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

一、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邵俊杰[1](2021)在《A物流公司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流作为目前我国的一种现代化复合型服务业,它不仅与传统的工业生产行业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与社会消费等各领域有着密切挂钩,也因此使得其把握住了我国较好的经济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物流企业带来了高昂的物流成本,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和物流服务效率低等重点突出问题。当代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其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也暴露出蕴含在其内部服务的质量问题,如消费者对物流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投诉量不断增加等,由此可见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领域行业而蓬勃发展起来的现代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的方面也迫在眉睫。因此对影响物流服务质量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搭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服务质量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帮助物流企业改进提升其物流服务管理质量,对减少企业投诉率和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我国物流服务企业的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本土物流企业的良好迅速发展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选取A物流公司作为本文的实际案例研究对象。首先,搜集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课题和成果,总结归纳了对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与评价所涉及的相关基本理论;其次,阐述了A物流公司的基本发展情况以及对其自身的物流服务质量管理现状加以分析,并结合A物流公司实地调研情况并将其与其他类型物流公司的对比情况,总结和提出A物流公司在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上现有的难点问题;再次,参考借鉴前人对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深入研究,确定了较为完善的综合评价维度,构建了考虑基于顾客感知的A物流公司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框架。并且将粗糙集和灰色系统理论这两种理论相结合研究,设计出针对A物流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最后,根据上述模型实际运算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对本文所研究的A物流公司服务现状作了相关分析,并针对A物流公司在其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中所暴露出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可参考的服务质量改善对策,进而根据PDCA循环理论提出了对该公司具有持续性的物流服务质量改善对策意见,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研究价值。

黄舒珣[2](2020)在《基于文本挖掘的迪卡侬网上商城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健康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运动产品的购买力增强,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疫情防御等措施的实行,网上商城电商平台竞争加剧,而针对网上商城顾客满意度的系统研究缺乏,通常应用的顾客满意度模型缺乏针对性,因此,有必要以迪卡侬网上商城为典型案例,以迪卡侬2019年冬季热销产品登山靴为研究对象,在传统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基础上创新构建顾客满意度模型,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也拓展了文本挖掘大应用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文献梳理和文本挖掘。将顾客满意度分析引入运动产品网上商城领域,借鉴中国顾客满意度传统模型,使用文本挖掘技术,寻找影响迪卡侬顾客满意度的指标。进行文本的预处理,提取高频词,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腾讯的词向量模型确定舒适度、评价、外观、尺码、保暖、物流、质量、价格、客服9个二级评价指标,并分类整理为5个一级指标,以此构建迪卡侬网上商城的顾客满意度模型。第二,灰色关联分析。以顾客满意度为参考列,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构化后数值为比较列,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9个二级指标对迪卡侬顾客满意度的关联度排序为:舒适度>评价>外观>尺码>保暖>物流>质量>价格>客服。第三,基于调查问卷法和文本挖掘法的顾客满意度的方法和内容的比较。相同点在于:都是基于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共同需求、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消费者行为评价的影响因素均有相近之处。不同点在于:文本挖掘方法的操作成本低、调查范围广、可持续时间长、群体分散,以普通群体为主;文本挖掘的得到结果不同于问卷调查之处,例如,品牌因素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文本挖掘体现的绩效评价的可持续性强、品牌美誉度的可信度比较高。但是,两种方法应用都有局限性,可以互补,结合使用。第四,对策建议: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强化附加服务价值、灵活制定价格政策、提高物流配送水平、优化在线评论管理。

王轶[3](2020)在《基于Kano模型集成方法的顾客需求要素探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顾客角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顾客从被动的购买者变成价值共创者。由于顾客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动态性特点,企业需要在考虑顾客需求要素重要度和动态性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市场战略,提升相关顾客需求要素的质量,保证顾客满意度。Kano模型通过二维模式对顾客满意度与产品或服务绩效履行水平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分析,能够对顾客需求要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类,在质量管理、产品研发、服务创新、挖掘顾客需求要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传统Kano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容易忽略分类结果重要度和忽略需求要素具有动态性等。基于此,论文探讨基于Kano模型集成方法的顾客需求要素的探测并进行实证研究:(1)基于Kano模型与FMEA集成的顾客需求要素重要度确定的研究。首先通过改进的Kano分类表确定顾客需求要素的分类结果,绘制需求要素分类曲线,再结合FMEA判定顾客需求要素重要度的优势,求出各项顾客需求要素的RPN值并确定其重要度,解决传统Kano模型忽略顾客需求要素重要度的问题。(2)基于Kano模型与MCGM(1,1)集成的顾客需求要素分类结果的动态预测研究。首先通过灰色GM(1,1)模型对顾客需求要素的分类结果进行动态预测并检验精度,再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构造顾客需求要素的状态转移矩阵,对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修正,确定顾客需求要素状态的最终预测值,解决顾客需求要素具有动态性的问题。(3)生鲜冷链物流企业顾客需求要素的实证研究。首先通过结合SERVQUAL量表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顾客需求要素的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信度分析验证问卷的可靠性;其次确定生鲜冷链物流顾客需求要素的重要度,实证发现顾客需求要素中配送价格基于市场价和安放社区冷柜自提具有较高的重要度,而预约次日达服务具有较低的重要度;然后对生鲜冷链物流顾客需求要素分类结果进行动态预测,实证发现顾客需求要素中生鲜配送低损耗经历了()的生命周期,并预测了下一阶段中生鲜新鲜和全程冷链会从一维需求要素变成必备需求要素;最后对生鲜冷链物流企业提出管理启示。上述研究对完善Kano模型相关理论与方法、深层次探测顾客需求要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钱莎[4](2020)在《基于QFD的B2C进口跨境电商平台满意度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全球化程度加深,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国内消费,跨境网购已成为全新的消费方式,在带动消费者需求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跨境电商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跨境电商行业。随着跨境电商优化整合,一些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市场,在平台逐渐趋同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越发看重平台服务质量以及商品品质。因此,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现有跨境电商企业必须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有精准的把握,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保持和提高顾客满意度。首先,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B2C电子商务满意度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跨境电商满意度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并结合问卷收集的跨境电商顾客需求因素进行提炼整理,根据各指标内部的相关性划分为商品属性、购物环境、网站体验、物流服务四个维度,建立B2C进口跨境电商平台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其次对样本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然后引入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质量功能展开)及灰色综合评价法,建立基于QFD的B2C进口跨境电商平台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最后以考拉海购为例,通过计算其满意度进行总体评价,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研究结果显示:考拉海购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即比较满意到满意之间,并且各维度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商品属性、物流服务、购物环境、网站体验。在维度满意度评分中,网站体验得分最高,物流服务得分最低,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因此可以得出,本文构建的B2C进口跨境电商平台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能较为真实的反映跨境网购顾客的满意度情况。

孟祥策[5](2019)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 ——以N公司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非核心资源和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在企业竞争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对物流需求企业至关重要。同时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一场国际化可持续发展运动逐渐展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这场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不仅要响应国家的号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有足够的优势。因此,企业需要在可持续发展新要求下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选择,保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多赢的效果。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三方物流的相关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相关概述,对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与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总结归纳出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主要指标,并结合案例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构建了一套包含12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首先使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定性的对12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绘制出层次结构图,为构建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网络结构图奠定基础;其次在得到指标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使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12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相关原理,构建出网络结构模型,同时建立两两判断矩阵,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得到数据,并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法对备选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选择,对备选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优先度进行排序,选择出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为案例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问题上提供理论依据。

史通纾[6](2019)在《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低碳环保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会上我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签署了《哥本哈根协议》,并对低碳减排目标作出郑重承诺。自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控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控排效果并不理想。2017年,国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高达105.6亿吨,位居世界第一,表明我国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钢铁行业作为能源密集型产业,更应该承担起节能减排的重任。2015年,我国出台的新环保法对钢铁行业的排放要求更严、标准更高;进入“十三五”后,“三去一降一补”的工业转型发展战略对钢铁企业的低碳绩效又提出了新要求。但如今,多数钢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以降低成本、创造经济效益为核心,很少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与高碳排放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所以,钢铁企业亟待加强低碳供应链建设,并需要构建一套与其低碳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只有将能耗、环保、碳排放等相关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才有利于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钢铁低碳供应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涉及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顾客及终端回收企业,所以相关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而制造商在供应链中处于核心位置,不仅拥有关键资源与技术,而且协同能力较强,既可以制约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又能够对下游的零售商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MK钢铁公司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站在制造商的视角来构建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首先,本文从低碳供应链的内涵出发,结合绩效评价的概念提出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内容,并阐述与其相关的理论;其次,介绍MK钢铁公司供应链的基本情况、供应链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该公司原有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及供应链自身的低碳战略目标,所以公司急需加强低碳供应链绩效管理,建立一套能够反映供应链经济、运营和低碳环保状况的综合评价体系;再次,本文采用多角度、分层次的分析方法,将平衡记分卡思想与供应链运作模型相结合,加入低碳环保视角,构建了财务状况、供应链内部流程、客服水平、发展潜力与低碳环保五个维度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从经济、运营和低碳环保三个方面给出建议,以此来提高低碳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珍[7](2019)在《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追赶进入了新阶段,后发企业也进入了转型阶段。然而,在追赶与转型的过程中,我国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路径锁定及其负效应的困境。由于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的技术范式锁定和市场轨道锁定,企业面临陷入“创新陷阱”恶性循环的风险。为此,企业需进行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实现技术范式突破和市场轨道突破。同时,企业技术创新是知识资本要素的重新组合,知识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决定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知识资本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进行研究,对企业突破路径锁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剖析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归纳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及其负效应,界定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内涵及成功标志,并提出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E-D-I研究范式。(2)立足于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项目的实际,基于扎根理论梳理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知识资本因素,通过构建的粗糙集信息系统对知识资本因素进行约简,运用集成的灰色系统与决策实验方法计算知识资本因素间的原因—结果关系,进而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知识资本因素分析模型。(3)提出一种基于“机会窗口”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技术决策博弈模型,求解及证明得到行业内已有企业与新进入企业的技术决策演化结果,通过Matlab仿真动态模拟技术决策的演化轨迹,以及知识资本等因素的作用机理。发现,混沌阶段是技术决策的“机会窗口”,技术决策演化的结果是锁定技术、突破技术、锁定技术与突破技术共存,知识资本是企业选择突破技术的促进因素。(4)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市场选择均衡模型,推导得到不同市场选择下的需求价格函数,求解及证明得到目标市场突破策略的理论命题,并通过建立的市场条件不等式组分析知识资本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发现,目标市场适宜采用的突破策略有主流市场突破的价格策略、非主流市场突破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市场双向突破的混合策略。并且,消费者效用等知识资本因素对市场选择策略的实现起促进作用。(5)建立基于隐马尔可夫链与逻辑回归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能力演进模型,运用Baum-Welch算法、设计Matlab和SAS程序,实现对该模型的求解。该算法程序可以得到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能力演进路径,及测算知识资本结构的促进作用。发现,能力演进的一般路径为“一般锁定→技术突破→市场突破→突破示范”,且存在高强度粘滞、转换概率低的特点。并且,知识资本四要素在能力演进中起显着促进作用。(6)搭建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系统,基于“B-Z”化学反应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系统协同演进模型,运用稳定性和绝热消去原理计算知识资本阈值条件和系统序参量演进方程,通过Matlab仿真和实证分析来模拟、验证知识资本作用于系统协调演进的动态机制。发现,突破系统协同演进的知识资本阈值条件为θ=γ/(α+β),低于阈值的突破系统处于无序、低阶状态,达到并超越知识资本阈值的突破系统会形成协同效应,并向高阶状态演进。本文的创新点有:(1)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知识资本因素分析模型。(2)构建了知识资本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技术决策模型和市场选择模型。(3)揭示了知识资本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能力演进路径和系统协同演进路径。

王兴东[8](2019)在《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模型研究 ——基于6σ管理视角》文中认为质量成本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达到和保持特定质量水平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一切损失之总和。伴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建立起了大量的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产能低、效益差。本文结合该类企业的生产特点,旨在构建DMAIC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模型,以促进预制构件企业与六西格玛DMAIC改进的有机结合,为量化研究预制构件企业实施DMAIC改进后的效果提供理论基础,提高预制构进企业效益,进而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在吸纳质量成本理论和六西格玛DMAIC改进理论的基础上,论文结合预制构件企业特点构建出质量成本模型。论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质量成本构成分析,首先对传统质量成本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构成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DMAIC改进的具体内容与预制构件企业的生产特点,对DMAIC视角下其质量成本构成进行了细化研究。第二部分为DMAIC视角下质量成本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首先结合非等间隔GM(1,1)理论构建DMAIC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模型,然后针对其参数求解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累积法的改进模型。最后结合WR预制构件企业实施DMAIC改进的实际情况,根据第一部分研究成果收集其实际质量成本数据,对比分析传统DMAIC视角下质量成本模型、基于非等间隔GM(1,1)质量成本模型与基于改进非等间隔GM(1,1)三者的预测精度,进一步给出三种模型预测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本文基于累积法构建了 DMAIC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的质量成本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0.00661,后验差比为0.00571,模型精度等级为一级。通过此模型的构建为量化研究预制构件企业实施DMAIC改进的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解决目前预制构件企业普遍存在的产能低、效益差等问题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董菁[9](2019)在《Kano模型多维拓展方法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使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时而生,使得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形式趋于多样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占据市场有利地位的核心在于及时了解顾客需求,并以顾客需求为基准进行产品/服务的设计与生产,产品/服务越满足顾客需求,得到的顾客评价与满意度就越高,企业收获的忠诚顾客就越多。因此,对顾客需求的了解和分析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Kano模型从二维的角度分析了顾客满意与产品/服务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以有效的识别、分类、掌握顾客需求,Kano模型一经推出,便在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挖掘客户知识方面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但随着应用的深入,传统Kano模型存在的一些缺陷也暴露出来:首先,Kano模型属于定性分析方法,对质量要素分类结果的确定方法过于主观,大大限制了Kano模型的决策支持作用;其次,Kano模型对质量要素的分类过于定性化,导致企业不能精准的掌握顾客满意度与产品/服务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降低了Kano模型的指导作用;最后,虽然有研究说明Kano模型的质量要素是动态变化的,且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但却缺乏用实证方法对这一理论进行验证。基于Kano模型的三方面缺陷,论文尝试从多维度探讨Kano模型的拓展方法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针对Kano模型质量要素分类方法过于主观的缺陷,设计一种基于梯形模糊数的Kano模型,准确获取顾客需求信息,根据梯形模糊数计算方法精准计算,实现质量要素的客观化分类;基于梯形模糊数分类的基础上,构建顾客满意和产品/服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曲线——S-CR函数,得到质量要素明确的曲线趋势;利用GM(1,1)模型对质量要素分类结果进行预测,及时了解顾客需求的变化;最后,通过在智慧医疗服务的具体应用,验证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述研究对完善Kano模型理论与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朱茜[10](2018)在《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营销绩效评价是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明晰具体的营销绩效水平,设计出更好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景区的营销投入效率等作用。然而,学术界将重点放在营销策略的研究上,却忽略了对营销策略实施后的效果测评。近年来,人们开始正视现实问题,反思旅游景区大量营销投入所带来的效果,亟需有一种能够衡量旅游景区营销绩效的理论和方法,学术界就如何对营销绩效进行评价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将旅游景区营销绩效作为一个研究主题的并不多见,没有成熟理论和普遍接受的评价指标体系,也缺乏对影响因素的剖析,这不利于充分发挥旅游景区营销资金的使用效用,影响其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本文在对市场营销绩效、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和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的指标、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发展并应用了理论。再此基础上展开了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我清楚了相关研究内容和脉络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完成了对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旅游景区营销绩效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产品营销,选择什么样的评价指标?该如何去构建一个既有科学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2)旅游景区营销绩效水平究竟如何?采取什么方法对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进行评价?(3)旅游景区营销绩效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作用于旅游景区营销绩效的?具体有哪些维度构成,具体影响程度如何?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研究最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具体如下:首先,构建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解释性交互行动主义方法的研究步骤,通过深度访谈获取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把握现象,提炼出关键词,经过预选-修正-确定三个环节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研究提出:(1)旅游景区营销绩效可从三个维度进行衡量,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竞争性。(2)综合以往的研究和本文的访谈,运用现代营销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本研究构建的综合指标体系包含3个层次,共13个指标,除满意度指标外,所有指标均使用增长率表示。(3)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本文所构建的景区评价指标体系与以前的研究在理论基础、指标来源和指标选择方面均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理论创新。其次,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基于构建的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内容,形成测量量表,对我国5A级旅游风景区进行调查,共获得103份符合研究需要的样本数据,时间跨度3年,指标数据采用平均值。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景区综合营销绩效水平整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103个样本景区中,共有85个样本景点的营销绩效隶属于“中”等以上水平,但处于“好”等级的样本占总体样本比1/3。表明整体绩效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旅游景区营销绩效水平不均衡。除了少数样本景点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竞争性三个维度上的绩效水平保持均衡之外,大多数景点的营销绩效水平并不均衡。(3)旅游景区营销在经济效益方面的绩效高于其他两个方面的绩效,说明景区营销的社会绩效和市场竞争性绩效方面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4)依据景区所属区域,东部区域的营销绩效水平最高,其次是西部区域的营销绩效,中部相对较低。(5)通过对样本绩效结果比较发现,灰色系统绩效评价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获得绩效结果基本保持一致。(6)本研究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依据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模型计算的绩效水平符合客观现实。再次、旅游景区营销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综合政府职能理论和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探讨了旅游景区营销绩效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旅游景区营销绩效的形成是内外部环境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环境角度剖析了影响景区营销绩效的核心要素,包括旅游景区的资源要素、政府支持、行业发展、管理者和营销能力5个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构建概念模型并提出15个研究假设,设计了测量量表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测量题项,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分析。本研究将已经过检验的指标体系的三个测量维度作为自变量,将影响因素作为潜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3个样本景区进行调查获取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因子分析、区分效度,为进一步的模型分析和假设检验奠定基础。验证性分析结果显示:(1)旅游景区的资源要素、政府支持、行业发展、管理者和营销能力5个要素,对旅游景区营销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2)本研究提出的15个研究假设,大部分假设得到了支持,其中有9个成立,6个不成立。(3)影响因素的各维度对营销绩效各维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景区营销的经济绩效受资源要素、行业发展、管理者能力和营销能力的显着影响,景区营销的社会绩效受政府支持、行业发展的显着影响,市场竞争性绩效受政府支持、行业发展、管理者和营销能力的显着影响。最后,提出了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优化策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旅游景区营销绩效的优化策略,并在营销绩效评价制度保障机制方面提出了建议,为实务界的营销绩效改进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在理论框架方面,文献分析发现,旅游景区营销的研究重点在营销策略上,而忽视了营销策略实施之后的绩效评价研究。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拓展了旅游景区营销理论研究的框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贡献。(2)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现有研究缺乏对长期性、创新性的评价,缺乏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本研究从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视角出发,评价指标综合考虑政府、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利益诉求满足程度,反映了对环境的重视程度,重视营销绩效生成过程的“黑箱”的研究,新引入品牌资产和营销创新指标。(3)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剖析景区营销绩效的影响因素。已有的研究多以单要素研究为主,本研究以现代市场营销和政府职能等理论为支撑,综合剖析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为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基本框架的现实选择提供理论依据。(4)提出影响因素对营销绩效影响的模型。已有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本研究将已经检验过的指标体系的三个测量维度作为自变量,将影响因素作为潜变量构建概念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分析,明晰要素之间的具体相关程度,为下一阶段的营销管理和投入提供指导。(5)研究方法的应用方面,本研究首次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主要借助灰色白化权函数这一研究工具,以此可将灰数变成白数,即将模糊不清,不确定的问题明确化。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就是将景区的营销绩效按照各个函数表达式得出函数值,并确定景区营销绩效的水平。还引入了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构建主成分回归模型,对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可依据得分进行排序。利用两种绩效评价方法,还可以通过结果的一致性来判断灰色绩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二、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A物流公司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流服务质量内涵界定
        1.2.2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1.2.3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1.2.4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服务质量相关理论概述
        2.1.1 服务质量的理论
        2.1.2 服务质量管理模型
    2.2 粗糙集相关理论概述
        2.2.1 粗糙集理论
        2.2.2 粗糙集条件信息熵确定权重的基本概念
    2.3 灰色系统相关理论概述
        2.3.1 灰色系统理论
        2.3.2 灰色白化权函数的基本概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物流公司物流服务质量现状分析
    3.1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3.2 公司物流服务质量现状
    3.3 公司物流服务质量目标确定
        3.3.1 以企业自身发展为目的的目标
        3.3.2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目标
    3.4 公司物流服务质量影响因素
    3.5 公司物流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物流公司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4.1 评价模型构建的基本思想
    4.2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原则
        4.2.2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维度选择
        4.2.3 A物流公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框架设计
    4.3 基于粗糙集—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模型的构建
        4.3.1 模型构建过程
        4.3.2 模型应用特点
        4.3.3 模型求解过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物流公司物流服务质量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5.1 指标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5.2 评价计算过程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改进目标及措施
        5.4.1 改进目标
        5.4.2 改进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附录 A物流公司物流服务质量现状调查

(2)基于文本挖掘的迪卡侬网上商城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顾客满意度理论的研究
        1.2.2 消费者行为的文本挖掘研究现状
        1.2.3 网络爬虫技术应用的研究现状
        1.2.4 文献述评
    1.3 结构安排及其创新点
        1.3.1 结构安排与技术路线图
        1.3.2 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在线评论及顾客满意度理论
        2.1.1 在线评论定义及特点
        2.1.2 顾客满意度理论及模型
    2.2 灰色系统理论
        2.2.1 灰色系统理论的定义与应用
        2.2.2 灰关联分析及其局限性
    2.3 文本挖掘技术方法
        2.3.1 文本预处理
        2.3.2 文本聚类
    2.4 本章小结
3 迪卡侬网上商城在线评论文本数据预处理及分析
    3.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3.1.1 数据处理流程
        3.1.2 文本数据采集
        3.1.3 文本数据预处理
    3.2 确认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
        3.2.1 评论文本聚类
        3.2.2 满意度因素识别
    3.3 顾客满意度因素结构化
        3.3.1 建立情感词典
        3.3.2 计算情感得分
    3.4 本章小结
4 迪卡侬网上商城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4.1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及模型构建
        4.1.1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4.1.2 迪卡侬网上商城的顾客满意度模型的构建
        4.1.3 迪卡侬网上商城的顾客满意度模型影响因素的归类
    4.2 迪卡侬网上商城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4.2.1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与步骤
        4.2.2 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文本挖掘与调查问卷方法的顾客满意度比较
    5.1 迪卡侬的顾客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
        5.1.1 迪卡侬顾客满意度调查方法
        5.1.2 迪卡侬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
    5.2 调查方法及其内容的比较
        5.2.1 相同点
        5.2.2 不同点
    5.3 本章小结
6 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建议
    6.1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6.1.1 打造高性价比
        6.1.2 突出产品性能
    6.2 强化附加服务价值
        6.2.1 提高顾客忠诚度
        6.2.2 提高品牌知名度
    6.3 灵活制定价格政策
        6.3.1 合理制定网上商城产品价格
        6.3.2 关注价格浮动
    6.4 发展物流水平
        6.4.1 提高货物包装水平
        6.4.2 提高发货与配送速度
    6.5 优化平台在线评论
        6.5.1 重视在线评论
        6.5.2 塑造在线评论良好环境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基于Kano模型集成方法的顾客需求要素探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Kano定量化的相关研究
        1.2.2 Kano模型集成方法的相关研究
        1.2.3 Kano模型用于顾客需求要素分析的相关研究
        1.2.4 顾客需求预测的相关研究
        1.2.5 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2.1 Kano模型相关理论
        2.1.1 Kano模型的基本原理
        2.1.2 Kano模型的基本工具
    2.2 FMEA相关理论
        2.2.1 FMEA的基本原理
        2.2.2 FMEA的分类与应用
        2.2.3 FMEA的实施流程
    2.3 灰色系统相关理论
        2.3.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2.3.2 灰色预测概述
    2.4 马尔可夫链相关理论
        2.4.1 马尔可夫链性质
        2.4.2 离散状态空间的马尔可夫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Kano模型与FMEA集成的顾客需求要素重要度确定研究
    3.1 Kano模型与FMEA集成的必要性
    3.2 基于Kano模型与FMEA集成的顾客需求要素重要度确定框架
        3.2.1 确定顾客需求要素的分类结果
        3.2.2 计算RPN值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Kano模型与MCGM(1,1)集成的顾客需求要素分类结果动态预测研究
    4.1 顾客需求要素分类结果动态预测的必要性
    4.2 基于Kano模型与MCGM(1,1)集成的顾客需求要素分类结果的动态预测过程
        4.2.1 构建灰色GM(1,1)模型
        4.2.2 GM(1,1)模型的检验
        4.2.3 构建MCGM(1,1)模型
        4.2.4 MCGM(1,1)预测顾客需求要素分类结果的具体步骤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以生鲜冷链物流需求要素分析为例
    5.1 案例背景
    5.2 生鲜冷链物流顾客需求要素获取
    5.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4 数理统计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 信度分析
    5.5 顾客需求要素分类结果
    5.6 生鲜冷链物流顾客需求要素重要度的确定
        5.6.1 确定每项需求的平均起点和终点
        5.6.2 绘制需求分类曲线
        5.6.3 计算RPN值
        5.6.4 确定顾客需求要素的重要度
    5.7 生鲜冷链物流顾客需求要素分类结果的动态预测
        5.7.1 Kano模型各阶段生鲜冷链顾客需求要素的分类结果
        5.7.2 基于生鲜冷链物流需求要素分类结果的GM(1,1)预测
        5.7.3 基于MCGM(1,1)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5.8 管理启示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详细摘要

(4)基于QFD的B2C进口跨境电商平台满意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跨境电商研究现状
        1.2.2 顾客满意度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跨境电子商务理论
        2.1.1 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
        2.1.2 进口跨境电子商务的运营现状
    2.2 满意度理论
        2.2.1 顾客满意度的概念
        2.2.2 顾客满意度的特征
        2.2.3 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方法
    2.3 质量功能展开理论
        2.3.1 QFD核心——质量屋
        2.3.2 QFD的相关研究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立基于QFD的B2C跨境电商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2 评价指标要素的确定思路
        3.2.1 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回顾
        3.2.2 顾客需求因素的收集整理
    3.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
    3.4 灰色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3.5 构建B2C跨境电商满意度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3.5.1 确定评价指标集
        3.5.2 基于QFD法确定指标权重
        3.5.3 确定评语集
        3.5.4 构建满意度评价样本矩阵
        3.5.5 构建白化权函数
        3.5.6 构建灰色评价矩阵
        3.5.7 顾客满意度总体评价值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分析——以考拉海购为例
    4.1 跨境网购顾客满意度问卷设计
    4.2 跨境网购顾客满意度问卷分析
        4.2.1 有效样本统计情况
        4.2.2 样本信度分析
        4.2.3 样本效度分析
    4.3 考拉海购满意度综合评价
    4.4 评价结果分析与改进建议
        4.4.1 商品属性维度结果分析与建议
        4.4.2 购物环境维度结果分析与建议
        4.4.3 网站体验维度结果分析与建议
        4.4.4 物流服务维度结果分析与建议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B2C进口跨境电商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3 B2C进口跨境电商平台满意度调查问卷

(5)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 ——以N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指标研究现状
        1.3.2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概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第三方物流概述
        2.1.1 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2.1.2 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征
    2.2 可持续发展思想概述
        2.2.1 可持续发展的产生
        2.2.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2.3 可持续发展与第三方物流及其选择
    2.3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方法
        2.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2.3.2 解释结构(ISM)概述
        2.3.3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概述
        2.3.4 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法概述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案例研究
    4.1 N企业背景介绍
        4.1.1 企业概况
        4.1.2 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现状
    4.2 基于ISM方法的N公司指标影响关系的分析
        4.2.1 指标关联性的确定
        4.2.2 指标关联性分析
    4.3 基于ANP方法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ANP网络图的构建
        4.3.2 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4.4 基于灰色系统综合评价的备选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6)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2 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 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低碳供应链
        2.1.2 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
    2.2 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2.2.1 闭环供应链理论
        2.2.2 低碳经济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灰色系统理论
3 MK钢铁公司供应链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
    3.1 MK钢铁公司概况
    3.2 MK钢铁公司供应链基本情况
    3.3 MK钢铁公司供应链绩效评价现状
        3.3.1 MK钢铁公司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
        3.3.2 MK钢铁公司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内容
        3.3.3 MK钢铁公司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3.4 MK钢铁公司供应链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3.5 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5.1 必要性分析
        3.5.2 可行性分析
4 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目标及原则
        4.1.1 指标选取目标
        4.1.2 指标选取原则
    4.2 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及思路
        4.2.1 理论依据
        4.2.2 构建思路
    4.3 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4.3.1 财务状况
        4.3.2 供应链内部流程
        4.3.3 客服水平
        4.3.4 发展潜力
        4.3.5 低碳环保
    4.4 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4.1 设计调查问卷
        4.4.2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4.4.3 确立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
    5.1 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5.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5.2.1 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5.2.2 钢铁企业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灰色性
        5.2.3 灰色关联模型绩效评价步骤
    5.3 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与分析
        5.3.1 搜集数据
        5.3.2 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进行链绩效评价
        5.3.3 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 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提升策略
    6.1 经济绩效提升策略
        6.1.1 改革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6.1.2 加快资产周转,提高资金使用率
        6.1.3 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2 运营绩效提升策略
        6.2.1 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6.2.2 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产品销售
        6.2.3 加强产销研衔接,提高市场占有率
        6.2.4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供应链高效运行
    6.3 低碳环保绩效提升策略
        6.3.1 营造企业低碳氛围,提高员工低碳意识
        6.3.2 完善环境管理制度,落实企业责任
        6.3.3 关注供应链各环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6.3.4 政府采取相关措施,让企业切实履行环境责任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CiteSpace分析
        1.2.2 关于知识资本的类型及促进创新的相关研究
        1.2.3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的相关研究
        1.2.4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相关研究
        1.2.5 国内外现有研究简要评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知识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基本理论
    2.1 知识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
        2.1.1 企业知识资本及其构成
        2.1.2 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
    2.2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及其负效应
        2.2.1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的内涵
        2.2.2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的缘由
        2.2.3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的负效应
    2.3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内涵及成功标志
        2.3.1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内涵
        2.3.2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成功标志
    2.4 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研究范式
        2.4.1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知识资本视角的提出
        2.4.2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研究的E-D-I范式
    本章小结
第3章 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影响因素
    3.1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知识资本因素梳理
        3.1.1 知识资本因素的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
        3.1.2 知识资本因素的资料编码
        3.1.3 知识资本因素梳理的结果及结论
    3.2 基于Rough集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知识资本因素约简
        3.2.1 知识资本因素的粗糙集信息系统构建
        3.2.2 知识资本因素的条件属性集约简
        3.2.3 知识资本因素约简的结果及结论
    3.3 基于Grey-DEMATEL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知识资本因素关系分析
        3.3.1 知识资本因素关系的分析模型构建
        3.3.2 知识资本因素关系的实证分析
        3.3.3 知识资本因素关系的灵敏度检验
        3.3.4 知识资本因素的关系分析
    3.4 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3.4.1 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矩阵
        3.4.2 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本章小结
第4章 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技术决策博弈
    4.1 基于“机会窗口”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技术决策时机
        4.1.1 技术决策的技术轨道“机会窗口”
        4.1.2 知识资本对技术决策的影响
    4.2 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的技术决策博弈模型
        4.2.1 技术决策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与支付函数
        4.2.2 对称企业的技术决策动态博弈模型
        4.2.3 非对称企业的技术决策动态博弈模型
    4.3 基于ESS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技术决策的动态博弈分析
        4.3.1 技术决策的相关参数设置
        4.3.2 对称的行业内已有企业技术决策动态博弈分析
        4.3.3 对称的新进入企业技术决策动态博弈分析
        4.3.4 非对称企业的技术决策动态博弈分析
    4.4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技术决策的Matlab仿真
        4.4.1 技术决策的博弈仿真
        4.4.2 技术决策的影响因素数值算例
        4.4.3 技术决策的结论及建议
    本章小结
第5章 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市场选择
    5.1 基于异质市场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市场选择假设
        5.1.1 市场选择的市场类型
        5.1.2 知识资本对市场选择的影响
        5.1.3 市场选择假设
    5.2 基于市场均衡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市场选择模型
        5.2.1 市场选择模型构建
        5.2.2 市场选择模型算法
    5.3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市场选择模型分析
        5.3.1 市场选择的突破策略分析
        5.3.2 市场选择的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5.4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市场选择的结论及建议
        5.4.1 市场选择的结论
        5.4.2 市场选择的建议
    本章小结
第6章 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能力演进
    6.1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能力演进的问题描述
        6.1.1 能力演进的隐马尔可夫链
        6.1.2 知识资本对能力演进的影响
    6.2 基于HMM-Logistic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能力演进模型
        6.2.1 基于HMM的能力演进模型
        6.2.2 基于Logistic模型的能力演进知识资本因素
        6.2.3 基于HMM-Logistic模型的能力演进模型构建
    6.3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能力演进的变量设计及数据收集
        6.3.1 能力演进的变量测量
        6.3.2 能力演进的问卷设计
        6.3.3 能力演进的数据收集
        6.3.4 能力演进的数据分析
    6.4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能力演进的实证分析
        6.4.1 能力演进的HMM参数训练设计
        6.4.2 能力演进的HMM参数训练结果及分析
        6.4.3 能力演进的Logistic回归设计
        6.4.4 能力演进的Logistic回归结果及分析
    6.5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能力演进的结论及建议
        6.5.1 能力演进的结论
        6.5.2 能力演进的建议
    本章小结
第7章 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系统协同演进
    7.1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系统协同演进的平衡态及“B-Z”反应
        7.1.1 系统协同演进的自组织性
        7.1.2 系统协同演进的平衡态
        7.1.3 系统协同演进的“B-Z”反应
    7.2 基于“B-Z”反应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系统模型
        7.2.1 系统的变量设计与序参量确立
        7.2.2 系统的动力学演进模型
        7.2.3 系统的知识资本阈值
        7.2.4 系统的序参量演进轨迹
    7.3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系统协同演进的Matlab仿真
        7.3.1 系统协同演进仿真的变量赋值
        7.3.2 系统协同演进的仿真设计
        7.3.3 系统协同演进仿真的结果及分析
    7.4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系统协同演进实证分析
        7.4.1 系统的知识资本阈值分析
        7.4.2 系统的序参量演进轨迹分析
        7.4.3 系统协同演进的结论及建议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文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附录 A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附录 B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
    附录 C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附录 D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技术决策仿真的Matlab程序
    附录 E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能力演进调查问卷
    附录 F HMM Baum-Welch算法的Matlab程序设计
    附录 G HMM潜在状态分析的SAS程序设计
    附录 H Logistic回归的SAS程序设计
    附录 I 系统协同演进仿真的Matlab程序设计

(8)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模型研究 ——基于6σ管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预制构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质量成本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灰色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5.1 技术路线图
        1.5.2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质量成本理论
        2.1.1 质量成本的概念及内容
        2.1.2 DMAIC视角下质量成本的改进
        2.1.3 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
    2.2 6Σ质量管理理论
        2.2.1 6σ质量管理的概念
        2.2.2 6σ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2.2.3 DMAIC质量改进的概念
        2.2.4 DMAIC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方法
    2.3 预制构件企业生产分析
        2.3.1 预制构件企业发展缺陷分析
        2.3.2 预制构件企业规模化生产要素分析
        2.3.3 预制构件企业规范性生产缺陷分析
    2.4 灰色系统理论
        2.4.1 灰色系统简介
        2.4.2 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公理
3 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构成
    3.1 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界定与测量
        3.1.1 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界定
        3.1.2 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测量
    3.2 传统质量成本理论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
        3.2.1 预制构件企业的生产投入分析
        3.2.2 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构成
        3.2.3 传统质量成本理论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缺陷
    3.3 DMAIC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
        3.3.1 预制构件企业6σ改进内容
        3.3.2 6σ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的质量成本构成
    3.4 本章小结
4 DMAIC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模型构建
    4.1 传统观下的预制构件企业DMAIC质量成本模型构建
        4.1.1 DMAIC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经济分析
        4.1.2 西格玛水平的计算
        4.1.3 质量损失成本计量模型核算公式
    4.2 DMAIC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模型构建--基于非等间隔GM(1,1)理论
        4.2.1 建模可行性分析
        4.2.2 模型核算公式
        4.2.3 模型参数a,b求解—最小二乘法
        4.2.4 模型解的确定
        4.2.5 模型缺陷分析—基于DMAIC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特点
    4.3 非等间隔GM(1,1)质量成本模型构建—基于DMAIC视角下预制构件企业特点
        4.3.1 基于预制构件企业特点的模型初值改进
        4.3.2 基于预制构件企业特点的模型参数求解方法改进—累积法
        4.3.3 改进模型解的确定
    4.4 质量成本模型检验
        4.4.1 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检验
        4.4.2 后验差检验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研究——以WR预制构件企业为例
    5.1 案例的选择
        5.1.1 企业概况
    5.2 WR预制构件企业数据整理
    5.3 WR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5.3.1 基于传统观下六西格玛质量成本模型的核算
        5.3.2 基于非等间隔GM(1,1)质量成本模型的核算
        5.3.3 基于累积法非等间隔GM(1,1)质量成本模型的核算
    5.4 模型有效性验证
        5.4.1 WR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相对误差分析
        5.4.2 WR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核算后验差分析
        5.4.3 验证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Kano模型多维拓展方法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文章发表时间和被引频次分析
        1.2.2 核心作者及文献分析
        1.2.3 关键词对比分析
        1.2.4 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魅力质量要素理论与Kano模型
        2.1.1 Kano模型的基本原理
        2.1.2 Kano模型的基本工具
    2.2 服务质量理论
        2.2.1 服务质量的含义
        2.2.2 服务质量的测量
    2.3 模糊理论
        2.3.1 模糊理论概述
        2.3.2 模糊集合理论
        2.3.3 常用隶属函数
    2.4 灰色系统理论
        2.4.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2.4.2 灰色预测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Kano模型的优势、局限性与拓展框架
    3.1 Kano模型的优势
    3.2 Kano模型的局限
        3.2.1 Kano模型分类结果的定性化
        3.2.2 Kano模型调查结果的主观化
        3.2.3 Kano模型质量要素分类的动态性变化
    3.3 Kano模型的三维拓展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Kano模型质量要素分类拓展方法
    4.1 梯形模糊数
        4.1.1 梯形模糊数的定义
        4.1.2 梯形模糊数的基本运算
    4.2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Kano模型拓展方法构建
        4.2.1 模糊Kano问卷设计
        4.2.2 服务要素权重确定
        4.2.3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Kano模型最终质量要素分类方法
    4.3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Kano模型质量要素分类过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定量化Kano模型的拓展方法
    5.1 定量化Kano模型构建
        5.1.1 确定质量要素分类
        5.1.2 计算顾客满意度值(CS)和顾客不满意度值(DS)
        5.1.3 确定CS和 DS点
        5.1.4 绘制关系曲线
        5.1.5 拟合顾客满意与产品/服务绩效之间满足水平的关系函数S-CR
    5.2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GM(1,1)的Kano模型质量要素分类结果动态预测拓展方法
    6.1 GM(1,1)模型
    6.2 GM(1,1)模型的检验
    6.3 Kano模型质量要素分类结果动态预测过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分析——以智慧医疗服务为例
    7.1 智慧医疗服务要素获取
    7.2 模糊Kano模型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7.3 描述性统计分析
    7.4 信度分析
    7.5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Kano模型质量要素分类结果
        7.5.1 智慧医疗服务要素分类
        7.5.2 与传统Kano模型分类结果的对比分析
    7.6 定量化Kano模型分析
        7.6.1 计算CS值和DS值
        7.6.2 绘制关系曲线
    7.7 基于GM(1,1)模型的智慧医疗服务要素分类结果动态预测
        7.7.1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Kano模型各阶段智慧医疗服务要素分类结果
        7.7.2 智慧医疗服务要素分类结果动态预测
    7.8 管理启示
    7.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本章小结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旅游营销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
        二、旅游营销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市场营销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四、政府职能理论
    第三节 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的功能和要素
        一、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的功能
        二、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的要素
    第二节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指标的赋权方法
        一、赋权方法
        二、旅游景点营销绩效评价指标赋权方法选择
    第三节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修正思路
        一、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二、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的修正思路
    第四节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旅游景区营销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
        二、旅游景区营销绩效形成的内部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构建
    第一节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旅游景区营销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二、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三、与同类指标体系的区别
        四、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第二节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一、信度检验
        二、效度检验
    第三节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指标赋权
        一、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指标的主观赋权
        二、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指标的客观赋权
        三、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指标的组合赋权
    第四节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
        一、几种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
        二、评价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三、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的量化测度模型构建
        四、指标筛选及综合绩效得分模型构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以103个旅游景区为例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营销的基本情况
        二、研究样本
        三、数据来源
        四、指标与指标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
        二、评价模型的应用
        三、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第一节 影响营销绩效的因素模型构建与识别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构模型的构建
        三、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及路径图
        四、模型识别
    第二节 量表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问卷的设计过程
        二、变量测量设定
        三、数据收集方式
    第三节 数据分析
        一、样本回收情况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三、模型评价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实证研究结论
        二、实证结果讨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旅游景区营销绩效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宏观层面的优化策略
        一、资源要素的优化策略
        二、政府支持方面的优化策略
    第二节 微观层面的优化策略
        一、管理者素质优化策略
        二、营销能力的优化策略
    第三节 建立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的保障机制
        一、构建监督和检测信息网络
        二、建设和优化营销绩效评价的制度环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贡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贡献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性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A-1
附录A-2
附录B-1
附录B-2
附录B-3
附录C
致谢

四、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A物流公司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邵俊杰. 江南大学, 2021(01)
  • [2]基于文本挖掘的迪卡侬网上商城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 黄舒珣.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3]基于Kano模型集成方法的顾客需求要素探测研究[D]. 王轶.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4]基于QFD的B2C进口跨境电商平台满意度评价研究[D]. 钱莎.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 ——以N公司为例[D]. 孟祥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6]MK钢铁公司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 史通纾.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4)
  • [7]知识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锁定突破研究[D]. 张珍.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8]预制构件企业质量成本模型研究 ——基于6σ管理视角[D]. 王兴东.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9]Kano模型多维拓展方法及实证研究[D]. 董菁.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9)
  • [10]旅游景区营销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朱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