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HTO 标准 T287-93“用核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粘合剂含量”的说明

AASHTO 标准 T287-93“用核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粘合剂含量”的说明

一、AASHTO标准T287-93《采用核子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胶结料含量》的说明(论文文献综述)

汤宁兴[1](2020)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由于100%利用旧料、施工速度快且有效修复车辙、松散等路面病害,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中得到广泛使用。就地热再生机组通过对原路面进行加热、翻松、再生、复拌、摊铺、碾压实现路面性能的恢复,施工环节复杂,施工质量受施工过程及工艺影响较大。本文以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项目为依托,通过对实体项目现场调查和取芯试验,对再生施工质量及其均匀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使用红外热像仪对不同就地热再生机组加热、翻松、摊铺环节温度场进行监控,从温度均值、横向均匀性以及过加热方面提出了评价指标,对关键施工环节温度场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温度控制改进措施。其次,使用基于MATLAB的图像处理技术,将沥青路面纹理彩色图像处理成表示路面正负纹理的二值图;提出负纹理面积占比(NTR)和负纹理X、Y轴分布系数(CVX、CVY)为离析量化评价指标,确定SMA-13再生路面离析评价标准;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再生后路面纹理均匀性进行评价,为离析量化评价提供参考。然后,对再生后路面压实度、渗水系数和构造深度无损检测,与铣刨重铺相比,就地热再生整体压实度更低,纵向压实度分布更均匀,横向压实度与压实过程有关,大部分再生路段渗水系数和抗滑性能达到铣刨重铺路段水平,但质量波动较大。最后,通过施工过程中取料取芯分析,发现旧沥青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翻松环节路面温度越高、均匀性越好,RAP料级配细化程度越低;对原路面和再生后路面进行原位取芯,再生后混合料压实度、抗车辙性能下降,抗飞散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无显着改善;选取不同年份再生、具有近似工况的就地热再生路段进行取芯研究,近似反映使用时长对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指出再生混合料压实度随使用时间持续提高,使用2-4年时最均匀,抗车辙性能在两年内恢复至原路面水平并持续增长,抗飞散能力、低温抗裂性能与使用时间无明显规律;对于改变原路面混合料级配类型的再生工艺,再生混合料材料性能变异性较大。论文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及理论分析,对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路面性能变化、材料性能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控制的进一步提升。

尹华兴[2](2017)在《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大,车辆趋于大型化和重载化,对道路的耐久性及使用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沥青路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车辙就是其最典型也最有危害的破坏形式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难于控制的问题之一。车辙的出现不仅会缩短路面使用寿命,影响行驶舒适性,而且危及到行车的安全,从而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面对目前为止路网结构迅猛发展的高潮,以及现实普遍存在的已建公路的车辙损坏问题,对重载交通下的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进行深入研究,防止和减少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发生,对北京市乃至全国公路建设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的课题方向是以顺密路大修工程为依托,顺密路是连接顺义区与密云县的重要交通大动脉,2006年作为京承高速公路的配套工程,密云段进行了全面的改建,改建后的顺密路机动车道宽23米,三上三下,非机动车道宽9米,人行步道宽7米,该路段与京承高速路相交互通。是连接国道G101京沈路与京承高速公路的重要联络线,随着京承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以及北京市东北部经济的腾飞,顺密路密云段交通量逐年增多,而且表现出旅游交通和货运交通平分秋色的局面,承受了巨大的重载交通荷载作用,全段沥青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车辙病害,尤其是道路交叉口更为突出。同时该段路面的表面功能损失也十分严重,影响了车辆的安全行驶。2011年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决定对顺密路密云段进行大修。

田恒辽[3](2017)在《谱系数聚类法及其在路面空隙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分布特性是评价路面摊铺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路面质量保证和控制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内外针对路面空隙率的分布特性都展开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目前主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路面的空隙率分布进行研究,但该法只能描述路面空隙率的整体分布性质,不能对路面空隙率的离析类型和离析位置进行具体描述,同时国内对路面空隙率离析标准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基于无核密度仪采集的路面空隙率数据,研究了路面空隙率在不同的检测频率下分布情况,分析了路面面层AC-25、AC-20和SMA-13在不同的离析标准下的空隙率分布特性,引入谱系数聚类法对路面的空隙率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尝试将路面空隙率离析类型对路面质量造成的影响引入到路面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中。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无核密度仪检测路面空隙率时,沿横断面方向每隔1m布一个点,沿车道方向每隔2m布一个点的布点方式为最佳布点方式,且在保证检测长度超过50m情况下得到的检测数据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空隙率分布特性;不同类型的沥青路面需要选择不同的离析判定标准,离析判定标准中不同类型的沥青路面空隙率选取区间各不相同,如中度粗离析区间长度大小排序为AC-25>AC-20>SMA-13;利用谱系数聚类法分析空隙率检测数据得到的结果能够很好的反映路面的空隙率沿车道方向和横断面方向的分布特性,能够精准的判定路面是否出现块状离析,条状离析,中间带离析,边缘带离析和搭接离析。

刘莉萍[4](2016)在《Superpave在西长凤高速公路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公路建设中道路交通量不断提高、车辆大型化和重载增加,重载主要会引起沥青路面因抗剪能力不足而产生车辙损坏和疲劳开裂,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出现了路基水毁、车辙和沉陷、路面开裂、剥落等早期破坏现象,采用传统的马歇尔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时,有时虽完全遵照其规范标准和室内设计方法,但还是会出现路面早期破坏,因此必须寻求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是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的研究成果之一,Superpave方法可以较真实的模拟路面实际使用过程,该方法可有效克服路面低温开裂、疲劳开裂及永久变形等破坏形式。本论文结合西长凤高速公路使用的Superpave技术,对其做深入研究,这对以后在我省推广应用Superpave高性能沥青路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甘肃陇东本地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甘肃省陇东地区及周边集料进行调查研究及试验分析,推荐出Superpave甘肃陇东地区材料及沥青混合料所用粗细集料、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进行Superpave20和Superpave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Superpave旋转压实参数,Superpave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级配范围、最佳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进行设计,并确定施工级配容许波动范围。用Superpave控制点和限制区、贝雷法标准检验(检验嵌挤程度)对目标级配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检验。基于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进行设计及检验,确定集料级配范围,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四项控制指标,按规范对设计配合比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检验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依托西长凤高速公路,对Superpave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拌合、运输、摊铺、碾压、Superpave现场压实度等具体施工工序及控制指标进行研究,对施工中存在问题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为Superpave在甘肃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范绍军[5](2016)在《沥青混合料离析的施工控制及改进措施》文中提出我国已建的高速公路,绝大部分采用的是沥青路面。沥青面层的早期破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由于沥青路面的离析现象而导致的水损坏,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就离析的问题,国内外许多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需全面系统地解决,进而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现象,提高路面质量。本文从沥青路面水损坏的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损坏的成因;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现象、种类及成因;进而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拌和生产,运输及摊铺碾压等多方面,对沥青混合料的离析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减少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多项控制措施。另外,从施工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离析的检测与评价,离析的按质支付,及如何建立离析的质量改进体系。尽量减少沥青路面在施工建设中的离析现象,减少路面的早期病害,提高路面的质量,进而提高我国公路建设的投资收益。

韩彪[6](2014)在《天然沥青岩材料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在蒙古国的草原上有一种储量丰富的沥青岩,经研究,该沥青岩的组成成份为岩沥青和天然砂,其沥青含量约为12%,根据沥青岩矿产地的不同,沥青含量稍有差异,上世纪40年代在蒙古国已有该沥青岩简单的应用。随着石油价格一路飙涨,沥青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而该沥青岩由于开采贮存简单成本低廉,如果能对该沥青岩进行有效利用,把沥青岩加入到沥青混合料中,替换一部分沥青与集料,届时将显着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成本。目前,除了简单应用尚未对该沥青岩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该沥青岩做一个系统的研究,从沥青岩中沥青性能到该沥青岩应用到路面材料中的可行性,并对结果进行评估。本文分两部分对沥青岩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主要对沥青岩中沥青原材料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第二部分通过混合料室内试验来评估沥青岩整体加入沥青混合料的可行性。首先,通过20-1100型沥青混合料分析器测定沥青岩中的沥青含量,采用旋转蒸发器法提取沥青岩中沥青,并对提取出的沥青做三大指标实验(延度、针入度和软化点),低温弯曲梁流变实验(BBR),最后对比沥青岩中沥青与A级90#基质沥青性能的差异,针对结果进行分析。其次,先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基质沥青最佳用量后,采用替换法逐一替换,即用一定量的沥青岩替换原最佳沥青用量的沥青混合料,而后进行拌合并制作马歇尔试件,替换范围5%-25%,即沥青岩在混合料中的用量为5%-25%,且基质沥青和沥青岩中沥青之和相同。测试其毛体积相对密度、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矿料间隙率和有效沥青饱和度。通过比较基质沥青马歇尔试件和沥青岩马歇尔试件的上述指标,分析一定量的沥青岩加入到基质沥青混合料后,马歇尔试件的性能变化。并分析沥青岩用量从5%增加到25%时,沥青岩混合料的性能指标变化趋势。最后,通过配合比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来得到符合要求的沥青岩混合料。通过本次研究有以下结论:沥青岩中沥青较A级90#基质沥青的感温性能低,抗高温性能好,劲度模量小。沥青经20-1100型沥青混合料分析器抽提和旋转蒸发器提取后,其性能会发生一定变化。采用替换法时,沥青岩加入到沥青混合料中后,其空隙率增大,马歇尔稳定度和沥青饱和度下降。采用配合比法可得到符合要求的沥青岩混合料。

陈成芹[7](2012)在《彩色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彩色沥青路面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美化城市,减缓驾驶疲劳,促进行车安全,降低路面噪音,缓解“热岛效应”等优点。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审美观念不断增强,以及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所以彩色路面应在城市道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首先参照国内外研究经验,研究了彩色沥青CCA的制备,提出了生产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CCA接近或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其中低温延展性和耐老化性性能尤其突出。论文还研究了两种特殊彩色沥青——彩色沥青CCSZ1和CCSZ2。根据它们的粘度大、硬度高和低感温性等特点,对彩色沥青CCSZ1进行了锥入度及抗剪强度研究,而对彩色沥青CCSZ2进行了运动粘度研究。其次基于马歇尔设计法,采用统一配合比,对彩色沥青CCA、彩色沥青CCSZ、KLMY及SBS改性沥青组成的混合料从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三方面进行了路用性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彩色沥青CCA的路用性能优于KLMY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彩色沥青CCSZ1和CCSZ2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非常好,但后者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良好,综合比较彩色沥青CCSZ2的路用性能更优越。最后根据彩色路面施工过程的特殊性,设计出一套较完善的施工工艺;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道路使用费四方面分别分析了彩色路面的工程投资费用,证明采用彩色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道路结构形式是可行的,而且具有非常大的社会效益。

王明宇[8](2012)在《高等级公路高性能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首发公司京津高速公路第二通道项目管理处与北京路桥路兴物资中心及北京鑫实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合作,采用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重新进行了设计,从经验的指标向性能基础上的指标靠拢,期望达到改善路面性能的目的,使沥青面层粗糙又防滑密实防水。高性能沥青路面作为SHRP研究成果的专有名称,它包含了沥青标准和集料标准、矿料级配曲线的组成规定和混合料的体积设计方法三大内容,提出了控制点和限制区的概念。高性能改性沥青路面的先进性在于它开发了一套全新的实验设备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试验方法和规范的纯经验性质,从而避免了由此带来的局限性,高性能改性沥青路面沥青结合料与混合料规范的新体系将试验方法与指标同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建立起直接关系,通过控制高温车辙、低温开裂和疲劳开裂,来达到全面改进路面性能的目的,形成了一个基于路用性能基础上的沥青——沥青混合料设计施工新体系。本论文通过相关工程,从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胶结料、集料、混合料试验方法和规范,混合料设计和性能试验以及施工配合比设计和机械配备施工等方面,给广大公路技术人员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基本技术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探索出适合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的一套标准和方法,促进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我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水平。

朱广河[9](2012)在《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标准化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认为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是随着高速公路的高温车辙、低温开裂和水损害等日益严重的病害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混合料,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较难压实,且易出现离析,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使用性能。目前我国尚未对Superpave这种特殊的混合料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深入开展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标准化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对于推广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调查我国34条SMA和Superpave沥青路面面层材料类型,以及内蒙古地区沥青路面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特点,进而分析了沥青路面的车辙、裂缝、水损坏的影响因素,指出离析是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保证Superpave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离析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在分析集料离析、温度离析和碾压离析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三种离析对空隙率的影响,进而分析空隙率对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车辙、强度和水稳定性等使用性能的影响,指出可通过控制空隙率来减少Superpave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离析程度。深入分析了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集料、矿粉等原材料的性能技术指标要求,并从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进行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最后从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与成型以及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标准化施工工艺流程。结合依托工程,主要从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方面来研究Superpave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提出了集料离析、温度离析和碾压离析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保证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

燕海峰[10](2011)在《基于非均匀性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比较严重,大量调查发现,在这些发生早期破坏的沥青路面上局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均匀性,施工非均匀性是导致这些区域过早破坏的重要原因。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施工非均匀性控制是保证路面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路面施工非均匀性控制方法与评价标准。通过无核密度仪PQI检测现场路面密度,结合拌合楼级配变异性数据,采用体积参数通用图直观分析路面非均匀性的产生原因;并通过研究温度离析、弱压实以及级配离析与路面密度间的关系,提出路面施工中非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分析不同密度状态下的路面芯样性能以及图像参数,提出路面非均匀性评价标准。该研究成果对改善沥青路面的非均匀性,减轻路面上各种早期破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建设资源节约型公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路面施工的时间空间规律,将非均匀性控制与评价分为三个阶段:拌合楼生产变异性质量控制,施工现场非均匀性质量控制及其评价。一、针对拌和中混合料配合比的变异性,采用常规控制图动态控制混合料的生产;同时,针对生产中的集料离析,通过分析平均离析率、级配差异值、贝雷法CA比、FAc比以及分维数与传统离析评价方式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平均离析率作为级配控制指标。二、通过对施工过程非均匀性问题的研究,分析了温度离析、弱压实、级配离析三种离析的控制途径;结合PQI检测现场路面密度以及拌合楼级配变异性数据,使用体积参数通用图确定了非均匀性产生原因,提出温度离析、压实和级配离析控制标准,并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了现场非均匀性关键控制指标。三、分别采用无核密度仪PQI检测路面密度、路面芯样试验评价高低温性能、以及数字图像技术分析离析状况,提出各自的离析评价指标,建立基于性能和图像参数的沥青路面非均匀性评价标准。

二、AASHTO标准T287-93《采用核子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胶结料含量》的说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ASHTO标准T287-93《采用核子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胶结料含量》的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1)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应用
        1.2.2 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温度场研究
    2.1 就地热再生关键设备
        2.1.1 加热机
        2.1.2 加热翻松机
        2.1.3 加热复拌机
    2.2 温度场图像采集及评价方法
        2.2.1 温度场图像采集
        2.2.2 就地热再生温度控制标准
        2.2.3 施工过程温度场评价方法
    2.3 就地热再生加热环节温度场评价
        2.3.1 加热环节路表温度变化情况
        2.3.2 加热环节温度均匀性
        2.3.3 加热环节过加热情况
    2.4 就地热再生翻松环节温度场评价
        2.4.1 翻松前路表温度
        2.4.2 翻松后裸露面温度
    2.5 就地热再生摊铺环节温度场评价
        2.5.1 摊铺前下承层温度
        2.5.2 摊铺后路表温度
        2.5.3 摊铺后路表温度均匀性
    2.6 综合分析及建议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SMA-13 再生路面离析研究
    3.1 再生路面图像处理
        3.1.1 混合料图像检测技术概述
        3.1.2 再生路面图像采集
        3.1.3 MATLAB图像处理
    3.2 路表纹理离析评价
        3.2.1 SMA再生路面纹理特点
        3.2.2 离析评价指标
        3.2.3 SMA-13 离析评价标准确定
    3.3 就地热再生离析评价实例
        3.3.1 NTR指标评价
        3.3.2 CVX、CVY指标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均匀性研究
    4.1 施工质量评价内容
    4.2 再生前原路面车辙深度调查
        4.2.1 左右轮迹带车辙深度
        4.2.2 桥梁段车辙深度
    4.3 再生路面压实度无损检测
        4.3.1 压实度横向、纵向分布
        4.3.2 压实环节对压实度影响
        4.3.3 与铣刨重铺对比
    4.4 再生路面渗水系数评价
        4.4.1 不同再生路段渗水系数
        4.4.2 与铣刨重铺对比
    4.5 再生路面构造深度评价
        4.5.1 不同再生路段构造深度
        4.5.2 与铣刨重铺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混合料性能变化研究
    5.1 施工过程沥青性能及级配变化规律
        5.1.1 取样段落及试验准备
        5.1.2 沥青性能变化规律
        5.1.3 级配变化规律
    5.2 再生混合料材料性能评价方法及取芯
        5.2.1 再生混合料材料性能评价方法
        5.2.2 就地热再生路段取芯
    5.3 就地热再生对混合料性能影响
        5.3.1 再生层厚度
        5.3.2 压实度
        5.3.3 抗车辙性能
        5.3.4 抗飞散性能
        5.3.5 低温抗裂性能
    5.4 再生混合料性能随时间的发展规律
        5.4.1 密度及压实度变化规律
        5.4.2 抗车辙能力变化规律
        5.4.3 抗飞散性能变化规律
        5.4.4 低温抗裂性能变化规律
    5.5 综合分析及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第2章 原材料性能评价
    2.1 沥青胶结料
    2.2 粗集料
    2.3 细集料
    2.4 填料
第3章 材料设计及常规性能研究
    3.1 矿料级配设计
    3.2 最佳油石比
    3.3 高温稳定性试验
    3.4 低温弯曲试验
    3.5 水稳定性试验
第4章 高温、高压车辙性能评价
    4.1 70℃、1.0MPa条件车辙试验
    4.2 汉堡Hamburg车辙试验
第5章 组合结构性能分析
    5.1 组合车辙试验
    5.2 层间粘结试验
第6章 疲劳性能分析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A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要求
附B 排水式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要求
致谢

(3)谱系数聚类法及其在路面空隙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路面空隙率测定方法
    2.1 实验法测定路面空隙率
    2.2 核子密度仪测定路面空隙率
    2.3 探地雷达测定空隙率
    2.4 无核密度仪测定空隙率
    2.5 路面空隙率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无核检测的路面空隙率检测方案和离析标准的研究
    3.1 路面空隙率有效检测频率的确定
        3.1.1 假设检验原理
        3.1.2 基于假设检验的路面空隙率检测频率的研究
    3.2 基于路面空隙率统计分析的离析标准的研究
        3.2.1 路面空隙率离析标准的设定
        3.2.2 路面空隙率离析标准的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谱系数聚类法在空隙率分布中的应用研究
    4.1 谱系数聚类模糊矩阵的建立
        4.1.1 数据标定及标准化
        4.1.2 建立模糊相似矩阵
    4.2 确定最佳阈值和模糊分类系统
    4.3 基于谱系数聚类的路面空隙率离析类型判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实例
    5.1 潮惠高速路况简介
    5.2 谱系数聚类法在路面空隙率评价中的应用
        5.2.1 谱系数聚类法在路面上面层SMA-13 中的应用
        5.2.2 谱系数聚类法在路面中面层AC-20 中的应用
        5.2.3 谱系数聚类法在路面下面层AC-25 中的应用
    5.3 空隙率分布特征在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5.3.1 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简介
        5.3.2 路面离析类型在路面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Superpave在西长凤高速公路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0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工程概况
        1.2.1 项目概况
        1.2.2 路面(桥面)结构
    1.3 原材料调查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理论
    2.1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步骤
        2.1.1 材料选择
        2.1.2 集料级配设计
        2.1.3 Superpave旋转压实参数的确定
        2.1.4 最佳沥青含量的确定
    2.2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三阶段设计
        2.2.1 目标配合比设计
        2.2.2 生产配合比设计
        2.2.3 生产配合比验证
        2.2.4 确定施工级配容许波动范围
    2.3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及检验
        2.3.1 确定集料级配范围
        2.3.2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四项控制指标
        2.3.3 估算最佳油石比(或最佳沥青用量)
        2.3.4 试验验证
        2.3.5 按规范对设计配合比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
        2.3.6 按规范要求检验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
3 Superpave沥青路面试验段
    3.1 Superpave沥青路面试验段内容
    3.2 Superpave沥青路面试验段质量控制方案
        3.2.1 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方案
        3.2.2 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 Superpave沥青路面试验段存在问题控制及检测
        3.3.1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变异性
        3.3.2 构造深度检测
        3.3.3 渗水检测
    3.4 Superpave13(20)试验段施工总结
4 Superpave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4.1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施工准备
    4.2 Superpave沥青路面原材料技术要求
        4.2.1 一般规定
        4.2.2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
        4.2.3 Superpave沥青拌和站场地及原材料问题的质量控制
    4.3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4.3.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4.3.2 沥青混合料拌制
        4.3.3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要求
        4.3.4 沥青混合料拌和顺序
        4.3.5 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
        4.3.6 沥青混合料拌和要求
        4.3.7 沥青混合料拌和级配质量控制
    4.4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4.5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4.5.1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的控制要求
        4.5.2 摊铺中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的控制
    4.6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成型
        4.6.1 碾压要求
        4.6.2 初压要求
        4.6.3 复压要求
        4.6.4 终压要求
        4.6.5 集料碾压破碎的问题及控制
        4.6.6 渗水问题及其与压实度的关系
        4.6.7 沥青面层施工的污染控制
    4.7 Superpave沥青路面接缝处理
        4.7.1 接缝部位平整度
        4.7.2 接缝部位的施工要求
    4.8 Superpave沥青路面施工控制要点
    4.9 平整度检测
    4.10 现场芯样压实度评定
    4.11 Superpave沥青桥面铺装质量控制
5 沥青面层层间质量控制
    5.1 粘层的技术控制
        5.1.1 材料要求
        5.1.2 施工工艺
        5.1.3 施工注意事项
    5.2 施工质量控制
        5.2.1 施工前材料与设备检查
        5.2.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5.3 粘层施工存在问题及控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沥青混合料离析的施工控制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速公路的发展状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向
第二章 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的成因及防治
    2.1 水损坏
    2.2 水损坏的形成机理
    2.3 水损坏的防治对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离析的种类及成因
    3.1 离析的概念
    3.2 离析的分类
    3.3 离析的产生原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级配设计对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混合料级配对离析的影响
    4.2 沥青对离析的影响
    4.3 空隙率对混合料离析的影响
    4.4 不同最大公称尺寸对混合料离析的影响
    4.5 基于控制混合料离析的配合比优化设计
    4.6 工程实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中对混合料离析的控制
    5.1 原材料的管理
        5.1.1 集料
        5.1.2 沥青
    5.2 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离析的控制
    5.3 摊铺离析
    5.4 碾压离析
    5.5 温度离析
    5.6 路面铺筑过程离析的改进对策
    5.7 离析的施工控制实例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离析的检测评价与按质支付
    6.1 离析的评价
    6.2 离析的判断与检测
    6.3 离析程度的评价
    6.4 离析的按质支付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沥青路面离析的质量改进体系
    7.1 建立质量控制系统
    7.2 加强现场的管理
    7.3 关键工序的控制
    7.4 完善检测制度
    7.5 信息管理
    7.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天然沥青岩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岩沥青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岩沥青的基本特点
        1.2.2 国外岩沥青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岩沥青的研究现状
        1.2.4 沥青岩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沥青岩中沥青的提取及原材料性能实验
    2.1 提取沥青岩中沥青的目的和意义
    2.2 沥青岩含量测定方法
    2.3 沥青岩沥青含量实验
    2.4 旋转蒸发器法
    2.5 岩沥青中沥青的三大指标实验
        2.5.1 道路沥青评价指标概述
        2.5.2 沥青材料的常规试验
        2.5.3 道路沥青的评价指标
        2.5.4 沥青原材料及其性能检验
        2.5.5 岩沥青中沥青的三大指标实验
        2.5.6 三大指标实验结果分析
    2.6 低温弯曲梁流变(BBR)实验
        2.6.1 BBR 实验概述
        2.6.2 BBR 实验步骤
        2.6.3 实验结果分析
    2.7 沥青岩及沥青微观结构研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3.1 沥青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思路
    3.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3 矿料选择与性能试验
        3.3.1 粗集料
        3.3.2 细集料
    3.4 集料筛分实验
        3.4.1 粗集料筛分实验
        3.4.2 细集料筛分实验
    3.5 集料相对密度实验
        3.5.1 粗集料密度实验
        3.5.2 细集料密度试验
        3.5.3 矿粉密度实验
        3.5.4 矿料的合成相对密度
    3.6 矿料级配设计
        3.6.1 基质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
        3.6.2 沥青岩混合料矿料级配
    3.7 最佳沥青用量设计
        3.7.1 最佳沥青用量实验
        3.7.2 马歇尔试件的制作
    3.8 马歇尔设计方法技术指标
        3.8.1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测定
        3.8.2 马歇尔试件密度
        3.8.3 稳定度和流值
        3.8.4 空隙率
        3.8.5 矿料间隙率
        3.8.6 有效沥青饱和度
    3.9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3.10 替换法沥青岩混合料实验
    3.11 配合比法沥青岩混合料实验
    3.1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岩作为路面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4.1 沥青岩矿的初步处理概述
    4.2 破碎机的研究现状
    4.3 锤式破碎机的制作
    4.4 沥青岩矿的筛分
    4.5 沥青岩矿对集料的要求
    4.6 沥青岩矿的运输及费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今后研究方向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今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彩色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2 彩色沥青混合料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彩色沥青 CCA 性能研究
    2.1 彩色沥青 CCA 的制备
    2.2 彩色沥青设计评价指标
        2.2.1 国外彩色沥青评价指标
        2.2.2 国内彩色沥青评价标准
    2.3 彩色沥青 CCA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彩色沥青 CCSZ 性能研究
    3.1 彩色沥青 CCSZ
    3.2 彩色沥青 CCSZ1
        3.2.1 彩色沥青 CCSZ1 筛分
        3.2.2 彩色沥青 CCSZ1 密度
        3.2.3 彩色沥青 CCSZ1 锥入度试验
    3.3 彩色沥青 CCSZ2
        3.3.1 彩色沥青 CCSZ2 常规指标测试
        3.3.2 彩色沥青 CCSZ2 的 Brookfield 旋转粘度试验
    3.4 小结
第四章 彩色沥青混合料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方法
    4.1 彩色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
        4.1.1 彩色结合料
        4.1.2 集料
        4.1.3 矿粉
        4.1.4 颜料
    4.2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1 配合比设计三阶段
        4.2.2 配合比设计方法
        4.2.3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4.3 小结
第五章 彩色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5.1 高温稳定性
    5.2 水稳定性
        5.2.1 浸水 Marshall 试验
        5.2.2 冻融劈裂试验
        5.2.3 粘附性
    5.3 低温抗裂性
    5.4 小结
第六章 彩色路面施工工艺与相应经济性分析
    6.1 彩色路面施工工艺
        6.1.1 彩色沥青混合料拌和
        6.1.2 彩色沥青混合料的储存与运输
        6.1.3 彩色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6.1.4 彩色混合料碾压
        6.1.5 路面接缝处理
        6.1.6 开放交通及其他
    6.2 彩色沥青路面的维护保养
    6.3 彩色沥青路面的经济性分析
    6.4 小结
结论及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等级公路高性能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第2章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2.1 引言
    2.2 原材料选择
        2.2.1 胶结料选择
        2.2.2 集料与填料选择
    2.3 Superpave 设计结构的选择
        2.3.1 试拌合成级配的选择
        2.3.2 试拌沥青用量的选择
    2.4 设计沥青胶结料含量选择
        2.4.1 沥青含量确定
        2.4.2 最大压实次数下混合料密实度的验证
    2.5 水敏感性评估
    2.6 高温性能验证
    2.7 设计及生产结论与建议
        2.7.1 设计结果汇总
        2.7.2 结论与建议
第3章 施工技术研究
    3.1 概述
    3.2 工艺特点
        3.2.1 与马歇尔设计方法的不同点
        3.2.2 操作实用性
    3.3. 适用范围
        3.3.1 工艺原理
    3.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4.1 施工准备
        3.4.2 喷洒粘层油
        3.4.3 外界气候和温度控制
        3.4.4 沥青混凝土生产及质量控制
        3.4.5 混合料的运输
        3.4.6 沥青混凝土摊铺
        3.4.7 沥青混凝土碾压
        3.4.8 接缝处理
    3.5 材料与设备
    3.6 质量控制及试验检测
    3.7 安全措施
        3.7.1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
        3.7.2 标识制做
        3.7.3 车辆出入
        3.7.4 专人指挥
        3.7.5 限速教育
    3.8 环保及成品保护措施
        3.8.1 环保措施
        3.8.2. 成品保护措施
第4章 试验路施工与检测
    4.1 工程概况
    4.2 试验路段施工
        4.2.1 试验段选择
        4.2.2 施工阶段划分
        4.2.3 试验路段目的
    4.3 试验段机械配备
    4.4 试验段摊铺
    4.5 试验段碾压
    4.6 试验段验收
    4.7 试验段总结
    4.8 正式大面积施工
    4.9 工程结果评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标准化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内蒙古地区沥青路面结构及病害调查分析
    2.1 我国 SMA 和 Superpave 沥青路面面层材料调查与分析
        2.1.1 沥青路面面层材料类型
        2.1.2 沥青路面面层材料分析
    2.2 内蒙古沥青路面结构与新材料调查分析
    2.3 内蒙古沥青路面病害调查与分析
        2.3.1 沥青路面病害调查与分析
        2.3.2 沥青路面病害特点分析
    2.4 沥青路面病害影响因素分析
        2.4.1 车辙影响因素分析
        2.4.2 裂缝影响因素分析
        2.4.3 水损坏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离析对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影响
    3.1 Superpave 沥青路面离析的产生机理
        3.1.1 集料离析的机理
        3.1.2 温度离析的机理
        3.1.3 碾压离析的机理
    3.2 离析对空隙率的影响
        3.2.1 集料离析对空隙率的影响
        3.2.2 温度离析对空隙率的影响
        3.2.3 碾压离析对空隙率的影响
    3.3 空隙率对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其他使用性能的影响
        3.3.1 渗水系数
        3.3.2 车辙
        3.3.3 强度
        3.3.4 水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4.1 原材料质量管理
        4.1.1 沥青质量管理与检查
        4.1.2 集料质量管理与检查
        4.1.3 矿粉质量管理与检查
    4.2 配合比设计
        4.2.1 目标配合比设计
        4.2.2 生产配合比设计
        4.2.3 生产配合比验证
    4.3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
        4.3.1 原材料准备
        4.3.2 混合料生产
        4.3.3 混合料运输
        4.3.4 混合料摊铺
        4.3.5 混合料碾压与成型
        4.3.6 接缝
        4.3.7 施工质量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uperpave 试验路铺筑与观测
    5.1 工程概况
    5.2 Superpave 试验路配合比设计与铺筑工艺
        5.2.1 Superpave 试验路配合比设计
        5.2.2 Superpave 试验路铺筑工艺
        5.2.3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与分析
    5.3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离析的预防与控制
        5.3.1 集料离析的预防与控制
        5.3.2 温度离析的预防与控制
        5.3.3 碾压离析的预防与控制
    5.4 质量检测数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奖励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非均匀性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沥青路面非均匀性研究动态评述
        1.2.2 沥青路面施工变异分析与控制研究动态评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及非均匀性分析
    2.1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调查及成因研究
        2.1.1 早期病害调查研究
        2.1.2 早期病害机理分析
        2.1.3 路面非均匀性与早期病害的关系
    2.2 沥青路面非均匀性概述
        2.2.1 路面非均匀性的分类
        2.2.2 路面非均匀性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
        2.2.3 路面非均匀性的检测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生产变异性控制研究
    3.1 沥青混合料生产变异性控制方法
        3.1.1 常规控制图方法概述
        3.1.2 集料离析控制方法
    3.2 原材料变异性分析
        3.2.1 沥青指标变异性分析
        3.2.2 集料指标变异性分析
    3.3 基于混合料离析的配合比设计
        3.3.1. 级配设计
        3.3.2. 油石比设计
        3.3.3 应用贝雷法检验混合料的抗离析性能
    3.4 基于离析的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
        3.4.1 沥青混合料拌合楼控制
        3.4.2 试验室级配控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施工非均匀性质量控制研究
    4.1 现场施工质量实时控制方法探讨
        4.1.1 温度离析指标的提出
        4.1.2 弱压实指标的提出
        4.1.3 施工过程级配离析指标的提出
    4.2 基于PQI检测的沥青路面施工非均匀性控制
        4.2.1 PQI检测标定方法
        4.2.2 PQI检测频率的确定
        4.2.3 PQI检测离析的评定方法
    4.3 体积参数通用图的实时控制研究应用
        4.3.1 体积参数对路用性能的影响分析
        4.3.2 沥青混合料参数体积通用图概述
        4.3.3 HMA施工质量实时调控
    4.4 温度离析控制
        4.4.1 施工温度变异性分析
        4.4.2 温度离析的控制
        4.4.3 温度离析评价
    4.5 弱压实控制
    4.6 级配离析控制
    4.7 沥青混合料施工分均匀性综合分析
        4.7.1 灰关联度分析
        4.7.2 沥青混合料密度预测回归模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路面非均匀性质量评价
    5.1 石-吉高速公路概况
    5.2 基于PQI的路面离析评价
        5.2.1 摊铺机横向离析确定方法
        5.2.2 离析的评定
        5.2.3 PQI离析评价与普通路面压实评价比较
    5.3 基于低温性能的路面施工非均匀性评价
        5.3.1 劈裂试验原理
        5.3.2 试验方案设计
        5.3.3 试验结果分析
        5.3.4 芯样配合比分析
    5.4 基于汉堡车辙的沥青路面施工非均匀性评价
        5.4.1 试验方案设计
        5.4.2 试验结果分析
        5.4.3 车辙试验芯样配合比分析
    5.5 基于性能沥青路面非均匀性评价标准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图像参数的沥青路面非均匀性定量研究
    6.1 概述
        6.1.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6.1.2 计算机断层成像(CT)简介
        6.1.3 CT及图像处理技术在沥青路面非均匀性研究中的应用
    6.2 非均匀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获取及处理
        6.2.1 沥青路面芯样以及路表图像的获取
        6.2.2 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处理
        6.2.3 沥青混合料CT图像处理
    6.3 非均匀沥青混合料图像参数选取
        6.3.1 芯样侧面图像参数的选取
        6.3.2 芯样平面图像参数的选取
        6.3.3 路表图像参数选取
        6.3.4 芯样CT图像参数选取
    6.4 非均匀路面芯样的数字图像分析
        6.4.1 路面芯样数字图像试验方案设计
        6.4.2 芯样侧面图像参数分析
        6.4.3 路面芯样平面图像分析
        6.4.4 路表图像参数分析
    6.5 非均匀沥青混合料CT图像分析
        6.5.1 CT扫描空隙率分析
        6.5.2 CT扫描集料分析
        6.5.3 三维重建CT图像的三组分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创新之处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AASHTO标准T287-93《采用核子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胶结料含量》的说明(论文参考文献)

  • [1]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评价研究[D]. 汤宁兴. 东南大学, 2020(01)
  • [2]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性能研究[D]. 尹华兴. 北京工业大学, 2017(07)
  • [3]谱系数聚类法及其在路面空隙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田恒辽.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4]Superpave在西长凤高速公路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 刘莉萍.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5]沥青混合料离析的施工控制及改进措施[D]. 范绍军. 长安大学, 2016(02)
  • [6]天然沥青岩材料性能研究[D]. 韩彪.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4(04)
  • [7]彩色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陈成芹. 长安大学, 2012(07)
  • [8]高等级公路高性能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D]. 王明宇. 北京工业大学, 2012(01)
  • [9]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标准化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 朱广河. 长安大学, 2012(07)
  • [10]基于非均匀性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D]. 燕海峰. 长安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AASHTO 标准 T287-93“用核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粘合剂含量”的说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