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师生社会心理特征调查分析

幼儿园师生社会心理特征调查分析

一、幼师生社会性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1](2021)在《基于幼儿故事的“幼儿文学”教学策略研究 ——以亳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文中认为

寇文亮[2](2021)在《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幼儿教师教育始于清末,女子师范学校附设保姆科是清末留给幼儿教师教育的一份特别遗产。民初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中学在培养幼儿教师方面的职能并存,在“1922年新学制”颁布后逐渐发展为以女子中学为主。从学习日本到学习欧美,甚至达到移植照搬程度,是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的突出特征。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理念激荡了幼儿教师教育独立举办热情;幼儿教育中国化、平民化及科学化追求,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方向的确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思潮流入与传播,形成了中国化、本土化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活教育、儿童中心论、行为主义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指导理论,为幼儿教师教育独立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和单相性教育实验为幼儿教师教育实验提供了借鉴与方法助力;更为重要的是,民国初期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发展困境,需要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为其指明路径与方法。这就是幼儿教师教育实验肇始之成因和依凭。“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幼儿教师教育在学制系统中获得了独立的合法地位,但是其办学体制、招生起点、修业年限、课程教学等内容并未配套公布,这就强化了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迫切性,也给专家学者们留下了较大的实验探索空间。于是,一场旨在摆脱传统女学影响和外国幼儿教师教育影响,探索中国化、科学化、平民化独立的现代幼儿教师教育之路的教育实验就此展开。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及张宗麟等相互启发,各自独立地主持了不同的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包括综合性实验和单项实验,探索发现了幼儿教师教育全领域全方位规律,几乎覆盖了幼儿教师教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对于促进民国时期符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建构,起到了根本性、关键性及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并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图景和内在规律;梳理了这些实验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丰富了民国时期教师教育和教育实验研究视域和内容;分析了提升幼儿教师现代化、专业化水平实现路径;探索挖掘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于新时代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研究以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为研究对象,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界定了相关概念,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及史料,介绍归纳了研究理论及方法、研究思路及结构设计、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正文部分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发生学方法为理论指导,以耗散结构理论作为论文设计支持,以实验教育学作为论文分析学科依据,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梳理与阐释。第一部分含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对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促发因素的梳理,分析了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尤其是民主科学理念对于教育实验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促进作用;分析了清末民初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转型发展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呼唤与促进;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主体对于外国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吸收和批判以促进实验理性形成的过程;分析了民国时期综合性和单项性教育实验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激荡促进过程,以及在目标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第二部分含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主体内容。本研究根据史实、典型性及其重要程度,筛选了偏于综合的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以及偏于单项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实验,并进行了研究与阐释。体制和学制实验包括“中心幼稚园”体制实验、平民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实验、高级中等教育层次的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学制实验,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问题的发现、梳理及确立过程;分析了中国化、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建构的实验过程及其理论成果;分析了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中国化、科学化的乡村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以及乡村建设实验的创新性推动作用;深描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的双轨之路体制实验过程。课程实验筛选了“生活教育”课程实验、“行为课程”组织实验、“活教育”课程实验,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的起因和确立过程,梳理了民国时期生活教育、行为主义和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的目标确立、内容选择、分类和结构化、组织实施过程;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典型课程理论建构、课程体系建立与完善的促进过程,以及对于幼儿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筛选了“艺友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半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实验问题发现的出发点、坐标和聚焦过程;梳理了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的理论依据;分别梳理归纳了各个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分析了其对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及规范化的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独立性建构所起到的关键性促进作用。由于教学方法实验与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在民国时期区分困难,且内容较少,实验特征不明显,因此,以张雪门实习教学方法实验为例,分析和梳理了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缘起、表现形式以及实习教学实验问题的确立过程;梳理了张雪门幼儿教师教育实习教学方法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的目标、实验的内容及结果与影响。第三部分主要是第七章,阐释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评价以及时代启示,总结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推动中国现代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构建、推动幼儿教师教育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推动幼儿教师教育中国化、规范化制度建立、推动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科学化、专业化提升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调查分析了当前乡村幼儿园园长教师队伍专业化、保教过程科学化建设缺陷和提升需求,阐释了目前幼儿教师教育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回应不足之处;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新时代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幼儿教师教育升格中的内核独特性坚守及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精神方法技术弘扬借鉴的启示作用。

王治香[3](2021)在《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研究》文中指出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他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高职生正处于职业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持久且意义深远的。因此本文围绕高职生职业道德的认知维度,选取重要他人这一影响因素展开具体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是探讨哪类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最为最突,并且将重要他人按照影响程度进行大体上的排序;二是探讨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不同维度的影响情况;三是探讨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特点。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搜集了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到国内外当前关于重要他人和职业道德认知的具体研究进展。并且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内容,将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分为职业道德内容掌握、职业道德判断和职业道德选择这三个维度,并运用实证调研的方法,从上海市某所高职院校随机选取不同专业的一、二、三年级,共计55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关于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的详细实证资料。然后对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作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和职业道德认知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再以符号互动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为支撑,对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进行深入剖析。根据得出的数据与理论分析,本文按照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程度,对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进行了大体上的排序,并且发现重要他人通过不同的影响方式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产生的影响显现出不同的特征,且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各个维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最终,笔者根据结论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为相关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陈立[4](2021)在《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及与融合教育效能感关系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采用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调查量表和教师融合教育效能感调查量表对川、陕、冀、皖地区672名幼师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并受性别、年级、家庭来源、特殊教育课程学习与实践参与等变量影响;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和融合教育效能感呈显着正相关,并对其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因此,基于学前融合教育发展迫切需要,高等院校学前师范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教学等方面探索与改革幼师生职前培养体系,促进其融合教育素养和融合教育效能感的发展。

张娇[5](2020)在《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世界范围内人们对学前教育意义和效益认识的逐步深化,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成为世界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各国积极颁布本国学前课程纲要,以此作为改善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同样,我国于2012年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旨在为中国各地区学前教育提供正确的、基本的、有质量的引导与支持,是贯彻落实“提高质量”的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举措之一。然而我国地区差异大,并非所有地区都具备提供高质量学前教育服务的能力,而且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感到十分困惑。探究问题如何产生,研究别国的学前课程纲要,不失为增进本国学前课程纲要理解的一种方式。与此同时,更能够兼顾国际视野与本国实际,完善本国学前课程纲要。本研究以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新西兰《编席子:学前课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贝雷迪的“比较研究四步法”以及霍姆斯的问题法形成研究路径,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基于多元互动的主体立场,从中国和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制定背景与过程,文本结构、目标和实施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全面认识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发现两国学前课程纲要均以目标——实施要点式组织领域结构,均以学前儿童终身学习为旨归,均以学前儿童为主体建构活动,均以环境为依托促学前儿童发展。与此同时,其差异也很明显,分别体现在两国学前课程纲要研发思路、适用对象、文本内容框架、领域和目标、实施理念方面。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本国课程纲要实际情况,中国可从维护学前课程价值取向的稳定生长;扩展学前课程纲要的适用群体;重视学前课程纲要实施主体的专业成长;构建学前课程纲要配套评价体系;专设学前课程纲要门户网站等方面进行优化。对于新西兰,可从强弱框架性质学前课程纲要联合使用;协调学前课程纲要领域划分维度;清晰呈现学前课程纲要学科知识维度方面进行完善。

秦茜佳[6](2020)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事业,制定相关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条例,规范幼儿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但是虐童等各种有违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却不断爆出,破坏幼儿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质疑。经过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努力,一些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虽然得到暂时的平息,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本文力图系统研究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本篇论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阐述幼儿教师职业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首先对幼儿教师职业进行分析,分析其职业内容、职业特点和对道德的要求;其次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进行探讨,总结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含义、内容和特点,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进行厘定;最后总结解决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重要意义。论文的第二部分深入剖析我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情况和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情况,进而通过深入、全面研究得出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结论,分别是:部分幼儿教师缺乏师爱和责任心,不能正确对待幼儿;部分幼儿教师厌岗怠业、治学松懈;随意惩罚幼儿,依法执教观念淡薄;忽视幼儿成长规律,违背幼儿教育伦理;部分幼儿教师以职牟利、以教谋私。造成以上失范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幼儿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偏低;职业道德规范不完善导致缺乏具体规范引导;职业道德教育乏力,外在制约机制失衡;社会转型的价值冲突和利益的驱动。论文的第三部分在前面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提出解决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具体对策。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有章可循。其次,幼教机构管理到位,建立健全职业道德管理体制和在职培训,使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真正贯彻执行。再次,培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幼儿教师恪守职业道德。最后,社会养成尊重幼儿教师风气,加强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提升幼儿教师地位,使幼儿教师爱岗敬业、有荣誉感责任感,最终实现解决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

王赛[7](2019)在《幼师生MPCK学习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师专业学生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关系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128名中职幼师生,从集合、数的概念、量和时间、空间和几何形体四个部分内容出发,对幼师生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幼师专业学生MPCK学习整体水平中等偏下,其中关于幼儿的知识表现最差,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表现尚可,关于学科内容的知识表现最好。鉴于此,从职前学科教育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有效策略和建议。

彭豪[8](2019)在《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广州市4所技师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广州市4所技师学院共313名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总体上具有良好的职业认知;男女生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存在较为显着的差异,但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在职业社会性、教师专业素养、角色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均存在较为显着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技师学院中进一步加强职业认知教育的建议,包括明确师范定位、优化始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深化教育实践等措施。

赵云[9](2019)在《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F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个案》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颁发与施行,学前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创新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将培养起点前移,要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学历幼儿教师。在新的历史机遇之下,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质量幼儿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师范性”与“职业性”的双重特点,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习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幼教师资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最能够体现出“师范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实习质量的高低对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尽管高职院校的实习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相关部门与高职院校自身的高度重视,但是相关研究和实践皆表明当前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实习问题以促进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毕业生与幼儿园实现“无缝对接”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目前国内对于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实习问题的研究还十分缺乏,因此本研究以F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F学院)为个案,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F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的实习现状,试图从中发现问题并探寻相应改进对策,以期通过此个案研究能够为F学院以及同类高职院校开展学前教育学生实习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进而能够为幼教师资质量的提高略尽绵薄之力。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实习的意义与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F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实习现状。第四部分通过对F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实习现状的分析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针对F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实习生实习存在的具体问题探寻相应的改进对策。结语作为最后一个部分,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

张良[10](2019)在《大专幼师生主观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入党动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来幼儿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与之密切相关的幼师教师队伍素质也成为了研究热点,如何培养身心健康且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幸福幼儿教师已成为当前大专幼儿师范学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已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主观幸福感与生涯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与教学动机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存在相关性,但目前还没有将主观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入党动机结合起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大专幼师生为被试,对三者之间可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以求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党建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采用吉楠和李幼穗编制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刘保胜编制的《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雷双双编制的《“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问卷》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等五所大专层次公办学前教育专业933名学生实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33份。采用SPSS22.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处理后,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大专幼师生主观幸福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主观幸福感显着高于女生,一年级学生显着高于二三年级学生,在生源地与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着差异;(2)大专幼师生生涯自我效能感总体状况比较好,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即男生要显着好于女生,一年级学生显着好于二三年级学生,但在生源地与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着差异;(3)大专幼师生入党动机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即:男生的“政治诉求”显着强于女生,一年级学生的入党动机得分显着高于二三年级的学生,但在生源地与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着差异;(4)大专幼师生主观幸福感和入党动机各类型呈两两正相关;大专幼师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入党动机各类型(除从众型外)呈两两正相关;大专幼师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涯自我效能感在整体上呈正相关;大专幼师生主观幸福感对于入党动机各类型和生涯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生涯自我效能感对入党动机各类型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生涯自我效能感在主观幸福感与入党动机各类型(除从众型外)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二、幼师生社会性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师生社会性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民国教育实验开展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二)现实体认:探寻幼儿教师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基础:“设计-实验”模型为本研究提供了实践支撑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实验、试验和教育实验
        (二)民国时期和幼儿教师教育
        (三)幼儿教育实验
        (四)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民国时期教师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民国时期教育家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相关研究
        (三)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容与视角
    五、研究理论及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思路及结构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结构设计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
        (一)创新点
        (二)局限性
第一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促发因素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教育实验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教育实验提供了合理依据
        二、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教育传播诱发教育实验
        三、教育实验开展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重要标识
    第二节 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转型的实验背景
        一、清末民初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
        二、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转型的实验诉求
    第三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理性准备
        一、日式和教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客观评价
        二、国外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的引入
        三、初步展开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理性思考
第二章 民国时期多领域教育实验对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推动
    第一节 民国时期综合性教育实验的探索导向
        一、综合性教育实验促进社会改造的价值指向
        二、综合性教育实验探索教育平民化的思想内容
        三、综合性教育实验凸显实用与科学特征
        四、综合性教育实验实施和成效提升的促进策略
    第二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方法技术思想的生成
        一、实验主体对教育实验内容有较为清晰的体认
        二、实验主体追求实验过程的实证性和严密性
        三、实验主体注重调查法和统计法的应用
        四、实验主体合理选择实验区域和学校的研究对象
        五、实验主体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专业和技术
        六、实验主体注重获得实验效果
第三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的缘由
        一、实验问题发现:对当时幼儿教师教育体制的研究与批判
        二、实验问题梳理: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建立的双轨之路
        三、实验问题确立:幼儿教师教育体制与学制实验的内容
    第二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实验
        一、“中心幼稚园”体制实验:陶行知乡村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创新
        二、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实验:乡村建设实验的组成部分
        三、结果与影响:中国化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方向确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学制实验
        一、实验发端:增补幼儿教师教育学制内容空缺
        二、探索推进:高中层次幼儿教师教育实验方向确立
        三、实验内容广泛:幼儿教师培养体系的中国化、科学化建构
        四、学制创新:晓庄“中心幼稚园”模式下幼儿教师教育的学制实验
        五、结果与影响:幼儿教师教育学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
第四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的缘起
        一、实验问题起点: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外国化弊病严重
        二、实验问题梳理: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性诉求
        三、实验问题归纳:在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中寻找课程改革方向
    第二节 “生活教育”课程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生活即教育
        二、实验的目标:建构“生活力”模型
        三、实验的内容:实施三类课程
        四、结果与影响:“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形成
    第三节 “行为课程”组织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引导儿童在劳力上劳心
        二、实验的目标:围绕中心活动组织活动课程
        三、实验的内容:五次“行为课程”组织尝试
        四、结果与影响:“行为课程”组织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活教育”课程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活教育”思想
        二、实验的目标:培养活的幼儿教师
        三、实验的内容:“工作单元制”和“五指活动”课程组织
        四、结果与影响: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集大成者
第五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实验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的缘起
        一、实验问题起点:教学组织形式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盲区
        二、实验问题坐标: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浮出水面
        三、实验问题聚焦:探寻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路向
    第二节 “艺友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教学做合一”
        二、实验的目标:普及乡村幼儿教育
        三、实验的内容:提升培养效率和适应性
        四、结果与影响: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突破性价值
    第三节 “半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道尔顿制的改造
        二、实验的目标:知识和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构建
        三、实验的内容:“半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落地
        四、结果与影响:提升了幼儿教师教育质量
第六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实验——以张雪门实习教学方法为例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法实验的缘起
        一、实验问题起点: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觉醒
        二、实验问题梳理:按照课程类别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
        三、实验问题聚焦:实习教学方法实验
    第二节 张雪门实习教学方法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行为主义”理念
        二、实验的目标:实习教学应确保全领域、有计划、有组织
        三、实验的内容:从参观、参与到支配的全程性实习
        四、结果与影响:为幼师实习教学方法探索可行路径
第七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评价
    第一节 推动中国幼儿教师教育现代转型
        一、推动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形成
        二、促进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规模与质量保障
        三、拉动幼儿教师教育制度中国化、规范化
        四、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初步的课程教学科学化体系
    第二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现实启示
        一、重视对民国时期幼儿教师实验经验的借鉴
        二、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实验研究
        三、幼儿教师升格教育中的内核独特性坚守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认知
        1.4.2 职业道德认知
        1.4.3 重要他人
    1.5 理论基础
        1.5.1 符号互动理论
        1.5.2 自我调节理论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1 研究的思路
        1.6.2 研究的方法
第2 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国外关于重要他人的相关研究
        2.1.2 国外关于职业道德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国内关于重要他人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关于职业道德的相关研究
        2.2.3 国内关于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相关研究
    2.3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体述评
第3 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工具
        3.1.3 数据处理
    3.2 调查实施
        3.2.1 问卷施测
        3.2.2 访谈实施
第4 章 调查结果
    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1.1 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的总体性分析
        4.1.2 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的差异性分析
        4.1.3 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的相关性分析
    4.2 个案访谈结果分析
    4.3 调查结果总结
第5 章 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特征分析
    5.1 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形式特征分析
        5.1.1 重要他人的影响形式
        5.1.2 重要他人的影响特征
    5.2 基于自我认知理论的作用特征分析
        5.2.1 重要他人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自我观察过程
        5.2.2 重要他人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自我判断过程
        5.2.3 重要他人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自我反应过程
    5.3 本章小结
第6 章 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的对策建议
    6.1 发挥家长基础作用,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
    6.2 加强教师主导作用,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
    6.3 重视同辈重要作用,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
    6.4 关注偶像引领作用,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 B 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研究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及与融合教育效能感关系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处理。进
三、研究结果
    (一)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特点。
        1. 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的总体情况分析。
        2. 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在性别、家庭来源、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3. 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在特殊教育课程学习、实践参与上的差异比较。
    (二)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和融合教育效能感的关系。
        1. 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和融合教育效能感的相关分析(见表4)。
        2. 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对融合教育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四、讨论与分析
    (一)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特点。
    (二)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与融合教育效能感的关系。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5)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追求
        二、颁布和修订学前课程纲要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比较具有重要意义
        四、自身研究兴趣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前教育
        二、学前课程纲要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研究现状
        二、《编席子:学前课程》的研究现状
        三、综合述评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比较法
第二章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研制背景和过程
    第一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研制背景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制背景
        二、《编席子:学前课程》修订背景
    第二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研制过程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研制过程
        二、《编席子:学前课程》的研制过程
第三章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文本结构比较
    第一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文本表现形式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编排风格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语言表述形式
    第二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文本框架结构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整体框架结构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文本分层结构
第四章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目标比较
    第一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总目标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总目标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领域划分
    第二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领域目标比较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健康领域目标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语言与交流领域目标
        三、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社会与归属、贡献领域目标
        四、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科学与探索领域目标
        五、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艺术领域目标
第五章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实施比较
    第一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实施理念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理论基础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实施原则
    第二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实施建议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教育建议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幼小衔接建议
第六章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异同及启示
    第一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的共性和差异
        一、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的共性
        二、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的差异
    第二节 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的启示
        一、对于中国学前课程纲要的启示
        二、对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幼儿教师职业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
    2.1 幼儿教师职业分析
        2.1.1 幼儿教师职业内容
        2.1.2 幼儿教师职业特点
        2.1.3 幼儿教师职业对道德的要求
    2.2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探讨
        2.2.1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内涵
        2.2.2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2.2.3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厘定
    2.3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负面影响
        2.3.1 对幼儿的负面影响
        2.3.2 对幼儿教师队伍的负面影响
        2.3.3 对幼儿教育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2.4 解决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意义
        2.4.1 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涵养
        2.4.2 有利于幼儿教师正确履行幼教职责
        2.4.3 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2.4.4 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第3章 我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3.1 我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3.1.1 我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情况
        3.1.2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情况
    3.2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问题
        3.2.1 缺乏师爱和责任心,不能正确对待幼儿
        3.2.2 随意惩罚幼儿,依法执教观念淡薄
        3.2.3 片面迎合应试教育,违背幼儿教育伦理
        3.2.4 厌岗怠业,治学松懈
        3.2.5 以职牟利,以教谋私
    3.3 造成我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3.3.1 部分幼儿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偏低
        3.3.2 职业道德规范不完善导致缺乏具体规范引导
        3.3.3 职业道德教育乏力,外在制约机制失衡
        3.3.4 社会转型的价值冲突和利益的驱动
第4章 我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社会养成尊重幼儿教师风气,使其具有荣誉感责任感
        4.1.1 加强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4.1.2 提升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4.2 幼教机构管理到位,使其职业道德贯彻执行
        4.2.1 建立健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管理体制
        4.2.2 规范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在职培训
    4.3 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恪守职业道德
        4.3.1 培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4.3.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导教育
    4.4 完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职业道德有章可循
        4.4.1 制定符合教育发展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4.4.2 优化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路径
    4.5 培养职业美德,使其提升个人道德自律
        4.5.1 端正职业态度,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4.5.2 加强学习,慎独内省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目录
附录

(7)幼师生MPCK学习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实施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师生MPCK 整体情况
    (二)幼师生MPCK各维度现状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视角下MPCK现状
    (四)不同背景因素对幼师生MPCK的影响
        第一,性别。
        第二,学习兴趣。
        第三,学科基础。
四、研究结论
五、建议
    (一)教学内容知识——夯实数学学科知识基础
    (二)教学对象知识——整合教育类课程与教学法课程
    (三)教学策略知识——创新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

(8)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广州市4所技师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研究工具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社会性
    (二)教师专业素养
    (三)角色价值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明确师范定位,奠定职业认知基础
        2.优化始业教育,夯实职业认知基础
        3.加强职业教育,促进职业认知形成
        4.深化教育实践,促进职业认知发展

(9)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F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二)社会背景
        (三)笔者的研究兴趣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
        (三)实习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二)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第一章 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意义与理论基础
    一、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校园合作”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准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质量
        (三)有利于为幼儿园注入新鲜血液
    二、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做合一”理论
        (二)情境学习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章 F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现状调查
    一、调研背景
        (一)F学院概况
        (二)F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二、F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现状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三、F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实习现状调查结果
        (一)实习生方面
        (二)F学院方面
        (三)实习幼儿园方面
第三章 F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F学院层面
        (一)缺乏稳定的优质实习基地
        (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指导力度小
        (三)课程设置重艺术技能、轻教育理论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五)实习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
        (六)缺乏合理的实习评价体系
    二、幼儿园层面
        (一)幼儿园对实习生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二)幼儿园指导教师安排随意
        (三)实习生岗位安排缺乏合理性
    三、实习生层面
        (一)将“实习”误认为“就业”
        (二)实习准备不充分
        (三)缺乏吃苦精神
第四章 提高F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质量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一)营造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健全实习法律规范
        (三)加大对高职院校实习经费的投入
        (四)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监管力度
    二、F学院层面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二)落实“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提高教师指导力度
        (三)课程设置注意教育理论课程与艺术技能课程并重
        (四)加强实习组织管理机构的建设
        (五)推行五年“全程递进式”实习
        (六)健全实习评价体系
    三、幼儿园层面
        (一)树立“校园合作”意识,加强实习指导与管理
        (二)合理安排实习岗位
    四、实习生层面
        (一)正确认识实习,端正实习态度
        (二)制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
        (三)做好充分的实习准备
结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10)大专幼师生主观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入党动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2.2 生涯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2.3 入党动机研究综述
    2.4 主观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感与入党动机的关系研究综述
    2.5 问题提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假设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工具
    4.3 施测程序
    4.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果
    5.1 大专幼师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差异检验
    5.2 大专幼师生生涯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差异检验
    5.3 大专幼师生入党动机的现状及差异检验
    5.4 大专幼师生主观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入党动机的相关分析
    5.5 大专幼师生主观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入党动机的回归分析
    5.6 大专幼师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在主观幸福感和入党动机之间的中介作用
第六章 总讨论与结论
    6.1 总讨论
    6.2 研究结论
    6.3 研究总结
    6.4 研究展望
附录 1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幼师生社会性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幼儿故事的“幼儿文学”教学策略研究 ——以亳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D]. 张丹.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D]. 寇文亮. 河北大学, 2021(09)
  • [3]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重要他人研究[D]. 王治香.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幼师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及与融合教育效能感关系的调查研究[J]. 陈立. 绥化学院学报, 2021(04)
  • [5]中国与新西兰学前课程纲要比较研究[D]. 张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 秦茜佳.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7]幼师生MPCK学习现状及策略研究[J]. 王赛.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9(10)
  • [8]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广州市4所技师学院为例[J]. 彭豪.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10)
  • [9]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F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个案[D]. 赵云.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10]大专幼师生主观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入党动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 张良.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幼儿园师生社会心理特征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