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

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罗瑞雪[1](2021)在《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独立承担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资本市场对注册会计师高审计质量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审计质量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但是近几年,关于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如何才能保证审计质量?行业监管部门明确规定事务所需要建立一个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控,让管理层和员工层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审计质量。很多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受到监管部门处罚,主要因为没有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或者有的事务所根本没有按规定设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因此,保障审计质量的前提,需要事务所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此,本文以XM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研究课题,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首先,引入审计质量控制相关理论做铺垫,其次,从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情况介绍并结合对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执行情况做一个调查问卷,来更好的了解XM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了解概括出存在的问题,如在职业道德规范问题、客户关系和业务的承接与保持问题和审计业务执行问题等,并分析其成因,从内部和外部进行分析。之后,从五个维度出发选取14个关键指标来构建层次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量化考核并验证,得出质量控制体系为良好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该体系还是具有可行性的。最后,就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出优化建议,包括从相关职业道德培训、审计业务的承接与保持、审计业务执行和监控等五方面进行优化,进而得出优化后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规模不同的事务所在通过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或优化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审计质量方面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罗卓琪[2](2021)在《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Z市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向前推进,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也在不断加深。党中央适时调整战略决策,转变战略方向,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一项全新工作,与之相应的各项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体系,这使得审计评价结果的主观性较强,影响审计工作应保持的客观公正。因此,就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展开持续深入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这一课题目标,将Z市生态环境治理作为研究实例,以期客观准确全面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履职尽责情况,以及当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片面重视政策与资金审计的现实情况。通过广泛查阅文献、搜集资料数据、发送调查问卷,依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将与生态治理资源情况相关的评价指标适当加入指标体系。本文将层次分析法灵活应用于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确定各级权重,完善指标体系。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就相关制度建设、共享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审计人员专业培训、持续优化评价体系等提出对策建议。通过Z市现实客观的自然资源情况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有着较好的可行性,能够真实反映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履职情况,有利于发现领导干部履职不足之处,促使领导干部及时整改。也希望为离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在其他地区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王朝阳[3](2021)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执业过程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审计工作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审计行业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监督者,对监管控制企业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频频爆出的财务舞弊案件,使得大众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产生了怀疑,信任感有所降低。因此,建立一套客观公正合理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使得外部监管者能够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有效监管,促使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为预期使用者提供高水平的审计保证。截止目前,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的依据主要参考中注协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和排名办法》,评价主体主要为中注协。中注协从整个审计行业角度出发,侧重于业务收入、内部治理、资源及处罚与惩戒四个方面,但本文认为这些都不属于能够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影响审计质量结果的关键在于审计执业过程,而该套评价办法无法从事务所执业过程方面评价审计质量,同时这套评价办法采取定量化的方式对所有评价指标进行数据量化,但审计质量的衡量不仅包含定量指标,还会包含定性指标,因此建立一套具有针对审计执业过程、指标完善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之前,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审计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献和理论基础做一个整理归纳,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到有所创新和完善,再从证监会、中注协以及财政部三方面对目前我国审计质量的现状进行了解,掌握目前我国审计行业存在的问题,使得在构建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能够充分考虑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得以有效解决。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强调审计执业过程的重要性,评价指标贯彻整个审计流程,使得各指标之间形成动态因果关系,以审计质量环境建设为基础,再依次从业务层面制度设计的健全性与合理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及制度的执行效果分别设立评价指标,全面评价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确定评价指标时,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其中,定量指标更多集中于制度的执行效果方面,有助于更加精准的考察制度的执行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并确定相应评价标准,最后为验证构建的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效果,以G会计师事务所为实际案例,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进行评价考核,最后取得评价结果并依据结论对事务所提出相应的建议。

李丹[4](2021)在《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以L会计师事务所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规范化,愈加突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监管作用。然而,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和不确定性给审计工作的实施带来了很多困难与挑战。安然事件、科龙事件等行业丑闻,暴露出了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引发的审计失败,不仅仅使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处罚,还会影响事务所的长期发展,降低其社会声誉,严重的甚至直接为事务所带来灭顶之灾。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已经成为了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本土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竞争激烈、自身制度薄弱、人才缺乏等因素,使得其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更加难以保证。深入调查了解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对帮助其控制审计风险、长期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L会计师事务所为研究对象。L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不足20年,起步晚、规模小,具有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典型特征。通过对L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跟踪了解、问卷调查分析等方式,针对审计流程中业务承接、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四个阶段,分别找出存在的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理论、成功经验,为L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控制提供优化方案及保证措施,以期降低L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并希望对其他中小所的审计风险控制提供经验参考。

郑石桥,许玲玲[5](2020)在《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影响——基于股权性质的调节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审计师行业专长意味着在特定领域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对于防范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质量都有显着影响。围绕审计师行业专长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这一主题,结合股权性质的调节作用,选取2016—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审计师行业专长对重要性水平有正向影响,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师行业专长与重要性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更显着。这对审计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监管部门完善相关制度及监督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翟雯娟[6](2020)在《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内外证券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审计报告的事件,社会审计提供服务的质量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我国近几年被惩戒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们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仅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综合评价办法来评价自身的审计质量,尚没有一套适合自身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因此,本文以X会计师事务所为例,构建一套实用性强、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发现事务所自身的问题所在,采取针对性的举措,改善审计质量,提高行业竞争力并且有助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借鉴参考。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通过阅读文献了解了审计质量相关的概念和本文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其次,在第三章通过实地访谈的方法了解了X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分析了其评价办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视角并加以分析,为后面的研究作铺垫。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现有的评价办法进行了改进设计,得到了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应用于X会计师事务所项目中进行实践,通过评价得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举措来改善该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白嘉乐[7](2020)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文中认为近几年由于舞弊事件的频繁爆发,越来越多的市场投资者对审计质量提出了质疑,审计期望差距加大,秉持我国审计准则进一步趋同于国际准则的目标,同时为了增加审计报告中的信息含量、缩小信息不对称的差距,2016年我国发布了新的审计准则。其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因为此项披露的增加将部分审计过程信息展现在了投资者面前,为其决策提供了更多维的角度,增强了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准则中要求我国A+H股上市公司从2017年1月1日起披露关键审计事项,2018年所有的上市公司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相关学者大多将2017年首次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H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但是对于国内A股资本市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效果如何以及是否存在问题,目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基于预期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探究我国A股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以判断其是否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充分且有价值的信息。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行业进行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描述统计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基于决策有用观,对披露信息的充分性、相关性、可理解性以及差异性四方面进行有效性分析,进而发现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所存在的问题,而后根据问题分析并归纳出原因,从而为完善我国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供改进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是区别与以往的实证研究,选取房地产行业为案例对象,结合行业特征和行业背景,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创新点之二是以两年数据为基础,研究信息披露是否带来持续性增值信息。通过对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分析,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由于准则及规范强调个性化披露,但注册会计师对准则理解不透彻,且相关监管机构质量监督不完善,导致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出现“模式化”现象,从而并不能给预期信息使用者带来持续增量的有效信息,建议从细化准则指导、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和加强审计报告披露质量监管三方面进行完善。

侯锦瑞[8](2020)在《Z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活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要想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就要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包括宏观层面质量和微观层面质量,并且只有对这两个层面的质量都进行了控制才能保证其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要有效解决内部审计质量问题,必须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衡量标准。因此,基于内部审计质量的内涵,以PDCA模型为分析手段,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结合Z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其内部审计质量进行严密的讨论,提出了一个多层次的内部审计质量衡量标准。本文首先简述了内部审计质量的概念、PDCA模型的定义,并对Z公司内部审计情况进行简要论述;然后通过PDCA模型,依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四个阶段,分析归纳出在内部审计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中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设定相应权重;再选取10位专家,运用专家打分法对Z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情况依照评分细则进行打分,并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质量改进策略,从组建审计中心、扩大审计监督覆盖、优化审计复核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完善。本文通过对Z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发掘其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有助于提高Z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加入PDCA模型、层次分析法,不仅能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完善,还能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夯实理论基础。

孙蕊[9](2019)在《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会计重要性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制约和指导着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相比于谨慎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其它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应用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判断特性。但会计理论界对会计重要性一直缺乏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近些年来,国际会计权威组织开始关注会计重要性问题。2011年,欧洲证券市场机构(ESMA)发布了《财务报告中关于重要性考虑》的咨询文件,在界定重要性术语,主要信息使用者特征以及财务报告目标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会计政策、中期报告、附注披露等涉及重要性判断和决策的问题的考虑因素设置征求意见。为了提高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有效性,IASB在2015年发布了《IFRS实务声明:财务报表中重要性应用的征求意见稿》。同年,FASB也发布了有关于“重要性决定”(Materiality Determination)的一系列概念框架修订项目征求意见稿;2017年,为使得公司管理层在财务报告信息编制方面更好地运用重要性判断,IASB制定并向公众发布《作出重要性判断的实务声明2》(Making Materiality Judgements:Practice Statement 2)。这一系列项目或声明反映出西方会计组织对重要性原则应用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完善重要性概念、尝试制定相关非强制性实务指引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我国目前仅将重要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纳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尚未制定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实务应用方面的准则、解释或指引。随着近些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加快,以及企业经济业务和资本市场环境日益纷繁复杂,我国亟待对重要性原则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而且这对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保护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是基于“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重要性基础理论构建—重要性判断及框架理论构建—重要性应用的实证检验—重要性应用指引制定建议”的研究脉络,按研究内容和性质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梳理和评述了有关重要性及判定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阐述了后续核心内容探讨的理论基础。第二层次是基于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详细阐述了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产生、应用与演化。第三层次是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尝试分析并建立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判定的概念理论框架;这其中又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会计重要性概念及作为信息质量特征特征的解析和重构,第二部分是探寻影响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第三部分是尝试分析重要性判定机制和判定标准,以及建立会计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第四层次是重要性概念应用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自愿性重述和财务报告舞弊两个视角,分别检验关于错报重要性评估和内控缺陷定量重要性标准设定对管理层行为的影响。第五个层次是分析我国建立应用指引的必要性和提出设计建议。本文的具体研究问题及相应研究结论按照次序主要可归纳为如下七个方面:第一,采用历史演进和制度演化经济学分析范式,梳理自古代簿记时代、近代会计时期和现代会计时期三个不同阶段重要性思想在会计中的应用和演进,并分析了会计重要性思想历经“自生自发性秩序—会计惯例—正式会计制度”的制度演化路径。会计重要性应用的演进过程是具有内在规律性的:首先,会计重要性思想运用与演化深深根植于一国经济社会制度与商业环境变迁,因而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和把握不能忽略社会发展与会计规则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控制活动,恰如其分地应用重要性原则可以提升会计信息处理效果和质量,有利于细化会计核算和收益计量,提升内部管理效率,最终提升企业业绩;此外,重要性的应用囿于会计目标的发展变化。第二,通过比较分析会计重要性现有的不同定义发现,目前的重要性基本定义涵盖视角和可理解程度较低。在定义基础上,总结了重要性的概念特征可分解为三个维度:基于特定主体背景、信息使用者导向以及依赖于专业判断。结合重要性特征,并借鉴西方哲学价值理论、经济学效用理论等,对重要性相关概念进行重构:在本质属性和概念内涵的认识方面,会计重要性可以被表述为:基于特定主体环境下,是一种为满足主要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为导向的价值判断,在会计信息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等程序发挥着制约和行动导向性作用;普遍运用形式反映在会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评估财务报表项目或事项等信息的错漏报是否会对财务报表整体表述造成重大影响。第三,阐释和分析了影响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外部环境。在宏观文化环境方面,一国会计文化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重要性水平评估和应用。树立良好的会计价值观可以通过二次投射作用,激励和驱动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标准规范来施行会计工作,使得会计制度和会计信念刚柔并济,共同影响着他们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的最主要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此种环境对会计人员作出合法合规的职业判断起到强有力的约束和引导作用。而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商业模式,其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最大影响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传递方式的变化,使得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关心的会计报表信息发生改变,这进一步又对会计信息重要性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财务报告编制中重要性应用提供了内部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约束指导着管理当局决策行为。第四,探讨了重要性判断标准、机制和特征,借鉴西蒙“有限理性”理论,本文提出提高重要性判定质量的途径是加强程序理性,减少三类程序非理性偏差。优化重要性判定的质量,就需要加强规则理性,减少规则的不完备性;在加强认识理性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训练以弥补会计判断人员的“知识差”,借助于判断和决策辅助工具,弥补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在行为理性约束方面,为避免严重的行为非理性造成的重要性判定偏误,需要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保证管理层以及相关会计人员能够作出客观公允的判断。基于对重要性判定理论的探讨,构建了财务报告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第五,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重述公告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财务报表错报重要性程度对管理层财务重述行为意愿的作用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更倾向对于数量和性质重要性程度均较低的财务报表错报进行自愿性重述;相反被监管部门责令要求更正的公司财务报表差错的数量和性质均较严重;进一步发现若上市公司前一年度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会减弱错报数量重要性程度对自愿重述的影响。第六,基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及重要性标准设定的相关理论,考察了2011-2017年度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首次设定未变更的内控缺陷重要性定量标准对后续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设定重要性定量标准的上市公司中,其首次设定内控缺陷重要性水平越低,则发生后续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这种情况在非国企、两权分离度较高、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公司中显着。结论支持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很可能存在利用重要性标准的自利动机这一路径。第七,基于重要性及判定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分析了我国制定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必要性。我国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性决定了在实务中具体应用重要性时,更多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其一,会计准则执行、重要性职业判断和建立应用指引三者之间是存在双向逻辑互动关系的。其二,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建立,一定程度会提升不同利益相关者关于财务报表重要性应用问题的共同知识比重,有助于共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其三,会计重要性本质上是原则导向的价值判断,制定相关方“共识性”的应用指引可确保职业判断中隐性知识得到有效传递。设计应用指引需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差异性规定原则以及程序表现原则。最后在应用指引设计的主体内容、重要性判断的整体程序以及应重点明确的警示类条款三个方面提出相关设计建议。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会计重要性基本理论的系统研究。基于严谨的规范性理论分析,融合管理学、经济学和哲学视角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会计重要性概念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从而得出了有异于以往研究的观点。并对比分析重要性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的定位,提出满足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充分条件。以上创新点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重要性原则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会计重要性判定的理论研究。重要性判定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一大难点,国内鲜有关于这方面的相对系统的理论探讨。本文在分析会计信息重要性判定特征,数量、质量判断标准,以及判断机制的基础上,从加强程序理性、减少程序非理性偏差这一视角,提出了提升重要性判断质量的路径,并尝试构建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以上创新之处可为会计人员在编报财务报告信息过程中更好地作出重要性判断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并对制定我国重要性应用指引提出设计建议。第三,会计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的探究。基于制度演化经济学视角,梳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进过程,总结了重要性思想运用与演进的三大规律。其创新之处在于从历史演进、会计技术和理论发展的层面,探索重要性思想的产生及其演进,这可以认为是对会计重要性系统、深入研究的一个逻辑性起点。第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重要性应用与财务重述行为的实证研究。在实证检验报表错报信息重要性判断对自愿性财务重述影响时,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我国上市公司以重大事项临时公告的形式披露的差错更正公告中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国内鲜有文献探索关于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重述行为和错报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因而具有一定创新性。第五,在探讨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定量水平设定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时,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制定内控缺陷认定的重要性定量标准是否具有治理作用,以及内外部治理环境对上述两者关系的影响。创新点在于,以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都聚焦于审计师对重要性判断的研究,很少从管理层视角来探究对于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标准设定与自利动机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关系,这对验证重要性定量标准的执行效果以及如何完善内控缺陷重要性标准具体设定方面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杨鹏宇[10](2019)在《基于平衡计分卡逻辑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以顺鑫农业为例》文中提出当代企业内部审计处于不断变革中,其职能定位、使命角色以及对组织的作用均随着时代在演进和发展。内部审计绩效的内涵也随着内部审计定位的变化而日益丰富,所以基于传统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角色所建立的内审绩效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管理,也不能适应新时代内部审计自身的新定位。综上,建立一种符合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新定位下的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的研究问题为:利用平衡计分卡的逻辑,构建一套有效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并用于评价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而提出改进其内审工作的建议,增加企业价值。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指出目前内审绩效评价方法包括目标管理法、关键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缺点,而使用平衡计分卡评价内审绩效存在可行性和优势。本文选取平衡计分卡作为理论基础,并采用案例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和层次分析法。首先,在分析顺鑫农业原有内审绩效评价体系不足的基础上,确定顺鑫农业内审部门的工作目标是增加组织价值,并从平衡计分卡的四维度(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确定了内审部门工作的四个具体目标。其次,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逻辑的内审绩效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4个维度,20个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并研究各维度及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再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对20个指标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并用于评价顺鑫农业内审部门的工作绩效,得出其内审工作绩效的分数和等级。最后,提出改进顺鑫农业内审绩效评价的建议。通过研究,本文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逻辑的内审绩效评价体系,并改进了顺鑫农业原内审绩效评价体系,促进该公司内审工作对组织的价值增值。本文得出的结论有:(1)尝试使用平衡计分卡的逻辑作为改进企业内审部门工作绩效的思路。(2)平衡计分卡用于内审绩效评价时,各要素需要齐全。(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相比于原评价体系,更有助于顺鑫农业战略目标的实现。(4)内审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了短期绩效评价到长期战略管理的功能。本文共有图13幅,表17个,参考文献66篇。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二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审计质量含义及其衡量标准
        2.1.1 审计质量的含义
        2.1.2 审计质量衡量标准
    2.2 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2.3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含义
    2.4 审计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过程控制理论
        2.4.3 声誉理论
第三章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现状及问题
    3.1 XM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概况
        3.1.1 XM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3.1.2 XM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架构
        3.1.3 XM会计师事务所经营范围
        3.1.4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调查
    3.2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现状分析
        3.2.1 对业务质量承担领导责任
        3.2.2 相关职业道德规范
        3.2.3 客户关系和业务的承接与保持
        3.2.4 人力资源
        3.2.5 审计业务执行
    3.3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3.1 职业道德规范问题
        3.3.2 客户关系和业务的承接与保持问题
        3.3.3 审计业务执行问题
    3.4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
        3.4.1 外部原因分析
        3.4.2 内部原因分析
第四章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评价模型构建
    4.1 构建思路
    4.2 构建原则
    4.3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评价指标选取
        4.3.1 相关职业道德维度
        4.3.2 客户关系和业务的承接与保持维度
        4.3.3 审计业务执行维度
        4.3.4 监控维度
        4.3.5 项目结束检查维度
    4.4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4.4.1 层次分析法
        4.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5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模糊综合评价
        4.5.1 模糊综合评价法
        4.5.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
第五章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优化设计
    5.1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优化的原则及思路
        5.1.1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优化的原则
        5.1.2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优化的思路
    5.2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优化建议
        5.2.1 优化相关职业道德培训
        5.2.2 优化审计业务的承接与保持
        5.2.3 优化审计业务执行
        5.2.4 优化监控
    5.3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优化
第六章 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优化建议实施保障
    6.1 事务所审计人员理念控制方面
    6.2 事务所管理层政策控制方面
    6.3 事务所监督管理方面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调查
附录2模糊综合评价法
附录3 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Z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生态环境治理
        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三、层次分析法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生态环境学理论
        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第三章 生态环境治理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第一节 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分析
    第二节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发展历程
    第三节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第四章 Z市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依法依规原则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三、独立性原则
        四、代表性原则
        五、可操作性原则
    第二节 调查问卷A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一、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情况指标内容
        二、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情况指标内容
        三、生态环境治理资源情况指标内容
    第三节 调查问卷B确定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二、指标权重的计算
第五章 评价体系在Z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Z市生态环境治理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况
        一、Z市生态环境治理概况
        二、Z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况
    第二节 Z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应用
        一、原始数据
        二、数据计算整理
    第三节 Z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结果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评价指标构建问卷调查表
附录B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两两比较打分表
致谢

(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执业过程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审计质量评价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述
        2.1.1 审计质量
        2.1.2 审计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过程决定结果
        2.1.3 审计质量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传递理论
        2.2.2 声誉理论
第三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及评价现状
    3.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
        3.1.1 从证监会角度分析
        3.1.2 从中注协角度分析
        3.1.3 从财政部角度分析
    3.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现状
        3.2.1 审计质量评价主体
        3.2.2 审计质量评价依据
        3.2.3 审计质量评价维度
    3.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3.3.1 评价维度和指标设置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3.2 显性业绩指标导向性明显
        3.3.3 评价指标体系未从过程本质出发
        3.3.4 评价指标体系难以落到实处
第四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改进
    4.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1 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4.1.2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4.1.3 相对性与绝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4.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过程导向
        4.2.1 审计质量的环境建设
        4.2.2 业务层面制度设计的健全性及合理性
        4.2.3 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4.2.4 制度的执行效果
    4.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4.3.1 审计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
        4.3.2 审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层次分析法
        4.3.3 审计质量各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4.3.4 审计质量评价等级的确定
第五章 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分析
    5.1 了解并评价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
        5.1.1 了解审计质量的环境建设
        5.1.2 评价业务层面制度设计的健全性及合理性
        5.1.3 测试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5.1.4 评价制度的执行效果
    5.2 评价结果
    5.3 结果分析
    5.4 就质量缺陷与G会计师事务所沟通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致谢

(4)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以L会计师事务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审计风险相关概念
        2.1.1 审计风险含义及特征
        2.1.2 审计风险模型
        2.1.3 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2.2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界定及现状
        2.2.1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界定
        2.2.2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特点
        2.2.3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困境
    2.3 相关理论
        2.3.1 审计风险控制理论
        2.3.2 审计风险控制流程
        2.3.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第3章 L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L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3.2 L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现状
        3.2.1 业务承接阶段现状
        3.2.2 审计计划阶段现状
        3.2.3 审计实施阶段现状
        3.2.4 审计报告阶段现状
    3.3 L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问题分析
        3.3.1 业务承接阶段审计风险问题分析
        3.3.2 审计计划阶段审计风险问题分析
        3.3.3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风险问题分析
        3.3.4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风险问题分析
第4章 L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优化方案
    4.1 审计风险控制方案优化目标和原则
    4.2 业务承接阶段
        4.2.1 评估审计风险
        4.2.2 评价胜任能力
    4.3 审计计划阶段
        4.3.1 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
        4.3.2 确定重要性水平
    4.4 审计实施阶段
        4.4.1 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
        4.4.2 重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4.4.3 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4.5 审计完成阶段
        4.5.1 重视审计工作底稿
        4.5.2 严格执行复核制度
        4.5.3 关注期后事项
第5章 L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的保障措施
    5.1 强化风险意识
        5.1.1 培养全员风险意识
        5.1.2 规范审计收费
    5.2 加强制度建设
        5.2.1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5.2.2 完善项目组组建制度
        5.2.3 明确责任
    5.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5.3.1 规范人员招聘
        5.3.2 重视人员培养
        5.3.3 完善薪酬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调查问卷

(5)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影响——基于股权性质的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审计师行业专长的经济后果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影响因素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审计师行业专长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
    (二)股权性质对审计师行业专长与重要性水平之间关系的影响
四、研究设计
    (一)变量和模型设计
        1.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4.研究模型
    (二)样本和数据来源
五、统计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多元回归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五)对内生性问题的考虑
    (六)进一步分析
六、结论与启示

(6)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审计质量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审计质量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难点及可能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审计质量的概念、特征
        2.1.1 审计质量的概念
        2.1.2 审计质量的特征
    2.2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2.2.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2.2.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特征
    2.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2.3.1 审计主体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3.2 审计客体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3.3 审计报告的形成过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3.4 外部监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 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结构与实施
        3.1.1 X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3.1.2 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结构
        3.1.3 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3.2 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
    3.3 X会计师事务所现行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分析
    3.4 X会计师事务所现行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方案
    4.1 优化的目的及思路
        4.1.1 优化的目的
        4.1.2 优化的思路
    4.2 确定评价指标
        4.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2 评价指标选取采用的方法
        4.2.3 评价指标的分析及确定
    4.3 优化设置权重
        4.3.1 确定设置权重的方法
        4.3.2 设置权重的步骤
    4.4 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重构
    4.5 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
        4.5.1 建立健全反馈及申诉制度
        4.5.2 引导事务所分析优化
第五章 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注册会计师方面
    5.2 治理层、管理层方面
        5.2.1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追责制度
        5.2.2 落实质量控制并树立质量文化意识
    5.3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6.2 本文研究价值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 1
附录 2

(7)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1.3 研究思路与本文创新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本文创新点
    1.4 本文结构安排
2 文献回顾
    2.1 审计准则改革研究
    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信息含量研究
    2.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2.4 概括性评论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3.1 关键审计事项相关概念
        3.1.1 关键审计事项含义
        3.1.2 关键审计事项内容的确定
        3.1.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要求
    3.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3.3 信号传递理论
    3.4 决策有用观
4 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分析
    4.1 房地产行业选择
    4.2 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
        4.2.1 房地产行业审计机构分布
        4.2.2 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
        4.2.3 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类型
        4.2.4 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形式
5 案例分析——基于6家代表性的房地产公司
    5.1 案例选择概述
    5.2 案例分析框架
    5.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有效性分析
        5.3.1 关键审计事项的充分性
        5.3.2 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性
        5.3.3 关键审计事项的可理解性
        5.3.4 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性
    5.4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该准则所存在的问题
        5.4.1 披露数量偏低
        5.4.2 重要性程度衡量标准不一
        5.4.3 披露事项未持续提供增量信息
    5.5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5.1 准则和指南制定过于笼统
        5.5.2 注册会计师风险感知度增加
        5.5.3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5.5.4 审计报告质量监管不完善
6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策及建议
    6.1 细化准则的相关指导
    6.2 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
    6.3 加强审计报告披露质量监管
        6.3.1 尝试差异化监管
        6.3.2 做到提前式监督
        6.3.3 实现奖惩制督促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案例各公司2017-2018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8)Z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内部审计
        2.1.1 什么是内部审计
        2.1.2 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
    2.2 内部审计质量
        2.2.1 什么是内部审计质量及控制
        2.2.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特点
        2.2.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3 PDCA模型
    2.4 层次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Z公司内部审计管理现状
    3.1 Z公司及其内部审计部门简介
        3.1.1 Z公司简介
        3.1.2 Z公司组织结构
        3.1.3 Z公司内部审计部门
    3.2 Z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资源现状
    3.3 Z公司内部审计内容
    3.4 Z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规范及评价
        3.4.1 Z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规范
        3.4.2 Z公司内审质量评价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构建Z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并评价
    4.1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2 审计质量评价指标选取及分析
        4.2.1 内部审计质量宏观层面
        4.2.2 内部审计质量微观层面
    4.3 设定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4.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3.2 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
        4.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4.3.4 层次总排序
    4.4 评价等级的划分
    4.5 对Z公司内部审计质量实施评价
        4.5.1 对Z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分
        4.5.2 评价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内部审计质量改进策略
    5.1 组建审计中心增强审计力度
    5.2 扩大审计监督覆盖提高审计质量
    5.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质量
        5.3.1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5.3.2 健全以质量为核心的绩效考评制度
        5.3.3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审计质量
    5.4 优化审计复核机制
    5.5 利用PDCA模型持续改进内部审计质量
    5.6 完善外部评价制度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四、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会计重要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三、重要性问题研究评析
    第二节 会计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西蒙有限理性理论
        二、现代决策理论
        三、不确定性与风险方面理论
        四、心理学认知偏差理论
        五、管理控制中关于会计系统控制方面的理论
        六、自愿性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会计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
    第一节 古代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
        一、原始簿记时代重要性思想的产生
        二、中世纪庄园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三、古代“官厅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第二节 近代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
        一、复式簿记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二、股份制公司会计重要性的应用
        三、工业革命时期会计重要性的运用
    第三节 现代会计时期重要性相关制度
        一、会计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准备
        二、西方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确立
        三、西方重要性会计准则或指引的制定与发展
    第四节 会计重要性制度演化分析
        一、会计重要性制度演化路径
        二、会计重要性运用与演化的规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会计重要性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第一节 会计重要性相关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重要性相关概念
        二、重要性概念的特征
    第二节 会计重要性的本质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二、会计重要性的本质: 一种价值判断
        三、会计重要性概念的重新界定
    第三节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信息质量特征:重要性
        一、重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提出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重要性
        三、重要性与其它信息质量特征的作用关系
        四、满足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充分条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会计重要性应用的环境因素
    第一节 会计文化与价值观环境
        一、东西方会计文化对会计判断的影响差异
        二、会计价值观影响重要性职业判断
    第二节 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环境
        一、资本市场会计监管核心: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二、信息披露重要性水平的设定要求
        三、不同行业信息披露重要性标准规定
    第三节 商业模式的创新变化环境
        一、“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二、商业模式影响使用者共同会计信息需求
    第四节 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环境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本质”的观点
        二、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部制度保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要性判定理论探讨与框架构建
    第一节 重要性判断标准、机制与特征
        一、影响重要性判定的数量和质量标准
        二、重要性判定机制的简要分析
        三、会计重要性判断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重要性判定的优化:程序理性视角
        一、程序理性与结果理性的权衡与替代
        二、程序理性视角判断偏差的产生
        三、提升重要性判断质量的途径
    第三节 财务报告重要性判断框架构建
        一、会计重要性应用的原则导向
        二、财务报告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重要性判断对自愿性财务重述的影响
    第一节 TD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二、会计差错更正情况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情况
        四、案例分析结论及问题提出
    第二节 实证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财务重述相关文献回顾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三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的选取
        三、回归模型的选择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主要回归结果
        三、内生性问题处理
        四、稳健性检验
        五、实证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定量标准与财务报告舞弊
    第一节 制度背景与研究路径
        一、我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
        二、内控缺陷重要性认定标准的治理作用
        三、管理层重要性标准设定的机会主义动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
        三、回归模型设定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单变量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三、实证回归结果
        四、截面测试与进一步分析
        五、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
        六、实证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制定我国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必要性及建议
    第一节 制定重要性实务应用指引的必要性
        一、重要性判断、会计准则与应用指引的内在关系
        二、建立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共同知识
        三、应用指引确保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
    第二节 重要性应用指引整体设计的建议
        一、重要性应用指引设计的主要原则
        二、重要性应用指引设计的几点问题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性和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0)基于平衡计分卡逻辑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以顺鑫农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前提
    2.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标准
    2.3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
        2.3.1 平衡计分卡
        2.3.2 其他方法
    2.4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
        2.4.1 无维度划分的指标
        2.4.2 有维度划分的指标
    2.5 文献述评
        2.5.1 内审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2.5.2 平衡计分卡研究综述
    2.6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平衡计分卡的起源
    3.2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3.3 平衡计分卡的结构分析
        3.3.1 平衡计分卡的战略
        3.3.2 平衡计分卡的维度
        3.3.3 平衡计分卡的指标
        3.3.4 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链
    3.4 平衡计分卡评价内审绩效
        3.4.1 平衡计分卡评价内审绩效的可行性
        3.4.2 平衡计分卡评价内审绩效的优势
    3.5 本章小结
4 顺鑫农业内审绩效评价现状及分析
    4.1 公司简介
        4.1.1 顺鑫农业基本情况
        4.1.2 顺鑫农业内审工作
    4.2 公司内审绩效评价现状
    4.3 公司内审绩效评价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平衡计分卡逻辑的内审绩效评价体系
    5.1 构建内审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
        5.1.1 内审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5.1.2 内审业绩维度指标
        5.1.3 内审客户维度指标
        5.1.4 内审业务流程维度指标
        5.1.5 内审组织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
        5.1.6 内审绩效评价总指标体系
    5.2 确定内审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
        5.2.1 层次分析法概述
        5.2.2 层次分析法步骤
        5.2.3 层次分析法实施
    5.3 使用内审绩效评价体系分析顺鑫农业
        5.3.1 顺鑫农业内审绩效评价结果
        5.3.2 顺鑫农业内审绩效评价改进
        5.3.3 顺鑫农业内审绩效提升对策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XM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优化研究[D]. 罗瑞雪.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Z市为例[D]. 罗卓琪.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执业过程的评价[D]. 王朝阳. 河北大学, 2021(02)
  • [4]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以L会计师事务所为例[D]. 李丹.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5]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影响——基于股权性质的调节作用研究[J]. 郑石桥,许玲玲.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0(04)
  • [6]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 翟雯娟.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7]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D]. 白嘉乐.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8]Z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侯锦瑞.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9]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 孙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10]基于平衡计分卡逻辑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以顺鑫农业为例[D]. 杨鹏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