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控制系统发射决策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先导控制系统发射决策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一、引控系统发射决策专家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赵洪志,张健[1](2017)在《基于炮尾的工艺路线设计专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炮尾加工工艺复杂且传统工艺规程不能直观反映加工工艺路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炮尾加工工艺路线专家系统的开发方法.在分析炮尾加工路线的基础上建立加工工艺路线知识库,对其加工工艺进行规律性推理,实现专家系统开发必需的知识库和推理机,并利用专家系统开发工具DEST(Design Expert System Tools)实现炮尾工艺路线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

陶小刚[2](2018)在《基于全三维模型的制导航空炸弹智能装配及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控制舱是制导航空炸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装配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航弹的整体研发质量。目前,航弹控制舱装配模式仍然按照传统工艺设计手段,这种方式会因工艺流程出错造成产品装配设计缺陷和装配错误,严重制约了产品的研发周期。针对这种情形,本文利用3DCAPP-A装配工艺设计技术、C++软件编程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UG二次开发技术和干涉性检查技术等完成航弹控制舱智能装配及仿真多模块系统的创建,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3DCAPP-A的信息增强装配工艺设计。首先建立装配工艺信息建模与表达,分析装配模型的层次化、等级化以及关系化表达方法,为装配工艺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其次结合控制舱装配实例,在3DCAPP-A环境下完成零部件的装配工序规划、路径规划以及技术图解,并输出装配工艺文件,指导现场装配。(2)装配工艺规划知识库管理。运用MFC和SQL Server 2014进行软件开发,完成控制舱装配工艺规划知识库管理系统的创建,实现制造资源、工艺术语、工序说明以及技术文件等库的管理,为工艺人员进行工艺设计时提供必要的参考。(3)智能装配工艺路线设计专家系统。首先介绍知识获取和表示方法,并完成控制舱装配工艺路线知识库建立;其次介绍推理机的形成过程,包括推理的方式选择和控制策略等,完成推理机制的研究;最后研究专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并结合控制舱装配工艺路线推理,输出工艺路线指导文件,指导车间装配。(4)智能装配及仿真。利用UG二次开发的辅助开发工具“操作记录”录制装配代码,辅助完成智能装配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实现控制舱的智能装配,并进行控制舱各零部件装配的干涉性检查,通过生成的报告判断装配的可行性。基于控制舱的智能装配及仿真已初步实现了3DCAPP-A的信息增强装配工艺设计、装配工艺规划知识库管理,并对专家系统智能生成的装配工艺路线进行了装配仿真和干涉性检查,提高了企业装配工艺设计效率、资源库的集中管理效率以及产品装配生产效率。

岳凌[3](2017)在《俞大光 丹心育桃李 奋发铸惊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俞大光︱1921.1.22-2017.4.12︱理论电工和电子工程专家,我国第一代核弹引爆控制系统与遥测系统的奠基人,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士。一系列的工作,彰显了他对技术路线、技术方案的决断能力,技术发展方向的谋划能力,以及领导大科学大工程的统筹协调能力。2017年4月12日,走过96载岁月长路的

周涛[4](2015)在《弹载引控信号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监测和获取弹体侵彻试验全程的引控信号,以便分析判断引控系统是否在最佳时机按预定程序完成点火引爆等信号控制,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弹载引控信号存储器。该引控信号存储器属于弹载侵彻存储测试研究范畴,用于弹上引控系统所发信号的监测和记录,可在侵彻高过载环境下实现多路引控信号的采集和可靠存储,并在事后进行回收处理,还原和分析信号数据。引控信号存储器由采集卡、存储卡、电池组和二次电源组成,可完成4路引控模拟信号、1路引信状态信号和1路弹上电压信号的采集编帧和打包存储,且具备锂电池充电管理和侵彻掉电转电等功能。本文首先叙述了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然后调研了国内外弹载存储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引控信号采集存储的各项技术指标,按模块化的思想提出了引控信号存储器的总体组成与实现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逻辑设计,并重点对应用中所涉及的采集混合编帧、可靠存储和ECC校验纠错、机械结构ANSYS仿真分析和抗过载保护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分析。之后,通过地面综合测试台与信号存储器形成单机闭环测试系统,完成了存储器的各项功能测试和指标验证。最后,文中对整个引控信号存储器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其中的不足和待改进之处做了今后的展望。目前,该引控信号存储器已完成交付,并应用于某试验弹的侵彻试验,成功完成了全程引控信号数据的获取。

孙鹏[5](2014)在《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及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由于制造水平不断精细化和标准化,通用零部件质量管理已成为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管理的重要业务,科学评价供应商质量成为供应链企业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核心企业与通用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由零和博弈逐渐演变为合作博弈,我国制造企业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质量指标体系,采取“合适”的评价方法来考虑通用零部件本身质量及其相关质量,并基于结果选择和影响供应商成为了企业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本文从国内外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及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入手,基于供应链质量管理理论,研究我国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基本理论、内容、方法和相关管理问题,作为企业在相关管理实践中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理论进行研究。以现有质量评价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质量评价理论的演进规律,找到其发展趋势,通过对关系质量理论、过程质量理论和协同质量理论的分析,对SCM环境下供应商质量评价的多维性理论基础进行论证,并在分析了 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的质量特性和现有理论不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维度的供应商质量评价理论。第二部分,对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的现实多维性进行研究。以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供应商质量评价现实的信息为基础,辅以本文独立实地调查的相关现实信息,对供应商质量评价评价总体现状、存在问题和成因展开分析。结合SCM环境下对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的新要求,提出了强调“双赢”的供应商质量评价的目标与原则。针对现有质量评价的限制因素,从改进要求和多维性两方面提出突破限制的可行方法。第三部分,构建了 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维度结构。通过分析供应商质量评价的归属结构、内容结构、系统结构和模块结构,提出了供应商质量评价维度结构的体系框架,并详细阐述了质量能力维度、质量成长维度、质量战略维度和一致性质量维度的模块结构及其度量指标,形成了具有多维结构的评价内容模块化系统。第四部分,基于眼动追踪技术对供应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赋权。通过对现有评价指标赋权方法的分类和分析找到其的局限性,认为人脑是评价活动的黑箱,而且对赋权影响巨大,提出应借助测量心理或生理指标的相关设备帮助进行指标赋权。文中通过对眼动追踪技术的分析指标与赋权时专家的心理状态进行关联性分析,设计了基于文本形式的眼动实验方案,通过质量指标的视觉刺激与评价者感觉、知觉判断的联系来获得评价指标的权重基本方案,为保证权重的应用适应性,运用管理者和专家调查法对该权重进行验证与修正。第五部分,对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定量方法进行研究。在确定了 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的质量保证功能、质量培育功能和质量协调功能三大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供应商质量评价的多维度关系模型。通过对现有供应商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和优劣排序,引入了一种更为适用的供应商质量评价方法——供应商质量多维评价模型,即利用故障树模型分析质量空间的演化规律及质变关键区域,锁定重点监控指标,并利用BP神经网络对供应商质量进行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果,该模型与线性权重模型等共同作为使用者的基本方法。第六部分,对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活动实施的标准化管理问题研究。给出供应商质量评价的标准化管理框架、逻辑体系和配套措施,在论证实施标准化管理的依据基础上,对供应商质量评价的实践提供了操作规范和实施方法方面的指导。

姚智勇[6](2012)在《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20多年来,专家系统获得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来强大,专家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对军工产品研发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将智能设计领域的专家系统理论运用到引信虚拟试验中,把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理论和设计经验程序化,辅助引信虚拟样机设计,为引信虚拟试验提供完整、合理的虚拟样机,不仅可以缩短引信研制周期,提高引信设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为引信虚拟样机设计者提供快速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研究工作针对如何实现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而展开,以引信设计经验为依据,以专家系统技术为实现手段,利用UG二次开发功能进行几何模型建立,为现代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式。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体系架构。根据引信机构的特点,设计了层级实例库和“规则—过程—框架”结构的知识库;构建了以实例库应用为前提,知识库使用为补充设计,综合数据库使用为辅助的知识体系;又根据这一知识体系的特点,设计多级分层的推理机制。(2)建立引信机构虚拟样机模型生成模块。利用UG二次开发技术在UG环境中完成引信机构虚拟样机参数化建模。并且,通过约束关系的创建完成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虚拟装配。(3)完成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基于Net Framework 2.0平台,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环境下对系统进行开发,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管理软件,利用ASP.NET技术设计了系统前台界面,利用C#语言开发了后台程序。

黄莹[7](2011)在《追忆“两弹一星”元勋 朱光亚:“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就是搞中国的核武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2月26日,87岁的科学巨星朱光亚在北京溘然长逝。在刚刚开始温暖的初春,老人满载传奇和荣耀的一生停止了思考.但他的名字却永远写进了人们的记忆里,他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上。朱光亚生于1924年12月25日,湖北武汉人,中学时期开始与物理结下不解之缘,带着心中为祖国研制原子弹的梦想求学于美国密执安大学,开始了物理学的学习研究和核物理实验技术,在核物理领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博士学位的朱光亚毅然放弃美国优异的条件,载着一片赤子之情,载着原子弹之梦踏上了回国的路途。朱光亚在中国核科学事业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及核试验,参与组织领导了秦山核电站筹建、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及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他为核事业奉献终身,为我国核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作出了开创性的卓越贡献。他十分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厚实有利的人才基础。朱光亚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杰出科学家、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曾在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4年国际编号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一颗科学巨星就此陨落,留下了他精彩的人生和人们对他深切的思念,我们相信即使时光荏苒,但苍穹之上那颗"朱光亚星"将永远星光闪耀,照亮后人前行的路。

张鑫,万新敏,李争,秦义[8](2010)在《运用AHP和云重心评价法的弹道导弹威胁评估》文中认为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我国的安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合理地运用科学方法对弹道导弹威胁进行评估,可为我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和建设提供辅助决策的科学依据.通过确定弹道导弹威胁评估指标集,综合AHP和云重心方法的有关知识,建立各指标的云模型及其多维加权综合云的重心表示;应用云重心评价法给出威胁度的定量评估值,结合实例分析得出:该方法评估弹道导弹威胁可减少人为主观判断引起的偏差,具有可操作性.

蒋海涛[9](2010)在《某型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通用自动测试设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某型号导弹是我空军、海军最新装备的现役飞机中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型导弹可以在正常或复杂气象条件下,消灭驱逐舰(含)以下的各型舰船,也可以用于消灭战斗舰艇编队中的舰艇。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该型导弹的测试设备紧缺,在我空、海军装备该新机型的部队中,每个团以上的建制单位只有一台,没有其他备用设备,而且相关的大修厂也没有该型导弹的测试设备,导弹在发生较大故障后送大修厂修理时,无法进行全面的测试,很难在国内进修整弹的修理。为此,本文展开对该型导弹自动化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工作,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设计和实现一台自动化检测和故障诊断设备。本文主要任务是在对该导弹武器系统的工作参数进行全面测试,分析工作原理,明确测试需求,根据测试需求,比较各种不同的测试总线和软件开发工具的优缺点,探索不同的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根据方案来研制一套能够快速、可靠的自动完成系统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测试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系统自检设备、模拟器、自动测试设备)的研制,即根据所测出的输入输出信号设计一套具有流程控制、数据采集、图像信号输出及检测及全面自检功能的系统。2、基于VC++6.0软件编程环境,完成测试程序集的开发。由于制导武器系统的测试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测试流程进行,因此,测试程序集的编写需要严格按照定的测试流程进行,设计一套测试的应用软件,实现功能自动测试、数据库的存储和调用、报表的保存与打印的多种集成功能。3、建立完善的基于决策树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4、完成该测试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联合调试,包括实验室内调试和投入部队的现场调试和试用,根据实际修理工作要求完善设计。通过系统软硬件集成,现场综合调试,后期设备完善工作,目前设备以及通过评审并交付军方使用。

杜彬贤[10](2010)在《高原寒区导弹部队营级监视系统的研究实现》文中指出以满足未来战争、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迫切需要,改变传统指挥调度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部队操作使用和应急处理的技术水平,建立相应导弹营级监控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以某型导弹测试发射控制系统、指挥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用导弹测试计算机串行口与监控计算机组网,以该物理网络为平台,组建排—营级导弹监视监控系统。本文在阐述了建立导弹营级监控系统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从纯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实现原理和方法、依托的软件、硬件平台和考察考核的内容,并完成了该系统的建立、实装和调试工作。论文中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①分析系统的需求,为了满足部队的使用需要,确定系统所应该具备的功能,在分析某型导弹操作使用中传统指挥调度系统以及数据监测等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导弹监控系统的大体系结构框架。②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导弹监视系统进行搭建,利用计算机串口作为物理连接方式,构建监控系统的硬件网络。③针对某型导弹处在地下井内发射的特点和导弹武器一些特殊性要求,提出了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电磁兼容、长线传输等方面设计要求,并在硬件设计中实施了相应措施。④为有效利用现有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积累的经验,在排级监控系统中植入故障辅助分析与决策系统,对该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相关设计、融合与研究。⑤针对导弹武器测试发射系统的现有机制,以及测试数据量小、实时性强的特点,在分析比较了现有很多通信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串行口通信的适用于营级监控系统通信协议标准。⑥对导弹营级监控系统的软件进行了设计研究,包括导弹测试发射软件的修改、监控软件逻辑流程和工作流程、系统采用的数据结构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了软件的设计。⑦在完成监控系统软件、硬件的建立后,在发射阵地进行了安装调试,并对数据监测、图像监视和密码锁控制等功能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⑧建立了营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并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计算和试验验证评估。通过以上所作的工作,在部队完成了监控系统的构建,在使用过程中该监控系统运行正常,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为部队操作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将来其它型号武器建立监控系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导弹部队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引控系统发射决策专家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控系统发射决策专家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炮尾的工艺路线设计专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炮尾的加工工艺路线分析
2 炮尾加工工艺路线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
    2.1 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
    2.2 炮尾加工工艺知识表达的实现过程
3 加工工艺路线设计型专家系统的实现
4 结束语

(2)基于全三维模型的制导航空炸弹智能装配及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息增强的装配工艺设计
        1.2.2 知识库管理系统
        1.2.3 专家系统
        1.2.4 智能装配及仿真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相关技术支持
    2.1 基于3DCAPP-A的装配工艺设计技术
        2.1.1 3DCAPP-A背景及简介
        2.1.2 3DCAPP-A功能描述
    2.2 VisualStudio2012编程技术
        2.2.1 VisualStudio2012简介
        2.2.2 应用程序的创建
    2.3 SQLServer2014数据库管理技术
        2.3.1 SQLServer2014概述
        2.3.2 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2.3.3 SQLServer2014与VisualStudio2012的集成连接
    2.4 基于UG平台的二次开发技术
        2.4.1 UG/Open开发工具
        2.4.2 UG应用程序开发流程
        2.4.3 UG/OpenMenuScript菜单、工具条定制
        2.4.4 UG/OpenUIStyler用户人机界面制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3DCAPP-A的信息增强装配工艺设计
    3.1 传统2DCAPP-A与现代3DCAPP-A的现状对比
    3.2 装配工艺信息建模与表达
        3.2.1 装配模型的建立
        3.2.2 装配模型工艺信息表达
    3.3 信息增强的装配工艺设计流程
        3.3.1 基于3DCAPP-A的装配工序规划
        3.3.2 基于3DCAPP-A的装配路径规划
        3.3.3 基于3DCAPP-A的装配工艺技术图解
        3.3.4 装配工艺仿真输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工艺规划知识库管理
    4.1 系统的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4.1.1 系统运行机制及交互界面设计
        4.1.2 系统主要控件的工作原理
    4.2 制造资源库的动态管理与分析
        4.2.1 材料库的数据管理与功能实现
        4.2.2 工具库的数据管理与功能实现
        4.2.3 量具库的数据管理与功能实现
        4.2.4 设备库的数据管理与功能实现
    4.3 工艺术语库的动态管理与分析
    4.4 工序说明库的动态管理与分析
    4.5 技术文件库的动态管理与分析
    4.6 装配工艺知识库的输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装配工艺路线设计专家系统
    5.1 专家系统概述及开发方法
        5.1.1 专家系统概述
        5.1.2 专家系统的架构
        5.1.3 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
    5.2 航弹控制舱装配工艺知识库的建立
        5.2.1 知识的获取方式
        5.2.2 知识的表示方法
        5.2.3 控制舱装配工艺知识库的建立
    5.3 航弹控制舱装配工艺推理机制研究
        5.3.1 推理的方式及其分类
        5.3.2 推理的控制策略研究
    5.4 基于BlockUIStyler的专家系统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智能装配及仿真
    6.1 智能装配实现的原理
        6.1.1 装配知识总结与归纳
        6.1.2 智能装配的实现过程
    6.2 操作记录
        6.2.1 操作记录的概述
        6.2.2 基于控制舱的装配操作记录录制
    6.3 基于航弹控制舱的智能装配技术实现
        6.3.1 控制舱零件库的建立
        6.3.2 基于BlockUIStyler的智能装配人机交互界设计
    6.4 干涉性检查
        6.4.1 简单干涉检查
        6.4.2 装配间隙检查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弹载引控信号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2 信号存储器方案设计
    2.1 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2.2 整体分析与设计
        2.2.1 架构组成及设计
        2.2.2 工作状态及模式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电路系统设计
    3.1 概述
    3.2 采集模块设计
        3.2.1 信号调理部分
        3.2.2 模拟开关及 AD 控制部分
    3.3 存储模块设计
        3.3.1 存储介质选型
        3.3.2 存储电路设计
        3.3.3 存储逻辑设计
    3.4 供电模块设计
        3.4.1 供电分析
        3.4.2 电源电路设计
        3.4.3 转电控制设计
        3.4.4 充电管理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关键技术应用与分析
    4.1 采集编帧技术
    4.2 存储逻辑中的关键技术
        4.2.1 存储方式分析
        4.2.2 双片选交替页编程
        4.2.3 ECC 校验纠错
    4.3 抗过载机械结构与防护设计
        4.3.1 机械结构设计
        4.3.2 ANSYS 建模及仿真
        4.3.3 抗过载防护
    4.4 本章小结
5 功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测试平台组成
    5.2 性能测试及分析
        5.2.1 采集通道一致性测试
        5.2.2 数据采集精度测试
        5.2.3 数据完整可靠性测试
        5.2.4 整体功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理论研究
    2.1 质量评价的功能及其理论演进规律分析
        2.1.1 质量评价及其功能分析
        2.1.2 质量评价理论的演进规律分析
        2.1.3 供应商质量评价内涵界定
    2.2 供应商质量评价的多维性理论基础
        2.2.1 关系质量理论
        2.2.2 过程质量理论
        2.2.3 协同质量理论
        2.2.4 激励质量管理理论
    2.3 通用零部件质量特性分析
        2.3.1 通用零部件及其质量供应和需求界定
        2.3.2 通用零部件质量需求特性分析
        2.3.3 通用零部件质量供给特性分析
        2.3.4 通用零部件质量管理特性分析
    2.4 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的对象分析
        2.4.1 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2.4.2 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的内容结构关系分析
    2.5 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理论模型的建立
        2.5.1 学术思想的提出
        2.5.2 传统供应商质量评价理论的不适用性分析
        2.5.3 多维度的质量空间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的现实多维性分析
    3.1 评价总体现状描述
        3.1.1 评价主体和依据相关现状
        3.1.2 评价客体相关现状
        3.1.3 评价目的与原则相关现状
        3.1.4 评价信息的共享相关现状
    3.2 存在问题整理与成因分析
        3.2.1 存在问题整理
        3.2.2 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3.3 评价的现实限制分析
        3.3.1 评价现实限制对评价体系提出的改进要求分析
        3.3.2 评价现实限制对指标多维性提出的要求分析
        3.3.3 评价现实限制对指标多维性提出的要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维度结构的构建
    4.1 维度结构体系框架的提出
        4.1.1 供应商质量评价的归属结构分析
        4.1.2 供应商质量评价的内容结构分析
        4.1.3 供应商质量评价的系统结构分析
        4.1.4 供应商质量评价的模块结构关系确定
    4.2 供应商质量能力维度的结构建立
        4.2.1 供应商质量能力的内涵及其模块结构
        4.2.2 供应商质量能力模块分解
        4.2.3 供应商质量能力模块评价指标确定
    4.3 供应商质量成长维度的结构建立
        4.3.1 供应商质量成长的内涵及其模块结构
        4.3.2 供应商质量成长模块分解
        4.3.3 供应商质量成长模块评价指标确定
    4.4 供应商质量合作维度的结构建立
        4.4.1 供应商质量合作的内涵及其模块结构
        4.4.2 供应商质量合作模块分解
        4.4.3 供应商质量合作模块的评价指标确定
    4.5 供应商质量一致性维度的结构建立
        4.5.1 质量一致性概念的内涵界定
        4.5.2 质量一致性模块的结构关系分析
        4.5.3 质量一致性模块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眼动实验的供应商质量评价
    5.1 权重确定方法比较
        5.1.1 供应商质量评价的权重
        5.1.2 权重确定方法分类
        5.1.3 权重确定方法分析
    5.2 眼动跟踪技术的功能讨论
        5.2.1 眼动跟踪技术的视觉分析
        5.2.2 眼动跟踪技术的指标分析
    5.3 眼动跟踪实验方案设计
        5.3.1 眼动跟踪实验与供应商质量评价权重关系分析
        5.3.2 眼动跟踪实验指标选择
    5.4 眼动跟踪实验实施
        5.4.1 实验参与者
        5.4.2 实验装置
        5.4.3 实验材料
        5.4.4 实验流程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5.5.1 实验结果
        5.5.2 实验结论
        5.5.3 供应商质量评价模块权重的结果
    5.6 评价内容和权重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5.6.1 效度分析
        5.6.2 信度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6.1 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的方法要求分析
        6.1.1 基于评价功能的方法要求分析
        6.1.2 基于供应商类别与供应商质量空间关系的方法要求分析
    6.2 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方法比较
        6.2.1 备选质量评价方法筛选
        6.2.2 备选质量评价方法比较排序及讨论
    6.3 供应商质量空间评价模型建立
        6.3.1 质量空间的基本事件、逻辑门及相应的表示符号
        6.3.2 质量空间的演化规律及质变关键区域研究
        6.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供应商质量空间的评价算法及实例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活动实施的标准化管理
    7.1 评价活动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框架设计
        7.1.1 评价活动标准化管理的提出
        7.1.2 评价活动标准化管理的功能分析
        7.1.3 评价活动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框架
    7.2 评价活动标准化管理规范的逻辑体系构建
        7.2.1 评价活动标准化管理规范逻辑体系建立的要求分析
        7.2.2 评价活动标准化管理规范总逻辑结构
    7.3 评价活动标准化管理规范的主要措施
        7.3.1 对管理措施的需求分析
        7.3.2 关于供应商的管理措施
        7.3.3 关于供应商质量评价活动流程的管理措施
        7.3.4 关于供应商质量评价活动管理措施
        7.3.5 关于供应商质量评价活动主管方的管理措施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6)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引信虚拟试验技术
        1.2.2 专家系统技术应用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设计型专家系统技术原理
    2.1 设计型专家系统特点
    2.2 知识的概述
        2.2.1 知识的表示
        2.2.2 知识的分类
    2.3 推理机概述
        2.3.1 推理方法分类
        2.3.2 基于实例的推理策略
        2.3.3 基于规则的推理策略
    2.4 本章小结
3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结构框架设计
    3.1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3.2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结构
    3.3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构建
        3.3.1 规则类知识处理
        3.3.2 设计类知识处理
        3.3.3 框架知识的处理
    3.4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实例库构建
        3.4.1 实例库接口技术
        3.4.2 层级实例库设计
    3.5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综合数据库构建
        3.5.1 数据库数据安全及权限管理
        3.5.2 综合数据库功能模块及概念结构设计
    3.6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推理机制构建
        3.6.1 推理机制设计准则
        3.6.2 基于实例的推理策略
        3.6.3 知识库控制策略
        3.6.4 冲突消解策略
        3.6.5 多级分层的推理机制
    3.7 本章小结
4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模型生成模块设计
    4.1 参数化建模接口技术
    4.2 建模机制总体设计
    4.3 参数化建模模块设计
        4.3.1 参数化模块设计方法
        4.3.2 参数化后台数据库的访问
    4.4 零部件虚拟装配模块设计
        4.4.1 引信机构零部件部件的装入
        4.4.2 引信机构零部件部件约束关系创建
    4.5 本章小结
5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的实现
    5.1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登录模块
        5.1.1 登录模块实现
        5.1.2 运行示例
    5.2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设计求解模块
        5.2.1 系统设计求解模块实现
        5.2.2 运行示例
    5.3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辅助设计模块
        5.3.1 查表法对比法
        5.3.2 穷举法
        5.3.3 运行示例
    5.4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信息查询模块
        5.4.1 系统信息模块实现
        5.4.2 运行示例
    5.5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建模模块
        5.5.1 参数化建模实现
        5.5.2 虚拟装配实现
        5.5.3 运行示例
    5.6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维护模块
    5.7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6.1 本文主要工作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运用AHP和云重心评价法的弹道导弹威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弹道导弹威胁评估指标集
2 AHP评价法和云重心评价法的方法步骤
    2.1 AHP评价法的方法步骤
    2.2 云重心评价法的方法步骤
3 实例分析
    3.1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
    3.2 运用云重心法计算
4 结束语

(9)某型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通用自动测试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及主要工作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2.1 故障诊断技术
    2.2 决策树建模介绍
        2.2.1 决策树的基本知识
        2.2.2 决策树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2.3 决策树的建模过程
    2.3 PXI 总线技术简介
    2.4 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研究对象
    3.2 系统功能分析、设计
        3.2.1 系统总体功能概述
        3.2.2 测试总线的选择
        3.2.3 检测参数的获取和初步处理
    3.3 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设计
        4.1.1 硬件结构组成
        4.1.2 基于PXI 板卡的测量模块设计
        4.1.3 高频模拟器、舵机模拟器工作模块
        4.1.4 适配器、信号调理模块
    4.2 系统软件设计
        4.2.1 软件平台的选择
        4.2.2 软件用户层设计
        4.2.3 软件驱动层设计
        4.2.4 软件数据库设计
        4.2.5 软件通用性、可靠性设计
        4.2.6 主要数据结构
    4.3 系统质量设计
        4.3.1 可靠性设计
        4.3.2 维修性设计
        4.3.3 安全性设计
        4.3.4 经济性设计
    4.4 小结
第五章 导弹故障诊断建模与研究
    5.1 导弹故障诊断的建模要求
    5.2 导弹故障和现象的关系
    5.3 简单模式下的故障诊断方法
        5.3.1 故障字典查询法
        5.3.2 故障聚类法
    5.4 基于决策树的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5.4.1 知识获取子系统
        5.4.2 诊断子系统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高原寒区导弹部队营级监视系统的研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
    1.3 系统可行性论证
    1.4 论文要做的主要工作
2 某型导弹监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内容
        2.2.3 技术路线
    2.3 某型导弹监视系统的任务、功能
        2.3.1 主要任务
        2.3.2 监视系统功能
    2.4 某型导弹监视系统结构设计
        2.4.1 结构框图
        2.4.2 系统特点
        2.4.3 系统模块功能分配
    2.5 小结
3 监视系统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串行口通信技术
        3.2.1 数据传送方式
        3.2.2 串行数据通信硬件RS-232C 标准[
    3.3 某型导弹监视系统硬件设计
        3.3.1 设计原则
        3.3.2 系统可靠性指标
        3.3.3 通信网络
        3.3.4 硬件组成原理
        3.3.5 硬件综合设计
    3.4 监视系统硬件接口技术
        3.4.1 硬件通信技术
        3.4.2 数据长线传输与隔离
        3.4.3 密码锁接口
    3.5 小结
4 故障辅助分析与决策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基本内容、组成
        4.2.1 基本组成
        4.2.2 基本内容
    4.3 知识来源与结构设计
        4.3.1 知识来源
        4.3.2 知识的表示
        4.3.3 数据库结构设计
    4.4 人机界面和数据库管理
        4.4.1 人机界面
        4.4.2 数据库管理
    4.5 搜索算法
        4.5.1 排序
        4.5.2 关键词匹配
        4.5.3 字符串匹配算法
    4.6 故障辅助分析系统应用举例
    4.7 小结
5 监视系统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监视系统串行通信协议
        5.2.1 数据链路协议
        5.2.2 监视系统串行通信协议
    5.3 软件支持环境
    5.4 通信协议的实现
        5.4.1 通信协议在测试软件中的实现
        5.4.2 通信协议在监控软件中的实现
    5.5 程序工作流程设计
        5.5.1 系统逻辑流程
        5.5.2 程序工作流程
    5.6 系统数据结构
        5.6.1 监视主程序串口参数设置
        5.6.2 数据块和文件读写
        5.6.3 监视软件命令和状态信息
        5.6.4 排监视软件串口参数设置
    5.7 小结
6 某型导弹监视系统运行结果与分析
    6.1 引言
    6.2 监视的正确性和实时性考察
        6.2.1 测试发射系统向排监控计算机发送数据
        6.2.2 控制台状态采集
        6.2.3 排监视计算机向营监控主计算机传送数据和状态
        6.2.4 XX 小时实时发射流程
    6.3 对重要部位的监控考察
        6.3.1 发射场坪的监视
        6.3.2 导弹弹上状态监视
        6.3.3 操作间监视
        6.3.4 密码锁控制
    6.4 系统可靠性评估
        6.4.1 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方法
        6.4.2 故障分析约定
        6.4.3 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6.4.4 监视系统可靠性指标计算
        6.4.5 系统可靠性试验验证评估
        6.4.6 系统软件可靠性
    6.5 小结
7 主要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引控系统发射决策专家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炮尾的工艺路线设计专家系统研究[J]. 赵洪志,张健.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17(04)
  • [2]基于全三维模型的制导航空炸弹智能装配及仿真技术研究[D]. 陶小刚. 沈阳理工大学, 2018(12)
  • [3]俞大光 丹心育桃李 奋发铸惊雷[J]. 岳凌. 军工文化, 2017(05)
  • [4]弹载引控信号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D]. 周涛. 中北大学, 2015(07)
  • [5]SCM环境下产品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质量评价研究[D]. 孙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12)
  • [6]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研究[D]. 姚智勇.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7]追忆“两弹一星”元勋 朱光亚:“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就是搞中国的核武器”[J]. 黄莹. 今日科苑, 2011(05)
  • [8]运用AHP和云重心评价法的弹道导弹威胁评估[J]. 张鑫,万新敏,李争,秦义.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10(05)
  • [9]某型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通用自动测试设备研究[D]. 蒋海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10]高原寒区导弹部队营级监视系统的研究实现[D]. 杜彬贤. 重庆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先导控制系统发射决策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