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调图:山路畅通是关键

提速调图:山路畅通是关键

一、提速调图:山区铁路重在畅通(论文文献综述)

赵栋[1](2013)在《山区铁路建设管理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西南、西北山区铁路建设也逐渐得到加强,但是由于山区特殊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所处地震单元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因素,使得铁路项目选线非常困难、投资十分巨大、工程建设难度加大。因此,在建设项目成立前,必须要经过地质、地震、环保和经济规划等多方面的具体论证,使得线路方案具备较强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在建设过程中要客服地震、泥石流、危岩落石、坍塌、环保等多方面的困难,使铁路项目建设既可以满足安全、地质、环保、地震等的要求,同时又可以促进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

苏顺虎[2](2009)在《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物流作为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各地方政府相应制定了物流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并开始启动了“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各类运输企业也纷纷向现代物流转型。铁路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目前在我国社会物流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未来客货分线运输后铁路潜在运能释放的重大契机,改革铁路货运组织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业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铁路物流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对铁路物流系统理论的支撑和相关规划方法的系统研究。因此,对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具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铁道部项目《铁路物流发展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从如下几方面对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1)系统构建了铁路物流系统理论构架,阐述了铁路物流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典型特征,论证了铁路物流系统的形成机理,探讨了铁路物流系统的发展规律,提出了铁路物流系统理论的基本结构,指出了铁路发展物流的战略目标与总体思路。(2)系统提出了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规划方法体系,从市场供需两个角度设计了由4大类23项因素构成的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综合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与0-1混合整数规划理论的铁路物流中心离散型选址布局规划模型,并结合北京铁路枢纽和北京市的实际与未来发展,在大量数据调研和空间图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地区500强工业企业、24个工业开发区、196个典型商业企业和30个商贸交易市场的物流需求,针对北京铁路57个货运节点和北京市规划建设的30个公共物流区进行定量计算,得出了北京市铁路物流中心具体选址布局初步建议方案。运用BPR方法设计了铁路物流中心服务模块的作业流程体系。(3)系统研究了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设计问题,分析了铁路物流产品开发内涵与手段,在铁路物流主要货源分布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铁路车流与货流匹配性理论方法,建立了主成分-引力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和双约束重力模型,提出了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组织方式,并按照物流理念对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4)阐述了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含义,分析了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主体,探讨了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目标,研究了铁路物流体系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协调运行机制。

赵早生,李昌立[3](2008)在《路外伤亡保护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铁路沿线发生的危及铁路行车安全的路外伤亡、车辆肇事等交通事故既有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有人为的主观因素,从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构建和谐铁路的目标看,应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科技创安为手段,建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路外伤亡事故防控体系。

蔡世勋[4](2008)在《提升我国铁路运输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运输业对我国社会主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大动脉,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运输业以“铁老大”自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铁路在整个运输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有逐步下降趋势,如何提升铁路运输业的核心竞争力、重振铁路运输业的雄风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铁路运输业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当前铁路运输业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结合铁路运输业的实际,提出了铁路运输业今后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取向,阐述了铁路运输业在今后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对策。加快建设发达铁路网;大力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提高铁路服务质量;积极稳妥推进铁路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塑造铁路客运品牌等。本文对促进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铁路运输业在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和竞争力具有借鉴作用,可为有关部门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徐国栋[5](2008)在《山区铁路提速扩能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六次提速,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干线提速容量已近饱和,西部山区提速的幅度相对较小。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市场对铁路运输需求量必将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铁路运输质量的要求也必将越来越高。为实施西部大开发,除铁路网需要大力发展外,还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挖掘潜力,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与此同时,在西部的一些地区,不断发展的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也使铁路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西部地区山区铁路提速扩能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山区铁路要在激烈的运输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山区列车速度、提高山区列车牵引质量、确定山区铁路运输能力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扩能,通过“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行山区路网运输能力平衡,从而改善扩大提高山区铁路系统综合运输能力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论文以西南山区铁路为背景,围绕提速、提吨、扩能等相关问题进行下列内容的研究:1、针对山区铁路因线路设计标准、地形地质条件、功能定位、路网中的作用等不同的特点,分析研究山区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对提速的影响以及运输环境对提速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提速区段和速度目标值的合理确定。2、针对山区铁路牵引质量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存在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山区铁路牵引质量提高的措施和步骤,并讨论符合山区铁路特点的牵引质量统一。3、在山区铁路提速扩能过程中,对山区路网各子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系统能力薄弱环节的方法,并对各环节能力利用率进行分析,以最优能力利用率为主要依据,对运输系统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改进。4、对“点”和“线”的能力协调匹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点线和点上设备间能力量比的确定方法对成都枢纽目前点线能力进行研究,最终以达到运输效能最大化的目的。

苏顺虎[6](2005)在《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以优质服务打造客运品牌》文中提出2005年上半年,昆明铁路局客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全面完成了春运和“五一”黄金周的增运增收任务,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平稳过渡。2005年下半年,要紧紧围绕“增运增收”这一主题,攻坚克难,深入推进“树标塑形”活动;提高认识,增强打造精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实际,为争创一流做出不懈努力,为全面实现2005年的各项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伯羽[7](2004)在《提速调图:山区铁路重在畅通》文中提出第五次提速调图,是铁道部党组提出全面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后的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是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新水平的集中体现,应从五个方面来充分认识它的重大意义。 首先,提速就是提能力。此次提速调图,将畅通分界口,压缩列车运行周期,扩大运输

二、提速调图:山区铁路重在畅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速调图:山区铁路重在畅通(论文提纲范文)

(2)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与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状况
        1.2.2 国内铁路物流研究状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方法
        1.3.2 论文研究的重难点及预期成果
第二章 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状况分析
    2.1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状况
        2.1.1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的背景分析
        2.1.2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的实践状况
    2.2 国内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2.2.1 国内现代物流发展总体历程
        2.2.2 国内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分析
    2.3 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3.1 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实践状况
        2.3.2 我国铁路物流现存的主要问题
    2.4 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对我国铁路物流的借鉴与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物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3.1 铁路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3.1.1 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3.1.2 物流系统的概念
        3.1.3 铁路物流系统的概念
    3.2 铁路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
        3.2.1 铁路物流系统的宏观经济功能
        3.2.2 铁路物流系统的中观效用功能
        3.2.3 铁路物流系统的微观服务功能
    3.3 铁路物流系统的主要特征
        3.3.1 铁路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3.3.2 铁路物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3.3.3 铁路物流系统的特殊属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路物流系统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规律
    4.1 铁路物流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4.1.1 铁路物流系统的比较优势分析
        4.1.2 铁路物流系统与其它系统的相关关系分析
        4.1.3 铁路物流系统的地位分析
    4.2 铁路物流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4.2.1 竞争压力下铁路系统要素的协同作用是铁路物流系统形成的内在动力
        4.2.2 市场、经济与社会的需求是铁路物流系统形成的外在动力
        4.2.3 铁路物流系统形成的综合条件
    4.3 铁路物流系统的演化规律分析
        4.3.1 铁路物流系统演化规律分析的含义
        4.3.2 铁路物流系统的空间布局演化
        4.3.3 铁路物流系统的发展模式演化
        4.3.4 铁路物流系统的市场格局演化
    4.4 当前铁路发展物流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4.4.1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系统面临客货分线的大好形势
        4.4.2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系统的必要性
        4.4.3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系统的紧迫性
        4.4.4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路物流系统理论框架及其内涵分析
    5.1 铁路物流系统功能体系结构
        5.1.1 铁路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基本特征
        5.1.2 铁路物流系统的节点要素功能
        5.1.3 铁路物流系统的服务网络要素功能
        5.1.4 铁路物流系统的企业要素功能
    5.2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
        5.2.1 铁路物流系统时空结构的基本含义
        5.2.2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间结构
        5.2.3 铁路物流系统的空间结构
    5.3 铁路物流系统的组织与运行结构
        5.3.1 铁路物流系统组织与运行结构的基本构成
        5.3.2 铁路物流系统的物流组织模式
        5.3.3 铁路物流系统的市场经营模式
        5.3.4 铁路物流系统的企业运作模式
    5.4 铁路物流系统结构的相互关系分析
        5.4.1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总体分析架构
        5.4.2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是功能结构的外在表现
        5.4.3 铁路物流系统的运行组织结构是功能结构的内在保障
        5.4.4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是运行组织结构的重要支撑
    5.5 铁路发展物流的战略目标与总体思路
        5.5.1 铁路发展物流的市场定位
        5.5.2 铁路发展物流的战略目标
        5.5.3 铁路发展物流的总体思路
    5.6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内涵
        5.6.1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含义
        5.6.2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研究框架
        5.6.3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研究内容
        5.6.4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规划分析与设计
    6.1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的内涵
        6.1.1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基本含义
        6.1.2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研究对象
        6.1.3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研究内容
        6.1.4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基本原则
    6.2 既有物流中心选址理论与方法的比较分析
        6.2.1 既有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综述
        6.2.2 物流中心选址的一般方法
        6.2.3 物流中心连续选址方法
        6.2.4 物流中心离散选址方法
    6.3 铁路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分析
        6.3.1 铁路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含义
        6.3.2 铁路物流中心规模等级体系
        6.3.3 铁路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结构的关系分析
        6.3.4 铁路物流中心的空间规模分析
        6.3.5 铁路物流中心的空间数量分析
        6.3.6 不同类型城市的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方式
    6.4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的思路与方法
        6.4.1 问题的描述
        6.4.2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的思路与指标体系设计
        6.4.3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
    6.5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供给条件分析
        6.5.1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供给条件分析的基本思路
        6.5.2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供给条件总体概况
    6.6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需求条件分析
        6.6.1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需求分析的基本思路
        6.6.2 选址需求分析运量预测的基本思路及方法体系
        6.6.3 北京市总体货运量预测
        6.6.4 北京地区主要货源点货运量分配
    6.7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设计
        6.7.1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6.7.2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设计
        6.7.3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评价
        6.7.4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的策略建议
    6.8 铁路物流中心功能设置
        6.8.1 铁路物流中心总体功能定位
        6.8.2 铁路物流中心基本功能
        6.8.3 铁路物流中心可扩展增值服务功能
    6.9 铁路物流中心微观作业组织设计
        6.9.1 铁路货运站作业组织现状
        6.9.2 铁路货运组织改革与物流化的关系
        6.9.3 铁路物流中心作业组织设计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分析与设计
    7.1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内涵分析
        7.1.1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定义
        7.1.2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基本框架分析
        7.1.3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特征分析
    7.2 铁路物流系统物流产品设计
        7.2.1 铁路物流产品内涵分析
        7.2.2 铁路物流产品模块化设计理念
        7.2.3 铁路物流产品种类组合设计
        7.2.4 铁路物流产品数量结构优化
    7.3 铁路主要货源分布状况分析
        7.3.1 铁路物流主要货源分析
        7.3.2 区域间铁路货流OD分布状况分析思路
        7.3.3 城市铁路货源吸引区确定
        7.3.4 城市间铁路货流OD量预测
    7.4 铁路车流与货流匹配性研究
        7.4.1 铁路车流与货流匹配组织方式分析
        7.4.2 铁路运输能力布局状况分析
        7.4.3 基于铁路运输网络能力的车流与货流匹配分析
    7.5 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组织方式研究
        7.5.1 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内涵分析
        7.5.2 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组织创新
        7.5.3 铁路物流中心班列运输组织方式设计
    7.6 基于物流理念的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7.6.1 基于物流理念的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定义
        7.6.2 铁路宏观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7.6.3 铁路中观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7.6.4 铁路微观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分析
    8.1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含义
        8.1.1 运营组织内涵的发展
        8.1.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定义
        8.1.3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特征
    8.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主体分析
        8.2.1 运营组织主体含义分析
        8.2.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主体的界定
        8.2.3 铁路传统货运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的区别与联系
        8.2.4 铁路物流系统不同运营组织方式下的主体分析
    8.3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目标分析
        8.3.1 宏观战略目标
        8.3.2 中观结构目标
        8.3.3 微观功能目标
    8.4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发展模式
        8.4.1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发展模式概述
        8.4.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拓展转型模式
        8.4.3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合资新建模式
        8.4.4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并购重组模式
        8.4.5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物流业务分析
    8.5 铁路物流系统的协调运行模式分析
        8.5.1 构建铁路物流系统协调运行模式的重要性
        8.5.2 铁路物流系统"五位一体"协调运行模式的内涵
        8.5.3 铁路物流系统"五位一体"协调运行模式的协同运作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保障政策分析
    9.1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政策需求分析
        9.1.1 保障政策对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重要性
        9.1.2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保障政策需求分析
    9.2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保障政策
        9.2.1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产业政策
        9.2.2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投融资政策
        9.2.3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价格政策
        9.2.4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财税政策
        9.2.5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土地政策
        9.2.6 铁路物流系统内部主要保障政策
    9.3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10.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3)路外伤亡保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路外伤亡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一) 铁路交通事故的概念
    (二) 铁路交通事故的种类
        1.按死伤人数分类
        2.按发生方式分类
        3.按发生的地点分类
        4.按发生的列车类型分类
    (三) 铁路路外伤亡事故的责任认定
        1.死伤者自身因素造成的伤亡事故
        2.伤亡者家属负责任的伤亡事故
        3.铁路运输企业责任造成的伤亡事故
        4.第三人责任造成的伤亡事故
        5.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伤亡事故。
    (四) 发生铁路交通事故的规律特点
        1.年度总量特点 (图1)
        2.月份发生率特点 (图2)
        3.发生时段特点 (图3)
        4.从伤亡人数分析 (图4)
        5.肇事主体特点 (图5)
        6.发生事故线路特点 (图6)
        7.发生类别特点 (图7)
        8.线路车流密度特点 (图8) :
        9.铁路交通事故危害后果极为严重
        10.铁路交通事故极易引发连锁反应
二、发生铁路行车路外伤亡的原因
    (一) 历史原因
    (二) 社会原因
    (三) 主观因素
        1.决策层的因素
        2.管理层的因素
        3.操作层的因素
    (四) 客观环境因素
    (五) 铁路设施缺陷
        1.铁路立交化设计建设缺陷。
        2.道口备品陈旧、设施不全。
        3.防护栅栏损毁突出。
    (六) 肇事主体原因
    (七) 线路治安防控滞后
    (八) 治安综合治理原因
三、减少路外伤亡事故的构想及实施途径
    (一) 路外伤亡防控体系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
        2.目标设计
        (1) 用“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统领铁路线路治安安全管理工作。
        (2) 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和建设。
        (3) 建立完善的以“问责”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责任制度。
        (4) 完善线路治安安全管理的支撑保障体系。
        (5) 倡导先进的铁路安全文化。
    (二) 路外伤亡事故防控体系的实施途径
        1.认识和把握线路治安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有利因素
        2.路外伤亡事故防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3.坚持路外伤亡事故防控体系的社会化之路
        (1) 把创建“平安铁路”融入“平安山东”建设。
        (2) 建立路地公安机关警务联动协作机制。
        4.完善铁路内部线路治安防控的协作机制
        (1) 明确责任, 达成共识。
        (2) 联防联控, 形成合力。
        (3) 检查监督, 严格考核。
        5.加强和完善线路治安物防措施, 实现提速线路全封闭
        (1) 提高防护栅栏对线路治安重要性的认识。
        (2) 加强线路防护栅栏的动态管理和维护。
        (3) 加强对线路施工便门、开口的管理。
        (4) 加强对站区两头口子管理。
        6.夯实铁路线路治安基础
        (1) 加强铁路沿线治安基础情况的动态控制。
        (2) 建立和完善路外伤亡信息分析系统。
        7.加强爱路护路宣传, 筑牢线路安全外围屏障
        (1) 争取内外支持, 广泛开展宣传。
        (2) 丰富宣传形式, 加强教育引导。
        8.整合线路治安资源, 规范警务机制
        (1) 对线路治安重新认识, 重新定位。
        (2) 建立全时段、全覆盖的线路巡护网络。
        (3) 转变线路治安警务模式。
        (4) 实行公里包保负责制。
        (5) 加大对违法人员的处罚力度。
        (6) 建立覆盖线路治安信息通信网络系统。
        (7) 组织专门的治安基础工作力量。
        (8) 规范线路治安检查监督机制。
        (9) 建立有效的考核奖惩制度。
        9.完善铁路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程序

(4)提升我国铁路运输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外研究动态
        2.2 国内研究动态
    3 研究方法
    4 本文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概述
    1 核心竞争力概念
    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3 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第三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基本概况
    1 我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1.1 起步艰难的晚清铁路
        1.2 缺干少支的民国铁路
        1.3 快速发展的新中国铁路
    2 铁路运输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我国铁路运营现状情况
        3.1 高负荷运转
        3.2 国土面积的平均路网密度低
        3.3 人均路网密度低
        3.4 生产效率水平不高
第四章 铁路运输业与竞争对手比较分析
    1 铁路运输业竞争对手的发展现状
        1.1 公路
        1.2 航空业
        1.3 水运
        1.4 管道运输
    2 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
        2.1 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
        2.2 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
        2.3 航空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
        2.4 水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
        2.5 管道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
    3 五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第五章 中国铁路运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面临的障碍因素分析
    1 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份额在下降
    2 竞争日趋激烈,品牌产品缺乏
    3 铁路货运市场面临的形势严峻
    4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根源
        4.1 存在的问题
        4.2 产生的根源
        4.3 铁路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
        4.3.1 六次大提速
        4.3.2 主辅分离
        4.3.3 跨越式发展
        4.3.4 管理体制改革
第六章 中国铁路运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研究
    1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1 指导思想
        1.2 主要目标
    2 提升中国铁路运输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2.1 加快建设发达铁路网
        2.2 大力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
        2.3 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2.4 提高服务质量
        2.5 积极稳妥推进铁路管理体制改革
        2.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7 塑造铁路客运品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山区铁路提速扩能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山区铁路速度目标值研究
    2.1 铁路既有线提速的目标值
    2.2 山区铁路选择速度目标值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2.3 山区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对提速的影响分析
        2.3.1 提速的限制性因素
        2.3.2 提速的制约因素
    2.4 山区铁路运输环境对提速的影响分析
        2.4.1 运输特点对提速的影响
        2.4.2 运营条件对提速的影响
        2.4.3 经济合理性对提速的影响
        2.4.4 市场竞争对提速的影响
    2.5 山区铁路提速区段及速度目标值的合理确定
        2.5.1 速度目标值确定过程及步骤
        2.5.2 合理确定提速区段
        2.5.3 合理确定区段的速度目标值
    2.6 实例:宝成线南段提速研究
        2.6.1 宝成铁路南段基本情况
        2.6.2 宝成线南段成江段提速改造目标值的确定
        2.6.3 提速方案研究
第3章 山区铁路扩能中牵引质量研究
    3.1 山区铁路牵引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 山区铁路牵引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3 山区铁路牵引质量统一及提高
        3.3.1 线路纵断面的分析
        3.3.2 绘制吨公里图
        3.3.3 为统一牵引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3.3.4 提吨中牵引质量的制定原则
    3.4 山区铁路牵引质量的发展
        3.4.1 统一重量标准和差别重量标准
        3.4.2 统一重量标准判别方法的构建
        3.4.3 实例分析
        3.4.4 牵引质量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第4章 山区铁路运输能力利用研究
    4.1 铁路运输系统薄弱环节和能力利用率
        4.1.1 运输系统的薄弱环节及其限制作用
        4.1.2 运输能力利用率
        4.1.3 运输能力利用状态类型
    4.2 铁路运输技术指标系统模型和最优能力利用率分析
        4.2.1 铁路车流量、作业能力和技术指标系统模型
        4.2.2 铁路运输最优能力利用率
    4.3 铁路运输车流和作业能力分析
        4.3.1 物资调运线性规化模型的建立和最优车流值的确定
        4.3.2 最优作业能力和作业能力的调整
    4.4 编组站作业系统分析
    4.5 实例:编组站能力利用系统分析
        4.5.1 运输生产作业分析
        4.5.2 采取的对策
        4.5.3 优化后的系统指标分析
第5章 山区铁路提速扩能中能力协调研究
    5.1 协调概念及协调条件
        5.1.1 协调概念
        5.1.2 协调条件
    5.2 铁路运输系统点线协调发展研究的基本步骤
    5.3 山区铁路运输能力协调存在问题分析
    5.4 能力协调量比系数
        5.4.1 点线能力量比关系的定性分析
        5.4.2 点线和点上各设备间能力量比系数的确定方法
    5.5 实例:成都铁路枢纽扩能中能力协调分析
        5.5.1 成都铁路枢纽现状分析
        5.5.2 能力协调中存在问题
        5.5.3 成都北编组站点线能力协调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以优质服务打造客运品牌(论文提纲范文)

1 攻坚克难,深入推进“树标塑形”活动
    1.1 客运服务形象面貌一新
    1.2 客运组织方式得到优化
    1.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提高认识,增强打造精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1 开展“树标塑形”活动是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需要
    2.2 开展“树标塑形”活动是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
    2.3 开展“树标塑形”活动是培育服务文化的需要
3 立足实际,为争创一流做出不懈努力
    3.1 确保安全是搞好“树标塑形”活动的基础
    3.2 增运增收是搞好“树标塑形”活动的核心
    3.3 加强路风建设是搞好“树标塑形”活动的保障
    3.4 坚持“以人为本“是打造客运精品的目标
    3.5 加强客运队伍建设是争创一流的必要条件

四、提速调图:山区铁路重在畅通(论文参考文献)

  • [1]山区铁路建设管理探讨[J]. 赵栋.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01)
  • [2]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D]. 苏顺虎. 中南大学, 2009(06)
  • [3]路外伤亡保护措施研究[J]. 赵早生,李昌立.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
  • [4]提升我国铁路运输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 蔡世勋.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 [5]山区铁路提速扩能相关问题研究[D]. 徐国栋.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1)
  • [6]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以优质服务打造客运品牌[J]. 苏顺虎.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5(11)
  • [7]提速调图:山区铁路重在畅通[J]. 陈伯羽.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4(S1)

标签:;  ;  ;  ;  ;  

提速调图:山路畅通是关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