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164例临床治疗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164例临床治疗分析

一、1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孟小鹏,周泽华[1](2021)在《不同手术时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时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荆门市中医医院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将其纳入研究组,给予剩余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延期手术治疗,将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时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时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之后的临床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再出血率为11.1%,死亡率为11.1%,对照组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再出血率为22.2%,死亡率为22.2%,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中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其选择7~24 h手术时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梁广[2](2021)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治疗研究》文中提出脑出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致残率、病死率搞得特点。目前,临床常规给予手术治疗,以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损伤。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手术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不同手术及手术时机的疗效和预后也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本文从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入手,综述近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与治疗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郑亚威[3](2021)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辨证特点及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辨证特点及肾脏损害的相关性,解读血压变异性的中医本质特征和血压变异性异常的中医病理机制,分析血压变异性在高血压肾脏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高血压病及高血压肾脏损害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在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中进行横断面研究。采集受检者的一般资料及病史、临床诊疗资料、中医辨证资料、24小时动态血压和肾脏指标数据。一般资料及病史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和目前服用的药物等;临床诊疗资料包括诊室血压(SBP、DBP)、血糖情况(Glu、HbA1c)、血脂情况(TC、LDL-C、HDL-C、TG)、左心室结构及功能(LVM、LVMI、LVEF、E/A)、血常规和肝功能等;中医辨证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证候类型和证候要素;动态血压资料包括24小时、日间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均值(MBP)、血压标准差(SD)、血压变异系数(CV)、血压极差(MMD)、血压平均连续变异度(ASV),以及全天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加权标准差(wSD);肾脏指标包括肾功能指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早期肾脏损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尿N-酰-β-D-葡萄糖酐酶(NAG)、尿β-D-半乳糖酐酶(GAL)。对采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完成164例受检者调查,其中130例受检者完成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符合分析标准。ABPM合格受检者中男性67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为62.62±14.14岁,诊室血压水平为收缩压142.49±19.87mmHg、舒张压82.35±13.26mmHg。2.ABPM 合格受检者肾功能指标为 eGFR 86.48±16.62ml/min·1.73m2、Scr 74.20±21.34umol/L、BUN5.55±1.90mmol/L,早期肾脏损害指标为 U-ACR 11.67(4.82,30.82)mg/g、NAG6.28±5.42U/L、GAL3.40±3.11U/L,共 34 例受检者符合高血压肾脏损害诊断。3.主症积分排名前三位是急躁易怒、眩晕、胸闷,次症积分排名前五位是夜尿频、健忘、失眠、面红、目赤,舌苔最常见为舌淡/红、苔薄/白/腻,脉象最常见为脉弦/滑。证型分布特点为阴虚火旺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实性证素积分最高的是阳亢,其次是痰证;虚性证素积分最高的是阴虚,其次是气虚。4.二十四个常见症状/体征中,头痛、五心烦热、口苦、健忘症状程度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膝软、面红、便秘、耳鸣、食少症状程度与血压变异性呈负相关;五心烦热、面红、溲赤、夜尿频症状程度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膝软、头如裹、胸闷、畏寒肢冷、便秘、耳鸣、健忘症状程度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5.四大常见证候类型中,肝火亢盛证的血压变异性较阴虚火旺证、阴阳两虚证的高,阴阳两虚证的血压变异性较痰湿壅盛证的低,肝火亢盛证的血压水平较阴虚火旺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的高;肝火亢盛证的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水平相对较高,而阴虚火旺证的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水平相对较低。6.八种常见证候要素中,痰证、血瘀及气滞可能是血压变异性相对升高的相关因素,阴虚、阳虚及气虚可能是血压变异性相对降低的相关因素;阳亢伴随着部分时段血压水平的相对升高,气虚伴随着整体时段血压水平的相对降低,气滞及阴虚伴随着部分时段血压水平的相对降低。7.血压变异性的升高伴随着eGFR的降低及NAG、GAL的升高,血压水平的升高也伴随着eGFR的降低及NAG、GAL的升高;Scr、BUN、U-ACR的相关因素主要是血压水平。8.24小时、日间及夜间收缩压水平均与肾脏损害独立相关,未发现舒张压水平与肾脏损害独立相关;在校正血压水平后血压变异性参数与肾脏损害均无显着相关性。结论:1.头痛、五心烦热、口苦、健忘症状程度的升高伴随着血压变异性的相对升高;肝火亢盛证的血压变异性相对较高,阴虚火旺证的血压变异性相对较低。2.痰证、血瘀及气滞可能是血压变异性相对升高的相关因素,阴虚、阳虚及气虚可能是血压变异性相对降低的相关因素。3.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水平与肾功能及早期肾脏损害指标相关,在校正血压水平后,未发现血压变异性参数与肾脏损害独立相关。

罗云[4](2020)在《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非传统血脂参数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背景与目的: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erebr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和复发的重要病因,因此早期识别并积极治疗CAS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血脂异常是CAS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是当前CAS血脂管理的首要干预靶点。然而,有研究显示尽管积极降低血清LDL-C的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展的风险仍然很高,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展与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升高独立相关。因此,需要对CAS更加敏感的血脂参数来指导CAS的治疗。既往研究显示与血清LDL-C水平相比,非传统血脂参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更相关。然而,非传统血脂参数在CAS的作用尚不太清楚。因此,这部分研究旨在探讨非传统血脂参数与CAS的关系,并比较非传统血脂参数与血清LDL-C水平对CAS的预测能力,希望找到更敏感的血脂参数指导CAS的治疗。方法:这部分研究是基于2016-2017年度吉林省德惠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一项横断面研究,采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4100例年龄≥40岁的普通居民进行脑血管检查。根据颅内、外动脉累及不同,CAS分为单纯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ex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ECAS)、单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和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联合狭窄(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ECAS+ICAS)。非传统血脂参数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TG、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水平计算,包括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TC/HDL-C、TG/HDL-C和LDL-C/HDL-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非传统血脂参数与单纯ECAS和单纯ICAS的关系。结果:这部分研究最终纳入了3624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其中80(2.2%)例患有单纯ECAS,425(11.7%)例患有单纯ICAS和70(1.9%)例患有ECAS+ICAS。对于单纯ECAS,当非传统血脂参数以连续性变量纳入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on-HDL-C(OR=1.256,95%CI:1.066-1.480)、TC/HDL-C(OR=1.260,95%CI:1.112-1.427)和TG/HDL-C(OR=1.106,95%CI:1.038-1.179)水平与单纯ECAS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而血清LDL-C/HDL-C水平(OR=1.343,95%CI:0.973-1.852)与单纯ECAS的发生无关。而当非传统血脂参数以三分位数纳入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on-HDL-C、TC/HDL-C、TG/HDL-C和LDL-C/HDL-C水平与单纯ECAS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血清non-HDL-C(AUC=0.621,95%CI:0.560-0.682)、TC/HDL-C(AUC=0.639,95%CI:0.573-0.704)、TG/HDL-C(AUC=0.622,95%CI:0.564-0.680)和LDL-C/HDL-C(AUC=0.577,95%CI:0.523-0.630)水平对单纯ECAS有预测能力,并且血清non-HDL-C和TC/HDL-C水平对单纯ECAS的预测能力优于血清LDL-C水平(AUC=0.547,95%CI:0.489-0.605)。对于单纯ICAS,非传统血脂参数不管是以连续性变量还是三分位数纳入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on-HDL-C、TC/HDL-C、TG/HDL-C和LDL-C/HDL-C水平与单纯ICAS的发生无关。ROC曲线显示血清LDL-C/HDL-C(AUC=0.541,95%CI:0.512-0.570)水平对单纯ICAS有预测能力,而血清non-HDL-C(AUC=0.524,95%CI:0.494-0.555)、TC/HDL-C(AUC=0.526,95%CI:0.496-0.556)和TG/HDL-C(AUC=0.487,95%CI:0.457-0.516)水平对单纯ICAS没有预测能力。然而,血清non-HDL-C、TC/HDL-C、TG/HDL-C和LDL-C/HDL-C水平对单纯ICAS的预测能力与血清LDL-C水平(AUC=0.539,95%CI:0.511-0.568)无显着差异。结论:血清non-HDL-C、TC/HDL-C、TG/HDL-C和LDL-C/HDL-C水平与单纯ECAS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但是与单纯ICAS的发生无关。并且与血清LDL-C水平相比,血清non-HDL-C和TC/HDL-C水平对单纯ECAS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第二部分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背景与目的:血脂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LDL-C水平是当前缺血性脑卒中预防血脂管理的首要干预靶点。然而,既往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尽管积极降低血清LDL-C的水平,仍然还有很高的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而这种残余风险与其他血脂参数有关。因此,需要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更加敏感的血脂参数来指导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与血清LDL-C水平相比,非传统血脂参数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更相关。然而,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尚存在争议。因此,这部分研究旨在探讨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比较非传统血脂参数与血清LDL-C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能力,希望找到更敏感的血脂参数指导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这部分研究是一项基于一般人群的横断面研究,以2016-2017年度吉林省德惠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参与者为研究对象。非传统血脂参数包括non-HDL-C、TC/HDL-C、TG/HDL-C和LDL-C/HDL-C。缺血性脑卒中根据参与者提供的医疗文书或影像学资料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探讨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这部分研究总共纳入了4025例研究对象,其中265(6.6%)例罹患了缺血性脑卒中。ROC曲线显示血清non-HDL-C(AUC=0.553,95%CI:0.518-0.588)、TC/HDL-C(AUC=0.571,95%CI:0.537-0.605)和TG/HDL-C(AUC=0.558,95%CI:0.525-0.591)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有预测能力,而血清LDL-C/HDL-C(AUC=0.533,95%CI:0.500-0.566)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没有预测能力,并且血清TC/HDL-C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能力优于血清LDL-C水平(AUC=0.515,95%CI:0.480-0.550)。当非传统血脂参数以三分位数纳入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C/HDL-C和TG/HDL-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而血清non-HDL-C和LDL-C/HDL-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无关。当非传统血脂参数根据其对缺血性脑卒中预测的最佳截点拆分为二分类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on-HDL-C水平≥4.12(OR=1.393,95%CI:1.059-1.833)、TC/HDL-C水平≥4.14(OR=1.451,95%CI:1.087-1.935)和TG/HDL-C水平≥1.13(OR=1.492,95%CI:1.095-2.035)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独立相关,而血清LDL-C/HDL-C水平≥1.46(OR=1.211,95%CI:0.908-1.615)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无关。结论:血清non-HDL-C、TC/HDL-C和TG/HDL-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而血清LDL-C/HDL-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无关。并且与血清LDL-C水平相比,血清TC/HDL-C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第三部分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背景与目的:尽管许多研究发现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非传统血脂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尚不太清楚。了解非传统血脂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有助于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脂管理,因此这部分研究旨在探讨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这部分研究连续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血脂水平是在入院24小时内、空腹状态下检查的,非传统血脂参数包括non-HDL-C、TC/HDL-C、TG/HDL-C和LDL-C/HDL-C。溶栓后出血转化定义为溶栓后24小时头部CT/MRI检查提示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预后用发病3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价,m RS评分≥3分定义为不良预后。采用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非传统血脂参数与溶栓后出血转化和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这部分研究总共纳入了763例缺血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其中有78(10.2%)例发生了溶栓后出血转化和281(36.8%)例发生了不良预后。对于溶栓后出血转化,ROC曲线显示血清TC/HDL-C(AUC=0.580,95%CI:0.513-0.646)、TG/HDL-C(AUC=0.599,95%CI:0.532-0.666)和LDL-C/HDL-C(AUC=0.581,95%CI:0.517-0.645)水平对溶栓后出血转化有预测能力,而血清non-HDL-C水平(AUC=0.527,95%CI:0.461-0.593)对溶栓后出血转化没有预测能力。当非传统血脂参数根据其对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的最佳截点拆分为二分类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C/HDL-C水平<4.05(OR=1.727,95%CI:1.008-2.960)、TG/HDL-C水平<0.82(OR=2.064,95%CI:1.241-3.432)和LDL-C/HDL-C水平<2.67(OR=1.935,95%CI:1.070-3.501)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独立相关,而血清non-HDL-C水平<2.99(OR=0.990,95%CI:0.583-1.680)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无关。对于不良预后,ROC曲线显示血清TC/HDL-C(AUC=0.555,95%CI:0.513-0.597)、TG/HDL-C(AUC=0.567,95%CI:0.524-0.609)和LDL-C/HDL-C(AUC=0.553,95%CI:0.511-0.595)水平对不良预后有预测能力,而血清non-HDL-C水平(AUC=0.521,95%CI:0.479-0.564)对不良预后没有预测能力。当非传统血脂参数根据其对不良预后预测的最佳截点拆分为二分类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on-HDL-C水平<2.01(OR=2.340,95%CI:1.150-4.764)、TC/HDL-C水平<3.66(OR=1.423,95%CI:1.025-1.977)、TG/HDL-C水平<1.02(OR=1.539,95%CI:1.102-2.151)和LDL-C/HDL-C水平<2.71(OR=1.608,95%CI:1.133-2.283)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1)血清TC/HDL-C、TG/HDL-C和LDL-C/HDL-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风险呈负相关,而血清non-HDL-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无关。(2)血清non-HDL-C、TC/HDL-C、TG/HDL-C和LDL-C/HDL-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呈负相关。

李建,张旭东[5](2020)在《预后营养指数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30 d病死率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就诊的1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出现死亡分为观察组(术后30 d死亡患者,39例)与对照组(术后30 d存活患者,14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PNI、LM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血肿破入脑室、基底核区发生血肿、脑叶发生血肿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丘脑发生血肿率、血肿体积分别为87.2%(34/39)、(54.23±7.68) 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2 d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7.98±5.32)g/L、(34.55±5.24)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2 d、4 d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4.85±3.02)×109/L、(3.25±1.69)×109/L、(4.26±2.02)×109/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单核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4 d、7 d的PN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7 d的LM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NI术前、术后4 d、7 d,LMR术后7 d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术前PNI、LMR预测价值较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水平、术后2 d淋巴细胞水平、术前PNI及血肿体积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PNI、LMR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并且术前PNI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姚国权,侯仕强,林宁[6](2020)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用于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9年9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采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期间常见并发症(再出血、肺部感染、脑梗塞、应激性溃疡和癫痫)的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71. 18±38. 65) min,少于对照组[(183. 67±33. 5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8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64. 06±36. 71) m L,少于对照组[(178. 67±38. 48) 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31);观察组术后住院期间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 63%,明显低于对照组(7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0);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GOS分级预后良好率为65. 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43)。结论相比于传统手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近期预后较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普及。

林子舒[7](2020)在《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焦虑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的左心室做功、外周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观察针刺调神方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的焦虑、睡眠指数等量表的评估,观察针刺调神方对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通过对比针刺调神方与西药常规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探析针刺调神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优势。方法:根据纳排标准规定,本研究最终纳入70例符合标准的受试者,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3例患者自行要求退出,予以剔除,最终有67例受试者完成本实验,将67例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由有经验的医生开出西药处方治疗进行规范降压,处方:硝苯地平控释片;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药物,血压不能控制达标者,则换用或加用第2种降压药物继续治疗,口服治疗4周。治疗组给予经验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针刺调神方治疗,针刺调神方:印堂、神庭、四神聪、百会、内关(双)、三阴交(双)、血压点(双)、中脘、天枢(双)、关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测量两组患者的ICG(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数值范围,观察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做功(LSW)、每搏外周阻力(SSVR)、每搏外周阻力指数(SSVRI),射血前期(PEP),左室射血时间(VET),收缩时间比(STR),射血收缩指数(EPCI),变力状态指数(ISI),心率(HR)。测量方法:由同一名医师在治疗前后使用CSM3100无创血流动力检测系统测量,将2对电极片粘至颈部两侧及平行剑突的胸部两侧(腋中线处)。将导线正负极与对应电极连接,打开仪器进入界面,输入患者基本信息,静待2分钟后,仪器显示器出现数据,待数据基本稳定后读取并记录数据;再进行血压、高血压中医临床症状评定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的记录,观察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各量表总分变化,治疗后按照血压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高血压患者,射血收缩指数(EPCI)、射血时间(VET)、收缩时间比率(STR)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阻力(SSVR)、外周阻力指数(SSVRI)、左室做功(LSW)、左室做功指数(LSWI)、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EPCI、VET、STR、HR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CO、CI、SSVR、SSVRI、SBP等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比较,CO、CI、EPCI、STR、HR、SBP、DBP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VR、SSVRI、LSW、LSWI等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疗效判定显效13个,有效16个,无效有4个,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3个,有效14个,无效有7个,总有效率为79.41%。经检验,血压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有效27个,无效有6个,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20个,无效有14个,总有效率为58.82%。经检验,中医症状总积分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程度分布:治疗组无焦虑患者17例,可能焦虑患者9例,肯定焦虑患者7例,明显焦虑0例;对照组无焦虑患者7例,可能焦虑患者16例,肯定焦虑患者9例,明显焦虑2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调神针刺处方的特点,是注重脏腑和气血同调,达到形神相合,形神统一。诸穴合用,调养心神,则气血调和,化生有源,五脏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经络通畅,使五脏六腑之精上达于头,使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及其他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针刺调神方在降低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左心室做功方面有明显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且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保护心脏功能及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经本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程度分布发生改变,多数患者由有焦虑患者转变为无焦虑,焦虑程度均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差异显着,调神针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均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治疗后治疗组组患者的焦虑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着差异,并且焦虑程度分布较对照组也改变更多,说明针刺调神方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方面有明显作用。针刺能够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补益气血、调和肝脾,化痰祛湿来调畅气机,调和脏腑以至神安,神安则情志病才能好转。治疗组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指数总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显着,说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绪稳定,睡眠质量也跟随提升。治疗后治疗组PSQI总分较药物组差异显着,说明针刺调神方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针刺不光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外周阻力、减少左心室做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方面有作用,还能通过对患者的神的调节,使患者的临床症状、焦虑状态和睡眠情况都得到了改善,达到形神统一,则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处在“降压效应”及“降压外效应”之间,这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案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降压外效应即抗高血压治疗不应局限于降压,还需要兼顾降低动脉僵硬度、改善大动脉弹性,减少症状,从而防止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众多证据表明降压本身并不能解决从危险因素到终点事件这一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也不能完全解释降压治疗所带来的全部心血管效益。降压达标不是指血压的数值达标,尚有其他含义。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与高血压一道参与疾病的发展并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降压达标不能单方面理解为血压数值的降低,还应理解为包括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相关临床疾病进行积极的干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既往倡导的降压,为血压数值的达标,并没有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本研究随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焦虑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根本上减少了高血压的发病,以及靶器官损害和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切断了高血压恶性循环链,可能是控制高血压、降低变异性、保护靶器官及减少合并症的有效措施。针刺调神方能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机体阴阳调和、气血调和的状态。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以高血压的防治。

郭瑞[8](2020)在《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研究高血压合并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患者的中医证素(证候)分布特点。揭示其中医证候特征规律,为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2、探索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反映靶器官损害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射血分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肌酐、血尿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1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对符合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303例患者进行病例资料采集,填写病例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诊室血压、高血压病史等;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如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肌钙蛋白T、脑钠肽、射血分数、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脑CT/核磁、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血尿酸、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等;四诊资料。根据证素评分表结合四诊资料、客观指标进行中医证素的诊断及靶器官损害的评估,统计合并不同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的频数和构成比,总结靶器官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比较不同血压分级的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病性证素、靶器官损害分布情况。研究2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提取纳入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射血分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血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资料,分析纳入的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素与反映靶器官损害理化检查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1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1.病位证素分布特征(1)总体分布特征303例患者中共提炼出6个病位证素:肝、心、脾、肺、肾、经络,分布特征为:肝(71.29%)>心(20.46%)>脾(19.47%)>肺(12.21%)>经络(6.27%)>肾(4.62%)。(2)单一病位证素单一病位证素的患者共216例,占总体的71.29%,分布情况为:肝(47.85%)>心(9.57%)>肺(6.27%)>脾(5.61%)>经络(1.65%)>肾(0.33%)。(3)两病位证素两病位证素组合的患者共71例,占总体的23.43%,占比大于1%的两病位证素组合分布情况为:肝+脾(8.58%)>肝+心(5.61%)>肝+经络(2.64%)>肝+肺(1.65%)>心+脾(1.32%)。其他病位证素组合为肝+肾、心+肺各3例,心+经络、肺+脾各2例,心+肾仅1例。(4)多病位证素多种病位证素叠加组合分布情况为:三病位证素组合的患者15例,其中肝+脾+心、肺+心+肾各3例,肝+脾+肾、肝+脾+肺、肝+肾+经络各2例,肝+脾+经络、肝+肾+肺、肺+脾+经络仅1例;四病位证素组合的患者仅1例,为肝+脾+肺+肾。2.病性证素分布特征(1)总体分布特征303例患者中共提炼出12个病性证素,分为4个虚性证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与8个实性证素(阳亢、痰、湿、热、气滞、血瘀、动风、寒)。病性证素分布特征为:痰(74.26%)>气虚(37.62%)>血虚(37.29%)>湿(28.71%)>阳亢(11.22%)>热(7.92%)>阴虚(7.59%)>阳虚(6.93%)>血瘀(5.61%)>动风(1.65%)>气滞(1.32%),寒仅1例。(2)单一病性证素单一病性证素的患者共136例,占总体的44.88%。其中痰证最多54例,占总体的17.82%,然后依次是气虚证(28例、9.24%)、血虚证(28例、9.24%)、阳亢证(11例、3.63%)、湿证(4例、1.32%)、热证(4例、1.32%)、阴虚证(3例、0.99%)、血瘀证(3例、0.99%)、动风证(1例、0.33%)。(3)两病性证素两病性证素组合的患者共85例,占总体的28.05%。痰+湿证(26例、8.58%)、气虚+血虚证(21例、6.93%)患者占比较多,痰+血虚证(8例、2.64%)、痰+阳亢证(6例、1.98%)、痰+气虚证(5例、1.65%)、痰+血瘀证(4例、1.32%)、痰+阳虚证(3例、0.99%)次之,其他各1例。(4)三病性证素在53例三病性证素组合的患者中,气虚+血虚+痰证最多(10例、3.30%),血虚+痰+湿证(5例、1.65%)、气虚+血虚+阴虚证(4例、1.32%)、气虚+阳虚+痰证(4例、1.32%)次之。气虚+血虚+阳虚证、气虚+痰+湿证各3例,气虚+血虚+湿证、痰+湿+血瘀证、阴虚+阳亢+痰证、血虚+动风+痰证、血虚+痰+血瘀证较少各2例,其他各1例。(5)四病性证素四病性证素组合的患者占比较少,共19例,其中气虚+血虚+痰+湿证6例,气虚+阳虚+痰+湿证4例,气虚+血虚+阳虚+痰证3例,其他各1例。(6)五病性证素多种病性证素组合的患者占比最少,共10例,其中大部分是在痰+湿+气虚/血虚的基础上兼夹一些虚实证素(7例,2.31%)。3.靶器官损害分布情况(1)总体分布特征病性证素分类中例数<10例的不纳入统计,分析数据得出:阳亢患者合并血管、心脏损害最多,阴虚次之;阴虚患者合并脑损害较多;阳虚患者合并肾脏、心脏损害较多。热证患者合并肾脏损害最少。(2)心脏损害分布情况阴虚患者合并左室肥厚最多,阳虚次之;血瘀患者合并心绞痛最多;阳虚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最多;气虚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最多。(3)脑损害分布情况合并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痰证最多,其次是血虚、气虚。(4)肾脏损害分布情况气虚、血瘀患者合并肾损害最多;湿证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最多,其次是痰、阳虚。(5)血管损害分布情况阳虚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最多,湿证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最少;热证患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最少。4.不同血压分级病性证素、靶器官损害分布情况(1)病性证素分布情况1级高血压气虚证最多,痰证次之;2级高血压痰证最多,血虚证次之;3级高血压痰证最多,气虚证次之。(2)靶器官损害分布情况1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脏损害最多,2级、3级高血压患者合并血管损害最多,心脏损害次之。随血压级别升高,合并肾脏损害、血管损害的比例有所增加。研究2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1.气虚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IVST、EF与气虚证呈负相关(P<0.05),IVST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气虚证”是原来的0.588倍,EF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气虚证”是原来的0.591倍。e GFR与气虚证呈正相关(P<0.05),e GFR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气虚证”是原来的2.102倍。2.血虚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LVEDd、UA与血虚证呈负相关(P<0.05),LVEDd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血虚证”是原来的0.489倍,UA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血虚证”是原来的0.584倍。3.阴虚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UA与阴虚证呈负相关(P<0.05),UA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阴虚证”是原来的0.361倍。4.阳虚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LVEDd、UA与阳虚证呈正相关(P<0.05),LVEDd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阳虚证”是原来的4.210倍,UA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阳虚证”是原来的3.053倍。EF与阳虚证呈负相关(P<0.05),EF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阳虚证”是原来的0.220倍。5.痰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UA与痰证呈正相关(P<0.05),UA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痰证”是原来的2.040倍。6.阳亢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IMT与阳亢证成呈正相关(P<0.05),IMT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阳亢证”是原来的2.384倍。结论1、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患者病位证素主要以肝、心、脾为主,病性证素中虚性证素以气虚、血虚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湿、阳亢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以单证素最多,依次是双证素、三证素、四证素、五证素。单证素中占比前三位为痰、血虚、气虚,占比超2.0%的组合证素中实性兼夹证素为痰+湿、痰+阳亢,虚性兼夹证素为气虚+血虚,虚实兼夹证素为气虚+血虚+痰、痰+血虚、气虚+血虚+痰+湿。2、阳亢患者合并血管、心脏损害最多;阴虚患者合并脑损害最多;阳虚患者合并肾脏最多。阴虚患者合并左室肥厚最多;血瘀患者合并心绞痛最多;阳虚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最多;气虚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最多。气虚、血瘀患者合并肾损害最多;湿证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最多。3、1级高血压气虚证最多,2级、3级高血压痰证最多。1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脏损害最多,2级、3级高血压患者合并血管损害最多,心脏损害次之。随血压级别升高,合并肾脏损害、血管损害的比例有所增加。4、e GFR是气虚证的独立预测因素,IVST、EF是气虚证的保护性因素;LVEDd、UA是血虚证的保护性因素;UA是阴虚证的保护性因素;LVEDd、UA是阳虚证的独立预测因素,EF是阳虚证的保护性因素;UA是痰证的独立预测因素;IMT是阳亢证的独立预测因素。

田超[9](2020)在《脑血疏干预Nrf2/CD163诱导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促进脑出血血肿吸收的机制》文中指出背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在所有中风病中的比例大约为15%,住院死亡率高达40%。因其发病率高、致残重、致死性强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脑出血后24小时内,进入到脑组织的红细胞开始发生裂解,释放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会进一步分解为血红素,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作用下降解为胆绿素,一氧化碳和铁。所有血肿来源的副产物都会引起炎症反应,扰乱脑细胞信号通路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小胶质细胞被称为大脑巨噬细胞,具有免疫监视、防御、抗原提呈、吞噬和分泌功能。在适当的刺激下,小胶质细胞可以被激活为两个极化状态:经典激活表型M1和激活表型M2。核因子E2相关因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被激活后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上调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e-rich,SRCR)白细胞分化抗原 16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63,CD163)在小胶质细胞上的表达,CD163等清道夫受体具有识别血红蛋白的能力,增加小胶质细胞吞噬血红蛋白的能力,促进血肿吸收。在中医理论中,脑出血为离经之血,离经之血既为瘀血,瘀血停于脑脉之外成为压迫脑髓的有形之邪,瘀停脉外使脑髓受压构成了脑出血急性期的最初病机。对于瘀血中医上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而脑血疏口服液属于益气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由于安全性考虑,脑出血急性期不明确是否会再次引发出血,一般在脑出血3天后开始给药。大量的临床研究确定其疗效显着,可以明显促进血肿吸收,减小脑出血后的血肿体积,改善预后,所以我们对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用药时间点的安全性评价和其促进血肿吸收的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1.探讨脑血疏口服液用药时间点的安全性评价,为在“益气活血”理论指导下脑血疏口服液在临床治疗出血性中风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2.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干预Nrf2/CD163通路诱导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促进脑出血血肿吸收的机制,为在“益气活血”理论指导下,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尾状核注射胶原酶Ⅶ建立脑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脑血疏1组、脑血疏2组和依达拉奉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给药组大鼠只进针并随机分组,每组各20只。在术后2h,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27ml/100g体重灌胃;脑血疏1组给予脑血疏口服液0.27ml/100g体重灌胃;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0.54mg/100g体重腹腔注射。脑血疏2组在评估造模成功1天后给予脑血疏口服液0.27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组大鼠均每隔24h给药一次,总共给药3天。术后第1天和第3天,每组20只SD大鼠进行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术后第3天,每组6只SD大鼠进行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给药3天后,每组3只SD大鼠断头取脑,分别通过HE染色、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病理结构和神经元损伤凋亡情况。2.给药3天后,每组3只SD大鼠制备脑组织冰冻病理切片,每组5只SD大鼠取新鲜脑组织用于Western blot检测。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Nrf2、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CD163和HO-1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mNSS神经功能评分和旷场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着高于假手术组,行走路程和站立次数显着少于假手术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脑血疏1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着降低,行走路程和站立次数明显增多,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明显改善。与脑血疏2组相比,脑血疏1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有降低趋势,行走路程和站立次数有增加趋势。2.HE染色、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的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脑水肿明显增加,神经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凋亡神经元明显增多,损伤加重。与模型组相比,脑血疏1组大鼠脑水肿程度减小;神经元损伤明显改善,凋亡神经元减少。与脑血疏2组相比,脑血疏1组大鼠水肿程度、神经元损伤和凋亡神经元有降低趋势。3.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脑出血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Arg-1、CD163和HO-1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变比,脑血疏通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Nrf2、Arg-1、CD163和HO-1的表达明显增高。与脑血疏2组相比,脑血疏1组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Nrf2、Arg-1、CD163和HO-1的表达有增加趋势。4.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Arg-1、CD163和HO-1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脑血疏1组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Nrf2、Arg-1、CD163和HO-1的表达明显增高。与脑血疏2组相比,脑血疏1组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Nrf2、Arg-1、CD163和HO-1的表达有增加趋势。结论:脑血疏口服液能够明显减轻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神经元损伤情况,保护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脑血疏口服液能够通过干预Nrf2/CD163通路诱导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来促进对血肿中血红蛋白的清除分解。并且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脑出血后给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并未出现不良反应,术后给药比术后1d给药具有更好的治疗趋势。

查梦培[10](2020)在《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对HICH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为帮助其减轻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慢病管理提供理论证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在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法,用密闭信封,让符合研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抽选,抽到奇数的信封为干预组,抽到的偶数信封为对照组,最终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CITF处方干预,共干预八周。采用焦虑、抑郁、慢病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护理满意度量表在干预前、干预四周、干预八周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四周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八周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结果得出,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在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干预与时间交互效应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四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八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较对照组增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结果得出,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干预与时间交互效应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慢病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慢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得分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四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慢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得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八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慢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得分较对照组提升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结果得出,两组患者慢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得分在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干预与时间交互效应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四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八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较对照组增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结果得出,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在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干预与时间交互效应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2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能够增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护理服务满意度也得到提高。图10幅;表17个;参173篇。

二、1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手术时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机制
2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证
3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
4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
    4.1 开颅手术
        4.1.1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4.1.2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4.2 微创手术
        4.2.1 脑室穿刺引流术
        4.2.2 CT或B超引导血肿清除术
        4.2.3 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手术
        4.2.4 神经导航辅助技术
5 总结

(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辨证特点及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认识
        1.1 高血压病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1.2 血压变异性的评价指标
        1.3 血压变异性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2 中医学对高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认识
        2.1 高血压的中医病名
        2.2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2.3 高血压的辨证特点
        2.4 血压变异性的中医本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式
        2.2 一般资料及病史采集
        2.3 临床指标检测
        2.4 动态血压的监测
        2.5 中医辨证资料采集
        2.6 统计学方法
        2.7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人群特征
        3.2 高血压中医辨证特点
        3.3 中医辨证特点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3.4 血压变异性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高血压中医辨证特点
    2 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辨证特点的关系
    3 血压变异性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4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附录2 高血压证候类型分级量化表
    附录3 高血压中医证候类型诊断标准
    附录4 高血压证候要素量化表
    附录5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非传统血脂参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概述
    1.2 血脂异常与ASCVD的形成
    1.3 血脂异常的评价参数
    1.4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ASCVD的关系
        1.4.1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冠心病的发生和预后的关系
        1.4.2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4.3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4.4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1.4.5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关系
    1.5 总结与展望
第2章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2.1 前言
    2.2 对象与方法
        2.2.1 研究设计与对象
        2.2.2 数据收集
        2.2.3 数据的定义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研究人群的总体特征
        2.3.2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一般资料特点
        2.3.3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单纯ECAS的关系
        2.3.4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单纯ICAS的关系
        2.3.5 非传统血脂参数对单纯ECAS和单纯ICAS的预测能力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3.1 前言
    3.2 对象与方法
        3.2.1 研究设计与对象
        3.2.2 数据收集和定义
        3.2.3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研究人群的总体特征
        3.3.2 缺血性脑卒中的一般资料特点
        3.3.3 非传统血脂参数的三分位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3.3.4 非传统血脂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能力
        3.3.5 非传统血脂参数作为二分类变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4.1 前言
    4.2 对象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4.2.3 数据收集和评价
        4.2.4 溶栓后出血转化和临床预后的定义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研究人群的总体特征
        4.3.2 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4.3.3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
        4.3.4 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4.3.5 非传统血脂参数与不良预后的关系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主要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2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分级比较
3 讨论

(7)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焦虑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
        1.1.1 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医学认识
        1.1.2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概述
        1.1.3 关于高血压患者焦虑的认识
    1.2 血流动力学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
        1.2.1 血流动力学与高血压病
        1.2.2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
        1.2.3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样本量的估算
        2.1.2 研究对象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中止试验标准
        2.1.7 剔除标准
        2.1.8 脱落标准
    2.2 治疗方法
        2.2.1 随机方法及分组
        2.2.2 盲法
        2.2.3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主要结局指标
        2.3.2 次要结局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4.1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2.4.2 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结果分析
        2.6.1 一般资料
        2.6.2 治疗前各指标比较
        2.6.3 治疗后各指标比较
        2.6.4 疗效比较
        2.6.5 治疗后焦虑程度的分布
        2.6.6 不良事件
第三部分 讨论
    3.1 调神含义及针刺调神方选穴方义
        3.1.1 神的含义
        3.1.2 调神含义
        3.1.3 调神处方及其方义
        3.1.4 针刺调神方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
    3.2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意义
        3.2.1 改善心血管血流动力学状态
        3.2.2 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态
        3.2.3 针刺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意义
    3.3 针刺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分析
        3.3.1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分析
        3.3.2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
        3.3.3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睡眠情况的改善
    3.4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流程
研究一 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研究小结
研究二 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研究小结
讨论与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脑血疏干预Nrf2/CD163诱导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促进脑出血血肿吸收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脑血疏口服液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概况
        1 脑血疏口服液的中医配伍作用
        2 脑血疏口服液的药理学作用
        3 脑血疏口服液的安全性
        4 脑血疏口服液临床应用
        5 脑血疏口服液作用机制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CD163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1 CD163的结构和功能
        2 CD163的表达形式
        3 CD163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脑血疏口服液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行为学观察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脑血疏口服液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结构和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脑血疏口服液干预NRF2/CD163通路诱导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对HICH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评价指标
        1.1.4 统计学方法
        1.1.5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评分的比较
        1.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得分比较
        1.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比较
        1.2.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慢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
        1.2.6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
    1.3 讨论
        1.3.1 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对HICH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1.3.2 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对HICH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3.3 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对HICH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1.3.4 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对HICH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慢病轨迹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2.1 脑出血的流行病学调查
    2.2 脑出血发病诱因
    2.3 脑出血相关后遗症
    2.4 脑出血相关护理干预方法
    2.5 慢病轨迹模式的概念
    2.6 慢病轨迹模式在国外慢病中的应用
    2.7 慢病轨迹模式在国内慢病中的应用
    2.8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 B 焦虑
附录 C 抑郁
附录 D Brathel指数量表
附录 E 慢病自我护理能力
附录 F 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1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手术时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J]. 孟小鹏,周泽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25)
  • [2]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治疗研究[J]. 梁广. 医学信息, 2021(13)
  • [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辨证特点及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 郑亚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非传统血脂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罗云. 吉林大学, 2020(03)
  • [5]预后营养指数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价值[J]. 李建,张旭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16)
  • [6]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 姚国权,侯仕强,林宁.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7)
  • [7]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焦虑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D]. 林子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郭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脑血疏干预Nrf2/CD163诱导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促进脑出血血肿吸收的机制[D]. 田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对HICH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D]. 查梦培.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高血压脑出血164例临床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