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显微辨证与中医药发展

21世纪显微辨证与中医药发展

一、微观辨证学与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马敏[1](2021)在《基于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发展史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的诊疗思路》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史轮廓进行梳理和系统总结,以期对将来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有所借鉴。方法:以时间轴为中心,以着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为重点,通过课堂内容、老师的相关着作、查阅文献及调研和访问的方法,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研究论文分为“甘肃省‘西学中’班的基本情况”、“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机构”、“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成果”、“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代表性人物”四个方面。具体为:一、甘肃省“西学中”班的基本情况概述:“西学中”班的来历和甘肃省“西学中”班概况;二、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机构简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兰州大学及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及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三、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成果概述:1、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经典的传承;2、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必然性的深刻剖析;3、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成果;4、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探讨;5、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四、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代表性人物介绍:甘肃省着名中西医结合医家成长经历及学习从医的经历。结论:甘肃虽地处西域,当时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然而紧跟全国的发展步伐,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下,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可喜成就。

刘旺华[2](2019)在《基于微观辨证探讨脑缺血后脾虚病机可能及健脾补土方干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文献调查法探讨脑缺血损伤后脾虚病机可能;从在体和离体两层次探讨健脾补土方(JPBTF)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外基质(ECM)及整合素(INT)-黏着斑激酶(FAK)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及机理,反证脑缺血损伤后脾虚病机可能,为临床抗脑缺血损伤提供新的治法和切入点。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性研究,检索近10年脑卒中急性期相关期刊文献,运用频次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证素分布规律。2.以《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收录的着名医家治疗脑卒中的经验方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用药规律。3.基于微观辨证和取象比类思想,将神经ECM微观结构与中医“脾土”功能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提出健脾补土法保护ECM抗脑缺血损伤的治法。在体实验中,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JPBTF小剂量组、JPBTF中剂量组、JPBTF大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改良大鼠m-NSS法,脑组织病理形态采用HE染色法观察,血脑屏障采用电镜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伊文思蓝渗出法检测,细胞外基质胶原(Col 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蛋白原(FN)、Caspase-3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MMP-9 mRNA、MMP-2 mRNA表达用RT-PCR法检测,INTβ3、p-FAK、p-AKT、bcl-2蛋白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检测用TUNEL法。细胞实验中INT、ILK、FAK蛋白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1.脑卒中急性期常见证型有13个证型,其中与“痰”有关的证有7个,累积频率占53.8%。与“瘀,”有关的证型有5个,累积频率占50.2%。与“气虚”有关的证型有3个,累积频率占22.9%。2.脑卒中急性期病位证素频次排前3的分别是脑、脾、肝;病性证素频次排前3的分别是痰、瘀血、气虚。3.脑卒中处方中频次排前10的单味药是白芍、牛膝、当归、半夏、茯苓、石菖蒲、胆南星、钩藤、黄芪、熟地。4.脑卒中处方中频次排前5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痰药。5.高频使用药物聚类分析聚为6类:分别是涤痰汤加减、羚角钩藤汤加减、天麻枸杞菊花饮、镇肝熄风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6JPBTF各剂量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神经功能症状(P<0.01),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JPBTF大、中剂量能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减少脑组织伊文思蓝的渗出(P<0.05);JPBTF各剂量能减轻神经细胞凋亡(P<0.05~0.01);JPBTF大、中剂量能减轻脑组织Col Ⅳ、LN、FN的降解和丢失(P<0.05~0.01);JPBTF各剂量能抑制ECM降解酶MMP-9、MMP-2的表达(P<0.05~0.01);JPBTF大、中剂量促进INT-FA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NTβ3、ILK、p-FAK、p-AKT、bcl-2 的表达(P<0.05~0.01);JPBTF 各剂量能降低脑组织 Caspase-3的表达(P<0.05~0.01)。结论:1.文献研究显示,病位证素除了脑,脾排在第一,病性证素痰排第一,气虚排第三。表明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以及脾失健运,酿湿生痰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环节,脾虚是脑缺血后的一个重要的病机;通过对《当代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进行数据挖掘显示,健脾益气是治疗脑卒中的重要治法单元,为健脾补土法组方治疗脑卒中提供了理论支撑。2.健脾补土方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脾虚状态、神经功能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减轻ECM降解,抑制神经细胞失巢凋亡。3.健脾补土方可能通过保护ECM和干预INT-FAK信号通路减轻脑缺血神经损伤。4.基于微观辨证和取象比类思想将ECM与“脾土”类比建立的健脾补土法保护神经ECM抗脑缺血损伤具有可行性。

韦尼,徐江喜,李苏茜,朱跃兰[3](2019)在《干燥综合征微观辨证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女性,发病率高,除主要累及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外,还可造成机体多系统损害,危害性大。SS属于中医"燥痹"范畴,目前以整体辨证为基础的辨证模式已被大多数医师多采用。但随着对SS认识的深入,令众多医师发现整体辨证模式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疾病的本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中医治疗SS的临床疗效。微观辨证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检测分析患者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各项指标、阐明不同"证"的客观物质基础,其目的在于建立证的微观标准,增强辨证的客观性与正确性。将中医微观辨证运用到SS辨证中是对中医四诊的延伸,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并可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并指导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微观辨证是在整体观指导下对整体辨证的有力补充,与整体辨证共同组成了现代SS辨证体系,中医医师,尤其是青年医师,应加深对SS微观辨证的理解与认识,以期提高诊疗水平。

韦尼,陈自佳,李苏茜,朱跃兰[4](2019)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微观辨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目前以整体辨证为基础、关节局部辨证为补充,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观辨证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检测分析患者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各项指标、阐明不同"证"的客观物质基础,其目的在于建立证的微观标准,增强辨证的客观性与正确性。将中医微观辨证运用到RA辨证论治中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指导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价以及指导选方用药,弥补了整体、局部辨证的不足,拓宽了医师的辨证视野,是现代RA辨证论治体系的特征。

周小青,梁昊,雷丽萍[5](2013)在《30年创新,30年辉煌——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一直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这与老一辈诊断学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今在"朱文锋学术思想研讨会"之际,对中医诊断学30年来的学术、教学成果略作总结,以激励新一代人继承先辈大业,更创辉煌。

周小青,梁昊,雷丽萍[6](2012)在《30年创新,30年辉煌》文中认为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与老一辈诊断学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今就"朱文锋学术思想研讨会"之际,对中医诊断学30年来的学术、教学成果略作总结,以激励新一代人继承先辈大业,更创辉煌。

郭振球[7](2009)在《中医学之承先启后 推陈出新》文中提出六十年科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继承发掘,整理提高。培养科技人才,建立科学诚信,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了探索中医药微观辨证学的发展趋势,在邪气、脏腑、病形理论及四诊辨证与主诉辨治法的推动下,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检测,以阐明疾病证候的实质变化。完成了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崛起,为新世纪中医药学的和谐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谢雪姣[8](2009)在《郭振球教授学术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郭振球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六十余年,颇多建树。本论文较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了他的主要学术思想,有五个方面,即:①中医诊断学是桥梁,其发展能带动和促进中医学基础与临床的飞跃;而传统宏观辨证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中医诊疗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郭老在梳理中医文献,发展宏观辨证的同时,开展了大量微观辨证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微观辨证学”;还提出主诉辨治法,提纲挈领地构建了十步辨证论治模式。②调治五脏以治老年诸疾:认为老年病病因为五脏不坚,气血渐衰,特点为“老”“病”相异相依,主张从五脏论治。③创治风四法论治心脑血管病:认为中风病机主要是五脏亏虚,肝风自中而发,气血上奔,痰瘀壅阻,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结合微观辨证学自创降压熄风、祛痰降脂、活血化瘀和降血糖“治风四法”论治中风;提出“心中风”,将“治风四法”推及心中风的治疗,取得良效;筛选降压药物,研发了新药天母降压片。④辨气血虚实抗肝纤维化及肝癌:从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立论创立抗纤灵Ⅰ方、抗纤灵Ⅱ方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推及乙肝肝纤维化、原发性肝癌的辨证论治,研发了新药肝纤宁、抗癌方。⑤论治急症:总结了历代论治急症的文献,提出四对急治法,构建内、妇、儿科急症证治新诠体系,整理了三科常见急症的病因病机、证治及参考治疗。本文还整理了郭老小传及年谱,探讨了郭老治学方法和成才因素。

郭振球,袁肇凯[9](2008)在《春华秋实 继往开来——庆祝天津中医药大学50华诞》文中认为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医学在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下,取得一系列成绩,中医药作为国之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所做出了贡献,同时指出:中医药为原始科学,创新开始,需继承发掘,并整理提高,建国后中医药事业得以振兴和发展,特别是中医药大学教育和谐发展;天津中医药大学50春秋创伟业,培养了上万名轩岐使人,遍布海内外,已成为中医学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和作用,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严谨治学,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作统领,实现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文、管多科协调发展,在国际上有较高声誉,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对外开放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特作此文(讠志)庆。

郭振球[10](2008)在《中医临床学与微观证治学的和谐发展——论疾诊病的传承创新》文中研究说明主要对肺、脾、胰、肝、心、脑、肾脏等常见病、多发病医案举隅,专病论治。继承发掘,整理提高,以期培养后继科技人才,建立科学诚信,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了探索中医药微观辨证学的发展趋势,在邪气、脏腑、病形理论及四诊辨证的引导下,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检测,研制了脏腑、神经、免疫、激素和代谢调节病机链,以阐明疾病证候的实质变化,完成了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崛起,为新世纪中医药学的和谐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微观辨证学与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观辨证学与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发展史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的诊疗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的中西医结合历史概况
    1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程
    2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的研究成果
    3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标志成就
第二章 甘肃省“西学中”班的基本情况
    1 “西学中”班的来历
    2 甘肃省“西学中”班概况
第三章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机构
    1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发展历程
    2 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
    3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
    4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5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6 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第四章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成果
    1 传承经典自出机杼
        1.1 概述
        1.2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经典的传承
    2 中西结合历史使然
        2.1 概述
        2.2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必然性的深刻剖析
    3 保存中说西说为证
        3.1 概述
        3.2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成果
    4 结合模式见仁见智
        4.1 概述
        4.2 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探讨
        4.3 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5 病证结合匠心独运
        5.1 概述
        5.2 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小结
第五章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代表性人物
    1 张汉祥
    2 于己百
    3 许自诚
    4 刘宝厚
    5 裴正学
    6 赵健雄
    7 许治时
    8 黄正良
    9 夏永潮
    10 王俭
    11 曹玉山
    12 关梅玮
    13 李永寿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新中国领导人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指示综述
    1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谈中西医结合
        1.1 毛泽东谈中西医结合
        1.2 邓小平谈中西医结合
        1.3 江泽民谈中西医结合
        1.4 习近平谈中西医结合
    2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3 中西医结合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科研获奖成果

(2)基于微观辨证探讨脑缺血后脾虚病机可能及健脾补土方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的缺血性脑卒中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筛选方法
        1.6 资料规范化处理
        1.7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各证型分布情况
        2.2 病位、病性证素分布规律
    3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文献的缺血性脑卒中用药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资料规范化处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脑卒中处方中药使用步页次分析
        2.2 脑卒中处方药物类别分析
        2.3 高频使用药物聚类分析
    3 讨论
第三部分 健脾补土方通过ECM和INT-FAK通路对脑缺血损伤的干预
    1 材料与方法
        1.1 健脾补土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损伤的影响
        1.1.1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1.1.2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伊文思蓝渗出的影响
        1.1.3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1.1.4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ECM的影响
        1.1.5 健脾补土方对调控ECM降解的酶类的影响
        1.1.6 健脾补土方对INT-FAK信号通路INTβ3、p-FAK、p-AKT、bcl-2表达的影响
        1.2 健脾补土方对体外神经元INT、ILK、FAK表达的影响
    2 结果
        2.1 健脾补土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损伤的影响
        2.1.1 动物一般情况及证候观察
        2.1.2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2.1.3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2.1.4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2.1.5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2.1.6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2.1.7 健脾补土方对调控ECM降解的酶类的影响
        2.1.8 健脾补土方对INT-FAK信号通路INTβ3、p-FAK、p-AKT、bcl-2表达的影响
        2.2 健脾补土方对体外神经元INT、ILK、FAK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微观辨证
        3.2 取象比类
        3.3 基于微观辨证和取象比类思想的细胞外基质与“脾土”的类比
        3.4 ”脾土”与脑生成的关系
        3.5 “脾土”与脑的经络相通关系
        3.6 “脾土”与脑主情志的关系
        3.7 “脾土”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3.8 脑卒中临床特点与“脾土”的关系
        3.9 ECM和INT-FAK通路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
        3.10 中医药防治脑缺血性疾病研究概况
        3.11 健脾补土方通过ECM和INT-FAK通路对脑缺血损伤的干预
        3.12 健脾补土方立法选方理论探讨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业绩
综述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干燥综合征微观辨证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观辨证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2 SS辨证体系现状
3 微观辨证在SS辨证中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3.1 微观辨证是对中医四诊的延伸
    3.2 微观辨证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3.3 微观辨证可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3.4 微观辨证可指导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4 微观辨证在SS辨证中的局限性

(4)类风湿关节炎的微观辨证(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观辨证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1 微观辨证的概念
    1.2 研究现状
2 微观辨证在RA辨证中的作用
    2.1 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2.2 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2.3 指导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价
    2.4 指导选方用药
3 小结

(5)30年创新,30年辉煌——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观辨证学
2 证素辨证学
3 计量诊断学
4 中医诊断实践教学模式
5 新时代中医诊断学前景

(7)中医学之承先启后 推陈出新(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观辨证学
2 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的崛起
    2.1 微观舌诊学
    2.2 微观病机学
    2.3 微观药证 (效) 学
    2.4 建立微观证治学新体系
3 微观辨证学的发展策略
    3.1 微观证治学以诊断与辨证相结合为前提, 提高证治的针对性、准确性、证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
    3.2 开展微观药证 (效) 学研究, 深化中药有效组分辨析:

(8)郭振球教授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郭老小传与治学方法
    1 郭振球教授小传
    2 郭老治学方法
        2.1 广读书,善读书,读必深思笔录
        2.2 勤临床,常着说,医理与文采并重
        2.3 重实验,求创新,开拓科研新领域
第二部分 郭老学术思想
    1 中医诊断学是桥梁,应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1.1 概述
        1.2 梳理经典,衍述精华
        1.2.1 阐内经之幽,重辨证原则
        1.2.2 师仲景之学,倡平脉辨证
        1.2.3 研钱乙之论,究小儿五脏
        1.2.4 重视奇经八脉辨证
        1.3 研究微机系统辨证
        1.4 提出微观辨证理论,拓展微观辨证内涵
        1.4.1 微观辨证学的形成
        1.4.2 微观辨证进一步指导科研实验
        1.4.3 发展微观辨证理论,拓展微观辨证内涵
        1.5 提出主诉辨证法,倡导十步辨证论治
    2 倡调五脏以治老年诸疾
        2.1 老年人"老""病"相异相依
        2.2 老年病的五脏病机
        2.3 老年病的五脏调治
        2.4 小结
    3 创"治风四法"以论治心脑血管病
        3.1 对中风病机的认识
        3.2 创"治风四法"论治中风
        3.3 以"治风四法"治疗心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3.4 潜熄宁(天母降压片)、天龙定风珠的研发
        3.5 小结
    4 辨气血虚实抗肝纤维化及肝癌
        4.1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辨治研究
        4.1.1 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经验
        4.1.2 抗纤宁之研究
        4.2 乙肝肝纤维化的辨治研究
        4.2.1 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经验
        4.2.2 肝纤宁(甲芪肝纤颗粒)之研究
        4.3 原发性肝癌的辨治研究
        4.3.1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
        4.3.2 抗癌方之研究
    5 论治中医急症
        5.1 整理历代论治急症的文献
        5.2 急证的具体治法
        5.3 急症证治新诠举隅
        5.4 小结
    6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嬗变中的传承与创新
        1.1 郭老学术成就概论
        1.2 嬗变中的传承
    2 郭老成才因素的探讨
        2.1 博学
        2.2 慎思
        2.3 笃行
        2.4 其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附录3 郭老年谱
附录4 郭老科教成果奖状、证书登记表

(10)中医临床学与微观证治学的和谐发展——论疾诊病的传承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临床诊断辨证的传承
2 中医临床学微观辨证学的崛起
3 中医临床微观证治学的创新与发展
    3.1 微观辨证学坚持了以中医经典辨证为向导
    3.2 微观证治学要以诊病与辨证相结合为前提
    3.3 开展微观药证 (效) 学研究, 深化中药有效组分辨析

四、微观辨证学与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发展史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的诊疗思路[D]. 马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微观辨证探讨脑缺血后脾虚病机可能及健脾补土方干预[D]. 刘旺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干燥综合征微观辨证初探[J]. 韦尼,徐江喜,李苏茜,朱跃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7)
  • [4]类风湿关节炎的微观辨证[J]. 韦尼,陈自佳,李苏茜,朱跃兰. 北京中医药, 2019(02)
  • [5]30年创新,30年辉煌——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回顾与展望[J]. 周小青,梁昊,雷丽萍.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 [6]30年创新,30年辉煌[A]. 周小青,梁昊,雷丽萍. 朱文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 2012
  • [7]中医学之承先启后 推陈出新[J]. 郭振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5)
  • [8]郭振球教授学术思想研究[D]. 谢雪姣.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9(02)
  • [9]春华秋实 继往开来——庆祝天津中医药大学50华诞[J]. 郭振球,袁肇凯.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3)
  • [10]中医临床学与微观证治学的和谐发展——论疾诊病的传承创新[J].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 2008(02)

标签:;  ;  ;  

21世纪显微辨证与中医药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