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孩子们进行“逆境锻炼”

如何为孩子们进行“逆境锻炼”

一、如何对孩子进行“逆境锻炼”(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飞[1](2021)在《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研究 ——以四所农村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是实施生存教育的重要阶段。良好的生存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各种生存体验,但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而言,受自然环境和客观环境的影响,生存教育的实施还没有被完全重视起来,小学生的生存意识与能力令人担忧,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展开研究。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生存教育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四所农村小学的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了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的实施现状,针对农村小学生存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探讨解决策略。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生存教育的理论基础并对生存教育内容进行界定。理论基础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生存实践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方面进行论述;生存教育内容从个体及社会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其中个体生存教育主要从自理能力、身体素质、生命价值、安全、心理健康五方面进行论述;社会生存教育内容主要从人际交往、生态环境、法制、集体主义四方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分析农村小学生存教育实施现状。具体从调查目的与对象、调查设计、调查实施、调查结果四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分析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学生层面、学校层面、家校层面、家校合作层面、社会层面对农村小学生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第四部分分析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具体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家校合作、社会五个方面对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提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存教育问题的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从贯彻以人为本的生存教育理念;改革学校生存教育;加强家庭生存教育;利用家校合作,优化生存教育;社会保障实施生存教育五方面进行阐释。

吴淑莹[2](2021)在《初中生耐挫力现状及其挫折教育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新闻媒体对初中生“自杀”、“离家出走”的相关报道日益增多,表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极不均衡,尚未形成健全的思想和社会行为方式,面临困难时更易产生挫折感,极易走向极端。因此,关注和研究这一阶段初中生的耐挫力培养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初中生耐挫力和挫折教育的相关研究,走访调查了三所不同类型的中学,针对学生、家长和教师发放了不同类型的问卷,了解当前初中生耐挫力及挫折教育现状,探讨初中生挫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访谈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提出了初中生挫折教育设计方案,对丰富初中生耐挫力理论研究和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生耐挫力整体呈中等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初中生的控制感水平比较低;初中三个年级的耐挫力水平差异明显,初三学生的耐挫力水平较低;学习成绩为中等以下的初中生的归因水平较低,学习成绩为中等以上的初中生耐挫力水平较高;父亲文化程度高的初中生耐挫力水平低;部分初中生受挫折情绪影响时间较长。初中生挫折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对挫折教育的重视和了解、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够科学化、挫折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规定、评价机制不合理、不健全。基于此,研究从初中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四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初中生自身:对挫折的认识不足、缺乏挫折应对经验、归因方式不正确、意志品质较差;家庭教育:片面注重学业的教育观、不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过高的期望水平、家长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学校教育:应试教育观占据主导地位、学校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挫折教育形式化;社会教育:社会不良舆论对初中生的误导、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挫折教育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根据研究,提出了初中生挫折教育设计方案,从初中生自身角度、学校教育角度和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角度分别提出了挫折教育方略。首先,从现实层面,根据初中生遭遇的学业、家庭、人际交往、个人情感和外在形象的挫折提出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建议;其次,从微观层面,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以班级为研究对象,确立三个主题:培养正确的挫折观、学会合理归因、锤炼坚强意志,提出相应的挫折教育教学设计方案;最后,挫折教育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从宏观层面提出相应的挫折教育实施方略。

余蒙蒙[3](2021)在《“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培养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独二代”即父母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婚后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独二代”。虽然如今国家进入“二胎时代”,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激烈,父母都忙于工作,养育孩子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养育第二个孩子,所以“独二代”这一群体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当今世界充满逆境,事业和人生的成功,不仅依靠于智商和情商,还要具备一定的抗逆境能力即抗逆力,它是个体面对逆境、威胁或者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能力,而抗逆力应从小培养。“独二代”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抗逆力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所以本研究从优势视角出发,挖掘幼儿优势资源,寻求培养抗逆力的新形式。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观察和量表测量的方法筛选出一名抗逆力较弱的“独二代”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跟踪介入,主要包括“前期调查——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估”。在前期调查阶段,对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3-6岁儿童心理弹性筛查量表》发现研究对象在情绪管理、专注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笔者从研究对象的情绪管理、专注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家庭支持系统五个方面来设计教学方案,提升研究对象的抗逆力。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发展和突发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最后对方案进行评估,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反馈、量表后测以及笔者观察的方式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有针对性个案研究对提升“独二代”幼儿抗逆力有明显的效果。基于此,对个案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以下的策略:一是在幼儿园,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独二代”幼儿,挖掘个体内在潜能,抓住教育契机,因材施教,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抗逆力。二是在家庭中,应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以身作则,减轻独生概念,学会放手让“独二代”幼儿独立成长。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个案研究可以促进“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发展。二是家庭支持系统影响着“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发展。三是游戏活动是影响“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四是兴趣是影响“独二代”幼儿抗逆力提升的催化剂。

门吉建[4](2021)在《《出类拔萃的孩子○○方面极为出色》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补习班的流行反映了当今父母对于智力教育的认同,因为跟风而“盲目给孩子报班”的父母却忽视了对孩子非认知能力培养。如今年轻人心灵脆弱、经不起挫折的现象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唤起父母培养孩子非认知能力的意识,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本次翻译实践的文本选自《出类拔萃的孩子○○方面极为出色》(原文:《伸びる子どもは○○がすごい》)一书。原文作者榎本博明为东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他结合自己研究与工作过程中的调查数据,将当代年轻人心灵脆弱的原因归结为“孩子学龄前缺乏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为当代苦于不知如何培育孩子的年轻父母提供建议。根据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此文本为信息型文本,有着极强的呼唤功能。在用词方面既有非常郑重严谨的一面,也有极其委婉表达的一面。尤其在说理方面,“劝说”功能极其明显,在翻译时要求能够传达原文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达到相同的效果。对此,笔者将语用顺应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案例分析方面主要从“交际实词与元话语的顺应化处理”“不同功能下句式结构在语用顺应上的处理”“不同功能下语篇组合在语用顺应上的处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采用“拆译”“倒译”“变译”“增译”等翻译技巧,以求在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将原文作者的主观意愿以及第一读者的认知过程传达给读者,以便于读者理解。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认为“呼唤功能”的传达不仅在于原文信息或内容上的多少,更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如何选词、如何组句、如何谋篇。首先要顺应目的与文化,保证译文地道纯正;另外需要辨别原文中作者采用的特殊处理,词汇、句式、篇章上的别出心裁。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也对当下教育的现状有了相对清楚的了解,对于当代年轻人非认知能力的缺失的问题进行深度反思的同时,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能够给予年轻父母一些育儿上的建议。

包英男[5](2020)在《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时候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总书记在其他会议中也多次强调了家庭建设的重要性,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诸多路径中选取一个具体的路径,主要探究的是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将日本这个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独特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归纳法,第一章具体研究了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与内容,有关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懂得做自己的主人;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品质,让他们经历挫折教育,茁壮成长;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源受儒家文化影响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很多特色的本土理论,对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颇深。第二章探究了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青少年的心里培养,意志品质培养,日本母亲承担教育重任,日本PTA组织互动等特点。这些特点让我们了解了在日本家庭中他们特色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比较突出,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缺失,影响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父母的离异导致孩子的性格孤僻;以及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环境脱节等。我国可以借鉴学习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长处,但是面对他们产生的种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我们也要避免类似的困境产生。第三章着重研究的是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这对我国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家风建设等工作产生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比如需要我国家长改变一般的看重成绩的观念,给孩子更多发展的机会,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加强各教育途径区域性合作等,这些经验启示会给我国解决一些家庭问题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入手,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培养,品德的培养为切入点,进行创新研究,并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再度创新,从而在改变家长一般看成绩为主的观念,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加强各教育途径的合作,以及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这几个方面为我国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王洁[6](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说“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在每一代炎黄子孙的身上继承着发展着,就好像是自身携带着的基因,不会轻易被改变或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世界形势的变化,要求大学生要具备奋斗精神并在不同方面培育奋斗精神。面对部分大学生迷失方向、奋斗精神的淡化现象,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至关重要,它既能影响个体能否实现个人价值,也能影响整个民族能否持续前进,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奋斗观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观为理论基础,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河北省内的部分高校进行调研,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和总结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状及原因,最后针对原因提出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可行对策。通过调查,新时代大部分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他们认同奋斗精神对自己的成才和对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但还是有部分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有所淡化,表现在:树立目标时的短见薄识、练就本领时的敷衍了事、拼搏奋斗时的知难而退、担当责任时的优柔寡断。通过综合分析法,得出大学生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四个方面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基于调查结果和原因,提出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路径:其一是引导大学生增强奋斗精神动力;其二是改善大学生奋斗精神家庭环境;其三是巩固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阵地;其四是优化大学生奋斗精神源头环境。从古至今,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一种能够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精神,同时,新时代更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这样一种精神。因此,从新时代出发,从新时代的需要出发,根据新时代和大学生的特点,探究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培育路径,强化大学生的奋斗精神,让奋斗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发展。

舒婷婷[7](2020)在《心理韧性对职高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应对方式与自我评价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学习倦怠是一种负性心理。职高生作为国家要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他们的学习倦怠问题得到改善,对其身心健康和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都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心理韧性、积极应对方式与积极自我评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所以,期望通过对职高生学习倦怠、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自我评价的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提升职高生的心理韧性与自我评价水平,增加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促使其学习倦怠得到预防与缓解,并为职高生的相关积极心理培育和构建提供一定建议。研究采用问卷法,应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自我评价问卷,对方便抽取的四川省蓬安县、泸县和浙江省新昌县3所职业高中的1087名职高生进行调查。其中,四川地区728名、浙江地区359名;职高一年级398名、职高二年级341名、职高三年级348名;平均年龄为16.69±1.06。研究结论如下:1.职高生的学习倦怠严重。不同地区、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留守职高生在学习倦怠及其身心耗竭等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2.职高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地区、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留守职高生在心理韧性及其积极认知等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3.职高生的积极应对处于中等水平,略高于消极应对。不同地区、年级、家庭经济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留守职高生在积极应对上存在显着差异;男女职高生在消极应上存在显着差异。4.职高生的自我评价水平偏低。不同地区、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留守职高生在自我评价上存在显着差异。5.心理韧性显着负向预测职高生的学习倦怠。其中,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情绪控制。6.心理韧性与自我评价显着正相关,自我评价在心理韧性与职高生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7.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评价在心理韧性影响职高生学习倦怠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评价在心理韧性影响职高生学习倦怠中不起链式中介作用,但是心理韧性会通过消极应对方式或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

郭瑞雪[8](2020)在《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者的困境与成长研究》文中指出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自闭症患者的三大核心特征是:社会互动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的行为模式。近年来自闭症的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自闭症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庭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但也有一些自闭症家庭,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步得到疗愈。研究选取三个走出困境的的家庭,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其在养育自闭症儿童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境、做出的应对以及获得的成长。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如下:首先自闭症孩子的特质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自闭症患者的智力大多落后于同龄人。因为社会交往障碍,很难接受来自家庭的无形影响和塑造。因为语言障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非常有限。父母要花很多努力才能了解孩子。其次,家庭教育者身心压力大。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过程是持续而艰难的,因而自闭症儿童的照护压力大。自闭症父母焦虑、抑郁水平高,生活质量差。第三,家长对自闭症及其康复认识不足。目前我国关于自闭症的教育资源依旧相对匮乏,家长对自闭症的认识参差不齐,对亲职教育需求整体水平较高。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面对心理的困境、社会支持的困境、工作与生活的困境。接受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和对孩子的长期照护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来说是一种创伤经历。但自闭症儿童家长具有创伤后成长的能力。家长通过积极应对,可在逆境中成长,会在“欣赏生活、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与他人关系”上有积极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非常重要。家长的成长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正向的影响。

邢鹏飞[9](2020)在《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都应恪守的良好道德准则,其作为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提出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利益福祉的。培育和践行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体现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之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作为最基础、最持久、最有效的教育形式,是培育和践行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细化和落实。只有在家庭教育中注重青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养成与实践,才能使抽象、宏观的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生动、具体,推动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由理论的“深入”到行为的“浅出”。近年来,家庭在培育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中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从深层次探讨这方面的工作,在家庭层面还存在培育方式和培育内容单一、不科学的问题,在社会层面还尚未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价值观教育立体网络。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首先,科学引导家长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来进行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其次,做好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实践的保障工作。在家庭保障方面,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在社会保障方面,发挥公共传媒的正向舆论引导作用,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共同发力,着力保障家庭价值观教育实践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杨茗月[10](2020)在《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奋斗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沃土,是构筑中国精神的重要基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坚强支柱,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珍贵品质,同时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一讲话既点出了新时代奋斗的重要性,阐释了奋斗精神这一品格风范的重要意义,又对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中关于奋斗和奋斗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指明了方向,对于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对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进行研究。文章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归纳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并简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相关概述。首先,对奋斗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其次,简要梳理了奋斗精神的内涵;最后,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原则与方法。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围绕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价值来展开论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奋斗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代表人物的奋斗思想、党的四代领导人关于奋斗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本研究还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有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助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章的第四部分根据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归纳、分析与总结,对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现阶段培育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展现了本研究的必要性,为本文后续的路径探索作了铺垫。文章的第五部分是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主要从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完善高校育人体系、营造家庭育人氛围、提升学生个人素养、优化网络育人环境五个维度,探讨了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科学路径。

二、如何对孩子进行“逆境锻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对孩子进行“逆境锻炼”(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研究 ——以四所农村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生存教育已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变迁的教育主题
        2.国内小学生生存能力不高
        3.农村小学生存教育重视程度低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生存教育研究现状
        2.国内生存教育研究现状
        3.生存教育研究总体概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1.生存
        2.生存教育
        3.小学生存教育
一、理论基础与生存教育内容
    (一)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生存实践论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生存教育内容
        1.个体生存教育内容
        2.社会生存教育内容
二、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二)调查设计
        1.问卷设计
        2.访谈提纲设计
    (三)调查实施
        1.问卷调查实施
        2.访谈实施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生自身生存素养现状
        2.学校实施生存教育现状
        3.家长对生存教育的关注情况
        4.家校合作在小学生存教育方面的实施现状
        5.社会在小学生存教育方面的实施现状
三、农村小学生存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农村小学忽视学生生存素质的培养
        1.小学生对生存教育认识不明确
        2.小学生相关生存技能匮乏
        3.小学生生存价值观模糊
    (二)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缺乏系统性
        1.学校生存教育目标未明确
        2.学校缺乏胜任生存教育的教师
        3.学校教学形式单一
        4.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作用
    (三)家校合作边缘化
        1.家校合作意识淡薄
        2.家校缺乏合作实践
        3.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过高
        4.家长对生存教育的认识与实践之间差距较大
    (四)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缺少社会的支持
        1.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2.社区支持以及舆论宣传程度不够
四、农村小学生存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学生自身原因探寻
        1.小学生学习负担重,无充足时间学习生存知识
        2.小学生缺乏相关生存实践活动及锻炼
        3.小学生的习俗发展水平制约着对生存教育的认知
    (二)学校教育原因分析
        1.学校重智育轻生存教育
        2.农村学校经济发展受限
        3.学校未意识到少先队活动的价值
    (三)家庭教育原因分析
        1.家长的文化水平低
        2.“唯成绩论”错误思想
        3.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四)家校合作方面原因分析
        1.家庭与学校对生存教育的漠视
        2.生存教育的内隐性制约了家校合作
    (五)社会教育原因分析
        1.缺乏保障条件
        2.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生存教育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五、解决农村小学生存教育问题的实施建议
    (一)生存教育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1.增强生存知识的可接受性
        2.丰富小学生的生存体验
        3.明确生存价值,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二)改革学校生存教育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生存教育
        2.优化教师队伍,丰富课程资源
        3.完善课程体系
        4.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优势
    (三)加强家庭生存教育
        1.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
        2.家长要对孩子的生存教育进行有效的干预
    (四)利用家校合作,优化生存教育
        1.开辟多样化的家校交流平台,建立家校合作网络
        2.家校共同开发生存教育内容
        3.学校指导家长意识到生存教育的显性作用
    (五)社会保障实施生存教育
        1.完善生存教育实施纲要,加大财政收入
        2.借助舆论的力量,引起公众对生存教育的重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初中生耐挫力现状及其挫折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当前我国初中生耐挫力水平亟待提高
        (二)耐挫力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必备素养
        (三)初中生挫折教育应引起人们重视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挫折的研究
        (二)关于耐挫力的研究
        (三)关于挫折教育的研究
        (四)研究评价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挫折
        (二)耐挫力
        (三)挫折教育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初中生耐挫力及挫折教育的学理分析
    一、理论基础
        (一)逆商理论
        (二)社会文化理论
        (三)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二、初中生应对挫折的心理特点
        (一)畏惧挫折,产生退缩和逃避心理
        (二)内心敏感,产生攻击心理和消极情绪
        (三)积极乐观,冷静思考应对
    三、初中生挫折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一)挫折教育的差异性
        (二)挫折教育的情境性
        (三)挫折教育的预防性
第三章 初中生耐挫力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过程
        (一)研究工具
        (二)数据收集
        (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四)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四、初中生耐挫力现状讨论
        (一)初中生耐挫力总体呈中等水平
        (二)初中生的控制感水平较低
        (三)初中三个年级的耐挫力水平差异明显
        (四)学习成绩为中等以下的初中生的归因水平较低
        (五)父亲文化程度高的初中生耐挫力水平低
        (六)部分初中生受挫折情绪影响时间较长
第四章 初中生挫折教育调查分析
    一、初中生挫折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对初中生耐挫力的认识
        (二)对挫折教育的认识
        (三)对挫折教育内容的认识
        (四)对挫折教育途径的认识
        (五)对挫折教育方法的认识
    二、初中生挫折教育中的问题探讨
        (一)缺乏对挫折教育的重视和了解
        (二)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够科学化
        (三)挫折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规定
        (四)评价机制不合理、不健全
    三、初中生挫折教育问题归因分析
        (一)初中生自身因素
        (二)家庭教育因素
        (三)学校教育因素
        (四)社会教育因素
第五章 初中生挫折教育设计
    一、初中生挫折教育设计思路
    二、现实层面:初中生挫折教育案例分析
        (一)学业方面的挫折
        (二)家庭方面的挫折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挫折
        (四)个人情感方面的挫折
        (五)外在形象方面的挫折
    三、微观层面:初中生挫折教育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培养正确的挫折观
        (二)教学设计:学会合理归因
        (三)教学设计:锤炼坚强意志
    四、宏观层面:初中生挫折教育建议
        (一)家庭: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挫折教育
        (二)学校:制定挫折教育系统规划,加强家校合作
        (三)社会:创设挫折教育立体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四)个体:深化挫折认识,加强自我教育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三: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培养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抗逆力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抗逆力的相关研究
        (三)独生子女抗逆力的相关研究
        (四)“独二代”抗逆力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评述
    三、概念界定
        (一)抗逆力
        (二)幼儿抗逆力
        (三)独二代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三)理论基础
第二章 “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一、“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现状
        (一)个案幼儿的基本情况
        (二)萱萱抗逆力发展的现状
        (三)萱萱抗逆力方面的问题
        (四)萱萱的优势与劣势
    二、“独二代”幼儿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内在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园的影响因素
        (三)家庭支持系统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促进“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发展的个案教学
    一、制定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计划
        (三)教学实施方案
    二、实施教学方案
        (一)幼儿园教学方案的实施
        (二)家庭培养过程
    三、评估教学方案
        (一)萱萱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表现
        (二)萱萱心理弹性量表后测结果与对比评估
        (三)他人评价
第四章 “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培养的策略
    一、幼儿园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独二代”幼儿,引导正确面对挫折
        (二)挖掘“独二代”幼儿个体内在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三)利用游戏活动,帮助“独二代”幼儿学会合作和分享
        (四)抓住教育契机,针对“独二代”幼儿特点适时引导
    二、家庭
        (一)温馨家庭氛围,培养“独二代”幼儿良好性格和品德
        (二)家长以身作则,教“独二代”幼儿应对挫折
        (三)家长学会放手,让“独二代”幼儿独立成长
        (四)淡化独生概念,减轻“独二代”幼儿以自我为中心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一)个案研究可以促进“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发展
        (二)家庭支持系统影响着“独二代”幼儿抗逆力的发展
        (三)游戏活动是提升“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发展的教学载体
        (四)兴趣是影响“独二代”幼儿抗逆力提升的催化剂
    二、反思
        (一)教学周期有待延长
        (二)研究者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研究样本有待增加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4)《出类拔萃的孩子○○方面极为出色》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1章 引言
    1.1 翻译实践背景
    1.2 翻译实践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第2章 翻译实践简介
    2.1 翻译实践内容
    2.2 翻译实践的流程安排
第3章 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
    3.1 文本分析
    3.2 译前准备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语用顺应论
    4.2 “一词多译”下词汇的选择
        4.2.1 元话语词汇译入语的选择
        4.2.2 基本话语词汇译入语的选择
    4.3 不同场景下句式结构的选择
        4.3.1 委婉劝说时成分增补结构的翻译
        4.3.2 表明立场态度时判定句的翻译
        4.3.3 强调现象时倒装句的翻译
    4.4 不同情境下篇章组合方式的选择
        4.4.1 推理时层层推理式篇章结构的翻译
        4.4.2 说理时多层并列式篇章结构的翻译
第5章 结语
    5.1 翻译实践总结
    5.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译文对译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5)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
    一、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
        (一) 外来理论思想
        (二) 本土理论思想
    二、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 独立教育
        (二) 品德教育
        (三) 创新教育
第二章 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一、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 重视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 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 母亲承担教育的重任
        (四) 日本PTA组织的互动
    二、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 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值不断增高
        (二) 家庭环境的变化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
        (三)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途径缺乏联系
第三章 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我国要改变家长一般以成绩为主的观念
        (一) 提供家长学习机会,帮助家长自我成长
        (二) 转换家长教育理念,关注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三) 改变家长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
        (一) 培养青少年独立的能力
        (二) 培养青少年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协作能力
    三、我国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各途径的合作
        (一) 打造中国特色的家庭学校联合教育平台
        (二) 打开家门,让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接轨
        (三) 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多元化的服务网络
    四、我国要加大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力度
        (一) 建立健全相应法规,保障家庭教育经费
        (二) 特殊家庭、一般家庭的享受同等待遇
        (三) 优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奋斗精神
        2.1.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
    2.2 理论基础
        2.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思想
        2.2.2 马克思恩格斯的奋斗观
        2.2.3 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观
3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现状
    3.1 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
        3.1.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3.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积极表现
        3.2.1 有主动树立目标的意识
        3.2.2 有积极练就本领的态度
        3.2.3 有敢于拼搏奋斗的决心
        3.2.4 有勇于担当责任的行动
    3.3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淡化表现
        3.3.1 树立目标时的短见薄识
        3.3.2 练就本领时的敷衍了事
        3.3.3 拼搏奋斗时的知难而退
        3.3.4 担当责任时的优柔寡断
4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淡化成因
    4.1 部分大学生奋斗精神动力微弱
        4.1.1 对奋斗精神的浅显认识
        4.1.2 对奋斗目标的轻易放弃
        4.1.3 对忧患意识的片面理解
    4.2 少数家庭奋斗精神教育程度较浅
        4.2.1 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4.2.2 父母未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4.2.3 父母责任意识淡薄
    4.3 一些高校奋斗精神培育效果欠佳
        4.3.1 “奋斗文化”氛围淡薄
        4.3.2 未高度重视实践活动
        4.3.3 未形成全员育人良好氛围
    4.4 社会负面现象冲击大学生奋斗精神
        4.4.1 网络平台的消极作用
        4.4.2 不良“网红”的错误引导
        4.4.3 西方价值观的渗透
5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
    5.1 引导大学生增强奋斗精神动力
        5.1.1 提升对奋斗精神的认知能力
        5.1.2 提高执行奋斗目标的意志力
        5.1.3 加强对忧患意识的正确理解
    5.2 改善大学生奋斗精神家庭环境
        5.2.1 改变家庭教养方式
        5.2.2 多角度地进行榜样教育
        5.2.3 提高父母责任意识
    5.3 巩固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阵地
        5.3.1 课堂教育与课外培育双管齐下
        5.3.2 落实实践育人工作
        5.3.3 营造全员育人良好氛围
    5.4 优化大学生奋斗精神源头环境
        5.4.1 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督管理力度
        5.4.2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5.4.3 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7)心理韧性对职高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应对方式与自我评价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学习倦怠相关概述
    1.2 心理韧性相关概述
    1.3 应对方式相关概述
    1.4 自我评价相关概述
    1.5 心理韧性、应对方式、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1.5.1 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1.5.2 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1.5.3 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1.6 研究对象的界定
    1.7 问题提出
    1.8 研究假设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调查程序
    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2 职高生学习倦怠、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自我评价的现状
    3.3 学习倦怠、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自我评价的相关关系
    3.4 心理韧性对职高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3.5 应对方式与自我评价在心理韧性影响职高生学习倦怠中的链式中介作用
        3.5.1 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评价在心理韧性影响职高生学习倦怠中的链式中介作用..
        3.5.2 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评价在心理韧性影响职高生学习倦怠中的链式中介作用
4 讨论
    4.1 职高生学习倦怠、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自我评价的现状分析
    4.2 职高生心理韧性、应对方式、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对改善职高生学习倦怠的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者的困境与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家庭教育的现实需要
        1.1.2 自闭症患者的康复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充实关于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
        1.2.2 实践意义:为家庭康复模式提供指导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选择
        1.4.2 研究过程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伦理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自闭症及核心障碍
        2.1.2 家庭及家庭教育
        2.1.3 创伤后成长
    2.2 关于多种自闭症干预方法的探讨
        2.2.1 应用性行为分析,即ABA
        2.2.2 社会故事
        2.2.3 结构化教学:视觉时间表
        2.2.4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2.2.5 地板时间
        2.2.6 感觉统和训练
        2.2.7 关键反应训练模式
        2.2.8 早期干预丹佛模式
        2.2.9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
        2.2.10 Son-rise Program
    2.3 关于自闭症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的研究
        2.3.1 自闭症家庭教育的意义
        2.3.2 自闭症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4 关于自闭症青少年家庭教育者的心理研究
        2.4.1 自闭症青少年家庭教育者的心理困境研究
        2.4.2 自闭症青少年家庭教育者的创伤后成长研究
3 访谈与分析
    3.1 家长的心理测评
        3.1.1 家长的抑郁焦虑水平测评
        3.1.2 家长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测评
    3.2 三组家庭访谈简述
    3.3 晨晨的家庭经历剖析
        3.3.1 早期诊断
        3.3.2 迷茫期
        3.3.3 父亲带领全家走出迷雾
        3.3.4 开始上学
        3.3.5 父母调整心态,走出封闭状态
        3.3.6 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
        3.3.7 帮助孩子独立,引导孩子参与生活
        3.3.8 对于孩子的工作意识的引导
        3.3.9 孩子的变化
        3.3.10 积极面对新的忧虑
        3.3.11 家长的变化
4 困境与成长分析
    4.1 面临的困境
        4.1.1 心理困境
        4.1.2 社会支持困境
        4.1.3 工作与生活困境
    4.2 应对与支持
        4.2.1 情绪应对和问题应对
        4.2.2 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
    4.3 成长
        4.3.1 孩子和家庭的变化
        4.3.2 受访者的成长体验
    4.4 结论
        4.4.1 接纳是改变的开始
        4.4.2 家庭稳定是基石
        4.4.3 父母的改变动机是关键
5 讨论
    5.1 困境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5.2 成长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5.3 家庭教育改变策略
        5.3.1 家长要优先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5.3.2 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家庭幸福
        5.3.3 家长要坚持学习和成长
        5.3.4 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并进行正性养育
结语
    研究反思
    关于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1 SAS焦虑自评量表
附录2 SDS抑郁自评量表
附录3 PTGI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
附录4 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5 家长访谈
致谢

(9)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庭教育的界定
    2.1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1 爱国:公民具有的对国家深厚的民族情感
        2.1.2 敬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2.1.3 诚信: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2.1.4 友善:公民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2.2 家庭教育
        2.2.1 家庭
        2.2.2 家庭教育
    2.3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2.3.1 家庭教育是培育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3.2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家庭教育提供价值导向
3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原则和意义
    3.1 实践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3.1.2 方向性原则
        3.1.3 创新性原则
    3.2 实践意义
        3.2.1 提高国民素质
        3.2.2 强化价值认同
        3.2.3 增强培育效果
4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实践的现状
    4.1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实践的现状分析
        4.1.1 家庭层面:培育度普遍偏高但仍存在问题
        4.1.2 社会层面:有制度保障但仍缺乏联动机制
    4.2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实践的困境分析
        4.2.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4.2.2 不良网络文化的冲击
        4.2.3 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4.2.4 家庭教育中主体责任的缺位
5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5.1 在家庭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5.1.1 借助典型人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5.1.2 积极参加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5.2 在家庭教育中引导敬业价值观的建立
        5.2.1 帮助子女树立“学业为本”的思想
        5.2.2 带领子女参加职业体验实践活动
    5.3 在家庭教育中开展诚信价值观教育
        5.3.1 家规家训中对子女的诚信品质做出严格要求
        5.3.2 在子女诚信教育过程中及时的进行批评和表扬
    5.4 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友善价值观的培育
        5.4.1 营造友善家风,塑造子女友善的性格
        5.4.2 言传身教,对子女进行友善行为引导
    5.5 加强保障,促进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落地
        5.5.1 提高家庭保障能力
        5.5.2 完善多维社会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相关概述
    2.1 奋斗精神的相关概述
        2.1.1 奋斗的含义
        2.1.2 奋斗精神的内涵
    2.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相关概述
        2.2.1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原则
        2.2.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方法
3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价值
    3.1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奋斗思想
        3.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代表人物的奋斗思想
        3.1.3 党的四代领导人关于奋斗的论述
        3.1.4 习近平关于奋斗精神的重要论述
    3.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现实价值
        3.2.1 有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2.2 有助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2.3 有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 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
    4.1 调查的基本情况
        4.1.1 调查内容和问卷设计
        4.1.2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4.1.3 调查问卷的样本整理
    4.2 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取得的成效
        4.2.1 学生总体上对奋斗精神持认可态度
        4.2.2 大部分学生具有基本的奋斗素养
        4.2.3 部分学生在行动上有吃苦耐劳的体现
    4.3 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存在的不足
        4.3.1 社会和网络上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
        4.3.2 高校奋斗精神培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不足
        4.3.3 部分大学生自身缺乏勇于奋斗的精神动力
        4.3.4 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4.3.5 网络育人工作的开展有所欠缺
    4.4 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存在不足的原因
        4.4.1 社会和网络因素
        4.4.2 高校教育因素
        4.4.3 家庭因素
        4.4.4 学生个人因素
5 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
    5.1 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5.1.1 积极倡导和树立奋斗的社会风尚
        5.1.2 强化舆论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
        5.1.3 发挥重庆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
    5.2 完善高校育人体系
        5.2.1 切实加强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理论教育
        5.2.2 充分重视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实践养成
        5.2.3 构建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三全育人体系
    5.3 营造家庭育人氛围
        5.3.1 涵养家风,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5.3.2 言传身教,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念
        5.3.3 实践养成,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
    5.4 提升学生个人素养
        5.4.1 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5.4.2 锻造百折不挠的奋斗品格
        5.4.3 养成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
    5.5 优化网络育人环境
        5.5.1 建立网络育人队伍
        5.5.2 丰富网络育人内容
        5.5.3 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如何对孩子进行“逆境锻炼”(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研究 ——以四所农村小学为例[D]. 张燕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初中生耐挫力现状及其挫折教育研究[D]. 吴淑莹. 江南大学, 2021
  • [3]“独二代”幼儿抗逆力培养的个案研究[D]. 余蒙蒙. 吉林师范大学, 2021(02)
  • [4]《出类拔萃的孩子○○方面极为出色》翻译实践报告[D]. 门吉建.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5]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D]. 包英男.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6]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D]. 王洁. 河北农业大学, 2020(12)
  • [7]心理韧性对职高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应对方式与自我评价的作用[D]. 舒婷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者的困境与成长研究[D]. 郭瑞雪.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 邢鹏飞.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新时代重庆市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D]. 杨茗月.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如何为孩子们进行“逆境锻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