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例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因素分析

69例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因素分析

一、69例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薛林林[1](2021)在《291例成人破伤风患者治疗策略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探讨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的影响因素,以期实现早期识别危重患者,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10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91例成人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分别按照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同预后进行分组,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潜伏期、受伤部位、致伤因素、伤口处理情况等临床资料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得到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Ablett分级标准将291例成人破伤风患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组,对各组的潜伏期、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受伤部位、致伤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潜伏期、基础疾病中的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影响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是否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两组间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基础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机率更大。根据预后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对两组间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是否发生并发症、是否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抗毒素使用剂量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抗毒素使用剂量,喉痉挛窒息,并发症中的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病情严重程度、抗毒素使用剂量,喉痉挛窒息,并发症中的心律失常为破伤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潜伏期越短、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成人破伤风患者病情越重;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成人破伤风患者更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情越重,破伤风抗毒素使用剂量相对不足、发生喉痉挛窒息、并发心律失常的成人破伤风患者病死率更高。

宋欣[2](2020)在《石家庄、南京两市人群创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及基层医务人员破伤风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文中指出背景破伤风(Tetanus)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后,在伤口局部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导致的极其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破伤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世界各地区年发病率存在很大差异,绝大多数发生于发展中国家,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目前关于一般人群破伤风发病率的研究较为缺乏。中国成人很少接种破伤风疫苗,而且医务人员对创伤后破伤风的防治工作中存在较多误区。临床医生在接诊处理破伤风患者过程中,对破伤风免疫制剂使用方法不尽一致,普遍存在破伤风免疫制剂使用不规范的问题。目的调查石家庄市和南京市南北两地创伤后破伤风疾病发病情况、经济负担和防治现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对破伤风的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增强医务人员对破伤风疾病的重视程度,减少破伤风防治工作中的误区,为制定破伤风防控策略和规范破伤风的防治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破伤风病例资料来源于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和南京市医疗机构确诊的创伤后破伤风病例,基层医务人员防治知晓情况资料来自于2019年5月-6月在河北省、安徽省、重庆市和山东省部分在职的基层医务人员中填写的调查问卷。运用描述统计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破伤风发病率、分布特征、经济负担和防治现状及基层医务人员破伤风相关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2014-2018年石家庄市和南京市创伤后破伤风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42/10万和0.17/10万,其中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41/10万和0.44/10万;粗死亡率分别为0.11/100万和0.05/100万,病死率分别为2.70%和2.86%,死亡原因均为抽搐痉挛导致的窒息,继而发生呼吸功能衰竭、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所致,75%的死亡病例发病至死亡间隔≤7天。病例男女比为2.70:1,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分别为0.44/10万和0.17/10万(χ2=55.978,P<0.05);病例以农林牧渔从业人员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6.64%。病例创伤部位主要发生于四肢,占80.82%,仍有4.11%的病例发病无明显诱因;65.07%的病例在受伤后1-2周内发病。病例中,83.22%使用了破伤风抗毒素(TAT)和/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其中包括4岁儿童病例。本次调查292例创伤后破伤风病例,共产生直接医疗费用13 363500.08元,每例平均费用为45 765.41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自费和农合医保为主,分别占59.25%和31.16%。本次调查的344名基层医务人员中,破伤风的一般潜伏期知晓率为41.28%;知晓肛周脓肿和结肠穿孔可造成破伤风感染的基层医务人员分别为52.91%和37.79%;完全知晓三种免疫制剂名称的占50.58%,其中破伤风类毒素(TT)的知晓率为57.85%;17.44%的医务人员混淆了TT和TAT概念;66.57%认为24h内接种免疫制剂才有效。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是基层医务人员知晓水平的显着性影响因素(OR=1.423,95%CI:1.068-1.896)。结论1.2014-2018年石家庄市和南京市创伤后破伤风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42/10万和0.17/10万,南北两地破伤风发病情况存在显着差异。2.创伤后破伤风发病与职业暴露密切相关,男性、60岁及以上和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发病率较高。3.2014-2018年石家庄市和南京市创伤后破伤风患者人均直接医疗费用为4.48±0.31万元~4.89±0.83万元,占当地人均GDP比例较高,医疗负担重。4.2014-2018年石家庄市和南京市创伤后破伤风患者救治中,TAT及TIG的被动免疫应用较高,但TT主动免疫极低。5.基层医务人员对破伤风知晓水平相对较低,对破伤风免疫制剂的概念和使用存在误区,主要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王传林,刘斯,邵祝军,尹遵栋,陈庆军,马霄,马超,王青,王凌航,邓继岿,李艺星,赵智娴,吴丹,吴疆,张丽,姚开虎,高源,谢旭[3](2020)在《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文中研究指明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主要介绍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方法及潜在外伤高危人群的暴露前免疫。

王传林,刘斯,邵祝军,尹遵栋,陈庆军,马霄,马超,王青,王凌航,邓继岿,李艺星,赵智娴,吴丹,吴疆,张丽,姚开虎,高源,谢旭[4](2020)在《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文中研究说明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主要介绍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方法以及潜在外伤高危人群的暴露前免疫预防。

王传林,刘斯,邵祝军,尹遵栋,陈庆军,马霄,马超,王青,王凌航,邓继岿,李艺星,赵智娴,吴丹,吴疆,张丽,姚开虎,高源,谢旭[5](2019)在《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文中研究表明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主要介绍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方法及潜在外伤高危人群的暴露前免疫。

罗菲[6](2019)在《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与建国之初同样被列为卫生工作重点的烈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同,新法接生直至1985年才基本得到普及,时间跨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若干历史时期,其中原因也远非普遍接种疫苗那样简单。因此,研究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历史过程,勾勒新法接生推行的社会图景,探究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各种因素,剖析影响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即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运用历史文献学方法,对新中国推行新法接生直至基本普及的全过程加以系统考察,从而再现新法接生推行的基本历史面貌。与此同时,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新法接生的36年间政治、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变迁,采用医疗社会史与医疗经济学研究的分析工具,在综合考察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政治运动、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和传统生育观念是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新法接生率的起伏变化的命题。成果:通过分析推行新法接生的各个构成要素,诸如宣传动员、人力资源、推广方式、组织管理等,全面梳理新法接生推广的基本历史经验,客观再现新中国新法接生由推广到基本普及的历史。通过查阅、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史料,发现“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率存在虚高的成分,而“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时期农村产妇受到的医疗照顾也并不像前此论者所估计的那样少。“文革”时期许多中、高级妇幼保健人员或参加巡回医疗队,或被下放到农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新法接生的推广,他们培训的“在地化”初级医疗人员也为“文革”后期新法接生迅速推广并普及储备了人力资源。在构建新法接生推行历史图景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对旧产婆改造、妇幼保健员培训、助产教育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结合社会制度变迁,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并剖析了其中隐含的内在逻辑。在乡村医疗卫生人员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传统中医业者以其技术水平、庞大数量和广泛分布,受到政府关注,并被组织到新法接生推行工作之中。文中还对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行特色作了分析,并结合政策环境,提出医疗资源配置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收集与分析各地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数据的基础上,生动再现新法接生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波浪式走向,借助医疗社会学、人口学等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考察影响新法接生推行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推动力量与影响因素,提出导致这种起伏变化及新法接生推广历时36年才宣告基本普及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环境多变、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经济条件落后、传统生育观念影响等几个方面。结论:本文力求在再现新法接生普及历史面貌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新中国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主要成就及基本历史经验,并由此揭示出新法接生普及耗时长久的主要原因及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背后隐藏的内外制约因素。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行以来,保护妇婴健康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中心工作,采取了团结改造己有人员,培训新生力量,大力宣传新法接生,并在城乡和厂矿广泛建立新法接生组织和机构的一系列措以施,运用点面结合、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在全国展开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和产妇产褥热的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妇幼保健人员的艰苦努力,新法接生于1959年在城市基本普及,此后,推行新法接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新法接生推行的过程,伴随着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构成新中国新法接生推行的独特面貌。在新法接生宣传中,除了教育民众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外,重点在通过新旧对比,激发民众对新的人民政权的认同感。在接生员培训方面,既有接生技能内容的培训,也带有土地改革、合作化、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鲜明时代特色,其中也能看到传统中医或隐或显的影响。在执业资格管理上,1949-1957年间较严格地实施专业化与证照制度;限于农村地区的各方面条件,1958年提出卫生人员都要做新法接生工作的要求,1963年正式提出只要采用了消毒接生与消毒断脐的方法,即使是家属或亲邻等实施的接生操作一样算作新法接生,事实上弱化了对接生员执业资格的管理,并使新法接生的技术要求降到了最低。1978年后,在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着重推广了1963年以后的做法,从而提高了这种低技术含量的新法接生推行的速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的质量及新法接生率的稳定性。“文革”时期虽然妇幼保健机构大量撤销,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但由于前此“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以及“文革”时期包括妇产科专家在内的大批中、高级医疗卫生人员的下放,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的效果,部分地区农村母婴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采取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新法接生推行办法,加之农村经济逐步好转,医疗装备与专业人员基本到位,妇幼保健网基本形成,新法接生很快在全国基本普及。

代帆[7](2016)在《无动物源破伤风类毒素的生产工艺及在百白破疫苗中效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破伤风梭菌在适宜培养基可产生破伤风毒素,经过粗纯、脱毒、精制等步骤获得高纯度的破伤风类毒素,再经制剂步骤得到破伤风疫田用于免疫接种,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但目前国内外生产破伤风毒素仍使用牛心浸液或胰酶酪蛋白作为主要的营养成分,使用这些原料行引入疯牛病的风险,且自制牛心浸液工艺复杂、批次稳定性差,不利于工业化生产。木研究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无动物源培养基。并通过离心,过滤,柱层析,脱毒,精制等步骤获得了高纯度的类毒素,比较了不同佐剂吸附百白破疫苗的效价及抗体滴度。通过一系列试验获得以下结论:1.本文利用蛋白胨或酵母粉作为主要氮源进行对比,葡萄糖作为碳源发酵生产破伤风毒素,通过试验确定,酵母粉为产毒培养基最适氮源。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在酵母粉为9.2 g/L,葡萄糖为6.66 g/L时可获得60 Lf/mL的产毒量。2.本文收获的发酵液经离心收集上清液、0.22 过滤、随后经DEAE柱层析粗纯,在80 mmol/L盐浓度下毒素回收率达到80%。将洗脱的毒素用四种不同的条件进行脱毒,结果显示甲醛最高27 mmol/L,赖氨酸最高20 mmol/L时均能成功脱毒。类毒素经过疏水柱层析纯度可达到2500 Lf/mgPN,毒素回收率高于85%。3.本文通过用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分别吸附百白破抗原,配置为三组分和五组分百白破疫苗。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小鼠效价均高于国家标准。小鼠血清ELISA结果显示磷酸铝佐剂组抗体滴度普遍高于氢氧化铝组,更适合做百白破疫苗铝佐剂。同时FIM抗原的加入对于除PRN外的其他抗原的血清抗体滴度均无显着影响。

隋萍萍,孙平,姚黎军,郭莉,鞠建新[8](2014)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入院后采用抗菌素、镇静剂、破伤风抗毒素(TAT)等综合治疗,同时再给予细致、周密的护理。结果本组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后,死亡6例,治愈46例。死亡原因:3例败血症、3例呼吸衰竭,死亡组男女比例为2:4,出生至发病时年龄(5.13±0.27)d,并发症发生率66.7%;存活组男女比例为21:25,出生至发病时平均年龄(7.46±0.29)d,并发症发生率28.3%。结论对于新生儿破伤风患儿而言,行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使其情绪稳定,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戚小兵,於娟娟,邱黎明,郭小宝,郑妙虹[9](2013)在《珠海市2006~2010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珠海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获得新生儿破伤风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0年珠海市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46‰,年均病死率为7.69%,年均死亡率为0.035‰,病例全部为外来流动人群,分娩方式均为非住院分娩。结论:外来流动人群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高危人群,非住院分娩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原因。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倡和推广住院分娩,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陈怡平,魏文,邱春华,王连华[10](2011)在《台州市2009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台州市2009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台州市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发病资料,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新生儿破伤风报告病例13例,发病率0.20‰。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椒江区(4例,病死1例);病例报告2~7月份高发,占76.92%(10/13);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25:1;患儿母亲均未接种过破伤风内毒素,接受过产前检查者仅占46.15%(6/13);患儿均未在医院出生,在家中出生占92.31%(12/13);61.54%(8/13)由未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结论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监测工作,对孕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提高基础卫生服务等是控制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69例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9例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91例成人破伤风患者治疗策略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成人破伤风诊治进展
    一、破伤风发病机制
    二、破伤风的诊断
    三、破伤风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分级
    四、破伤风的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例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Ablett分级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临床特点分析
        2.2.1 受伤部位
        2.2.2 致伤因素
        2.2.3 潜伏期
        2.2.4 基础疾病
        2.2.5 并发症情况
        2.2.6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
        2.2.7 入住ICU情况
        2.2.8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相关因素
    2.3 治疗
        2.3.1 伤后处理
        2.3.2 抗毒素
        2.3.3 抗感染
        2.3.4 气管切开
        2.3.5 镇痛镇静及纠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4 预后分析
        2.4.1 死亡原因及病死率
        2.4.2 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石家庄、南京两市人群创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及基层医务人员破伤风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研宄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部分 石家庄、南京两市人群创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
        一、技术路线
        二、研究现场的选择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四、调查数据
        五、研究方法
        六、质量控制
        (一) 设计阶段
        (二) 实施阶段
        (三) 数据处理阶段
        七、伦理
    第二部分 基层医务人员破伤风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一、技术路线
        二、调查对象选择
        三、调查数据
        四、研究方法
        五、质量控制
        六、伦理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石家庄、南京两市人群创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
        一、发病情况
        二、经济负担
    第二部分 基层医务人员破伤风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基础知识知晓情况
        三、临床知识知晓情况
        四、知晓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一、发病情况
    二、经济负担
    三、知晓情况
局限性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2014-2018年破伤风病例住院期间直接医疗费用调查表
    附表2 基础资料收集表
    附表3 2014-2018年医院破伤风病例主动搜索表
    附表4 2019年医务人员破伤风知晓情况调查表
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的论文
附件
致谢
个人简介

(4)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2.1 全球破伤风流行病学概况
    2.2中国破伤风流行病学概况
3 破伤风免疫制剂
4 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
    4.1 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分类
    4.2 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4.3 破伤风的被动免疫
    4.4 破伤风的主动免疫
5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
    5.1 一般人群
    5.2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5.2.1 免疫功能轻度受损外伤患者
        5.2.2 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外伤患者
6 潜在外伤高危人群的暴露前免疫
7 破伤风患者的免疫处置

(6)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缘起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核心概念:新法接生及其演变
    2. 前人研究述评
        2.1 涉及“新中国新法接生”的史学着述
        2.2 有关新中国新法接生队伍及其管理机构的研究
        2.3 接生制度化与社会动员
        2.4 新中国新法接生研究的多个面向
        2.5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3. 研究的范围、分期及意义
        3.1 研究对象的范围
        3.2 研究对象的分期
        3.3 研究目的
        3.4 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
        4.3 创新之处
    5. 文献资料
        5.1 文献来源
        5.2 文献资料的甄选原则
第一章 新法接生推行的三种传统
    1. 民国时期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1.1 新法接生推行被纳入国家卫生行政
        1.2 卫生试验区的工作与新法接生推行试点
        1.3 助产教育与接生婆培训开启生育医疗化进程
        1.4 建立妇婴卫生公共服务网络的尝试
        1.5 免费接生实践及其经验
    2.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2.1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新法接生推广的理论基础
        2.2 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完善妇幼卫生制度
        2.3 开展群众性新法接生宣传
        2.4 多样化的新法接生队伍培训
        2.5 加强新法接生的组织管理
        2.6 积极团结各方面力量推行新法接生工作
    3.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3.1 学习苏联医学的历史选择
        3.2 学习苏联先进的妇幼卫生组织管理经验
        3.3 学习苏联经验改革助产教育制度
        3.4 引进新技术,为新法接生注入时代内容
        3.5 学习苏联经验中存在的问题
    4. 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新法接生宣传
    1. 进行新法接生宣传的必要性
        1.1 新生儿破伤风与产妇产褥热高发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1.2 歧视妇女歧视助产的旧生育思想普遍存在
        1.3 新法接生宣传是打破旧思想束缚的有力措施
        1.4 新法接生宣传是构建“人财两旺”新社会的思想武器
    2. 不同历史时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宣传主体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2.2 1960年代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实施主体
        2.3 1970-1985年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3. 结合政治运动宣传新法接生理念
        3.1 土改时期新法接生宣传
        3.2 结合“大跃进”宣传新法接生
        3.3 结合革命话语宣传新法接生
        3.4 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新法接生
    4. 综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使新法接生家喻户晓
        4.1 利用妇幼卫生展览会等受众面广的宣传形式扩大影响面
        4.2 利用个别谈话或小型会谈的方式专注点上深入
    5. 宣传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5.1 宣传工作的成效
        5.2 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 小结
第三章 新法接生队伍培养与提高
    1. 初级新法接生人员培养
        1.1 旧产婆改造与新法接生员培训
        1.2 妇幼保健员训练与女赤脚医生培训
    2. 学校教育
        2.1 新中国早期的助产士培训
        2.2 助产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
        2.3 助产士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养
        3.1 由学校培养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3.2 由中级晋升而来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3.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
    4. 在职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4.1 行政干部的培训与提高
        4.2 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5. 小结
第四章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1.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1.1 国家政策与各省市举措
        1.2 各地试点区域选择与重点培养
        1.3 由点带面的工作方法
    2. 个案分析:广东兴宁县新法接生工作的全面推广
        2.1 兴宁县开启新法接生试点工作
        2.2 新法接生工作全面推广
    3. 民族地区的新法接生推广
        3.1 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广的方针政策
        3.2 新法接生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实践
    4. 小结
第五章 新法接生的管理措施
    1. 新法接生队伍的组织形式
        1.1 群众性妇幼保健组织
        1.2 国家举办的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2. 新法接生队伍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党政领导,实行第一书记挂帅
        2.2 实行劳动报酬与免费接生的双向经济驱动机制
        2.3 建章立制,严格制度管理
        2.4 建立妇幼保健网,实施一体化管理
        2.5 启动评模奖优的荣誉激励机制
    3. 小结
第六章 新法接生与中医
    1. 传统中医学产科理论与实践
        1.1 产科专着中与新法接生有关的分娩方法论述
        1.2 产科专书以外的医书中与新法接生相关的论述
        1.3 与产前检查及产后疾病防治有关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2. 产婆(接生员)接产中体现的中医理论
        2.1 优秀产婆接生技术源于中医理论
        2.2 接生员运用中医理论处理难产
    3. 中医积极参与新中国新法接生推广
        3.1 中医积极参与新法接生宣传
        3.2 中医参与培训与辅导管理接生员队伍
        3.3 中医理论与实践对新法接生的促进
    4. 中医被纳入新法接生制度之中
第七章 推行新法接生的成就及历史经验
    1. 新法接生推行工作的成就
        1.1 在全国基本普及新法接生,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1.2 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妇幼保健队伍,促进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开展
        1.3 革除旧生育习俗,初步形成科学生育观
        1.4 加强新法接生科学研究,推动助产学与产科学学术进步
        1.5 保障国家建设的劳动力供给,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的发展
        1.6 新法接生强化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2. 普及新法接生的基本历史经验
        2.1 党和政府的领导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根本保障
        2.2 持续有效的宣传工作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思想基础
        2.3 接生队伍建设是普及新法接生的人力保障
        2.4 创建制度化接生模式是新法接生普及的组织基础
        2.5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新法接生顺利推进的重要力量
        2.6 合理解决接生报酬是调动新法接生队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2.7 善用传统中医力量丰富了新法接生理论并促进其推广
    3. 小结
第八章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1. 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的起伏
        1.1 作为评价标准的新法接生率
        1.2 全国历年新法接生率呈现阶段性变化
    2. 1958-1959年新法接生率修正
        2.1 “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统计方法直接导致新法接生率过高
        2.2 通过《人口志》等资料修正新法接生率
        2.3 通过回顾性调查修正新法接生率
    3.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3.1 变动较大的政策环境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3.2 人力资源匮乏迟滞新法接生普及进程
        3.3 长期经济水平低下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3.4 传统生育观念长期存在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4. 除旧布新非易事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法接生大事记
    附录2 《医士、药剂士、助产士、护士、牙科技士暂行条例》摘录
    附录3 广东省农村接生员之组织领导
    附录4 关于普及新法接生工作的报告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7)无动物源破伤风类毒素的生产工艺及在百白破疫苗中效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破伤风梭菌概述
        1.1.1 破伤风梭菌简介
        1.1.2 破伤风毒素结构和功能
        1.1.3 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策略
    1.2 破伤风类毒素在疫苗中的应用
        1.2.1 吸附破伤风疫苗
        1.2.2 百白破疫苗
        1.2.3 结合疫苗
    1.3 破伤风类毒素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1.3.1 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
        1.3.2 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1.3.3 脱毒工艺的研究进展
        1.3.4 载体蛋白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控制
    1.4 木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4.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和百白破抗原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溶液与缓冲液
    2.2 主要分析方法
        2.2.1 絮状沉淀测定
        2.2.2 蛋白含量测定法
        2.2.3 蛋白氮测定
        2.2.4 脱毒检查
        2.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2.6 百白破效价及抗体滴度测定
        2.2.7 破伤风毒素(类毒素)纯度测定
    2.3 破伤风梭菌在无动物源培养基的发酵工艺优化
        2.3.1 无动物源培养基的可行性探究
        2.3.2 不同组分含量对于产毒的影响
        2.3.3 单因素实验优化
        2.3.4 响应面优化产毒量
        2.3.5 30 L放大实验
    2.4 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工艺研究
        2.4.1 发酵液预处理
        2.4.2 DEAE柱层析
        2.4.3 不同甲醛和赖氨酸浓度对破伤风类毒素性质的影响
        2.4.4 精制
    2.5 百白破疫苗中各抗原效价以及抗体滴度研究
        2.5.1 抗原的制备
        2.5.2 百白破苗配制
        2.5.3 百白破效价测定
        2.5.4 百白破抗体滴度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破伤风梭菌在无动物源培养基的发酵工艺优化
        3.1.1 无动物源培养基的可行性探究
        3.1.2 不同组分含量对于产毒的影响
        3.1.3 单因素实验优化
        3.1.4 产毒量响应面优化结果
        3.1.5 30 L放大实验结果
    3.2 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工艺研究
        3.2.1 发酵液预处理结果
        3.2.2 DEAE柱层析结果
        3.2.3 不同甲醛和赖氨酸浓度对破伤风类毒素性质的影响
        3.2.4 破伤风类毒素精制的结果
    3.3 百白破疫苗中各抗原效价以及抗体滴度结果
        3.3.1 不同佐剂对于百白破抗原吸附率的比较
        3.3.2 百白破中破伤风效价测定结果
        3.3.3 百白破中百日咳效价的测定结果
        3.3.4 百白破中抗体滴度的测定结果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发表论文
8 致谢

(8)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2.1 呼吸道护理
        1.2.2 营养护理
        1.2.3 控制抽搐和感染
        1.2.4 环境安排与行为护理
        1.2.5 脐部护理
2 结果
3 小结

(9)珠海市2006~2010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珠海市2006~2010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情况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发病地区和时间分布
        2.2.2 发病年龄、性别分布和户籍分布
    2.3 新生儿破伤风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珠海市2006~2010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3.2 外来流动人群、非住院分娩是珠海市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重要因素
    3.3 促进外来流动人群住院分娩,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10)台州市2009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
        2.2.2 性别、日龄分布
        2.2.3 时间分布
    2.3 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
        2.3.1 患儿母亲免疫史及产前检查情况
        2.3.2 患儿分娩地点与接生方式
        2.3.3 患儿就医单位级别分布
        2.3.4 其他指标
3 讨论

四、69例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91例成人破伤风患者治疗策略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薛林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石家庄、南京两市人群创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及基层医务人员破伤风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D]. 宋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3]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J]. 王传林,刘斯,邵祝军,尹遵栋,陈庆军,马霄,马超,王青,王凌航,邓继岿,李艺星,赵智娴,吴丹,吴疆,张丽,姚开虎,高源,谢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02)
  • [4]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J]. 王传林,刘斯,邵祝军,尹遵栋,陈庆军,马霄,马超,王青,王凌航,邓继岿,李艺星,赵智娴,吴丹,吴疆,张丽,姚开虎,高源,谢旭.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0(01)
  • [5]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J]. 王传林,刘斯,邵祝军,尹遵栋,陈庆军,马霄,马超,王青,王凌航,邓继岿,李艺星,赵智娴,吴丹,吴疆,张丽,姚开虎,高源,谢旭.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12)
  • [6]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D]. 罗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无动物源破伤风类毒素的生产工艺及在百白破疫苗中效力研究[D]. 代帆. 天津科技大学, 2016(05)
  • [8]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措施[J]. 隋萍萍,孙平,姚黎军,郭莉,鞠建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S2)
  • [9]珠海市2006~2010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戚小兵,於娟娟,邱黎明,郭小宝,郑妙虹. 中国妇幼保健, 2013(17)
  • [10]台州市2009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结果分析[J]. 陈怡平,魏文,邱春华,王连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1(06)

标签:;  ;  ;  ;  ;  

69例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