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普通话及其基本方言的定性与检测

明清普通话及其基本方言的定性与检测

一、明清官话语音及其基础方音的定性与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艾溢芳[1](2021)在《19世纪以来西人文献中的南北官话规范音》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对多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西人文献材料中所记录的南方和北方官话音系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并提出这样一种观点: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官话有一种通行全国的标准音系,这种标准音既不是南京音也不是北京音,而是一种人们心目中的"规范音"概念。这种规范音受字典韵书影响,综合了南北方的语音特点,并包含了一定的守旧语音成分。在这个全国通行的规范音概念基础上,加上一定的方音成分,则成为规范音的实现形式——规范音的南方和北方变体。无论偏南方还是偏北方的规范音,都共享很多重要的音系特征。本文根据诸多西人汉语文献材料归纳总结出这个通行全国的"规范音"音系特点,并对该"规范音"的语音系统进行构拟,还原其音系面貌。

关伟华[2](2021)在《《交泰韵》音系研究》文中指出《交泰韵》是明代万历年间河南籍学者吕坤研究汉语等韵学的着作。作者废除门法,志在以革新的反切来帮助读书人拼切字音、学习韵学。他认为河洛音即当时的中原雅音,书中记录了当时河洛地区官话的语音特征。对《交泰韵》的研究,可为中原官话语音的历时演变提供必要的文献参考,也可为明代官话语音研究提供详实的语音材料。本文利用反切系联法、归纳法、共时参证法、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计算统计法,对《交泰韵》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声调系统和吕坤的韵学思想进行论述,将《交泰韵》与相关韵书和现代河南方言语音材料比较,详尽解读《交泰韵》反映的语音特点和吕坤的韵学思想,从而准确定位《交泰韵》的音系性质。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交泰韵》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评述目前学界对《交泰韵》的研究现状。介绍《交泰韵》现存版本情况和编排体例。第二章吕坤生平和经世思想。主要介绍吕坤的生平,阐述他的经世思想及其对《交泰韵》编写的影响。第三章吕坤韵学思想。从韵书传承角度说明《交泰韵》与相关韵书尤其是《洪武正韵》的关系。对《交泰韵》的序言、凡例所蕴含的韵学思想进行分析说明。第四章《交泰韵》的声母系统。主要介绍《交泰韵》的声母,比较《交泰韵》声母系统与同时代其他官话韵书声母系统的异同,重点分析全浊声母清化、知照组合流和零声母的扩大。第五章《交泰韵》的韵母系统。《交泰韵》的反切变革卓有成效,吕坤精心选择声介合母的反切上字,同韵母韵字往往用相同的零声母反切下字。一个韵组的反切上字也形成“入上去平”字组,上去声反切上字与韵组入声字声母、介音相同、主要元音相同。分析《交泰韵》的反切系统,可以发现韵字作反切上字时的又读音。联系内部分析法,说明《交泰韵》阳声韵、阴声韵、促声韵的分合情况,分析各韵部介音的发展变化,构拟《交泰韵》韵母的音位系统。重点讨论开口二等喉牙音字的介音问题、知庄章组及日母字的洪细问题、唇音字开合口问题、尤侯韵唇音字读为模韵、庄组模韵读为歌韵等语音现象。第六章《交泰韵》的声调系统。本章主要就《交泰韵》浊上不变完全去、入声存在和入声调类的演变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七章《交泰韵》音系性质。本章主要比较《交泰韵》与《中原音韵》《洪武正韵》《书文音义便考私编》《切字捷要》《文韵考衷》《等韵图经》《等韵精要》的关系,探讨《交泰韵》与其他官话韵书音系的异同及接近程度。《交泰韵》音系与《文韵考衷》《等韵精要》最为接近,这符合吕坤对中原雅音的定位,也说明《交泰韵》反映的是明代中后期的中原官话音系。通过对吕坤中原雅音观念的辨析以及对《交泰韵》与明代诸官话韵书音系的比较,可以明确明代官话曾以蓝青官话的形式存在。第八章为结语。简要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及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可能研究内容做了展望。

冯蒸[3](2018)在《汉语历史音韵研究近百年的100项新发现(下)》文中指出20世纪的汉语历史音韵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断努力之下,有了很多新发现与新进展。本文兹将其类分成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音变、方法、资料、音韵学史七类共计100项,以文献论着为基础加以介绍并做简明评述。

钟昆儿[4](2018)在《福建闽语区官话方言岛语音研究》文中提出南平话和洋屿话是福建闽语区内的两个官话方言岛。学界对这两个官话方言岛的关注稍显不足,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深入,有的甚至没有涉及。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南平话、洋屿话的语音系统及音韵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了历史比较和共时比较的方法,将南平话与江淮官话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梳理了南平话在闽语包围下的演变和创新,并对相关的问题做了新的思考和讨论。此外,基于南平话、洋屿话官话方言岛的性质,本文又将南平话、洋屿话与周边方言进行了比较,从语音、词汇两个角度,考察了南平话、洋屿话在与周边方言接触下的变化和发展。

郭曼龄[5](2018)在《《南北方音》语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北方音》是清末夏鸾翔花费十年所着的一部反映南北时音的反切韵书,全书收字八三四四个,采用在同音字组後面附上南、北音的反切的方法以区别南北时音,其中间附齐、鲁、晋、楚、皖、越、闽、粤等方音。书中所列北音以当时的顺天(今北京)音为主,南音则以吴语为基础,兼有南方官话的成分。本文从南、北音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部分特殊语音现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并结合相关的方言材料和韵书史料来探讨南音、北音各自的语音特点和反映的音系性质。本文从以下几个章节进行分析:一、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探讨《南北方音》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介绍了相关的南音、北音的研究情况以充实内容,并介绍了作者生平、成书经历以及《南北方音》的相关版本。二、第二章是声母部分,通过分析统计南、北音反切上字的情况,得出南音和北音各自的声母特点,并进行分析总结。三、第三章是韵母部分,由於《南北方音》反切上字管介音的特殊反切方法,南、北音的韵母分析需要格外注意,通过分析统计南、北音反切下字的情况以得出南、北音的韵母系统。四、第四章是南、北音对比章节,通过对比,得出南、北音声母和韵母系统的差异。五、第五章是声调部分,《南北方音》全书共分五卷,将南音和北音列入其中,经过分析发现,南音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等七个声调,北音则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六、第六章是音系性质的讨论,通过归纳南、北音的声、韵、调的特点,对南音和北音的基本音系性质进行讨论,并对南、北音中的部分特殊的语音现象进行分析,以求对《南北方音》所反映的音系性质做出更全面的探讨。

余书婷[6](2017)在《明代福建词人用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宋元以来,闽方言的研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我们沿着前人的足迹,充分利用《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中所收录的明代闽地词人词作,采用韵脚系联法,统计明代闽地词人词作用韵次数,分析韵部通押比例,始终以《广韵》音系为参照,按照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顺序,归纳出词的韵部,揭示出词人用韵特征,进而发掘出蕴含的方言信息。本文通过对明代福建地区86名词人920多首词的穷尽式分析,归纳出闽东、闽南、莆仙词韵各十九部——阴声部七部:歌戈部、麻车部、支微部、萧豪部、尤侯部、鱼模部、皆来部;阳声韵八部:东钟部、江阳部、庚青部、真文部、寒山部、先仙部、侵寻部、盐添部;入声韵四部:月帖部、屋烛部、药铎部、职缉部。在分析的过程中,对特殊韵字进行了整理,总结了明代福建词韵的若干特点:一定程度上因袭宋人用韵十八部的模式;洪细分用,体现了与宋词韵的不同;平声用韵严整,仄声用韵宽松。在明代福建词韵十九部的框架下,明代福建词韵又有极其灵活的一面,大量通押的事实,蕴含了丰富的实际语音材料。本文描写了大量通押现象,并结合宋代闽音与现代闽方音进行对比分析。有些现象在福建词韵中尤为显着,如歌戈部与萧豪部;鱼模部与真文部,庚青部、真文部、侵寻部。

梁海敏[7](2017)在《《音韵辑要》音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音韵辑要》在充分考虑南北曲的用韵需要以及方音影响的基础上,于明清时期由昆山人王鵕反复斟酌《中原音韵》和《中州全韵》,并参照《诗词通韵》的注音而编成的一部集南北音于一身的重要曲韵书。本文在全面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版本体例以及声韵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韵书的语音史料及现代昆山方言来探讨《音韵辑要》的语音特点及音系性质。论文主要从以下部分来进行阐述:绪论部分,主要探讨了《音韵辑要》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从而能明确论文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第一章,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探讨了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努力做到知人论世,而版本与体例的考辨也是研究的基础。第二章到第四章,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从声、韵、调三个角度论述了《音韵辑要》的语音系统,得出了以下结论:声母上,严于切上字的选择;对同音字组的混注与自注情况及首音反切进行统计拟音,共有30个声母;同时研究各声母的语音演变现象,得出声母系统的特点;韵母上,疏於切下字的选择;对各韵的中古来源、同一调类及声母下的对立进行分析,拟出有39个韵母;另外着重讨论韵母系统中的几个问题来解决疑虑,最後对韵母系统的特征进行小结;声调上,主要是平去声各分阴阳,全浊上声变读去声,入声已作三声。第五章,通过对南音、北音、中州音及又音的语音层次分析来表达作者的正音观念,并与相关韵书和昆山方言进行比较,最後得出《音韵辑要》是一部具有复合音系性质的曲韵书。

王盼盼[8](2017)在《《韵略易通》与《韵略汇通》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韵略易通》成书于正统壬戌(1442),《韵略汇通》成书于崇祯壬午(1642)年,两书相差两百年。《韵略易通》与《韵略汇通》之关系,毕拱辰在《韵略汇通·序》中作了如下陈述:正统中,兰止庵先生编《韵略易通》一书,汰繁归简,披览如列眉,嘉惠后学甚殷。吾莱宿太仆二山先生付之剞劂。二东人士家傅而户购之;见南中亦有刻本,谓之《山东韵略》。壬申岁,辽左叛逆围莱,原板散失,每用惋惜。今秋余持冀宁节,诘戎之暇,捡得原帙,僭为分合删补。较原编更定者,什之四五,具悉《凡例》中。期於简便明备,为童蒙入门嚆矢。稍易其名曰《韵略汇通》。1前辈学者对《韵略汇通》十分看重,盛赞毕拱辰的"毫不客气" 2,有"创造的精神" 3。毕拱辰所作序文是否实事求是?前辈学者对《韵略汇通》评价是否公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选取《韵略易通》高岐本和《韵略汇通》初刻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细致的比较,对两书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论文十五万八千余字,分为以下几部部分: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选题意羲、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兰茂《韵略易通》及毕拱辰《韵略汇通》的概况进行简要述述说。主要包括:作者生平、成书及傅世版本、先行研究成果、两书的学术影响及後人对两书的学术评价。第三章从编纂体例、小韵次序、小韵首字、韵字次序四方面对两书的相同点进行研究。第四章 从韵部的归并、小韵的归并与离析、小韵首字的变更、韵字的变更、又音、释义、韵字增损七个方面对两书的不同点进行研究。第五章 结语。

周雪[9](2017)在《《翻切简可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翻切简可篇》是清道光年间张燮承所作的一部韵书和韵图相配合的等韵化音学着作。该书承袭借鉴前代韵书的创制理念,并有一定发展和革新之举。很好地反映当时实际语音面貌的同时,也有泥古的一面,是研究近代音的重要材料。目前学术界对是书的研究甚少,因此有必要对该书做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本文从文献和语音两个角度出发,对《翻切简可篇》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全文共分为四章,首先是绪论,对《翻切简可篇》一书的作者、写作过程、版本、体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等内容做了详细地介绍。第一、二、三章分别讨论了《翻切简可篇》的声、韵、调系统。该书共有十九个声母、四十八个韵母,阴平、阳平、上、去、入五个声调。其语音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声母方面,全浊声母清音化、知照合流、泥娘合流、非、敷、奉合并、零声母扩大;韵母方面,闭口韵消失、寒、桓、删、山韵合流、存在喉塞音尾韵、撮口呼韵及平、卷舌韵母;声调方面,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声兼配阴阳。第四章探讨了《翻切简可篇》的音系基础。本文认为其音系基础是依据清代北方官话撰作。是书可为我们了解清代语音面貌提供重要参考,在汉语韵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不可忽视。

李沫[10](2016)在《清代两种域外汉语教材音系研究》文中指出清代域外汉语教材是研究清末北京官话的重要材料。本论题选取两部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日清字音鉴》和《北京官话声音谱》进行研究。在研究单一语料音系的基础上,探索纵向的语音发展演变。立足于《日清字音鉴》、《北京官话声音谱》语音系统分析,同时与《语言自迩集》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展演变规律。《日清字音鉴》和《北京官话声音谱》的声韵调系统与今天北京话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韵调系统基本一致。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语言自迩集》、《日清字音鉴》和《北京官话声音谱》三部书反映了当时北京语音的发展演变规律。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声母方面,体现了中古知照系声母在清末民初有舌尖后与舌尖前音异读,今天多数只有舌尖后音一读;以母字今天仅保留一读,声母为[z];知庄章组入声字有文白异读。韵母方面,io、uo韵母在清末民初已经逐渐消失;o、uo、e的演变分化呈现两种路径;曾摄开口三等庄组和梗摄开口二等知庄章组部分入声字有[ts]与[ts]文白异读现象;前后鼻音异读可能是受了南方官话前后鼻音相混的影响,直到现代汉语普通话限定一读,才固定下来。声调方面,体现声调异读逐步减少的统一过程。总之,三部域外汉语教材体现了北京官话逐步统一的变化过程,也体现了民族标准语,即从清末北京官话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走向统一的过程及规律。

二、明清官话语音及其基础方音的定性与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明清官话语音及其基础方音的定性与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19世纪以来西人文献中的南北官话规范音(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与观点
2.研究材料及分类
3.19世纪官话发展的共同阶段
4.19世纪至20世纪初南北官话时音
    4.1南京官话时音
    4.2北京官话时音
    4.3南北官话时音音系特点汇总
5.19世纪至20世纪初南北官话规范音音系特点与构拟
6.19世纪以来官话规范音的音系特点探讨
    6.1 19世纪以来官话规范音的必选特征和可选特征讨论
7.结论

(2)《交泰韵》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
        1.1.1 研究现状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材料
第二章 吕坤的生平与经世思想
    2.1 吕坤生平简介
    2.2 吕坤的经世思想
        2.2.1 秉承道统垂世立教
        2.2.2 万物一体以民为本
        2.2.3 崇真务实经时济世
    2.3 吕坤经世思想与《交泰韵》的编撰
    2.4 《交泰韵》的版本
    2.5 《交泰韵》的体例
第三章 《交泰韵》的韵学思想
    3.1 《交泰韵》对明代韵书的传承
        3.1.1 《交泰韵》对《洪武正韵》编纂体例的借鉴
        3.1.2 《交泰韵》与其他韵书间的相同之处
    3.2 序言表现的韵学观
    3.3 凡例表现的韵学观
        3.3.1 韵书使用说明
        3.3.2 韵部分合说明
        3.3.3 相关韵学术语说明
        3.3.4 吕坤对工具书的看法
        3.3.5 吕坤对中原雅音的看法
第四章 《交泰韵》的声母系统
    4.1 《交泰韵》声母系统的分析及拟音
    4.2 声母演变具体分析
        4.2.1 全浊声母清化
        4.2.2 知庄章三组声母合流
        4.2.3 影母、喻母、疑母、微母的分合关系
第五章 《交泰韵》的韵母系统
    5.1 《交泰韵》反切上字的选择标准
        5.1.1 阳声韵上去声反切上字的选择标准
        5.1.2 阴声韵上去声反切上字的选择标准
        5.1.3 反切用字规律在《交泰韵》音系研究中的价值
    5.2 《交泰韵》韵母系统的分析及拟音
        5.2.1 舒声韵的分析及拟音
        5.2.2 促声韵的分析及拟音
    5.3 《交泰韵》韵母系统几个问题的讨论
        5.3.1 开口二等喉牙音的介音问题
        5.3.2 知庄章组及日母韵字的洪细问题
        5.3.3 唇音声母拼合韵母的开合问题
        5.3.4 尤韵唇音读同模韵
        5.3.5 蟹止摄合口三等轻唇音归于齐韵
        5.3.6 庄组模韵字又读歌戈韵
        5.3.7 三等韵的细音保留
第六章 《交泰韵》的声调系统
    6.1 声调概述
    6.2 《交泰韵》的上声调
    6.3 《交泰韵》的入声调
第七章 《交泰韵》的音系性质
    7.1 前人关于《交泰韵》音系性质的有关说明
    7.2 《交泰韵》音系的河洛音特点
        7.2.1 《交泰韵》与元明清韵书音系的比较
        7.2.2 《交泰韵》与今中原官话音系的比较
    7.3 《交泰韵》“中原雅音”辨析
        7.3.1 《交泰韵》与《中原雅音》音系比较
        7.3.2 《交泰韵》与《中原雅音》音系基础方言的区别
        7.3.3 《交泰韵》“中原雅音”所指辨析
    7.4 明代“中原雅音”所指分析
    7.5 从普通话的确定过程看明清官话音的存在形式
    7.6 从《交泰韵》的流传看其音系性质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福建闽语区官话方言岛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南平官话方言岛、洋屿官话方言岛概况
        一、南平官话方言岛概况
        二、洋屿官话方言岛概况
    第二节 南平话、洋屿话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南平话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二、洋屿话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所用材料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所用材料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南平官话方言岛音系
    第一节 南平话声韵调系统
        一、声母
        一、韵母
        三、声调
        四、南平话的声韵配合关系
        五、南平市区(延平区)口音声韵调系统
    第二节 南平话的音韵特点
        一、声母的音韵特点
        二、韵母的音韵特点
        三、声调的音韵特点
    第三节 南平话的内部差异
        一、地域差别
        二、新老差异
    第四节 南平话同音字汇
    第五节 南平官话方言岛溯源
第二章 洋屿官话方言岛音系
    第一节 洋屿话声韵调系统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第二节 洋屿话的音韵特点
        一、声母的音韵特点
        二、韵母的音韵特点
        三、声调的音韵特点
    第三节 洋屿话同音字汇
第三章 南平话与江淮官话的比较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一、非组声母
        二、知庄章组声母
        三、日母
        四、影疑母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一、阴声韵
        二、阳声韵
        三、入声韵
        四、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一、调类的演变
        二、今读的调值
第四章 福建闽语区官话与闽语的比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语音比较
        一、声母的比较
        二、韵母的比较
        三、声调的比较
        四、小结
    第三节 词汇的比较
        一、概述
        二、小结
第五章 总结
附录 南平话、洋屿话常用词汇分类比较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南北方音》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南北方音》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南北方音》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南北方音》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作者生平与成书版本
第二章 《南北方音》声母研究
    第一节 南音声母特点
    第二节 北音声母特点
    第三节 声母小结
第三章 《南北方音》韵母研究
    第一节 南音韵母特点
    第二节 北音韵母特点
    第三节 韵母小结
第四章 《南北方音》南、北音比较
    第一节 南、北音声母对比
    第二节 南、北音韵母对比
    第三节 南、北音的特殊语音现象
第五章 《南北方音》声调研究
    第一节 南音声调系统
    第二节 北音声调系统
第六章 《南北方音》音系性质
    第一节 与较近时期相关韵书(图)对比
    第二节 《南北方音》南音、北音所指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明代福建词人用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第二节 历代福建的地理范围及福建方言分布情况
    第三节 明代福建词人的里籍及作品数据统计
    第四节 词的用韵韵例
    第五节 研究步骤、方法
第二章 明代福建闽东词韵系统及特殊韵字
    第一节 阴声分部研究
    第二节 阳声韵分部研究
    第三节 入声韵分部研究
第三章 明代福建闽南词韵系统
    第一节 阴声韵分部研究
    第二节 阳声韵分部研究
    第三节 入声韵分部研究
第四章 明代福建莆仙词韵系统
    第一节 阴声韵分部研究
    第二节 阳声韵分部研究
    第三节 入声韵分部研究
第五章 明代词韵的通押
    第一节 阴声韵各部
    第二节 阳声韵各部
    第三节 入声韵各部
第六章 结语
第七章 明代闽地词作通押韵谱
    第一节 阴声韵部
    第二节 阳声韵部
    第三节 入声韵部
    第四节 阴阳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音韵辑要》音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音韵辑要》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音韵辑要》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三节 《音韵辑要》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音韵辑要》的编纂
    第一节 《音韵辑要》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第二节 《音韵辑要》的版本与体例
第二章 《音韵辑要》的声母系统
    第一节 反切上字表
    第二节 声母系统分析
    第三节 声母小结
第三章 《音韵辑要》的韵母系统
    第一节 反切下字表
    第二节 韵母分韵研究
    第三节 韵母系统的几个问题讨论
    第四节 韵母小结
第四章 《音韵辑要》的声调系统
    一、平去声分阴阳
    二、全浊上声的变化
    三、入作三声
第五章 《音韵辑要》的音系性质
    第一节 语音层次分析
    第二节 相关韵书以及方音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韵略易通》与《韵略汇通》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韵略易通》《韵略汇通》概貌
    第一节 作者生平
        一 兰茂生平
        二 毕拱辰生平
    第二节 成书时间及传世版本
        一 《韵略易通》《韵略汇通》的成书时间
        二 《韵略易通》《韵略汇通》的传世版本
    第三节 前修时彦的研究成果
        一 《韵略易通》的研究成果
        二 《韵略汇通》的研究成果
    第四节 《韵略易通》《韵略汇通》的学术影响及後人的学术评价
        一 《韵略易通》的学术影响及後人的学术评价
        二 《韵略汇通》的学术影响及後人的学术评价
第三章 《韵略易通》《韵略汇通》的相同点
    第一节 编纂体例同
        一 《韵略易通》的体例
        二 《韵略汇通》的体例
    第二节 小韵次序同
    第三节 小韵首字同
    第四节 韵字次序同
第四章 《韵略易通》与《韵略汇通》的差异
    第一节 《韵略汇通》对《韵略易通》韵部的归并
        一 真文、侵寻的合并
        二 廉纤、先全的合并
        三 缄咸与山寒、先全、江阳的合并
        四 端桓并入山寒
    第二节 入声字的分并
        一 真文入声并入东洪
        二 晴字入声并入真寻
        三 端桓入声并入江阳
    第三节 音类的分并
    第四节 《韵略汇通》对《韵略易通》小韵首字的变更
        一 因韵部归并引起小韵首字的变更
        二 小韵内部韵字次序发生变化引起的小韵首字变更
        三 因读音发生变化引起的小韵首字变更
        四 韵字仅见於《韵略汇通》而引起小韵首字的变更
    第五节 《韵略汇通》对《韵略易通》小韵的归并与离析
        一 小韵的归并
        二 小韵的离析
    第六节 《韵略汇通》对《韵略易通》韵字的变更
        一 书写上存在细微差异的
        二 异体字问题
        三 其他
    第七节 异读不同
        一 《韵略汇通》有,《韵略易通》无的异读
        二 《韵略汇通》无,《韵略易通》有的异读
    第八节 释义不同
        一 释义外延有异
        二 释义迥异
    第九节 韵字增损问题
        一 《韵略汇通》增加韵字
        二 《韵略汇通》减少韵字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韵略易通》《韵略汇通》相同点
        一 编纂体例
        二 小韵次序
        三 小韵首字
        四 韵字次序
    第二节 《韵略易通》《韵略汇通》的差异
        一 韵部的不同
        二 小韵首字的不同
        三 小韵归并、小韵离析
        四 韵字变更
        五 异读不同
        六 释义不同
        七 《韵略汇通》增损韵字
参考文献

(9)《翻切简可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翻切简可篇》的作者及成书过程
    2 《翻切简可篇》的版本和体例
    3 《翻切简可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 《翻切简可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5 《翻切简可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 《翻切简可篇》的声母系统
    1.1 《翻切简可篇》的声母系统概况
    1.2 《翻切简可篇》的各组声母讨论
    1.3 《翻切简可篇》的声母表
    1.4 《翻切简可篇》声母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 《翻切简可篇》的韵母系统
    2.1 《翻切简可篇》的韵母系统概况
    2.2 《翻切简可篇》的各组韵母讨论
    2.3 《翻切简可篇》的韵母表
    2.4 《翻切简可篇》韵母系统的特点
第三章 《翻切简可篇》的声调系统
    3.1 《翻切简可篇》的声调系统概况
    3.2 《翻切简可篇》声调系统的特点
第四章 《翻切简可篇》的音系基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清代两种域外汉语教材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清代域外汉语教材简介
    第二节 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三节 本论题的研究材料、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日清字音鉴》音系研究
    第一节 《日清字音鉴》概述
    第二节 《日清字音鉴》的编写体例及形式
    第三节 《日清字音鉴》的声母系统
    第四节 《日清字音鉴》的韵母系统
    第五节 《日清字音鉴》的声调系统
    小结
第二章 《北京官话声音谱》音系研究
    第一节 《北京官话声音谱》概述
    第二节 《北京官话声音谱》的编写体例及形式
    第三节 《北京官话声音谱》的声母系统
    第四节 《北京官话声音谱》的韵母系统
    第五节 《北京官话声音谱》的声调系统
    第六节 《北京官话声音谱》在北京官话语音史研究上的地位与意义
    小结
第三章 几种北京官话教材比较研究
    第一节 声母比较
    第二节 韵母比较
    第三节 声调比较
    第四节 几种教材记音方式总体评价
    第五节 几种教材语音特点与北京音比较
第四章 结论
    第一节 《日清字音鉴》声韵调系统
    第二节 《北京官话声音谱》声韵调系统
    第三节 声母演变特点
    第四节 韵母演变特点
    第五节 声调演变特点
    第六节 几种教材反映的北京官话语音共同特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明清官话语音及其基础方音的定性与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19世纪以来西人文献中的南北官话规范音[J]. 艾溢芳.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1(04)
  • [2]《交泰韵》音系研究[D]. 关伟华. 山西大学, 2021
  • [3]汉语历史音韵研究近百年的100项新发现(下)[J]. 冯蒸. 语言历史论丛, 2018(01)
  • [4]福建闽语区官话方言岛语音研究[D]. 钟昆儿.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5]《南北方音》语音研究[D]. 郭曼龄. 广西大学, 2018(01)
  • [6]明代福建词人用韵研究[D]. 余书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17(12)
  • [7]《音韵辑要》音韵研究[D]. 梁海敏. 广西大学, 2017(01)
  • [8]《韵略易通》与《韵略汇通》对比研究[D]. 王盼盼. 吉林大学, 2017(11)
  • [9]《翻切简可篇》研究[D]. 周雪. 长春理工大学, 2017(02)
  • [10]清代两种域外汉语教材音系研究[D]. 李沫.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明清普通话及其基本方言的定性与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