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硅渣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含硅渣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一、含硅熔渣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朱丹丹[1](2021)在《煤气化细渣在土壤改良及水污染治理中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文中提出煤气化渣是煤化工领域排放的一类大宗固废,其年产量大、综合利用率低,大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同时对环境造成危害。与此同时,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土地贫瘠化和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作为煤气化渣的一种,煤气化细渣具有结构微细疏松、无定形碳含量丰富、反应活性较高和孔隙发达等特点,其在土壤改良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深入探究了煤气化细渣的理化性质,通过选用合理的处置工艺,将其应用于土壤改良和水污染治理中,为煤气化细渣的资源化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低成本治理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煤气化细渣比表面积大、孔结构丰富、含碳量高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将其应用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将煤气化细渣与内蒙古沙化土壤混合进行温室培养、作物盆栽和大田实验,研究了煤气化细渣对土壤理化性质、玉米和小麦出苗率及大田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0%煤气化细渣掺入量将土壤容重降低至1.05 cm3/g、p H降低为8.23、碳含量增加10.4倍、阳离子交换量增加至4.68 cmol/kg、饱和吸水量提高了52.5%且水分蒸发率显着降低。此外,煤气化细渣使盆栽实验中玉米和小麦的7天出苗率提高至100%,大田实验中两年改良组玉米生长情况优良、籽粒品质提高且产量增加了18%。2.基于煤气化细渣中非晶态硅质组分活性较高的特点将其应用于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通过测试煤气化细渣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有效硅的含量,对比煤气化细渣与其他几种含硅材料有效硅溶出量的差异发现:煤气化细渣中的有效硅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具有较稳定的释放量,均在57.96-62.86 g/kg之间;煤气化细渣与粉煤灰、钢渣等含硅材料相比有效硅含量较高。此外,水稻盆栽实验结果表明煤气化细渣能够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硅含量,促进水稻对有效硅的吸收,5%煤气化细渣处理组水稻茎秆中总硅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提升了22%。3.利用煤气化细渣优异的孔结构将其作为土壤有机肥腐植酸的缓释剂。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实验研究了煤气化细渣对腐植酸的吸附-解吸能力。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93 K、p H=7、吸附剂加入量为2.5 g/L时煤气化细渣对腐植酸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达60.67 mg/g。煤气化细渣对腐植酸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此外,煤气化细渣对腐植酸解吸率达到75%,并且具有一定的循环使用特性,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腐植酸缓释剂。4.基于煤气化细渣含碳量丰富、无机组分反应活性较高的特点将其作为原料制备可吸附水中NO3ˉ污染物的碳硅复合介孔材料。利用原位酸浸法将煤气化细渣中非晶态二氧化硅微珠中的部分氧化物溶出从而留下孔道,保留煤气化细渣中具有介孔结构的残余碳组分成功制备了碳硅复合介孔材料。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以比表面积最大为目标对酸浸条件进行了优化,制备出了比表面积为337.51 m2/g的样品CSMC-O。CSMC-O对水体中的NO3ˉ污染物展现出吸附特性,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受内扩散和吸附剂表面吸附位点影响较大。5.以煤气化细渣中酸溶后具有介孔结构且表面附着位点丰富的非晶态微珠(HSAM)作为负载基底制备可去除水中有机染料污染物Rh B的负载TiO2型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TiO2/HSAM。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和性能研究,优选出了最佳合成条件:TiO2:HSAM负载比例1:3、p H=2、煅烧温度500°C。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1:3-TiO2/HSAM-2-500对Rh B具有良好的去除率和光催化能力,在可见光照射8 h时总去除率达到88%。另外,1:3-TiO2/HSAM-2-500与以未酸溶处理的煤气化细渣非晶态微珠(SAM)为负载基底制备的复合材料1:3-TiO2/SAM-2-500以及纯TiO2相比具有更好的吸附-光催化能力。

吴伊鑫[2](2021)在《水稻追施硅肥减氮减药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是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追施硅肥对水稻茎蘖动态、茎杆微观结构和纤维质含量、产量及产量结构、氮素利用率、抗病性等的影响,为水稻减氮减药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盆栽试验表明,施硅可以促进水稻分蘖,增大分蘖数,促进分蘖生长。水稻茎杆微观结构中,硅处理水稻茎表皮的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更为发达。在水稻茎杆纤维质含量方面,与未施硅处理相比,硅处理水稻茎秆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0.49%和24.14%,半纤维素含量虽降低7.25%,但总纤维素量仍增加了5.91%。在水稻茎杆抗倒伏能力方面,与未施硅处理相比,硅处理的水稻基部第2节茎杆抗折力提高了20.12%,倒伏指数降低9.83%。(2)水稻减氮田间试验表明,在正常施氮条件下,施硅处理比不施硅处理的水稻产量、地上部生物量、籽粒总氮、地上部吸氮量分别提高了9.12%、7.83%、7.06%、12.41%,氮素收获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99%、38.93%、57.79%和9.11%;在氮肥减量条件下,与不施硅处理相比,施硅处理的水稻产量、地上部生物量、籽粒总氮、地上部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2.43%、11.76%、4.37%、14.73%,氮素收获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99%,60.62%、111.29%、31.51%和12.43%。追施硅肥可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达到水稻减氮增产的效果。(3)水稻减药田间试验表明,在正常施药条件下,施硅处理比不施硅处理的水稻基部第2节茎基宽、茎壁厚度和茎杆抗折力分别增大了8.97%、10.53%和26.70%,水稻产量提高了3.33%,倒伏指数、穗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13.29%、15.40%和19.11%;在减药条件下,与未施硅处理相比,施硅处理的水稻基部第2节茎基宽、茎壁厚度和茎杆抗折力分别增大了17.39%、9.43%和33.68%,水稻产量提高11.44%,倒伏指数、穗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14.04%、28.97%和23.10%。追施硅肥可增强水稻的抗病性,达到水稻减药增产的效果。

张万洋,李小坤[3](2020)在《水稻硅营养及硅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硅虽然没有被列入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它在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以及水稻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水稻硅的营养功能、施硅效应及硅肥的高效施用技术,并对水稻硅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孙云飞[4](2020)在《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文中指出2017-2018年,以淮稻5号为材料,于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基地设置不同氮肥水平(施纯N0、255、300和345 kg hm-2,分别以N0、N255、N300、N345表示)及基施硅锌肥(单施锌肥、单施硅肥、硅锌肥配施)处理,并以不施硅锌肥处理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氮肥及基肥配施硅锌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物质生产、氮硅锌养分吸收、品质与抗病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水稻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产量最高处理为N300,其次为常规施N345处理,比N300处理产量低3.4%,再次为N255处理。同一施氮水平下基肥配施硅锌肥处理的产量总体表现为硅锌肥配施>单施硅肥≈单施锌肥>不施硅锌肥。不同氮肥及基施硅锌肥组合处理中以施N300及基施硅锌肥处理的产量最高,分别比仅施N300处理的产量高8.3%、7.3%,比常规施N345处理的产量高8.45%、15.79%;施N255并配施硅锌肥处理的产量也高于仅施N345处理,平均高0.74%。单位面积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每穗粒数先增后减。基施硅锌肥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与每穗粒数,施锌的增穗增粒作用显着高于硅肥。2.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拔节期、抽穗期与成熟期群体LAI、干物质积累量及播种-拔节期、拔节-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显着增加,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抽穗-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处理为N300,其次为N345。同一氮肥水平下基施硅锌肥处理主要生育时期的LAI表现为单施锌肥>单施硅肥>硅锌肥配施>不施硅锌肥,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总体表现为单施锌肥>硅锌肥配施>单施硅肥>不施硅锌肥,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在播种-拔节期表现为单施锌肥>硅锌肥配施>单施硅肥>不施硅锌肥,拔节-抽穗期、抽穗-成熟期则表现为硅锌肥配施>单施锌肥>单施硅肥>不施硅锌肥,处理间差异显着。3.随着氮肥施用量的提高,锌、硅积累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吸氮量显着增加,锌、硅积累量最高的为N300处理,氮积累量最高的为N345处理。同一施氮量配施硅锌肥处理的锌积累量表现为单施锌肥>硅锌肥配施>不施硅锌肥>单施硅肥;硅素积累量在拔节期表现为单施硅肥>硅锌肥配施>单施锌肥>不施硅锌肥,在抽穗期与成熟期表现为单施硅肥>硅锌肥配施>不施硅锌肥>基施锌肥;氮素积累量表现为单施锌肥>单施硅肥>硅锌肥配施>不施硅锌肥。锌素阶段积累量在播种-拔节期阶段与拔节-抽穗阶段表现为单施锌肥>硅锌肥配施>不施硅锌肥>单施硅肥,在抽穗-成熟阶段则表现为单施硅肥>不施硅锌肥>硅锌肥配施>单施锌肥。硅素阶段积累量在拔节前与拔节至抽穗阶段总体表现单施硅肥>硅锌肥配施>不施硅锌肥>单施锌肥,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则总体表现为不施硅锌肥>单施锌肥>单施硅肥>硅锌肥配施。植株吸氮量在拔节前表现为单施锌肥>单施硅肥>硅锌肥配施>不施硅锌肥,拔节后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4.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水稻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蛋白质含量显着提高,稻米淀粉热浆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与糊化温度显着上升,垩白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水稻淀粉最高粘度、崩解值、峰值时间显着下降。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硅锌肥处理下,糙米率表现为硅锌肥配施>单施锌肥>单施硅肥>不施硅锌肥处理;精米率与整精米表现为硅锌肥配施>单施硅肥>单施锌肥>不施硅锌肥;垩白率与垩白度表现为不施硅锌肥>单施锌肥>硅锌肥配施>单施硅肥;蛋白质含量总体表现为硅锌肥配施>单施硅肥>单施锌肥>不施硅锌肥。直链淀粉含量在N0与N255低氮处理间表现为单施锌肥>单施硅肥>硅锌肥配施>不施硅锌肥;在N300与N345中高氮处理间则表现为单施锌肥>硅锌配施>单施硅肥>不施硅锌肥。胶稠度在N0与N255低氮处理间表现为单施硅肥>单施锌肥>硅锌配施>不施硅锌肥;在N300与N345中高氮处理间表现为单施锌肥>硅锌肥配施>单施硅肥>不施硅锌肥。施硅处理水稻淀粉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峰值时间与糊化温度提高,消减值下降,施锌处理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最终粘度、峰值时间与糊化温度高于施硅处理及硅锌处理,但崩解值低于施硅处理与硅锌处理。5.不同氮肥水平下,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水稻叶瘟、穗瘟与纹枯病发生趋重,病情指数上升。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硅锌肥处理的稻瘟病与纹枯病病情指数也均低于对照处理,且表现为施硅处理的稻瘟病、纹枯病病情指数低于施锌处理,硅锌处理的稻瘟病、纹枯病病情指数低于单施锌、硅处理。以上结果表明,硅锌复合施用更利于减轻稻瘟病与纹枯病的发生。

黄晶,刘立生,马常宝,薛彦东,韩天富,柳开楼,刘淑军,张璐,李冬初,都江雪,张会民[5](2020)在《近30年中国稻区氮素平衡及氮肥偏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文中认为【目的】中国的稻作模式和区域条件复杂多样,研究和推荐各稻区氮肥合理施用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全国水稻土长期监测平台,分析主要稻区(包括东北、西南、长江中游、华南、长三角稻区,322个土壤监测点)氮肥施用水平、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平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稻区氮肥的合理用量。【结果】近30年来,我国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水稻氮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N 159、173、179、284和279 kg/hm2,全国稻区氮肥平均施用量为N 215 kg/hm2。西南和长三角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显着增加(P <0.05),增加速率分别为N 0.4和2.5 kg/(hm2·a)。整体而言,全国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无显着变化。30年间,各稻区之间氮素表观平衡量差异显着(P <0.05)。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氮素年均盈余量分别为N 35、5、20、69和109 kg/hm2,氮素盈余量分别占氮肥平均施用量的22%、3%、11%、24%和39%。各稻区氮素盈余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P <0.0001)。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各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54、51、42、44和35 kg/kg,全国平均为45kg/kg,仅东北和长江中游(早稻)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随施肥年限增加而显着提高(P <0.05)。各稻区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氮素盈余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趋势(P <0.0001)。【结论】除西南稻区,其他稻区氮素施用量偏高。综合考虑维持土壤氮平衡和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建议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N 131、167、156、244和151 kg/hm2。

高绘文[6](2020)在《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红壤性稻田土壤硅和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江西是我国重要的双季水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5000万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硅是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江西水稻土缺硅面积占91.5%,严重影响着水稻高产稳产。本试验以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施用条件下,研究单施NPK化肥(F)、紫云英(早稻基肥)+NPK化肥(MF)、紫云英(早稻基肥)+稻草(晚稻基肥)+NPK化肥(MSF)、稻草(早、晚稻基肥)+NPK化肥(SF)4个处理对土壤硅素形态与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水稻硅素积累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F相比,处理MF、MSF、SF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且投入第一年的增长效果最显着,定位试验第一年早、晚稻土壤有效硅增幅为3.60%~16.80%和28.05%~60.21%(P<0.05),第二年早、晚稻土壤有效硅增幅为3.07%~7.63%和2.30%~21.04%(P<0.05);紫云英和稻草还田有利于减缓土壤全硅含量的下降,与施用紫云英和稻草相比处理F定位试验第一年的晚稻土壤全硅降幅为1.28%~39.52%(P<0.05),第二年早、晚稻土壤全硅降幅为5.93%~9.43%和7.62%~11.04%(P<0.05)。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提高土壤水溶性硅含量也有一定作用,且对早稻土效果最明显,增长13.59%~28.93%。此外,同一处理各生育期土壤有效硅含量差异显着,表现为成熟期﹥分蘖期﹥齐穗期﹥幼穗分化期。(2)水稻植株中硅含量叶﹥茎﹥穗,紫云英和稻草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茎和叶的硅含量,且连续还田效果更显着;处理MF、MSF、SF干物质积累优于处理F,其中MSF效果最佳。从产量上看,与处理F相比,处理MF、MSF、SF第一年晚稻增产9.37%~11.82%(P<0.05),第二年早稻增产26.20%~38.41%(P<0.05);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看,处理MF、MSF、SF第一年早、晚稻结实率分别增长5.42%~8.78%、7.14%~13.92%(P<0.05),第二年早稻结实率增长7.52%~16.63%(P<0.05)。(3)紫云英和稻草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N、P、K养分含量,粉粒与粘粒含量以及土壤p H。具体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处理MF、MSF、SF较处理F,2018年、2019年分别提高6.57%~32.74%和12.24%~18.01%(P<0.05);2019年早、晚稻土壤粉粒含量分别提高了5.89%~10.84%和1.32%~5.58%(P<0.05),粘粒含量分别提高了14.66%~20.06%和32.43%~41.26%(P<0.05);碱解氮含量,2018年早、晚稻土壤处理MF、MSF、SF较处理F增幅分别为13.20%~23.66%和36.48%~60.80%(P<0.05),2019年分别为2.30%~14.45%和46.33%~63.81%(P<0.05);速效磷含量,紫云英和稻草还田的处理较处理F有显着提高,增幅最高为63.81%;速效钾含量,紫云英和稻草还田的处理较处理F增幅为3.55%~45.74%(P<0.05;此外,处理MSF、SF显着提高了土壤的p H。(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硅含量与早、晚稻结实率呈线性正相关,与早、晚水稻产量、每穗粒数呈抛物线正相关。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p H均呈显着正相关,与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砂粒含量呈负相关。综上所述,三年定位试验表明,紫云英和稻草还田有利于活化红壤性水稻土硅素养分,提高土壤供硅能力,还能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N、P、K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良酸性土壤,提升了地力,从而使水稻增产稳产,减少化肥投入,是一种综合效益较好的施肥方式。

轧宗杰[7](2020)在《旱直播栽培方式下硅调理剂施用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稻属于喜硅作物,硅对水稻的发育生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津地区属于缺水型城市且大部分农业耕地属于盐碱地,故本试验选用水稻旱直播的栽培方式通过添加硅调理剂并设置不同的施用量来探究其对土壤性状、氮磷运移及稻谷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比较旱直播栽培方式与常规移栽方式下施用硅调理剂对产量、氮磷养分运移、盐分离子运移、养分吸收情况的影响。本文以锦稻201为试验材料,选用大田试验的方式,通过硅调理剂全部基施的方法,硅调理剂分别按0、45、90、135 kgSiO2/hm2四种施用量来进行试验,然后分别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收集并测定各层土壤指标,并在水稻成熟时进行水稻样品的收集,来进行稻谷产量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添加硅调理剂可以显着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改良土体结构。添加不同施用量的硅调理剂之后,可以发现在水稻成熟期时,土壤容重范围在1.35-1.38 g/cm3,较空白处理下的1.44 g/cm3有显着改善效果,降低率在4.44%-6.35%。施用量为135 kg/hm2时对水稻成熟期的田间持水量以及表层土壤中通过粒径分布表征的分形维数改善最为显着。(2)添加硅调理剂对表层土壤的化学性状改善效果同样具有积极作用。成熟期时,当施用量为135 kg/hm2时土壤的有效硅含量较不施用处理相比显着增加20.90%。土壤全硅表现与土壤有效硅含量无明显关系,表现为施用量为90 kg/hm2时土壤全硅含量增加最为显着,含量为616.18g/kg。施用量为135 kg/hm2的处理对原本处于碱性土壤的pH值改善效果最显着,但同时这种处理也会提高其土壤含盐量。添加硅调理剂对全氮数值影响没有达到显着影响,135 kg/hm2时能显着提高土壤碳氮比以及有机质和硝态氮的数值,分别较空白处理增加19.53%、32.25%以及164.74%。铵态氮表现则为施用量为90 kg/hm2时对含量提高最为显着。在对土壤磷素指标的影响上来看,在低施用量的45kg/hm2时,其含量增加最为显着,该处理下的具体表现为:总磷较空白处理提高9.97%,有效磷较空白处理含量提高24.87%,水溶性磷含量较空白处理提升43%,无机磷形态分级中Ca2-p、Ca8-p、Al-p、Ca10-p也均为施用量为45kg/hm2的处理含量最高,Fe-p的表现为施用硅调理剂可以显着增加其含量,但与施用量之间没有显着关系,同时当施用量为45、90 kg/hm2时降低了土壤Ca10-p含量占比,转而提高Ca8-p和Fe-p含量占比,促进石灰性土壤中非有效磷源转换为缓效磷源。(3)同样施加硅调理剂之后也会影响着土壤的生物性状。可以看出,当施用量为135kg/hm2时对土壤中脲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提升最多,分别增加了74.26%、88.59%和29.02%。对土壤碱性磷酸酶表现出在45 kg/hm2和135 kg/hm2的施用量时活性提升显着,分别提升21.30%和19.42%。(4)添加硅调理剂还会影响土壤离子及氮磷养分的运移,通过分析水稻成熟期较孕穗期时各层次土样状况可以得出,氮磷运移方面表现为施用135 kg/hm2硅材料对土壤中硝态氮运移抑制明显;90 kg/hm2、135 kg/hm2两种施用量,可以有效防止有效磷往深层运移。在旱直播栽培方式下与常规移栽栽培两种方式下均表现出,施硅调理剂较不施硅调理剂的处理,显着增加生物量、产量、硅养分吸收量以及抑制磷素往深层方向运移的效果,但存在着施用硅调理剂会加剧盐分离子往深层转移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两种栽培方式的比较,相同硅处理下旱直播栽培的氮吸收量较少,但是在氮、磷养分运移、盐分离子运移上的运移程度要小于常规移栽栽培方式,而且在经济效应上表现较为突出。综合全文来看,在旱直播栽培方式下添加硅调理剂可以显着改善土壤结构,利于养分转化,效果最好的是中、高量的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和水稻产量的提高有积极方向的作用,并且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土壤养分往深层运移的风险。此外旱直播栽培方式在产量、总生物量上与常规移栽栽培无明显差异,而且较常规移栽栽培相比,在氮、磷养分迁移风险及经济效益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刘莹[8](2020)在《硅调控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抗倒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为完善东北春玉米高产高效抗倒栽培技术,通过大田裂区试验,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在7.5×104株/hm2密度下设置四种施硅方式,分别为奥利硅基(颗粒硅,Si-Pa.)、Energia-M浸种(硅浸种,Si-So.)、Energia-M叶面喷施(硅喷施,Si-Sp.)和不施硅对照处理(CK);四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0)、120(N120)、180(N180)、240(N240)kg-N/hm2。研究施硅方式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构成、氮肥利用效率和抗倒性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施硅方式和硅氮互作显着影响产量(P<0.01),施氮量影响不显着。产量最高的处理为颗粒硅+N180。其中,仅考虑施硅方式表现为颗粒硅>硅浸种>硅喷施>无硅;仅考虑施氮量表现为N180>N240>N120。同时,在三个施氮水平,低氮(N120)、中氮(N180)和高氮(N240)下,施硅处理相比对照组分别增产10%以上。因此施硅肥使春玉米增产显着,尤其是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增施硅肥可以改善玉米的穗部性状,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2)硅肥施用方式显着增加春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光合势(Leaf area duration,LAD)和叶绿素的含量(P<0.01)。颗粒硅+N180光能利用率最高,LUE为3.62%。且产量与株高、茎粗、光能利用率、叶绿素含量成显着正相关。推测硅肥可以影响玉米不同氮肥处理下的株型、光能利用等方面而改善玉米的生长状况,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3)本试验条件下,施硅方式、施氮量以及硅氮互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转运。施硅方式和硅氮互作显着影响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Agronomic efficiency of applied N,AEN);施氮量和硅氮互作则显着影响氮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from applied N,PFPN)。在同一施硅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逐渐下降。硅氮互作对氮素收获指数(Nitrogen harvest index,NHI)的影响显着,施硅方式和施氮量影响不显着。氮素转运效率(Nitrogen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NTE)各处理之间无显着影响。施硅方式对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Nitrogen contribution proportion,NCP)有显着性影响,但施氮量对其影响不显着。(4)施硅方式均可以显着降低玉米倒伏率10%以上,表现为硅浸种(5.67%)<颗粒硅(6.23%)<硅喷施(7.01%)<CK(23.00%)。施硅方式和施氮量对推倒强度的影响显着,推倒强度与倒伏率成显着负相关(P<0.01)。施硅显着增加玉米的机械强度、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和节间硅的含量,并显着降低玉米第三节节间长。因此硅肥可以影响玉米不同氮肥处理下的抗倒伏性能,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孙玉华[9](2020)在《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抗性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肥料能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有利于土壤结构改良和生产性能提升,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硅肥是中量元素肥料之一,是一种很好的品质肥料、保健肥料和植物调节性肥料。硅肥既可提供养分,又可用于改良土壤,还兼有防虫、防病和减毒的作用。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对硅需求量大的作物之一。硅素是水稻植株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硅素供应充足与否与稻杆易否倒伏密切相关,且硅能够提高水稻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同时抑制水稻对有害元素的吸收,并能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水稻机插秧栽培模式因其优质高产等特性在上海农场地区的推广面积逐年增大,近年来,农场夏季气候多雨,对农场的水稻种植有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机插水稻的增产措施,降低夏季暴雨对水稻的危害,本研究以晚插机插水稻及受淹过的机插水稻为试验样本,以“水稻硅动力”硅肥为试验材料,在晚栽机插稻及受淹水稻的分蘖中后期每亩施用2kg硅肥,与相同管理条件下不施用硅肥的处理作对比,调查硅肥施用后的试验区及对照区的分蘖发生情况、最终群体、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效益等项目,分析施用硅肥对晚栽机插水稻和受淹水稻的分蘖性、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能够显着提高晚机插水稻的分蘖数和最终有效穗数,对叶绿素值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千粒重,但对植株形态影响较小,最终对产量提高作用明显;硅肥能够明显促进受淹水稻的分蘖数,从而促进最终的成穗数,对植株形态和叶绿素影响较小,且不能同时促进灌浆结实,每穗粒数降低,千粒重有所提高,最终产量较高;施用硅肥明显提高了水稻生产的综合效益。

冯爱煊[10](2020)在《镉污染紫色稻田土壤的植物间作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以重庆渝西粮食主产区典型镉(Cd)污染紫色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续两年的田间原位小区试验,筛选出基于多目标元素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并分析了不同水稻品种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特征;比较了生物质炭、硅钙肥、秸秆有机肥等几种重金属钝化剂和纳米硅溶胶等两种叶面阻控材料对水稻Cd累积的影响,确定了其适应施用量;探讨了Cd高累积水生植物与Cd低累积水稻的间作组合对土壤的修复效果。以期建立一套针对渝西粮食主产区土壤Cd污染特征的紫色稻田土壤的边生产边修复的技术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的13个重庆市主推的水稻品种之间基因型差异显着,不同品种水稻稻米中Cd、As、Pb和Cr含量的极值分别可相差3、4、20和3倍以上,同一品种水稻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也存在显着差异,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筛选需以多种污染元素为目标。同时13种供试水稻产量差异也很大,在5.8510.65 t·hm-2之间,极值相差44.8%。水稻品种基因型差异对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以稻米最大,茎叶部和根部次之,茎叶向籽粒的转运系数TFSL-G是水稻基因型差异的重要体现,与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运用重金属综合累积指数PZ,将供试水稻的重金属综合累积能力分为低(PZ<0.7)、中等(0.7≤PZ<1)和高(PZ≥1)三类,其中Y两优1号、隆两优534和隆两优华占为重金属低累积品种。兼顾水稻产量与稻米重金属累积情况,推荐隆两优534,Y两优1号、袁两优908和渝香203品种为重庆地区适宜品种,既能获得高产也利于水稻安全生产。(2)硅钙肥、秸秆有机肥、生物质炭和叶面纳米硅溶胶几种重金属阻控材料,均能显着降低水稻稻米中Cd的含量,利于实现水稻的安全生产。其中土施生物质炭、硅钙肥、秸秆有机肥均能通过调节土壤p H和土壤理化性质来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从而降低水稻对Cd的累积,最佳施用剂量分别为3 t·hm-2、4.5 t·hm-2和2.49 t·hm-2,稻米中Cd的降幅分别为68.8%、74.1%和59.4%。叶面纳米硅溶胶通过抑制Cd从叶部向稻米转运而发挥作用,使稻米Cd的含量降低77.7%。在阻控效果上,叶面纳米硅溶胶>硅钙肥>生物质炭>秸秆有机肥,其中施用叶面纳米硅溶胶不仅能大幅降低稻米中Cd的含量,还使得水稻地上茎叶部具有较高的Cd摄取量,即可保障稻米品质安全,也有利于土壤中Cd的移除,应用前景较好。(3)生物质炭、硅钙肥和秸秆有机肥几种重金属阻控材料不仅能抑制稻米累积Cd,还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水稻产量,相应的最大产量和增幅分别为:10.2 t·hm-2,25.9%、8.83 t·hm-2,8.6%、9.62t·hm-2,18.5%,以生物质炭的表现最佳。将生物质炭、硅钙肥、秸秆有机肥分别与叶面纳米硅溶胶联用,较它们单施时更能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表明叶面纳米硅溶胶也能起到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另外秸秆有机肥虽然具有较好的增产降镉效果,但其本身常含有一定的量Cd(本试验中约为5 mg·kg-1),实际施用时应注意考虑其具有提高土壤中Cd含量的风险。(4)将Cd高累积水稻品种(玉针香)作为修复植物与Cd低累积品种(常两优772)间作,结果发现,两个品种之间对重金属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累积存在拮抗作用,相比于单一品种水稻的单作,间作模式下两种水稻稻米中的Cd含量均有所下降,降低幅度为,常两优772:25.4%52.3%,玉针香:21.4%32.3%,间作模式对Cd低累积品种水稻稻米Cd累积的抑制作用强于对Cd高累积品种水稻的作用。不同间作比例下,以Cd低累积水稻品种与Cd高累积水稻品种的间作面积比为7:3时,两品种水稻稻米中Cd含量整体降低效果最理想(分别下降了25.4%、32.3%),同时能保障Cd低累积水稻品种获得可观的产量(7.50±0.70 t·hm-2),故推荐在田间将Cd低累积水稻品种与Cd高累积植物进行间作时,宜以7:3的面积比例进行间作。(5)将Cd低累积水稻品种与玉针香、香蒲、水蕹菜、黄花鸢尾、再力花和美人蕉几种Cd高累积水生植物按面积比为2:1进行间作,可以使Cd低累积水稻品种的Cd富集能力维持在较低水平,稻米Cd含量约为0.021±0.001 mg·kg-1,低于国家稻米品质标准限值,水稻产量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玉针香作为Cd高累积水稻品种,其地上部Cd浓度为0.17 mg·kg-1,约是常两优722的5倍。除玉针香以外的几种水生植物均表现出能够超量吸收Cd的高累积特性,它们地上部Cd的BCF在6.819.7之间,Cd浓度为2.978.53 mg·kg-1,是同环境条件下常两优722地上部Cd含量的100多倍。其中再力花和美人蕉的植物修复效果最好,凭借生物量大的优势,对土壤中Cd的提取效率较高均在3%以上,结合其能适应稻田水分环境、易于与水稻间作的特点,可将之应用于稻田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实现稻田土壤边修复边生产的目标。

二、含硅熔渣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含硅熔渣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煤气化细渣在土壤改良及水污染治理中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煤气化渣概述
        1.1.1 煤气化渣的产生
        1.1.2 煤气化渣的危害
        1.1.3 煤气化渣的性质
        1.1.4 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1.2 煤气化细渣在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前景
        1.2.1 沙化土壤的危害及其改善方法简介
        1.2.2 有效硅简介
        1.2.3 有机肥腐植酸简介
    1.3 煤气化细渣复合材料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1.3.1 水污染简介
        1.3.2 介孔材料简介
        1.3.3 负载TiO_2复合材料简介
    1.4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煤气化细渣的理化性质
        2.1.1 煤气化细渣的化学成分分析
        2.1.2 煤气化细渣的物相分析
        2.1.3 煤气化细渣的热分析
        2.1.4 煤气化细渣的红外光谱分析
        2.1.5 煤气化细渣的拉曼光谱分析
        2.1.6 煤气化细渣的粒度分布分析
        2.1.7 煤气化细渣的孔结构分析
        2.1.8 煤气化细渣的微观形貌分析
    2.2 实验化学试剂
    2.3 实验设备和仪器
    2.4 测试仪器及方法
        2.4.1 X射线衍射分析
        2.4.2 红外光谱测试分析
        2.4.3 孔结构分析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第3章 煤气化细渣对沙化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沙化土壤的性质
        3.2.2 培养实验与理化性质的测试方法
        3.2.3 盆栽实验
        3.2.4 大田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煤气化细渣对沙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2 煤气化细渣对玉米和小麦出苗率的影响
        3.3.3 煤气化细渣对大田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3.3.4 煤气化细渣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机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气化细渣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土壤和原料的性质
        4.2.2 煤气化细渣的不同处理方式
        4.2.3 有效硅含量的测试方法
        4.2.4 水稻盆栽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处理条件对煤气化细渣中有效硅含量的影响
        4.3.2 煤气化细渣与其他几种含硅材料有效硅含量对比研究
        4.3.3 煤气化细渣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效硅的机制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煤气化细渣对腐植酸的吸附与缓释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批量吸附实验
        5.2.2 解吸与再吸附实验
        5.2.3 吸附方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吸附动力学
        5.3.2 等温吸附和吸附热力学
        5.3.3 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5.3.4 吸附剂添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5.3.5 解吸和再吸附的研究
        5.3.6 煤气化细渣吸附-缓释腐植酸的机制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煤气化细渣制备碳硅复合介孔材料及其对水体中NO_3ˉ吸附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碳硅复合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6.2.2 Box-Behnken试验设计
        6.2.3 除碳处理实验
        6.2.4 碳硅复合介孔材料对NO_3ˉ的吸附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反应条件对氧化物浸出率的影响
        6.3.2 碳硅复合介孔材料的形成机制分析
        6.3.3 Box-Behnken试验结果分析
        6.3.4 碳硅复合介孔材料的表征分析
        6.3.5 碳硅复合介孔材料对NO_3ˉ的吸附机制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煤气化细渣制备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对水体中Rh B去除的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
        7.2.2 Rh B的吸附与降解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析
        7.3.2 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7.3.3 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分析
        7.3.4 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分析
        7.3.5 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对Rh B的去除机制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水稻追施硅肥减氮减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水稻土硅素肥力研究进展
        1.1.1 水稻土硅素供应状况
        1.1.2 水稻土补硅原因及指标
        1.1.3 硅肥对水稻土硅素肥力的改善作用
    1.2 水稻硅素营养研究进展
        1.2.1 水稻植株吸硅特性
        1.2.2 硅对水稻氮、磷、钾元素吸收的影响
        1.2.3 硅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
        1.2.4 硅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
        1.2.5 硅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追施硅肥对盆栽水稻茎蘖动态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方法
        2.2.3.1 水稻植株茎蘖动态的测定
        2.2.3.2 水稻茎杆微观结构的测定
        2.2.3.3 水稻茎杆纤维质含量的测定
        2.2.3.4 水稻茎杆抗折力和倒伏指数的测定
        2.2.3.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硅对盆栽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2.3.2 硅对盆栽水稻茎杆微观结构的影响
        2.3.3 硅对水稻茎杆纤维质含量的影响
        2.3.4 硅对水稻茎杆力学特性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追施硅肥对减氮条件下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方法
        3.2.3.1 水稻土碱解氮含量的测定
        3.2.3.2 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测定
        3.2.3.3 水稻地上部生物量的测定
        3.2.3.4 水稻秸秆和籽粒总氮含量的测定
        3.2.3.5 水稻地上部吸氮量的计算
        3.2.3.6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计算
        3.2.3.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硅对水稻土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3.3.2 硅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3.3.3 硅对水稻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3.3.4 硅对水稻秸秆和籽粒总氮含量的影响
        3.3.5 硅对水稻地上部吸氮量的影响
        3.3.6 硅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追施硅肥对减药条件下水稻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测定方法
        4.2.3.1 样品采集和处理
        4.2.3.2 水稻株高、茎基宽、茎壁厚度、茎秆抗折力和倒伏指数的测定
        4.2.3.3 水稻穗瘟病发病情况的调查
        4.2.3.4 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4.2.3.5 水稻秸秆和籽粒总氮、总磷、总钾、硅含量的测定
        4.2.3.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硅对水稻茎秆形态性状和力学特性的影响
        4.3.1.1 硅对水稻茎秆形态性状的影响
        4.3.1.2 硅对水稻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4.3.2 硅对水稻穗瘟病发生情况的影响
        4.3.3 硅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4.3.4 硅对水稻秸秆和籽粒养分含量的影响
        4.3.5 水稻产量与病情指数、倒伏指数、茎秆形态和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水稻硅营养及硅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硅营养特性
    1.1 硅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1.2 硅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硅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2 硅的吸收与利用
3 土壤硅含量及水稻硅素营养诊断
4 水稻施硅效果
    4.1 施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2 施硅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4.3 施硅对水稻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5 硅肥
6 硅肥的高效施用技术
7 展望

(4)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进展
        2.1 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2.1.1 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2.1.2 氮肥用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1.3 氮肥用量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2.1.4 氮肥用量对水稻稻瘟病及纹枯病的影响
        2.2 施用硅锌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2.2.1 施用硅锌肥对水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2.2.2 施用硅锌肥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2.2.3 施用硅锌肥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2.2.4 施用硅锌肥对水稻稻瘟病及纹枯病的影响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叶面积的测定
        1.3.2 干物质积累的测定
        1.3.3 产量的测定
        1.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产晕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物质生产的影响
        2.2.1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群体干物重的影响
        2.2.2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主要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及比例的影响
        2.2.3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叶片生长特性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2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硅、锌、氮素吸收的影响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硅素积累量的影响
        2.2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硅素阶段积累量及比例的影响
        2.3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锌素积累量的影响
        2.4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锌素阶段积累量及比例的影响
        2.5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吸氮量的影响
        2.6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量及比例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硅素吸收的影响
        3.2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锌素吸收的影响
        3.3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稻米品质
        1.3.2 淀粉黏滞谱(RVA)分析
        1.3.3 水稻稻瘟病的接种与调查
        1.3.4 水稻纹枯病的接种与调查
        1.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加工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2.2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营养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2.3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
        2.4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3.2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抗病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1.1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2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1.3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硅、锌、氮素吸收的影响
        1.4 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3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
致谢

(6)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红壤性稻田土壤硅和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土壤硅
        1.2.1 硅在土壤中的含量、形态与分布
        1.2.2 土壤供硅能力及其评价方法
        1.2.3 影响土壤硅素营养(有效硅)的因素
    1.3 植株硅
        1.3.1 硅在水稻中的含量、形态与分布
        1.3.2 水稻对硅的吸收
        1.3.3 水稻补硅指标
        1.3.4 硅素对水稻的作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茎蘖动态
        2.3.2 作物产量及其构成
        2.3.3 水稻干物质重
        2.3.4 植株硅素测定
        2.3.5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红壤性稻田土壤不同形态硅含量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1.1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
        3.1.2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全硅含量的影响
        3.1.3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水溶性硅含量的影响
        3.1.4 水稻主要生育期耕作层土壤有效硅的动态变化
    3.2 本章讨论
        3.2.1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硅的影响
        3.2.2 水稻主要生育期耕作层土壤有效硅的动态变化
    3.3 本章小结
4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形成及其稳定性分析
    4.1 结果与分析
        4.1.1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4.1.2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1.3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4.1.4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4.1.5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水稻各器官硅素含量的影响
        4.1.6 土壤有效硅的供应特性和水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4.2 本章讨论
        4.2.1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水稻硅素含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的影响
        4.2.2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2.3 土壤有效硅的供应特性和水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土壤理化性质对紫云英和稻草还田的响应及其与土壤有效硅的关系
    5.1 结果与分析
        5.1.1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5.1.2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
        5.1.3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5.1.4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有效N、P、K含量的影响
        5.1.5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pH的影响
        5.1.6 土壤物质组成与土壤供硅能力相关性研究
    5.2 本章讨论
        5.2.1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5.2.2 土壤有效硅的供应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5.3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创新点、存在的问题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旱直播栽培方式下硅调理剂施用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方案设计
第三章 旱直播栽培方式硅调理剂施用对土壤性状影响研究
    3.1 旱直播栽培方式下硅调理剂施用对水稻成熟期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分析
    3.2 旱直播栽培方式下硅调理剂施用对稻田土壤化学性状影响分析
    3.3 旱直播栽培方式下硅调理剂施用对稻田土壤生物性状影响分析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旱直播栽培方式下硅调理剂施用对稻田土壤氮磷素及盐分离子运移环境效应分析
    4.1 旱直播栽培方式下硅调理剂施用对稻田土壤氮磷运移影响分析
    4.2 旱直播栽培方式下硅调理剂施用对稻田土壤离子运移影响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两种栽培方式施用硅调理剂水稻产量、氮硅吸收及土壤环境效应比较分析
    5.1 两种栽培方式下施用硅调理剂对水稻生物量、产量比较分析
    5.2 两种栽培方式下施用硅调理剂对水稻氮、硅吸收比较分析
    5.3 两种栽培方式下施用硅调理剂对氮磷素及盐分离子运移环境效应分析
    5.4 两种栽培方式下施用硅调理剂对经济效益分析
    5.5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综合讨论、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综合讨论
    6.2 全文结论
    6.3 论文研究创新点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8)硅调控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抗倒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硅的形态及其有效性
        1.2.2 硅对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的调控
        1.2.3 氮的吸收转运和再分配
        1.2.4 氮对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的调控
        1.2.5 硅对氮素的调控
    1.3 前人不足之处
    1.4 研究内容
        1.4.1 硅调控对春玉米产量构成及冠层结构的影响
        1.4.2 硅调控对春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
        1.4.3 硅调控对春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1.4.4 硅对垦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方案
        2.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2.2.2 田间采样及调查试验方案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硅调控对春玉米产量构成及冠层结构的影响
    3.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产量及穗部构成的影响
        3.1.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
        3.1.2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穗部构成的影响
        3.1.3 产量与穗部形状的相关性
    3.2 硅调控对春玉米冠层结构与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3.2.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3.2.2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光能利用的影响
        3.2.3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3.2.4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透光率的影响
        3.2.5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6 产量对形态指标的相关性
    3.3 讨论
        3.3.1 产量及其构成
        3.3.2 冠层结构
    3.4 小结
第四章 硅调控春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
    4.1 硅调控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4.1.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1.2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4.1.3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4.1.4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4.2 硅调控对春玉米氮素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4.2.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氮素积累的影响
        4.2.2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氮素分配的影响
        4.2.3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氮素转运的影响
        4.2.4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4.2.5 施硅方式和施氮量对春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4.2.6 施硅对氮素积累的综合分析
    4.3 讨论
        4.3.1 碳代谢
        4.3.2 氮代谢
    4.4 小结
第五章 硅调控对春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5.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倒伏率和推倒强度的影响
    5.2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5.3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立秆特性的影响
    5.4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第三节间长和硅含量的影响
    5.5 土壤中硅的含量
    5.6 植株内硅的含量
    5.7 施硅对倒伏性能综合分析
    5.8 讨论
        5.8.1 倒伏
        5.8.2 硅在植物中的分布
        5.8.3 土壤硅含量
    5.9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抗性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土壤供硅能力与水稻补硅原因
        1.1.1 土壤的供硅能力
        1.1.2 水稻硅的吸收特征
        1.1.3 水稻补硅原因
        1.1.4 水稻补硅指标
    1.2 硅对水稻的影响
        1.2.1 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1.2.3 对水稻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1.2.4 提高水稻对重金属的抗性
        1.2.5 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本试验研究内容
        1.3.2 本试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供试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试验地块地力测定
        2.2.2 不同硅肥处理对水稻形态特征的影响
        2.2.3 不同硅肥处理对水稻群体变化的影响
        2.2.4 不同硅肥处理对稻瘟病发病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硅肥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供试材料
        3.1.3 试验设计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硅肥对晚机插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2 硅肥对水淹后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硅肥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2 供试材料
        4.1.3 试验设计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硅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4.2.2 不同硅肥处理投入与产出对比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镉污染紫色稻田土壤的植物间作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农田重金属Cd污染概述
        1.1.1 农田土壤Cd污染现状
        1.1.2 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及影响因素
    1.2 Cd污染农田的修复治理与安全利用
        1.2.1 Cd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的研究进展
        1.2.2 农艺调控及低累积品种筛选措施
    1.3 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植物修复技术
        1.3.1 重金属超高富集植物修复机理
        1.3.2 重金属超高富集植物的特征与筛选
        1.3.3 重金属超高富集植物的运用
        1.3.4 Cd超高累积植物与农作物间套作的运用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意义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
    3.2 供试材料
        3.2.1 基于多目标元素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筛选及其吸收转运特征试验
        3.2.2 几种重金属阻控剂对水稻Cd累积的影响试验
        3.2.3 Cd高累积水生植物与Cd低累积水稻品种间作组合试验
    3.3 试验设计与方法
        3.3.1 基于多目标元素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筛选及其吸收转运特征试验
        3.3.2 几种重金属阻控剂对水稻Cd累积的影响试验
        3.3.3 Cd高累积水生植物与Cd低累积水稻品种间作组合试验
    3.4 分析方法
        3.4.1 土壤基础性质分析
        3.4.2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3.4.3 植物样重金属测定方法
        3.4.4 水稻产量的测定
        3.4.5 含水率及生物量的测定
        3.4.6 土壤有效态Cd削减率和植物Cd提取量的计算
        3.4.7 水稻稻米重金属综合累积能力的分析
    3.5 数据处理
        3.5.1 富集及转运系数
第4章 基于多目标元素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筛选及其吸收转运特征研究
    4.1 不同水稻品种稻米重金属积累差异分析
        4.1.1 不同水稻品种稻米重金属含量总体特征
        4.1.2 不同品种水稻对四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差异
        4.1.3 不同水稻品种对重金属的综合累积能力
    4.2 不同品种水稻重金属吸收转运特征
    4.3 水稻各部位重金属含量与重金属富集转运系数关系
    4.4 水稻生育期动态监测记录
    4.5 不同品种水稻产量与构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几种重金属阻控剂对水稻Cd累积的影响试验
    5.1 几种重金属阻控材料施用效果评估试验
        5.1.1 几种重金属阻控材料对水稻稻米Cd累积的影响
        5.1.2 几种重金属阻控材料对水稻地上部Cd累积的影响
        5.1.3 几种重金属阻控材料对土壤中Cd的影响
        5.1.4 几种重金属阻控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5.2 几种重金属阻控材料施用剂量优选试验
        5.2.1 阻控材料不同剂量水平对稻米Cd累积的影响
        5.2.2 重金属阻控材料不同剂量对土壤中有效Cd含量的影响
        5.2.3 重金属阻控材料不同剂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Cd高累积水生植物与Cd低累积水稻品种间作组合对土壤的修复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6.1 不同间作比例对水稻Cd累积影响试验
        6.1.1 不同间作比例对水稻稻米Cd累积影响
        6.1.2 不同间作比例对水稻地上部Cd累积的影响
        6.1.3 不同间作比例对土壤中Cd含量的影响
        6.1.4 不同间作比例下的水稻产量构成
    6.2 Cd高累积水生植物与Cd低累积水稻间作模式研究试验
        6.2.1 间作试验中水稻稻米Cd含量分析
        6.2.2 间作试验中水生植物的富集情况
        6.2.3 土壤中Cd含量的变化情况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及参研课题情况

四、含硅熔渣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煤气化细渣在土壤改良及水污染治理中的资源化利用研究[D]. 朱丹丹. 吉林大学, 2021(01)
  • [2]水稻追施硅肥减氮减药技术研究[D]. 吴伊鑫. 浙江大学, 2021(09)
  • [3]水稻硅营养及硅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进展[J]. 张万洋,李小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04)
  • [4]氮肥用量与基施硅锌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D]. 孙云飞. 扬州大学, 2020
  • [5]近30年中国稻区氮素平衡及氮肥偏生产力的时空变化[J]. 黄晶,刘立生,马常宝,薛彦东,韩天富,柳开楼,刘淑军,张璐,李冬初,都江雪,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06)
  • [6]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红壤性稻田土壤硅和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 高绘文. 江西农业大学, 2020
  • [7]旱直播栽培方式下硅调理剂施用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影响研究[D]. 轧宗杰.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8]硅调控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抗倒性能的影响[D]. 刘莹. 吉林大学, 2020(08)
  • [9]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抗性及产量的影响[D]. 孙玉华.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10]镉污染紫色稻田土壤的植物间作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研究[D]. 冯爱煊. 西南大学, 2020

标签:;  ;  ;  ;  ;  

含硅渣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