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成药内科疾病用药:消导剂(论文文献综述)
马津京,张艳菊,胡利华,胡泊洋,陈博,李颖,金婷婷,易鹏飞,席云鹏[1](2021)在《13家医疗机构儿科常用中成药说明书信息及标注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调查13家医疗机构儿科门急诊常用中成药说明书及信息标注情况,分析儿科常用中成药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根据13家医疗机构儿科常用的340种中成药信息,对功能主治、剂型、辅料、含毒性药物、儿童用法用量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0种中成药中,31.76%为儿童专用药。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使用最多,且以口服剂型居多。明确标注辅料信息的中成药构成比为46.18%;含毒性成分中成药为34.12%。用法用量按儿童年龄段明确标注的占31.76%。结论:儿科常用中成药说明书存在儿童用药及安全性信息标注不全的情况,为确保中成药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充分考虑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王建新[2](2021)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目前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本研究拟运用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方法学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南制定手册,系统检索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Cochran系统评价方法,参考当前最佳证据,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制定《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遴选出临床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或专家共识意见高度支持的中成药,解决哮喘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中成药滥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规范化并推广中成药在成人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并推动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产生。研究方法:1.形成指南制定小组:指南发起者中国中药协会建立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指导委员会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确立指南共识专家组成员、指南秘书处和指南专家顾问。2.指南选题:依据PICO(P:人群;I:干预措施;C:对比;O:结局指标)模式,确定指南范围、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本指南主要关注中成药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优势。通过两轮调查问卷获取临床专家的意见并使用专家共识法完成临床问题的确立和结局指标重要性排序。临床问题通过PICO进行解构,达成共识。结局指标分为关键结局(7-9分)、重要结局(4-6分)、不重要结局(1-3分),由指南小组组员进行打分并有效排序。3.中成药遴选:基于全面的数据库(《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等药品查询网站)检索和专家推荐意见进行中成药的筛选。4.证据获取与系统评价:制定高效准确的检索策略,运用网络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如果为质量较高的系统评价则直接利用,如果需要更新则在原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新。如需进行新的系统评价,则严格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指导手册进行。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相同、数据类别相同的RCT研究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中医药的特殊性,本指南充分考虑中医古典文献、中医教科书中推荐的中成药并将中医经典方药的汤剂文献也纳入到指南证据当中。5.证据质量分级:对于证据数量充足的中成药,采用GRADE方法对纳入的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体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制定证据总结表和从证据到决策的框架表。证据数量不足、无法进行Meta分析的中成药由秘书组制作共识意见表,通过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基于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根据GRADE方法,专家应在充分考量5个降级因素(偏倚风险、间接性、异质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和3个升级因素(大效应量、剂量效应关系和负偏倚)基础上形成证据总结表,得出初步推荐意见。6.推荐意见形成与共识方法:指南共识小组成员基于当前最佳研究证据,考虑经济学因素、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公平性、可及性等因素就形成推荐意见。对基于临床证据水平的推荐意见采取1次或多次的专家共识法,对于某些中医传统经典名方和根据名老中医验方化裁的中成药,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1轮调查,形成推荐意见共识。研究结果:1.循证研究:共纳入10种中成药(循证证据支持:8种,专家共识推荐:2种),涉及研究文献69篇,包括13篇小青龙汤研究、32篇苏黄止咳胶囊、3篇玉屏风颗粒、2篇丹龙口服液相关、3篇平喘益气颗粒、喘可治注射液10篇、2篇固本咳喘胶囊、三拗片4篇,另有寒喘祖帕颗粒、止喘灵口服液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共识法纳入指南。2.指南推荐意见:(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遇寒受冷发作,咳嗽痰少或清稀泡沫痰,舌淡苔白(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推荐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极低质量,强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咳嗽,咳痰较重(寒哮证)的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白清稀、神疲乏力,怕风怕冷(气虚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低质量,弱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黄粘稠、烦热燥渴,舌红苔黄(热哮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2)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以喘息,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多,痰黄粘稠,舌红苔黄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咳嗽,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期患者,如胸闷、咳嗽较重,兼见痰多,色白或黄白相间,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胸闷,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症状反复加重,怕风怕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肾虚挟痰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喘可治注射液(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丹龙口服液、止喘灵口服液或喘可治注射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3)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以出汗多,怕风怕冷,气短乏力,体弱易感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玉屏风颗粒(极低质量,弱推荐);以气短乏力,咳痰,食少,面色萎黄,手脚发冷,腰腿酸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固本咳喘胶囊(低质量,弱推荐);(4)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咳嗽,阵发性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风咳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苏黄止咳胶囊(低质量,强推荐);以咳嗽声重,咳嗽有痰,痰白清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推荐联合使用三拗片(低质量,弱推荐)。3.指南质量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方面,本指南纳入的多数研究质量偏低,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证据水平,因此本指南推荐意见的质量等级较低,只有1项B级(中等质量)、4项C级(低质量)和3项D级(极低质量)。指南方法学方面,基于AGREE-Ⅱ工具的指南评价显示本指南的得分较高,范围与目的得分为96.3%、参与人员为75.9%、制定的严谨性为93.1%、清晰性与可读性为90.5%、应用性为16.7%、编辑的独立性为100%,全面评估方面均为建议使用。研究结论: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本指南的制定,将中成药治疗哮喘从经验用药发展为“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推荐。经专家共识后得出以下推荐意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正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强推荐,极低质量)、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气虚寒哮证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弱推荐,低质量),热哮证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推荐痰热壅肺证患者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胸闷咳嗽痰多患者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肾虚挟痰证患者使用喘可治注射(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以上中成药(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推荐表虚自汗证患者使用玉屏风散(弱推荐,极低质量)、脾肾气虚证患者使用固本咳喘胶囊(弱推荐,低质量)。咳嗽变异性哮喘,推荐风咳证患者使用苏黄止咳胶囊(强推荐,低质量)、咳嗽声重有痰患者使用三拗片(弱推荐,低质量)。本指南基于循证方法,严格遵循指南制定方法学,但局限于低质量的临床研究和有限的证据,本指南推荐意见证据质量较低,且依赖于间接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因此本指南的推荐意见可靠性较低。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中成药治疗哮喘提供有力的证据。
胡晓芬[3](2021)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留观病例现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一是研究病例分布、就诊特点、中医及西医治疗等问题,通过这些环节,梳理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就诊及治疗特点的具体情况;二是尝试归纳总结急诊科目前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关于建立更具有实用性、更科学化的急诊科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将来急诊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纳入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或2016.01.25-2018.01.25之间所有符合条件的东直门医院急诊留观病例进行分段研究,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将采集到的病例数据整理后录入Epidata3.0软件并建立Exce1数据库,所有数据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χ±s)来描述计量资料里的连续数值型变量,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来描述计量资料里的分类变量,构成比和率的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若有频数小于5的数据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1表示有非常显着性的差异,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①本研究共纳入1320份病例,其中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的共有727例:出院状态为死亡的共有106例(14.6%);纳入病例的平均年龄在76岁左右;80-99岁年龄段的人群共有311例,占比42.8%;就诊季节最多的是春季,总共234例(32.2%),其次是冬季,共有211例(29.0%);就诊时间频次最高的是09-12时,总共157例(21.6%);汉族人数共有683例(94.0%);家庭地址位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共有695例(95.6%);自费病例有42例(5.8%);最少住院天数是1天,最多住院天数是56天,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左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例共有571例(78.5%),单纯中医治疗共有130例(17.9%),单纯西医治疗总共26例(3.6%);伴随基础疾病最多的疾病种类排名由高到低取前四位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伴有基础疾病的病例共有606例(83.4%);过敏药物中最多见的是青霉素类药物。②入院日期在2016.01.25-2018.01.25之间的共有593例:出院状态为死亡的共有97例(16.3%);纳入病例的平均年龄在77岁左右;80-99岁年龄段的人群共有350例,占比59.0%;就诊季节最多的是冬季,总共218例(36.8%),其次是秋季,总共139例(23.4%);就诊时间频次最高的是09-12时,总共292例(49.2%);汉族人数共有576例(97.1%);家庭地址位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共有564例(95.1%);自费病例有11例(1.9%);最少住院天数是1天,最多住院天数是231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1天左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例共有252例(42.5%),单纯中医治疗总共338例(57.0%),单纯西医治疗共有3例(0.5%);伴随基础疾病最多的疾病种类排名由高到低取前四位依次是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伴有基础疾病的病例共有542例(91.4%);过敏药物最多见的是青霉素类药物。(2)入院情况分析:①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的病例:最多见的就诊原因是“喘”,出现212次;中医诊断最多见的是“喘证”,出现199次;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痰热壅肺”,出现37次;西医第一诊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肺部感染”,共231次;最多见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出现340次。②入院日期在2016.01.25-2018.01.25之间的病例:最多见的就诊原因是“发热”,出现234次;中医诊断最多见的是“风温肺热病”,出现231次;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痰热壅肺”,出现52次;西医第一诊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肺部感染”,共212次;最多见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出现298次。(3)治疗花费分析:①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的病例:中药饮片的使用率为36.3%;中成药的使用率为87.8%,中成药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痰热清注射液;开展的中医治疗操作有明确记录的共有7例;住院平均总费用是11874元,床位平均费用是241元,西药平均费用是4625元,中成药平均费用是735元,中药饮片平均费用是131元,检查平均费用是2903元,化验平均费用是1102元,自费药平均费用是2元。②入院日期在2016.01.25-2018.01.25之间的病例:中药饮片的使用率为73.5%;中成药的使用率为98.5%,中成药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参麦注射液;开展的中医治疗操作有明确记录的共有76例;住院平均总费用是26788元,床位平均费用是508元,西药平均费用是7527元,中成药平均费用是1324元,中药饮片平均费用是2496元,检查平均费用是3410元,化验平均费用是3808元,自费药平均费用是50元。(4)中医证候资料分析:入院日期在2016.01.25-2018.01.25之间的病例的中医证候资料在面色、动作反应、肢冷、体倦乏力、神疲懒言、斑、疹、目、黄疸、唇、咽喉、腹部形态、寒热感受、汗出、鼻部症状、咳嗽、喘、哮、痰、口味、口渴、头晕、心悸、腹胀、其他部位疼痛、嗳气、呃逆、饮食、睡眠、大便、小便、舌质、舌形、舌态、舌下络脉、舌苔厚薄、舌苔润燥、舌苔腻腐、舌苔颜色、脉诊等方面的记录情况中,有记录的比例均高于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的病例。(5)西医检验资料分析:①入院日期在2011.01.25-2013.01.25之间的病例: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值、白细胞值、中性粒细胞比值以及淋巴细胞比值的检测率为93.9%,C反应蛋白值的检测率为80.2%;生化检查中,钾、钠、氯的检测率为90.0%,尿素氮、肌酐的检测率为88.9%,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检测率为87.1%,白蛋白值的检测率为85.7%,总胆红素的检测率为83.9%;血凝检查的检测率为53.9%;血气检查的检测率为48.6%。②入院日期在2016.01.25-2018.01.25之间的病例: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值、白细胞值、中性粒细胞比值以及淋巴细胞比值的检测率为96.3%,C反应蛋白值的检测率为96.3%;生化检查中,钾、钠、氯的检测率为96.6%,尿素氮、肌酐的检测率为95.4%,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检测率为94.4%,白蛋白值的检测率为94.4%,总胆红素的检测率为95.4%;血凝检查的检测率为86.2%;血气检查的检测率为59.5%。结论:(1)急诊科就诊人群老龄化,急诊科医师要提高关于高龄伴随的机体病理状态变化的认识,协调好社会医疗资源分配问题;(2)急诊科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联系紧密,要重视季节对传染病防治的指示性意义,提高对于公共卫生疾病的预警能力和预警意识;(3)急诊科的发展要同医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医院特色、就诊人群特征及就诊疾病谱,结合当前医疗保险政策,重点发展优势病种;(4)在急诊科建设当中,中医治疗比例不断提高,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要从数量提升转化为质量提升,制定适用于急诊科的中药饮片疗效评分标准方案,以进行中药饮片的疗效评价研究;(5)急诊留观病例存在其特殊性,急诊科需要产生新的独特医疗评价体系,以适合急诊学科特点、病种特点、危重程度及收治难度等。
肖望重,蒲俊安,杨磊,戴冰,张志国,肖辉[4](2020)在《2015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妊娠禁忌中成药收载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妊娠患者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收载的1 886种中成药,按妊娠禁用、忌用与慎用分类,然后按各品种的药物组成、所属科别与功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禁用药品共824种,妊娠忌用药品共7种,妊娠慎用药品共353种,同时标注为妊娠禁用与慎用药品2种。妊娠禁用药品中含妊娠禁用中药者占36.04%;妊娠慎用药品中含妊娠慎用中药者占47.88%,含妊娠禁用中药者占7.93%。按药品所属科室统计,妊娠禁用、忌用、慎用中成药占比最大的分别是外科、骨伤科、眼科。内科中成药按功效统计,妊娠禁用、忌用、慎用中成药占比最大的分别是开窍剂、蠲痹通络剂、驱虫剂;妇科中成药按功效统计,妊娠禁用、慎用中成药占比最大的分别是养血通乳剂、止带剂。结论:妊娠患者遴选中成药既要关注药物组成也要重视功效主治,谨慎合理用药。
陈菲,刘妍,庄伟,唐嫚,崔晓辉,林晓兰[5](2020)在《我院实施中成药分亚类管理在提高门诊中成药处方合格率中的作用与实践》文中认为目的:为提高门诊中成药处方合格率、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临床用药须知》以及美康合理用药信息支持系统中的相关信息,以功能主治为标准并结合疾病证型进行中成药品种亚类划分,分类结果经医院药事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审核,在医务处备案后嵌入门诊医院信息系统(HIS)并与处方前置审核及点评系统对接。比较2017年第3季度(中成药分亚类管理实施初期)和2019年第4季度我院中成药点评处方总数、重复用药的处方数、HIS系统拦截的重复用药处方数、医师主动修改的处方数、重复用药的处方数占比、医师主动修改率及平均单张处方金额。结果:我院中成药可分为内科用药、外科用药、肿瘤用药、妇科用药、眼科用药、耳鼻喉科用药、骨伤科用药、皮肤科用药等八大类,各含14、1、2、4、2、2、3、1个亚类,部分亚类含更细的小亚类。2017年第3季度我院共点评159 610张中成药处方,共计不合理处方421张;其中,重复用药的处方20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7.51%;HIS系统自动拦截的重复用药处方676张,拦截后医师主动修改的处方数为476张,主动修改率为70.41%。2019年第4季度我院共点评处方138 869张,共计不合理处方381张;其中,重复用药的处方共47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2.34%;HIS系统自动拦截的重复用药处方266张,拦截后医师主动修改的处方数为259张,主动修改率为97.37%;重复用药处方占比和医师主动修改率与2017年第3季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单张处方金额2017年第3季度为278.78元,2019年第4季度为220.85元,平均单张处方金额降低了20.78%。结论:我院药剂科对中成药品种进行分亚类管理,实现了中成药全部处方前置审核,提高了门诊中成药处方的合格率;有助于医师辩证用药、记忆中成药品种、提高专业水平,有助于审方药师迅速识别重复用药处方、提高处方的信息化审核和管理水平,便于审方药师审核处方用药量、查找我院药品目录的不足;但存在患者个体化用药与部分管理制度冲突、医师和药师对分类划分结果存有分歧等问题。
王晓雅[6](2020)在《基于可及性角度的儿童用药品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当前,儿童用药品的现状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各界的方方面面。其中,儿童用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可及性等相关问题是当前国家、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相关医药企业以及家长非常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儿童用药品的品种、规格、剂型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儿童用药品的匮乏也引发一系列的用药安全性问题。本文基于儿童用药品的可及性角度,从可及性的三个维度对儿童用药品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剖析影响到儿童用药品可及性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本研究对儿童用药品方面的文献和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目前国内外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儿童用药品可及性提供理论支持、为儿童用药品的研制、生产、使用、信息管理、监督管理等政策出台提供参考。(2)实践意义:政府有关政策制定对提高儿童用药品可及性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推进儿童用药品相关立法工作,推动儿童群体以可负担的价格,安全、实际地获得对症且有效的用药品,并获取儿童用药品的相关信息。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定量分析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文献检索,以及相关政策和专着的收集,了解国内外对于儿童用药品的相关政策以及儿童用药品的现状,找出我国儿童用药品政策存在的不足,并了解整理当前儿童用药品存在的问题;(2)问卷调查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医生、药剂师等)、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医生以及儿童家长对于儿童用药品的看法和需求,分析不同选项间的差异;了解药物研发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儿童用药品的配备情况以及家长的需求;(3)实地调研法:通过选取医疗机构和连锁药店的儿童用药品数据,通过可及性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儿童用药品的可及性现状;(4)定量分析法:应用数理统计学软件SPSS作为分析工具,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儿童用药品可及性现状方面:我国与WHO存在差距,有关儿童用药品的相关目录缺乏,剂型、规格等方面存在不足,且儿童用药品数量匮乏,各级医疗机构的儿童用药品需求与机构等级呈现一定相关性,等级越高,需求越大;在儿童用药品可及性指标分析方面:根据WHO/HAI标准调查法,选取医院和连锁药店的常用儿童用药品进行价格水平、可获得性、可负担性进行分析,发现儿童用药品现状不容乐观,可及性的各项指标与成人用药品也存在差距,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儿童用药品还存在超说明书现象,儿童用药安全问题等有待于解决。研究结论:当前儿童用药品可及性存在诸多问题,并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方面造成了一定的隐患,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首先,国家层面进行法治保障,鼓励企业进行儿童用药品研制、生产。对于儿童用药品,建立专门针对儿童用药品的法律以及政策,对相关企业进行药品研发予以政策扶持,保障企业生产效益。2016年发布的《关于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中提到提升儿童用药品临床试验质量,并加快具备临床优势的儿童用药品的优先审评。在国外已经上市的儿童用药品,其临床试验数据可直接用于中国药品注册申请,以减少重复试验;2018年10月,卫健委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加大对儿科用药的关注,增加了儿科用药大类;2019年8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9年版)》中,儿童用药品的数量明显增多;同年,最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中,提到鼓励儿童用药品的研制创新,保障儿童用药品的供应可及。与此同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大环境,积极发展儿童用药品也十分必要。其次,儿童用药品的相关知识普及离不开儿科临床医生、医师和药师。加强儿科临床队伍建设,培养儿科临床药师队伍,普及儿童用药品相关知识,加大家庭儿童用药方面的进行宣传,拓宽家长获取儿童用药品安全信息的渠道也十分必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推动儿童用中成药品可及。儿童用药品在所有药品中的份额较低,儿童用中成药品的不可及的情况与西药相比更加严重。在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背景下,儿童用中成药品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发展中医药事业,对于推进儿童用中成药品可及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改善儿童用药品的可及性现状,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建立儿童用药品的标准法律体系。以法律为保障,医疗机构、研发机构以及家长的各方协作,医保部门更多地将儿童用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共同促进儿童用药品的可及。
呼妙炫[7](2020)在《吉林省与江西省医药企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以上市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医药行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医药企业上市公司作为医药企业的典型实力代表,其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对吉林省与江西省医药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对上市公司体系下药品生产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使上市公司和药品生产企业都能客观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能促进上市公司和药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全方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有助于它们进一步完善自身,从而为本省经济、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方法:本文主要运用的是因子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本文的核心分析方法。选取199家我国医药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成长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4个方面选定13项财务指标,利用Excel2017和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对这199家医药企业上市公司2018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上市公司的因子得分以及排名情况,并从中抽取出吉林省与江西省医药企业上市公司进行比较。之后,将比较分析法运用在对12家医药企业上市公司体系下药品生产企业的比较研究中,选取38家药品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就药品生产企业的上市药品、企业特色、药品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对吉林省与江西省医药企业上市公进行比较可得,通化东宝在盈利能力方面居于首位,江中药业在偿债能力方面居于首位,仁和药业在运营能力方面居于首位,益盛药业在成长能力方面居于首位,综合能力排名最前的是仁和药业,其次为江中药业和通化东宝。结论:应从推动企业收兼并购、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牢固树立品牌优势、重视人才选拔培养、拓宽投融资的渠道、强调公司社会责任6方面提升吉林省与江西省医药企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从提高研发创新、重视药品质量、优化药品品种、创新运营模式4方面促进吉林省与江西省医药企业上市公司体系下药品生产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王强,张湛,孟庆红,杨博,王蕊,陈海兰[8](2020)在《含肝肾毒性成分中成药风险防范的药学服务实践》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在含肝肾毒性成分中成药风险防范中的运用。方法检索中药肝肾毒性风险物质、不良反应报道等文献数据,结合药品说明书和《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中药成方制剂卷,确定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君药、臣药含肝肾毒性成分的中成药品种;根据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该类药品的药学监护要点。结果该院君药、臣药为肝肾毒性成分的中成药106种,占该院中成药总品种数的23. 2%,广泛涉及理气剂、蠲痹通络剂、清热剂等22类,增加了中成药合理应用的监测难度; 4种含大毒成分,大部分中成药药品说明书未详细描述药品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增加联合用药导致肝肾损伤风险,亦导致临床医师忽略向患者提示用药风险;多种不同功能主治的中成药含同种肝肾毒性中药成分,同时,部分中成药含有多种肝肾毒性中药成分,且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临床长期用药增加肝损伤的潜在风险。结论对含肝肾毒性成分中成药进行归类,并找出药学服务要点,可为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并为药学查房、门诊药物咨询、患者用药教育等药学服务提供参考,对于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杨晓娅[9](2019)在《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用药情况分析》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来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突飞猛进、取得重大进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们重视和认识。社区卫生服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方便群众就医,解决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节约卫生资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中心对口社区是新桥镇19.4万人口,新桥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郊、松江东北部,此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不集中,仅有我中心一家一级医疗卫生单位。作为镇上唯一的一级医疗机构,在守护百姓生活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我中心2018年1月12月抽样处方整体情况、药品销售情况和四大类药品(抗高血压药、降糖药、祛瘀剂、呼吸系统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后期社区优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为药品采购供应储备管理提供助力,为国家相关制度的执行起到支撑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本论文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情况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中心基本状况、处方整体情况、药品整体销售情况,阐述了选择四大类药品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原因。第二章对抗高血压药进行用药分析,从性别、年龄、并发症、联合用药情况等几方面分析了2018年我中心高血压签约患者的情况;采用Excel软件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所有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药品规格、销售金额等进行分类和统计;采用WHO推荐使用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限定日费用(DDC)分析方法和金额排序方法,对我中心常用的5大类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各自的作用机制、临床使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我中心抗高血压使用的整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三章对降糖药进行用药分析,包括胰岛素注射液和口服降糖药。从糖尿病患病率和直接医疗费用两方面介绍了我国糖尿病的概况;从年龄、性别和用药情况三方面分析2018年我中心糖尿病签约患者的情况;采用Excel软件将2018年全年所有降糖药的品种、药品规格、使用数量、销售金额进行分类和比较;采用WHO推荐使用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限定日费用(DDC)分析方法和金额排序方法,并结合各自的作用特点、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用药,对我中心7种胰岛素制剂和17种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一例糖尿病结合高血压患者进行案例分析,综上分析我中心降糖药使用状况、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学习的方向。第四章对祛瘀剂进行用药分析。采用Excel软件将2018年祛瘀剂的品种、使用数量和销售金额进行分类和总结;按照药品说明书对32个祛瘀剂的功能主治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得到28个药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以治疗胸痹和中风为主;按照证型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选用的祛瘀剂进行分类;选用血府逐瘀丸和培元通脑胶囊进行专项中成药处方点评,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与用药建议,为祛瘀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第五章对呼吸系统药物进行用药分析。简述了分析祛痰、镇咳、平喘三类药物及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采用Excel软件将2018年四个季度的呼吸系统药物的品种和销售金额进行分类和对比;重点选择平喘类药物和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进行销售情况分析;采用DDD分析方法和金额排序方法对呼吸系统药物进行用药分析,得出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发挥重要地位,以及为药品采购储备提供参考。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临床用药和工作相关的建议。
曹梦蝶[10](2019)在《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中成药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成药产业是我国最具原创性优势的医药产业,国家一直致力于促进和发展中成药产业,然而目前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尚存在诸多困难,产业竞争优势较弱。故开展产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明确中成药产业竞争优势,是促进产业长足发展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将药事管理学科与产业经济学科相结合,以中成药产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中成药产业竞争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目的:揭示当前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水平,为提升中成药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1)数据挖掘:对现有中成药及产业竞争力相关文献如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产药品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等进行数据挖掘,明确当前产业发展概况、竞争力水平及存在的问题。(2)数学模型分析:通过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产业竞争力得分;结合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竞争优劣势。(3)对比研究:构建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中成药产业竞争力进行纵向对比研究,并与我国化学药品制造产业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结果:(1)产品结构特点:我国中成药品种有9629个,涉及59270个批文及2856家企业,平均每个品种的批文数为6.18,企业数为0.29。其中有371个收录入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126个收录入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剂型涉及胶囊剂、片剂、丸剂、颗粒剂等42种。临床应用涵盖内科、妇科、骨伤科、外科、耳鼻喉科、皮肤科、肿瘤及眼科用药8大类,主要用于症状和体征改善、呼吸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21大类疾病的治疗。(2)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在经济效益上,2013-2017年,中成药产量从272.05万吨增至383.61万吨,年均增长率为9%;化学药品产量从263.30万吨增至355.4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8%。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从5065亿元增至5735.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化学药品主营业务收入从9433.8亿元增至13332.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中成药利润总额从538.4亿元增至707.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化学药品利润总额从936.0亿元增至1606.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中成药年销售额从1984.92亿元增至2996.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其中区域年销售额广东省、北京市、浙江省排名靠前。(3)国际贸易情况:2008-2017年,我国中成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58亿美元增至6.2亿美元,平均总额为4.85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贸易竞争指数从-0.0279降至-0.1935,平均值为-0.049,且总贸易出口额低于进口额。我国中成药类产品出口主要以中药酒、片仔癀、白药、清凉油及安宫牛黄丸五类为主。(4)产业竞争力:主成分分析结果提示,2004-2016年中成药产业竞争力得分从-2.611升至2.978,总体竞争力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中低水平。权重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因子指标权重排名前三的是R&D经费支出(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新产品开发项目(项),提示创新能力在产业竞争力中的重要性。中成药产业与化学药品产业竞争力均处于中低水平,但后者产业竞争力呈平稳上升趋势,而前者波动较大,走势不稳。(5)产业竞争优劣势:“钻石”模型分析提示:(1)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为产业竞争力奠基了物质基础,但在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及智能设备等高级生产要素上相对匮乏,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2)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相较于国际市场发展较好。(3)相关及支持产业:上游产业已有较好发展,但尚未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医药制造业、制药机械业等相关互补性产业为提升中成药产业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4)企业结构及战略:企业发展结构单一,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重。结论:我国中成药产品品种丰富,临床应用广泛,但产品同质化现象较重,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普药市场及医保市场占比较低。中成药产业规模发展趋势良好,生产和效益都呈低速上升趋势,且总体发展势态弱于化药制造业,提示产业发展滞后。国际贸易水平较落后,尚处于净进口瓶颈期,具有微弱的竞争劣势。产业竞争力处于中低水平,但已初具产业原创性优势。本文对提升中成药产业竞争力提出以下建议:(1)提升生产要素水平,增强生产要素优势;(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国际化专利布局策略;(3)拓宽海外市场,提升市场需求;(4)加强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建设;(5)注重企业发展,培育大品牌大品种;(6)加强政府推动作用,完善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二、中成药内科疾病用药:消导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成药内科疾病用药:消导剂(论文提纲范文)
(1)13家医疗机构儿科常用中成药说明书信息及标注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信息收集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药品基本信息 |
2.1.1 中成药分类情况 |
2.1.2 剂型统计 |
2.2 安全信息 |
2.2.1 含毒性成分情况 |
2.2.2 安全性信息标注情况 |
2.3 其他信息 |
2.3.1 辅料信息标注情况 |
2.3.2 中西医适应证标注情况 |
2.3.3 儿童用法用量标注情况 |
2.3.4 基本药物情况、医保情况、OTC类别统计 |
3 讨论 |
3.1 药品基本信息 |
3.1.1 儿科常用中成药分类情况分析 |
3.1.2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剂型分析 |
3.2 安全信息 |
3.2.1 儿科常用中成药含毒性成分情况分析 |
3.2.2 安全性信息标注情况 |
3.3 其他信息 |
3.3.1 儿科常用中成药辅料信息情况分析 |
3.3.2 儿科常用中成药中西医适应证标注情况分析 |
3.3.3 儿童用法用量标注情况 |
3.3.4 基本药物情况、医保情况、OTC类别统计 |
4 建议 |
4.1 完善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 |
4.2 推进儿童中成药临床试验及再评价工作 |
4.3 积极开展儿童专用中成药研发工作 |
4.4 加强儿童用药保障 |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近20年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述评 |
一、前言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四、技术路线 |
五、文献综述结果与结论 |
六、文献质量评估结果与结论 |
七、讨论 |
八、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我国中成药发展历程与临床应用分析 |
一、前言 |
二、中成药的概念 |
三、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
四、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
五、中成药常见剂型与制备 |
六、中成药临床应用现状——以连花清瘟胶襄为例 |
七、中成药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
八、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 |
一、前言 |
二、研究方法 |
1. 临床问题 |
2. 中成药遴选 |
3. 文献检索 |
4. 纳排标准与资料提取 |
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6. 证据综合分析 |
7. 证据体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
8. 推荐意见形成 |
三、结果 |
1. 研究概述 |
2. 推荐意见及其证据描述 |
2.1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
2.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 |
2.3 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 |
2.4 咳嗽变异性哮喘 |
4. 指南质量评价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课题组 |
附录2: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
附录3 常用产品使用临床情况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临床应用指南》常用产品临床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4 慢性持续续期中成药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成药的调查问卷 |
附录5 新增中成药及修改意见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中成药品种及修改推荐意见调查问卷 |
附录6 中成药筛选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留观病例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西医急诊医学体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 西医急诊医学的研究方向 |
2. 西医急诊医学体系的特点 |
3. 西医急诊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中西医急诊医学体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 中医/中西医急诊医学的背景 |
2. 中医/中西医急诊医学的发展 |
3.中医/中西医急诊医学的方向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方法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分析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中医临床资料 |
2.3 西医临床资料 |
3. 讨论 |
3.1 急诊留观病例一般资料 |
3.1.1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比较 |
3.1.2 两组病例就诊季节及就诊时间比较 |
3.1.3 两组病例的家庭地址及医疗付费方式比较 |
3.1.4 两组病例住院天数比较 |
3.1.5 两组病例入院诊断比较 |
3.1.6 两组病例既往病史及伴有基础疾病比较 |
3.1.7 两组病例转归结局比较 |
3.1.8 两组病例就诊原因比较 |
3.1.9 两组病例过敏情况比较 |
3.1.10 两组病例住院期间治疗及费用比较 |
3.2 急诊留观病例临床资料 |
3.2.1 两组病例中医临床证候及西医化验检查比较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和展望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2015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妊娠禁忌中成药收载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妊娠禁用、忌用、慎用品种数统计 |
2.2 妊娠禁用、忌用、慎用中药统计 |
2.3 妊娠禁忌中成药按所属科别分类统计 |
2.4 内科与妇科妊娠禁忌中成药按所属功效分类统计 |
3 讨论 |
3.1 妊娠禁忌中成药与含妊娠禁忌中药的关系 |
3.2 妊娠禁忌中成药与所属科别的关系 |
3.3 妊娠禁忌中成药与功效分类的关系 |
3.4《临床用药须知》中妊娠禁忌描述有待商榷 |
4 结语 |
(5)我院实施中成药分亚类管理在提高门诊中成药处方合格率中的作用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我院中成药亚类分类原则 |
1.2 我院中成药分亚类管理办法 |
1.3 数据收集与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我院中成药亚类目录 |
2.2 我院实施中成药亚类分类管理前后处方合格率比较 |
3 讨论 |
3.1 中成药分亚类管理的制度保障 |
3.2 中成药分亚类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3.2.1有助于医师辨证选 |
3.2.2 便于医师记忆中成药品种 |
3.2.3 有助于督促医师提高专业水平 |
3.3 中成药分亚类管理有利于药师审核和点评处方 |
3.3.1 有助于审方药师迅速识别重复用药处方 |
3.3.2 提高处方的信息化审核和管理水平 |
3.3.3 便于审方药师审核处方用药量 |
3.4 有助于查找我院药品目录的不足 |
3.5 中成药分亚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6)基于可及性角度的儿童用药品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与不足 |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儿童的概念 |
2.1.2 儿童用药品的概念 |
2.1.3 儿童用药品可及性的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供求理论 |
2.2.2 药物经济学理论的成本-效益分析 |
3.儿童用药品政策研究 |
3.1 各国有关儿童用药品政策的横向对比 |
3.2 我国有关儿童用药品政策的纵向对比 |
3.3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 版》(NEML)的研究分析 |
3.4 2017 版和 2019 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儿童用药品的比较 |
3.5 讨论 |
3.5.1 我国目录制定等方面与 WHO 存在差距 |
3.5.2 儿童用药品数量无法满足医疗机构临床需求 |
4.儿童用药品的可及性指标评估分析 |
4.1 儿童用药品的价格水平评估分析 |
4.1.1 常见儿童用药品的价格水平评估 |
4.1.2 常用儿童用药品的价格差异化评估 |
4.2 儿童用药品的可获得性评估分析 |
4.2.1 医疗机构儿童用药品的可获得性情况 |
4.2.2 连锁药店儿童用药品的可获得性情况 |
4.3 儿童用药品的可负担性评估分析 |
4.3.1 经济层面的可负担性分析 |
4.3.2 心理层面的可负担性分析 |
5.存在的问题 |
5.1 价格水平存在的问题 |
5.1.1 价格水平存在差异 |
5.1.2 实际支付费用高于定价 |
5.2 可获得性存在的问题 |
5.2.1 儿童用药品的剂型可获得性低 |
5.2.2 儿童用药品说明书信息缺失 |
5.3 可负担性存在的问题 |
5.3.1 儿童家长经济负担增加 |
5.3.2 儿童用药品超说明书现象常见 |
5.4 儿童用中成药品发展不足 |
6.问题产生的原因 |
6.1 价格水平 |
6.1.1 儿童用药品临床试验成本高 |
6.1.2 儿童用药品生产企业积极性低 |
6.2 可获得性 |
6.2.1 儿童用药品市场份额低 |
6.2.2 儿童用药品生产厂家供应不足 |
6.3 可负担性 |
6.3.1 儿童用药品医保覆盖面小 |
6.3.2 儿童用药品安全性要求更为严格 |
6.4 中医药事业近年来逐步得到重视 |
7.对策与建议 |
7.1 价格水平 |
7.1.1 建立儿童用药品专用法律及政策,稳定药品价格 |
7.1.2 推动本国企业创新发展,把握药品价格机遇 |
7.2 可获得性 |
7.2.1 加大儿童用药品扶持力度,保证企业效益 |
7.2.2 构建社会环境,促进儿童用药品发展 |
7.3 可负担性 |
7.3.1 加强儿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减轻儿童患者就医压力 |
7.3.2 普及用药安全知识,提高用药安全性 |
7.4 加大对中成药的研发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7)吉林省与江西省医药企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以上市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国内研究文献 |
2 国外研究文献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2.1 有利于公司增进自身了解 |
2.2 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选择 |
2.3 有利于政府部门宏观调控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4.1 文献研究法 |
4.2 比较分析法 |
4.3 因子分析法 |
4.4 统计分析法 |
4.5 知情访谈法 |
5 技术路线 |
6 数据来源 |
第二章 相关概述 |
1 概念界定 |
1.1 医药企业 |
1.2 上市公司 |
1.3 药品 |
1.4 药品生产企业 |
2 因子分析法概述 |
2.1 概念 |
2.2 适用范围和优点 |
2.3 数学模型 |
2.4 步骤 |
第三章 医药企业上市公司概况 |
1 我国医药企业上市公司概况 |
1.1 公司数量 |
1.2 上市时间 |
1.3 所属行业 |
1.4 分布情况 |
1.5 组织形式 |
1.6 企业规模 |
2 吉林省与江西省医药企业上市公司概况 |
2.1 公司数量、所属行业 |
2.2 产业布局、控股参股企业 |
2.3 成立时间、上市时间、上市时长 |
2.4 上市地点、地理位置 |
2.5 组织形式、企业规模、员工数量 |
第四章 吉林省与江西省医药企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对比 |
1 评价体系的构建 |
1.1 体系的设计原则 |
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2 分析过程 |
2.1 数据来源 |
2.2 数据标准化 |
2.3 数据的检验 |
2.4 提取公因子 |
2.5 因子特征值的碎石图 |
2.6 因子载荷矩阵旋转 |
2.7 命名因子 |
2.8 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
3 实证结果分析 |
3.1 单个因子分析 |
3.2 综合因子分析 |
第五章 吉林省与江西省医药企业上市公司药品生产企业对比 |
1 上市药品方面 |
1.1 品种数量统计与比较 |
1.2 药品类别统计与比较 |
1.3 药品剂型统计与比较 |
1.4 独家品种统计与比较 |
1.5 医保品种统计与比较 |
2 企业特色方面 |
2.1 主导药品统计与比较 |
2.2 主要领域统计与比较 |
2.3 优势企业统计与比较 |
2.4 特色企业统计与比较 |
3 药品研发 |
3.1 注册申报 |
4 知识产权 |
4.1 专利申请 |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
1 医药企业上市公司 |
1.1 推动企业收兼并购 |
1.2 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
1.3 牢固树立品牌优势 |
1.4 重视人才选拔培养 |
1.5 拓宽投融资的渠道 |
1.6 强调公司社会责任 |
2 药品生产企业 |
2.1 提高研发创新 |
2.2 重视药品质量 |
2.3 优化药品品种 |
2.4 创新运营模式 |
结论 |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 创新点 |
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8)含肝肾毒性成分中成药风险防范的药学服务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肝肾毒性中药 |
1.2 整理品种数据 |
1.3 确立药学监护要点 |
2 结果 |
2.1 肝肾毒性中药目录 |
2.2 肝肾毒性成分中成药数据 |
2.3 药学服务要点 |
3 讨论 |
(9)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用药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 |
1.2 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的意义 |
1.2.1 基层医疗市场药品销售额增速最快 |
1.2.2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用药分析的意义 |
1.3 我中心基本状况分析 |
1.4 我中心处方整体情况 |
1.5 我中心药品销售情况 |
1.5.1 药品分类销售金额分析 |
1.5.2 具体药品销售金额排序 |
1.6 我中心具体药品使用量排序 |
1.7 我中心具体药品用药频度排序 |
1.7.1 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的概念 |
1.7.2 具体药品用药频度排序 |
1.8 综合分析 |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 |
2.1 我中心高血压患者的情况 |
2.2 各类抗高血压药物销售情况 |
2.3 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降糖药用药分析 |
3.1 我国糖尿病概况 |
3.2 糖尿病签约患者情况分析 |
3.3 糖尿病用药总体销售情况分析 |
3.4 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用药情况分析 |
3.5 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分析 |
3.5.1 口服降糖药销售情况统计 |
3.5.2 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
3.6 临床案例分析 |
3.6.1 病例介绍 |
3.6.2 用药分析 |
3.7 小结 |
第四章 祛瘀剂用药分析 |
4.1 袪瘀剂的定义 |
4.2 袪瘀剂的分类和销售情况 |
4.3 祛瘀剂按功能主治分类 |
4.4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选用祛瘀剂按证型分类 |
4.5 祛瘀剂-血府逐瘀丸处方专项点评分析 |
4.5.1 抽查方法及结果 |
4.5.2 不合理处方类型及处方信息 |
4.5.3 用药分析与建议 |
4.6 祛瘀剂-培元通脑胶囊处方专项点评分析 |
4.6.1 抽查方法及结果 |
4.6.2 不合理处方类型及处方信息 |
4.6.3 用药分析与建议 |
4.7 小结 |
第五章 呼吸系统药物用药分析 |
5.1 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概述 |
5.2 平喘类药物分类及销售情况分析 |
5.3 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分类及销售情况分析 |
5.4 呼吸系统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10)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中成药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中成药及中成药产业 |
1.2 产业竞争力理论 |
1.3 “钻石”模型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 产品结构特点 |
2.1.1 资料与方法 |
2.1.2 品种结构分析 |
2.1.3 品种主治结构分析 |
2.2 国内产业规模概况 |
2.2.1 生产概况分析 |
2.2.2 效益概况分析 |
2.3 国际贸易概况 |
2.3.1 我国中成药产品国际贸易概况 |
2.3.2 我国中成药产业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中成药产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
3.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中成药产业竞争力评价 |
3.1.1 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
3.1.2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3 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方法的介绍 |
3.1.4 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
3.2 中成药产业与化学药品制造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
3.2.1 化学药品制造产业竞争力分析 |
3.2.2 中成药产业与化学药品制造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
3.3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中成药产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
3.3.1 生产要素 |
3.3.2 需求条件 |
3.3.3 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 |
3.3.4 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 |
3.3.5 政府和机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提升中成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
4.1 提升生产要素水平,增强生产要素优势 |
4.2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国际化专利布局策略 |
4.3 拓宽海外市场,提升市场需求 |
4.4 加强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建设 |
4.5 注重企业发展,培育大品种大品牌 |
4.6 加强政府推动作用,完善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我国中成药产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 |
5.1.2 产业国际贸易水平较落后,尚处于净进口瓶颈期 |
5.1.3 产业竞争力处于中低水平,尚未形成完整的“钻石”竞争体系 |
5.2 讨论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中成药内科疾病用药:消导剂(论文参考文献)
- [1]13家医疗机构儿科常用中成药说明书信息及标注情况分析[J]. 马津京,张艳菊,胡利华,胡泊洋,陈博,李颖,金婷婷,易鹏飞,席云鹏. 儿科药学杂志, 2021(11)
-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王建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留观病例现况研究[D]. 胡晓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2015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妊娠禁忌中成药收载情况分析[J]. 肖望重,蒲俊安,杨磊,戴冰,张志国,肖辉. 亚太传统医药, 2020(11)
- [5]我院实施中成药分亚类管理在提高门诊中成药处方合格率中的作用与实践[J]. 陈菲,刘妍,庄伟,唐嫚,崔晓辉,林晓兰. 中国药房, 2020(16)
- [6]基于可及性角度的儿童用药品现状研究[D]. 王晓雅.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吉林省与江西省医药企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以上市公司为例[D]. 呼妙炫.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含肝肾毒性成分中成药风险防范的药学服务实践[J]. 王强,张湛,孟庆红,杨博,王蕊,陈海兰. 中国药业, 2020(10)
- [9]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用药情况分析[D]. 杨晓娅.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10]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中成药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曹梦蝶.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