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素质的高校会计人才是重中之重

培养高素质的高校会计人才是重中之重

一、培养高校高素质财会人员是当务之急(论文文献综述)

李青[1](2021)在《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非正式科学教育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培育了具备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以教育的现代化彰显人的主体性和科学理性,最终指向人的现代性。但当前,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却面临制度、观念和方法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对接社会转型需要。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为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培育了具有自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科学公民,有力地推动科学与社会的融动互进。美国社会现代化诉求是如何借助非正式科学教育渗透到民众心智中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在此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研究以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美国社会现代性是如何体现并作用于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化梳理。依托社会文化情境理论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境进行剖析,揭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与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互动关系,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具有主体意识、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思维的科学公民来顺应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的价值、相关学术动态、研究设计的依据以及研究对象的合理化界定,使研究对象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第一章聚焦宗教神性裹挟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虔诚信徒,培育神性社会所需的宗教价值观;第二章聚焦政治化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如何通过科学启蒙为新国家培育具有民族意识和政治素养的国家公民,践行为民主政治巩固民意的政治使命;第三章聚焦工业化时期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回应社会形态跃迁和生产力解放诉求,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塑造的技术理性及其极化对人性的异化;第四章转向对技术理性极化的利弊反思,以培育具备科学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的能动公民为目标,批判技术理性对整全人性的异化,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需要渗透知识背后的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元素,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价值及潜在的风险;第五章则根植于后现代实践哲学下的追求个体解放和意识独立的时代诉求,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逐渐从服务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的姿态回归到追求个体自主意识的理性精神的本真使命,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情境性和交互对话性,以主体间性思维审视传播主体和公众间的互动关系,倡导公众在交流对话中加深对科学的认知,塑造具有整全理性的科学公民。研究认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科学大众走化向大众科学化的历程,即逐渐从外在于人的工具的现代性形态转向回归人性本体的后现代性形态。教育目的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实施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体现出一种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的态势。研究指出,美国文化传统、资本主义精神和分权自治体制是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目标与内容明晰、实施模式多元、广受社会支持和重视成效评估是其实践经验。最终在把握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面临的理念、经费、人员、制度和评估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路径:根植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与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营造适切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其制度体系完善性和民主参与的文化生态;聚焦专业性人才培养,加强非正式科学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家庭情境中的科学知识传递,弥补家庭科学教育的缺失;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成效评价,健全其的成效测评体系。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适切性,思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互鉴可能;检视整体迈向“公众参与科学”阶段是否冒进;探索非正式科学教育“情境断裂”的缝合思路。

蒋美荣[2](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广西荔浦市为例》文中提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成为了全党工作的重要任务。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城市条件的先进性、优越性及工商业发展的迫切性,国家在会计人才的培养定位上也以工商业会计为主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大量的会计人才主要分布于城市地域,而农村会计人员却表现出数量不足、现有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等特点。因而,进行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农村会计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需求,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本文选取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广西荔浦县级市作为调查地域,以该地的会计管理机构、农村企业管理人员和农村会计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资料,目的在于通过调研,从农村会计人员的角度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素质状况和培训状况。此外,还对农村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意图从国家决策部门和人才培养部门的角度来了解农村会计人才培养的情况,并分析现行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进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当前,农村会计人才在数量上有较大的缺口,在素质上还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需要。造成这一供求失衡现象的原因是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着如下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决策层面未对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足够重视,社会提供的条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会计人才的各层次需求;各种人才培养力量尚未形成合力;人才的继续教育条件和学习意识都尚待提高。为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必须对现行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从农村会计人才方面而言,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普通职业素养,还要培养他们的政策素养、农村情怀、农业农村知识等方面的特殊职业素养。而从国家决策和培养机构而言,在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将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充分运用多方力量和现代信息科技,选取多元化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方式。从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企业而言,要创造条件、竭力满足农村会计人才的各层次需求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杜俊奇[3](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王晓敏[4](2019)在《探讨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认为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文章剖析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保证高校资金安全,保障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田菊会,顾达,刘佳林[5](2018)在《会计人才培养热点及趋势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社会浪潮,我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会计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点专业,其人才的培养热点和趋势也被探讨的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会计人才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大背景出发,探求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热点及趋势。

王建还,张淑敏[6](2018)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财会专业教育途径探讨》文中认为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党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在高校教育中,对财会专业学生的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犯罪率高发的财会专业,各高校如何将党中央的思想政治指导工作贯穿于财会专业教育中,是财会专业教育目前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高校财会专业教育探讨,阐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财会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途径,提出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李维国,刘喜胜,纪定雪[7](2018)在《加强林业财会队伍建设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制定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赋予了林业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绿色增美的新使命,林业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功能定位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青山绿水需要林业建设,良好生态环境需要林业支撑。随着网络科技的广泛应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建设一支与林业现代化发展相匹配的财会队伍是当务之急,是近时期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一、当前吉林省林业系统财会人员

魏超婕[8](2018)在《财会人员对“互联网+”时代的形势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在逐渐改变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今,"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也将进一步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现在,"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交通"、"互联网+金融"等等正在轰轰烈烈地上演,财政部会计司提出的关于"互联网+会计"的论调,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也为财会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时代要求会计行业人员转型、职能转变、技术提升,财会人员面对当今形势迫切需要重新定位和思考。

王晓敏[9](2017)在《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蓬勃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因此,加强高校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降低财务风险,实行切实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高校财务内控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徐蓓蓓[10](2015)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A市B镇为例》文中指出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为我国基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农村账务管理工作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活动,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实施村级财务公开,让广大农村充分的了解村级的财务状况,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以更加民主的方式对于村级事务进行规范的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大力开展农村建设的热情,为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当前,部分农村仍然存在财务管理随意性大、不规范的现象,由此引起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现状,切实落实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基层事务管理的当务之急。本文将以财务控制的实质为出发点,从现有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出发,以财务控制理论为指导,构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控制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本文通过对浙江省A市B镇的村级财务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镇的村级财务管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统一了管理方面的认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领导也非常重视,部门协作是基础。但其中也存在的问题有:认识不够统一,“双代管”工作推进不够平衡,财会人员履行职责不够,业务水平较低,少数基层干部责任心不强,群众监督、民主理财工作不够扎实。最后,本文提出的建议有健全村级财务的防控系统,完善民主审核的监管体系,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健全村级财务内部监管体系,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内外监管体系,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培养高校高素质财会人员是当务之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高校高素质财会人员是当务之急(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相关研究
        (二)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研究概况
        (三)现代性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现代性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三)具体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四、核心概念
        (一)现代性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
第一章 “侍奉上帝”与宗教信徒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时期的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阶段的美国社会发展样态
        (二)前殖民阶段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概况
    二、“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清教政治模式在殖民地初步践行
        (二)殖民地经济贸易水平逐渐增强
        (三)欧洲文化教育传统在北美的沿袭
        (四)宗教性教育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
    三、“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义问答”模式中的家庭教育
        (二)“社区布道”中的科学知识推广
        (三)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的科学实践
        (四)“报刊出版”中的科学知识扩散
    四、“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为开拓“新耶路撒冷”而教
        (二)教育类型与方式分散多样
        (三)以立法巩固教育的宗教性
        (四)教育的实用性倾向日渐凸显
    五、“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宗教神性对自然人性的无情宰治
        (二)“杂乱拼凑”的教育师资队伍
        (三)“潜匿于神学体系中的科学知识”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层级化明显
第二章 “科学立国”与“国家公民”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新生国家为自由民主而战
        (二)“旧科学”的落寞与“新科学”的荣盛
        (三)“大觉醒运动”与西进运动的发展
        (四)以立法形式巩固民主政治观的实践
    二、“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培育民族情感”的场馆科学实践
        (二)“宣扬理性”的公共讲座与科学博览会
        (三)“知识福音”与教会性科学知识推广
        (四)政治主导的科学知识推广实践
        (五)职业科学人的热情参与
        (六)“公民社会塑造”与科学新闻出版
    三、“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科学立国”成为核心价值诉求
        (二)“宗教性的消退”与“世俗化的觉醒”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具有国家化倾向
        (四)注重借鉴西欧教育的优质经验
    四、“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立国之师”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科学立国”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三)“科学立国”的实利主义倾向显现
        (四)“国家公民培育”面临“肤色歧视”
第三章 “技术时代”与“科技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内战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助推
        (二)“手工训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进步主义运动与进步教育实践
    二、“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会推行的“科学肖陶扩之旅”
        (二)“政府推动”的技术知识推广
        (三)“报刊科学”中的科技知识传递
        (四)科学场馆的科学知识宣传
        (五)技术行会的产业技能培训
        (六)“新闻媒体人”的科技资讯传播
    三、“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以培育具有技术理性的产业人为目标
        (二)教育内容更注重生产实用性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遵循“新闻模式”
        (四)“新闻人的出场”与“科学人的隐退”
    四、“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唯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盛行
        (二)科学新闻的“碎片化”与“主观化”
        (三)伪科学与迷信冲击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出现衰退迹象
第四章 “科学危机”与“批判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危机”激化了美国社会发展矛盾
        (二)“莫斯科的威胁”与“华盛顿的警觉”
        (三)公众“科学万能论”价值观的消解
        (四)“经济起落”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颠簸”
    二、“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新闻科学”的“荧幕化”与内容“专精化”
        (二)增强公众科学鉴别力的“电视科学”
        (三)创设“科学原生态”的场馆科学模式
        (四)“共筑科学理解力”的“科学共同体”
        (五)“从做中学”的社区化科学教育
    三、“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理解科学”的政治取向较为明显
        (二)理性批判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三)“现代公众”概念的逐渐清晰化
        (四)科学与消费的联姻:“科学广告”盛行
    四、“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消费文化对公众理智精神的侵蚀
        (二)科学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滑落
        (三)迷信和虚假内容仍然充斥其中
        (四)公众定位从“知识缺失”转向“理解缺失”
第五章 “交往社会”与“实践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哲学的“生活实践转向”
        (二)知识生产模式的后现代转型
        (三)社会转型对非正式科学教育提出新要求
        (四)美国社会持续关注科学教育事业
    二、“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为公众参与科研创设“公共科学领域”
        (二)鼓励实践探索的科学场馆活动
        (三)推行交互对话的科学传播模式
        (四)“活动式”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开展
        (五)“专业化”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的机会平等
        (二)注重科学参与的交互性对话
        (三)凸显公众参与科学的情境化
        (四)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成效测评
    四、“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公众参与”面临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二)科学人与公众的科学理解错位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缺乏自我批判反思
        (四)公众参与科学的活力受限
第六章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审思:历程审视、影响因素、经验与反思
    一、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审视
        (一)目标追求: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
        (二)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
        (三)实践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
        (四)“自我批判”: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
    二、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美国文化传统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精神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分权自治政治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四)科学自身发展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清晰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多元化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度高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更强调成效评价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反思
        (一)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二)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三)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本土化转译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改革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广西荔浦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创新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人才
        2.1.2 农村会计人才
        2.1.3 人才培养模式
        2.1.4 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2 相关理论
        2.2.1 乡村振兴战略理论
        2.2.2 复合型人才培养理论
        2.2.3 需求层次理论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3.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分析
        3.1.1 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的普通职业素养
        3.1.2 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的特殊职业素养
    3.2 目前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
        3.2.1 学校培养模式
        3.2.2 社会培养模式
        3.2.3 两种培养模式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3.3 基于广西荔浦市农村会计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
        3.3.1 调查问卷和调查地域基本情况
        3.3.2 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
    3.4 目前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国家决策层面对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3.4.2 各种培养力量尚未形成合力
        3.4.3 农村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条件和学习意识亟待提高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4.1 推动农村会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
    4.2 选取多元化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方式
        4.2.1 采用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方式
        4.2.2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式
    4.3 利用农村会计人才培养的多方力量和现代信息技术
        4.3.1 充分利用学校力量和社会力量
        4.3.2 充分利用人才培养的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4.4 竭力满足农村会计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4.4.1 完善农村会计人才的政策保障
        4.4.2 加大农村会计人才的政策宣传
        4.4.3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农村会计人员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3)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4)探讨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层观念落后
    (二) 高校财务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三) 管理层与财务人员的素质以及财务人员待遇有待提高
    (四) 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高校财务管理改进的对策
    (一) 管理层转变观念
    (二) 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三) 提升财会人员素质、提高财务人员的待遇
    (四) 加强内外监督
四、结语

(5)会计人才培养热点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会计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二) “财务机器人”对传统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
    (三)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四) 传统会计从业人员的现状
    (五) 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现状
三、会计人才培养的趋势
    (一) 培养信息化会计人才
    (二) 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
    (三) 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四)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会计人才

(6)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财会专业教育途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财会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三、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财会专业教育的途径
    (一) 以课堂和网络平台为媒介, 深化学生对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程度
    (二) 将地方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三) 开展“党员1+6”活动
    (四) 加强财会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财会专业教育途径有效性的措施

(7)加强林业财会队伍建设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吉林省林业系统财会人员现状
    1. 年龄结构
    2. 文化程度
    3. 专业技术职称
二、林业财会队伍建设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三、加强财会队伍建设的几项措施
    1. 严把用人关
    2. 必须建立和引入激励机制
    3. 强化财会人员业务培训
    4. 征集评选林业财会学术论文
    5. 培养和发挥高尖端财会人才的引领作用
    6. 鼓励和支持财会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
    7. 努力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8. 培养提拔优秀财会人员到领导岗位

(8)财会人员对“互联网+”时代的形势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互联网+”时代的形势分析
    (一) “互联网+”给财会人员带来的影响。
    (二) “互联网+”下财会人员面临的挑战。
二、“互联网+”给财会人员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 “互联网+”时代为财会人员不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也增加了专业会计人才的就业机会。
    (二) “互联网+”时代财会人员可更加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企业成本。
    (三) “互联网+”时代使财会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决策中, 管理会计将成为新宠。
三、“互联网+”时代财会人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的思考
    (一) 改变观念, 加强学习, 提高技能。
    (二) 强化监督, 培养反侦察能力。
    (三) 顺应时代要求, 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四、结束语

(9)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二、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管理层内控意识薄弱
    (二) 财务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1. 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存在漏洞。
        2. 高校财务内控制度缺乏制衡性。
        3. 高校财务内控制度缺乏适应性。
    (三) 管理层与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1. 学历不高。
        2. 专业技能不高。
        3. 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四) 监督机制不完善
        1.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
        2. 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五) 财务信息化落后
三、高校财务内控制度改进的方案和对策
    (一) 管理层转变观念, 加强全员内控意识
    (二) 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三) 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推行总会计师制度
        1. 提升学历。
        2. 加强培训、自我学习。
        3. 加强对财会人员道德素质考核。
        4. 推行总会计师制度。
    (四)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内外监督
        1. 加强内部监督。
        2. 加强外部监督。
    (五)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10)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A市B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基础理论研究
    2.1 村级财务管理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内部控制理论
        2.2.4 集权与分权理论
        2.2.5 会计寻租与会计管制理论
3 浙江省A市B镇的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3.1 浙江省A市B镇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
        3.1.1 概况
        3.1.2 目前取得的成效
    3.2 浙江省A市B镇的村级财务管理现存的问题分析
        3.2.1 认识不够统一,“双代管”工作推进不够平衡
        3.2.2 财会人员履行职责不够,业务水平比较低
        3.2.3 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责任意识比较薄弱
        3.2.4 群众监督、民主理财工作不够扎实
        3.2.5 村级财务公开不规范
4 解决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措施
    4.1 健全村级财务的防控系统
        4.1.1 建立村级会计业务代理制度
        4.1.2 建立镇(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制度
    4.2 完善民主审核的监管体系
        4.2.1 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
        4.2.2 规范票据管理制度,强化收支监督
        4.2.3 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
    4.3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
        4.3.1 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
        4.3.2 实行村级财务人员选聘制
        4.3.3 建立一支村级财会队伍
    4.4 加强内外监管体系
        4.4.1 加强村级干部授权审批权的控制
        4.4.2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控制
    4.5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4.5.1 建立三级网络构架模式,做好硬件规划
        4.5.2 促进农村专用财务软件开发
        4.5.3 建立多维财务监督机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培养高校高素质财会人员是当务之急(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D]. 李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0)
  •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广西荔浦市为例[D]. 蒋美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3]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4]探讨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王晓敏. 中国集体经济, 2019(03)
  • [5]会计人才培养热点及趋势分析[J]. 田菊会,顾达,刘佳林. 经济研究参考, 2018(64)
  • [6]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财会专业教育途径探讨[J]. 王建还,张淑敏. 江苏商论, 2018(08)
  • [7]加强林业财会队伍建设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 李维国,刘喜胜,纪定雪. 绿色财会, 2018(05)
  • [8]财会人员对“互联网+”时代的形势分析与思考[J]. 魏超婕.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02)
  • [9]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王晓敏. 经贸实践, 2017(23)
  • [10]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A市B镇为例[D]. 徐蓓蓓. 江西农业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培养高素质的高校会计人才是重中之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