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剖宫产率的因素及建议

浅谈提高剖宫产率的因素及建议

一、浅谈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及几点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张晶,吴平,郭荣煌,李旭媛[1](2021)在《选择性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几十年里,剖宫产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选择性剖宫产的过度选择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这不仅对孕产妇、胎儿和婴儿造成不良影响,也给卫生保健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使得整体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选择性剖宫产占比仍在持续上升。2018年WHO发布一系列降低全球剖宫产率的非临床干预措施的循证建议。以该建议为框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概述选择性剖宫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的干预措施,以期为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陈桂娴[2](2021)在《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2010-2020)及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效果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2010—2020)研究目的:通过2010—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孕产妇死亡监测数据(231例)的回顾性分析,了解此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为提出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收集毕节市所有县区(包括:七星关区、大方县、威宁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金沙县、黔西县)从2010年—2020年间231例死亡孕产妇的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资料、孕期保健手册、住院病历和各级专家评审资料。按照国家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通过毕节市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数据。所有死亡个案均按乡(镇)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上报。由毕节市各县妇幼保健机构专人负责现场调查、核实孕产妇死亡个案、填写死亡报告卡和原始病历复印件。组织县级孕产妇死亡评审,分析死亡原因,汇总评审资料上报市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再组织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施逐级质控,从而保证资料的准确与可靠。采用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统计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2010—2020年毕节市孕产妇死亡共231例,可避免死亡为196例(占84.85%)。2.2010至2020年,毕节市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3.2010—2020年毕节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正在发生变化,直接产科原因所致的孕产妇死亡比例逐年减少,间接产科原因呈逐年上升趋势。4.死亡孕产妇具有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收入不高、多数为经产妇并有多次孕产史的特点。5.死亡孕产妇中分娩地点和死亡地点相对集中于县级医院。结论:1:通过分析2010—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得益毕节市政治、经济、医疗的综合实力提高。2:在政治、文化充分发展的当今社会,进一步深层次降低孕产妇死亡需要从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救治水平入手,不断提高各级重症孕产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多学科协作的能力。第二部分阶梯式亚专科(重症孕产妇救治)培训模式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效果探讨研究背景:产科急诊具有不可预测和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能发生。这对专科医师要求高,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才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重症孕产妇救治亚专科的培训提高产科医生对危急重症孕产妇的识别和救治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欧美等国家的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因存在环境和教育制度的差异性不可一味的照搬。我国目前的产科重症救治亚专科培训起步时间短,各级医院救治水平参差不齐,实践经验不足并存在较大的差别,基层医生数量多,工作压力大,暂时难以全面铺开实现医疗的同质化。自上世纪实行的“医生进修制定”进行的亚专科培训的模式在一定时期起到较好的作用,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足和时代局限性,总体培训效果稍欠佳,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重症孕产妇救治亚专科的专业需求。另外近几年衍生出的各类学术会议也是目前对于亚专科培训的一种模式,缓解了之前对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交流的局限,对亚专科学术繁荣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以会议形式进行专科培训存在培训时间短、缺乏交流与思考、操作实践机会欠缺等不足。因此,我们现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性强的妇产专科医师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我国妇产专科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提升重症孕产妇的救治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本研究基于毕节示范区开展重症孕产妇救治亚专科医师培训模式,旨探讨以分层阶梯式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在基层医师培训效果评估和对当地重症孕产妇救治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目的:借助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在毕节示范区实施重症孕产妇救治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探讨该模式对于临床医师培训效果及对当地重症孕产妇救治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1骨干师资资料在省级师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带领下,毕节市妇幼保健院联合毕节市卫计委,经过协商和讨论,拟在毕节本市内选派19名产科医生作为“骨干师资”到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强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效果。1.2.产妇的临床资料2020年6月以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为依托,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重症孕产妇救治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培养市级产科重症救治骨干,并持续深入到各县个乡镇的所有助产机构。观察该培训模式对孕产妇临床相关质控指标的效果,对2020年全年在本地区分娩的孕妇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项产科质控指标的变化以及母儿结局的分析。2.研究方法2.1建立省级重症孕产妇救治亚专科培训(大湾区母胎医师培训学院-产科重症模块化培训)。2.2建立市级(毕节市)重症孕产妇救治培训基地。2.3建立毕节市各县区重症孕产妇救治技术培训站,持续开展孕产妇救治基层培训。3分析指标3.1采用横断面对比分析方法探讨培训模式的效果,将“骨干师资”的基本资料、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本论文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误(x±SEM)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上述检验以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将两组孕妇的产科质量报表资料:重症孕产妇人数、产后出血人数、严重产后出血人数、羊水栓塞人数、子痫人数、阴道分娩产钳助产人数、足月新生儿窒息人数、孕妇死亡率等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统计表进行描述性分析方法探讨阶梯式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母儿结局的影响分析。4结果:4.1基层培训医师的资料培训前学员的平均理论成绩为62.947±3.270分,培训后学员的平均成绩为81.7737±4.057分,培训后的笔试成绩较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的技能成绩也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孕妇临床资料4.2.1 2020年1-12月份毕节市阴道分娩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市下半年的阴道分娩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上半年。4.2.2 2020年1-12月份毕节市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子痫发生率、羊水栓塞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毕节全市下半年的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子痫发生率、羊水栓塞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少于上半年。4.2.3 2020年1-12月危重症孕产妇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整体走向趋于平稳,下半年的危重症孕产妇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较上半年无明显降低。4.2.4孕产妇死亡率毕节市202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为12.62/10万,较毕节市2010年下降了19.48个百分点。5.结论:5.1采用重症孕产妇救治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基层产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并改善危重症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子痫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羊水栓塞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复苏救治成功率等)。5.2孕产妇的死亡率明显较往年下降。5.3危重症孕产妇的总体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未有明显改变。

于晓红[3](2021)在《我院10年初次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文中认为目的:研究2010-2019年我院10年间初次剖宫产率及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25533例孕产妇,其中剖宫产11787例,初次剖宫产7516例,剔除瘢痕子宫后21076例。比较各年份的初次剖宫产率,分析10年间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为降低我院乃至我国的剖宫产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结果:使用χ2检验对2010-2019年各年间的初次剖宫产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χ2值为284.1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2010-2019各年的初次剖宫产率不同。2010-2016年间我院初次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2016年后初次剖宫产率开始缓慢回升,各年份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015年-2016年我院初次剖宫产率下降明显,与2014年“新产程标准及处理专家共识”(以后简称“新产程”)的出台有关。2016年之后初次剖宫产率开始缓慢回升,考虑是“二胎政策”的开放所致。用χ2检验对2010-2019各年间的初次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进行比较,χ2值为2007.49,(P<0.05),初次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在各年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2010-2019各年之间的初次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不同。胎儿窘迫在2010年、2011年均处于第四位,2012年后逐渐减少,退出前五位;巨大儿在2010年、2011年均处于第七位,2012年跃居第四位,此后一直稳居前五位,直至2018年开始减少并退出前五位;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从2010年的第8位逐渐攀升,自2015年至2019年稳居前五位;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从2010年起,除2012年外,均处于第一顺位;社会因素在2010到2013年间始终居于前三位,甚至在2012年跃居成为第一位,2014年后逐渐退出前五;产程中转剖宫产除在2016年占比明显减少外,其余年份顺位无明显变化。结论:初次剖宫产率及初次剖宫产指征受到经济、社会、医学技术、国家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加强孕期宣教、开展无痛分娩可以明显减少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对孕妇妊娠期间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监测、给予个体化的膳食指导、合理干预可以减少以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及巨大儿为指征的剖宫产。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是我院现阶段面临的严峻挑战,应致力于提高其诊断率,及早监测,积极治疗。

陈小芸[4](2020)在《我院2012~201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2012~2019年我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20 289例孕产妇,其中剖宫产11 010例。比较各年份的剖宫产率情况,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的趋势,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结果 2012~2019年我院剖宫产率逐年下降,2019年的剖宫产率为50.500%,低于2012年的6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因素和瘢痕子宫位居所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第1、2位,瘢痕子宫占比逐年上升,其前两年顺位第2,到后6年均跃居第1位;而社会因素占比则反之逐年下降,2012~2013年顺位第1,2014~2018年降至第2,2019年下降至第4,其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占比逐年上升,而产程时限异常占比逐年下降,各年份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近8年剖宫产率逐年下降,但仍较高。其主要原因是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妇增多。应严格把握首次剖宫产指征,尽量缩减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规范应用新产程,给予充分试产,提高阴道分娩率,进而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终极目标。

邱蕾[5](2020)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意向和行为的纵向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构建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的理论行为模型,在对理论模型中核心变量准确测量的基础上,通过纵向追踪研究分析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同时识别选择剖宫产分娩行为的决定因素,并构建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实际行为模型,为控制妊娠妇女过度选择剖宫产分娩提供准确的干预靶点和管理切入点。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专家组讨论等方法构建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的理论行为模型。为了对理论行为模型核心变量进行准确测量,遵循量表研制的原则和方法,基于横断面调查在2018年5月到7月以我国四个城市1053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研制妊娠妇女分娩态度量表和妊娠妇女分娩主观规范量表,引入妊娠妇女分娩自我效能量表,并对量表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纵向追踪设计的研究方法,以湖北省武汉市和潜江市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实证数据。该纵向追踪调查在妊娠妇女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和产后四周的四个时间点进行;自2018年9月开始,2019年10月完成全部随访调查,最终共有794名妊娠妇女完成全部四次调查,随访率为75.40%。基于此数据应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增长混合模型考察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发展轨迹的平均趋势与亚组异质性,以及相关因素(分娩态度、主观规范和自我效能等)对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发展轨迹的影响。同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中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识别行为决定因素,构建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实际行为模型。结果:1本研究所研制的分娩态度量表和分娩主观规范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86,0.89,两个量表的信度良好。证实性因子分析均显示两个量表因子结构与实际数据适配情形良好,两个量表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2本研究中,纳入研究分析的样本量估算值为656例,考虑存在调查对象失访情况和最终需排除有剖宫产医学指征的调查对象,因此第一次基线调查招募的样本量估算值为1010例。实际的纵向追踪调查中,在第一次基线调查时招募了1053例妊娠妇女,最终共有794名妊娠妇女完成全部四次调查,失访259人,随访率为75.40%。但由于需排除有剖宫产医学指征的调查对象233例,即最终纳入到本研究分析中的样本共计56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失访者和未失访者人群在基线调查时获得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人群在分娩方式选择意向的分布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完成全部四次调查的794名妊娠妇女中,剖宫产分娩总数为354人,剖宫产率为44.58%(354/794),其中有233例妊娠妇女报告存在剖宫产医学指征,选择性剖宫产总数为121例,选择性剖宫产率为15.24%(121/794),选择性剖宫产占剖宫产分娩的比重为34.18%(121/354)。在纳入分析的561例样本中,调查对象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展现剖宫产意向的比例分别为10.0%,9.6%和10.9%。4调查对象分娩方式选择意向的发展趋势主要从平均趋势和亚组异质性发展轨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平均趋势:构建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结果显示,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在随访期间的平均增长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潜斜率发展因子eta1的均值为-0.140,P<0.01);个体在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初始水平及增长速度上均存在显着的个体差异(潜截距发展因子eta0和潜斜率发展因子eta1的方差估计值分别为0.676和0.121,P<0.01)。此外,自我效能、分娩态度、主观规范、是否是独生子女以及是否有流产史对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发展轨迹有显着的影响效应(P<0.05)。(2)异质性亚组分析:构建增长混合模型结果显示,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呈现三类不同的发展轨迹,即剖宫产意向——稳定轨迹,顺产意向——缓慢增强轨迹和由顺转剖意向——快速增强轨迹,各发展轨迹组的人数占比分别为7.8%,87.2%和5.0%。与顺产意向——缓慢增强轨迹人群相比,剖宫产意向——稳定轨迹人群约有高于9.58倍的可能性会采取选择性剖宫产行为;由顺转剖意向——快速增强轨迹人群约有高于6.53倍的可能性更会采取选择性剖宫产行为。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对妊娠妇女实际分娩方式有正向的预测效应(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3);妊娠妇女分娩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其分娩方式选择意向有直接的影响效应(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0,0.34)。自我效能不仅对妊娠妇女实际分娩方式有直接的影响效应(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0),而且还可以通过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对实际分娩方式选择行为有间接效应(间接效应值为-0.34*0.23=-0.08)。此外,是否有流产史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也对实际分娩方式选择行为有直接的影响效应(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0,-0.11)。结论:1本研究研制的妊娠妇女分娩态度量表和分娩主观规范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较准确测量妊娠妇女对于分娩方式态度和主观规范的个体差异。2妊娠妇女选择性剖宫产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亟需探索更有效的干预和管理措施以降低选择性剖宫产的使用。3计划行为理论在揭示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行为机制上是有效的;分娩态度、自我效能、主观规范对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发展轨迹以及实际分娩方式选择行为均有显着的影响效应。因此,提高妊娠妇女自我效能、转变其对自然分娩的消极态度以及增强有利于自然分娩的主观规范等干预措施将有助于降低妊娠妇女选择性剖宫产率。4具有剖宫产意向——稳定轨迹和由顺转剖意向——快速增强轨迹的亚人群发生选择性剖宫产的风险明显增加。鉴于此,这两类轨迹组的亚人群需要引起卫生工作者的关注,有必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孕期健康教育。

陈翀宇[6](2020)在《医学化理论视域下无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医学化理论背景和我国高剖宫产率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从产妇视角出发,研究影响无指征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因素,以期为进一步降低我国剖宫产率,尤其是减少无指征剖宫产的占比,及促进未来我国孕产医学化的适度推进和妇幼健康事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启示。方法:首先,在查阅目前有关孕产医学化和无指征剖宫产研究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预调研并调整提纲。而后使用扎根理论,以理论抽样为指导原则、目的抽样与滚雪球抽样为具体操作方法,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产妇进行深度访谈,并在这一过程中借助质性研究软件Nvivo12.0对访谈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三级编码分析。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交替进行,直到达到理论饱和为止,最终研究共纳入21名产妇。最后结合原始资料对编码结果在医学化理论下进行充分讨论。结果:通过三级编码,提取出有关产妇主动选择剖宫产这一问题的182个自由节点(概念化),60个树状节点(开放性编码),10个主要类属(主轴编码),3个核心类属(选择性编码)。通过对类属与原始资料之间的比对分析,形成一条明确的故事线:产妇选择无指征剖宫产受多方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个人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及医方因素。其中,个人因素是主要原因,包括身体因素、疼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而社会文化因素和医方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妇最终的决策。结论:促进无指征剖宫产这一孕产医学化现象的因素有,(1)产妇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但由于信息量大、信息内容良莠不齐,使得她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产生和认同了很多错误的认知及观念,这在她们后续的决策过程中起到了负面作用;(2)疼痛是直接导致很多产妇选择剖宫产的重要原因,但产妇畏惧疼痛、依赖剖宫产的想法和观念,却并非是产妇先天固有,而是在其生活、网络社交活动中逐渐产生和固化的;(3)高龄、有剖宫产史、伴随有非绝对指征及部分受传统文化中“传宗接代”思想潜在影响的产妇,出于“降低风险”、“安全起见”的心理,会选择剖宫产来保证母婴平安;(4)在诉求得不到满足时,一些产妇会寻求熟人医生的帮助;(5)产妇家人对“零风险生产”的要求、医院宣教力度不够、医生对剖宫产指征的放宽、无痛分娩的低普及率、分娩环境的不确定性等都是间接导致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因素。综上所述,产妇在无指征剖宫产这一现象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并非被动的接受者。产妇、产妇的家属、医生、文化背景等多种微观因素与社会环境、医疗环境等宏观因素合力,共同加快了孕产医学化进程。这启示国家、政府及医疗机构应当对此加以干预,通过提高无痛分娩普及率、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加强产科规范化管理、优化分娩环境等措施,进一步杜绝无指征剖宫产的发生,降低孕产医学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李晓玲[7](2020)在《“二胎”政策后高危妊娠发生及结局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比“二胎”政策前后黄岛区妇幼保健院高危妊娠发生及结局情况,分析生育政策的调整对高危因素变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明确今后高危妊娠的管理方向,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方法】采用调查法回顾性统计2014-2016年于黄岛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的孕产妇信息,通过率、百分比等观察生育政策调整对高危妊娠发生及结局的影响;以“全面二胎”政策后第一年即2016年的3758名孕产妇研究为对象做具体分析,根据妊娠是否伴有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两组。非高危组2263名,高危组1495名,采用MicrosoftExcel、SPSS20.0和matlab等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采用方差分析和?2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手段,分析“二胎”政策后高危妊娠发生及结局情况。【结果】第一部分:随生育政策的调整:1.高危妊娠发生率呈逐年上升。2016年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为39.78%,比2014年(发生率25.12%)和2015年(发生率26.25%)分别高14.66%,及13.53%,。2.高危因素的组成及排名未有明显改变,前三名分别是:不良孕产史(流产≥3次)、瘢痕子宫、高龄,但瘢痕子宫及高龄的比重逐年增加。3.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由2014年的21.74%增至2015年的23.65%,再至2016年的27.94%。4.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由2014年的41.83%增至2015年43.25%,2016年达46.34%。第二部分:2016年的高危妊娠发生及结局情况:1.发生率为39.78%。在诸多高危因素中,不良孕产史(流产≥3次)连续稳居第一,瘢痕子宫紧随其后,高龄为第三位。2.高危妊娠在城区的人群中检出率较高(P<0.001,OR=2.214);在高文化水平人群中检出率较高;高危组的不良妊娠结局比非高危组高出37.98个百分点(P<0.001)。3.高危妊娠的剖宫产率为62.6%,比非高危者高22.8%(P<0.001),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率为71.43%,比非高危者高37.98%(P<0.001)。【结论】“二胎”政策放开后:1.高危妊娠的发生及不良妊娠结局均增加,因此可从做好孕前优生检查抓起,对高危者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可有效控制不良结局的发生。2.在城区居住及高文化水平人群检出率高,可将孕产妇管理工作细分到村,将定期产检的重要性宣传到户,扩大产筛的覆盖面积。3.“瘢痕子宫”及“高龄”数年居高不下,且呈上涨趋势。对此,需发挥二级助产机构的“承上启下”作用,对上准确分级评估,及时转诊;对下,动态监测和健康指导。4.剖宫产率逐年增高,高危妊娠与此结果密切相关。严格剖宫产指证,提高助产技术,开展导乐、无痛分娩等都可降低剖宫产率。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孕妇相互配合协作,可控制高危情况进展,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苗维娟[8](2020)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待产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29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组76例、硬膜外阻滞麻醉(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75例和未采取镇痛措施的对照组78例。TEAS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电流强度为15?50 m A,频率为每3秒进行2Hz/100Hz疏密波交替),穴取合谷、内关、夹脊、次髎;PCE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镇痛时间均为宫口开大3 cm到宫口开全。记录镇痛前即刻、镇痛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评估镇痛效果,同时检测镇痛前即刻、镇痛后120分钟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经阴分娩各产程时长、缩宫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等为次要研究目标,以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结果:1、镇痛方法实施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硬膜外阻滞组各时段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硬膜外阻滞组下降幅度大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镇痛后120min,血浆β-内啡肽含量TEAS组出现上升,PCEA组出现下降。以镇痛后120minβ-内啡肽含量减镇痛前即刻β-内啡肽含量效应差值为指标,TEAS组与PCEA组及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CE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经阴分娩产妇中,第一产程时长比较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均显着短于硬膜外阻滞组(P<0.01,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第一产程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第二产程时长显着短于硬膜外阻滞组(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第二产程亦短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组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长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情况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显着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1,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显着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1,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镇痛后三组产妇于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经阴分娩产妇中,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做到有效分娩镇痛。2、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能通过促进体内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β-内啡肽,参与镇痛。3、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分娩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长均明显短于硬膜外阻滞镇痛,且不增加缩宫素使用率,不增加剖宫产率,无明显母儿不良反应。4、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效果虽然逊于硬膜外阻滞,但可明显减轻产痛至产妇能耐受程度,且无创、非药物、经济易操作,值得推广,特别适合基层医院。

崔劲花[9](2020)在《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在初产妇的应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产前焦虑、体质量管理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提供一种满足孕妇需求的新型孕期保健模式,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产科门诊建卡常规产检的10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产科服务模式,实验组采用常规产检+助产士主导集中群组的孕期保健模式,分别进行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体重指数、孕妇的产前心理状态、分娩自我效能、分娩结局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利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周等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娩方式采用卡方检验,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新生儿体重和1分钟评分、体质量先进行正态检验,进行t检验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既要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者;若数据为非正态分布者,则采用秩和检验,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表示。孕妇干预前后焦虑评分、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先进行正态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分娩结局比较:分娩方式选择比较:实验组剖宫产率15%,对照组剖宫产率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5.94,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新生儿出生1分钟Aparg评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在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 P<0.05),实验组在缓解焦虑方面优于对照组。(3)体质量评分比较:在实施两种干预后入院时孕妇体重指数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比较:在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妇分娩自我效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分娩自我效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1)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初产妇进行干预,可降低初产妇的产前焦虑、以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自我效能感,提高分娩应对力。(2)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初产妇进行干预,有效控制孕妇孕晚期体质量、可以缩短总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

屈航[10](2020)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计204人,其中71例为经术后42天复查阴道超声提示PCSD形成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择临床资料完善的133例无PCSD形成的产妇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孕期一般情况:年龄、分娩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胎数;(2)孕期合并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3)围手术期情况:胎膜早破、B族溶血性链球菌、剖宫产时机、前置胎盘、术中出血量、羊水污染、术后复查血象情况(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贫血及低白蛋白血症、术后是否发热;(4)瘢痕子宫相关情况:剖宫产次数、距离上次剖宫产的时间;(5)产后检查情况:子宫位置、宫腔分离情况、子宫切口内膜异位症、瘢痕体质。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中产妇的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及围手术期(除术后发热外)等观察指标相对比,提示均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形成无关联(P>0.05)。2.病例组中术后发热16例,占22.5%,子宫位置随访成功47例,其中后位子宫33例,占70.2%,宫腔分离32例,占84.2%,腹部伤口愈合切口随访57例,其中瘢痕体质32例,占56.1%,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较,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OR值>1,95%CI下限>1,即术后发热、后位子宫、宫腔分离及瘢痕体质是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形成可能与术后发热、后位子宫、宫腔分离、瘢痕体质四个因素有关,以上指标均影响剖宫产子宫切口的愈合。

二、浅谈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及几点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及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选择性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性剖宫产的影响因素
    1.1 孕妇因素
        1.1.1 人口学因素
        1.1.2 心理因素
        1.1.3 社会文化因素
    1.2 临床因素
    1.3 政策因素
2 降低CDMR的干预措施
    2.1 针对孕妇进行的干预措施
        2.1.1 产前教育
    2.2 针对医院实施的干预措施
        2.2.1 助产士—产科医生合作产科保健模式
        2.2.2 实施强制性的第二意见
        2.2.3 使用Roboson分类进行剖宫产的审核和反馈
        2.2.4 其他
3 小结

(2)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2010-2020)及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国内外孕产妇死亡及产科重症救治现状分析
    二、毕节示范区重症孕产妇救治能力现状分析
    三、医学临床亚专科医师培训模式的探讨
第一部分 2010-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全国、贵州省和毕节市的孕产妇死亡率
        2.2 毕节市死亡孕产妇年龄分布
        2.3 毕节市死亡孕产妇文化程度
        2.4 毕节市死亡孕产妇收入情况
        2.5 毕节市孕产妇死亡病例孕产次
        2.6 毕节市死亡孕产妇孕期保健情况
        2.7 毕节市孕产妇死亡病例分娩地点和死亡地点
        2.8 毕节市孕产妇死因构成及顺位
        2.9 毕节市孕产妇死亡评审情况
        2.10 死亡孕产妇在各级医疗处理延误中构成比
    3 讨论
        3.1 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走势分析
        3.2 死亡孕产妇基本情况
        3.3 孕产妇分娩和死亡地点分析
        3.4 孕产妇主要死因分析
        3.5 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3.6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干预措施:
    4.结论
第二部分 亚专科培训模式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效果探讨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实施过程部分展示
        2.2 基层培训医师的资料
        2.3 产妇资料
        2.4 围产儿的结局
    3.讨论
        3.1 重症孕产妇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
        3.2 培训效果
        3.3 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4.结论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医学临床亚专科医师培训模式的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我院10年初次剖宫产指征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10-2019年间我院初次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
    2.2 我院2010到2019年间初次剖宫产指征的变迁
3 讨论
    3.1 初次剖宫产率的先降后升
    3.2 我院10年间初次剖宫产指征的变迁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降低我国剖宫产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我院2012~201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12~2019年剖宫产率的情况
    2.2 各年份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
    2.3 剖宫产指征顺位变化
3 讨论
    3.1 逐年下降的剖宫产率
    3.2 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
        3.2.1 瘢痕子宫的增加
        3.2.2杜绝社会因素的剖宫产
        3.2.3 新产程的应用,增加自然分娩

(5)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意向和行为的纵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全文缩写词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一、计划行为理论
        (一)理论介绍
        (二)理论指导本研究可行性分析
    二、研究的方法学基础
        (一)结构方程模型
        (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三)增长混合模型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行为模型与研究假设
        (一)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的理论行为模型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假设
    三、研究内容
        (一)研制理论行为模型核心变量测量量表
        (二)分析妊娠妇女孕期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变化趋势
        (三)构建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实际行为模型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基于横断面调查理论行为模型核心变量测量量表研制
        (一)研究现场
        (二)研究对象
        (三)量表的研制和评价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二、基于纵向调查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意向及行为研究
        (一)研究现场
        (二)研究对象
        (三)调查工具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五)质量控制
    三、研究技术路线
第四部分 理论行为模型核心变量测量量表的研制
    一、横断面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二、妊娠妇女分娩态度量表的研制
        (一)量表条目分析与筛选
        (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三、妊娠妇女分娩主观规范量表的研制
        (一)量表条目分析与筛选
        (二)妊娠妇女分娩主观规范量表信度和效度评价
    四、妊娠妇女分娩自我效能量表的引入及信效度检验
    五、小结
第五部分 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变化趋势分析
    一、纵向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一)失访者与未失访者人群相关特征比较分析
        (二)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
    二、研究对象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分布现状
    三、理论行为模型核心变量的变化趋势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二)妊娠妇女分娩态度发展趋势分析
        (三)妊娠妇女分娩主观规范发展趋势分析
        (四)妊娠妇女分娩自我效能发展趋势分析
    四、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发展轨迹:平均趋势
        (一)分娩方式选择意向无条件LGCM
        (二)分娩方式选择意向有条件LGCM
    五、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发展轨迹:异质性亚组分析
        (一)模型构建及数据分析策略
        (二)GMM拟合信息及潜在类别数量的选择
        (三)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在各潜在类别的发展轨迹
        (四)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发展轨迹分组的预测效度
        (五)不同分娩方式选择意向潜类别与实际分娩方式选择的关系
    六、小结
第六部分 基于SEM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实际行为模型
    一、选择性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多维特征比较
        (一)两组之间基本人口学特征比较
        (二)两组之间分娩态度、主观规范和自我效能测量值的比较
    二、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意向的SEM分析
        (一)假设模型图
        (二)模型设定
        (三)模型拟合评价
        (四)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三、妊娠妇女实际分娩方式选择行为的SEM分析
        (一)假设模型图
        (二)模型设定
        (三)模型拟合评价
        (四)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四、模型交互效度检验
        (一)交互效度检验的模型设定
        (二)结果
    五、小结
第七部分 讨论
    一、我国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的意向和行为现状
    二、妊娠妇女分娩态度量表和分娩主观规范量表评价
    三、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变化趋势
    四、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的行为机制
        (一)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意向和行为受多个变量的直接影响
        (二)分娩方式选择意向是解释选择剖宫产分娩行为机制中的重要变量
        (三)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行为机制中各变量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联系
        (四)计划行为理论在揭示妊娠妇女分娩方式选择行为机制上是有效的
    五、失访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分析
第八部分 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妇女选择性剖宫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基线调查问卷
致谢

(6)医学化理论视域下无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主题
    相关概念界定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意义
    研究创新点
    论文结构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方法论基础
        一、质性研究
        二、扎根理论
    第二节 具体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阐释法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访谈对象的选择
        二、抽样方法
        三、访谈中的伦理原则
        四、访谈过程
        五、质量控制
        六、Nvivo软件的应用
第二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访谈对象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 访谈资料的编码结果
        一、开放性编码
        二、主轴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第三节 Nvivo软件可视化图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个人因素
        一、疼痛因素
        二、身体、心理因素
        三、知识因素
    第二节 社会文化因素
        一、社会因素
        二、文化因素
    第三节 医方因素
        一、医方态度因素
        二、医疗资源因素
    小结
第四章 建议与对策
    第一节 提高全国分娩镇痛普及率,缩小医疗资源地域性差异
    第二节 规范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健康教育形式
    第三节 加强产科管理及医患沟通,严格拒绝无指征手术要求
    第四节 优化分娩环境,加强人文关怀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7)“二胎”政策后高危妊娠发生及结局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引言
    1.1 背景
    1.2 高危妊娠研究发展历程及国内现状
    1.3 研究任务
    1.4 理论依据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高危妊娠的发生情况
    3.2 妊娠结局
    3.3 分娩方式
第四章 讨论
    4.1 生育政策的调整对高危妊娠发生影响的讨论
    4.2 按时、规范的产检对减低不良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4.3 从妊娠结局上观高危妊娠所带来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8)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药品
        1.4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TEAS治疗方法
        2.2 PCEA治疗方法
        2.3 对照组产程观察
        2.4 标本采集
        2.5 标本检测
        2.6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2 产妇镇痛效果评价
    3 镇痛前即刻及镇痛后120分钟β-内啡肽含量比较
    4 经阴分娩产程时长比较
    5 缩宫素使用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
    6 中转剖宫产率比较
    7 经阴分娩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9)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在初产妇的应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助产士主导的孕期保健的应用研究
        1.1.1 孕期保健
        1.1.2 助产士主导的孕期保健的研究现状
        1.1.3 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国外研究现状
        1.1.4 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国内研究现状
    1.2 理论基础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及终止病例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分组方法
        2.2.3 成立研究小组
        2.2.4 干预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
        2.3.2 效果评价
    2.4 评估时间及资料的收集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6 研究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2.8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的收集和脱落情况
    3.2 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3 干预前两组孕妇基线资料情况
    3.4 干预后效果评价
        3.4.1 干预后两组孕妇分娩结局比较
        3.4.2 干预前后两组孕妇焦虑评分比较
        3.4.3 干预前后两组体质量的比较
        3.4.4 两组孕妇自我分娩效能评分比较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4.2.1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4.2.2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产后出血、产程时间和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的影响
    4.3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孕妇焦虑的影响
    4.4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孕妇体质量的影响
    4.5 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孕妇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综述 我国助产士主导孕期保健对分娩结局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文献回顾
    1 PCSD的分类
    2 PCSD的临床表现
        2.1 月经异常
        2.2 痛经与盆腔痛
        2.3 继发性不孕
        2.4 其他
    3 PCSD的治疗方法
        3.1 保守治疗
        3.2 手术治疗
    4 PCSD对妊娠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观察指标
    1.3 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孕妇一般情况
    2.2 妊娠期合并症
    2.3 围手术期情况
    2.4 瘢痕子宫相关情况
    2.5 产后复查情况
    2.6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浅谈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及几点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选择性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 孙丽,张晶,吴平,郭荣煌,李旭媛.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1(06)
  • [2]毕节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2010-2020)及阶梯式亚专科培训模式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效果探讨[D]. 陈桂娴.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3]我院10年初次剖宫产指征的变迁[D]. 于晓红.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我院2012~201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分析[J]. 陈小芸. 中国当代医药, 2020(31)
  • [5]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分娩意向和行为的纵向研究[D]. 邱蕾.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9)
  • [6]医学化理论视域下无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研究[D]. 陈翀宇.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7]“二胎”政策后高危妊娠发生及结局情况分析[D]. 李晓玲. 青岛大学, 2020(01)
  • [8]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D]. 苗维娟. 青岛大学, 2020(01)
  • [9]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在初产妇的应用性研究[D]. 崔劲花.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D]. 屈航. 西安医学院, 2020(08)

标签:;  ;  ;  ;  ;  

浅谈提高剖宫产率的因素及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