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一、冠状动脉内直接安放支架手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余登峰,李玉辉[1](2021)在《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某三甲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接受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各35例,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潘丽华[2](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进行救治,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情况。结果与观察组住院时间(11.42±1.25)d、心理状况(56.24±1.53)分及护理满意度(95.45±1.04)分、日常生活能力(93.25±1.25)分比较,对照组住院时间(18.96±1.38)d较长,心理状况(72.58±1.32)分偏高,护理满意度(82.46±1.47)分及日常生活能力(80.54±1.57)分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5、5.845、6.745、6.32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着,与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住院时间更短,心理状况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日常生活能力更强。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3](2020)在《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文中指出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病,同时累及心血管、肺、眼、骨骼肌肉等多个系统[1]。90%的MFS患者在10~12年内发生主动脉事件。主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或夹层导致破裂成为MFS患者的最常见死因。如果未接受有效治疗,平均寿命不超过45岁。有效的外科干预改善了MFS患者的预后[2]。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药物预防MFS主动脉扩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代朋朋[4](2020)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介入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介入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护理组,每组3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护理组患者采用介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9.41%)与观察组(97.06%)对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介入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显着。

马萍[5](2020)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现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因素;明确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7月在南宁市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门诊进行常规复诊或住院的220例冠心病PCI术后≥3个月的患者。调查工具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量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赋权护理评价量表)。利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效能、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现状;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影响因素,运用Spearman分析探讨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自我效能在护理支持和自我管理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得分范围(12?56)分,总分(46.74?6.47)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植入支架数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得分范围(35?123)分,总分(93.63?3.64)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和合并症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总分得分范围(26?87)分,总分(68.59?5.98)分,护理支持总体满意率为42.0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PCI术后时间和合并症的患者护理支持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588,P<0.05)。5.患者护理支持总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533,P<0.05)。6.患者护理支持总分与自我效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481,P<0.05)。7.自我效能是护理支持和自我管理间的中介变量,中介作用的大小为5.2791。结论:(1)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植入支架数是主要影响因素。(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部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和合并症是主要影响因素。(3)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支持总体满意率不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PCI术后时间和合并症是主要影响因素。(4)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线性相关,护理支持可直接正向预测自我管理,还可通过自我效能间接预测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变量。

韩景怡[6](2020)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描述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体力活动与锻炼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疲乏、社会支持状况之间的关系。以期引起医护人员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状况的重视,为今后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制定远期的体力活动指导及运动康复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和参考信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再发,提高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健康水平。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便利抽取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6个月及以上的心血管科复查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排标准共调查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280例,调查工具包括: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卷(IPAQ-L)、锻炼自我效能问卷(E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使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SPSS 22.0及Amo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拟合结构方程模型等。1.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体力活动现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总耗能得分最高为14164 MET-min/week,最低为0 MET-min/week,中位数为1512.00 MET-min/week,四分位数P25和P75分别为438.00MET-min/week和2426.50 MET-min/week。根据IPAQ个体体力活动水平分级的方法对患者体力活动水平进行评价,体力活动活跃者47例(18.1%)、体力活动适中者101例(38.8%),体力活动不足者112例(43.1%)。根据2013年AHA/ACC发布的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推荐标准,体力活动达到指南推荐标准的患者102例(39.2%),体力活动未达到指南推荐标准的患者158例(60.8%)。2.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锻炼自我效能、疲乏、焦虑、抑郁的现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总平均分为(37.98±7.11)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215例(82.7%)患者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39例(15.0%)患者社会支持处于高等水平,仅6例(2.3%)患者社会支持处于低等水平。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疲乏总平均分为(57.05±11.03)分。各维度的得分情况:一般性疲乏得分为(11.10±2.48)分、体力疲乏得分为(12.01±2.69)分、活动减少得分为(12.36±2.85)分、动力下降得分为(11.54±2.40)分和脑力疲乏得分为(10.07±2.32)分。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锻炼自我效能总平均分为(49.59±12.47)分,接近中等水平。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焦虑总平均分(3.65±2.11)分,抑郁总平均分(3.47±2.38)分,有27例(10.4%)患者存在焦虑症状,19例(7.3%)患者存在抑郁症状。3.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得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年龄、职业类型、家庭所在地、BMI、心功能等级、合并慢性病状况、术后时间、LVEF在体力活动耗能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焦虑、抑郁、疲乏与体力活动耗能得分呈负相关,社会支持、锻炼自我效能与体力活动耗能得分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心功能等级、LVEF、疲乏、锻炼自我效能、合并慢性病状况、社会支持这6个变量最终进入了回归方程,这6个变量共解释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总变异程度的59.9%。4.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拟合结构方程模型基于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相关文献回顾,通过拟合结构方程进一步检验锻炼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疲乏与体力活动状况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以明确体力活动各影响因素间的路径关系。结果表明锻炼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疲乏可直接影响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体力活动状况;焦虑、抑郁可通过锻炼自我效能间接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体力活动状况产生影响;此外,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疲乏、锻炼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共解释了体力活动总变异程度的45%。结论:1.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较低,体力活动项目主要以低、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为主,60.8%的患者未达到指南推荐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体力活动水平。2.通过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等级、LVEF、锻炼自我效能、疲乏、社会支持对体力活动状况产生影响。3.以健康促进模式构建的拟合结构方程模型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状况有较好的解释性。

张钦钦[7](2020)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的认知水平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基于知信行模式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比较常规健康教育与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以期为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知识宣教和心脏康复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1.根据成组设计中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算,确定每组所需研究对象为45例,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自2019年2月至5月在河南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抽取的信封中的数字,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干预组。最终纳入对照组41例、干预组43例患者。2.两组患者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本研究所需量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生活质量水平、心理状态等,干预组采取以知信行模式为依据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进行指导,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疾病知信行水平、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健康行为的改善效果。4.观察指标:量表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广泛性焦虑量表-7项(GAD-7)和健康问卷-9项(PHQ-9)量表得分;实验室数据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LDL-C值、血压值、LVEF值;健康行为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吸烟情况;5.采取EXCEL数据表格录入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所用统计方法有:统计描述,卡方检验(x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年龄、民族、性别、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及工作情况、家庭收入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既往病史、冠脉病变情况、置入支架个数等疾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10.473,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SF-36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5.797,P<0.05)。干预组患者尤其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心理健康这四个维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4.干预前两组患者GAD-7、PHQ-9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血压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3.852,P<0.05)。结论1.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良好,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树立健康的信念和态度,降低疾病的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经过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患者的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血压情况控制良好,吸烟情况得到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提高。3.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量表可以作为衡量患者术后健康教育、疾病认知、行为改善的评价指标。

蔡雅静[8](2020)在《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了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择期介入手术患者行PCI围手术期的焦虑、术后生活质量和因心血管原因再入院率现状,分析围手术期焦虑对术后生活质量和因心血管原因再入院率的影响,为CHD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情绪障碍的干预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取方便取样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05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220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1)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在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等;(2)临床资料: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超敏 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cholesterol,LDL-C),以及CHD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收集患者焦虑水平,分别于入院登记时(T1)、术前3天(T2)、术前1天(T3)和术后1天(T4)四个时间点收集。(4)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包括5个维度,即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识程度,它用于评估患者的特定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分别于随访3个月、6个月时收集。(5)再入院情况: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内因心血管疾病原因的再住院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对再入院率的影响。双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20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脱落8例,最后212例患者资料进入统计分析。(1)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预约时焦虑评分37.99±5.04,轻度焦虑6例;术前3d焦虑评分44.79±5.38,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分别是32例、2例和1例;术前1d焦虑评分45.68±6.66,轻度和中度焦虑分别是29例和12例;术后1d焦虑评分40.69±7.69,轻度和中度焦虑分别是21例和5例。(2)术后3个月和6个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分别为68.09±7.77和70.35±7.25;各维度评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65.09±13.38和69.73±11.14;心绞痛稳定状态80.42±27.65 和 81.13±18.95;心绞痛发作情况 73.07±12.75 和 70.09±12.88;治疗满意程度 57.14±15.10 和 60.61±13.72;疾病认识程度 64.70±9.87 和 70.17±8.02。(3)随访的半年内,54例再住院,再住院率25.5%;其中再发心绞痛14例(6.6%),心功能不全6例(2.83%),高血压26例(12.26%),心律失常8例(3.77%)。(4)分析预约时、术前3d、术前1d、术后1d焦虑水平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各时间点的焦虑与生活质量总分无统计学意义的关系;分析各时间点的焦虑与生活质量各维度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预约时患者有无焦虑与术后3个月心绞痛稳定状态维度得分高低有关(t=8.890,P=0.003),术前3d患者有无焦虑与术后6个月时的心绞痛发作情况维度得分高低有关(t=1.174,P=0.043);但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该两个时间点的焦虑并未成为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风险因素。(5)分析围手术期各时间点的焦虑水平与术后6个月内因心血管原因再入院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术后 3d(χ2=4.459,P=0.001)、术前 1d(χ2=3.354,P=0.001)、术后1d(χ2=-2.237,P=0.026)的焦虑与随访期间的再入院率高低有关。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术前 3d(B=1.445,P=0.010,95%CI:1.409-12.773)和术后 1d(B=1.587,P=0.042,95%CI:0.044-0.941)的焦虑是影响半年内因心血管原因再入院的风险因素。结论 1.冠心病患者在择期介入手术围手术期间焦虑水平有波动,术前1d达到高峰;2.预约时有焦虑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心绞痛稳定状态较差,术前3d有焦虑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较无焦虑者严重;3.冠心病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因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为25.5%,其中高血压12.26%、心绞痛仅6.6%。术前3d有焦虑和术后1d无焦虑与冠心病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密切相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建议今后在这两个时间点重点进行心理干预。

李梦楠[9](2020)在《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模式,旨在为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提供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新型护理服务方案,并应用于临床验证其效果。方法1.构建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模式:首先,运用文献回顾法,分析我国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出院准备服务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资料具体分析、比较和综合,初步拟定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模式框架。其次,采用德尔菲函询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完成模式的构建。以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作为评价指标,衡量专家函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实证研究:收集2019年4月~2019年6月在内蒙古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的三个病区进行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模式。干预时间为从患者入院当天至出院6个月,评价出院时两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差异,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生理指标及自我管理能力差异,并统计两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6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再住院率,进而分析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模式构建:本研究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完成了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42项。经过对函询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两轮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0.86;两轮专家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68、0.227;两轮函询问卷的条目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0.07~0.27、0.05~0.14,满分比范围分别为0.00~0.87、0.27~0.93。2.实证研究:⑴干预组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在个人状况、适应能力、预期可获得支持3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BMI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⑷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⑸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在不良嗜好管理、症状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急救管理、疾病知识管理、一般生活管理及治疗依从性管理7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方法科学、结构合理、结果可靠,适用于临床。应用该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疾病相关生理指标,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再住院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防护圈,实现了患者从医院环境向家庭或基层医疗机构环境的顺利过渡,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吕明智[10](2020)在《旋磨与球囊预扩张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rey calcium,CAC)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面临的一巨大挑战。钙化斑块可导致器械输送失败或支架扩张不完全,术中使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涂层受损,后续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A)可销蚀钙化斑块,提高器械传送成功率,是成功植入支架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探讨旋磨术与常规球囊预扩张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差异,指导临床对CAC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经本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对临床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重度CAC病变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选取冠状动脉重度钙化性病变的病例,进行SYNTAX评分。对评分为23~32分的病例,随机选择行旋磨术后支架植入(观察组)或者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及血管病变特征、手术即刻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住院及随访期间MACCE,探讨旋磨对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治疗疗效与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有无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术后短期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病例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对CAC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既往疾病史、血生化检查、术后心肌标志物、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靶血管、是否为B2/C型病变、SYNTAX评分和治疗路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中所用的导丝、支架个数和支架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磨组平均支架直径大于对照组(P=0.002)。观察组球囊预扩张次数、预扩张最大压力、球囊后扩张次数以及后扩张最大压力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靶血管管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P=0.005)。两组手术用时和放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剂用量少于对照组(P=0.007)。3.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6.9%、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12.5%)、对照组有6例(15.0%)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冠状动脉夹层、穿孔以及心脏压塞等严重并发症。4.两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分别为22.5%、9.4%,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筛选出有可能影响患者6个月内MACCE的变量(P<0.05),包括PCI手术史、术后CK-MB、是否行旋磨术治疗、球囊预扩张次数、预扩张最大压力、造影剂用量,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PCI手术史(RR为1.155,95%CI 0.030~0.691,P=0.015)和球囊预扩张最大压力(RR为2.326,95%CI 0.721~0.988,P=0.035),为患者6个月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是否选择旋磨治疗这一单一因素并不能降低患者术后MACCE的发生率;PCI手术史、球囊预扩张最大压力是6个月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旋磨术有提高手术即刻成功率、降低短期不良事件的趋势。

二、冠状动脉内直接安放支架手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动脉内直接安放支架手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2)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马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概述
2.药物治疗现状
3.思考与展望

(4)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介入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3讨论

(5)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概述
    1 研究背景
        1.1 冠心病概述
        1.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样本量估算
        2.5 研究工具
        2.6 质量控制和资料收集方法
        2.7 统计学分析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
    3 结果
        3.1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一般资料
        3.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4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5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护理支持的相关性
        3.6 自我效能在护理支持和自我管理间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一般资料
        4.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现状
        4.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4.4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4.5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4.6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与满意率现状
        4.7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的影响因素
        4.8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相关性
        4.9 建议
    5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名称对照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1.1.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1.1.3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体力活动的意义
        1.1.4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测评
        1.1.5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1.1.6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相关概念
        1.2.1 体力活动
        1.2.2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1.3 理论框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计算
    2.4 调查工具
        2.4.1 一般资料调查表
        2.4.2 国际体力活动量表
        2.4.3 锻炼自我效能量表
        2.4.4 社会支持量表
        2.4.5 多维度疲乏量表
        2.4.6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2.5 资料收集
        2.5.1 调查方法
        2.5.2 相关定义
    2.6 统计处理与分析
        2.6.1 数据的处理
        2.6.2 统计方法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原则
    2.9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
        3.1.1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
        3.1.2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
    3.2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现状
        3.2.1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对运动锻炼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
        3.2.2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每周能量消耗情况
        3.2.3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每周能量消耗情况
        3.2.4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分级情况
        3.2.5 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是否达到AHA/ACC的推荐量水平
    3.3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3.4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锻炼自我效能现状
    3.5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疲乏现状
    3.6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现状
    3.7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7.1 人口社会资料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
        3.7.2 疾病相关资料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
        3.7.3 运动锻炼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
        3.7.4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焦虑、抑郁、锻炼自我效能、疲乏与体力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8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8.1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8.2 社会支持、焦虑、抑郁、锻炼自我效能及疲乏对体力活动作用的拟合结构方程模型
4 讨论
    4.1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1.1 人口社会学资料
        4.1.2 疾病相关资料
    4.2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现状分析
        4.2.1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状况不佳
        4.2.2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对于运动锻炼知识缺乏,有较强的需求
    4.3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4.3.2 家庭所在地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
        4.3.3 疾病严重程度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
        4.3.4 合并慢性病状况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
        4.3.5 社会支持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
        4.3.6 疲乏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
        4.3.7 锻炼自我效能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
        4.3.8 焦虑及抑郁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
    4.4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4.4.1 本研究的创新性
        4.4.2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状况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7)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现状
        1.1.2 心脏康复的现状
        1.1.3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1.3.1 操作性定义
        1.3.2 知信行理论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量计算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排标准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2.1 干预组
        2.2.2 对照组
    2.3 干预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2.3.1 量表评价指标
        2.3.2 实验室评价指标
        2.3.3 健康行为评价指标
        2.3.4 资料收集方法
    2.4 质量控制
        2.4.1 研究设计阶段
        2.4.2 研究实施阶段
        2.4.3 调查结束
    2.5 伦理原则
        2.5.1 知情同意原则
        2.5.2 不伤害原则
        2.5.3 保密原则
    2.6 统计学处理
    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资料比较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得分比较
        3.2.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2.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2.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量表的得分比较
        3.3.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3.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3.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3.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得分比较
        3.4.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4.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4.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3.5 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的比较
        3.5.1 组间比较
        3.5.2 组内比较
    3.6 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长度的比较
        3.6.1 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3.6.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7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血压情况改变的比较
    3.8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抽烟人数情况改变的比较
4 讨论
    4.1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
    4.2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4.3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焦虑、抑郁的情绪
    4.4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健康状况
    4.5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4.6 今后的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附录B 一般人口学资料
附录C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附录D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
附录E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附录F 患者健康问卷-9项量表(PHQ-9)
附录G 患者疾病资料(医护人员填写)
致谢
论文发表及课题基金申请情况

(8)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冠心病行PCI术的现状
    2.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因素
    3.冠心病PCI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现状
    4.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与预后的研究现状
    5.择期PCI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对PCI术后心绞痛相关的生活质量、再住院的影响
研究目的和意义
概念界定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样本量
        2.3 资料收集
        2.4 调查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2.6 技术路线
结果
    1 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
    2 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现状
    3 择期冠脉手术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西雅图心绞痛评分
    4 患者术后6个月再入院现状
    5 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水平与术后西雅图心绞痛评分(分)的关系
    6 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与术后西雅图心绞痛评分(分)的关系
    7 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水平与再入院率的关系
    8 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与术后再入院的关系
讨论
    1 冠心病择期PCI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
    2 冠心病围手术期焦虑现状
    3 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术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得分情况
    4 冠心病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水平与术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的关系
    5 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与再入院的关系
    6 研究价值
    7 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的相关调查问卷
    附录3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4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ire.SAQ)
    附录5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9)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点
7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合医院出院准备服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出院准备服务需求评估表
附录 3 出院计划清单
附录 4 出院计划追踪随访登记表
附录 5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教育手册》部分内容
附录 6 出院准备度量表
附录 7 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附录 8《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第一轮专家函询表
附录 9《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第二轮专家函询表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10)旋磨与球囊预扩张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1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个人简历
    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 致谢
综述 冠状动脉钙化性病变旋磨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冠状动脉内直接安放支架手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J]. 余登峰,李玉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04)
  • [2]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 潘丽华. 中外医疗, 2021(04)
  • [3]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J].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12)
  • [4]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介入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分析[J]. 代朋朋. 中国农村卫生, 2020(16)
  • [5]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 马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韩景怡. 河南大学, 2020(02)
  • [7]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D]. 张钦钦. 河南大学, 2020(02)
  • [8]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D]. 蔡雅静. 苏州大学, 2020(02)
  • [9]首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D]. 李梦楠.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10]旋磨与球囊预扩张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分析[D]. 吕明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