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穴位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

针刺配合穴位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

一、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论文文献综述)

覃李梅[1](2021)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分析及总结近年来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分析,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机、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辨证中药疗法及综合疗法等方面对三叉神经痛的当前治疗状况进行阐述。结果:采用复合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一针刺治疗。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该病有较大的优势,不仅可以弥补药物或针灸疗效的不足,还可以增加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傅强[2](2020)在《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针刺相关疗法进行排序,筛选出最佳干预方案,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指导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收集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s)。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信息,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不同结局指标绘制“证据网络图”、“比较-校正漏斗图”、“排序概率表”、“排序概率图”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9项研究,合计患者6200例,涉及14种干预措施,其中67项报告了总有效率,31项报告了VAS评分,7项报告了疼痛发生频率,19项报告了不良事件发生,8项报告了复发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排名前4位的治疗措施分别为:针刺+穴位注射(SUCRA=98.0%)、电针+穴位注射(SUCRA=79.0%)、针刺+中药+西药(SUCRA=75.4%)、针刺+中药(SUCRA=73.0%)。(2)降低VAS评分方面,排名前4位的治疗措施分别为:电针+穴位注射(SUCRA=86.4%)、针刺+灸法(SUCRA=74.0%)、针刺+中药+西药(SUCRA=64.9%)、电针+西药(SUCRA=57.8%)。(3)减少疼痛发生频次方面,排名前4位的治疗措施分别为:电针+刺络(SUCRA=87.1%)、电针+穴位注射(SUCRA=78.8%)、针刺+西药(SUCRA=75.4%)、电针+西药(SUCRA=48.8%)。(4)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由高到低治疗措施分别是:西药(31.29%)、电针+西药(12.63%)、针刺+西药(9.69%)、针刺(9.04%)、针刺+中药+西药(7.30%)、电针+穴位注射(3.33%)、针刺+中药(2.17%)(5)控制复发率方面,由高到低治疗措施分别为:针刺+中药(SUCRA=88.6%)、针刺+灸法(SUCRA=76.0%)、电针+西药(SUCRA=51.2%)、针刺(SUCRA=31.8%)、西药(SUCRA=2.3%)。(6)以总有效率和VAS评分作聚类分析提示:电针+穴位注射干预措施最优。结论:在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电针+穴位注射最优,联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且安全性优于西药疗法,各类联合疗法也互有优劣。由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的结论尚需更多设计合理、方法得当的RCT进一步予以证实。

王月[3](2020)在《电针阳陵泉与丘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远端取阳陵泉与丘墟加电针强刺激从而探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新思路。针刺常规取穴与电针强刺激阳陵泉及丘墟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常规取穴相对比。治疗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isual Reference Scale,VRS),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视觉模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客观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门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予1-72编号,奇数号入选治疗组,偶数号入选对照组。治疗组:取患侧阳陵泉及丘墟加电针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结束后通过疗效评定标准、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AS视觉模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客观评价该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评定: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39%。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47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0.05,治疗组疗效更佳。2.主诉疼痛程度:两组治疗前后主诉疼痛均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3.VAS视觉模拟评分: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中医症候积分:治疗组在局部痛、部位、触发痛、疼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各方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在面部抽搐、面部灼热感、发作间歇不适感、面部感觉障碍方面治疗差异不显着。结论:针刺可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安全无副作用。采取患侧阳陵泉及丘墟加电针强刺激配合局部取穴与常规取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应存在差异,就病症整体调节效应来看,远端电针配合常规选穴充分发挥了单一针刺的作用特点,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张舒婷[4](2020)在《电针密波、疏密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基于“电针镇痛”的理论,采用电针密波和疏密波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通过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组间疼痛症状积分、VAS疼痛积分、SF-12生活质量积分的改变,分析并探讨不同波形电针治疗PTN的临床疗效,为治疗PTN提供新的建议和方法。方法:将40例PT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密波组(20例)疏密波组(20例),密波组予普通针刺加电针密波频率为70Hz(旋钮指向3、4中间点)治疗,疏密波组予普通针刺加电针疏密波,频率为14:70Hz(疏波与密波频率比为1:5,调节密波旋钮指向3、4中间点)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电针治疗1次,前两周治疗5次/周;后2周治疗3次/周,隔日电针1次;连续治疗4周,共治疗16次;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VAS疼痛积分、SF-12生活质量积分的改善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疗效评价。结果:1.疼痛症状积分疗效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后疼痛较前均明显减轻(P<0.05),治疗效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组的治疗方法对PTN患者的疼痛症状积分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2.VAS疼痛积分疗效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后疼痛较前均明显减轻(P<0.05),治疗效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组的治疗方法对PTN患者的疼痛症状积分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3.SF-12生活质量积分疗效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4周后随访,密波组与疏密波组对PTN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密波组优于疏密波组(P<0.05)。结论:电针密波与疏密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均有效,都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相当,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临床疗效及总体显愈率密波组优于疏密波组,电针密波组是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塔宇芹[5](2020)在《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项研究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通过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门诊收集该类患者,采用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作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独服用卡马西平治疗此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讨论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的作用机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差异,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改变,进一步明确此种疗法的疗效及可适用性,属于临床研究。旨在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的患者找到一种更经济、有效、简便易行、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明确疗效,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卡马西平,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卡马西平。两组均以10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通过对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变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情况,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改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最终得出结论。结果:经数据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量化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量化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证候量化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候量化积分,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比较均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均有效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次临床试验表明,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是有效的,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缓解症状,降低疾病对工作及生活的影响,且疗效较单纯口服卡马西平明显,具有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临床观察中未见不良反应,得到患者一致好评,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优先选择。

曹高雨[6](2020)在《夏寿人“循经远取”经验穴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夏寿人“循经远取”经验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总结夏寿人教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验及治疗思想,探寻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于北京中医医院选取符合条件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名,并展开临床分析与探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由于2名患者脱落或剔除,最终每组各有患者14例,两组均口服卡马西平片0.2g,1日3次。对照组为假针(破皮浅刺),治疗组为采用夏寿人经验穴。取穴:内关、列缺、蠡沟、合谷、太冲、公孙、照海、阳陵泉。留针30分钟,3次/周,连续4周,共12次。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疼痛发作天数、发作频率、VAS评分、BAI评分、BDⅠ-Ⅱ评分、SF36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总体疗效的比较。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综合疗效评价。结果:(1)基本资料:治疗前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疼痛发作天数、发作频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疼痛发作天数、疼痛发作频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通过4周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疼痛发作天数、疼痛发作频率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显着(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疼痛发作天数、疼痛发作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通过4周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BAⅠ、BDⅠ-Ⅱ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BAⅠ、BDⅠ-Ⅱ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通过4周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BAⅠ、BDⅠ-Ⅱ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BAⅠ、BDⅠ-Ⅱ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生活质量(SF36)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无显着意义(P>0.05);两组通过4周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8.57%,经卡方检验,P<0.05,结果具有差异性。(7)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应用夏寿人经验穴进行针刺,可有效控制患者疼痛的发作天数和发作频率,以及缓解疼痛程度,不仅对于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有较好效果,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临床生活质量水平和总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应用价值突出且显着,可广泛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

刘超[7](2019)在《从“少阳火郁,阳明络阻”立论,运用柴葛升降散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评价柴葛升降散(小柴胡汤合葛根芩连汤、升降散)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少阳火郁、阳明络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从少阳火郁、阳明络阻论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进行理论探讨,为中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提供新的辨证思路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给予卡马西平片和中药柴葛升降散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卡马西平片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积分及自拟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的前后变化情况,评价两组各自疗效。结果:在疼痛发作频次及VAS模拟量表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可减少疼痛发作频次,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大便干燥、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口渴、耳鸣评分方面,疗效明显。结论:柴葛升降散能有效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程度,显着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且该方药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杨震杰[8](2019)在《针刺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入路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由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多不奏效,近几年导师采用了针刺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的方法,针刺深达神经出颅的主干部位,只要针刺准确,既避免了对“扳机点”的刺激,而且针感强烈,会产生明显的“气至病所”效应,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此法疗效虽较好,但是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位置较深、毗邻解剖结构复杂,盲刺容易引起血肿,若结构变异患者,得行多次探针才能触及神经干,并且不便于推广。本研究拟从解剖定位及活体临床研究确定针刺翼腭窝后上方的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的最佳针刺入路,以期确定一种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便于推广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尸体解剖:先取0号头颅左侧朝上置于标本托盘内,取针灸针经左侧颧弓下,左侧下颌切迹上方凹陷处向进针点的内上方、目外眦的稍下外侧刺入,刺入深度50mm左右。随后用23号手术刀分别沿耳和髎至目外眦连线、耳和髎至百会、耳和髎至下颌角三条线切开皮肤,接着用手术刀、镊子、止血钳沿三条线切开,同时留下进针点周围长约2cm、宽约1cm的皮肤以固定针灸针(图4),然后沿针灸针进针点(耳侧)处逐层解剖至针尖部(图5、图6、图7),此过程不破坏任何一个骨性结构。观察针尖是否刺到翼腭窝后上方的上颌神经干,然后测量并记录进针长度与角度,同时测量并记录鼻翼外缘至耳和髎到下颌角连线的距离、针与鼻翼外缘、针与耳和髎到下颌角连线的距离。将上例头颅右侧朝上放置,其余操作同上。将余下10例头颅按照0号头颅操作后记录的进针深度、针与横断面、矢状面的角度分别刺入针灸针。将这10例头颅进行CT拍片,测出进针深度,横断面、矢状面的角度(图8、9),并记录,计算平均进针深度、角度。分别将10例头颅按照操作一、二进行解剖观察是否刺到翼腭窝后上方的上颌神经干处并用EXCEL2016记录,计算针刺成功率。活体临床研究:选择7例我校健康受试者,根据尸体解剖部分所得针刺相关数据选择针刺入路对受试者进行针刺,受试者本人在上颌神经分布区域有放电感为准,并EXCEL2016记录、计算针刺深度、角度及进针成功率。研究结果:1.尸体解剖:左右侧进针点与鼻翼外缘、与耳和髎到下颌角连线的范围分别是(4.80±0.90)cm、(4.69±0.21)cm和(3.84±0.96)cm、(3.83±0.83)cm,而进针点在鼻翼外缘至耳和髎到下颌角连线的上下波动范围可在1.2cm范围之内。针刺深度分别在(48.43±11.70)cm和(46.30±13.70)cm范围内,左右冠状位上针与矢状面的角度、针与横断面的角度分别在(52.71±3.29)° 和(58.70±8.30)°、(37.29±4.29)° 和(31.30±5.30)°范围内。经解剖后观察10例(20侧)刺入成功9例(14侧),依次为2号头颅右侧、3号头颅双侧、4号头颅双侧、5号头颅双侧、6号头颅右侧、7号头颅左侧、8号头颅双侧、9号头颅左侧、10号头颅双侧。成功率为14侧/20侧×100%=70%。2.活体临床研究:左右侧进针点与鼻翼外缘、与耳和髎到下颌角连线的范围分别是(4.80±0.90)cm、、(4.69±0.21)cm,而进针点在鼻翼外缘至耳和髎到下颌角连线的上下波动范围可在1.2cm范围之内。针刺深度分别在(48.43±11.70)mm和(46.30±13.70)mm范围内,左右冠状位上针与矢状面的角度、针与横断面的角度分别在(52.71±3.29)°和(58.70±8.30)°、(37.29±4.29)°和(31.30±5.30)°范围内。进针成功率为71.4%。研究结论:在尸体解剖及活体临床研究所得结果的范围内进行针刺,即左右侧进针点与鼻翼外缘、与耳和髎到下颌角连线的范围分别是(4.80±0.90)cm、(4.69±0.21)cm和(3.84±0.96)cm、(3.83±0.83)cm,而进针点在鼻翼外缘至耳和髎到下颌角连线的上下波动范围可在1.2cm范围之内;左右侧针刺深度分别在(41.83±7.17)和(39.00±9.00)mm范围内,左右冠状位上针与矢状面的角度、针与横断面的角度分别在(59.92±9.98)°和(62.40±11.30)°、(30.08±10.52)°和(27.56±11.34)°范围内,既可增加针刺的成功率,又可进一步减少针刺带来的风险,并且为推广此针法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临床实践中,进针深度可在50mm左右进行调整,进针角度可在针与矢状面的角度大约在60°左右,也就大约是针与皮肤的角度。

孙忠人,徐思禹,王瑜萌欣,邢广月,杨蕊,尹洪娜[9](2018)在《特殊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临床中许多患者因患三叉神经痛而饱受折磨,甚至影响正常生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见效快且无副作用,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文章除其中4篇外对近五年来中医特殊针刺方法如穴位注射、放血、火针、芒针、穴位埋线、皮内针,揿针疗法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白伟,张敏,刘春禹[10](2018)在《浅谈下关穴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文中研究说明下关穴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穴位之一,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颊部,距离三叉神经节和蝶腭神经节都非常近,针刺可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达到止痛的目的。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方法包括针刺、电针、平衡针、穴位注射、温和灸、刺络、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偏振光等,毫针刺法包括合谷刺、齐刺、芒针、互刺、口针刺、深刺、透刺等。针感以酸胀感和电击感为主。在本文所检索的文献中,主要阐述怎样运用下关穴来治疗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中起到了较好的疗效。

二、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风邪入络为本
2 临床治疗
    2.1 毫针疗法
    2.2 针灸加电针疗法
    2.3 针刺加穴位注射疗法
    2.4 针刺加刺络疗法
    2.5 针药并用疗法辨证分型论治
3 综合治疗
4 讨论

(2)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研究概述
        1.1 历史沿革与流行病学
        1.2 三叉神经解剖概述
        1.3 定义及分型
        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5 诊断及鉴别诊断
        1.6 治疗
    2 祖国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研究概述
        2.1 历史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分型
        2.4 治则治法
        2.5 针刺治疗TN优势
第二章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2.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三叉神经痛治疗现状
        3.2 网状Meta结果分析
        3.3 研究局限性
        3.4 研究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3)电针阳陵泉与丘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2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现代临床应用
        2.1 针刺疗法
        2.1.1 针刺
        2.1.2 电针
        2.1.3 火针
        2.1.4 梅花针
        2.1.5 腕踝针
        2.1.6 舌针
        2.1.7 眼针
        2.1.8 头针
        2.1.10 芒针
        2.2 刺血疗法
        2.3 灸疗法
        2.4 中药贴敷
        2.5 穴位注射
        2.6 穴位埋线
    3 西医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的现代研究
        3.1 微血管减压术
        3.2 行射频热凝术
        3.3 缝隙连接蛋白43 阻滞
        3.4 A型肉毒杆菌毒素
        3.5 伽玛刀放射治疗
        3.6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3.7 药物
    小结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受试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剔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1.1 治疗组
        2.1.2 对照组
        2.2 腧穴定位
        2.3 疗程
        2.4 观察指标
        2.4.1 疗效判定标准
        2.4.2 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
        2.4.3 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视觉模拟评分
        2.4.4 中医症候评分
        2.5 疗效指标的观察时点
        2.6 不良反应的处理
        2.6.1 晕针
        2.6.2 滞针
        2.7 统计学处理
        2.8 研究流程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材料
        3.1.1 性别
        3.1.2 年龄分布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3.3 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
        3.4 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视觉模拟评分
        3.5 中医症候积分
讨论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疾病特点
    2.选题依据
    3.针刺的镇痛作用
    4.电针的治疗作用
    5.取穴思路
    6.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电针密波、疏密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语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观察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及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案
        2.3 不良反应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临床疗效判定
        2.6 统计与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病例完成情况
        1.1 患者纳入、排除、剔除与脱落情况
        1.2 有效病例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2.两组疗效比较与分析
        2.1 两组疼痛症状积分疗效比较与分析
        2.2 两组 VAS 疼痛积分疗效比较与分析
        2.3 两组治疗前后SF-12生活质量积分疗效比较与分析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5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现代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1.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研究进展
    2 传统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2.1 传统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名的认识
        2.2 传统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针灸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研究进展
    3 电针镇痛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3.1 电针镇痛的机理研究进展
        3.2 电针在痛症疾病中的应用
    4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4.1 选择密波的理论依据
        4.2 选择疏密波的理论依据
    5 临床结果与分析
    6 研究不足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
        1.1 中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分型
        1.4 治疗方法
        1.4.1 中药内治
        1.4.2 针刺治疗
        1.4.3 推拿配合其他方法治疗
        1.4.4 小针刀治疗
        1.4.5 其他中医方法治疗
    2.现代医学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的认识
        2.1 三叉神经的解剖结构
        2.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2.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2.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现代医学病因学说
        2.4.1 血管压迫学说
        2.4.2 周围病因学说
        2.4.3 中枢病因学说
        2.5 现代医学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进展
        2.5.1 药物治疗
        2.5.2 手术治疗
        2.5.3 封闭疗法
临床研究
    1.采用的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3.病例来源
    4.病例选择
        4.1 西医诊断标准
        4.2 中医诊断标准
    5.纳入标准
    6.排除病例标准
    7.脱落病例标准
    8.治疗方法
        8.1 分组
        8.2 腧穴定位
        8.3 药物选择
        8.4 治疗
        8.5 疗程
        8.6 注意事项
        8.7 疗效性观测
        8.8 安全性评价
    9.疗效性指标
        9.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9.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量化积分
        9.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中医证候积分观察表
    10.疗效评定
    11.数据分析
    12.研究结果
        12.1 一般资料
        12.2 年龄分析
        12.3 性别分析
        12.4 两组治疗前后VAS积分比较
        12.5 两组治疗前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量化积分比较
        1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量化积分各项症状比较
        12.7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
        12.8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12.9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2.10 小结
讨论
    1.针刺对本病的镇痛作用
    2.针刺促进血液循环对本病的影响
    3.选穴分析和解剖学研究
    4.卡马西平(得理多)针对本病的作用机制
    5.临床疗效的分析
结论
本试验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量化积分
    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中医证候积分观察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6)夏寿人“循经远取”经验穴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1 PTN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 PTN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3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和剔除标准
    (二) 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实验器材
        3. 治疗方案
        4. 注意事项
        5. 观察指标
    (三) 统计学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 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
    (二)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发作天数、发作频率
    (三)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四)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I、BDI-Ⅱ评分
    (五)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
    (六)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七) 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三、分析与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三) 夏寿人经验穴针刺治疗理论依据
    (四) 选穴依据
    (五) 夏寿人经验穴针刺可缓解疼痛并改善焦虑与抑郁情绪
    (六) 夏寿人经验穴针刺可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七) 研究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VAS量表
    附录2: BAI量表
    附表3: BDI-Ⅱ量表
    附录4: SF36量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7)从“少阳火郁,阳明络阻”立论,运用柴葛升降散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六)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临床分组
        (二)治疗方案
        (三)观察内容
        (四)疗效评价标准
        (五)安全性评价
        (六)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治疗前两组各观察量表比较
        (三)治疗后两组各观察量表评定比较
        (四)安全性评价
    四、研究结论
讨论
    一、中医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
        (一)中医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名的认识
        (二)病因病机
        (三)治疗方法
    二、现代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三、少阳火郁,阳明络阻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病机
        (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其本在少阳,标在阳明
        (二)少阳火郁,阳明络阻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病机
    四、发散少阳郁火,疏通阳明脉络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治法
    五、柴葛升降散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剂
        (一)方义分析
        (二)主要组成药物分析
    六、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针刺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入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一、现代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研究概况
        1. 三叉神经痛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2. 解剖学基础
        2.1 上颌神经的解剖学基础
        2.2 翼腭窝的解剖学基础
        3. 三叉神经病因病机的研究概述
        3.1 周围病变学说
        3.2 中枢病变学说
        3.3 其他学说
        4.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4.1 药物治疗
        4.2 非药物治疗
        4.3 综合治疗
    二、中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研究概况
        1. 基本概念沿革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
        3.1 中药治疗
        3.2 针灸治疗
        3.3 其它疗法
    三、针刺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尸体解剖
    一、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与器械
        2. 操作方法
        3. 统计方法
    二、结果
        1. 针刺入路点与各标志之间的距离
        2. 进针深度、角度及平均值
        3. 进针成功率
    三、结论
    四、讨论
        1. 针刺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尸体解剖探讨
        2. 三叉神经痛的病理探讨
        3. 从中医角度看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4. 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活体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操作方法
        3. 统计方法
    二、结果
        1. 针刺相关值
        2. 进针成功率
        3. 进针成功头颅相关数据及均值
    三、结论
    四、讨论
        1. 针刺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治疗上颌神经分布区域疼痛的可行性分析
        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特殊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穴位注射疗法
2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
3 火针疗法
4 芒针疗法
5 穴位埋线疗法
6 其他针刺疗法
7 结语

(10)浅谈下关穴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方法
    1.1 针刺治疗
        1.1.1 针刺方法
        1.1.2 针刺手法
    1.2 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
    1.3 针刺结合其他方法治疗
        1.3.1 电针透穴刺法治疗
        1.3.2 深刺下关穴结合温针灸治疗
        1.3.3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
        1.3.4 针刺刺络的方法治疗
        1.3.5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
        1.3.6 针刺结合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
        1.3.7 针刺、中药内服联用治疗
    1.4 综合方法治疗
2 讨论

四、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覃李梅. 中医临床研究, 2021(09)
  • [2]针刺相关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D]. 傅强. 暨南大学, 2020(03)
  • [3]电针阳陵泉与丘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电针密波、疏密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 张舒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针刺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胃火上攻型)的临床观察[D]. 塔宇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夏寿人“循经远取”经验穴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D]. 曹高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从“少阳火郁,阳明络阻”立论,运用柴葛升降散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D]. 刘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针刺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入路研究[D]. 杨震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9]特殊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 孙忠人,徐思禹,王瑜萌欣,邢广月,杨蕊,尹洪娜. 中国中医急症, 2018(12)
  • [10]浅谈下关穴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J]. 白伟,张敏,刘春禹. 中医临床研究, 2018(28)

标签:;  ;  ;  ;  ;  

针刺配合穴位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