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务人员在医患对话中的主导地位

论医务人员在医患对话中的主导地位

一、试论医务人员在医患交谈中的主导地位(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慧[1](2021)在《“征服”科室:医务社会工作的承认之路 ——以上海市D医院社工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虽然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思想先进的地区得到了发展,但是社会认同度低下依然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其中医疗科室的认同对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的发展影响巨大。然而医疗科室的第一要务是治病救人,他们的关注点往往放在疾病本身,对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视少之又少。基于此,医务社会工作想要在医院得以发展,必须发挥专业之所长,向医疗科室展示自身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从而赢得承认。在综合性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与科室特点,目的性选择医疗科室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展示专业,赢得承认。那么,现阶段医务社会工作获得了医疗科室哪些方面的承认;医务社会工作者采取了哪些寻求承认的行动策略?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立足于现象学方法论,采取参与式观察法、文献分析法、访谈法,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探索D医院社工部争取医疗科室承认的全过程。研究发现D医院医疗科室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承认是一个从怀疑到信任的过程,经历了言表欢迎,内存怀疑;行表接受,情现亲近以及行表融合,心怀信任的阶段,逐渐获得医疗科室“形式的承认”和“实质性承认”。不同承认阶段,医务社会工作者采取行动策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铺垫型策略中,主要通过选择争取承认的科室与协商合作的可行性这两大策略,为进入科室、争取承认铺平道路。在展示型策略中,通过澄清身份与内容、开展服务的定期化、展现服务效果和借助宣传力量,以争取承认。在储备型策略中,通过汲取优秀案例、补充医学知识和更新专业知识的策略来增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与实践性,为争取承认提高专业能力。然而医院发展规划的调整与科室业务水平的变化,影响着医务社会工作者所采取的行动策略,致使不同医疗科室对医务社会工作承认的程度不同。医院人文关怀的文化氛围、院领导在财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志愿者工作成效以及社工部工作人员背景的多样化,为医务社会工作者争取医疗科室的承认增添助力。

孙宏亮[2](2020)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学是一门人学,是关系人类幸福的事业,对人的全面关怀为医学应有之意。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医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向往健康、重视健康和保持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追求,人们不再局限于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全方面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状态,希望得到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的健康促进与凸显人性的医学关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在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医学发展的客观现状、社会对医学的人文诉求和健康中国的价值旨归三个方面论述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如下研究。第一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着重论述了医师人文素养的含义、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首先,从社会对医师职业的期望入手,分析医师职业特点和职业标准,提出医师应承担的角色;其次,根据医师职业需要,将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界定为医师伦理素养、医师哲学素养、医师心理素养和医师法律素养;再次,鉴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围绕着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涉及的一系列关系,介绍当前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从东西方人文思想进行溯源,确定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首先,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的“仁”学入手,追求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从家和礼两个方面,探讨美德培养;其次,从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朴素的医学人道主义,到中世纪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本主义的“博爱”思想,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人道主义的呼唤,论述了医学与人文关系的发展变迁。最后,确定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理论,包括成人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三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通过对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师和患者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医师人文素养总体良好,大部分医师都能够恪守医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治病救人职责,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仍然存在部分医师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的相对匮乏与普遍的职业倦怠心理逆反,医师人文实践“差异化”与责任担当精神的相对减弱,个性自我的张扬与团队精神的缺乏,科技理性的极端至上与人文价值意义的相对薄弱,对医疗差错的漠视与有意逃避,除医师自身内在原因之外,一些外在因素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医师职业生态欠佳、相关规范制度有待完善、社会氛围有待妥善营造、医院人文建设被边缘化和医疗决策复杂等。第四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本章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美国针对医师的人文素养培育有健全的机构支持,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培训,还有享誉全球的人文医院,为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制度、创造了环境氛围;英国综合医学委员会发布了《优质医疗》及附属8份指南,强调了医师为保证患者获得基本医疗保护而履行的职责,并以人文观念贯穿其中,文件和指南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了纲领;新加坡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方面也有可借鉴之处;中国台湾是亚洲最早推行医院评鉴暨全面质量管理的地区,台湾长庚医疗体系成立了一站式医疗照护单元模式,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创造出了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充分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中国香港地区完善的政府制度建设、良好的医院管理和公众互动也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助力。第五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在已有文献梳理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首先通过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来完善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其次,通过媒体引导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再次,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最后,通过敬业精神的自我塑造、实践叙事医学和投身志愿服务,来完成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本研究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深入临床和社区,客观观察、真实记录,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医师个体健康发展,推动医院人文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陈鸣路[3](2020)在《A监狱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自身健康、生活品质的需求较从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医患关系就是其中之一,当前医患关系纠纷案件的提升就说明了这一点,而监狱作为一个特殊政府管理机构,其自身也有其医疗机构,其服务对象则为监狱服刑人员,那么医患纠纷在监狱医院中产生也就不可避免了。内刊调查显示,医患关系有紧张的趋势,医疗纠纷现象较以前发生率逐步上升,不仅妨碍了医院的正常运行,也间接对社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截止2019年底,我国监狱各部门的押服刑人员已经趋于340万人。所以,服刑人员的医疗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据估计,当前接近十万人每年都在各省监狱医院接受医疗及治疗。然而,监狱医院作为较为特殊性质存在的医院和一般医院还是存在很大区别,而通过对文献资料寻找,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普遍不足。本文以浙江省A监狱医院为例,对其建立学习模型,通过公共管理课程学到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学习、探索,对医患关系的形成自身感受,通过模型的建立总结不同影响要素,并尽可能排除主观想法,并提出自己的对策。本文采用异质建构论以及标签理论等作为调查方法,研究方式由问卷法、个案访谈法融合的方式大体构建出医院现有框架,将影响要素的分布融入问题结构,再从不同方面对模型现状剖析,而后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三方面影响因素,针对这三方面主要影响原因,在深化监狱医疗体制、医院管理和舆情转化三个角度总结原因,并通过对形成原因的分析总结相应对策。

吴家煌[4](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在大量文献资料与问卷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日常工作与一线抗“疫”中的观察,对新医改以来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其做法与成效,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构建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闽侯县在强化政策支持、改善农村卫生执业环境与激发农村卫生人才积极性方面做出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依然面对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不佳,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偏低,成长环境较差,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农村卫生人才不善于处理医患关系且在重大传染病面前应对能力低。上述问题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办法不新,没有充分利用驻地高校与省城资源优势;医学教育由于育人理念、教育内容与实践教学方面的缺陷,无法培养出能够满足农村卫生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较低、乡际交流缺失、个体发展意愿不强,显得内生动力不足;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很好发挥助力作用。基于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政府、医疗教育、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共同努力,推进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政府层面,要转变理念,引进人才,保障农村卫生人才权益,利用驻地高校提升培训效果,健全农村卫生人才人事管理,建立成长激励机制,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提升农村卫生人才的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与传染病应对能力。医学教育层面,要更新育人理念,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改进实践教学,创新培养模式,助力农村卫生人员加强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层面,要提升管理水平,开展乡际交流,加强中医学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城市卫生机构层面,则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

何绵锦[5](2019)在《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但也同时指出,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还不能让人民满意,矛盾依然尖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对当代中国的医患关系给予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多角度、全视野地解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现状,在厘清医患矛盾冲突各种表现形式和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案。依照医患关系本身的问题逻辑,以及对这一客观逻辑之理论把握方式的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研究,论文就必然以如下的结构方式而展开其自身。首先,通过对医学伦理思想发展的概述,指出,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都面临新的发展困境,难以有效指导医疗实践活动的开展,更不足以妥善协调医患关系,对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这一思想的分析和论证,旨在指明,如若在研究医患关系的伦理性质和伦理基础时,除了批判地借鉴义务论和功利主义思想之外,还要充分掌握和运用德性论和规范论的思想资源。其次,对医患关系的概念进行解析,并通过详实的数据说明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医患矛盾也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医患关系的复杂程度也已远远加深,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剖析,详尽分析和论证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为归类提供事实基础。第三,首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分别从医方和患方角度讨论了医患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各种原因,说明了医患关系是怎样陷入恶化怪圈的;特别是揭示了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的特殊性,以及对医患关系的重要影响。其次从“职业医闹”和社会媒体的片面宣传两方面揭示了社会外部因素对医疗卫生系统社会形象和公信度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制度供给不足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案。首先是解决制度供给问题,这就需要将“公正”作为构建当代中国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原则,在“给每个人他所应得”的意义上,提供能够满足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厘清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应得”权利和义务,特别是针对存在着的种种权利缺失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制度供给的具体内容。其次是道德重建问题,也就是通过重振医德、构建患者的就医道德、重塑企业道德、强化媒体道德为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尹季茹[6](2019)在《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医患冲突在2012年达到顶峰,经过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学科的不懈努力,医患冲突趋于缓和,医患关系逐渐好转。但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发现,仍有不少人认为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仍然处于不和谐的状态。笔者认为造成不和谐的深层原因之一就是医患之间的感情挫伤。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关怀是进一步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着力点。本论文以医患间的情感缺失为主线,指出目前医患关系处于不和谐的状态是因为缺乏情感关怀,涉及到的医患关系的情感问题亟需解决,因此,从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入手对改善我国的医患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内尔·诺丁斯主张以关怀来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她认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关怀,其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关怀是人际间的一种基本关系,这种关系是平等且互惠的。关怀,一种投入或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与责任感相似,是关怀双方对对方的期待。关怀者接受被关怀者并理解对方的需要,且根据被关怀者的需要向其发出关怀行为,而被关怀者的回应与感恩关怀者的关怀行为构成一个完整的关怀行为。诺丁斯的关怀伦理理论始终围绕的核心都是“关怀”,由对关怀的解释进而阐述关怀关系,我国医患关系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彼此间的关怀关系。关怀关系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医患间的互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而维系这种关怀关系医患间就会产生关怀行为。关怀行为的三个环节得以实施的条件:一是医务人员和患者互相理解对方的需要;二是在医患交往时要注意不能存有伤害并时刻反思自己,杜绝伤害的唯一办法是为对方付诸情感;三是医患双方要学会相互关爱和相互依赖。正是三个条件促使医患间进行情感联系,加强情感沟通,用心实施关怀行为。加强情感联系不是政策颁布,不会有“硬性文件”,靠的是医患双方的自觉努力。我国的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要从三个方面来保证:一方面医务人员与患者达到共情,医生要有悲悯之心,要入情、入理地与患者交流,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解决痛苦;其次患者要向医务人员积极表达“就医”需要,学会感恩医务人员的关怀,推己及人;同时还要发挥“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的优越性,提高和增强媒体舆论在正能量医患关系的影响力作用。

和秋娟[7](2019)在《伤医舆情事件中的医患沟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疗健康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医疗行业随着医疗政策的推进问题弊端不断显现,持续不断地医疗纠纷造成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沟通作为贯穿医疗实践过程的始终,成为引导医患关系、解决医患冲突的关键所在。伤医舆情事件成为医患关系对立的集中爆发点。本研究通对梳理国内近三年网络伤医舆情事件,结合61起典型案例对我国医患关系及沟通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伤医舆情事件中医患沟通的作用与意义,找出当前医改大环境下医患沟通的主要问题及障碍,并提出优化策略建议。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和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医疗大环境下,多方因素制约了医患利益的绝对平衡,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和频繁发生的伤医事件致使医患关系越发紧张,在严重冲击医疗服务市场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医患沟通过程的缺失或不到位,成为引发暴力伤医的重要原因,而媒体一次次有选择性的的负面医疗与伤医报道,也使得医疗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为此需要医疗机构不断优化医患沟通,做好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媒体公关,在树立提升公信力的同时优化自身管理,修缮医院形象。由此,为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落实提高医患沟通工作成为医疗机构现阶段的首要课题。研究医患沟通,不仅具有医学意义,更具有人文意义和社会意义。

张雪莹[8](2019)在《医院场域中社会工作的“专业政治” ——基于华医院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上海的医务社会工作作为政策催化的产物,在嵌入具有成熟关系网络的医院场域时,必然会与其他主体(主要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发生权力的互动。因此,分析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时不能忽视实践背后的权力作用。本研究以华医院医务社工部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访谈、文献等方法收集资料,探索医务社会工作行动者如何与医院场域中的其他主体互动以实现本土医务社工的专业化发展。在布迪厄实践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政治有三个面向,首先是同医护人员争取专业身份的定义权,这一过程可分为“入场宣传期——融入调适期——提炼发展期”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医务社工通过不断宣传和发掘需求,获得了临床服务的入场券;第二阶段,医务社工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和走循证路线来拓展专业认同;第三阶段,医务社工提炼服务品牌,与医院优势学科结合,扩大部门在院内外的影响力。其次是为患者争取服务领域的管辖权,受限于自身资本的不足,医务社会工作行动者在专业关系的“接案—服务—结案”过程中需要借助医护力量的帮助,但回应患者需求的根本仍在于专业技能的运用。最后在专业内部,不同身份的医务社工之间也存在着对专业实践话语权的争夺。专业教育出身的行动者需要扞卫不被管理者重视的社会工作价值属性,促成专业的知识和价值继续应用于临床实践。医务社工行动者的实践策略可归纳为“专业技术+情感互动”。在中国这一人情社会中,情感的链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资源的缺乏。除此之外,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一直是不平衡的,因此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挑战始终存在,医务社工行动者在实践时应当注意澄清。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突破当前专业化困境的发展建议:明确部门专业化发展定位,提供行动者发展专业身份的游戏规则;政府配套政策与搭建平台,从人力和资源的角度扩大医务社工对服务领域的管辖能力。学界积累干预研究的经验,为一线医务社工在专业服务方面的话语权添砖加瓦。

李少康[9](2018)在《医务人员口语语言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郑州和西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关医患沟通的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考虑到当前医患关系的变化,本文从语言服务的视角切入,研究医务人员的口语语言服务状况,探求各种社会因素对语言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的影响,根据医务人员口语语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由六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交待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回顾了语言服务理论和医学语言学的相关研究,界定了本文医务人员口语语言服务的范围。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从医患双方的角度,运用调查问卷和会话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三个专题对医务人员的口语语言服务现状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即礼貌用语的使用、服务语言的选择和医学术语的使用等。第三至第四部分,运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医务人员的口语语言服务意识和患者对口语语言服务的需求,对比了郑州、西安两地医患双方在方言服务意识和方言消费需求方面的差异。第五部分基于之前的描写和分析,对医务人员口语语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第六部分总结了全文的观点和未来研究的一些思考。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一)医务人员礼貌用语服务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你好等礼貌用语的使用>称呼语的使用>自我介绍。场景是影响医务人员礼貌用语服务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与门诊患者建立的往往是单次关系,而与住院患者建立的是长期关系,因此医务人员对住院患者的礼貌用语服务质量更高。(二)郑州和西安地区的医务人员主要使用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比例分别达到八成多和九成多。其中,西安地区医务人员的方言服务意识强于郑州,这可能与郑州地区多省内患者,因而面对的方言问题较为简单有关。郑州地区患者的方言消费需求强于西安,这主要是由于郑州地区的本省患者更多造成的。(三)医务人员与患者交谈时经常使用医学术语的比例有近四成,面对低学历、低阶层、年轻和年长患者时,医务人员会少用医学术语。患者对医务人员使用医学术语的需求主要是由于“使用医学术语更专业”、“可以了解医学知识”、“便于理解和咨询病情”。在医学术语的解释方面,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患者的消费需求都较强,这主要是由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四)部分患者有为医务人员口语语言服务额外消费的意愿,表明医务人员口语语言服务具备潜在的经济价值。

陈卫君[10](2018)在《英语并列结构的歧义分析—《21世纪健康传播》(第1-2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立传播学开始,健康传播就成为发展最为快速的实用研究领域之一。而《21世纪健康传播》这本由Keven Bradley Wright,Lisa Sparks,and H.Dan O’Hair所着的一书囊括了健康传播的方方面面。本报告基于译者对这本书前两章的翻译实践。这本书第一章回顾了健康传播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诞生及其发展历程。第二章通过考察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疗以及医疗需求的不同看法,医患沟通的特点,以及医患互动所产生的积极、消极结果等角度,深入探讨了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通过阅读全书,本报告作者发现这本书特征之一就是大量使用并列结构。诚然,并列结构可以增加句子的信息量,但也容易导致歧义,对译者理解原文进而产出译文造成障碍。歧义是众多语言的共同特点,英语也不例外。在翻译过程中,结构歧义给本报告作者带来不少挑战,尤其是由“and”组成的并列结构中的歧义。为了消解歧义,译者可以基于语境分析句子结构,然后尽力找出所有可能的理解,最后选取最佳的意义等值。本报告首先引入英语歧义的定义和分类,并重点关注并列结构的歧义,然后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讨论集中在译者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总结为基于语境、逻辑和句法的观察、理解和产出的过程。对歧义的系统研究使作者对如何消除并列结构的歧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这些研究也会给其他译者带来启发。

二、试论医务人员在医患交谈中的主导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医务人员在医患交谈中的主导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1)“征服”科室:医务社会工作的承认之路 ——以上海市D医院社工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医务社会工作
        1.3.2 承认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困境的研究
        1.4.2 关于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研究
        1.4.3 关于医护人员对医务社会工作承认的研究
        1.4.4 关于承认理论在社会工作运用中的研究
        1.4.5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1.5 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1.5.1 理论视角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方法
        1.6.1 个案研究法
        1.6.2 现象学方法论
        1.6.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第2章 个案情况简介
    2.1 社工部发展背景与支持条件
    2.2 社工部发展现状与人员优势
        2.2.1 发展现状
        2.2.2 人员优势
    2.3 社工部工作内容
        2.3.1 专业服务
        2.3.2 志愿者管理
        2.3.3 医疗慈善
第3章 从怀疑到信任: 医务社会工作的承认历程
    3.1 言表欢迎,内存怀疑
        3.1.1 言表欢迎之允许与配合
        3.1.2 内存怀疑之疑惑与推辞
    3.2 行表接受,情现亲近
        3.2.1 了解带动承认
        3.2.2 行表接受之支持与配合
        3.2.3 情表亲近之沟通探讨
    3.3 行表融合,心怀信任
        3.3.1 效果促成转变
        3.3.2 行表融合之科室与社工相融入
        3.3.3 心怀信任之开放与外露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动出击: 医务社工寻求承认的策略
    4.1 铺垫型策略
        4.1.1 选择争取承认的科室
        4.1.2 协商合作的可行性
    4.2 展示型策略
        4.2.1 澄清身份与内容
        4.2.2 开展服务的定期化
        4.2.3 展现服务效果
        4.2.4 借助宣传力量
    4.3 储备型策略
        4.3.1 汲取优秀案例
        4.3.2 补充医学知识
        4.3.3 更新专业知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结论
    5.2 对医务社会工作承认之路的思考
        5.2.1 参与观察式的体验是承认的绝佳策略
        5.2.2 医务社工的被动无奈
    5.3 研究不足
        5.3.1 访谈对象取样不充分
        5.3.2 价值中立难以保全
        5.3.3 匿名性受到可推理的威胁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2)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调查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念
        (二)医师职业特点
        (三)医师应承担的角色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一)医学人文概述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三)医师人文素养的结构
        (四)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意义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涉及的关系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模式
第三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
    一、中国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儒家人文思想
        (二)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三)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西方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西方人文思想
        (二)西方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
        (一)成人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三、讨论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整体良好
        (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美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英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新加坡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台湾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香港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第六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一、加强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
        (一)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
    二、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
        (一)媒体引导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
        (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二)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三)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四、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
        (一)树立医师人文精神
        (二)实践叙事医学
        (三)投身志愿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现状调查(医师版)
附录2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调查(患者版)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3)A监狱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个案访谈法
        1.4.2 实地观察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6 本研究创新与特色
第2章 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监狱医院
        2.1.2 医患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异质建构论
        2.2.2 标签理论
第3章 A监狱医院简介及医患关系现状研究
    3.1 A监狱医院现状简介
    3.2 A监狱医院医患关系现状研究
        3.2.1 调查方法
        3.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3 A监狱医院医患关系现状
第4章 A监狱医院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监狱医疗体系设计不够规范
        4.1.1 罪犯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4.1.2 罪犯医疗保障的标准不够细化
        4.1.3 医疗服务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4.2 监狱医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4.2.1 服刑人员在医患沟通管理机制中处于弱势方
        4.2.2 监狱处理医疗纠纷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4.2.3 监狱医疗水平相对较低
        4.2.4 处理伪病诈病的标准不够细化
        4.2.5 医护人员收入待遇相对偏低
    4.3 监狱医院病患对象特殊性因素
        4.3.1 很大比例患者自身素质较低
        4.3.2 部分病患缺乏家属的关照
第5章 监狱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对策建议
    5.1 规范医院医疗体制
        5.1.1 形成规范的罪犯医疗保障制度
        5.1.2 规范监狱医院医疗救助体制
        5.1.3 完善监管职权制度
    5.2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5.2.1 强化对病患的教育与沟通
        5.2.2 加强与病犯家属的交流
        5.2.3 强化监狱医院水平建设
        5.2.4 细化伪病诈病界定及处理标准
        5.2.5 提升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
    5.3 补齐医院病患短板
        5.3.1 加强开展文化节等活动提升病患文化素养
        5.3.2 落实搭建病患家属及医院家属的沟通桥梁
    5.4 引导医院舆论导向
第6章 研究结论
    6.1 结论
    6.2 本文的局限性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医改
        2.1.2 农村卫生人才
        2.1.3 人才培养
        2.1.4 培养路径
    2.2 文献综述
        2.2.1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原因研究
        2.2.2 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方式研究
3 闽侯县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与成效
    3.1 闽侯县农村卫生基本情况
        3.1.1 闽侯县基本情况介绍
        3.1.2 闽侯县农村卫生医疗机构情况介绍
        3.1.3 闽侯县农村卫生工作人员现状
    3.2 闽侯县培养农村卫生人才的举措与成效
        3.2.1 改革先行,持续支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3.2.2 规划引领,有效改善农村卫生执业环境
        3.2.3 激励为重,调动了农村医务人员积极性
4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不佳
        4.1.1 城乡资源配置不均
        4.1.2 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整体落后
    4.2 卫生人才城乡分布差距大
    4.3 农村卫生人才整体素质较低
        4.3.1 农村卫生机构执业人数不足
        4.3.2 农村卫生人才学历与职称普遍较低
        4.3.3 农村卫生人才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低
        4.3.4 农村卫生机构人才招录不理想
    4.4 农村卫生人才成长条件较差
        4.4.1 乡镇卫生院管理能力滞后
        4.4.2 村所一体化管理推进难度大
        4.4.3 农村卫生人才待遇保障差
    4.5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佳
        4.5.1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机会少
        4.5.2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够好
    4.6 农村卫生人才重大传染病应对能力较低
        4.6.1 农村卫生人才对传染病知识掌握少
        4.6.2 农村卫生人才的防治能力较低
        4.6.3 乡镇卫生院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
        4.6.4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护物资储备不足
5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落后于需求的原因
    5.1 政府对培养农村卫生人才重视不够
        5.1.1 农村卫生事业财政投入不足
        5.1.2 缺乏完善的职业保障制度
        5.1.3 人才招聘方式较为粗放
        5.1.4 驻地高校与省城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5.1.5 重大传染病防治常态化投入不够
    5.2 医学教育难以为农村提供优秀卫生人才
        5.2.1 育人理念与农村社会的偏离
        5.2.2 教育内容与农村需求的脱钩
        5.2.3 实践教学与偏远农村的隔阂
    5.3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人才的内部驱动不足
        5.3.1 管理水平较低
        5.3.2 乡际交流缺失
        5.3.3 个体意愿不强
    5.4 城市卫生机构助力不足
6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6.1 政府行为层面
        6.1.1 充分重视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6.1.2 改进农村卫生人才招聘工作
        6.1.3 切实维护农村卫生人才利益
        6.1.4 充分利用驻地高校培育人才
        6.1.5 优化农村卫生人才人事管理
        6.1.6 建立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
        6.1.7 助力提升医患矛盾化解能力
        6.1.8 提升农村卫生人才抗疫能力
    6.2 医学教育层面
        6.2.1 树立服务农村社会的育人理念
        6.2.2 打造符合农村需求的教育内容
        6.2.3 开启沉入农村机构的实践教学
        6.2.4 改进医学专业的在校培养模式
        6.2.5 持续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6.3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层面
        6.3.1 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6.3.2 合力开展乡际交流
        6.3.3 提升中医临床技能
        6.3.4 加强医患关系经营
        6.3.5 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
    6.4 城市卫生机构层面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闽侯县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致谢

(5)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思想发展概述
        一、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
        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
    第二节 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一、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第二章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解读:概念、特征及冲突表现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念解析
        一、医患关系的“主体”在不断扩展
        二、医患关系的“内涵”在不断延伸
    第二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总体特征
        一、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
        二、当代中国医患矛盾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第三节 当代中国医患冲突的具体表现
        一、医患之间权利的冲突
        二、医患之间利益的冲突
        三、医患之间文化观念的冲突
第三章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成因
    第一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伦理理论原因
    第二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实原因
        一、医方的不正当作为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二、患方维权意识的觉醒及行为的不成熟是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的综合作用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助推器
        四、制度供给不足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 制度伦理视角下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方案
    第一节 公正:医患双方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公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原则
        二、从权利和义务之关系的角度看医患关系
    第二节 公正的医疗卫生制度是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基础
        一、从医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二、从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三、从媒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第三节 德性重塑是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重要路径
        一、医德的重振
        二、患者就医道德的构建
        三、医药企业企业道德的重构
        四、媒体道德的强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内尔·诺丁斯的关怀伦理
    2.1 诺丁斯关怀伦理的主要内容
        2.1.1 关怀
        2.1.2 平等互惠的关怀关系
        2.1.3 接受、发出与回应的关怀行为
        2.1.4 关怀的圈层说
    2.2 诺丁斯关怀伦理的主要特点
        2.2.1 情感性
        2.2.2 关系性
        2.2.3 实践性
3 我国医患关系的现存问题
    3.1 对医方的情感伤害与防御行为
        3.1.1 对医方的情感伤害
        3.1.2 医方的防御行为
    3.2 患方的不理解及过激行为
        3.2.1 患方的不理解
        3.2.2 患方的过激行为
    3.3 消极的医疗服务模式与工作环境
        3.3.1 “以患者为中心”临床工作体制的不彻底性
        3.3.2 消极的工作环境
4 学会关怀: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改进医患关系的思想启迪
    4.1 需要与理解:医患之间共同遵守的前提
        4.1.1 需要
        4.1.2 理解
    4.2 伤害与反思:医患之间责任与义务感的碰撞
        4.2.1 伤害
        4.2.2 反思
    4.3 关爱与依赖:医患之间关怀的核心
        4.3.1 关爱
        4.3.2 依赖
5 实践关怀: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改善医患关系的实践启迪
    5.1 建立和谐关系,医方关怀是前提
        5.1.1 唤醒与患者的“共情”体验
        5.1.2 加强对患者的关怀
    5.2 转变就医理念,感恩关怀是保障
        5.2.1 积极表达被关怀的需要
        5.2.2 回应并感恩医务人员的关怀
    5.3 维护和谐氛围,健全体制是根本
        5.3.1 “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工作体制
        5.3.2 舆论管理体制的健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伤医舆情事件中的医患沟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伤医舆情事件与医患沟通内涵要素
    2.1 主要概念内涵
        2.1.1 伤医舆情事件
        2.1.2 医患沟通
        2.1.3 医患关系
    2.2 伤医事件舆情表征
        2.2.1 伤医事件报道增多
        2.2.2 舆情热度居高不下
        2.2.3 传播速度不断加快
        2.2.4 伤医事件舆情反转
    2.3 医患沟通系统相关要素
        2.3.1 医患沟通主体
        2.3.2 医患沟通层面
        2.3.3 医患沟通形式
        2.3.4 医患沟通原则
第三章 伤医舆情事件的沟通应对及社会影响
    3.1 伤医舆情事件案例选取
    3.2 伤医舆情事件中的沟通应对
        3.2.1 医院发文通报表态
        3.2.2 网民利用媒体维权
        3.2.3 政法部门联合调查
        3.2.4 媒体抢占舆情热源
    3.3 伤医舆情事件的社会影响
        3.3.1 引发社会健康恐慌
        3.3.2 医患信任危机加重
        3.3.3 医生群体压力增大
        3.3.4 出现伤医医闹组织
第四章 伤医舆情事件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伤医舆情事件中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
        4.1.1 医方因素
        4.1.2 患方因素
        4.1.3 媒体因素
        4.1.4 其他因素
    4.2 伤医舆情事件中存在的医患沟通问题
        4.2.1 医媒关系不和谐
        4.2.2 医疗观念不对称
        4.2.3 医院信息不透明
        4.2.4 沟通技能不过关
        4.2.5 患者情绪不稳定
    4.3 伤医舆情事件中产生沟通问题的原因
        4.3.1 媒体伤医报道监管缺乏
        4.3.2 医学知认存在知识鸿沟
        4.3.3 医院舆情信息消极回应
        4.3.4 医生综合能力培养缺失
        4.3.5 患者仇医愤世不良心态
第5章 伤医舆情事件中的医患沟通优化策略
    5.1 构建医媒和谐舆论场
        5.1.1 伤医舆论正确引导
        5.1.2 医媒双方加强合作
    5.2 高效推进健康传播
        5.2.1 健康科普信息精准投放
        5.2.2 纪实影视重塑医疗形象
    5.3 开拓医患交流互动渠道
        5.3.1 优化信息发布机制
        5.3.2 扩宽线上交流平台
    5.4 优化医生话语表达
        5.4.1 两面提示降低风险
        5.4.2 语言表述避免歧义
        5.4.3 态度亲切医者仁心
    5.5 内外联动防范伤医
        5.5.1 医院建立应急预案
        5.5.2 政府强化问责手段
        5.5.3 医患强化情绪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6年1月——2018年12月伤医事件舆情信息表
附录B 对医生、护士及患者采访实录
致谢

(8)医院场域中社会工作的“专业政治” ——基于华医院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问题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1.3.1 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相关研究
        1.3.2 社会工作权力理论的相关研究
        1.3.3 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医务社会工作
        1.4.2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
        1.4.3 专业政治
    1.5 研究方法
        1.5.1 研究与资料收集方法
        1.5.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1.5.3 资料分析与主要内容
第2章 专业地位的确立:跨学科团队中的身份建构
    2.1 入场宣传期
        2.1.1 初始资本与实践运作
        2.1.2 医护力量掌控的互动
    2.2 融入调试期
        2.2.1 技术取向的实践策略
        2.2.2 互动中的冲突与弥合
    2.3 提炼发展期
        2.3.1 累积内外声誉的实践
        2.3.2 地位巩固与新的合作
    2.4 小结
第3章 专业关系的经营:回应患者需求的服务探索
    3.1 借助医疗符号的出场
        3.1.1 接触患者的途径与方式
        3.1.2 澄清是建立关系的基础
    3.2 充满挑战的服务过程
        3.2.1 制度化限制与关系性突破
        3.2.2 技术化取向与情感性支持
        3.2.3 误识下的惯习与反思性实践
    3.3 结束与另一种延续
        3.3.1 有限回应后的结案
        3.3.2 探索关系延续的可能
    3.4 小结
第4章 专业认知的差异:部门专业内部的权力博弈
    4.1 医务社工部内部分工与协作
        4.1.1 分工中的权力关系
        4.1.2 绕不开的行政性事务
    4.2 学术与实务的距离:实习生的桥梁作用
        4.2.1 遭遇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4.2.2 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整合
    4.3 管理者与实践者的偏差:“去专业”的本土化倾向
        4.3.1 专业界定:医务社工的命名政治
        4.3.2 实践内容:专业发展的不同目标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1.1 专业政治的主要特征
        5.1.2 争取权力的实践策略
        5.1.3 权力关系背后的价值风险
    5.2 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建议
        5.2.1 明确部门专业化发展定位
        5.2.2 政府配套政策与搭建平台
        5.2.3 学界积累干预研究的经验
    5.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医务人员口语语言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郑州和西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2.1 语言服务研究
        1.3.2.2 医疗语言学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几个概念界定
        1.5.1 医疗行业语言服务
        1.5.2 医务人员口语语言服务
第2章 医务人员的口语语言服务状况
    2.1 礼貌用语的使用
        2.1.1 你好、请坐等礼貌用语的使用
        2.1.2 称呼语的使用
        2.1.3 自我介绍
        2.1.4 说话语气和方式
    2.2 服务语言的选择
        2.2.1 医务人员的语言选择
        2.2.2 患者的语言选择
        2.2.3 医务人员的方言理解度
    2.3 医学术语的使用
    2.4 小结
第3章 医务人员的口语语言服务意识
    3.1 礼貌用语服务意识
        3.1.1 招呼语服务意识
        3.1.2 自我介绍意识
        3.1.3 使用亲切语气的意识
    3.2 方言服务意识
        3.2.1 掌握本地方言的意识
        3.2.2 应对患者方言的意识
    3.3 解释医学术语的意识
    3.4 整体语言服务意识
        3.4.1 语言服务意识
        3.4.2 语言培训意识
    3.5 小结
第4章 患者的口语语言消费需求
    4.1 礼貌用语需求
        4.1.1 问候语需求
        4.1.2 称呼语需求
        4.1.3 自我介绍需求
        4.1.4 语气亲切的需求
    4.2 方言消费需求
        4.2.1 理解患者方言的需求
        4.2.2 使用当地方言的需求
    4.3 解释医学术语的需求
        4.3.1 使用医学术语的需求
        4.3.2 医学术语日常化的需求
    4.4 语言消费意愿及语言消费强度
        4.4.1 语言消费意愿
        4.4.2 语言消费强度
    4.5 小结
第5章 医务人员口语语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 礼貌用语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2 服务语言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0)英语并列结构的歧义分析—《21世纪健康传播》(第1-2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RREVIATIONS
1. 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ask
    1.2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s
    1.3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4 Reasons for Choosing the Source Text
    1.5 Source Text Analysis
        1.5.1 Proper Names
        1.5.2 Professional Terms
        1.5.3 Long Sentences
    1.6 Study Significance
2. PROCESS DESCRIPTION
    2.1 Before Translation
        2.1.1 The Translation Pattern
        2.1.2 The Translation Tools and Glossary-building
        2.1.3 The Parallel Texts
        2.1.4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2.1.5 The Translation Schedule
    2.2 During Translation
    2.3 After Translation
        2.3.1 Self-Proofreading
        2.3.2 Proofreading by Classmates and the Supervisor
3 ANALYSIS OF PARALLEL STUCTURE AMBIGUITY
    3.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arallel Structure
    3.2 Definition of English Ambiguity
    3.3 Classification of Ambiguity in Parallel Structure in the Source Text
        3.3.1 N_1 +N_2 + and + N_3
        3.3.2 N_1 + Pre. + N_2 + N_3+ ... +and + N_n
        3.3.3 N_1 + and + N_2+ ...+ Participles / Attributive Clauses
4 CASE STUDY
    4.1 Translating According to Contexts
    4.2 Translating According to Logic
    4.3 Translating According to Syntactic Analysis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A
    Appendix B

四、试论医务人员在医患交谈中的主导地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征服”科室:医务社会工作的承认之路 ——以上海市D医院社工部为例[D]. 刘慧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D]. 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7)
  • [3]A监狱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对策研究[D]. 陈鸣路.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4]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D]. 吴家煌.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5]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D]. 何绵锦.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
  • [6]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启示[D]. 尹季茹.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伤医舆情事件中的医患沟通研究[D]. 和秋娟. 湖南大学, 2019(06)
  • [8]医院场域中社会工作的“专业政治” ——基于华医院的个案研究[D]. 张雪莹.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9]医务人员口语语言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郑州和西安为例[D]. 李少康.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10]英语并列结构的歧义分析—《21世纪健康传播》(第1-2章)翻译实践报告[D]. 陈卫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论医务人员在医患对话中的主导地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