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凤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龙凤文化比较研究

一、中国龙凤文化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怡[1](2021)在《先秦儒家动物观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动物观是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目前学术界对先秦时期动物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学史、动物文化史以及动物伦理学等方面,但有关先秦儒家动物观的内容、特征、实质等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先秦儒家动物观旨在探索先秦儒家如何认识动物以及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不仅要把握人类对动物的基本认识,而且要探索动物在人类社会生活、政治、经济、道德、信仰等领域的作用和地位,考察动物与人类的互动关系。先秦儒家对动物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即动物的起源和动物的特征。先秦儒家从天地化育的宇宙论模式、动物的生殖以及化生现象等角度考察了动物的起源。动物与人类共享同样的起源方式和生殖模式,两者共存于统一的宇宙体系当中。动物与人一样,都是天地化育的产物,都是由血气构成的“血气之属”,都是有血有肉、有知觉、有情感、有语言的生命体。但动物和人类有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动物是无仁无义、无社群组织、无劳动创造能力的生命体,只能依靠本能而生活,而人类独具有理性与道德的能力,能够建立有人伦秩序的国家与社会。先秦儒家所论人禽之辨一方面肯定了动物与人类在生物特征方面的共通之处,另一方面确立起两者在道德领域内的差异,这深刻影响到两者的地位和关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道德世界和信仰世界中。在两者的生活联系方面,动物能够广泛运用于饮食、衣物饰品、商品贸易、运输畜力、礼物交换、祭祀牺牲等活动中,是保障人类社会秩序的基本物质条件。动物管理是合理使用动物的重要条件。从孔子的正名思想到《周礼》动物职官体系的设置,动物管理逐渐纳入到人类社会制度体系中,使动物管理与人类社会管理相得益彰。在具体的治理方式上,先秦儒家主张人类对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礼制的约束和道德的要求,这与西方动物福利论可能产生某种共鸣。在动物的法律地位方面,先秦儒家并没有赋予动物独立的法律地位,但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了人类对动物的职责和义务。人兽冲突实质上是礼法分歧,是一项政治管理问题。人类也是动物的保护者。先秦儒家注重从利益需求、王道政治、礼仪规范、仁义道德等方面提出保护动物的思想。动物的合理使用、有序管理、妥善保护,是先秦儒家王道政治的重要表现,也是圣王明君实现国泰民安的展现。动物与人类在道德方面有密切关联,这主要表现在动物的道德形象、道德地位及其道德教化等方面。在道德形象方面,禽兽是无仁无义的象征,但某些动物却可以因其生活习性、情感特征而升华成为仁禽义兽,由此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寓意和道德含义。这种变化为动物敞开了道德领域的大门。在道德地位方面,先秦儒家尽物之性、仁民爱物的思想强调人们应当关爱动物,一方面扩展了道德的视野,使动物成为了儒家扩充仁心、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又确立起人与动物的道德阶梯。仁民爱物与西方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敬畏生命的哲学不同,实是一种拓展式的伦理,本质上仍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先秦儒家认为圣王明君不仅应当关爱动物,而且能够以仁爱道德驯化动物。儒家的乐教理论能够实现百兽共舞、游鱼倾听的场景,不仅能有效遏制动物的残暴之心,而且能实现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表面上看,这是对动物兽性的遏制,实质上反映出儒家仁义道德的教化作用。动物还能够进入人类的信仰体系中,这主要集中在动物神灵、动物献祭与动物占卜等方面。动物神灵是人类神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儒家拒斥精怪,排除淫祀,将动物神灵集中在农业动物神与灵禽瑞兽的范围内,表达出对农业的关注和对人文道德的重视。先秦儒家坚持动物献祭的仪式,同时悬置人神关系,在献祭对象、祭品样式、献祭仪式等方面进行了变革,动物牺牲由沟通神灵的媒介演变成象征礼仪秩序的符号。动物与占卜的关系主要涉及到龟甲占卜、占梦术、占星术等。先秦儒家批判了占卜的神秘成份,但继承了占卜的思维方式,经此转化,动物由沟通人神的工具转变为天道的承载者。先秦儒家虽然深受原始巫术的影响,但更强调人文的信仰,倡导神道设教。动物在先秦儒家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领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元素。先秦儒家动物观基本确定了儒家动物观的面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确定了中国古代动物观的基本状况。通过动物而思,我们不仅可以透视先秦儒家的思想体系,而且能够深入理解先秦儒家对人与动物伦理关系的思考。

张清美[2](2021)在《祥瑞凤凰考》文中提出凤凰是我国最着名的神鸟,其神性一直被视作理所当然与生俱来的。但最初的凤凰最初并不具备神性,无论是卜辞中的凤字还是西周时期的凤字,都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其神鸟的身份。甲骨文中的凤字大部分情形中是作为风的代指出现的,仅在偶然的情况下作为实有生物名与地名使用。西周时期的凤开始正式作为生物名出现,西周中后期的青铜器纹饰中也出现了对这种生物形象的描摹。凤凰神圣意象的建构始于对《尚书》中“凤皇来仪”一句的误读,将此处的凤皇理解为了会受韶乐感召的神鸟。进而从孔子的感叹开始,逐步赋予了凤凰以超凡脱俗的可以指代圣人德性与盛世德治的象征。凤凰的形象自此开始逐渐丰富起来,不仅被赋予了“鸿前麟后”等生物特征,其所具有的神圣性也逐步增强,从《诗经》《山海经》中的实有生物发展为了“能通天祉、究人事”的神性形象。战国末期五行学说兴起以后,凤凰又被纳入了这个大的分类与运动体系,在董仲舒的阐释中成为了与火德相对应的符应,进一步被当作了统治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强有力证据。凤凰的降临成为了重要的政治资本,开始在汉代政治中被频繁利用来巩固政权。而影响凤凰降临频次的因素除了受五行学说与祥瑞灾异思想的影响之外,不同时期政治形势与社会状况的不同也会对凤凰的降临产生影响。凤凰一步步被神化进而被纳入五行体系,成为祥瑞,被赋予政治含义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动物道德化进程的缩影。在这个体系中,动物与人被纳入了同一个道德价值体系,对动物的分析是根据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而非动物自身的客观真实条件。所以对凤凰的分析必须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其形象变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

任同新[3](2021)在《明清直隶凤河与经济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凤河流域,元明清至今均为畿辅重地,流域范围包括大兴县(今北京大兴区)、东安县(今河北廊坊)、通州(今北京通州区)、武清县(今天津武清区)、天津县(今天津北辰区)等县区。流域内各区域历史悠久,对两岸的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凤河属于永定河水系,辽金之际桑干河干流离开蓟城南,南迁至卢沟桥附近入安次境,下游始经凤河。元朝时卢沟河自看丹口分为三派,以中派(凤河)水量最大,河流经大兴县、东安州、武清县入漷州界。元末明初浑河南注,夺琉璃河,经流下达霸州,其东流一道不复相通,凤河得以形成。清朝雍正四年(1726)凤河断流,河身淤为平陆,每至秋雨时节,散漫无归。怡贤亲王遂请奏引凉水河入凤河,一路挑挖至双口,抵清沽港,入天津界归淀。乾隆四十一年(1776)又把凤河河道改为“之字形”,使其曲新而下,以助永定河蓄清刷浑。凤河流域水草肥美、环境优越,是京畿腹地与京南交往之咽喉。明洪武、永乐年间多次移民于此牧养栽种,出现了畜养户、海户等役户,构成了凤河流域主要的民众结构。人口的到来,又促进农业的开发,初时人们主要育牲种蔬,雍正时期随着此地营田水利的发展,水稻开始被大面积种植。农业的发展与交通的便利保证了商品贸易的展开,清中后期,凤河流域先后出现畿辅首镇的采育镇,畿辅巨镇的青云店、杨村、廊坊诸镇,城镇的发展又带动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明初移民不仅有利于凤河流域经济发展,而且对当地的文化也产生重要影响。大兴灌肠与凤河流域七十二连营就是典型代表。凤河流域水木清华、人杰地灵,无数名人骚客常奔赴于此抒情写意,对当地文化发展增添了光彩。直至今日,凤河流域标志性文化依然发挥着作用,对于凤河流域自身文化的挖掘,乃至京津冀在文化方面的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代畅[4](2020)在《龙凤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龙凤纹样在中国这个衣冠王国的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是展现于服饰纹样中最为辉煌的集大成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印记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们在几千年的历史兴衰更迭中,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兴盛到衰亡的演变过程。中国龙凤纹样不仅极具东方美感,更真实地体现出了古代精工巧匠的绝世技艺;不仅融合了民族图腾文化,也曾是氏族皇权的象征,它们不仅表达了淳朴的古代人民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也反映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望。龙凤纹样流传至今,蕴含着服饰制度,纹样装饰艺术,社会属性,吉祥寓意等精神层面的人文情怀,深度挖掘其历史根源和文化脉络是一场震撼人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代表过去,更属于现在与未来。本文通过对龙凤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起源、发展、融合、演变以及最终形成过程的研究,立足当代审美,运用设计学研究方法,结合古典艺术及现代文化内涵,深刻发掘龙凤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发展中的创新性和先锋性以及可推广性。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透过对中国龙凤纹样背后文化内涵的剖析,从而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无穷魅力,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让中国传统龙凤纹样以新的面貌展现在大众面前,增强其创新性,突出其艺术性和独特性,发展其广泛性,打破大众普遍将龙凤纹样视为“封建制式”代表的传统印象,使龙凤纹样打破传统文化的局限,激发其艺术活力和生命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和了解这一传统纹样的艺术魅力和传承价值,为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自信的发展尽一份力。

杨双阳[5](2020)在《宁夏龙凤元素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着优势”。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它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于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异”,更需要在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的精神文化中寻“同”,只单纯求“异”而不求“同”的发展是偏颇的。本论题意在寻找到这份“同”,它们承载着民族发展的寄托,也丰富着宁夏的地域文化。龙凤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悠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在时代的洪波里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代并行,是中华民族共同维系下的宝贵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本文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分析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研究中华龙凤文化的起源、龙凤纹样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过程和龙凤文化在今天所体现出的精神意义,逐一探索宁夏地域内龙凤文化扎下的“根”:华胥文化的肇启之地六盘山、黄河与龙文化的不解之缘、大麦地岩画“神龙”、姚河塬商周遗址出土的“玉凤”……本文力求诠释宁夏与“龙”和“凤”存在怎样的渊源以及重视宁夏地域内的龙凤文化在当下社会的意义,以期将扎根在宁夏历史中的龙凤文化以及龙凤文化体现出的卓越的精神内涵阐扬光大。

任同新,王玉亮[6](2019)在《凤河和龙河的历史渊源及对廊坊文化特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廊坊的区域文化特征深受凤河和龙河的影响。凤河和龙河均属永定河水系,凤河在金朝开始出现,元明时期又有改道,明末清初时正式定名;龙河出现并定名于清朝初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凤河和龙河以独特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和风俗传说,深刻影响到廊坊的历史文化发展。彰往察来,研究凤河、龙河对于廊坊地域文化的影响,对于廊坊今后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建设乃至京津冀协同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芳芳[7](2019)在《田园综合体导向下城市近郊型乡村规划探究 ——以焦作市苏家作乡为例》文中提出在城市迎来了空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蔓延、功能外溢的背景下,处在城市边缘的乡村空间受到了很大的挤压与影响。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其规划建设模式一直不断探索。在规划中是被动地被城市同化,还是坚守传统乡村的本心,亦或是再寻找出一种全新的适宜的发展模式成为了当前城市近郊型乡村面临的艰难选择。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热”的历史性发展契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引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开展起来。作为乡村转型的新模式,田园综合体为未来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首先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对城市近郊区、城市近郊型乡村、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明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它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辨析;最后,对城市近郊型乡村发展田园综合体进行了适用性分析,提出如何构建田园综合体为导向的城市近郊型乡村的思路。在具体的实践探究上,选择以焦作市苏家作乡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对项目概况进行了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前提下,总结出其发展现状的特征;然后将上文提到的的规划理论运用到焦作市苏家作乡的规划实践之中,规划面积为3016 hm2,总体规划布局为“一轴、两环、四大节点、五大分区”;最后分别从现代农业空间、休闲旅游空间、田园社区三方面进行了专项规划,以期打造出一个三产融合、三生一体的复合田园空间。目前针对乡村建设都是偏向于宏观的研究,对于某种类型乡村具体的规划研究较少,本文提出的田园综合体导向下城市近郊型乡村的规划方法、思路与实践,希望能对城市近郊型这类乡村建设有所帮助,对祖国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人民安居乐业做出贡献。

周逸煊[8](2019)在《中国与朝鲜半岛神话图像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神话图像以一种神秘而朴素的视觉语言形式立体地塑造个性鲜明的神话意象并直指主体情感,超越了神话文字与神话口传在表达层面上的局限,是审美意识最为质朴的自然流露与肇始渊源,也是文化价值取向与精神情感架构的真切投影。神话图像作为原始信仰与历史文明的抽象化综合诠释,透视并解析隐匿于神话图像中符号、话语等表征下存在的文本本质,在庸常、琐碎的神话图像背后寻觅“漂移的能指”中潜藏的审美记忆与造型认知的深远根脉,籍此可以重新拾捡遗落于历史浪潮中的文化基因,在众多熟知的遮蔽下得以超越寻常的真知。文化文本所蕴藏的内涵、隐喻、象征在神话图像的历史传承中有意无意地设下一道道“谜语”,将其置于文化比较的框架下进行整体透视,以期在充盈着主体间性的对话中破译“谜语”。在当今整合多个学科知识与突破单一学科壁垒的趋势下,本文以文学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艺术学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将原本繁复广大而庸常琐碎的神话、图像、文献、民俗等文化信息以神话为主线相串联并视为一个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尝试建构一种寻觅东方文明宏大框架的构造线索与研究方法,其核心不仅在于结论本身,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求证过程中对于构造线索与研究方法的检验及实践,是人类学在艺术学范畴的延续,亦扮演了文学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学科的继承者角色。第一章以叶舒宪先生提出的“四重证据法”为神话图像研究的逻辑起点与基础理论依据,将“N级编码理论”与“跨文化比较方法”作为纵横两条研究脉络,辅以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媒介于其间,实现二者的视阈汇通,尝试性地构建了一种具有广泛联系性的经纬框架结构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命名为“N级编码’与’第N命题’立体结构”。第二章深入于历史语境当中援引“狭义神话”与“广义神话”两种神话范围界定概念,综合论述了东方文明中神话及神话图像的一般规律性范畴,籍此基础又追忆了“华夷之辨”与“夷夏之防”两种历史观念,进一步明确地限定了本文中国与朝鲜半岛神话及神话图像的取材范畴。第三章论述了“创世神话”与“感生神话”两种东方神话的基本构成形式,并以此呼应“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两种神话发展规律,勾勒出具有东方色彩的神话整体构架,继而深入探索了两种神话从意象到图像的嬗变历程,尝试构建了具有东方文明个性的神话图像传承谱系。第四章着眼于创世神话图像中的自然象征与图腾崇拜,首先自“日月崇拜”梳理了创世神话叙事中意象结构的层叠思维,搭建了神话图像世界中初始秩序中由一元化初始意象的开辟转而向二元化对偶意象的衍变、再到二元化对偶意象不断连结与延伸的演进构架;其次以“熊图腾”为探求线索,通过百济画像砖与汉画像石等视觉语言与双方文明系统下文献典籍等文字语言的对照,实现了不同地域文明体系下图像与文献的多重互证互阐,摒弃和省醒对于传统惯用思维的依赖和缺陷,谨慎地提出假设并借助多重证据间的证据间性,呈现出百济画像砖中造型意象元素之间的源流关联,为“鬼纹砖的谜语”的解读铺陈了切实可行的通路,也以此实例证明了本文第一章中提出的“N级编码’与’第N命题’立体结构”研究方法对于突破固有认知的具体可实践性。第五章着眼于感生神话图像中的神圣叙事与灵媒隐喻,首先探析了以“龙崇拜”为主线所衍生的外延性意象的连结与扩展历程,寻觅了从“龙”到“龙虎意象的连结”,再到“四神意象的连结”这一神话意象的层叠谱系关系,并将此目光延伸至对“四灵(五灵)意象的连结”与“麟凤意象的连结”的意象层叠谱系考察,进而梳理了以“龙崇拜”为连结桥梁而形成的意象层叠谱系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轨迹;其次依据“鸟崇拜”所衍生的神话意象与神话图像,梳理了其间存在的呼应与对证关系,并依据各个意象中隐喻的重叠部分加以串联,构成一种非时间基准的意象及图像层叠,籍此探寻了“鸟崇拜”神话意象与神话图像在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催化下历经分衍与重构、最终融合与交汇于凤凰这一归宿。结语中综合阐述了东方文明中神话图像生发的一般规律、神话图像对于社会文化构建的现实意义、东方文明中审美意识的普遍共性以及东方文明特有的审美情结与最终旨归。

张宇琦[9](2019)在《龙凤文化符号在商业插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龙凤图像从象征神秘力量的图腾,演变为封建皇权的代表,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承载民众美好意愿的吉祥图像。龙凤图像在消费化与范艺术化两大社会背景下,已寄身于“设计”这一类富有创造力的行业,龙凤图像的艺术性栖寄于超越商品实用功能以外的那部分符号消费。在今天,龙凤图像作为包含着传统文化道德内涵与民族审美情趣的文化符号,在商业插图设计领域中体现出既古老又时尚的艺术形态。首先,现当代商业插图的定义及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何从年代、商业应用领域对商业插图的范围进行划分;其次,龙凤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意蕴,如何在现代设计领域中,从符号学的角度窥探龙凤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第三,对符号的语义解读要结合符号的上下语境,商业插图作为龙凤文化符号的应用语境,结合实例论证龙凤文化符号在不同类型的商业插图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在现当代商业插图的语境下,探讨龙凤文化符号所表现出的象征意义符号化、造型多样化、贴合商品主题化的特点;最后,在商业插图中,阐述如何从造型和精神的层面对龙凤文化符号进行构建。对龙凤文化符号与商业插图设计相融合的理论进行研究,为凸显商业插图的民族特色,丰富商业插图的民族语言提供理论依据,对商业插图借鉴龙凤图形进行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志生[10](2017)在《唐五代时期的凤冠——基于物质文化史和形象史学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冠"的定义和凤冠在中国历史上的初现。第二部分讨论的是唐宋后妃的礼服头饰与等级,唐时,凤冠并未进入后妃、命妇的礼服之制;宋时,凤冠上凤与龙搭配与否,标志着后与妃及其他命妇的等级差别。第三部分分析的是唐五代时期敦煌壁画所见的两种凤冠形制,第一类实是冠状造型的首饰,第二类是华贵的花钗凤冠配翟衣礼服或钿衣礼服。第四部分探讨了唐五代时期凤冠流行的原因,它与唐代统治者(特别是武则天、唐玄宗)对道教的推动有直接关系,而上清派女冠的"飞云凤气之冠",或是唐时凤冠流行的源头。第五部分是基于日常生活史理论,而对唐五代凤冠流行于妇女日常生活影响的分析。第六部分是对本文运用的方法和材料的审视,本文运用了物质文化史和形象史学等理论。

二、中国龙凤文化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龙凤文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先秦儒家动物观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因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辨析
        (一)动物
        (二)动物观
    四、研究综述
        (一)动物学史的研究
        (二)动物文化史的研究
        (三)动物伦理学的研究
        (四)总体评价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起源
    第一节 天地化育万物
    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现象
    第三节 动物的化生现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生物特征
        一、“血气”的解说
        二、“血气之属”的生理特征
        三、“血气之属”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社会特征
        一、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类道德属性之别
        二、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类社会结构之别
        三、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类劳动能力之别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的生活联系
    第一节 先秦儒家对动物的利用
        一、先秦儒家利用动物的基本情况
        二、先秦儒家利用动物的基本理由
        三、先秦儒家利用动物的主要困境
    第二节 先秦儒家对动物的管理
        一、动物职官与儒家制度规范
        二、驯养动物与儒家统治艺术
        三、人兽冲突与儒家礼法之争
        四、动物管理与儒家政治理念
    第三节 先秦儒家对动物的保护
        一、儒家动物保护的主要措施
        二、动物保护与儒家社会蓝图
        三、儒家动物保护的生态意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的道德关系
    第一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道德形象
        一、人类的禽兽化与禽兽的仁义形象
        二、仁禽义兽与凶禽猛兽
    第二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道德地位
        一、动物道德地位的依据
        二、儒家动物伦理的发展历程
        三、仁民爱物的等差秩序
        四、仁民爱物的伦理困境
    第三节 先秦儒家论“德化动物”
        一、恩及禽兽与德化鸟兽
        二、百兽共舞与儒家乐教
        三、万舞翼翼与墨子“非乐”
        四、沉鱼落雁与道家天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的信仰联系
    第一节 动物神灵与儒家信仰体系的建构
        一、山川精怪
        二、灵禽瑞兽
        三、农业动物神
        四、人兽变形
    第二节 动物献祭与儒家祭祀礼仪的转向
        一、动物献祭的传统
        二、动物祭品的道德化
        三、动物献祭仪式的变革
    第三节 动物占卜与儒家天命观念的转型
        一、龟甲占卜
        二、动物与占梦术
        三、动物与占星术
    第四节 动物与神道设教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先秦儒家动物观的主要内容
    二、先秦儒家动物观的主要特征
    三、先秦儒家动物观的主要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祥瑞凤凰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章框架
第一章 凤凰的早期形态
    第一节 凤字的最初渊源与发展
    第二节 纹饰中的凤形象
    第三节 作为地名与族名的凤
第二章 神鸟凤凰的建构史
    第一节 雏形初现: 凤凰神性的最初具备
    第二节 羽翼渐丰: 凤凰神性的逐渐发展
    第三节 振翅翱翔: 凤凰神性的最终成熟
第三章 作为祥瑞的凤凰
    第一节 五行与五德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影响下的祥瑞灾异思想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影响下的凤凰祥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明清直隶凤河与经济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明代以前永定河河道的演变
    (一)南北朝以前河流的演变
        1.先秦、两汉时期河流的演变
        2.魏、晋、北朝时河流的演变
    (二)隋、唐时期河流的演变
    (三)宋、辽、金、元时期河流的演变
        1.宋、辽、金时河流的演变
        2.元代时河流的演变
    (四)小结
二、凤河出现及其变迁
    (一)凤河出现考论
    (二)凤河河道变迁
        1.河源变迁
        2.河道变迁
    (三)凤河历史地名变迁
        1.潜移默化:凤河与凤窝村(凤河营)历史地名变迁
        2.随地异名:凤河历史地名变迁
        3.淫雨霏霏:凤河历史地名变迁原因
三、明清时期凤河两岸的经济发展——以农业商品化为例
    (一)凤河流域农业商品化发展背景
    (二)农业的商品化发展
        1.移民影响下的“畜牧经济”
        2.“商品粮”种植
        3.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
    (三)市镇经济的发展
        1.村庄、城镇的发展
        2.集市、庙会的发展
    (四)小结
四、明清时期凤河两岸的文化发展
    (一)以基层聚落为中心的地名文化
        1.凤河流域的移民背景
        2.凤河流域移民及其分布
    (二)以罐蒸为代表的饮食文化
    (三)以南海子与风河春水为代表的景观文化
        1.南海子
        2.凤河春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龙凤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意义与目的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目的
第2章 龙凤纹样概述
    2.1 龙凤的起源
    2.2 龙凤纹样的形式语言演变
        2.2.1 原始社会至春秋时期的苍龙健凤
        2.2.2 秦汉至隋唐时期华龙美凤
        2.2.3 元宋至明清时期的黄龙金凤
    2.3 龙凤纹样的文化内涵
        2.3.1 符号性
        2.3.2 寓意性
        2.3.3 阶级性
        2.3.4 民族性
第3章 龙凤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龙凤纹样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3.1.1 文化价值
        3.1.2 商业价值
        3.1.3 艺术价值
    3.2 龙凤纹样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3.2.1 传统龙凤纹样提取和再塑造
        3.2.2 解构和拆分
        3.2.3 简化和凝炼
        3.2.4 夸张变形
        3.2.5 平面图形向立体转化
    3.3 龙凤纹样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形式美
        3.3.1 龙凤纹样在设计中的对称与均衡
        3.3.2 龙凤纹样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调和与对比
        3.3.3 龙凤纹样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变化与统一
        3.3.4 龙凤纹样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节奏和韵律
    3.4 龙凤纹样装饰位置
    3.5 龙凤纹样与新型面料相结合
    3.6 龙凤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案例分析
第4章 龙凤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
    4.1 设计理念创新
        4.1.1 赋予传统龙凤纹新的精神内涵
        4.1.2 打破对传统龙凤纹定型化认知
        4.1.3 融合多元性现代元素
    4.2 传统龙凤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设计方法
        4.2.1 龙凤纹样的概念化表达
        4.2.2 龙凤纹样的跨界表达
        4.2.3 龙凤纹样融合潮流文化
        4.2.4 龙凤纹样的场景化表达
    4.3 龙凤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实践研究
        4.3.1 设计灵感来源
        4.3.2 《七十二》系列设计方法说明
第5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宁夏龙凤元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龙凤的出现与发展
    第一节 龙凤形象的出现
    第二节 龙凤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龙凤文化的精神内涵
第二章 宁夏地域内的龙凤文化探究
    第一节 显性龙凤元素
    第二节 隐性的龙凤元素
第三章 宁夏龙凤文化的意义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凤河和龙河的历史渊源及对廊坊文化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永定河水系及其演变
二、凤河、龙河的出现及其演变
三、凤河、龙河与廊坊的区域文化
结语

(7)田园综合体导向下城市近郊型乡村规划探究 ——以焦作市苏家作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
        1.1.2 乡村旅游业的兴起
        1.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资料法
        1.3.2.2 实地调研法
        1.3.2.3 归纳分析法
        1.3.2.4 案例分析法
    1.4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发展实践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市近郊型乡村相关概念
        2.1.1.1 城市近郊区
        2.1.1.2 城市近郊型乡村
        2.1.2 田园综合体相关概念
    2.2 相关规划理论
        2.2.1 城乡一体化理论
        2.2.2 全域旅游理论
        2.2.3 环城游憩带理论
    2.3 国内外发展概况
        2.3.1 国外发展概况
        2.3.2 国内发展概况
    2.4 国内外实践案例
        2.4.1 国外实践案例——加拿大krause莓果主题体验农场
        2.4.1.1 项目概况
        2.4.1.2 启示与借鉴
        2.4.2 国内实践案例——无锡阳山田园东方
        2.4.2.1 项目概况
        2.4.2.2 启示与借鉴
3 田园综合体理论内涵研究
    3.1 田园综合体建设意义
        3.1.1 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新载体
        3.1.2 为推进农村产业变革发展搭建新平台
        3.1.3 为塑造农村生产生活构建新模式
        3.1.4 为传承保护乡土文明提供新动力
    3.2 田园综合体的三大内容
        3.2.1 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
        3.2.2 复合的田园休闲旅游
        3.2.3 适合现代生活的田园社区
    3.3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特征
        3.3.1 以农村合作社为载体的农业特征
        3.3.2 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导的生态特征
        3.3.3 以综合性产业开发为手段的商业特征
    3.4 田园综合体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辨析
        3.4.1 田园综合体与美丽乡村辨析
        3.4.2 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辨析
4 田园综合体导向下城市近郊型乡村规划思路
    4.1 城市近郊型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适用性分析
        4.1.1 田园综合体的立项条件
        4.1.2 城市近郊型乡村的发展优势
        4.1.2.1 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优越
        4.1.2.2 拥有特殊区位发展优势
        4.1.2.3 明确的国家政策支持
        4.1.2.4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4.1.2.5 产业定位清晰明确
    4.2 规划原则
        4.2.1 产业融合原则——三产联动,借势转型
        4.2.2 区域协调原则——立足区域,协调发展
        4.2.3 生态优先原则——控制“三生”空间
        4.2.4 交通引导原则——以交通引导周边发展
        4.2.5 文化提升原则—一传承与创新,注入灵魂
    4.3 规划思路
    4.4 选址与定位
        4.4.1 选址分析
        4.4.2 整体定位与规划特色
    4.5 总体布局
        4.5.1 功能分区
        4.5.1.1 农业生产区
        4.5.1.2 生活居住区
        4.5.1.3 文化景观区
        4.5.1.4 休闲聚集区
        4.5.1.5 综合服务区
        4.5.2 空间布局
    4.6 专项规划
        4.6.1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4.6.1.1 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规划
        4.6.1.2 农业产业链规划
        4.6.1.3 农业产业布局类型
        4.6.2 休闲旅游体系规划
        4.6.2.1 资源分析
        4.6.2.2 旅游产品策划
        4.6.2.3 旅游空间布局
        4.6.2.5 旅游设施规划
        4.6.3 田园社区规划
        4.6.3.1 田园风貌规划
        4.6.3.2 基础设施规划
5 实践探究——以焦作市苏家作为例
    5.1 基本概况
        5.1.1 项目区位
        5.1.1.1 地理区位
        5.1.1.3 产业区位
        5.1.2 自然条件
        5.1.2.1 地形地貌
        5.1.2.2 水文地质
        5.1.2.3 气候条件
        5.1.3 交通条件
        5.1.4 历史文化资源
        5.1.4.1 辖域内资源
        5.1.4.2 周边资源分析
        5.1.5 经济发展情况
        5.1.5.1 农业
        5.1.5.2 工业
        5.1.5.3 服务业
        5.1.6 人口发展现状
        5.1.7 土地使用现状
        5.1.8 苏家作乡镇村评价
    5.2 苏家作乡发展特征
        5.2.1 劳动力外流,人口进入老龄化
        5.2.2 产业单一,缺乏经济支撑
        5.2.3 特色文化不受重视,景观风貌不佳
        5.2.4 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5.3 规划目标
    5.4 总体规划
        5.4.1 整体定位与规划特色
        5.4.1.1 整体定位
        5.4.1.2 规划特色
        5.4.2 总平面图
        5.4.3 总体结构布局
        5.4.4 功能分区
        5.4.4.1 农业生产区
        5.4.4.2 生活居住区
        5.4.4.4 休闲聚集区
        5.4.4.5 综合服务区
    5.5 专项规划
        5.5.1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5.5.1.1 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5.5.1.2 现代农业产业布局
        5.5.2 休闲旅游体系规划
        5.5.2.1 旅游空间总体布局
        5.5.2.2 旅游设施规划
        5.5.2.3 旅游产品规划
        5.5.3 田园社区规划
        5.5.3.1 社区规划
        5.5.3.2 基础设施建设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的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8)中国与朝鲜半岛神话图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神话图像研究视角的形成
    1.1 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
        1.1.1 神话图像研究思维的逻辑起点
        1.1.2 四重证据法的提出及其证据间性
        1.1.3 N级编码理论及其补充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艺术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视阈
        1.3.2 文化圈、文化层与时空维度的同构
        1.3.3 N级编码与第N命题立体结构—研究方法的尝试提出
第二章 神话图像的范畴:历史语境的深入追忆
    2.1 神话图像的内涵范畴
        2.1.1 狭义神话与广义神话的兼容
        2.1.2 神话图像的阐释
    2.2 中国与朝鲜半岛神话及神话图像的界定
        2.2.1 从华夷之辨看中国的神话范畴
        2.2.2 从夷夏之防看朝鲜半岛的神话范畴
第三章 神话图像的诞生:神话文本的再次构成
    3.1 神话意象到图像的嬗变
        3.1.1 神话历史化—创世神话图像的诞生
        3.1.2 历史神话化—感生神话图像的诞生
        3.1.3 规律的超越—东方神话图像谱系的搭建
    3.2 神话图像的存在辩证
        3.2.1 神话是图像萌生的土壤
        3.2.2 图像是神话传承的载体
第四章 创世神话图像:自然象征与图腾崇拜
    4.1 秩序初创—日月
        4.1.1 初始意象范式的开辟
        4.1.2 对偶意象思维的延申
    4.2 氏族始祖—熊
        4.2.1 熊图腾与始祖崇拜
        4.2.2 百济鬼纹砖谜语的解读—研究方法的实践
第五章 感生神话图像:神圣叙事与灵媒隐喻
    5.1 感龙孕生—龙
        5.1.1 龙崇拜内涵的多元化表征
        5.1.2 龙崇拜的外延性意象连结
    5.2 感卵(鸟)孕生—鸟
        5.2.1 鸟崇拜意象的分衍与重构
        5.2.2 鸟崇拜意象及图像的融合与交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目录

(9)龙凤文化符号在商业插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
        1.5.2 案例分析研究
第2章 商业插图概念
    2.1 我国商业插图的发展历程
        2.1.1 商业插图的定义
        2.1.2 我国商业插图的发展
    2.2 商业插图的应用领域
        2.2.1 招贴广告中的插图
        2.2.2 品牌形象设计中的插图
        2.2.3 商品包装中的插图
        2.2.4 新媒体中的插图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龙凤图像的符号意义
    3.1 传统龙凤文化的含义
        3.1.1 “龙”之力量的代表
        3.1.2 “凤”之和美的体现
        3.1.3 “龙凤”之和谐的祈盼
    3.2 龙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
        3.2.1 象征符号的定义
        3.2.2 龙凤文化的象征符号的特点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龙凤文化符号在商业插图中的体现
    4.1 龙凤符号在商业插图中运用的特征
        4.1.1 龙凤符号在商业插图中的精神内涵
        4.1.2 龙凤符号对商业插图审美艺术性的体现
        4.1.3 龙凤符号运用在商业插图中商业性的表现
    4.2 龙凤符号在商业插图中的造型差异
        4.2.1 不同时代商业插图中龙凤符号的差异表现
        4.2.2 不同设计师笔下龙凤造型的体现
        4.2.3 商业插图中龙凤符号面对不同受众的表现
    4.3 不同载体中的商业插图对龙凤符号的适应性
        4.3.1 “龙展凤姿”论招贴—以广告宣传画为例
        4.3.2 “描龙绣凤”谈形象—以商业吉祥物为例
        4.3.3 “雕龙画凤”显形象—以商品包装为例
        4.3.4 “图性共生”龙凤符号在游戏角色中的设计
        4.3.5 “以图代文”龙凤符号在影视动画中的运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龙凤符号在商业插图运用的前景
    5.1 龙凤符号在商业插图中的价值体现与传承
        5.1.1 龙凤符号在商业插图中的价值
        5.1.2 对传统龙凤符号造型特点的继承与延伸
        5.1.3 对龙凤符号精神内涵的传承与延续
    5.2 商业插图中龙凤符号的创新应用
        5.2.1 变化多样的造型特点
        5.2.2 融入新时代的设计思想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中国龙凤文化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先秦儒家动物观探究[D]. 刘怡. 西北大学, 2021(12)
  • [2]祥瑞凤凰考[D]. 张清美. 山东大学, 2021
  • [3]明清直隶凤河与经济文化研究[D]. 任同新. 渤海大学, 2021(02)
  • [4]龙凤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代畅.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5]宁夏龙凤元素探究[D]. 杨双阳. 北方民族大学, 2020(12)
  • [6]凤河和龙河的历史渊源及对廊坊文化特征的影响[J]. 任同新,王玉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7]田园综合体导向下城市近郊型乡村规划探究 ——以焦作市苏家作乡为例[D]. 许芳芳.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8]中国与朝鲜半岛神话图像比较研究[D]. 周逸煊. 延边大学, 2019(01)
  • [9]龙凤文化符号在商业插图中的应用研究[D]. 张宇琦.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8)
  • [10]唐五代时期的凤冠——基于物质文化史和形象史学的考察[J]. 李志生.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7(00)

标签:;  ;  ;  ;  ;  

中国龙凤文化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