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同市平望公园园林植物布置

浅析大同市平望公园园林植物布置

一、大同市平旺公园园林植物配置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丁欣然[1](2020)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以天津侯台城市公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镇化的发展不仅为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其中水问题不容小觑,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等问题尤为突出,如若不重视并解决水问题,水问题将会反过来制约城市的发展。解决水问题,首先要处理好、利用好雨水。对此,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大面积绿地、水体等,可以作为天然的雨水储存、利用的场地,是海绵城市实施的优良载体。以此为契机,本文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展开研究,旨在探究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法与实施途径。本文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天津市的自然环境、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分析研究,论述了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天津城市公园建设的可行性。其次,结合天津市自然特点,探究并评价适用于天津海绵城市建设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及应用重点。同时,笔者选取六个具有较强借鉴意义的雨洪管理项目案例,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经验与借鉴。针对天津气候、土壤、排水等特点,选择适宜的城市公园低影响开发设施并构建城市公园的雨水系统。然后从竖向、水体、土壤、植物、道路、建筑与场地等方面提出公园各要素的设计方法。最后将研究内容应用于天津侯台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的具体实践,并通过相关计算预估设计水文效益,从而验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于天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武元铭[2](2019)在《大同市矿区公园绿地植物种类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公园是专门为市民休闲娱乐而建造的重要场所,通过公园绿地的匹配,使其能够同时具备生态美化、空气净化等综合性环境功效,充分发挥公园公共建设服务的有效价值,代表着城市园林发展的基本水平。本文以大同市矿区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公园绿地植物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大同市矿区公园拥有的园林植物主要有424种,乔木类256种,灌木类119种,藤本类26种,水生类11种,草坪及地被类12种,公园内的园林植物隶属于34科67属,裸子与被子植物呈2:9的比例分布,裸子植物达3科12属共19种,被子植物则占到31科55属38种。8种以上的植物科主要有杨柳科、松科、柏科、榆科及禾本科;常绿类植物有14种,落叶类植物有43种。(2)大同市矿区公园的绿地主要配置模式有乔+草、灌+草、乔+灌+草、乔+灌+藤+草、乔+藤+草、全灌、全乔等七大类。(3)平旺公园的6个植物景观研究样本中,综合质量达到1级、3级水平的均占到16.7%,2级、4级水平的占到33.3%,整体的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指数达到71.4%,综合质量水平应属于2级;绿园公园综合质量达到2级水平的占到16.7%,3级水平的占到50%,4级水平的则占到33.3%,整体的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指数达到67.5%,综合质量水平应属于3级;怡欣园公园综合质量评价3级水平的占到25%,4级水平的则高到75%,整体的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指数达到63.2%,综合质量水平应属于4级;老年活动中心综合质量评价2个样地均为3级水平,整体的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指数达到70.85%,综合质量水平应属于3级;口泉植物园综合质量评价达到1级、2级、3级水平各占三分之一,整体的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指数达到78.3%,综合质量水平应属于2级。

李纯子[3](2018)在《山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优化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相立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增速,传统村落日渐衰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关系到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问题。山西省作为传统村落数量较多、分布密集的省份,其保护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容小觑。本文以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为基础,通过对不同模式的评述和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旨在优化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实地走访及查阅文献和新闻,对山西省传统村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类型进行分析。山西省传统村落的现状特点为数量多、分布不均衡但是较为集中三个。对其主要存在的类型从空间格局分成散点型、条带型、团堡型和层叠型;从地理位置分成城镇周边型、乡镇周边型和自然环境周边型;根据经济基础分成经济发达型和经济不发达型。(2)对山西省现存的保护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分别得出了静态保护模式和活态保护模式的优点和缺陷。(3)通过以上的分析,对现存的保护方法取长补短进行不同的结合,得出了 2种保护模式和4种侧重点不同的发展模式,分别是整体分区保护与主要界面分区保护;以旅游开发为主的综合开发模式、社区主导开发模式和特色产业开发模式,前期不进行旅游开发的促经济发展模式。(4)通过运用已经优化的保护发展模式,对相立村做了具体的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具体的保护规划有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建筑的保护与整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系统规划、村落整治,具体的发展规划有特色产品发展以及旅游发展,实践证明得到的优化后的保护方法是可行的,而且即便是开始使用了某种保护发展模式,在以后也可以根据村落当前所处的情况进行调整,在后期可以转变模式,也就是说,在具体进行传统村落规划时可以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要灵活运用才好。本文希望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的优化研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廖跃春[4](2018)在《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常熟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红色文化景区是由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孕育衍化而成的一种特殊的景区类型。新世纪以来,红色文化景区伴随着以革命圣地、纪念地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这种红色文化景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挖掘红色文化景区的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文化景区内容,使其发展成为可学习、可欣赏、可体验、可回味的红色文化经典景区,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究的内容,也是现阶段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文章主要围绕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实践的具体方法展开讨论。本文第一章结合调研对我国红色文化景区的现状以及现阶段红色文化景区特点进行分析。第二章提出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的理论指导、基本原则和三要素;第三、四、五章分别从红色文化景区的视觉形象设计、满足大众行为心理的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以及景观环境生态设计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总结并完善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第六章结合实践——常熟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改造,通过资料搜集和现场考察,充分挖掘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的文化价值,并分析目前沙家浜红色景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规划设计改造,验证景观规划设计三元素在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的可行性。

唐亚星[5](2016)在《长沙市桃花岭公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一定的生态意义也可以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因此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进行相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长沙市桃花岭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等调研方法,在对桃花岭公园植物景观整体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对园中植物景观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公园中的人工植物种类与植物群落进行了详细调查,桃花岭公园人工植物景观所涉及的园林植物共有103种,分属于61科,其中排名靠前的禾本科和蔷薇科分别有9种、7种,两科共16种,占总数15.5%,地位较为突出。在103种植物中,乔木有26科37种,常绿乔木有19种,落叶乔木18种,常绿与落叶的成分比例约为1:1;灌木有21科28种,常绿灌木有18种,落叶灌木10种,常绿与落叶的成分比例约为2:1:草本有22科29种;藤本植物有4科5种:竹类植物4种:园中植物群落配置模式较为丰富,主要以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小乔木—灌木—地被两种模式构成,公园的植物景观具有较强的层次感。2根据桃花岭公园的功能分区,分别对各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园内各区之间相互衔接紧密,其植物景观各具特色,入口区以桃为主题,大量观花观叶的树种遍植其中,色彩缤纷,烘托出了公园入口的热闹非凡的气氛;景观跌溪区和景观水库区自然条件优越,依山畔水,植物景观临水而设,溪涧两侧和沿湖滨水区域的植物景观以自然式为主,其景怡人;特色水景区由层层分布的水塘组合而成,水塘中栽植的各种水生植物是其主要特色,观景游览性较强;汇水溪区的植物景观是桃花岭公园中最为精致的一部分,适宜闲游于其间。3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桃花岭公园中植物与水体、园路、建筑等其它造园要素之间的关系,桃花岭公园的植物景观涉及到的水景主要为湖泊、溪涧、水塘,园中水域面积较大,植物造景和水体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协调;主、次园路在植物造景上兼顾了其应有的功能性和观赏性,较为注重细节处理;园中建筑周围的植物造景根据建筑的的功能、风格以及周边自然环境进行设计,使建筑充分融入了周围的环境之中。

李日恒[6](2015)在《大同市公园植物应用现状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大同市公园植物种类、数量、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公园植物种类丰富,但存在着植物造景整体效果欠佳等问题。笔者对今后公园建设中植物的选择、植物景观的营造做了初步探讨,提出大同市应充分利用现有园林植物资源,同时引进驯化新品种和开发利用野生资源等发展策略。

罗浪[7](2013)在《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泸州百子图文化广场空间使用者行为研究》文中认为现代城市广场已被看成是城市政治、社会、文化的中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城市建设者开始聚焦广场的建设,然而由于过多地重视经济效益和形式主义,导致了在城市广场空间的设计中忽略了人这一真正使用者,使城市广场空间建设发展出现了失衡。如何通过对人的心理与环境、人的行为与环境研究来创造具有魅力和高品质的广场空间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城市广场空间理论和环境行为学理论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确立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再者,通过国内外对城市广场空间及环境行为学研究的分析与比较,发现环境行为学可以成为城市广场空间非物质主义设计的理论依据。最后,以城市广场空间中使用者行为模式为出发点,以泸州市百子图文化广场为例,采用空间分析法、动线观察法、采访询问法对广场的空间背景与空间本体进行了详细调查,并从环境行为学角度对广场空间使用者的性别、年龄、活动形式、活动类型、主要活动区域和活动时间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百子图文化广场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城市广场空间设计提供参考。在对百子图文化广场的调研中发现,该广场是一个围合性较弱,具有复合空间形态的交通枢纽型广场。广场空间中设施较为丰富,且能较好地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广场空间中主要存在三种行为模式——社会性行为、自发性行为、必要性行为,并以自发性行为和社会性行为为主。广场空间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使用者在活动类型、活动区域、活动时间、空间需求上具有显着差异。广场空间在不同季节、同一天不同时间段、节假日和工作日都具有不同的空间环境特性,且表现出不同的广场空间使用者行为模式。

王春霞[8](2012)在《温州市景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温州市景山公园是温州市市级综合性城市公园,是温州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公园面积约340公顷,位于温州市区西部,三面环城,距市中心约2.5公里,是温州历史上的城西揽胜处。随着近十多年来景山公园管理处的山体覆绿工程以及每年的植树节活动,景山公园现状植被覆盖率已较高,基本上已经呈现出浓郁的山体林地景观。但近年来的山体覆绿工程主要以粗犷绿化为主,因此景山公园植物景观存在植物景观单调、季相变化不丰富、花灌木及地被严重缺乏、植物景观主题性不突出等问题。本文在城市公园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的规划设计成果,参考游客提出景山公园要加强四季景观的建设、增加植物种类、加强植物主题园建设等的建议,结合景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合理分析,展开温州市景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规划将景山公园划分为两园四区,其中植物专类园的规划与建设是景山公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根据树种规划原则,结合温州市气候特点,在乔、灌木规划时增加了落叶乔木和开花灌木的比例。本次共规划出适宜景山公园的乔灌木280种,草本地被植物和花坛花镜植物106种,水生植物11种,其中木兰科植物多达33种。规划建议乔灌数量比为8:2,常落比为7:3,同时为了体现不同的景观特色,又允许不同群落单元存在一定微差,如在突出花灌效果的地段则可加大花灌木的比例将乔灌比调为6:4等,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本次规划试图将温州市景山公园规划成具有宜人的植物景观空间和具有植物园的功能的城市公园。同时以期对今后景山公园的植物景观的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促进景山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叶颖[9](2012)在《场地特征语言的园林景观设计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如何保持和追求景观设计的本土性、生态性和独特性,并符合当今大众的审美情趣,已然成为景观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鉴于景观设计与语言学之间的共同点,本研究借助语言学的理论架构,类比发展成熟的建筑设计语言的构架方式,以符合场地特征的景观设计的角度为出发点,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当代园林景观设计语言,为设计师在具体项目中提供参考。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详细阐述设计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以设计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则两方面为研究核心,构建了景观设计语言系统;其次以以景观语言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为突破口,为创造具有独特性的景观设计语言提供依;最后以山西省大同市桐城怡景小区景观设计和四川省自贡市汇兴路景观改造这两个实际方案为例,根据前期场地特征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适合场地特征的景观设计语言,最终到方案实现的一个过程。通过分析、总结,论文对基于场地特征的现代景观设计语言的探析取得了以下具有一定价值的成果和对景观设计行业的启迪:1)运用语言学的成熟体系,架构了景观设计语言模型。2)与语言学相比较,景观词汇由两方面的词汇构成:通用景观词汇和非通用景观词汇。硬质景观要素为通用词汇,软质景观由于有“生命力”,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则在景观词汇的选择方面不具有通用性。3)借鉴相关研究动态,提炼升华了语法规则的类别,即:词法规则的表达规则、引用规则、典型化规则和整合规则;句法规则的功能规则、秩序规则、构图规则、体式规则和强化规则。4)基于场地特征的类别,景观词汇具备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自然属性是影响设计的外在因素,对植物景观词汇的选择起到限制作用;相对应,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是影响设计的内在因素,为景观语言选择的文化性的选择提供了依据。5)研究创新点:在相关研究领域,景观设计语言主要通过阶段园林历史梳理的角度对设计语言的种类进行了归纳,本研究从景观设计的场地特征分析出发,挖掘适合场地本身的景观设计语言,更具有实践操作意义。在景观设计学科中引入语言学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思考问题的方向,为我国在当代景观创作中寻找创作动力和创作灵感,克服我国当前景观意义庸俗,盲目形式借鉴的现状,“走出风格的困惑”,形成有本土特色、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

王娜[10](2011)在《呼和浩特市公园园林树木种类调查及植物景观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呼和浩特市两个综合公园(满都海、青城)的园林植物种类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公园里园林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配植形式、垂直结构、季相变化等特征,并且对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这两个综合公园的树木种类较少,层次搭配、空间组织、色彩表现、季相变化等方面的设计布局较粗略,因此,在今后的园林树种的规划与设计中应当给予重视。

二、大同市平旺公园园林植物配置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同市平旺公园园林植物配置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以天津侯台城市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雨水问题”严重
        1.1.2 海绵城市的提出
        1.1.3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设计前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相关概念及理论
        1.5.1 雨洪管理
        1.5.2 灰色基础设施
        1.5.3 绿色基础设施
        1.5.4 海绵城市
        1.5.5 城市公园
    1.6 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
        1.6.1 国外相关研究发展
        1.6.2 各国雨洪管理方法比较
        1.6.3 国内相关研究发展
2 天津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2.1 天津自然概况
        2.1.1 气候情况
        2.1.2 水文情况
        2.1.3 土壤地质情况
    2.2 天津海绵城市建设重难点分析
        2.2.1 资源性缺水严重
        2.2.2 水环境质量普遍较差
        2.2.3 城市内涝问题严重
        2.2.4 浅层地下水位高
        2.2.5 土壤盐碱化程度高
    2.3 天津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2.3.1 专项规划
        2.3.2 制度建设
        2.3.3 标准规范
        2.3.4 项目建设
    2.4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天津城市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3 天津海绵城市技术设施
    3.1 渗透技术
        3.1.1 透水铺装
        3.1.2 绿色屋顶
        3.1.3 下凹式绿地
        3.1.4 生物滞留设施
    3.2 储存技术
        3.2.1 湿塘
        3.2.2 雨水湿地
        3.2.3 蓄水池
        3.2.4 雨水罐
    3.3 调节技术
        3.3.1 调节塘
        3.3.2 调节池
    3.4 转输技术
        3.4.1 植草沟
    3.5 截污净化技术
        3.5.1 植被缓冲带
    3.6 技术设施选择
        3.6.1 场地分析
        3.6.2 技术设施比较
    3.7 相关计算
        3.7.1 一般计算
        3.7.2 渗透设施规模计算
        3.7.3 转输设施规模计算
        3.7.4 储存设施规模计算
4 相关案例研究
    4.1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
        4.1.1 项目概况
        4.1.2 雨洪管理
        4.1.3 雨水景观
        4.1.4 借鉴要点
    4.2 天津文化中心
        4.2.1 项目概况
        4.2.2 雨洪管理
        4.2.3 雨水景观
        4.2.4 借鉴要点
    4.3 天津桥园公园
        4.3.1 项目概况
        4.3.2 雨洪管理
        4.3.3 雨水景观
        4.3.4 借鉴要点
    4.4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4.4.1 项目概况
        4.4.2 雨洪管理
        4.4.3 雨水景观
        4.4.4 借鉴要点
    4.5 大同文瀛湖公园
        4.5.1 项目概况
        4.5.2 雨洪管理
        4.5.3 雨水景观
        4.5.4 借鉴要点
    4.6 泰国曼谷朱拉隆功百年纪念公园
        4.6.1 项目概况
        4.6.2 雨洪管理
        4.6.3 雨水景观
        4.6.4 借鉴要点
5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天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5.1 规划设计原则
        5.1.1 以人为本
        5.1.2 生态优先
        5.1.3 安全合理
        5.1.4 统筹协调
    5.2 公园雨水控制目标
        5.2.1 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5.2.2 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5.3 公园雨水系统构建
    5.4 城市公园景观要素设计
        5.4.1 竖向设计
        5.4.2 水体设计
        5.4.3 土壤设计
        5.4.4 植物设计
        5.4.5 道路设计
        5.4.6 建筑与场地设计
6 天津侯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6.1 场地背景
        6.1.1 区位分析
        6.1.2 历史沿革
        6.1.3 上位规划
        6.1.4 场地周边环境分析
        6.1.5 场地概况
        6.1.6 场地SWOT分析
    6.2 规划设计构思
        6.2.1 规划设计原则
        6.2.2 规划设计目标
        6.2.3 规划设计策略
        6.2.4 规划设计定位
        6.2.5 规划设计依据
    6.3 总体布局
        6.3.1 设计方案
        6.3.2 布局结构
        6.3.3 景观空间体系
    6.4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6.4.1 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
        6.4.2 公园雨水系统构建
        6.4.3 水文效益评估
        6.4.4 水污染控制
        6.4.5 雨水资源利用
    6.5 专项规划
        6.5.1 竖向与排水
        6.5.2 水体设计
        6.5.3 植物规划
        6.5.4 道路规划
        6.5.5 建筑与场地规划
        6.5.6 游线规划
        6.5.7 游人活动规划
        6.5.8 服务设施规划
    6.6 详细设计
        6.6.1 景区设计
        6.6.2 景点设计
    6.7 经济技术指标
7 总结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设计图纸

(2)大同市矿区公园绿地植物种类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植物群落
        1.1.2 植物配置
        1.1.3 公园绿地植物景观
    1.2 大同市矿区自然概况及公园现状
        1.2.1 大同市矿区自然概况
        1.2.2 大同市矿区公园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研究现状
        1.3.2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的研究现状
        1.3.3 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大同市矿区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植物种类研究
    2.2 植物配置研究
    2.3 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2.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2.3.3 评价指标得分确定
        2.3.4 评价得分方法
        2.3.5 综合质量等级确定
3 大同市矿区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种类调查
    3.2 不同公园植物配置调查
        3.2.1 平旺公园
        3.2.2 绿园公园
        3.2.3 怡欣园公园
        3.2.4 老年活动中心
        3.2.5 口泉植物园
    3.3 不同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质量评价
        3.3.1 平旺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3.3.2 绿园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3.3.3 怡欣园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3.3.4 老年活动中心植物景观评价
        3.3.5 口泉植物园植物景观评价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3)山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优化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相立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山西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模式优化理论研究
    2.1 山西省传统村落现状概述
    2.2 传统村落分类研究
        2.2.1 根据空间格局进行分类
        2.2.2 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分类
        2.2.3 根据经济基础进行分类
    2.3 山西省现存保护模式与效果分析
        2.3.1 以静态保护为主体的模式
        2.3.2 以活态保护为主的模式
        2.3.3 现存模式优缺点总结
    2.4 对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模式的再思考
        2.4.1 现有保护模式存在问题的理论剖析
        2.4.2 对保护模式的思考
        2.4.3 对发展模式的思考
    2.5 小结
3 山西省晋中市相立村保护与发展规划实践
    3.1 相立村的历史概述
    3.2 相立村的现状概述
        3.2.1 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
        3.2.2 人口与社会经济
        3.2.3 物质空间
        3.2.4 非物质文化
        3.2.5 基础设施
        3.2.6 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相立村保护利用规划
        3.3.1 保护的模式、范围和内容
        3.3.2 保护等级与范围
        3.3.3 建筑的保护与整治
        3.3.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3.3.5 土地利用规划
        3.3.6 景观系统规划
        3.3.7 村落整治
    3.4 相立村发展规划
        3.4.1 特色产品发展
        3.4.2 旅游发展
    3.5 小结
4 结语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图
致谢

(4)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常熟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文选题背景
    二、研究对象及主要概念
    三、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历程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六、论文创新点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及论文框架
第一章 红色文化景区现状调研分析
    第一节 红色文化景区与一般风景区的比较
        一、一般风景区
        二、红色文化景区的特殊性
        三、红色文化景区与一般风景区的异同
    第二节 不同类别红色文化景区调研分析
        一、红色文化景区分类
        二、不同类别红色文化景区调研
        三、景区调研小结
    第三节 目前我国红色文化景区发展现状
        一、红色文化景区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二、红色文化景区实践超前,理论滞后
        三、红色文化景区建设模式化,景观表达缺乏特色创新
        四、红色文化景区空间序列单一,布局规划欠佳
        五、红色文化景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第一节 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的理论探究
        一、景观美学理论
        二、景观社会行为学理论
        三、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二节 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红色文化景区开发的原真性原则
        二、红色文化景区特色性原则
        三、红色文化景区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第三节 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三要素
        一、视觉景观形象设计
        二、大众行为心理
        三、景观环境生态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色文化景区视觉景观形象规划设计
    第一节 文化的引导作用
        一、红色文化的塑造
        二、地域文化的表现
    第二节 红色文化景区平面布局
        一、轴对称式平面布局
        二、自然式平面布局
        三、复合式平面布局
    第三节 景观构成要素的视觉形象设计
        一、景区建筑的视觉形象设计
        二、植物的形态及色彩搭配
        三、景观构筑物的视觉形象设计
        四、地形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满足大众行为心理的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
    第一节 红色文化景区游客类型及行为心理分析
        一、红色文化景区游客的类型
        二、游客行为心理特征分析
    第二节 红色文化景区的功能分区
        一、红色文化主题纪念区
        二、红色文化主题体验区
        三、景区接待服务区
        四、景观生态保育区
        五、休闲娱乐区
    第三节 红色文化景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一、出入口规划设计
        二、内部园路规划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色文化景区景观环境生态规划设计
    第一节 红色文化景区的生态特征
        一、人类活动影响的主导性
        二、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
        三、景观单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 宏观的红色文化景区环境生态规划设计
        一、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修复法
        二、人工景观生态格局创建法
    第三节 景观构成要素的环境生态规划设计
        一、植物绿化设计
        二、水景设计
        三、铺装设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践案例—常熟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
    第一节 项目概况
    第二节 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视觉景观形象规划设计
        一、沙家浜红色文化特色及地域文化特点
        二、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平面布局优化
        三、景观要素的视觉形象设计
    第三节 满足大众行为心理的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
        一、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游客类型及行为分析
        二、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功能分区
        三、道路规划设计
    第四节 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环境生态规划设计
        一、植物绿化设计
        二、水体景观设计
        三、生态铺装设计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论着
附录
致谢

(5)长沙市桃花岭公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植物景观的相关概念
    2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相关研究概况
        2.1 城市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研究现状
        2.2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研究现状
        2.3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综述法
        4.2.2 实地调查法
        4.2.3 综合分析法
    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桃花岭公园概况
    1 地理位置
    2 自然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气候条件
        2.3 土壤条件
    3 社会经济状况
    4 规划布局
第三章 桃花岭公园园林植物与群落配置模式调查与分析
    1 园林植物种类调查分析
        1.1 乔木树种
        1.2 小乔木树种
        1.3 灌木树种
        1.4 藤本植物
        1.5 草本植物
        1.6 竹类植物
    2 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2.1 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
        2.2 乔木—小乔木—灌木
        2.3 乔木—小乔木
        2.4 小乔木—灌木
第四章 桃花岭公园主要区域植物景观分析
    1 入口区
        1.1 入口区概况
        1.2 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1.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2 景观跌溪区
        2.1 景观跌溪区概况
        2.2 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2.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3 景观水库区
        3.1 景观水库区概况
        3.2 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3.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4 特色水景区
        4.1 特色水景区概况
        4.2 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4.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5 汇水溪区
        5.1 汇水溪区概况
        5.2 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5.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第五章 植物与其它造园要素配置分析
    1 植物与水体
        1.1 各种水体
        1.1.1 潭影湖
        1.1.2 池塘
        1.1.3 溪涧
        1.2 岛屿
        1.3 滨水
        1.4 水面
    2 植物与园路
        2.1 主园路
        2.2 次园路
        2.3 园路局部
        2.3.1 路面
        2.3.2 路缘
        2.3.3 路口
        2.3.4 硬质铺装节点
        2.3.5 交通环岛
    3 植物与建筑
        3.1 墙基
        3.2 角隅
        3.3 入口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公园中主要乔木树种名录表
附录2:公园中主要小乔木树种名录表
附录3:公园中主要灌木树种名录表
附录4:公园中主要藤本植物名录表
附录5:公园中主要观赏花卉名录表
附录6:公园中主要竹类植物名录表
致谢
作者简介

(6)大同市公园植物应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公园植物应用概况
    1.1 大同市公园概况
    1.2 公园植物应用现状
    1.3 公园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
2 公园植物应用规划及建议
    2.1 利用现有资源
    2.2 引种驯化
    2.3 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

(7)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泸州百子图文化广场空间使用者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城市建设的发展
        1.1.2 人类生活追求的转变
        1.1.3 非物质主义设计的崛起
    1.2 相关概念
        1.2.1 城市广场
        1.2.2 城市广场空间
        1.2.3 环境行为学
        1.2.4 行为模式
    1.3 国内外城市广场的研究进展
        1.3.1 国外城市广场的研究进展
        1.3.2 国内城市广场的研究进展
    1.4 国内外城市广场空间的研究进展
        1.4.1 国外城市广场空间的研究进展
        1.4.2 国内城市广场空间的研究进展
    1.5 环境行为学的发展概况
        1.5.1 国外环境行为学的发展概况
        1.5.2 国内环境行为学的发展概况
    1.6 动线观察法发展概况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1 广场微观空间的实证研究
        1.7.2 体现以人为本的广场空间设计理念
        1.7.3 寻求环境行为研究对城市广场功能的提升
        1.7.4 推广动线观察在广场空间研究方面的应用
2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总结广场的空间背景及空间本体
        2.2.2 研究广场空间使用者的环境行为模式
        2.2.3 探讨一个高品质的城市广场空间
    2.3 研究技术与方法
        2.3.1 实证研究法
        2.3.2 文献分析法
        2.3.3 实地调查法
        2.3.4 空间分析法
        2.3.5 采访询问法
        2.3.6 动线观察法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百子图文化广场概况
        3.1.1 广场简介
        3.1.2 广场区位分析
    3.2 百子图文化广场空间分析
        3.2.1 空间背景分析
        3.2.2 空间本体分析
    3.3 百子图文化广场空间使用者行为分析
        3.3.1 空间区域划分
        3.3.2 空间环境行为类别分析
        3.3.3 使用者空间行为分析
        3.3.4 空间不同使用者需求分析
        3.3.5 空间不同使用者行为分析
        3.3.6 不同时间段行为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空间环境与使用者行为具有互动关系
        4.2.2 使用者行为趋向于良好的空间环境
        4.2.3 典型的使用者行为模式存在于良好的空间环境
    4.3 建议
        4.3.1 对本研究的思考
        4.3.2 对广场空间设计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8)温州市景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2.1 景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研究
        1.2.2 景山公园树种规划研究
        1.2.3 景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
        1.2.4 植物主题景观分类规划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查阅法
        1.3.2 实地调查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规划法
    1.4 研究框架
    1.5 相关概念
        1.5.1 植物景观
        1.5.2 城市公园
        1.5.3 山地城市公园
        1.5.4 综合性城市公园
    1.6 植物景观研究综述
        1.6.1 国外研究综述
        1.6.2 国内研究综述
    1.7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7.1 城市公园中植物群落研究现状
        1.7.2 城市公园植物配置形式研究现状
        1.7.3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现状
    1.8 综合性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8.1 综合性公园概况
        1.8.2 综合性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1.9 优秀案例借鉴
        1.9.1 广州白云山公园
        1.9.2 厦门植物园
        1.9.3 杭州市太子湾公园
2 景山公园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2 人文概况
        2.2.1 东瓯佛国
        2.2.2 名流纷沓
        2.2.3 西南屏障
        2.2.4 温州陶都
    2.3 景观资源构成
        2.3.1 自然景观资源
        2.3.2 人文景观资源
    2.4 现状分析
        2.4.1 公园与城市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2.4.2 游客活动内容单一
        2.4.3 公园内通车道路空间与健身休闲空间重叠明显
        2.4.4 植物景观问题多
    2.5 游客对景山公园植物景观的建议
        2.5.1 问卷调查内容
        2.5.2 调查对象
        2.5.3 问卷调查实施
        2.5.4 调查结果与分析
        2.5.5 小结
3 景山公园树种规划
    3.1 现有物种现状调查分析
        3.1.1 现有植物资源
        3.1.2 现有植物资源分析
    3.2 树种规划原则
        3.2.1 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
        3.2.2 丰富季相变化
        3.2.3 增加层次、丰富下层
    3.3 景山公园树种规划
    3.4 特色林规划
        3.4.1 银杏林
        3.4.2 槭树杜鹃林
        3.4.3 宿根花卉带和红枫林
        3.4.4 野生杨梅林
4 景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
    4.1 规划原则
        4.1.1 公共参与的原则
        4.1.2 保持植被的生态完整性
        4.1.3 保持植物的异质性
        4.1.4 适地适树
    4.2 整体景观结构
        4.2.1 显山观水
        4.2.2 一个景观主要环线
        4.2.3 七个景观序列
    4.3 功能分区规划
        4.3.1 温州动物园
        4.3.2 温州植物园
        4.3.3 休闲活动区
        4.3.4 山顶揽胜区
        4.3.5 山地运动区
        4.3.6 生态体验区
    4.4 林相改造规划
    4.5 色彩与季相规划
    4.6 植物空间规划
        4.6.1 密林林地空间
        4.6.2 特色疏林空间
        4.6.3 疏林草地空间
    4.7 重要景点规划
        4.7.1 曲水流觞
        4.7.2 竹径寻幽
        4.7.3 枫丹云影
        4.7.4 东瓯塔
        4.7.5 金台夕照
        4.7.6 大草坪
5 景山公园植物专类园规划与建设
    5.1 茶花园
        5.1.1 茶花园现状
        5.1.2 茶花园规划
    5.2 桃花园
    5.3 桂花园
    5.4 梅园
    5.5 樱花园
    5.6 亚热带风情园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1.1 增加植物种类
        6.1.2 丰富色彩和季相
        6.1.3 丰富林下层次
        6.1.4 加强有特色的植物专类园建设
    6.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景山公园公众问卷调查
个人简介
致谢

(9)场地特征语言的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以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既往研究概述
        1.2.1 国外景观设计语言研究现状
        1.2.2 国内景观设计语言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2 设计语言体系的阐述
    2.1 设计语言研究的产生
        2.1.1 设计语言与语言的关联
        2.1.2 设计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2.2 设计语言的研究方法
    2.3 设计语言研究的目的
        2.3.1 设计特征的可解读性
        2.3.2 设计特征的信息性
        2.3.3 设计特征的可归纳性
        2.3.4 设计特征的创新性
    2.4 景观设计语言的建构
        2.4.1 景观设计语言与景观要素
        2.4.2 景观设计的词汇
        2.4.3 景观设计的语法规则
3 对场地特征的认识
    3.1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3.2 场地的概念
    3.3 场地特征的概念
    3.4 场地资料的获得方式
    3.5 了解场地特征的意义
4 场地特征的景观设计语言类型分析
    4.1 场地特征的分类
        4.1.1 场地的自然特征
        4.1.2 场地的人文特征
    4.2 符合自然特征的景观设计语言
        4.2.1 对植物的选择
        4.2.2 符合自然特征的语法规则
        4.2.3 寒冷地区的特殊景观设计语言
    4.3 挖掘人文特征的景观设计语言
        4.3.1 植物景观词汇的人文表达
        4.3.2 水体景观词汇的人文表达
        4.3.3 铺装景观词汇的人文表达
        4.3.4 景观设施和雕塑小品的人文表达
    4.4 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山西省大同市桐城怡景小区景观设计
        5.1.1 项目概况
        5.1.2 对场地自然特征的理解
        5.1.3 设计语言的推敲
        5.1.4 方案设计
        5.1.5 结论
    5.2 自贡市汇兴路景观改造
        5.2.1 项目概况
        5.2.2 对场地自然特征的理解
        5.2.3 现状分析
        5.2.4 设计语言的推敲
        5.2.5 方案成果
        5.2.6 城市家具
6 研究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6.3 研究启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呼和浩特市公园园林树木种类调查及植物景观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植物种类调查及观赏特性分析
    1. 种类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2. 园林植物的种类及观赏特性
三、综合公园植物应用景观评价
    1. 综合公园的定义
    2. 综合公园的植物种植
    3. 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4. 园林植物的配植形式分析
    5. 园林植物生态习性的分析
    6. 园林植物垂直结构的分析
    7. 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分析
四、结语

四、大同市平旺公园园林植物配置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以天津侯台城市公园为例[D]. 丁欣然.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大同市矿区公园绿地植物种类调查与分析[D]. 武元铭.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3]山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优化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相立村为例[D]. 李纯子. 山西农业大学, 2018(06)
  • [4]红色文化景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常熟沙家浜红色文化景区为例[D]. 廖跃春. 苏州大学, 2018(01)
  • [5]长沙市桃花岭公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D]. 唐亚星.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6]大同市公园植物应用现状研究[J]. 李日恒. 山西林业科技, 2015(02)
  • [7]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泸州百子图文化广场空间使用者行为研究[D]. 罗浪.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8]温州市景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D]. 王春霞. 浙江大学, 2012(08)
  • [9]场地特征语言的园林景观设计探析[D]. 叶颖.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2)
  • [10]呼和浩特市公园园林树木种类调查及植物景观评价[J]. 王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标签:;  ;  ;  ;  ;  

浅析大同市平望公园园林植物布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