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对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腺苷对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一、腺苷对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颖[1](2021)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心悸患者及正常人心肺耐力、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证明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后续研究提供文献支撑;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心悸患者的影响,为经皮穴位电刺激调节病理状态下心功能提供试验依据;观察可穿戴式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正常人心肺耐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为可穿戴式经皮穴位电刺激在生理状态下提高心肺耐力,增强心肺储备功能提供试验依据,为可穿戴式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应用于航天医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一: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3个英文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资料,收集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提取内容包括文献发表年份、患者基线资料、样本量大小、心律失常类型、干预措施、取穴方案、疗程、观察指标等信息,利用Rev Man5.3软件对针刺治疗效应进行Meta分析。研究二:以心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16名患者进行病例观察试验,对其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频率为2/10Hz,刺激时间为30min/次,每日1次,治疗次数根据患者住院周期而定。在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疗效和中医症状积分,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心悸患者的疗效,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航天员进入太空后出现的心血管问题提供试验依据。研究三: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4例正常受试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两组受试者均使用可穿戴式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连续干预14天。试验Ⅰ组每日干预1次,试验Ⅱ组每日干预2次。评价受试者的心肺耐力和心率变异性。探索可穿戴式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受试者心肺耐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以及有效干预次数,为可穿戴式经皮穴位电刺激提高航天员心肺储备功能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结果:1研究一结果:(1)在临床疗效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针刺组与中药组(P>0.05)和西药组(P>0.05)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与安慰针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在调节平均心率方面:针刺与安慰针、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对照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针刺治疗前后缓慢型心律失常(P<0.01)和快速型心律失常(P<0.01)心率有显着性差异。(3)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方面:针刺组与安慰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在治疗心律失常中医症状方面:针刺组与安慰针存在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与中药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在室性早搏次数方面:针刺组与安慰针组在早搏次数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6)在改善房颤房扑复发率方面:针刺组与安慰针组和空白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在调节心电生理功能方面:针刺组与中药组心电生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显示窦房传导时间(P<0.01)和窦房结恢复时间(P<0.01)均有显着性差异。(8)在不良反应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二结果:(1)在疗效方面: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后,疗效积分显着增加(P<0.01)。(2)在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显着降低(P<0.01)。(3)在安全性方面:治疗前后,设备评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三结果:3.1主要观察指标(1)在最大摄氧量方面:两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均增加,试验Ⅰ组干预前、后最大摄氧量增加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Ⅱ组干预前、后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Ⅰ组最大摄氧量变化幅度高于试验Ⅱ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心率变异性LF方面:干预前、后组内LF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间LF也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在心率变异性LF/HF指标方面:干预前、后组内LF/HF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LF/HF比值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2次要观察指标(1)在最大公斤摄氧量方面:干预前、后组内最大公斤摄氧量均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试验Ⅰ组<0.01,P试验Ⅱ组<0.05),干预后两组间最大公斤摄氧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Ⅰ组最大公斤摄氧量的变化幅度大于试验Ⅱ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无氧阈方面:干预前、后组内无氧阈无变化(P>0.05),干预后组间无氧阈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试验Ⅰ组变化幅度高于试验Ⅱ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肺通气量方面:干预前、后组内肺通气量水平均上升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组间肺通气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Ⅰ组受试者肺通气量变化幅度略高于试验Ⅱ组但是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4)在运动时长方面:干预前、后运动时长均延长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运动时长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Ⅱ组的变化幅度略高于试验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代谢当量方面: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代谢当量均上升且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组间代谢当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Ⅰ组代谢当量变化幅度高于试验Ⅱ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最大运动心率方面:两组受试者最大运行心率都呈下降趋势,试验Ⅰ组干预前、后最大运动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Ⅱ组干预前、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组间最大运动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最大运动心率变化幅度差异也无明显差异(P>0.05)。(7)在NRS评分方面:可穿戴式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干预期间,两组受试者上、下肢NRS评分均在3-4分之间,受试者上肢与下肢之间NR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刺激频率时上肢NRS评分和下肢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在安全性方面:试验Ⅰ组1级评分为66.7%,2级评分为33.3%,试验Ⅱ组1级评分为58.3%,2级评分为41.7%。两组受试者安全性分级分数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1针刺治疗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可以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补充疗法。2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有效治疗心悸,显着减轻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患者对该种治疗方法接受程度高,安全可行。3可穿戴式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正常人的心肺储备功能且每日1次,连续14天刺激效果更好;可穿戴式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安全有效,具有可实施性。

王万里[2](2021)在《间歇性低氧联合规律运动介导akh基因对果蝇心脏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

陈宇晴[3](2021)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与SDHA基因A331T突变关联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桂西地区人群中扩张型心肌病与SDHA基因的相关性。方法:(1)本研究共纳入2组受试者,据知情原则,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87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住的非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人群均来自中国的桂西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人群。(2)采集所有的受试者空腹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验及DNA检测。收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等一般资料,收集受试者的生化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尿酸(Uric acid,UA)、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等,收集受试者的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资料,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Diastolic,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eft atrium systolic,LAS)等。(3)SDHA基因A331T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使用SPSS 2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等对样本的临床资料及突变数据进行分析,探究SDHA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结果:(1)在87例扩张型心肌病组和100例对照组中,两组之间年龄、男性、UA、LVEDd、EF、IVS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HDL-C、LDL-C、RAS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扩张型心肌病组中发现3名SDHA基因错义突变(A331T),即SDHA基因第991位碱基由G变为A(c.991G>A),从而导致SDHA基因第331位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苏氨酸,通过SIFT、Poly Phen2对基因进行有害性检测后发现,验证A331T突变为有害突变,且携带A331T患者病情更为严重。结论:(1)SDHA基因是桂西地区人群中扩张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2)发现SDHA基因A331T突变致扩张型心肌病为首次报道。

罗晓彤[4](2021)在《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后卵丘细胞转录组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了解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后卵丘细胞转录组的差异,本研究在前期预实验比较正常卵巢和异常卵巢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基础上,收集了生发泡期(GV期)和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采用RNA测序技术比较了两个阶段m RNA和micro RNA转录本的差异,对差异候选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体外验证,探索了骨形态蛋白2(BMP2)、ssc-mi R-101、ssc-mi R-155-5p在卵丘细胞扩散中所起的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为了研究正常卵巢和囊肿卵巢中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别收集卵巢组织、颗粒细胞、卵母细胞,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囊肿卵巢组织中FABP3和CPT1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囊肿卵巢组颗粒细胞中FABP3表达水平极显着高于正常卵巢组;囊肿卵巢卵母细胞中CPT1、FABP4的表达极显着高于正常卵巢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2.通过RNA-Seq技术对GV期和MⅡ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进行编码转录本测序,对候选基因进行了验证,进而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MP2,检测卵母细胞成熟效果。结果显示:与MⅡ期卵母细胞周围卵丘细胞相比,GV期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中存在3 78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085个上调基因,1 704个下调基因;采用q PCR对候选差异表达基因HAS、PTX3、TNFAIP6、CPT1、CD36、BMP2、FOXO1进行验证,结果与RNA-Seq的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50 ng/ml的BMP2可显着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显着提高了卵母细胞中成熟促进因子MPF的转录水平,但添加100 ng/ml的BMP2反而抑制了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在缺乏卵泡液的条件下,50 ng/ml的BMP2可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成熟24 h时卵母细胞中MPF的转录,显示BMP2与卵泡液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3.通过RNA-Seq技术对GV期和MⅡ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进行micro RNA测序,在对部分候选mi RNA进行验证后,选择ssc-mi R-101、ssc-mi R-155-5p为研究对象,利用靶基因预测网站预测其靶基因,采用q RT-PCR、Western blot、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等方法对靶基因进行验证,并对上述两个基因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MⅡ期卵母细胞周围卵母细胞相比,GV期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中存在40个差异表达micro RNA基因,其中13个上调,27下调基因;采用q PCR对候选差异表达基因ssc-mi R-101、ssc-mi R-130b-5p、ssc-mi R-140-5p、ssc-mi R-155-5p、ssc-mi R-let-7f进行验证,结果与与RNA-Seq的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mi RNA靶基因预测网站显示,HAS2和PTGS2基因可能是mi R-101的靶基因,而SOCS1可能是ssc-mi R-155-5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分析结果表明了预测的准确性。在体外分离培养的卵丘细胞中转染ssc-mi R-101和ssc-mi R-155模拟物可显着抑制预测靶基因的表达,而转染抑制它们的抑制物则促进预测靶基因的表达;利用脂质体介导ssc-mi R-101和ssc-mi R-155-5p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复合体,发现与抑制物相比,模拟物组卵母细胞成熟后卵丘细胞的扩散受到抑制。

侯文娟[5](2021)在《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术中不同自体移植量治疗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中不同自体移植量治疗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parathyroidism,SHPT)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异。方法选取2017.05.17~2018.6.19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PTX+AT治疗的129例透析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自体移植甲状旁腺组织量分为A组:TPTX+AT(移植4粒1×1×l mm3),B组:TPTX+AT(移植4粒2×2×2 mm3)。比较两组术后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等血清学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SHPT复发情况有无差异。结果1.两组术后3月、6月、1年、2年的Ca、P、PTH、ALP较术前显着下降(P<0.05)。B组患者术后1年PTH及2年Ca、P、PTH较A组显着增加(P<0.05),余指标余手术前后时间点在统计学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2.两组术后2年骨痛、皮肤瘙痒、不宁腿综合征及睡眠障碍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SHPT复发率为2.38%(1/42),B组SHPT复发率为3.45%(3/8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TX+AT能显着降低PTH和ALP水平,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及SHPT患者瘙痒、骨痛等临床表现;TPTX+AT(移植4粒1×1×l mm3)组与TPTX+AT(移植4粒2×2×2 mm3)组比较,术后临床表现缓解率、SHPT复发率无明显差异,ALP水平差异不明显;由于TPTX+AT(移植4粒1×1×l mm3)组自体甲状旁腺移植量较TPTX+AT(移植4粒2×2×2 mm3)组减少更明显,且TPTX+AT(移植4粒1×1×l mm3)组PTH下降更明显,因此,在治疗肾性SHPT方面,可能更适合用TPTX+AT(移植4粒1×1×l mm3)。

王丹[6](2020)在《原络配穴针刺联合心理疏导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原络配穴针刺联合心理疏导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设计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60名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根据设计方案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针刺联合心理疏导方式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与治疗组同样的针刺治疗。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Hamiliton抑郁量表、治疗前与治疗后对中医症候量表的评分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并做出疗效判定。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1疗程、2疗程与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均为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疗程与1疗程HAMD评分比较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个疗程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不明显;2个疗程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量表积分比较,结果显示(Z=-0.855,P=0.392>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个疗程后中医症候量表积分比较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疗组显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率为53.33%,总有效率为83.33%;经对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原络配穴针刺联合心理疏导疗法及单纯原络配穴针刺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均有一定的疗效,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身心情况,并且治疗2个疗程的疗效均好于1个疗程。2.原络配穴针刺联合心理疏导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1个疗程时疗效与单纯原络配穴针刺效果相当,但治疗2个疗程时则优于单纯原络配穴针刺治疗。说明针刺联合心理治疗在延长疗程时更具优势。

谢彩鹏[7](2020)在《DT-01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心脏毒性是抗肿瘤药物阿霉素最为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本课题通过建立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模型,旨在观察新型丹参素/川芎嗪衍生物DT-010对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影响;拟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DT-010对心脏蛋白的干预途径;并进一步探究DT-010减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初步探讨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1.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与分组:SD雄性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每次2.5 mg/kg,每周一次,连续给药5周。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阿霉素模型组、DT-010治疗组、右雷佐生阳性对照组。2.记录大鼠体重、一般状态及存活率;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脏功能;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综合评价药物DT-010及右雷佐生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脏毒性的作用。3.应用i 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正常组、模型组、DT-010治疗组之间的心脏组织蛋白的表达差异,针对可信蛋白做差异筛选,设置DT-010治疗组与模型组间蛋白含量相对比值≥1.5为上调蛋白,比值≤0.66为下调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ene(Ontology(GO)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Heatmap聚类分析、Wikipathway分析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4.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建立阿霉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荧光探针-DHE(二氢乙啶)和DHR123(二氢罗丹明)测定H9c2心肌细胞活性氧含量,以评价DT-010对阿霉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5.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大鼠心脏及H9c2心肌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包括调节蛋白NCAM1、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3、抗氧化相关蛋白Sirt1、PGC-1α、HO-1以及p38 MAPK及其磷酸化形式p-p38 MAPK等蛋白的表达,以探讨DT-010减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6.采用si RNA干扰技术沉默NCAM1在H9c2心肌细胞上的表达,以观察NCAM1在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中的作用及可能信号途径。结果:1.实验结果显示,实验过程中正常组大鼠体重持续增长,模型组大鼠体重于阿霉素注射第21天起持续下降,但是DT-010及右雷佐生组大鼠体重下降较模型组缓慢。此外,到达实验终点时阿霉素模型组大鼠死亡率接近40%,DT-010治疗组和正常组大鼠全部存活,右雷佐生组大鼠死亡率比模型组降低,约为15%。2.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阿霉素处理组大鼠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心输出量(CO)和搏出量(LVSV)明显降低,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SED)和收缩末期容积(LVSEV)明显增加,显示明显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DT-010和右雷佐生组可明显改善阿霉素大鼠的心脏收缩功能,且对于心输出量的改善DT-010优于右雷佐生。3.HE染色结果显示,阿霉素模型组大鼠心肌存在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小和形态异常,横纹肌狭窄和断裂、间隙增大及变性坏死,肌细胞肿胀等病理改变,DT-010治疗组可以减轻这些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4.MTT及Hoechest染色结果表明,DT-010能够明显减轻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DT-010组细胞活力较阿霉素组明显提高,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该保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30μM DT-010保护效果最佳。此外,荧光探针-DHE和DHR123检测结果表明DT-010可以降低阿霉素诱导的活性氧簇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无论在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模型,还是在体外H9c2心肌细胞阿霉素模型上,DT-010均能够降低阿霉素模型组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比值,说明DT-010能够一定程度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6.蛋白质组学结果筛选出阿霉素模型组和DT-010治疗组符合设定条件的共有显着差异表达蛋白92个,其中上调蛋白51个,下调蛋白41个。KEGG通路分析显示DT-010可能影响如下代谢或信号转导通路:如碳代谢、心肌收缩、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糖酵解/糖异生和HIF-1信号通路等。通过蛋白质网络互作图谱表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提示DT-010可能影响氧运输、肌肉收缩、糖代谢、HIF诱导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和核苷酸代谢等通路。7.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NCAM1是正常组、阿霉素模型组与DT-010治疗组共有显着差异表达蛋白之一;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皆显示DT-010可明显促进阿霉素作用下心肌组织NCAM1的表达,主要为NCAM1-140 KD亚型;而且体外H9c2心肌细胞实验结果也同样显示DT-010能够促进阿霉素作用下心肌细胞NCAM1的表达;提示NCAM1可能参与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的作用。8.沉默NCAM1可一定程度上加重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体现在细胞活力进一步降低,凋亡细胞增多,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3比值降低。并且,沉默NCAM1可以削弱DT-010对抗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9.沉默NCAM1可增加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活性氧簇的生成,对过氧化氢型活性氧簇影响不明显;沉默NCAM1可一定程度削弱DT-010减少活性氧簇生成的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显示DT-010可以增加Sirt1,PGC-1α和HO-1蛋白的表达,而沉默NCAM1后,DT-010处理组Sirt1,PGC-1α和HO-1表达受到抑制,抗氧化蛋白的表达减少,提示沉默NCAM1削弱了DT-010的抗氧化作用。1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T-010能够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内p38活性的增加;沉默NCAM1后,阿霉素组p38的磷酸化表达增强,而DT-010组对p38磷酸化的抑制作用被一定程度削弱;提示NACM1可能通过调节p38活性参与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的作用。结论:大鼠及体外H9c2心肌细胞研究证明化合物DT-010具有明确的抗阿霉素心肌毒性作用,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提示DT-010可能影响心肌细胞收缩、糖代谢、氧化应激和HIF-1信号等通路调节阿霉素作用下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NCAM1可能参与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作用,其通过介导Sirt1/PGC-1α/HO-1信号通路和调节p38活性参与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的作用。

林怡[8](2020)在《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刺激“内关”穴对心律失常家兔的干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针刺“内关”穴浅筋膜层和深层正中神经对氯化钡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家兔的作用效果,明确“内关”穴浅刺是否具有调心作用,浅、深针刺的作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探讨“内关”穴不同层次的针刺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同时,比较手针、电针、经皮电刺激三种方法刺激“内关”穴浅层对氯化钡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家兔的作用效果,观察刺激方法对穴位功能特异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观测“内关”穴浅、深针刺的效果,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浅刺组和深刺组,每组15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第二部分比较不同刺激方法的作用效果,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和经皮电刺激组,每组15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所有家兔麻醉后以标准II导联的方式连接BL-420S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持续监测心电图30 min,在心电监测第3 min时,生理盐水组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1 mL/kg的生理盐水,其余组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1 mL/kg的0.4%(4mg/kg)的氯化钡溶液造模。在造模前60s,浅刺组用0.25 mm×25 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直刺家兔右侧“内关”穴,进针深度为3 mm,行震颤催气手法10 min;深刺组用相同规格针灸针针刺家兔右侧“内关”穴,进针深度为5~8 mm,针尖触碰到正中神经使家兔右上肢抽动3次后,留针10 min;手针组针刺方法同浅刺组;电针组用相同规格针灸针直刺“内关”穴和“内关”穴上3 mm处的非穴点,针刺深度3 mm,针柄连接华佗牌SDZ-V型电子诊疗仪电极,负极接“内关”穴,正极接非穴点,选用连续波,4 Hz,强度为0.5 mA,电刺激10 min;经皮电刺激组将直径为0.8 mm的圆片电极负极置于家兔右侧“内关”穴区,圆片电极圆心对准“内关”穴点,正极用湿棉布包裹置于家兔右上肢肘窝处,连接华佗牌SDZ-V型电子诊疗仪,选用连续波,4 Hz,2 mA,电刺激10 min。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不做针刺。观测结束后,根据心电图计算各组家兔心律失常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并取家兔左心室肌前壁心肌做HE染色和IHC检测,分别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Cx43表达与分布。结果:1“内关”穴浅、深针刺对心律失常模型家兔的干预效果1)模型组家兔的平均心律失常起始时间最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最长(P<0.01),浅刺组和深刺组家兔的平均心律失常起始时间均晚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浅刺组、深刺组家兔的平均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浅刺组家兔的平均心律失常起始时间和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与深刺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家兔心肌Cx43表达水平严重下降,分布极其紊乱。浅刺组和深刺组家兔心肌Cx43分布紊乱的情况较轻,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3)出现心律失常的家兔心肌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嗜伊红染色增强、心肌波浪样变、渗出等病理改变。2不同方法刺激“内关”穴对心律失常模型家兔的干预效果1)手针、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三种方式刺激“内关”穴,均可以延缓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均P<0.01),显着缩短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均P<0.01),电针组家兔平均心律失常起始时间大于手针组和经皮电刺激组(P<0.05),家兔平均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手针组<电针组<经皮电刺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针和经皮电刺激组家兔的心肌Cx43分布紊乱情况减轻,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家兔心肌Cx43分布较为规律,但阳性表达数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出现心律失常的家兔心肌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嗜伊红染色增强、心肌波浪样变、渗出等病理改变。结论:1.在氯化钡诱导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上,“内关”穴浅刺也可以抑制Cx43分布紊乱和数量减少的情况,延缓心律失常起始时间、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发挥“内关”的调心作用,且浅、深针刺的作用效果相当。2.手针、电针、经皮电刺激“内关”穴浅层均可延缓氯化钡诱导的心律失常模型家兔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但它们的作用效果不完全相同。在延缓心律失常起始时间上电针可能优于手针和经皮电刺激,在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方面有手针组<电针组<经皮电刺激组的趋势,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针和经皮电刺激“内关”穴均可以抑制心室肌Cx43分布紊乱和数量减少的情况,但电针(4 Hz)在抑制家兔心室肌Cx43数量减少上尚未发现有明显的作用。

龙迭戈[9](2020)在《针刺心经原穴对比非经非穴对正常人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心经原穴和非经非穴前后的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研究心经原穴对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前后血氧饱和度的改变,为针灸治疗眼部相关疾病提供直接依据,同时对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构想。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83例正常人,随机分成2组,使用IOL Master700获得眼轴长度数据,2组分别电针刺激心经原穴--神门穴及非经非穴,进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波形选取为连续波,频率为20HZ,强度以受试者可耐受为度,针刺时间为15min。图像采集使用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仪(Oxymap T1,冰岛),对受试者的电针前静息态、电针刺激态、电针后效应态的SO2进行数据提取,运用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6.0分析系统探索实验组(针刺心经原穴)及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在电针前、中、后的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1.针刺心经原穴后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变化:(1)针刺心经原穴视网膜平均 SaO2上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且针刺中(92.78%±5.42%)、针刺后(93.05%±5.59%)视网膜平均SaO2较针刺前(91.24%±6.02%)视网膜平均SaO2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心经原穴对鼻上象限视网膜SaO2影响较大,针刺中、针刺后较针刺前视网膜SO2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测量视网膜静脉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时,鼻上象限(SN)的Sv O2在电针刺激的前中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的平均Sv O2及ST、IN、IT的平均Sv O2在施加针刺中及针刺后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神门穴后,视网膜平均A-V值较针刺前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中(35.23%±5.63%)视网膜平均A-V值较针刺前(33.46%±4.86%)视网膜平均A-V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针刺非经非穴后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变化:(1)在电针刺激非经非穴后,可以发现视网膜平均SaO2及IT、ST、SN、IN各象限的血氧变化差异不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视网膜平均Sv O2在针刺后存在一定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T、IT及IN的平均静脉血氧饱和度在针刺中、后与针刺前相比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非经非穴可视网膜平均A-V值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象限的平均A-V值在针刺中、针刺后与针刺前相比,均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心经原穴及非经非穴的对比研究:(1)针刺心经原穴与非经非穴对SaO2水平影响明显不同,且两个穴位在3种针刺状态上的SaO2水平有差异,心经原穴对视网膜动脉平均血氧的影响较大(P<0.01),且在针刺中及针刺后较针刺前SaO2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针刺心经原穴与非经非穴对Sv O2水平影响明显不同,但两个穴位在3种针刺状态上的Sv O2水平上未见明显差异;非经非穴对视网膜静脉的平均血氧影响较大(P<0.01)。(3)针刺心经原穴与非经非穴对A-V值水平影响明显不同,但两个穴位在3种针刺状态上的A-V值水平上未见明显差异;心经原穴和非经非穴对视网膜A-V值均存在一定影响(P<0.05)。结论:1.健康人在针刺心经原穴后视网膜平均SaO2增加以及视网膜平均A-V值增加,表明针刺神门穴后可能对视网膜的血氧代谢有影响,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后对视网膜的血流灌注、组织的耗氧状态等方面有关,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而不同针刺态的视网膜平均SaO2的变化也证明了针刺治疗的持续效应;2.健康人在针刺非经非穴后视网膜平均Sv O2以及视网膜平均A-V值均发生了一定改变,针刺非经非穴后可能同样对视网膜微循环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均有可发生效应的规律所在,值得进一步研究;3.在对比针刺心经原穴和非经非穴对视网膜平均SaO2及视网膜平均A-V值的影响后,发现心经原穴在对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静脉血氧差值的效应上具有特异性。

王华炜[10](2019)在《心脉隆抗血小板及抗血栓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心脉隆对正常人血小板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血小板在病理性条件下的活化,会促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病等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本实验主要研究心脉隆(Xinmailong,XML)对正常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心脉隆对凝血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等激动剂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其对凝血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等激动剂诱导的ATP释放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脉隆对凝血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等激动剂诱导血小板激活时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和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与αⅡbβ3结合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心脉隆对血小板在固化胶原上粘附功能和固化纤维蛋白原上扩展功能的影响;观察心脉隆对斑块回缩的影响;利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研究心脉隆对血小板GPVI-Syk-PLCγ2-MAPK和 PI3K-Akt-GSK3 β 信号转导的影响。[结果]①心脉隆可以抑制凝血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人血小板的聚集。②心脉隆可抑制凝血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人血小板活化和致密颗粒、α颗粒的释放。③心脉隆可减少血小板在固化胶原上的粘附和在固化纤维蛋白原上的扩展。④蛋白印迹法分析显示,心脉隆可抑制凝血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激活的血小板信号通路GPVI-Syk-PLCγ2-MAPK和PI3K-Akt-GSK3β;该药与SFKs广谱抑制剂PP2或PI3K广谱抑制剂LY294002联用时,可增强其对胶原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⑤心脉隆可以减少血小板斑块的回缩。[结论]心脉隆可能通过影响GPVI-Syk-PLCγ2-MAPK和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的信号转导,从而对血小板聚集、释放、粘附和扩展功能产生抑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第二部分心脉隆在鼠类体内抗血栓作用研究[目 的]研究心脉隆对鼠类体内血栓形成和凝血系统的作用。[方 法]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在体给予心脉隆后对不同激动剂(凝血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观察心脉隆对小鼠断尾出血时间的影响;观察心脉隆对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构建由胶原-肾上腺素(collagen-epinephrine)诱发的急性肺栓塞小鼠模型,观察心脉隆在小鼠急性肺栓塞血栓形成中起到的作用及相关肺组织病理生理情况变化。[结 果]①体内使用心脉隆可以抑制凝血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②小鼠断尾出血模型显示:心脉隆不延长小鼠断尾出血时间。③心脉隆对小鼠凝血四项的PT、APTT未见明显影响。④心脉隆可以显着延长胶原-肾上腺素(collagen-epinephrine)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栓塞造成的死亡时间,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心脉隆可减少微血管内血栓的形成。[结 论]心脉隆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而抑制鼠类体内血栓的形成。

二、腺苷对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腺苷对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心悸患者及正常人心肺耐力、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针刺治疗心律失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研究二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心悸患者影响的初步观察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研究三 可穿戴式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正常人心肺耐力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调节内稳态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航天医学中应用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与SDHA基因A331T突变关联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实验方法
    2.1 血清学检查及临床资料收集
        2.1.1 血清学检查
        2.1.2 临床资料收集
    2.2 外周血DNA提取、浓度测定
        2.2.1 DNA提取
        2.2.2 DNA浓度测定
    2.3 PCR扩增及产物测序
    2.4 SDHA 基因分型
        2.4.1 SNP位点引物设计
        2.4.2 PCR扩增反应条件
        2.4.3 质量控制
3 统计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
6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SDHA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4)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后卵丘细胞转录组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
    1.2 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的互作
    1.3 脂质代谢在猪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1.4 卵母细胞脂质代谢相关通路
    1.5 RNA-seq技术在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章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在猪正常卵巢与异常卵巢中的表达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利用RNA-Seq比较成熟前后卵丘细胞编码基因表达的差异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利用RNA-Seq比较成熟前后卵丘细胞mi RNA的差异及靶基因验证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术中不同自体移植量治疗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6)原络配穴针刺联合心理疏导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2.1 应用价值
        2.2 学术价值
研究现状分析
    1 西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1.1 抑郁症的定义
        1.2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
        1.3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
    2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2.1 中医对抑郁症病名的认识
        2.2 历代医家对抑郁症的认识
        2.3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2.4 中医辩证分型
        2.5 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
    3 针刺抗抑郁研究
        3.1 针灸抗抑郁机制研究
        3.2 针刺抗抑郁临床应用
        3.3 原络配穴
    4 针刺联合心理疏导疗法抗抑郁研究
        4.1 心理疏导疗法
        4.2 针刺联合心理疏导疗法临床应用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观察
        2.4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3.2 治疗结果分析
讨论
    1 “原络配穴”针刺联合心理疏导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依据
        1.1 证型选择依据
        1.2 原络配穴选择依据
        1.3 心理疏导疗法选择依据
        1.4 评价指标据选择依
    2 研究结果分析
    3 联合治疗的临床优势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 中医症候量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7)DT-01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阿霉素心脏毒性及其研究现状
        1.1 阿霉素等蒽环类药物概述
        1.2 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
        1.3 阿霉素心脏毒性及发生机制
        1.4 阿霉素等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措施
    2.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研究现状
        2.1 NCAM1的结构、生化特性和组织分布
        2.2 NCAM1的生理作用
        2.3 NCAM1介导的信号传导
        2.4 NCAM1与心脏疾病
    3.新型丹参素川芎嗪衍生物DT-010
        3.1 丹参素及其心血管药理作用
        3.2 川芎嗪及其心血管药理作用
        3.3 丹参素和川芎嗪联合应用
        3.4 新型丹参素川芎嗪衍生物DT-010
第二章 DT-010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脏毒性的作用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设备与耗材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制
    2.实验方法
        2.1 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2.2 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和存活率记录
        2.3 超声心动图的测定
        2.4 动物取材
        2.5 HE染色病理观察
        2.6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水平
        2.7.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3.1 DT-010提高阿霉素毒性大鼠的生存率
        3.2 DT-010减缓阿霉素毒性大鼠体重下降
        3.3 DT-010改善阿霉素毒性大鼠的心功能
        3.4 DT-010改善阿霉素毒性大鼠的心肌组织病变
        3.5 DT-010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4.本章小结
第三章 DT-010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NCAM1蛋白的发现
    1.实验材料
        1.1 实验样本
        1.2 实验设备与耗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方法
        2.1 蛋白质组学检测
        2.2 验证NCAM1在心脏组织的表达情况
        2.3 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3.2 NCAM1蛋白的发现
        3.3 DT-010明显促进阿霉素大鼠心肌组织NCAM1的表达
    4.本章小结
第四章 DT-010调节NCAM1的表达发挥抗阿霉素心肌毒性作用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与细胞
        1.2 实验设备与耗材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制
    2.实验方法
        2.1 原代心肌细胞的提取
        2.2 H9c2心肌细胞培养
        2.3 DT-010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2.4 MTT测定细胞活力
        2.5 siRNA转染实验操作
        2.6 MTT法检测沉默NCAM1表达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2.7 Hoechst染色检测NCAM1沉默后DT-010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2.8 沉默NCAM1后DT-010对阿霉素诱导的活性氧生成的作用测定
        2.9 Western Blot检测
        2.10 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3.1 DT-010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原代和H9c2心肌细胞损伤
        3.2 DT-010增加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中NCAM1的表达
        3.3 沉默NCAM1减弱DT-010对阿霉素损伤的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3.4 沉默NCAM1的表达减弱DT-010的抗凋亡作用
        3.5 沉默NCAM1的表达增加阿霉素诱导的超氧阴离子型ROS的产生
        3.6 沉默NCAM1的表达减弱DT-010的抗氧化作用
        3.7 DT-010可能通过NCAM1/p38信号途径发挥抗阿霉素心肌毒性作用
    4.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
    1.DT-010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
    2.NCAM1介导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的可能机制
    3.蛋白质组学研究分析DT-010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可能作用途径
        3.1 DT-010能够影响细胞凋亡和细胞死亡相关信号
        3.2 DT-010能够影响心肌收缩相关蛋白
        3.3 DT-010能够影响氧运输相关蛋白
        3.4 DT-010能够影响糖酵解功能和HIF-1信号通路
        3.5 DT-010能够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功能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刺激“内关”穴对心律失常家兔的干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综述一 穴位层次的针刺研究现状
    1 穴位针刺层次的划分方法
        1.1 以进针的深度分浅深
        1.2 以组织结构分层次
        1.3 组织层次结合具体进针深度
        1.4 同一组织层次再分浅深
    2 不同层次的效果比较
        2.1 单穴
        2.2 主配穴
        2.3 组穴
    3 不同层次的作用机制探讨
        3.1 神经纤维分布
        3.2 信号传导通路和蛋白表达
        3.3 脑功能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内关”穴的研究进展
    1 “内关”穴的定位与解剖结构
    2 “内关”穴的主治及作用机制
        2.1 心及心神病症
        2.2 胃肠病症
        2.3 其他病症
    3 “内关”穴的针刺角度与深度
    4 “内关”穴的刺激方法
    5 “内关”穴的神经传导
    6 “内关”穴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7 “内关”穴的脑电研究
    8 “内关”穴与心率变异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 针刺“内关”穴浅、深层次对心律失常家兔的干预效果比较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饲料
        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1.4 主要实验试剂
        1.5 主要实验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实验分组
        2.3 实验操作
        2.4 腧穴定位
        2.5 干预方案
        2.6 取材及固定
        2.7 石蜡包埋和切片
        2.8 指标检测及方法
        2.9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家兔基础体重组间比较
        3.2 家兔心律失常模型复制评判
        3.3 家兔心律失常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干预效果
        3.4 家兔左心室心肌细胞形态观察
        3.5 心肌细胞Cx43分布的变化
    4 小结
        4.1 “内关”穴浅、深针刺对心律失常家兔ECG的调节作用
        4.2 “内关”穴浅、深针刺对心律失常家兔心室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4.3 “内关”穴浅、深针刺对心律失常家兔心室肌Cx43分布的影响
实验二 不同方法刺激“内关”穴对心律失常家兔的干预效果比较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饲料
        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1.4 主要实验试剂
        1.5 主要实验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实验分组
        2.3 实验操作
        2.4 腧穴定位
        2.5 干预方案
        2.6 取材及固定
        2.7 石蜡包埋和切片
        2.8 指标检测及方法
        2.9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家兔基础体重组间比较
        3.2 家兔心律失常模型复制评判
        3.3 家兔心律失常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干预效果
        3.4 家兔左心室心肌细胞形态观察
        3.5 心肌细胞Cx43分布的变化
    4 小结
        4.1 不同方法刺激“内关”穴对心律失常家兔ECG的调节作用
        4.2 不同方法刺激“内关”穴对心律失常家兔心室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4.3 不同方法刺激“内关”穴对心律失常家兔心室肌Cx43分布的影响
讨论
    1 心律失常模型的选择
    2 “内关”穴的针刺层次
    3 不同刺激方法的选择
    4 指标的选择
        4.1 心电图
        4.2 缝隙连接、连接蛋白43与心律失常
        4.3 心肌细胞形态
        4.4 指标之间的关联性
    5 实验结果分析
        5.1 “内关”穴浅、深层次针刺对心律失常模型家兔的干预效果
        5.2 不同方法刺激“内关”穴对心律失常模型家兔的干预效果
    6 临床意义探讨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针刺心经原穴对比非经非穴对正常人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伦理学声明
引言
临床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剔除、脱落标准
        1.2.4 终止试验标准
        1.3 研究方法
        1.3.1 主要仪器设备
        1.3.2 资料采集及常规检查
        1.3.2.1 一般记录项目: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BMI、既往史及家族史等。
        1.3.2.2 眼科常规检查
        1.3.2.3 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SO2)图像采集分析
        1.3.2.4 临床操作方法
        1.3.3 数据管理
        1.3.4 质量控制
        1.3.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受试者的一般情况
        2.2 电针正常人群的心经原穴后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分析
        2.2.1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心经原穴对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2.2.2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心经原穴对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2.2.3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心经原穴对视网膜动静脉差值的影响
        2.3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非经非穴后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分析
        2.3.1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非经非穴对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2.3.2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非经非穴对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2.3.3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非经非穴对视网膜动静脉差值的影响
        2.4 电针刺激心经原穴对比非经非穴对正常人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2.4.1 视网膜动脉的平均血氧饱和度
        2.4.2 视网膜静脉的平均血氧饱和度
        2.4.3 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
    3 讨论
        3.1 眼与心、心经之间的联系
        3.1.1 心主血脉,诸脉属目
        3.1.2 心主藏神,目为心使
        3.2 神门穴对血管功能状态的影响
        3.2.1 循环系统及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
        3.2.2 神经系统中的相关研究
        3.3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相关研究
        3.3.1 正常人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特点及影响因素
        3.3.2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在眼科中的应用
        3.4 针刺对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相关研究
        3.4.1 针刺对视网膜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3.4.2 针刺治疗在眼科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结论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 评估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1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定仪
        1.1 血氧饱和度测定仪的原理及发
        1.2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定的应用
    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2.1 OCTA的原理及发展
        2.2 OCTA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3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10)心脉隆抗血小板及抗血栓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心脉隆对正常人血小板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心脉隆在鼠类体内抗血栓作用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结论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点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综述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腺苷对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心悸患者及正常人心肺耐力、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D]. 李颖.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间歇性低氧联合规律运动介导akh基因对果蝇心脏功能的影响[D]. 王万里.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3]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与SDHA基因A331T突变关联性的研究[D]. 陈宇晴.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2)
  • [4]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后卵丘细胞转录组及相关基因的研究[D]. 罗晓彤. 延边大学, 2021(02)
  • [5]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术中不同自体移植量治疗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侯文娟.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原络配穴针刺联合心理疏导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临床研究[D]. 王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DT-01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谢彩鹏. 暨南大学, 2020(12)
  • [8]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刺激“内关”穴对心律失常家兔的干预效果[D]. 林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针刺心经原穴对比非经非穴对正常人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影响[D]. 龙迭戈.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心脉隆抗血小板及抗血栓作用研究[D]. 王华炜. 昆明医科大学, 2019

标签:;  ;  ;  ;  ;  

腺苷对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