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伏断层活动年龄及影响带宽度分析——利用浅层地震和钻井资料

隐伏断层活动年龄及影响带宽度分析——利用浅层地震和钻井资料

一、隐伏断裂的活动时代与影响带宽度分析——利用浅层地震和钻探资料(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1](2021)在《北京顺义隐伏活动断裂及其诱发地裂缝灾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平原区隐伏活动断层是我国许多发达城市潜在的致灾地质因素,在地震发生时往往沿活动断层的破坏最为严重,而且断层活动还会诱发地裂缝、坍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城市地质安全。因此,开展隐伏活动断层的几何位置、运动方式、活动性质及其控灾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际应用价值。顺义隐伏活动断裂是北京平原区隐伏全新世活动断裂,查清其活动性,揭示其诱发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机理,可为首都北京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防灾减灾提供地质依据和科学指导。主要研究成果和认识如下:1、北京顺义隐伏活动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走向NE45°,倾向SE,倾角75°。第四纪以来活动性存在明显时空差异:在时间上,全新世以来活动性最强;在空间上,全新世以来顺义隐伏活动断裂南段的活动性较北段强,主要表现为南段孙河一带和北段北小营地带全新世以来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1.90mm/a和0.51mm/a。依据Byerlee断层滑动失稳摩擦准则,定量计算顺义隐伏活动断裂断层面上的剪应力与正应力比值(μ值)均大于0.5,且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反映断裂活动强度增大。2、顺义地区地裂缝方向主要沿顺义隐伏活动断裂走向展布,影响宽度30~100m不等。地裂缝主要呈拉张兼具顺时针扭动破坏形式,与顺义隐伏活动断裂活动方式一致。2011年以来首都某机场地裂缝变形破坏总体呈加剧趋势,和顺义隐伏活动断裂蠕滑活动性加强相关。2017~2018年首都某机场地裂缝监测显示,水平拉伸位移总体上处于增加状态,剪切变形有缓慢增加趋势,地裂缝呈顺时针扭动变形破坏,地裂缝上盘(南东盘)处于下降趋势,地裂缝的月平均水平拉伸位移变化速率约为1.7mm,其中2018年8月变形量最大,达到15.52mm。3、顺义隐伏活动断裂对顺义地区地裂缝具有控制作用,地裂缝多分布在顺义隐伏活动断裂地表出露处或者其影响范围内,地裂缝的活动方式及活动秩序也和顺义隐伏活动断裂活动性一致,全新世以来顺义隐伏活动断裂南段比北段活动性强,可能是顺义地区地裂缝由北向南扩展的原因。当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较强或突变时,中国华北地区近地表东西向纵张作用较强,近地表为东西向拉张效应,顺义隐伏活动断裂活动强度也随之增强,反之减弱。同时地下水抽取、飞机动荷载、第四系沉积压实等也可能诱发地裂缝活动加剧。4、地裂缝三维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表明:地裂缝影响带宽度40~70m,在断裂上盘形成凹坑、拉裂缝,在断裂下盘被挤压隆起;机场跑道竖向沉降位移整体呈现自下盘至上盘逐渐增大的趋势,当顺义隐伏活动断裂在基岩正断错动1cm(原型50cm)时,可诱发地表产生0.6cm(原型30cm)正断效应的地裂缝;中跑道下穿道顶部下盘纵向拉应变随竖向位移的逐渐增大而增大,在竖向位移为4cm时达到最大。建议首都某机场地裂缝沿线构(建)筑物最小安全避让距离为距断层上盘50m,下盘20m,同时采用高强度柔性材料、减小盖板尺寸等措施防治地裂缝灾害;开展首都某机场地裂缝变形监测,构建光纤、地应力等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为机场安全运营及防灾减灾提供支撑服务。

何强,王世元,周亚东,刘韶,马超[2](2021)在《四川盆地南缘筠连-长宁地震区扎子坳断层探测及活动性初步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地震活动性调查、地表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高密度电法勘探及探槽剖面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扎子坳断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扎子坳断层发育于古生代二叠系砂岩和中生代三叠系灰岩、砂岩地层中,属逆断层,断层总体呈NNE向展布,长约15 km,破碎带影响宽度一般小于20 m,断层规模较小。结合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和探槽剖面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扎子坳断层不具备晚更世晚期活动性,为2017-01-28筠连4.9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周永恒,杨肖肖,丰成君,张鹏,孟静,谭成轩,邓亚虹,宋焱勋,王继明[3](2021)在《北京平原区黄庄—高丽营断裂(房山—涞水段)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浅层综合探测证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庄—高丽营断裂是北京平原区主要的隐伏活动断裂之一,其第四纪活动性对北京及邻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该隐伏断裂的复杂特征,本文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浅层人工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结合联合钻孔剖面方法,揭示了黄庄—高丽营断裂房山—涞水段的第四纪活动性及主要特征,探测结果与综合分析表明:(1)该断裂走向NE,倾向SE,倾角为60°~70°,具典型的正断活动特征。(2)推断黄庄—高丽营断裂(房山—涞水段)上断点埋深约10 m,上更新统欧庄组底界错距约16 m,可能为晚更新世早期活动断裂,并可能是1658年涞水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并对浅地表地裂缝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对黄庄—高丽营断裂房山—涞水段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的综合探测结果可为该地区重大工程建设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及防灾减灾等提供关键地质依据。(3)综合物探结果可知, CSAMT法对隐伏活动断裂的初期探测有重要意义,在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内浅层地震勘探剖面揭示的断裂特征不如其在坚硬岩石地层内揭示的断裂特征明显,但通过多种物探方法的综合探测,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增加隐伏活动断裂探测的确定性。

王金星[4](2020)在《跨构造地裂缝铁路路基处理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地裂缝这一常见的线性地质灾害成为制约其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因素,地裂缝不仅威胁城市建筑物的安全,同时对跨省、市级的铁路系统有很大影响。对以往铁路工程跨越地裂缝研究结果表明,跨地裂缝铁路工程基本采用桥梁方式跨越,当工程区不适合修建桥梁或修建桥梁耗资较大时,可以采取换填地裂缝区域土体材料,改善及加强土体性质,以便达到铁路工程修建要求,即采用路基的方式跨越地裂缝带。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总结了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剖面结构、活动时代、位错量、影响范围以及工程性质;进行了地裂缝活动大型物理模拟试验,描述了地裂缝的产生、发展及贯通现象,总结了地裂缝运动规律;并采用PFC5.0软件进行了数值分析模拟地裂缝运动,分析典型地裂缝的运动特征。对地裂缝区域特有地质问题进行划分,详细阐述了地裂缝区灾害特征及灾害的不同表现形式,阐述了不同铁路路基形式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并对不同地裂缝区修建铁路工程的路基进行了分类。运用Flac软件对地基4种不同材料包括细粒土、黄土、改良土、及碎石4种工况以及上覆土层厚度分别为2 m,3 m,4 m等3种共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不同工况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了同等沉降范围条件下,地裂缝位错量不超50 cm的情况下,地基以采用碎石材料并适当加厚地裂缝上覆土层厚度的处理方式可以适应铁路运行相关要求。结合相关工程最后得出在碎石材料地基条件下,同时选择适当加厚地裂缝上覆土层,并通过采用加筋土、土工格栅等加强地基土强度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铁路的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肖盼盼[5](2019)在《砂土中同沉积地裂缝破裂扩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裂缝是土体在地球内外应力以及人类活动作用下,在地表形成的一种带状破裂现象。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裂缝灾害日益严重。由于存在大量的同沉积地裂缝,其活动特征和破裂扩展机制研究较少,本文以砂土的同沉积地裂缝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同沉积作用下隐伏地裂缝的破裂扩展研究,总结砂土的同沉积破裂扩展规律、演化过程,确定地裂缝上、下盘的变形带宽度,研究成果可以为地裂缝灾害防治涉及的避让距离和地基处理方案等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从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际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野外调查资料的收集和现场钻探、槽探揭露的地裂缝破裂特征,发现同沉积地裂缝在不同土层的错距存在明显差异,错动量自上而下依次变大,同一地层上盘厚度大于下盘;同沉积地裂缝也呈现有反倾向上延伸现象,在反倾裂缝方向上可观察到同主裂缝接通且接近闭合的裂缝。(2)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别进行相同厚度沉积砂土和等量地裂缝活动(上盘下降),总结了同沉积作用下隐伏地裂缝在砂土中的破裂扩展特征和演化过程,并与非同沉积地裂缝的破裂扩展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1)每分层沉积砂土的破裂扩展过程同非同沉积过程相近,可分为裂缝开始活动阶段、裂缝端部拉裂阶段、近直立裂缝张拉及反倾向裂缝扩展阶段、裂缝贯通阶段和下盘塌陷阶段五个阶段;2)每次沉积的破裂扩展特征相近,在砂土中形成“y”型破裂;3)每次沉积后,沉积前的下伏早期裂缝在上覆土层重力作用下发生闭合或部分闭合;4)在每次沉积后的地裂缝活动过程中,新生破裂沿上次活动产生的主裂缝破碎带向上反倾延伸;5)在等沉积厚度、等地裂缝活动量的条件下,每次沉积砂土顶面的两条破裂间距相近;6)同沉积砂土产生的裂缝主要有近直立裂缝和反倾裂缝(沉积厚度较大时,也会出现顺倾向裂缝),主要以拉张裂缝为主,在近直立裂缝下部也可能产生剪切作用;7)由土压力传感器和光纤的监测数据显示,下盘的最大影响范围0.4m,上盘的影响范围最大为1.2m。(3)对同沉积过程中的破裂角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对地裂缝影响带的宽度也进行了估算。

刘汉露[6](2019)在《基于标志层层位差识别地裂缝的方法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安地裂缝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地质灾害之一,分布广泛、活动剧烈、致灾严重。在依据钻探数据查明地裂缝时,黄土梁-洼过渡区的标志层整体有一定的倾斜背景,影响标志层错断的判别。为了排除地层倾斜造成的影响与干扰,判别地裂缝标志层错断时更客观、合理,提高判别的准确度,减少误差,本文总结分析了地铁15号线地裂缝勘察资料中的含古土壤层的勘察场地剖面情况,整理出标志层层底高差?h以及对应的孔间距l的统计结果,分析了标志层层底高程与孔间层面倾斜的定量化特征,总结地裂缝标志层错断的判别方法。将两种方法应用到工程实例中,有较好的实用性与准确性。并且,基于大量的地裂缝勘察数据资料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机器学习分类器模型进行标志层错断的预测判别,为地裂缝的判别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基础与数学基础。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标志层层底高程差函数,其在标志层错断处的特征为:地裂缝每一侧节点数不小于3时,标志层错断位于左、右高程差函数值变化量的最大值之间。(2)不同地貌单元古土壤层的倾斜背景值:平缓地层倾斜背景值为0.099,黄土梁—洼过渡区地层倾斜背景值为0.301。计算、分析了标志层孔间倾斜之差,得到了单个剖面中古土壤错断的孔间层面倾斜之差界限经验曲线。(3)将基于标志层层底高程差函数特征与孔间层面倾斜之差界限经验曲线判别标志层错断的两种方法应用于西安某场地勘察成果分析中,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4)选取孔间距、高程差函数值、孔间层面倾斜值、孔间层面倾斜值之差这4个因素作为标志层错断判别的指标,针对不同地貌类型古土壤层特征,运用逻辑回归方法与Kernel-SVM方法建立了四种机器学习分类器模型。(5)两个逻辑回归算法的准确率与AUC值均分别高于对应的Kernel-SVM分类器模型,总体上来说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的准确率高于Kernel-SVM分类器模型。(6)纵向对比两个逻辑回归算法分类器模型和两个Kernel-SVM分类器模型,结果表明平缓地层的两种分类器模型的准确率与AUC值均高于黄土梁洼过渡区倾斜地层分类器模型,平缓地层的标志层错断更容易判别。(7)将经过训练的两类机器学习分类器模型应用到工程实例中,结果表明逻辑回归分类器的预测结果更准确,性能更好。

刘薇,李大虎,梁明剑[7](2018)在《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康定—色拉哈断裂的浅层地球物理勘探》文中研究指明活动断层不仅是产生地震的根源,而且地震时其断层线两侧的建筑物破坏最为严重。因此准确探测出活动断层的位置和分布范围,并采取有效的工程避让措施,可大大降低地震灾害和经济损失。康定—色拉哈断裂作为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的主干断裂,具备发生强震的地震地质构造条件,因此该断裂所穿越的几个城镇的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针对康定新城探测场区存在交通条件不便、场地工作面狭窄等问题,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工作中采取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道短排列接收和共反射点多次覆盖观测的工作方式获取地震反射时间剖面,浅层地震探测结果辅以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断面,并结合地表地震地质调查结果,共同揭示康定—色拉哈断裂在康定新城北侧的展布位置、产状规模和近地表构造形态。研究结果发现康定—色拉哈断裂在康定新城北东侧呈左旋右界羽列状展布,经过两岔口村折多河Ⅰ级阶地处该断裂隐伏段近地表倾角约40°~50°,其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宽度约110m,随着地形的升高,破碎带的视宽度进一步增加至200m左右,并沿断层垭口向木格措方向延伸展布。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成果为判定康定—色拉哈断裂近地表构造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学证据,也为康定新城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制定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乔建伟[8](2018)在《基于地球关键带理论的渭北台塬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地裂缝作为地球关键带中一种复杂的地质过程,是在多种灾变作用力协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地表过程,又是地球长期演化过程中一种普遍而又必然的地表岩土体破裂现象。其广泛的发育在我国大华北地区,而又以汾渭盆地地裂缝发育规模大、造成的灾害严重而着称。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汾渭盆地地面沉降地裂缝及成因机理研究”和“关中盆地渭南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调查”调查项目,以汾渭盆地南端的渭北台塬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地质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实验等手段,系统总结了渭北台塬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地裂缝的灾变易发区和灾变作用力;然后基于地球关键带理论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地质模型,并基于典型案例分析了地震动和地下水变动的地裂缝启裂机理;最后得出了渭北台塬地裂缝的成因模式,提出了多种灾变作用力协同耦合的地裂缝成因理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野外调查和收集资料发现渭北台塬累计发育地裂缝252条,其主要分布在渭河盆地北侧的泾阳县和盆地东北侧的三原县,两者约占79.4%。地裂缝的空间分布格局为“三带一区”,即渭河断裂沿线地裂缝发育带、口镇-关山断裂沿线地裂缝发育带、礼泉-蒲城-合阳断裂沿线地裂缝发育带和大荔地裂缝发育区;地裂缝的平面分布具有沿断裂带集中发育、顺地貌变异带展布、与地面沉降伴生和在黄土湿陷区散布的分布特征。地裂缝的整体形态有直线型、折线型、弧线型和雁列型;局部形态有锯齿状、台阶状和塌陷坑。地裂缝的剖面结构形态主要有漏斗型、哑铃型、侧羽型、台阶型、“Y”型和“X”型等基本形态。地裂缝的运动方式具有明显的“三向”运动特征,活动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空间差异性、周期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地裂缝的灾害特征具有成带性、不均匀性、多样性、渐进性和不可抗拒性。2.渭北台塬地裂缝的灾变易发区主要有构造断裂带沿线、地貌分界线两侧和黄土湿陷区,地裂缝的灾变作用力主要有深部作用力、中部作用力和浅部作用力。其中深部作用力是指构造作用力,主要包括断裂蠕动和地震动,属于地球关键带外部作用力;中部作用力是指地下水位变动产生的黄土湿陷变形力和土体沉降变形力,浅部作用力是指地表水触动土体产生的渗透潜蚀力,两者均属于地球关键带内部作用力。3.构造作用是地裂缝孕育和成生的关键因素,构造活动形成的地球关键带多级破裂系统孕育了地裂缝,而断裂蠕滑和地震活动导致破裂系统扩展至地表形成了地裂缝。断裂蠕滑主要引起上盘的已有次级隐伏断裂扩展至地表形成地裂缝,地震活动导致盆地内已有的隐伏断裂两侧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在隐伏断裂上盘形成剪切裂缝、下盘形成竖向拉张裂缝。4.抽水作用、表水渗透和黄土湿陷是地球关键带内地裂缝成生和扩展的重要因素。抽水作用会导致地球关键带内已有破裂两侧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并在隐伏断裂两侧形成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和拉张-剪切型裂缝三种类型;其中剪切型地裂缝与水平面夹角为(?)。地下水径流潜蚀已有的构造节理形成地下坑道,并在坑道顶部出现拉张应力区从而形成拉张裂缝,随后表水渗透进一步加剧地裂缝的活动。黄土地区水渠渗透的最大水平影响距离约为30m,渗透产生的倾斜浸润线导致黄土不均匀湿陷沉降而在地表形成的拉张应力是地裂缝的灾变作用力,黄土湿陷产生的拉张裂缝最大发育深度一般为10m。5.渭北台塬典型地裂缝的成因模式有四类,即构造断裂控制,断裂活动开启,渗透潜蚀扩展的耦合模式;构造节理控制和渗透潜蚀启裂并扩展的耦合成因模式;构造断裂控制,地震作用开启和地下水位变动复发的耦合成因模式;黄土湿陷变形模式。现今地裂缝均是在下伏构造、构造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协同耦合作用下形成的,其成生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田一鸣,刘保金,石金虎,王晓谦,酆少英,李稳[9](2018)在《南阳盆地朱阳关-夏馆断裂的浅部特征及活动性》文中认为朱阳关-夏馆断裂是南阳盆地内1条重要的隐伏活动断裂,构造地貌显示清楚,与商县-丹凤断裂、铁炉子断裂共同构成东秦岭北部重要的北部边界,也是华北与华南地块的重要分界断裂。为了研究朱阳关-夏馆断裂的空间展布、断裂活动性以及浅部构造结构,针对该断裂采用了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跨断裂布设了3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和1条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综合分析表明,朱阳关-夏馆断裂为1条走向NWW的正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的断裂上断点埋深为17.620.5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研究结果可为南阳市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该区的重大生命线工程选址提供地质和地球物理证据。

章龙胜[10](2016)在《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断裂活动性及其发震构造分析》文中认为信宜-廉江断裂带是广东西部一条规模较大的北东向构造带,本文所指的西南段即为新安镇以南的南小段,该断裂带走向40°70°,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为60°75°,表现为正断或逆断的性质。在该断裂带附近发生过61/2级地震和6级地震。这两次中强地震是否具有相应的发震构造及其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有多大?这是附近开展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的活动性。该研究不仅对工程选址、地震区划及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应用价值,也对深化华南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认识有一定的科学意义。首先通过两排、十四个钻孔和编录,揭示了九洲江平原第四纪地层发育特征;其次,通过地质调查及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揭示了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第四纪以来活动性具有分段特征;最后,基于小地震重新定位震源深度数据和相对活动性分段,从构造演化角度建立了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震级评估概念模型,并结合历史地震核查资料评估未来最大潜在地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九洲江冲积平原第四系划分与沉积环境(1)基于16个电子自旋共振样品和3个14C样品的年代测定,给出了第四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分层年代。通过27个孢粉样品分析,初步获得了第四纪发育特征,为进一步开展九洲江平原地区第四系研究以及东南沿海盆地地层对比提供了资料与数据。(2)南、北两排钻孔中的淤泥质黏土孢粉组合分析表明,南、北两排钻孔中的淤泥质黏土均为沼泽或湖相成因,为相对温暖的玉木冰期间冰阶(3050 ka)的产物,与雷州半岛北部发现的这一气候变化具有相似性,对东南沿海古气候对比研究有参考价值。(3)钻孔中更新世中晚期与晚更新世中晚期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与雷州半岛及广西、广东交界的沿海地区中更新世中晚期的一次相对短暂的准剥夷作用过程具有一致性。2.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断裂活动性(1)西支断裂在廉江城北断裂剖面处显示有断层泥,结合测年数据,显示中更新世早期(576ka)有过地表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东支断裂自沙井以南的基岩区段落在沙井剖面发育有断层泥,测年结果表明,该段落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348ka),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横山-田头仔一带断裂带隐伏于第四系,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田头仔村剖面P2)到中更新世早期(横山镇剖面P1)。依据观测资料及断裂几何形态,并考虑相对活动性分段保守给出了分段的长度分别为21km,24km和25km。(2)钻孔联合剖面探测显示,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隐伏断裂断错了第四系下部地层。由横山镇钻孔联合剖面推断,断裂在中更新世早期时段内的正倾滑速率为0.1mm/a。由田头仔村钻孔联合剖面推断,断裂在早更新世中-晚期时段内的正倾滑速率为0.013mm/a。3.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发震构造判别(1)基于小地震重新定位震源深度数据和相对活动性分段,从构造演化角度建立了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震级评估概念模型。(2)综合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震级评估概念模型及历史地震核查资料评估未来最大潜在地震评为6.5级。

二、隐伏断裂的活动时代与影响带宽度分析——利用浅层地震和钻探资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隐伏断裂的活动时代与影响带宽度分析——利用浅层地震和钻探资料(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顺义隐伏活动断裂及其诱发地裂缝灾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外地裂缝及其成因研究现状
        1.2.2 国内地裂缝及其成因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构造地质背景与新构造活动特征
    2.1 区域构造地质背景
        2.1.1 北京地区地层概述
        2.1.2 北京地区岩浆活动特征
        2.1.3 北京地区构造单元及特征
    2.2 区域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构造背景
        2.2.1 区域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特征
        2.2.2 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特征
    2.3 新构造活动特征
        2.3.1 北京地新构造基本特征
        2.3.2 北京平原区主要断裂活动性分析
    小结
第三章 顺义隐伏活动断裂活动特征与构造动力学分析
    3.1 顺义隐伏活动断裂活动特征
        3.1.1 地球物理勘探
        3.1.2 活动性分析
    3.2 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
        3.2.1 区域构造应力场背景
        3.2.2 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应力方向
        3.2.3 北京地区地壳浅层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
    3.3 断裂活动危险性分析
    小结
第四章 顺义隐伏活动断裂工程地质特征
    4.1 北京地区工程地质特征
        4.1.1 工程地质分布特征
        4.1.2 北京地区不同地貌单元工程地质分布特征
    4.2 顺义隐伏活动断裂工程地质特征
        4.2.1 顺义隐伏活动断裂孙河乡深孔工程地质钻钻孔探联合剖面
        4.2.2 南彩镇深孔工程地质钻钻孔探联合剖面
        4.2.3 顺义隐伏活动断裂深孔土力学参数测试结果分析
    小结
第五章 顺义地区地裂缝的分布发育特征
    5.1 顺义地区地裂缝分布特征
        5.1.1 顺义城区西南侧物流园区域地裂缝
        5.1.2 顺义首都某机场区域地裂缝
        5.1.3 顺义城区地裂缝
        5.1.4 顺义东北端南彩镇地裂缝
    5.2 首都某机场地裂缝发育特征
    5.3 首都某机场地裂缝监测分析
        5.3.1 地裂缝监测介绍
        5.3.2 地裂缝监测结果
        5.3.3 地裂缝监测结果分析
    小结
第六章 顺义地区地裂缝成因机制探讨
    6.1 顺义地区地裂缝与顺义隐伏活动断裂空间相关性分析
    6.2 顺义地区地裂缝与构造应力场相关性分析
    6.3 顺义地区地裂缝成因机制分析
    6.4 首都某机场地裂缝破坏模式
    小结
第七章 顺义首都某机场地裂缝灾害机理数值模拟
    7.1 地质和数学模型构建
        7.1.1 三维地层模型构建
        7.1.2 模型参数选取及边界条件控制
        7.1.3 数值计算工况
    7.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7.2.1 机场跑道竖向变形特征分析
        7.2.2 机场跑道受力特征分析
        7.2.3 地裂缝活动对下穿道的影响
    7.3 地裂缝活动影响范围分析
    7.4 首都某机场地裂缝工程病害与防治措施分析
    小结
第八章 首都某机场地裂缝灾害机理物理模型试验
    8.1 试验概况与设计
        8.1.1 试验原型概况及试验目的
        8.1.2 试验原理与装置
        8.1.3 试验设计
    8.2 试验内容与过程
        8.2.1 实测测试内容
        8.2.2 模型试验数据采集与布设
    8.3 试验结果分析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参加的课题与学术成果

(2)四川盆地南缘筠连-长宁地震区扎子坳断层探测及活动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表地震地质调查
2 浅层地球物理勘探
    2.1 浅层地震勘探
    2.2 高密度电法勘探
3 扎子坳断层探槽分析研究
4 结 语

(3)北京平原区黄庄—高丽营断裂(房山—涞水段)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浅层综合探测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隐伏活动断裂综合探测方法
    2.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2.2 浅层地震勘探
    2.3 高密度电阻率法
    2.4 钻孔联合剖面
3 数据处理与结果解释
    3.1 CSAMT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3.2 浅层地震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3.3 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3.4 钻孔联合剖面
4 讨论
    4.1 黄庄—高丽营断裂(房山—涞水段)的第四纪活动时代
    4.2 黄庄—高丽营断裂(房山—涞水段)与1658年涞水6级地震
    4.3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有效性问题
5 结论

(4)跨构造地裂缝铁路路基处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地裂缝及其工程效应研究现状
        1.2.1 地裂缝研究现状
        1.2.2 地裂缝作用下地表沉降研究现状
    1.3 地裂缝对铁路路基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裂缝的发育特征
    2.1 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
        2.1.1 追踪式地裂缝
        2.1.2 “Y”型地裂缝
        2.1.3 雁列式地裂缝
        2.1.4 阶梯型地裂缝
        2.1.5 复合型地裂缝
    2.2 地裂缝的影响带宽度调查
        2.2.1 规范规定的地裂缝影响带宽度
        2.2.2 实测地裂缝影响带宽度
        2.2.3 模型试验得出的地裂缝带影响宽度
        2.2.4 数值模拟得出的地裂缝带影响宽度
        2.2.5 小结
第三章 地裂缝灾害及跨地裂缝路基分类
    3.1 地裂缝地质问题
        3.1.1 地裂缝工程灾害特点
        3.1.2 地裂缝灾害表现形式
    3.2 铁路地基常见处理方式
    3.3 跨地裂缝区铁路路基类型划分
        3.3.1 按形成机理分类
        3.3.2 按活动速率分类
        3.3.3 按上覆层厚分类
        3.3.4 按地裂缝走向与线路方向夹角分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裂缝区铁路地基数值模拟
    4.1 模型的建立
        4.1.1 Flac软件分析的基本理论
        4.1.2 材料本构关系选取
    4.2 计算模型建立
        4.2.1 材料参数的选取
        4.2.2 几何模型建立
    4.3 数值模拟
        4.3.1 地基填料不同时的数值模拟
        4.3.2 不同上覆土层厚度的数值模拟
        4.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及结论
第五章 地裂缝区铁路路基变形灾害防治
    5.1 地裂缝作用下铁路路基灾害特征
    5.2 减缓地裂缝灾害的铁路路基处理措施
        5.2.1 地裂缝区铁路路基常见灾害成因
        5.2.2 地裂缝区路基处理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砂土中同沉积地裂缝破裂扩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裂缝成因的研究
        1.2.2 地裂缝的破裂扩展研究
        1.2.3 同沉积地裂缝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同沉积地裂缝特征
    2.1 同沉积地裂缝总体特征
    2.2 同沉积构造
    2.3 渭河盆地同沉积地裂缝特征
        2.3.1 西安地裂缝同沉积特征
        2.3.2 口镇-关山地裂缝同沉积特征
        2.3.3 三原-富平地裂缝同沉积特征
第三章 砂土中同沉积地裂缝破裂扩展模型试验研究
    3.1 同沉积模型设计
        3.1.1 模型箱设计
        3.1.2 测试系统布置
    3.2 模型试验开展步骤
        3.2.1 试验目的及参数
        3.2.2 试验步骤
    3.3 同沉积地裂缝宏观破裂特征分析
        3.3.1 非同沉积地裂缝的宏观破裂过程
        3.3.2 砂土同沉积地裂缝的宏观破裂过程
        3.3.3 砂土同沉积地裂缝破裂扩展的应力变化特征
        3.3.4 砂土同沉积地裂缝破裂扩展的应变分析
        3.3.5 小结
第四章 砂土中同沉积地裂缝破裂过程数值模拟
    4.1 离散元PFC2D方法介绍
    4.2 PFC2D应用原理
        4.2.1 物理关系
        4.2.2 运动关系
        4.2.3 颗粒流的适用性
    4.3 模型参数标定
    4.4 模拟工况分析
        4.4.1 工况一
        4.4.2 工况二
第五章 砂土中同沉积地裂缝破裂过程扩展模式及力学理论分析
    5.1 地裂缝的主要扩展形式
    5.2 剪切破裂角方向的理论分析
    5.3 同沉积地裂缝扩展影响带宽度分析
        5.3.1 直线型剪切破坏下盘理论影响带宽度分析
        5.3.2 摩尔-库伦理论确定影响带宽度的破裂范围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标志层层位差识别地裂缝的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隐伏地裂缝的判别
        1.2.2 钻孔数据与地质模型
        1.2.3 机器学习分类器在识别与预测方面的应用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方法、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安地裂缝概况
    2.1 地质环境背景
        2.1.1 地质构造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层岩性
        2.1.4 水文地质条件
    2.2 地裂缝的平面分布特征
        2.2.1 地裂缝分布的定向性
        2.2.2 地裂缝的成带性
        2.2.3 地裂缝的平面组合形态
        2.2.4 地裂缝活动的分段特征
    2.3 地裂缝浅部剖面特征
        2.3.1 地裂缝的浅部剖面组合特征
        2.3.2 不同地貌单元的地裂缝剖面结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裂缝标志层层底特征分析
    3.1 标志层层底高程差函数
        3.1.1 定义与计算方法
        3.1.2 高程差函数基本性质
        3.1.3 标志层层底高程差异常分析
    3.2 地裂缝标志层孔间层面倾斜分析
        3.2.1 不同地貌标志层倾斜背景值
        3.2.2 标志层错断分析
    3.3 工程实例应用
        3.3.1 工程概况
        3.3.2 剖面数据
        3.3.3 标志层错断判别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标志层错断判别模型
    4.1 机器学习原理
        4.1.1 基本概念
        4.1.2 分类方法
    4.2 机器学习模型数学表达
        4.2.1 逻辑回归分类模型
        4.2.2 Kernel-SVM分类模型
    4.3 模型建立及性能分析
        4.3.1 数据预处理
        4.3.2 平缓地层分类器模型评价
        4.3.3 黄土梁洼过渡区地层分类器模型评价
        4.3.4 工程实例应用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程差函数自动计算程序(MATLAB)
    附录2 机器学习分类器模型程序(Python)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康定—色拉哈断裂的浅层地球物理勘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测区断错地貌现象和测线布设
2 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解译
3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
4 浅层勘探成果
5 结论与讨论

(8)基于地球关键带理论的渭北台塬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地裂缝的分布和研究现状
        1.2.1 国外地裂缝的分布和研究现状
        1.2.2 国内地裂缝的分布现状
        1.2.3 国内地裂缝成因研究现状
    1.3 地球关键带研究现状
        1.3.1 地球关键带的提出与发展历程
        1.3.2 地球关键带研究方法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1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6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渭北台塬地裂缝的基本特征
    2.1 地裂缝的发育概况
    2.2 地裂缝的发育特征
        2.2.1 地裂缝的空间特征
        2.2.2 地裂缝的分布特征
        2.2.3 小结
    2.3 地裂缝的平面形态特征
        2.3.1 总体形态
        2.3.2 局部形态
        2.3.3 小结
    2.4 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
    2.5 地裂缝的运动特征与活动特征
        2.5.1 地裂缝的运动特征
        2.5.2 地裂缝的活动特征
    2.6 地裂缝的灾害特征
第三章 渭北台塬地球关键带的组成、结构与演化
    3.1 区域地质构造格局
    3.2 深部地质构造模型
    3.3 基底结构地质模型
        3.3.1 基底构造特征
        3.3.2 断块结构特征
    3.4 地球关键带结构模型
        3.4.1 固市凹陷地质构造模型
        3.4.1.1 基底构造模型
        3.4.1.2 断裂构造模型
        3.4.1.3 关键带地质模型
        3.4.2 大荔地区地球关键带地质结构模型
        3.4.2.1 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
        3.4.2.2 地质构造
        3.4.2.3 地球关键带地质模型
第四章 构造作用下地球关键带破裂成缝的机制与过程
    4.1 下伏构造对地球关键带破裂的成缝机制
        4.1.1 地裂缝概况
        4.1.2 地裂缝剖面结构特征
        4.1.3 地裂缝浅部破裂特征
        4.1.4 下伏构造对地球关键带破裂成缝的控制作用
    4.2 断裂蠕滑对地球关键带破裂的成缝机制
        4.2.1 地裂缝概况
        4.2.2 地裂缝剖面结构特征
        4.2.3 地裂缝浅部破裂特征
        4.2.4 断裂蠕滑对地球关键带破裂成缝的开启机制
    4.3 地震活动对地球关键带破裂的成缝机制
        4.3.1 地震概况
        4.3.2 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4.3.3 边界条件与阻尼的确定
        4.3.4 输入荷载的校正
        4.3.5 网格划分
        4.3.6 计算结果分析
        4.3.7 地震动的地裂缝启裂机理
    4.4 小结
第五章 人类水事活动下地球关键带破裂成缝的机制与过程
    5.1 抽水作用下地球关键带已有破裂的复活与扩展机制
        5.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1.2 参数选取与边界条件
        5.1.3 工况设计及相应初始条件
        5.1.4 计算结果与分析
        5.1.4.1 X-dis结果分析
        5.1.4.2 Z-dis结果及分析
        5.1.4.3 XX-strain Increment结果及分析
        5.1.4.4 XZ-strain Increment结果及分析
        5.1.4.5 Z-stress结果及分析
        5.1.5 地下水位变动的地裂缝启裂机理
    5.2 表水渗透对地球关键带破裂成缝的机制与过程
        5.2.1 泾阳地裂缝发育概况
        5.2.2 泾阳地裂缝剖面结构特征
        5.2.3 泾阳地裂缝浅部破裂特征
        5.2.4 泾阳地裂缝成因分析
        5.2.5 渗透潜蚀对地球关键带破裂成缝的机制与过程
    5.3 黄土湿陷性对地球关键带破裂成缝的机制与过程
        5.3.1 西白村地裂缝发育概况
        5.3.2 西白村地裂缝的浅部破裂特征
        5.3.3 西白村地裂缝发育区的土体特征
        5.3.4 地裂缝的发展趋势
        5.3.5 黄土湿陷对地球关键带破裂成缝的机制与过程
    5.4 小结
第六章 渭北台塬地裂缝的成因模式与成因机理
    6.1 渭北台塬地裂缝的成因模式
    6.2 渭北台塬地裂缝成因机理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南阳盆地朱阳关-夏馆断裂的浅部特征及活动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构造地质概况
2 浅层地震剖面位置和探测结果
    2.1 剖面位置和探测方法
    2.2 浅层地震剖面结果
        2.2.1 L1测线
        2.2.2 L2测线
        2.2.3 L3测线
3 跨朱阳关-夏馆断裂带的钻探资料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10)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断裂活动性及其发震构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论文难点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震地质背景
    2.1 地质构造演化
    2.2 新构造运动特征
        2.2.1 构造地貌特征
        2.2.2 晚新生代以来地层与岩浆岩发育特征
        2.2.3 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
    2.3 主要断裂展布及其活动性
    2.4 地震分布及其与断裂的关系
第三章 九洲江冲积平原第四系划分与沉积环境
    3.1 断裂沿带第四系发育概况
    3.2 钻孔揭示的第四系及时代
        3.2.1 南部田头仔村钻探剖面岩性地层划分
        3.2.2 九洲江冲积平原中南部横山镇地区岩性地层划分
        3.2.3 孢粉分析
    3.3 九洲江冲积平原第四系沉积环境
        3.3.1 田头仔村钻孔地层揭示的第四系沉积环境
        3.3.2 横山镇钻孔揭示的第四系沉积环境
        3.3.3 淤泥质黏土的沉积环境
        3.3.4 中更新世中晚期的沉积间断
    3.4 小结
第四章 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断裂活动性
    4.1 基岩区断裂活动特征
        4.1.1 西支断裂
        4.1.2 东支断裂
    4.2 覆盖区断裂活动特征
        4.2.1 隐伏断裂的浅层地震勘探
        4.2.2 隐伏断裂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
    4.3 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断裂活动性及其分段
        4.3.1 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断裂活动性
        4.3.2 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断裂分段方案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发震构造判别
    5.1 发震构造的涵义及与其相关概念
        5.1.1 鉴定发震构造的起始震级
        5.1.2 鉴定发震构造的构造活动时段
        5.1.3 发震构造的震级分档
    5.2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别原则与方法
        5.2.1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别研究现状
        5.2.2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别原则
        5.2.3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别方法
    5.3 1605年廉江 6~1/2 级地震的核查
        5.3.1 1605年7月 19日廉江地震震中位置的核查
        5.3.2 1605年7月 19日廉江地震震级的核查
    5.4 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评估
        5.4.1 断裂活动性演化、分段及最大震级评估概念模型
        5.4.2 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最大潜在地震评估
    5.5 小结
第六章 认识与讨论
    6.1 主要认识与进展
    6.2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隐伏断裂的活动时代与影响带宽度分析——利用浅层地震和钻探资料(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顺义隐伏活动断裂及其诱发地裂缝灾害研究[D]. 张鹏.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
  • [2]四川盆地南缘筠连-长宁地震区扎子坳断层探测及活动性初步研究[J]. 何强,王世元,周亚东,刘韶,马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1(02)
  • [3]北京平原区黄庄—高丽营断裂(房山—涞水段)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浅层综合探测证据[J]. 周永恒,杨肖肖,丰成君,张鹏,孟静,谭成轩,邓亚虹,宋焱勋,王继明. 地球学报, 2021(05)
  • [4]跨构造地裂缝铁路路基处理措施研究[D]. 王金星. 长安大学, 2020(06)
  • [5]砂土中同沉积地裂缝破裂扩展研究[D]. 肖盼盼. 长安大学, 2019(01)
  • [6]基于标志层层位差识别地裂缝的方法分析[D]. 刘汉露. 长安大学, 2019(01)
  • [7]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康定—色拉哈断裂的浅层地球物理勘探[J]. 刘薇,李大虎,梁明剑. 地震工程学报, 2018(06)
  • [8]基于地球关键带理论的渭北台塬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 乔建伟. 长安大学, 2018(01)
  • [9]南阳盆地朱阳关-夏馆断裂的浅部特征及活动性[J]. 田一鸣,刘保金,石金虎,王晓谦,酆少英,李稳. 地震地质, 2018(01)
  • [10]信宜—廉江断裂带西南段断裂活动性及其发震构造分析[D]. 章龙胜.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6(03)

标签:;  ;  ;  ;  ;  

隐伏断层活动年龄及影响带宽度分析——利用浅层地震和钻井资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