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地区献血者HIV感染状况调查

山东省某地区献血者HIV感染状况调查

一、山东省某地区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陈任[1](2015)在《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艾滋病的综合防治,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多种预防与控制手段的结合,其资源投入和利用较为复杂。随着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如何评价艾滋病综合防治实施的过程与效果、资源配置的适宜性和利用的有效性是当前防治工作深入开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经过系列理论和实践研究,研制出一套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探索其综合评价方法。为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政府科学评价区域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循证依据和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卫生管理学和卫生统计学等方法,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构建区域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理论框架和筛选绩效评价指标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和宏观政策分析、专家咨询与论证、特尔菲法和预试验实证研究等。2、指标权重系数和标准值确定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专家论证和文献研究。3、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检验方法: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因子分析)的方法检验指标体系的效度,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检验指标体系的区分度。4、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和秩和比法,并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不同综合评价结果一致性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研究结果通过对国内外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系统分析与总结,结合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管理的实践,在多轮专家研讨与咨询和现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构建了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理论框架。首先,以特定行政区域为对象,评价该区域内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整体绩效;其次,绩效具有综合性和多维的范畴,结合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实践,构建了包括宏观背景、结构能力、防治过程、防治结果和防治目标等维度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框架,并对其内涵进行阐述。2.通过文献和政策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海选,通过两轮专家论证对海选指标进行筛选和精简,再通过两轮特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了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39个的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并研制出各个指标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3.利用指标体系及其测量工具分别在四川、湖北和浙江三个样本地区对省级、市级和县区级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绩效开展预试验,通过实证研究对指标体系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确定了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37个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其中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是:宏观背景为0.1262、结构能力为0.1106、防治过程为0.2114、防治结果为0.2696、防治目标为0.2822;通过文献和政策分析及专家论证研制出各指标的标准值。5.对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和区分度的检验结果:三级指标体系cronbach’salpha标准值是0.545,说明指标体系信度较好;二级指标体系因子分析的结果与参与评价的四个一级指标维度相近,表明指标体系设计在总体上具有结构上的效度;采用聚类分析将评价对象分为三组,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和每两组间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区分度。6.在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制定的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收集表,分别收集样本省份(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浙江、山东和吉林等7省)2009年到2013年共计5年的指标数据,应用ahp、topsis和rsr等综合评价方法对样本省级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开展评价。不同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间做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从而对三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组合,得到更加客观科学的组合评价排序。研究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丰富了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研制了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量工具,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和可行性;现场实证研究确保了指标体系及其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和三级指标标准值的确定为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本研究采用的ahp、topsis和rsr三种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对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三种方法的组合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研究得出的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从量化角度比较不同区域间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的优劣,对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加强绩效管理、促进区域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研究建议建立常规信息收集机制,规范数据收集,为绩效评价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加强多部门合作,共同促进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为实现绩效目标提供保障;确定关键绩效指标“艾滋病新发感染率”的测量方法,为绩效评价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丰富指标内涵,提高指标的敏感性,使绩效评价更具针对性;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适应疫情变化和政策环境,提高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的可持续性;重点改善和提高影响整体绩效的关键指标,有效改进区域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整体绩效;研发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管理,使绩效评价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研究创新1.探索和丰富了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践本研究将美国学者handle的公共卫生系统绩效测量五维模型引入到艾滋病防治领域,构建了能够全面系统反映区域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的的概念模型,即“宏观背景-结构能力-防治过程-防治结果-防治目标”的框架,实现了对艾滋病防治绩效内涵的系统表达,同时,也探索和完善了卫生系统绩效和绩效评价理论。2.建立了区域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首次建立了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艾滋病防治整体工作的绩效评价工具,这套评价工具包括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具体的评价标准;通过了专家论证和现场预试验的检验,证明是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实证研究显示该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区分度,能够应用于区域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的实践。3.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实现对区域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的定量评价本研究利用AHP法、TOPSIS法和RSR法等方法对区域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组合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和科学。通过绩效评价可以衡量各级政府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整体绩效,测量各指标与目标值的差距,并根据差距大小对各区域进行打分或排序,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效果。

刘媛媛[2](2014)在《山东省两城市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行为特征、HIV/STIs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山东省两城市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HIV、梅毒及HSV-2的血清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2.探索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与普通嫖客、熟客和固定性伴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及饮酒、吸烟、吸毒等高危行为;3.客观、全面分析HIV在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中的流行形势,为今后控制HIV的流行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和为政府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4.以本次调查为契机,巩固当地疾控中心与场所老板的联系和信任关系,为今后干预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方法2012年5-8月,选择济南历城区和德州德城区的中低档娱乐场所,对从业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采取多级抽样,即先分层,后整群的抽样方法。外展人员联系场所老板,在合适时间进入场所,选择封闭安静的房间,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由采样人员抽取5ml静脉血,放在低温箱里并尽快送至实验室备检。检测项目为HIV抗体、梅毒抗体和HSV-2抗体。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核对校正,导入Excel对数据库进行逻辑核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583名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在18-60岁之间,年龄分布18-25岁年龄段占50.9%,平均年龄为27.34±6.73岁;民族以汉族为主,占86.8%;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64.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53.9%;户籍以外省为主,占58.7%(342/583);家庭以来自农村为主,占60.4%。2.在调查对象中,55.2%有人帮着联系客人;67.4%需要挣钱供养家人;每周工作6-7天的最多,占68.1%;平均每天接2-3个客人为主,占59.9%;每月接客的收入大多在3001-5000元之间,占51.3%;32.4%提供整晚服务。3.调查对象中,80.8%初次性行为年龄≥18岁;首次商业性行为以20-24岁之间为主,占45.1%;从事商业性行为时间以≥2年的为主,占62.6%;14.1%发生过肛交行为;52.8%发生过口交行为;吸烟饮酒的女性性工作者较多,52.5%目前吸烟,高达83.2%目前饮酒;承认吸过毒的只有9人,没有注射吸毒者。4.调查对象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问题掌握较好,对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问题掌握较差,“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回答正确率最低,只有59.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吗”正确率次之,为71.9%。5.583名调查对象中,269名有固定性伴,在过去一年、最近一个月和最近一周与固定性伴安全套100%使用率分别为17.1%、20.8%和27.9%;413名有熟客,在过去一年、最近一个月和最近一周与熟客安全套100%使用率分别为33.4%、49.9%和61.55%;583名调查对象与普通嫖客在过去一年、最近一个月和最近一周安全套100%使用率较与固定性伴和熟客高,分别为53.7%、59.2%和66.9%;调查对象在与固定性伴、普通嫖客和熟客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100%使用率随时间的延长(从最近一周、最近一月到过去一年)均呈下降趋势。最近一个月调查对象与普通嫖客安全套100%使用率高于熟客、高于固定性伴。调查对象与普通嫖客100%使用安全套与城市、是否需要供养家人和单次性交易收费有关。与历城区相比,德城区的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低(OR=0.12,95%CI:0.08-0.20);与不需要供养家人者相比,需要供养家人者使用率低(OR=0.40,95%CI:0.25-0.64);与单次性交易收费≤50者相比,收费在51-200元者安全套使用率高(OR=2.13,95%CI:1.38-3.30)。调查对象与熟客100%使用安全套与城市、单次性交易收费、日接待客人数、艾滋病知识得分及是否吸烟有关。与历城区相比,德城区的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低(OR=0.26,95%CI:0.17-0.40);与单次性交易收费≤50者相比,收费在51-200元者使用率高(OR=2.17,95%CI:1.39-3.69);与艾滋病知识得分≤6者相比,得分>6者使用率高(OR=1.73,95%CI:1.09-2.77)。6.未发现HIV阳性者;检测出梅毒35例,感染率为6.0%;检测出HSV-2型108例,感染率为18.5%,其中历城区HSV-2感染率为26.8%,明显高于德城区的10.1%。回顾核查发现:历城区两个较大KTV近80%参与调查者感染HSV-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德城区梅毒感染率较历城区高(OR=2.36,95%CI:1.13-4.92),首次商业性行为≥25岁者HSV-2感染率较<20岁者高(OR=7.46,95%CI:3.29-16.90)。结论1.两城市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以18-25岁未婚的外省年轻女性为主,教育程度低,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大多数女性性工作者需要赚钱养家;低档女性性工作者工作时间长、接客量多、收入少,更易受到艾滋病、性病的威胁,是重点关注人群。3.工作年限长,特别是“出列”后又“入列”的女性性工作者性行为方式更具危险性,应强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作用。4.吸烟、饮酒现象普遍存在,吸烟、饮酒对性行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5.女性性工作者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识不足,易产生孤立和歧视情绪;过去1年做过HIV抗体检测者只有37.6%,提示在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时,强调“检测即预防”的观念。6.女性性工作者性伴复杂,在面对不同性伴时安全套使用率有差异。与普通嫖客的安全套使用率高于熟客、与熟客高于固定性伴。提示继续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切实提高使用安全套的积极行为态度和意向。7.单次性交易收费低的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低,分层分析发现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多来源于路边店等低档场所,提示应针对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的特点,制作较为浅显易懂的宣传品,在推广使用安全套时侧重提高劝说使用安全套的技巧。8.HSV-2在历城区两个KTV场所里交叉感染并暴发流行,提示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同样存在HIV暴发流行的可能性,应及早进行行为干预,预防HIV的流行刻不容缓。9.在HIV低流行地区,HIV抗体检测不敏感,梅毒和HCV抗体阳性率也较低,可以尝试将HSV-2抗体检测作为性病的指征性指标纳入监测范围。

姚亚萍[3](2013)在《浙江省2004-2011年HIV-1流行毒株的传播和进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浙江省HIV-1毒株的亚型分布、传播特征和流行趋势,我们在2004-2011年间募集部分HIV-1抗体阳性病例,采集静脉抗凝全血,提取前病毒DNA或病毒RNA,通过基因扩增、序列测定,获得HIV-1gag和pol基因片段。运用Mega等软件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分析基因亚型和遗传多样性;运用Simplot和RIP等软件分析新发重组毒株的重组断点;运用Bayesian系统进化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探讨浙江省CRF01AE毒株的起源、传播和流行趋势。研究表明,流行早期,HIV-1通过异性性接触途径传播进入浙江,进而播散流行,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近几年,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HIV-1播散快速,成为浙江省最主要受累群体。浙江省内流行毒株亚型多样,来源复杂,主要毒株类型为CRF01AE、CRF07BC、CRF08BC和B’(B),约占93%。但也存在C, G. CRF02AG, CRF06CPX等其他类型以及01B新发重组毒株(3个病例)和CRF07BC/08BC再重组毒株(5个病例),表明浙江HIV流行毒株类型复杂,疫情活跃,感染不同毒株的高危人群间存在交叉现象。这些特征符合浙江省艾滋病疫情多种途径、多种来源、以性接触传播为主的传播流行方式。从基因距离和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判断,B亚型最早进入浙江,然后是B’、CRF01AE、 CRF08BC、CRF07BC。Bayesian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RF01AE毒株1998年前后传播进入浙江,通过异性性接触和男男性行为进行广泛播散,并逐步成为浙江省的优势毒株。系统进化分析提示浙江与广西、江西和安徽等省病例具有直接或间接流行病学关联性。动态分析表明浙江省HIV疫情活跃,流行毒株复杂。浙江应加强与江西、安徽等周边省份联系,制定针对重点人群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防控效率,控制疫情蔓延。

王华东[4](2008)在《安徽省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分析》文中认为研究之一安徽省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变化分析目的了解安徽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艾滋病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为评估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06年8月和2007年12月分别对8个县(市、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水平。结果专项调查(2007年12月)和中期评估(2006年8月),该人群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92.58%和92.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7年调查“关于无偿献血是否传播艾滋病”、“每隔6个月以上献血对身体是否有害”的正确率,以及上述两个问题均正确的比例分别为82.66%、83.67%和66.81%,高于2006年调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和2006年调查显示最近1次与配偶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5.25%和9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上升,分别由2006年的89.82%、90.32%上升到2007年95.96%、9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了2007年行动计划目标,但个别知识点知晓率仍较低;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上升明显,但无偿献血知晓率仍未达到预期目标。提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健康教育效果显着,但仍需加强对无偿献血和部分艾滋病知识的宣传。研究之二安徽省项目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获取途径分析目的了解安徽省项目地区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探索适合中学生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策略。方法2007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对8个县(市、区)523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006年8月结果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变化。结果2006年8月和2007年12月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91%和8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会有艾滋病毒吗?”和“与HIV感染者有性关系会得艾滋病吗?”外,其它知识点知晓率均高于2006年。初中男生、女生和高中女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两次调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中生的知晓率显着高于初中生,高中男生和女生知晓率在两次调查中均有显着性差异。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均显着上升。男生选择“广播、朋友、医生、咨询服务、课堂讲授”知识获取途径的比例高于女生,而选择“报刊杂志、文艺演出、宣传材料、宣传栏、网络”的途径低于女生;艾滋病知识高分组在“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栏”、“课堂讲授”途径的选择比例高于低分组;对“文艺演出”、“医生”、“咨询服务”、“课堂讲授”和“网络”途径的期望比实际选择高。结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无偿献血知晓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部分知识点及无偿献血知晓率仍较低;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有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材料和宣传栏,但男、女生间有明显差异;期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比例高于实际获得知识的途径比例。提示今后应加大无偿献血知识和个别艾滋病知识点的宣传,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方式,以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

王迎秋[5](2008)在《河南早期艾滋病起因及其社会环境追溯》文中研究说明经采供血传播HIV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河南等地发生了经采供血传播艾滋病的严重疫情,带来了严重而深刻的社会问题。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经采供血传播艾滋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国内有关部门和学者对经采供血传播艾滋病疫情进行过相应的流行病学研究,但采供血途径发生的原因,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其发生、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起了多方的争执,也给我们带来诸多思考。为此,本文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查阅当时的全国性及地方官方行业报纸,透过媒体的视角,通过新闻脉络投射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中国采供血及艾滋病的相关情景,从历史角度真实记录河南早期艾滋病走过的历程,再现其社会、经济、文化氛围,结合河南艾滋病流行状况、当时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及落实情况,分析采供血途径发生的原因及社会环境因素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河南经采供血传播艾滋病疫情的发生与流行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分不开的,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显现的各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是转型中国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艾滋病在中国的表现,是此时中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诸多问题的一个方面。艾滋病在全世界传播过程中,人类对艾滋病的传播缺少适宜的控制技术。此时,中国正值经济转轨时期,国家经济处于一个低水平,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上的一定的缺位,公共卫生过度地市场化带来一系列的公共卫生问题。只有通过政府的持续努力,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才能提高本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许奕华[6](2008)在《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目的1、通过了解湖北省在HIV感染者的发现、流调、追踪和管理的现状,对其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为今后进一步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和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2、对湖北省历年来艾滋病流行特点和趋势的全面分析,为预防控制策略的修订提供科学的依据;3、探讨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效果,综合评价在策略指导下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疗效和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4、探讨湖北省随州市有偿献血AIDS患者的病情特征、生存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评价防治策略和措施效果;5、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策略的修订提供科学的依据;6、对湖北省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展开研究,为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的艾滋病人群救助政策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依据。二、研究方法1、采用社会学方法资料定性分析、焦点小组访谈、专家咨询法等对各地针对艾滋病感染者发现、流调、追踪及管理所采取的现有措施进行评价。2、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湖北省网络直报系统的各市、县1995年至2005年疫情监测、哨点监测资料及2004年、2005年综合监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3、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从五个纬度对随州市181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进行描述,用Epidata双人录入数据,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4、采用历史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随州市经有偿献血感染的141例AIDS患者的病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信息。用K-M法描述其生存时间,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因素。5、采用WHOQOL-HIV-BREF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湖北省4个地区的166名HIV /AIDS患者进行调查。比较HIV感染者/AIDS患者各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和全国常模的差异,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6、应用新闻学方法和卫生管理方法进行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研究。三、结果1、从湖北省各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和确认过程中,了解各地解决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困难,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策略。2、目前湖北省艾滋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04、05年感染人数明显增多。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有偿供血(44.17%)、性接触(9.91%)、输血(9.47%)。感染者年龄多集中在1645岁(74.11%)。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的感染率仍然很高,虽然暗娼的感染率有所降低,但是吸毒者感染率仍持续增高。3、对不规则发热、咳嗽、腹泻、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皮疹、真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1.39%,85%,84.62%,81.89%,82.86%,66.07%,45.45%。用药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三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276×106cells/ml(65824×106cells/ml),上升129×106cells/ml。六个月CD4细胞计数平均为294×106cells/ml(102750×106cells/ml)。用药后六个月与三个月相比较无明显变化。停药者中死亡人数14例,病死率29.79%;未停药者死亡人数3例,病死率2.24%。4、艾滋病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脏器衰竭和HIV脑病。141例患者总死亡率为78.04/1000人月,AIDS相关死亡率为71.43/1000人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00个月,95%可信区间为5.54~6.46个月。就诊或检出时状态、发病年代、是否经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生存时间有影响。5、除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外,HIV感染者/AIDS患者其他领域的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职业、文化程度、CD4+T细胞计数、症状数及HAART治疗对PLWHA生存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WHOQOL-HIV-BREF各领域及总的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6,准则关联效度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735(p<0.01)。6、虽然各地采取了措施后在现阶段解决了大部分感染者及病人眼前的基本问题,而且我国没有统一的救助标准。随着新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的增多,纠纷处理协调的工作量很大,在精神和经费支出上造成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各地工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四、结论1、在进行艾滋病病毒的检测发现、流调、追踪及管理工作,要依法管理和教育,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保护广大人群免受感染和维护感染者及病人的合法权益,教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改变不良行为,不危害他人。对于易感人群,也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他们在社会上可以方便地获得一定的预防手段。2、湖北省虽未有艾滋病大规模流行的情况发生,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进行积极有效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势在必行。3、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降低病毒载量,而提高临床依从性是可以降低病死率。4、随州市AIDS患者病情较严重,生存时间较短。HAART能够延长生存时间。今后应针对各地特点,加强该地区AIDS的综合防治防治力度。5、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较低。推广APPRT治疗时应引导患者规范治疗。在建立综合关怀服务体系时,应更多地照顾到弱势群体及农村人群。WHOQOL-HIV-BREF信度效度尚可,也比较简明省时,但不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条目需要修改。6、为解决湖北省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提出了近十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建议。主要创新点:1、本研究首次在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针对艾滋病的病毒的检测发现、流调、追踪及安置管理措施,提出了合理的工作模式;2、首次综合评价了湖北省艾滋病患者经HAART疗法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证明了在策略指导下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疗效和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3、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因受血感染艾滋病人群救助政策,为湖北省顺利解决由该人群救助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卫生部指导其他兄弟省市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决策建议。

姜祥坤,郑雪峰,张蕾,于海荣,杨金英,姜宝法[7](2006)在《聊城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感染情况监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聊城市高危人群中HIV感染现状,探讨HIV感染的流行因素,为控制本市艾滋病的流行及在高危人群中实施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全市20032005年间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血清学检测数据和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及部分女性性工作者的高危行为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年共检测9 539份血清,检出HIV感染者10例,阳性率0.105%;其中3例有献血(浆)史,4例有输血史,2例有婚外性行为史,1例可能由其配偶经性途径传播。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结论:我市HIV感染者主要存在于3类人群,经输血和有偿献血(浆)感染是我市既往HIV感染的主要方式,但HIV的主要传播方式正在向性途径传播转变;我市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偏低,应尽快在该人群中开展干预工作,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从而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姜祥坤[8](2006)在《医务人员AIDS/HIV防治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现状及商业性工作者KABP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聊城市各级医务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和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态度和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行为,为开展培训提供依据。对女性商业性工作者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有关高危行为的调查,为开展对女性商业性工作者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调查采用分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人均GDP的不同,将所辖八个县(市、区)分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县(市、区)。采用类似方法每个县(区)抽取三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的县、乡、村级临床医务人员及县级预防、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使用通用的艾滋病调查问卷对我市拘留所的部分女性商业性工作者进行随机访谈调查,以上所有的调查数据均使用EpiData2.1b软件汉化版进行数据录入,所有数据录入完毕后,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方差(F)分析。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用SNK法。计数资料(率)的检验采用X2分析。 结果:本次对我市各级医务人员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23份,其中男674人,女649人。我市各级医护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5.4%,对艾滋病基本预防知识知晓率较高,专业知识知晓率比较低。不同级别单位、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职称的医护人员之间得分差异有显着性(F=9.808,P<0.001;F=6.225,P<0.001;F=3.229,P<0.05)。各级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0.0%,不同单位级别、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工作性质的医护人员之间得分差异有显着性(F=107.2,P<0.001;F=21.8,P<0.001;F=9.8,P<0.001),965名在工作中使用注射器的医务人员中发生过针刺伤的占26.7%,平均针刺伤发生率为2.2次/年。67.1%的医务人员针刺伤后能采取正确处理的方式。一旦病人的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溅入眼、鼻、口后,只有38.2%的医务人员知道正确的处理方式。本次共调查女性商业性工作者174名,其艾滋病预防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7.5%,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使用避孕套的占85.6%,过去一星期与客

孙永合,傅继华[9](2006)在《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韩作胜[10](2005)在《新乡市既往有偿供血者HIV感染情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认为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地下采血和单采浆现象。1995年初在部分省份的有偿献血员中出现HIV感染流行。在河南、山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县、乡、村,有偿采供血人群HIV感染率为10%-20%,个别村HIV感染率最高可达60%。 为了全面掌握本市既往有偿供血者底数、基本情况、感染状况、发病死亡情况等,从而为制订本市艾滋病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了解所有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免疫状况及疾病进程,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技术指导;对既往确认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HIV抗体复筛,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既往有偿供血者HIV感染情况普查。 本次调查采用普查的方法。以村(居委会)为单位,逐户排查既往有偿供血者。对发现的每一个既往有偿供血者开展现场调查并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对HIV抗体确证阳性人员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 全市普查工作自2004年7月28同至8月31日止。共调查530余万人,普查覆盖率达100%。共查出既往有偿供血人员4187人。HIV检测4078人,检测率97.4%。确认HIV感染者92人,感染率2.26%。同时对本市以往确认的HIV感染者进行了复检。经统计分析,新乡市自1995年6月至2004年9月1日共确认HIV感染者186人(其中已死亡46人,现有140人,其中现症病人21人)。 本市既往有偿供血人员中HIV感染流行形势严峻,应尽快采取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积极治疗等措施,以控制艾滋病在本市的传播与流行。

二、山东省某地区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省某地区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3 研究思路与目标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方法
    2 资料质量控制方法
    3 统计处理方法
    4 研究技术路线
三、研究结果
    (一)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理论框架的建立
        1 艾滋病防治绩效评价理论框架构建
        2 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的内涵表达
    (二)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 研制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2 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的海选
        3 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的初筛
        4 特尔菲法确定初始指标体系
        5 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指标的初步界定
        6 指标体系的预试验研究
    (三)指标权重和标准值的确定
        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2 确定指标标准值
    (四)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1 指标测量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2 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检验
        3 艾滋病防治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四、讨论
    1 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表达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的内涵
    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合理性
    3 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和区分度
    4 综合评估方法实施的科学性
    5 区域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的重要构成要素
    6 开展绩效评价的工作量和成本问题
    7 绩效评价外部环境和支持条件的构建
五、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3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综述 公共卫生领域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1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2 公共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3 国外公共卫生领域绩效评价研究概况
    4 国内公共卫生领域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5 公共卫生体系各领域绩效评价情况
    参考文献
附件1 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件2 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附件3 指标测量工具

(2)山东省两城市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行为特征、HIV/STIs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的定义及纳入标准
    1.2 调查点的设置及调查时间
    1.3 样本量的确定
    1.4 抽样方法
    1.5 调查方法及内容(知情同意)
    1.6 实验室检测及结果告知
    1.7 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
    1.8 质量控制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一般工作性问题
    2.3 性行为、吸烟、饮酒、吸毒情况
    2.4 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接受干预情况
    2.5 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6 HIV/梅毒/HSV-2 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一般工作性问题
    3.3 性行为、吸烟、饮酒、吸毒情况
    3.4 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接受干预情况
    3.5 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6 女性性工作者 HIV、梅毒、HSV-2 的感染状况
    3.7 以单次性交易收费和以场所分类定义女性性工作者的档次
    3.8 调查过程中的体会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结论
对策与建议
创新点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浙江省2004-2011年HIV-1流行毒株的传播和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样本处理
    2.2 实验仪器、试剂和耗材
    2.3 实验方法
    2.4 序列结果分析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样本的分布与特征
    3.2 浙江省HIV-1亚型分布情况
    3.3 浙江省流行毒株的进化分析
    3.4 同性恋和异性恋人群HIV-1流行特征分析
    3.5 浙江省HIV-1毒株传播关系分析
    3.6 新的重组毒株的发现和验证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安徽省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背景
研究之一 安徽省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变化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
        2.2 研究对象
        2.3 调查内容和方法
        2.4 病例及相关变量的定义
        2.5 现有资料的利用
        2.6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3.3 无偿献血知晓情况
        3.4 安全套使用情况
    4 讨论
        4.1 艾滋病知识
        4.2 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之二 安徽省项目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获取途径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内容和方法
        2.3 相关变量的定义
        2.4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3.3 无偿献血知晓情况
        3.4 知识获得途径
    4 讨论
        4.1 艾滋病知识
        4.2 艾滋病知识的来源途径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PLWHA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5)河南早期艾滋病起因及其社会环境追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一、采供血(浆)站的起源和管理状况
    二、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的原因
    三、相关政策、措施的制订及落实情况
讨论
    1、给政府、国家乃至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启示
    2、给我们带来的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及参考文献
致谢

(6)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湖北省 HIV 感染者的发现与追踪管理模式的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湖北省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三部分 湖北省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价
    1、研究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及建议
第四部分 有偿献血 AIDS 患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五部分 HIV 感染者 /AIDS 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部分 湖北省艾滋病人群救助政策的研究
    1、研究背景
    2、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的主要危害分析
    3、各地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4、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中的若干难点
    5、解决问题的政策思路和目标
    6、解决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政策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综述 艾滋病流行状况及防治措施的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工具(1)(2)(3)
附录2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
附录3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4 博士在读期从事的科研工作
附录5 中英文对照
致谢

(7)聊城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感染情况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学监测资料
    1.2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 结 果
    2.1 HIV感染情况
    2.2 HIV感染者的三间分布特征
    2.3 感染途径
    2.4 HIV感染者配偶及子女感染情况
    2.5 女性性工作者高危行为调查
3 讨 论

(8)医务人员AIDS/HIV防治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现状及商业性工作者KABP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
    调查实施方案
    调查问卷
    知情同意书
    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览表
    聊城市各级医疗机构分布表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艾滋病
2 丙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2.1 流行特征
    2.2 传染源
        2.2.1 患者
        2.2.2 病毒携带者
    2.3 传播途径
    2.4 易感人群
3 梅毒
    3.1 传染源
    3.2 传播途径
    3.3 高危人群
        3.3.1 性乱人群
        3.3.2 吸毒人群
        3.3.3 出入境人群
        3.3.4 受供血人群

(10)新乡市既往有偿供血者HIV感染情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概述
    1.1 基本情况
    1.2 卫生资源情况
    1.3 本次调查的背景
    1.4 调查目的及内容
    1.5 调查范围
2 调查方法
    2.1 有偿供血者调查登记
    2.2 HIV抗体筛查
    2.3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2.4 免疫功能检测
    2.5 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要求
    2.6 有偿供血者调查登记流程图
    2.7 有偿供血者HIV及CD4检测采血送检流程图
    2.8 质量控制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普查结果分析
        3.1.1 既往有偿供血人员年龄分布(见表1)
        3.1.2 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性别分布情况(见表2)
        3.1.3 既往有偿供血人员地区分布情况(见表3、表4)
    3.2 新乡市HIV疫情分析
        3.2.1 HIV感染者的人群特征(见表5、6、7、8)
        3.2.2 HIV感染者确证时间分布(见表9)
        3.2.3 HIV感染者地区分布(见表10)
4 策略和措施
    4.1 强化指挥体系明确责任分工
    4.2 制定工作方案搞好技术支持
    4.3 强化质控意识保证调查质量
        4.3.1 加强对户调查质量的技术指导
        4.3.3 实行验收复核制度
        4.3.4 严格实验室工作确保检测质量
    4.4 严格日报制度规范信息报送
    4.5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工作氛围
    4.6 落实普查经费保障物资供应
5 问题和建议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建议
        5.2.1 切实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管理工作
        5.2.2 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机制
        5.2.3 阻断艾滋病的二、三代传播
        5.2.4 加强艾滋病性病监测及疫情报告制度
        5.2.5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艾滋病/性病监测网络
        5.2.6 严防艾滋病病毒经血传播蔓延
        5.2.7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5.2.8 适时开展受血人群调查
        5.2.9 切实做好中长期规划评估工作
6. 普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7 综述《艾滋病流行趋势与防治对策》
8 附图表
    8.1 表1 有偿供血者登记表
    8.2 表2 CD4及血常规检测登记表
    8.3 表3 河南省HIV感染者个案调查表
    8.4 表4 有偿供血者普查及CD_4检测情况汇总表
    8.5 表5 新乡市既往有偿献血者HIV普查情况统计表
    8.6 表6 有偿供血者普查工作统计表
    8.7 表7 有偿供血者未检测HIV及CD_4T淋巴细胞情况统计表
    8.8 HIV抗体检测的方法和程序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山东省某地区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研究[D]. 陈任. 安徽医科大学, 2015(03)
  • [2]山东省两城市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行为特征、HIV/STIs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D]. 刘媛媛. 济南大学, 2014(12)
  • [3]浙江省2004-2011年HIV-1流行毒株的传播和进化研究[D]. 姚亚萍. 浙江大学, 2013(03)
  • [4]安徽省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分析[D]. 王华东. 安徽医科大学, 2008(07)
  • [5]河南早期艾滋病起因及其社会环境追溯[D]. 王迎秋. 复旦大学, 2008(04)
  • [6]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D]. 许奕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8(12)
  • [7]聊城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感染情况监测研究[J]. 姜祥坤,郑雪峰,张蕾,于海荣,杨金英,姜宝法.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7)
  • [8]医务人员AIDS/HIV防治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现状及商业性工作者KABP调查[D]. 姜祥坤. 山东大学, 2006(12)
  • [9]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J]. 孙永合,傅继华. 预防医学论坛, 2006(02)
  • [10]新乡市既往有偿供血者HIV感染情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 韩作胜. 山东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山东省某地区献血者HIV感染状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