与讨论
5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肺结核患者呼吸道细菌群落的分布特点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肺结核与呼吸道微生物研究现状的概述
    1.1 肺结核的研究现状
        1.1.1 肺结核目前进展情况
        1.1.2 云南地区肺结核发展现状
        1.1.3 肺结核概述
    1.2 呼吸道菌群与慢性肺疾病关系的概述
        1.2.1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
        1.2.2 慢性肺疾病与微生物的关系
        1.2.3 国外健康人呼吸道微生物情况研究
        1.2.4 肺结核与肺部定植微生物关系研究
    1.3 测序技术的历史与进展
    1.4 XPERTMTB/RIF试验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1.5 选题的意义
第二章 下呼吸道细菌群落的检测和鉴定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2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样本的收集
    2.2 测序流程
        2.2.1 样本DNA抽提
        2.2.2 设计并合成引物接头
        2.2.3 PCR扩增
        2.2.4 绘制DNA标准曲线:
        2.2.5 Illumina-Miseq 平台 PE 文库制备
        2.2.6 Illumina-Miseq平台高通量测序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1 数据质控和处理
        2.3.2 数据去杂方法和参数
        2.3.3 物种注释与评估
        2.3.4 物种组成分析
        2.3.5 样本间比较分析
        2.3.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引言
    3.1 结果
        3.1.1 健康人呼吸道细菌群落构成情况
        3.1.2 肺结核患者呼吸道细菌群落组成情况
    3.2 讨论
        3.2.1 健康人呼吸道菌群组成情况
        3.2.2 肺结核患者呼吸道菌群组成情况
        3.2.3 对比健康人和肺结核患者呼吸道菌群组成情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学术与现实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一) 国外医疗史研究概况
        (二) 国内医疗史研究概况
        (三)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研究概况
    三、概念与论域界定
        (一) 公共卫生
        (二) 研究的时空断限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资料概况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因势而动: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因应
    第一节 近代公共卫生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自知者“明”:中国人眼里的“不卫生”状况
        二、旁观者“清”:西方人记述的“不卫生”形象
        三、医疗与救国的想象
    第二节 20世纪初至抗战前云南卫生概观
        一、“积弱”的边疆云南
        二、“瘴气”的区域影响
        三、疫病的传统应对
    第三节 近代云南公共卫生事业的开端
        一、清末民初云南医疗卫生的革新
        二、民初至抗战前云南公共卫生的发展
        三、民初至抗战前云南公共卫生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规模粗具: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公共卫生组织体系的形成
        一、卫生行政体系的变革
        二、公共卫生人才的培训
        三、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地方公共卫生的运作
        一、经费保障
        二、业务开展
    第三节 卫生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一、卫生法规的制定
        二、卫生法规的实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救死扶伤:疫病防控与空袭救护
    第一节 疫病防控
        一、疫病的流行:抗战时期云南传染病的流布
        二、官方的措施:构建防疫体系
        三、民间的应对:以1942年呈贡县霍乱防治为例
    第二节 空袭救护与毒气防御
        一、空袭救护
        二、毒气防御
    第三节 战时卫生资源的整合
        一、由外而内:国家卫生的在场
        二、人道主义:国际力量的援助
        三、无问西东:社会资源的整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新月异: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
    第一节 清洁:公共空间的卫生治理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
        二、基层环境卫生的改善
    第二节 保健:妇婴卫生
        一、新法接生
        二、儿童保健
    第三节 教养:学校卫生
        一、卫生教育
        二、环境卫生
        三、预防传染
        四、健康检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阐释转化:卫生知识、医疗行为与卫生治理
    第一节 卫生知识的大众化
        一、卫生的动员
        二、卫生知识的灌输
        三、卫生知识的互动
        四、卫生的消费——以报刊医药卫生广告为中心
    第二节 日常疾病及其医疗
        一、昆明及其周边地区的疾病与医疗
        二、边区的疾病与医疗
        三、中西医之争下的医疗选择
    第三节 边疆卫生治理模式的探索:以边疆开发方案为中心
        一、扑灭“瘴疠”
        二、改良环境卫生
        三、发展医疗卫生设施
        四、发展社会生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回顾展望: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成效与启发
    第一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面临的困难
        一、经济发展滞后
        二、局势动荡
        三、工作经费匮乏
        四、贪污腐化严重
        五、卫生观念滞后
    第二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成绩
        一、为抗战提供医疗卫生支持
        二、加快了云南公共卫生建设
        三、奠定战后云南医疗卫生发展的基础
        四、促进云南边疆开发建设
    第三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局限
        一、政策协调性差
        二、制度难以落实
        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充分
        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第四节 边疆民族地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启示
        一、坚持健康优先原则
        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三、注重政策衔接
        四、培养卫生人才
        五、优化健康教育
        六、深化研究与评估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论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疾病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创新点
        1.2.1 成绩
        1.2.2 不足
        1.2.3 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结构
    1.4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疾病书写概貌
1 郭沫若疾病书写的背景:医学和疾病体验
    1.1 医学与郭沫若的文学创作
        1.1.1 医学解剖学与郭沫若的文学创作
        1.1.2 “烟囱扫除”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与文学创作
        1.1.3 以近代医学的生理学为基础树立“细胞学”文艺理论体系
    1.2 疾病体验与郭沫若的文学创作
        1.2.1 肠伤寒与文学创作内容选择
        1.2.2 神经衰弱症与人物形象塑造
        1.2.3 斑疹伤寒与文学创作欲望
2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疾病书写特征
    2.1 疾病书写的“医学性”特征
        2.1.1 疾病的病历式书写
        2.1.2 西方医学术语
        2.1.3 医学知识
    2.2 疾病书写的性别对立特征
        2.2.1 女性:疾病美好的象征
        2.2.2 男性:疾病痛苦的象征
    2.3 疾病书写的隐喻特征
        2.3.1 疾病书写的浪漫性隐喻
        2.3.2 疾病书写的社会性隐喻
    2.4 疾病书写的亲历性特征
3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疾病书写的价值与局限
    3.1 疾病书写的价值
        3.1.1 丰富了疾病的表现内容
        3.1.2 丰富了疾病的表达方式
        3.1.3 近代科学方法的文学实践
    3.2 疾病书写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后记

(8)T-SPOT.TB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筛查结核感染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结核病的流行学史
    2.2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传统检测方法
        2.2.1 痰涂片抗酸染色
        2.2.2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
        2.2.3 结核分枝杆菌PCR扩增法
        2.2.4 影像学检查
        2.2.5 结核抗体测定法
        2.2.6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2.3 结核感染的新型诊断方法—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
        2.3.1 γ-干扰素释放试验概述
        2.3.2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 ( T cell enzyme-linkedimmunospot assay,T-SPOT.TB)
    2.4 T-SPOT.TB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2.4.1 T-SPOT.TB在活动性结核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2.4.2 T-SPOT.TB在潜伏性结核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2.4.3 T-SPOT.TB在免疫功能受损人群中筛查LTBI的价值
    2.5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2.6 小结与展望
        2.6.1 小结
        2.6.2 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分组
        3.1.3 诊断标准
        3.1.4 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T-SPOT.TB试验
        3.2.2 结核抗体测定
        3.2.4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T-SPOT.TB阳性率
    4.3 不同性别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T-SPOT.TB阳性率对比
    4.4 T-SPOT.TB与TB-Ab、肺CT灵敏度的比较
    4.5 T-SPOT.TB与TB-Ab、肺CT各诊断效率指标的比较
    4.6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T-SPOT.TB阳性率、结核感染率及潜伏性结核感染率对比情况
    4.7 免疫抑制治组患者T-SPOT.TB阳性率、结核感染率及潜伏性结核感染率与治疗时间的相关性
第5章 讨论
    5.1 T-SPOT.TB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筛查结核感染的价值
    5.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耐药结核病的诊断流程
2.3 纳入研究的危险因素
2.4 统计分析方法
    2.4.1 单因素分析
    2.4.2 多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2.4.3 预测模型的评价 第三章 结果
3.1 整体情况的统计描述
    3.1.1 社会人口学信息
    3.1.2 临床相关信息
    3.1.3 就诊与治疗情况
3.2 病例组耐药类型的分布情况
3.3 单因素分析
    3.3.1 社会人口学特征
    3.3.2 临床相关特征
    3.3.3 就诊与治疗情况
3.4 多因素分析
3.5 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原发性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
4.2 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
    4.2.1 社会人口学因素
    4.2.2 临床相关因素
    4.2.3 就诊与治疗情况
4.3 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创新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一百年的暗与光——中国麻风病降伏记录(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关于一种疾病的传说
    你知道麻风病吗?
    与一种可耻的疾病狭路相逢
    不能与人分享的秘密
    麻风侵袭下的女子
        1
        2
        3
        4
第二章偏见之殇
    祈祷与礼佛能消除罪孽吗?
    隔离或是逃离
    被轻视的生命
    回不去的故乡
第三章没有国界,只有慈悲
    天堂里的梅医生
    我来自遥远的国度
    我只是一个医生
    在此安睡
第四章道不尽百年沧桑事
    草棚岁月
    我曾经有过的三十八年
    不要温顺地走进良夜
    永不言悔?
    提灯女神的微笑
第五章麻风村的故事
    孩子,愿你的世界充满温情和爱
    爱是你我
    苦与难
    在残废和残疾之间
    我想表达感恩
    他们,手执不灭的信念担当
第六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再也没有传染
    从青衿,到白首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

四、结核病治疗:就DOT这么简单?(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纠纷的实务研究 ——以南昌市豫章医院为例[D]. 陈赣松.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2]齐鲁大学与济南城市文化变迁[D]. 连洁.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3]优势视角下乳腺癌患者抗逆力提升的个案工作研究[D]. 李爽.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4]几类结核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措施的研究[D]. 阴奇麟.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9)
  • [5]肺结核患者呼吸道细菌群落的分布特点初探[D]. 杨芸.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8)
  • [6]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D]. 李春亭. 云南大学, 2018(09)
  • [7]论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疾病书写[D]. 乔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8]T-SPOT.TB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筛查结核感染的价值[D]. 王子浔. 吉林大学, 2017(10)
  • [9]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D]. 胡海娟. 江苏大学, 2016(11)
  • [10]一百年的暗与光——中国麻风病降伏记录[J]. 方格子. 江南, 2015(06)

标签:;  ;  ;  

结核病治疗:像 DOT 一样简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