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起源与灭绝新探

生物起源与灭绝新探

一、生物的起源与灭绝新探(论文文献综述)

刘昊奇[1](2018)在《探索隐藏在物种灭绝背后的因素—从物种特征、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境丧失视角看》文中提出由于生境丧失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珍贵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面临灭绝风险,这对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本文探究生境丧失、物种特征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共同做用对物种长期生存的影响。为了建立本文所需的生物群落,首先生成空间异质的资源景观;其次在资源景观上,利用带有空间结构的食物网模型,通过物种体型大小的逐渐进化,建立所需的群落。本文所需的生境丧失模型包括随机式和蔓延式生境丧失模型。在生物群落的生态和进化动态达到稳定状态后,分别探讨生境丧失和物种特征,以及生境丧失和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群落中的物种长期生存的影响。生境丧失和物种特征对物种长期生存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遭受生境丧失时,体型较大或营养级水平较高的物种更容易灭绝;且对于这些物种,相比蔓延式生境丧失,随机式生境丧失更具威胁性。(2)遭受生境丧失时,流出能量比较少的物种,流出能量远少于流入能量的物种,或流出能量的多样性较低,但流入能量的多样性较高的物种更容易灭绝;且对于这些物种,相比蔓延式生境丧失,随机式生境丧失更具威胁性。对于流入能量比较少的物种,也很容易灭绝,但随机式或蔓延式生境丧失对其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区别。(3)相比随机式生境丧失,当蔓延式生境丧失发生时,对于小物种或低营养级物种,其种群的衰减更加严重,而且空间分布区域的减少也更多,尤其当生境丧失率处于中等和极高之间时。(4)对于能量流入或流出较多,能量流出与流入比值较高,能量流出的多样性较高,但能量流入多样性较低的物种,当蔓延式生境丧失发生时,其种群比随机式生境丧失发生时失去更多的个体,而且其空间分布区域也比随机式生境丧失发生时减少的更多,尤其当生境丧失比例处于中等和极高之间时。(5)尽管生境丧失对物种的长期生存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但一定程度的生境丧失,尤其是随机式生境丧失,却对某些物种有益,这些物种基本符合:初始时刻流入或流出能量中等程度,能量流出与流入比值较高,能量流出的多样性较高,但能量流入的多样性较低。生境丧失和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物种长期生存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遭受生境丧失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高,群落越早出现物种灭绝;且相比蔓延式生境丧失,随机式生境丧失发生时,早期灭绝物种的灭绝时间更短。(2)对于群落中最后灭绝异养物种的,无论蔓延式还是随机式生境丧失对其都没有明显作用。(3)对于群落中所有异养物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高,其平均灭绝时间越短;且相比蔓延式生境丧失,随机式生境丧失发生时,平均灭绝时间更短。(4)蔓延式生境丧失发生时,倘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低,在群落第一个物种灭绝后,群落中其它所有异养物种将在更短的时间内全部灭绝;但随机式生境丧失发生时,观察不到这种现象。(5)遭遇生境丧失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高,食物网的顶端物种越不容易灭绝。(6)对于食物网中间的物种,群落物种丰富度对其没有重要影响,但生境丧失是重要的影响因子——相比蔓延式生境丧失,随机式生境丧失下,食物网中间的物种更容易灭绝。(7)尽管随机式生境丧失发生时,群落损失更多的物种,但蔓延式生境丧失发生时,群落损失更多的个体。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了解群落、生境丧失和群落的特征如何影响物种灭绝,并且为进一步了解如何保护物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种提供理论依据。

周少婷[2](2016)在《人工饲养亚成体丹顶鹤群体夏、冬季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通过对人工饲养亚成体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越冬期行为的研究,旨在分析其在不同生活环境下的行为规律,探讨丹顶鹤对不同生活环境的行为适应,揭示其在不同生活环境下的越冬策略;通过对丹顶鹤行为的差异性比较,了解亚成体种群圈养条件下行为表达的不足,并通过对夏季行为的研究,在行为谱构建中细化出其规癖和异常行为类型,旨在分析现有饲养方式下不同因素对其行为的影响,以提出福利养殖的合理化建议,减少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规癖和异常行为发生率,促进正常行为的表达,提高其对野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其行为表达更接近自然状态下的野生丹顶鹤,保证野化放飞后能够适应野外环境,安全渡过严冬。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和2015年7月15日至8月5日两个时间段采用目标取样法和瞬时记录法相结合的取样方法观察研究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亚成体丹顶鹤行为。研究对象包括圈养2013年生(2岁龄)和2014年生(1岁龄)亚成体丹顶鹤及散养2014年生(1岁龄)亚成体丹顶鹤,结果如下:(1)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主要以取食行为为主(34.14%),其次为站立行为(15.77%),并呈现越冬前、后期的双取食高峰和越冬中期的站立高峰;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温度对越冬期各行为均有显着影响,年龄仅对玩耍行为有显着影响,对另外各行为影响不显着;Pearson相关性分析,温度与取食和游走行为显着正相关,与站立和静栖显着负相关。(2)散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主要行为是取食和游走,分别占40.49%和19.69%,表现为取食行为整个越冬期均为最高,并且越冬后期取食高峰和越冬中期的游走低峰。对圈养和散养1岁龄亚成体丹顶鹤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对丹顶鹤的站立、静栖、游走、理羽、取食、警戒、其他和冲突行为有显着影响;Pearson相关性分析,温度与站立和静栖行为显着负相关,与游走、取食和警戒行为显着正相关;进一步偏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对丹顶鹤越冬期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不受环境因素干扰;环境因素对丹顶鹤的站立、静栖、游走、理羽、取食、警戒、其他和冲突行为有显着影响,圈养亚成体丹顶鹤的站立、静栖、理羽、其他和冲突行为高于散养丹顶鹤,游走、取食和警戒行为低于散养丹顶鹤。(3)圈养亚成体丹顶鹤夏季正常行为以理羽为主,为25.98%,其行为表现随人为活动变化较大,异常行为以踱步为主,为7.03%,表现为放飞时段前后半小时较大的行为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圈养亚成体丹顶鹤夏季各行为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显着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年龄和放飞次数仅对圈养亚成体丹顶鹤夏季点头行为有显着影响,对其他各行为时间分配无显着影响;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固定放飞时段之前半小时其游走、踱步、划笼和警戒行为显着高于放飞时段之后半小时。研究结果显示:(1)圈养13、14年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采用相同的越冬策略,均为越冬前期和后期取食为主,以储存能量;越冬中期以维持性行为(站立和静栖行为)为主,以减少能量消耗。散养亚成体丹顶鹤整个越冬期间均以储存能量的取食行为为主。食物是扎龙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丹顶鹤不同越冬策略的原因之一。(2)固定的放飞时间显着影响圈养亚成体丹顶鹤夏季异常和规癖行为的发生。(3)现有饲养方式不利于亚成体丹顶鹤福利,建议向福利养殖发展改进,比如改变丹顶鹤投食模式,使其圈养环境下取食行为接近自然状态下觅食行为表现。

陈银坚[3](2011)在《物种灭绝及物种多样性保护探讨》文中提出归纳探讨了对物种灭绝的内涵、现状、原因及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人类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刘柳[4](2007)在《动物福利立法问题研究 ——以流浪动物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动物福利的立法,早在19世纪初期就已被关注。在随后的几百年的演变和突破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关于动物福利及权利的讨论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支持动物福利理念和动物保护立法及团体。如今的动物福利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在动物保护人士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倡导下,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关于动物福利的法律制度。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和公众接受程度的不足,在动物福利保护方面尚停留在初步的理论探讨阶段。关于流浪动物的福利立法似乎更加遥不可及,甚至连流浪动物福利这一提法在目前的国内来说都未有耳闻。但是,提出流浪动物福利是必要且有意义的。作为受到我们人类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影响的动物,流浪动物有权利被纳入受人类道德关怀的领域。所谓的流浪动物的福利,并非大多数人理解中的不让其遭受任何痛苦或者生活得跟人一样优越,而仅仅是从其生命权的角度出发,要求人类不对其进行伤害;在不危及人类利益且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救助和控制。文章以动物福利为基础,从流浪动物的角度出发,分析流浪动物的产生原因、生存现状,解析流浪动物福利的必要性,从法律地位上探究其立法的基础。并且就制定流浪动物福利立法提出建立宠物饲养许可证制度、建立与相关罚则、建立与流浪动物相关的基金、建立流浪动物的保护机构等建议。流浪动物福利法是动物立法的高级阶段的产物,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其道德关怀的范围就越宽广。提倡保护流浪动物福利,除了可以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生态平衡外,还体现了动物对于人类的精神价值。提倡维护动物福利和善待动物,是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的需要。是我们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

杨莲茹,孔卫国,杨晓野,刘珍莲[5](2004)在《动物福利法的历史起源、现状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动物福利法的基本出发点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即减少其所受的不必要的痛苦,并且针对不同动物采取不同的福利标准,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从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本文对动物福利法的历史起源、现状及意义进行了叙述,并对动物福利法的立法宗旨、福利标准、结构框架及对中国法制进程的影响等诸方面进行了讨论。

杨群,许汉奎[6](2003)在《生物的起源与灭绝新探》文中研究表明

二、生物的起源与灭绝新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的起源与灭绝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1)探索隐藏在物种灭绝背后的因素—从物种特征、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境丧失视角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模型
    2.1 主要研究内容
    2.2 模型
        2.2.1 食物网模型
        2.2.2 景观
        2.2.3 生物群落
        2.2.4 生境丧失模型
    2.3 模拟方法和数据处理
    2.4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遭受生境丧失时,物种特征对物种生存的影响
    3.1 物种体型大小和营养级水平与生境丧失对物种灭绝时间的影响
    3.2 物种初始时刻的能量流动和生境丧失对物种灭绝时间的影响
    3.3 物种体型大小和营养级水平与生境丧失对物种种群大小的影响
    3.4 物种初始时刻的能量流动和生境丧失对物种种群大小的影响
    3.5 物种体型大小和营养级水平与生境丧失对物种空间分布区域的影响
    3.6 物种初始时刻的能量流动和生境丧失对物种空间分布区域的影响
    3.7 物种初始时刻能量流动与物种受益于生境丧失
    3.8 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3.8.1 三种类型群落
        3.8.2 对于物种的体型大小和营养级水平以及生境丧失对物种灭绝时间影响的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3.8.3 对于物种的能量流动和生境丧失对物种灭绝时间的影响的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3.8.4 对于物种体型大小和营养级水平与生境丧失对物种种群大小影响的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3.8.5 对于物种的能量流动和生境丧失对物种种群大小的影响的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3.8.6 对于物种体型大小和营养级水平与生境丧失对物种空间分布区域的影响的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3.8.7 对于物种的能量流动和生境丧失对物种空间分布区域影响的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3.8.8 对于物种初始时刻能量流动与物种受益于生境丧失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第四章 遭受生境丧失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对物种生存的影响
    4.1 遭遇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群落最早灭绝物种的灭绝时间的影响
    4.2 遭遇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群落中最后灭绝异养物种的灭绝时间的影响
    4.3 遭遇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群落种所有异养物种的平均灭绝时间的影响
    4.4 遭遇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群落第一个物种灭绝到最后一个异养物种灭绝间的持续时间的影响
    4.5 遭遇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食物网顶端物种灭绝时间的影响
    4.6 遭遇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食物网中间物种的灭绝时间的影响
    4.7 两种模式的生境丧失对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影响
    4.8 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4.8.1 遭受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群落最早灭绝物种的灭绝时间的影响的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4.8.2 遭受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群落中最后灭绝异养物种的灭绝时间影响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4.8.3 遭受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群落中所有异养物种的平均灭绝时间影响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4.8.4 遭受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群落第一个物种灭绝到最后一个异养物种灭绝间的持续时间的影响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4.8.5 遭受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食物网顶端物种灭绝时间影响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4.8.6 遭受生境丧失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对食物网中间物种的灭绝时间影响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4.8.7 对于两种模式的生境丧失对群落中个体数量影响的结论的牢固性检验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6.1 讨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人工饲养亚成体丹顶鹤群体夏、冬季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丹顶鹤外貌及分布
    1.2 栖息地简介
    1.3 丹顶鹤食性
    1.4 丹顶鹤生活史
    1.5 丹顶鹤的物种保护现状
        1.5.1 人工饲养种群现状
        1.5.2 野生种群保护现状
    1.6 丹顶鹤研究现状
    1.7 其他鸟类越冬行为研究
    1.8 动物福利与物种保护
    1.9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的行为观察
        2.1.1 观察对象
        2.1.2 观察方法
    2.2 散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的行为观察
        2.2.1 观察对象
        2.2.2 观察方法
    2.3 圈养亚成体丹顶鹤夏季的行为观察
        2.3.1 观察对象
        2.3.2 观察方法
    2.4 数据分析
        2.4.1 圈养和散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行为的数据分析
        2.4.2 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行为的数据分析
        2.4.3 圈养亚成体丹顶鹤夏季行为的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圈养和散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行为
        3.1.1 日行为时间分配
        3.1.2 月行为变化节律
        3.1.3 行为的比较
        3.1.4 行为的偏相关性分析
    3.2 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行为
        3.2.1 日行为时间分配
        3.2.2 月行为变化节律
        3.2.3 行为的比较
        3.2.4 行为影响的偏相关性分析
    3.3 圈养亚成体丹顶鹤夏季行为
        3.3.1 日行为时间分配
        3.3.2 日行为变化节律
        3.3.3 日行为节律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3.3.4 行为比较
        3.3.5 行为影响的偏相关性分析
        3.3.6 夏季放飞时段前后半小时的行为时间分配及Mann-Whitney U检验
4 讨论
    4.1 圈养和散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行为
        4.1.1 圈养和散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行为时间分配
        4.1.2 圈养和散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不同月份间行为变化节律
        4.1.3 环境对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
    4.2 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行为
        4.2.1 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日行为时间分配
        4.2.2 温度对群体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
        4.2.3 年龄对群体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各行为的影响
    4.3 圈养亚成体丹顶鹤夏季行为
        4.3.1 圈养亚成体丹顶鹤夏季日行为时间分配及变化节律
        4.3.2 年龄和放飞次数对夏季日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
        4.3.3 固定的放飞时间对圈养亚成体丹顶鹤夏季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
    4.4 保护建议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物种灭绝及物种多样性保护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物种灭绝的内涵
2 物种灭绝的现状
3 物种灭绝的原因
    3.1 生境丧失和片断化
    3.2 过度利用、过度采伐和乱捕乱猎
    3.3 农业、牧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3.4 全球气候变化
    3.5 生物入侵
4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4.1 就地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
    4.2 迁地保护
    4.3 建立基因资源库、种子资源库
    4.4 信息技术的应用
    4.5 恢复天然植被和推广生态农业
    4.6 宣传教育
5 结语

(4)动物福利立法问题研究 ——以流浪动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流浪动物及福利立法
    1.1 流浪动物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1.2 流浪动物的福利问题
        1.2.1 流浪动物福利的内涵
        1.2.2 流浪动物的生存现状
        1.2.3 关注流浪动物福利的必要性
    1.3 动物福利立法起源及各国关于流浪动物福利的相关立法
2 流浪动物福利立法的理论基础
    2.1 关于动物福利的主要理论
    2.2 我国学者关于动物法律地位的观点
        2.2.1 主体说
        2.2.2 限制主体说
        2.2.3 客体说
3 我国流浪动物福利立法的建议
    3.1 我国流浪动物立法的现状
        3.1.1 我国目前为止没有一部关于流浪动物的立法
        3.1.2 流浪动物不在现行的动物保护法保护范围
    3.2 流浪动物福利立法坚持的原则
        3.2.1 尊重动物自然权利的原则
        3.2.2 善待流浪动物的原则
        3.2.3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原则
    3.3 对制定流浪动物福利法的具体建议
        3.3.1 建立许可证制度
        3.3.2 建立流浪动物的保护机构和收容制度
        3.3.3 建立与流浪动物相关的基金组织
        3.3.4 制定相关罚则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生物的起源与灭绝新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索隐藏在物种灭绝背后的因素—从物种特征、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境丧失视角看[D]. 刘昊奇. 新疆大学, 2018(12)
  • [2]人工饲养亚成体丹顶鹤群体夏、冬季行为的研究[D]. 周少婷.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3]物种灭绝及物种多样性保护探讨[J]. 陈银坚. 宁夏农林科技, 2011(08)
  • [4]动物福利立法问题研究 ——以流浪动物为例[D]. 刘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02)
  • [5]动物福利法的历史起源、现状及意义[J]. 杨莲茹,孔卫国,杨晓野,刘珍莲.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06)
  • [6]生物的起源与灭绝新探[J]. 杨群,许汉奎. 大自然, 2003(01)

标签:;  ;  ;  ;  ;  

生物起源与灭绝新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