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人格

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人格

一、癫痫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个性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谭巨丹[1](2020)在《沙盘游戏疗法对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主要带养者情绪问题现状,分析患儿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依据;评价沙盘游戏疗法(Sandplay Therapy)对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主要带养者情绪问题的应用效果,为儿童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1.1研究对象通过方便抽样、连续入组的方式,依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学龄期慢性病入院患儿人数的顺位,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5月常见慢性病收治科室(风湿免疫科、肾脏科、血液科)三类代表性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慢性肾病、白血病)的住院患儿及一位主要带养者作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本部分属于描述性研究。使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表调查学龄期常见慢性病住院患儿家庭基本信息;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艾森克个性测验(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调查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现况;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调查患儿主要带养者情绪现况,并分析患儿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影响因素。2沙盘游戏疗法对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2.1研究对象依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学龄期慢性疾病住院患儿人数的顺位,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肾病综合征和白血病的住院患儿及一位主要带养者作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本部分属于类实验研究。课题组研究总结国内外慢性病儿童心理问题干预现状及问题,结合专家意见及临床经验,制定以沙盘游戏疗法为主的慢性病住院儿童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案、心理科会诊及转介标准。征得患儿及家属同意并根据其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慢性病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沙盘游戏疗法,由沙盘游戏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护师等为主导,对纳入的研究对象实施为期八周的沙盘游戏疗法干预。纳入的研究对象均接受干预前、干预后两次随访测评,问卷同第一部分,评价沙盘游戏疗法对学龄期慢性病住院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1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1.1共182例慢性病儿童及主要带养者接受调查,其中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83例,慢性肾病48例,白血病51例。以全国常模下CBCL量表参考分界值为标准,712岁儿童分为男、女两组,男性患儿中单项行为因子检出率由高到低前三位为社交退缩72.81%、强迫67.96%和违纪54.90%,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儿前三位为分裂强迫52.50%、社交退缩48.75%和抑郁46.25%,其中社交退缩和抑郁在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性格特征中,内向稳定型34.62%、外向稳定型46.15%、内向不稳定型8.24%和外向不稳定型10.99%,不同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182名主要带养者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慢性肾病、白血病住院患儿的主要带养者焦虑得分分别为60.21±9.86、58.43±11.97、60.77±11.73;抑郁得分分别为60.26±8.87、61.49±6.98、63.17±8.53,不同疾病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数均高于我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男童的社交退缩程度主要受患病时长(OR=4.865,P<0.05)和内外向倾向(OR=0.918,P<0.05)影响;女童的社交退缩程度主要受患病时长(OR=4.720,P<0.05)、内外向倾向(OR=0.162,P<0.05)和精神质维度(OR=4.072,P<0.05)影响。女童的抑郁状况主要受患病时间(OR=12.290,P<0.05)和主要带养者抑郁情况(OR=4.676,P<0.05)影响。2沙盘游戏疗法对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2.1 CBCL得分变化共对60例患儿及其主要带养者进行了干预。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CBCL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根据CBCL减分率评定,试验组有效率为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在焦虑抑郁、退缩行为、社交问题得分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自身前后对照中,焦虑抑郁、退缩行为、攻击行为、社交问题得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个性测评得分变化(1)干预前两组除内外向得分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分量表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干预前后的比较中,对照组各分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的情绪稳定性维度和精神质维度得分中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在干预后的组间比较中,内外向得分仍有显着差异(P<0.05),情绪稳定性得分和精神质得分则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60例患儿主要带养者的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中,试验组患儿主要带养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在干预前后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中,女童以分裂强迫、社交退缩和抑郁居前三位;男童为社交退缩、强迫和违纪。患儿主要带养人焦虑和抑郁情绪较普遍。2.社交退缩是慢性病住院儿童共同的行为问题,其中,男童社交退缩程度主要与患病时长、性格内外向倾向有关;女童除与患病时长及性格内外向倾向相关外,还与精神质维度有关。女童抑郁程度主要受患病时长和带养人抑郁状况影响。3.沙盘游戏疗法可有效降低学龄期慢性病住院患儿的焦虑抑郁、退缩行为、社交问题的严重程度,提升患儿的情绪稳定性,增加亲社会行为情况,同时还可减轻主要带养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朱翠平[2](2019)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癫痫儿童及家长中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的延续护理在癫痫儿童及家长中的应用,并探讨此形式对癫痫儿童家长癫痫相关知识的知晓度,癫痫儿童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及癫痫儿童家长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达到提高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的目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济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神经内科选取了72例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癫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非同期对照。其中选取2017年3-6月收集的36例为对照组,2017年7-10月收集36例为试验组。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并于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出院后使用电话随访进行延续护理;试验组除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外,出院后应用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护理,即对癫痫儿童在微信平台的干预下进行照护。干预3个月后评估两组癫痫儿童家长癫痫知识知晓的情况、对护士的满意度情况以及癫痫儿童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情况。同时进行了微信平台延续护理方式的效果评价。最终,将本研究中收集的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中,并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t检验等。如果P<0.05,则认定为所测试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前,两组癫痫儿童及家长在一般资料、癫痫知识知晓情况、服药情况及生活质量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癫痫儿童家长对癫痫知识知晓的情况(92.92±6.26分)高于对照组(70.67±9.40分),(t=11.817,P<0.01);试验组癫痫儿童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439.000,P<0.01);试验组癫痫儿童生活质量各方面(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表现)得分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分均高于对照组,(Wilcoxon W=437.00-852.50,P<0.01);同时出院后采用微信平台干预,试验组癫痫儿童家长对护士满意度(8.83±0.94分)也较对照组(8.28±1.11分)有所提高,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9,P<0.05)。癫痫儿童家长对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护理的方式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增加癫痫儿童及家长在自我照护方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其自信心,规范自身行为,可以有效改善癫痫儿童服药依从性,降低其发作的频率,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对护士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护理,经济、便捷、有效,值得推广。

林文颖[3](2018)在《耳穴贴磁对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将耳穴贴磁应用于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观察耳穴贴磁对其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指数)、睡眠效率(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生活质量(脑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的影响,旨在评价耳穴贴磁改善PSSD的疗效,为PSSD患者提供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根据诊断、纳入、排除标准,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选取符合条件的PSSD患者93例,用Excel产生随机数字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耳穴贴磁组、王不留行籽组、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1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耳穴贴磁组患者予以耳穴磁疗贴按压,王不留行籽组予以王不留行籽按压,两组均选择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肾、枕、垂前耳穴,采用对压法,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按压耳穴4次(三餐后及睡前),每次每穴按压20~30秒,两耳交替,每隔3天更换一侧耳廓贴压,共治疗4周。试验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睡眠效率值、生活质量(SS-QOL)量表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睡眠状况、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1 PSSD患者的基线资料情况试验前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职业等)、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居住环境、饮酒、吸烟、熬夜、午休等)、评价指标基线(PSQI量表评分、睡眠效率值、SS-QOL量表评分)比较分析,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 PSSD患者完成试验情况本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83例完成试验,耳穴贴磁组完成28例,剔除1例(原因:患者在试验期间未配合试验研究),脱落2例(原因:患者提前出院,出院失访);王不留行籽组完成27例,剔除2例(原因:患者在试验期间未配合试验研究),脱落2例(原因:患者提前出院,出院后失访;患者依从性差);常规护理组完成28例,剔除1例(原因:患者在试验期间未配合试验研究),中止1例(原因:患者出现病情恶化),脱落1例(原因:患者提前出院,出院后失访)。3 PSSD患者试验后的临床效果评价3.1睡眠质量3.1.1 PSQI评分三组试验后比较,耳穴贴磁组睡眠质量的提高优于王不留行籽组(P<0.05),耳穴贴磁组、王不留行籽组睡眠质量的提高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1)。其中:耳穴贴磁组在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维度的评分较王不留行籽组有所下降(P<0.05);耳穴贴磁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评分上较常规护理组有明显下降(P<0.01);王不留行籽组在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维度评分上较常规护理组有明显下降(P<0.01),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维度评分上较常规护理组有所下降(P<0.05)。三组试验前后比较,患者睡眠质量均较试验前有所改善。其中,耳穴贴磁组、王不留行籽组在各维度评分方面较试验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护理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方面较试验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3.1.2睡眠效率值比较三组试验后比较,耳穴贴磁组与王不留行籽组睡眠效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贴磁组、王不留行籽组睡眠效率值较常规护理组有所提高(P<0.01、P<0.05)。三组试验前后比较,耳穴贴磁组、王不留行籽组试验后睡眠效率值有明显提高(P<0.01);常规护理组睡眠效率值试验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生活质量三组试验后SS-QOL量表评分比较,耳穴贴磁组生活质量的提高明显优于王不留行籽组、常规护理组(P<0.01);王不留行籽组生活质量的提高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1)。具体表现,耳穴贴磁组在改善患者精力、家庭角色、个性、社会角色方面明显优于王不留行籽组(P<0.01);耳穴贴磁组在改善患者精力、家庭角色、情绪、个性、社会角色、工作或劳动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1);王不留行籽组在改善精力、家庭角色、情绪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1),在改善个性、社会角色方面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三组试验前后比较,除视力方面的变化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观察经安全性观察,三组患者在试验期间并未出现晕厥、异常感觉、皮肤损伤或过敏等耳穴疗法的不良反应。结论1耳穴贴磁、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均可一定程度改善PSSD患者的睡眠状况。耳穴贴磁组的疗效优于王不留行籽组。2耳穴贴磁、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可有助于提高脑PSSD患者的生活质量。耳穴贴磁组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王不留行籽组。

田沃土[4](2018)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与遗传学特点及精神心理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是一类以突然动作所诱发的运动障碍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或投掷样动作。2011年,中国学者率先证实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PRRT2)基因是PKD的致病基因之一。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PKD病例中,有约27%-65%患者存在PRRT2基因突变,其余病例均未发现PRRT2基因突变,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致病基因导致PKD的发生或者PKD与神经系统其他发作性疾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基因型-表型重叠性。本研究目的在于从大样本层面分析总结中国大陆PKD病例的临床与遗传学特点,尤其是对PRRT2突变阴性PKD患者的致病基因进行探索。进一步分析这一类人群的精神心理学与社会行为学特点。首先,本研究纳入来自该研究中心的284名PKD患者,其中127名家族性病例来自46个PKD家系,余157名为散发性病例。PKD平均发病年龄为11.9±4.0岁。PKD最为常见的发作表现为动作诱发性肌张力障碍。发作期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60秒,期间意识清楚。PKD发作频率变异较大,自数次/天至数百次/天不等。发作间期完全正常。需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总计176例(有效率=97.7%),其中118人服用卡马西平(有效率=98.3%)。在203例先证者中共发现16种PRRT2基因突变,占家族性PKD的67.4%(31/46),占散发性PKD的24.2%(38/157)。其中11种为已知的PRRT2突变,分别为c.487C>T,c.649delC,c.649dupC,c.573dupT,c.787C>T,c.797G>A,c.931C>T,c.981C>G,c.439G>C,c.859G>A和c.433delC。另5种突变为新突变,包括2个移码突变(c.511515delinsT,c.971972insG)和3个错义突变(c.761C>T,c.955G>T,c.959C>T),这5个变异未见于千人基因组数据库和SNP数据库,在500名健康对照者中也未被发现。其次,为了探索PKD潜在的其他致病基因,我们对来自国内多个研究中心的163例PRRT2突变阴性的PKD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一代测序验证,共发现6种不同致病基因可能导致PKD表型,其中3个变异为从头突变(de novo mutation),即KCNMA1 c.1534A>G,SLC2A1 c.418G>A和SCN8A c.3640G>A;其余3个变异分别在3个PKD家系中共分离,即PNKD c.956dupA,KCNA1 c.765C>A和DEPDC5 c.3311C>T。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标准和评估指南,这6种基因变异被评级为“可能致病”或“致病”。最后,本研究通过使用症状自测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Revised,SCL-90-R),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100,WHOQoL-100),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PKD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探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该部分研究共纳入165例PKD患者,包括男性患者138例,女性患者27例,其中149例患者(90.3%)完成高中学业,来自农村地区26例(15.8%),来自城市地区139例(84.2%)。经统计分析发现,PKD患者在多个精神心理症状方面评分均显着高于中国正常人群平均水平;而患者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生存质量则显着低于中国正常人群平均水平。进一步对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未出现PKD自愈倾向(P=0.011)及抑郁症状评分较高(P=0.000)与患者生存质量较低有关。综上,PRRT2基因仍然是PKD的主要致病基因,而对于PRRT2突变阴性患者应进一步筛查本研究提示的另外6个基因;从头突变可能是散发性PKD的致病原因之一。此外,进一步规范PKD疾病诊治流程,强化临床医师培训与社会科普宣传,给予患者全面的社会支持,有助于PKD患者尽早确诊并获得正规有效的治疗方式。

杜爱玲,艾小青,张东军,杨世昌[5](2015)在《我国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我国成人癫痫的生活质量,以期综合评价其生活质量,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1989—2013年发表的有关成人癫痫及其生活质量,且生活质量的评估均采用癫痫患者生存质量量表-31(QOLIE-31)进行评估,通过Revman 5.3软件采用连续变量±均数差合并统计量。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章共4篇,涉及成人癫痫组测样本量328例,对照组为258例。癫痫组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生活质量评估显示:总分的MD为-23.65,95%CI为(-26.09-21.20);生活质量自评因子MD为-18.77,95%CI为(-26.03-11.52);担心发作因子的MD为-38.22,95%CI为(-41.67-34.78);情绪因子的MD为-12.54,95%CI为(-15.09-9.99);精力因子的MD为-12.54,95%CI为(-15.09-9.99);认知功能因子的MD为-12.26,95%CI为(-19.29-7.23);社会功能因子的MD为-21.00,95%CI为(-29.94-12.05);担心用药因子的MD为-32.84,95%CI为(-49.90-20.84)。结论癫痫患者的情绪状况、对发作的担扰、药物影响、精力、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水平和患者对自身生活质量评估方面明显降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进一步关注。

王恩思[6](2014)在《成人癫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点,寻找影响癫痫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引起临床医生对癫痫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视,为临床医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改善癫痫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共收集75例隐源性癫痫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详细病史采集,应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90Symptom Check list, SCL-90)、中国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Chinese edition, EPQ)进行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评定。资料情况:75例入组的癫痫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41例,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29.24±7.29岁:发作类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38例,部分性发作37例,其中包括复杂部分性发作2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10例,部分运动性发作3例,部分感觉性发作4例;发作频率:≤3次/平均每3月38例,>3次/平均每3月37例;病程分类:≤2年35例,>2年40例。所采集的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单样本与总体均数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线性相关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CL-90结果显示,75例隐源性癫痫患者除强迫因子分外,SCL-90总分、总均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显着高于中国常模(P<0.05)。病程>2年的患者与病程≤2年的患者相比,前者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显着高于后者(P<0.05);发作频率>3次/3月的患者与发作频率≤3次/3月的患者相比,前者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显着高于后者(P<0.05);发作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患者与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者相比,两者的SCL-90总分、各因子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男性癫痫患者与女性癫痫患者比较,女性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因子分比男性患者显着增高(P<0.05);而男性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等因子分显着高于女性患者(P<0.05),同时SCL-90总分、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但差异不显着(P>0.05)。癫痫患者的人格特征为内向倾向型,情绪不稳定性及精神质倾向。癫痫患者的SCL-90总分、各因子分与艾森克人格(EPQ)的精神质(P)、神经质(N)维度得分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r)在0.60-0.93之间;与内外向(E)维度得分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57-0.90之间。艾森克人格(EPQ)的神经质(N)、内外向(E)、精神质(P)三个人格维度对SCL-90总分均有显着地预测作用,其中神经质的预测作用最大,其次为内外向、精神质。结论癫痫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群差,容易出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病理性思维等广泛心理障碍。癫痫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癫痫病情(病程、发作频率)、性别及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有关,可以从以上多方面给予综合干预措施改善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丁娟[7](2013)在《癫痫患者的婚姻质量与心理应激》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婚姻质量状况和心理应激特点以及癫痫患者婚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匹配对照方法,选取成人已婚癫痫患者42例和正常对照组42例。以OLSON婚姻质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及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Q)对两组被试的婚姻质量和心理应激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比较癫痫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在婚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上的差异情况;通过Pearson(?)目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癫痫患者的婚姻质量与其病程、发作类型、焦虑、抑郁情绪、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1、癫痫患者Olson总分及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业余活动因子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对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结果显示,患者组的内外向因子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神经质因子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显示,患者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付方式问卷结果显示,患者组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显着低于对照组,自责、退避因子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癫痫患者组的婚姻质量总分与内外向标准分、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呈显着正相关;与病程、发作类型、精神质标准分、神经质标准分、自责、幻想、退避、焦虑及抑郁情绪呈显着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发作类型、抑郁、内外向、神经质人格特质、客观支持及退避对患者婚姻质量有预测作用。结论:1癫痫患者组婚姻质量较差。2癫痫患者性格内向敏感不稳定,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3癫痫患者的婚姻质量与病程、发作类型、焦虑、抑郁情绪、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其中以发作类型、抑郁、内外向、神经质特质、客观支持、退避与婚姻质量的相关性更为显着。

秦阳[8](2012)在《癫痫患者婚姻质量与个性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婚姻质量状况及与癫痫病情、个性特点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临床医生采取综合干预手段提高癫痫患者家庭的婚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在山东省枣庄市立第二医院癫痫研究所门诊就诊及住院的癫痫患者顺序为单号者为研究组,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研究组配偶为对照组1,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抽取健康人群为对照组2,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1份。主要通过对研究组进行病情评估和采用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研究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进行评估,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单向方差分析、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婚姻质量总分[(295.78±40.37)分]显着低于对照组2[(354.85±28.11)分,P=-0.000],显着高于对照组1[(278.55±42.23)分,P=-0.014],研究组婚姻质量各因子显着低于对照组2;癫痫患者配偶婚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明显着低于对照组2;各年龄研究组各因子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2(P<0.05)女性研究组组各因子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2(P<0.05);男性研究组在性格相容、化解冲突、经济安排、业余活动、亲友关系等及总分低于对照组2(P<0.05)。女性研究组在夫妻交流、化解冲突、家庭角色及总分等方面低于男性研究组(P<0.05);小学学历研究组在夫妻交流、化解冲突、经济安排及业余活动等及总分低于对照组2(P<0.05),中学学历研究组各因子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2(P<0.05),大专以上学历研究组在性格相容、夫妻交流、化解冲突、经济安排及总分低于对照组2(P<0.05);大专以上学历研究组婚姻质量总分高于中学研究组(P<0.05)。对照组1婚姻质量总分与性别、配偶病程、配偶病情严重程度、积极、消极等因子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230,-0.385,-0.572,-0.526,-0.226),与配偶癫痫发作类型(症状性癫痫)、掩饰两方面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540,0.45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病情严重程度、积极、年龄、癫痫病程、消极、学历、精神质等7个变量对于对照组1婚姻质量有预测作用,校正的决定系数为0.865,调整后P=-0.002;癫痫患者婚姻质量总分与性别、年龄、婚龄、严重程度、病程、精神质等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204,-0.436,-0.243,-0.691,-0.568,-0.635);与学历、发作类型(症状性癫痫)、内外向、掩饰、积极等方面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7,0.750,0.267,0.386,0.18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类型、掩饰、严重程度、性别、学历、精神质、积极等7个变量对癫痫患者的婚姻质量有预测作用,校正的决定系数为0.903,调整后P=0.021。结论:癫痫患者及配偶的婚姻质量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癫痫患者配偶婚姻质量水平低于癫痫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性别及学历上研究组婚姻质量显着低于健康人群;研究组间比较,女性低于男性,大专组高于中学组。研究组及对照组1婚姻质量水平与癫痫病情、个性特点、应对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可以从以上多方面进行综合干预来改善癫痫患者家庭的婚姻质量状况。

班瑞益[9](2012)在《难治性癫痫心理问题的干预性研究现状》文中指出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1]。难治性癫痫是指临床经过迁延,频繁的癫痫发作至少每个月4次以上,应用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至少观察2年以上仍不能控制发作者[2]。由于病人反复发作、病情慢延、难以治愈等特点对患

尹昱,李卫泊,闫桂芳,李文玲,杜亚丽,王秀芬,赵文清[10](2011)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智力、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智力、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对智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SPM)、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6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及60名健康者进行评测,并分析年龄、病程、发作情况等因素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智力的影响。结果难治性癫痫患者的SPM总分及IQ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存在智力缺陷的占51.4%,高于对照组1.7%(P<0.05);难治性癫痫患者EPQ各量表得分、个性分型分布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难治性癫痫患者SCL-90的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起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用药种数、SCL-90得分均与癫痫患者智力状况相关(P<0.05)。结论多数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智力明显受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起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用药种数是难治性癫痫患者智力损害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癫痫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个性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癫痫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个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沙盘游戏疗法对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研究现况
    2 沙盘游戏疗法
    3 研究假设
    4 研究内容
    5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学龄期慢性病住院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现况调查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沙盘游戏疗法对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沙盘游戏疗法在慢性疾病儿童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癫痫儿童及家长中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工具与评价指标
    4 理论框架
    5 统计学方法
    6 伦理原则
    7 质量控制
    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两组癫痫儿童一般资料的比较
    2 两组癫痫儿童家长癫痫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3 干预前两组癫痫儿童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的比较
    4 干预后两组癫痫儿童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的比较
    5 干预后两组癫痫儿童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6 干预后两组癫痫儿童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7 癫痫儿童家长对微信平台行延续护理干预的评价
讨论
    1 两组癫痫儿童一般资料的比较
    2 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形式有助于提高癫痫儿童家长癫痫知识知晓率
    3 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形式有助于提高癫痫儿童服药依从性
    4 微信平台干预有助于提高癫痫儿童生活质量
    5 微信平台行延续护理可以提高癫痫儿童家长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6 癫痫儿童家长对微信平台行延续护理形式的评价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3)耳穴贴磁对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对PSSD的认识
        1.1 PS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2 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
    2 祖国医学对PSSD的认识
        2.1 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西医治疗PSSD的临床研究进展
        3.1 药物治疗
        3.2 非药物治疗
    4 耳穴疗法的理论基础
        4.1 耳穴疗法的治病机理
        4.2 常用耳穴疗法
        4.3 耳穴疗法治疗PSSD的研究现状
        4.4 选穴依据
    5 研究假设
    6 创新性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及研究设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标准者,方可入选)
        1.4 排除标准(符合以下其中一项者,即予排除)
        1.5 病例剔除标准、脱落标准、中止标准及处理原则
        1.6 样本含量估算
        1.7 随机序列的产生及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评价工具
        2.3 统计学处理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考虑
        2.6 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结果
    1 患者入组及完成试验情况
    2 试验前三组基线资料情况
        2.1 试验前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2.2 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比较
        2.3 评价工具基线比较
    3 试验后疗效评价工具
        3.1 主要评价工具
        3.2 次要评价工具—SS-QOL量表评分
        3.3 安全性观察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PSSD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2 试验研究的患者纳入情况分析
    3 耳穴贴磁对PSSD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3.1 耳穴贴磁对PSSD患者的睡眠效果分析
        3.2 耳穴贴磁对PSSD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4 安全性观察分析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耳穴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与遗传学特点及精神心理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
绪论
第一部分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其他致病基因的探索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社会心理学调查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论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

(5)我国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成人癫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7)癫痫患者的婚姻质量与心理应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表

(8)癫痫患者婚姻质量与个性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及附录图表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10)难治性癫痫患者智力、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评价工具
        1.2.1 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 (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 SPM)
        1.2.2 艾森克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1.2.3 症状自测量表测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PM
    2.2 EPQ
    2.3 SCL-90
    2.4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四、癫痫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个性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沙盘游戏疗法对学龄期慢性病住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D]. 谭巨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2]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癫痫儿童及家长中的干预研究[D]. 朱翠平. 青岛大学, 2019(02)
  • [3]耳穴贴磁对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D]. 林文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06)
  • [4]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与遗传学特点及精神心理学调查研究[D]. 田沃土.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 [5]我国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Meta分析[J]. 杜爱玲,艾小青,张东军,杨世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8)
  • [6]成人癫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 王恩思. 昆明医科大学, 2014(01)
  • [7]癫痫患者的婚姻质量与心理应激[D]. 丁娟. 山东大学, 2013(10)
  • [8]癫痫患者婚姻质量与个性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 秦阳. 山东大学, 2012(05)
  • [9]难治性癫痫心理问题的干预性研究现状[J]. 班瑞益. 右江医学, 2012(05)
  • [10]难治性癫痫患者智力、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的临床分析[J]. 尹昱,李卫泊,闫桂芳,李文玲,杜亚丽,王秀芬,赵文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07)

标签:;  ;  ;  ;  ;  

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人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