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区域估计的V函数方法

吸引力区域估计的V函数方法

一、吸引区估计的V函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童礼胜[1](2021)在《非线性系统脉冲观测器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在非线性控制领域,观测器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很有意义的方向。2007年,为了利用系统输出在离散时刻的采样实现系统的状态估计,从而提高在网络控制背景下带宽的使用率,德国学者Raff首先提出了脉冲观测器这一概念。近年来,在对脉冲观测器的研究上,学者们取得了很多可观的成果,但还是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脉冲观测器研究现状的分析,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脉冲控制的脉冲观测器的设计问题,可消除未知输入的脉冲观测器设计问题,以及基于事件触发的脉冲观测器的设计问题。这些有关脉冲观测器的问题是控制科学国际前沿的课题,可在机器人智能控制、军事武器系统的跟踪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脉冲镇定,研究了脉冲非线性系统基于时间的脉冲观测器的设计问题。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论证,得到了估计状态对原系统的跟踪和误差系统渐近收敛的稳定判据。然后,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并引入平均逗留时间条件,得到了脉冲观测器增益矩阵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MATLAB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所设计的脉冲观测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讨论脉冲非线性系统在带有未知输入或者外部干扰的情况下,设计可消除未知输入或者外部干扰的脉冲观测器。构造适当的观测器模型,得到误差系统模型,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线性矩阵不等式和平均逗留时间条件,构造恰当的Lyapunov泛函,得到误差系统渐近稳定判据,实现观测器对原系统的跟踪。最后,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为了克服基于时间的脉冲控制观测器的频率过高、强度过大等问题,针对连续时间动力系统,提出基于事件触发脉冲控制(ETIC)的脉冲观测器设计问题,文章中给出了观测器模型,通过分析得到误差模型。然后,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事件触发脉冲控制方法,设计了三层事件条件,得到误差系统渐近稳定判据。最后,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所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梁圣涛[2](2020)在《基于无迹FastSLAM的服务机器人室内导航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服务机器人产业正在帮助人类社会各行各业实现产业迭代升级,现代移动服务机器人是通过多传感器集成与融合实现传感器系统对环境中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进行感知与观测,而要完成这个复杂的系统流程,离不开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导航的安全性、路径最短、平滑度三个目标是相关领域学者研究的重点。因此研究服务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具有重要深刻的意义。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通过研究国内外的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和现状,并且分析了移动服务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对移动服务机器人的环境地图构建、定位、路径规划进行研究,完成了基于SLAM技术的服务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方案设计。其次,针对地图构建过程中,基于快速SLAM(Fast SLAM,Fast SLAM)算法的粒子滤波器存在计算推导雅克比矩阵的工作量大、粒子贫化问题,导致后期的地图构建及定位的误差进一步增加,本文采用无迹Fast SLAM(Uncented Fast SLAM,UFastSLAM)算法,通过直接利用尺度无迹变换(Scaled Uncented Transformation,SUT)的非线性关系克服了Fast SLAM框架的缺点,并且结合遗传算法的思想,改进重采样过程,提高了滤波的一致性和状态估计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地图构建时,具有构建地图的精确度更高,计算量更小及减少系统误差等优势。再次,针对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存在容易出现早熟收敛和局部寻优能力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Grasshopp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MOGOA),并建立了以路径长度、平滑度和安全性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数学模型。在蝗虫种群搜索过程中,针对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过程需要不同的搜索速率,本文引入余弦函数自适应策略来平衡算法在不同时期的搜索速率,对比实验结果显示,MOGOA相较于MOPSO表现出更好的收敛性和局部搜索的能力,路径长度减少了约2.01%。最后,以重庆邮电大学自主研发的移动服务机器人作为实验平台,完成基于UFastSLAM算法的室内服务机器人导航方案设计,并且将基于多目标约束的蝗虫优化算法用于移动服务机器人路径规划中。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系统的可行性和可实现性,在定位误差、地图构建和路径规划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傅彤[3](2020)在《区位导向性政策与企业生产率 ——基于京津冀开发区的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随之产生的区域性矛盾也日渐凸显。针对现阶段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提升。实施以开发区为代表的区位导向性政策(Place-based Policy)是中央政府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所采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高速经济增长时期的鲜明特点。同时,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以此为背景,本文使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开发区经济效益的评判标准,选取典型的京津冀开发区为考察对象,对京津冀开发区的“生产率效应”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期为其它地区开发区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使用Python编程获取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地址经纬度坐标,使用JavaScript编程调用百度地图API接口,将开发区边界形状图完整地复现到百度地图上,准确地识别出开发区企业,并且计算出企业与开发区边界的间隔距离。在该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撑下,本研究突破了以往区位导向性政策研究的数据限制,沿着开发区生产率效应识别、机制分析、效应异质性分析的逻辑思路进行论证,并借助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探讨了以往文献少有涉及的开发区区位问题。借鉴Greenstone等(2010)的“胜者-败者”(winners and losers)思路,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识别开发区的生产率效应,结果表明开发区的设立可以提高区内企业生产率,但是效应的出现需要时间的积累,开发区设立初期区内企业生产率优势并不显着。该结论强调了集聚效应和竞争效应对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参考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基于边界视角的回归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以乡镇下辖村庄数目作为开发区哑变量的工具变量,使用2SLS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了一致的结果,并且开发区的选址没有体现出对具有经济潜力地区的偏爱。在机制分析方面,本文使用Combes等(2012)提出的“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方法识别和区分了开发区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发现开发区企业生产率优势主要来自于集聚效应,而选择效应也会起作用,它通过淘汰低生产率企业来提高开发区企业的整体生产率水平。同时,集聚效应存在异质性,高生产率企业从产业集聚中获益超过低生产率企业。此外,开发区生产率效应受到开发区特征、企业特征和开发区主导产业三类因素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开发区政策的空间外部性问题,研究发现邻近区域企业同时受到开发区正向外溢效应和负向资源剥夺效应的影响,使得企业生产率随着远离开发区边界而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U型”分布。然而在更加广阔的区域范围,开发区正向外溢效应占主导地位,对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持续而显着的促进作用。整体上,开发区并不是一座“孤岛”,而是通过自身的成长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本文的选题是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重要议题,虽然研究的是京津冀开发区,但是对于当下开发区建设、城市经济区位规划、企业生产率提高、区域协调发展仍然具有实践参考价值。全文紧扣中央文件的重要精神,以企业生产率为切入点,研究开发区的生产率效应以及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地区的协调带动作用,突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两个鲜明主题。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生产环境,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在布局规划开发区和设定开发区主导产业时,相关部门也要考虑如何培育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并且避免开发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此外,如何有效抑制开发区的负向剥夺效应,充分利用开发区的正向外溢效应,以开发区自身的经济增长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亦是政府部门应当考量的问题。本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获得企业与开发区的相对位置和间隔距离,为传统的区位导向性政策研究带来新的分析工具,一定程度上突破以往研究中的数据限制,使得更为全面可靠的论证成为可能,所使用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手段以及相关的论证方法具有可移植性,其应用前景超过了本文的研究范畴。

顾凯炀[4](2020)在《异步系统的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针对存在模态异步的故障马尔可夫跳变系统提出了一系列自适应容错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异步系统在执行器故障及外部扰动同时存在时保证系统的镇定性并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要求。本论文所做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1)当系统出现执行器部分失效故障并且扰动满足已知约束条件时,我们根据隐马尔可夫模型将模态异步现象进行建模。随后针对故障及扰动的上下界设计相应的自适应律进行估计,根据所估计值设计自适应容错控制器对故障和扰动进行补偿。最后通过两组Matlab数值仿真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2)考虑具有部分失效故障和偏移故障的异步马尔可夫系统跟踪问题。根据增广矩阵方法,将偏移故障与扰动增广后得到新的扰动,并设计相应的扰动观测器增益。基于自适应方法估计部分失效故障并设计该部分控制器增益。由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观测器误差,基于Lyapunov函数法和H?理论设计了容错控制器使闭环系统满足H?性能指标,最后用一组Matlab数值仿真对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的有效性进行说明。(3)当执行器故障包含部分失效、偏移、卡死故障并考虑非匹配型外部扰动对异步马尔可夫系统的影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针对异步模态进行系统建模,设计相应的扰动观测器对扰动进行观测;利用自适应律对卡死故障以及部分失效故障进行估计,提出一种多故障类型的间接自适应容错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选取适当的Lyapunov函数并结合Schur-complement等引理给出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一组Matlab数值仿真对控制器的有效性进行说明。

李延岭[5](2019)在《基于SLP的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路物流基地是铁路货运系统的重要节点,同时作为铁路货运的重要窗口,承担着铁路与城市之间货物周转的功能,它能够充分利用既有场站设施设备加速货物的流通。地方政府和铁路总公司都十分重视铁路物流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功能区布局规划是铁路物流基地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规划的合理性会对物流基地运作过程中的作业效率、物流成本和顾客满意度等产生影响。因此,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实现各功能区的最优布局对发挥铁路运输优势、提升物流系统运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货运量预测、布局规划和作业组织优化三个方面查阅研究文献,加上实地调研,从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规划的实际问题出发,展开对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规划理论与应用的研究:(1)对与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规划相关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阐述相关基本概念,分析物流基地常见货物类别,并按货物类别对功能区进行划分。(2)分析新建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规划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介绍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的背景,并从鄂尔多斯产业基础、交通运输条件和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鄂尔多斯规划建设此物流基地的意义和条件优势。从铁路货运角度分析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的功能定位和特点。(3)结合铁路货运量预测理论与方法,完成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的货运量预测。阐述了铁路物流基地的吸引范围理论。选取定量预测方法中的灰色GM(1,h)预测法和BP神经网络预测,并据此设计组合预测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淘汰掉与货运量关联度较弱的影响因素指标;先用单一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利用IOWA算子对按单一预测精度对数据序列进行诱导排序,之后使用组合预测模型对物流基地货运量进行预测;最后对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进行实例运用。(4)提出了改进SLP方法,以物流基地各功能区综合相关性系数之和最大、内外部货物搬运成本最小及土地利用率最高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对其求解;最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调整。结合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的工程实例,对其进行功能区布局规划验算,得到最优功能区布局方案。

王雨桐[6](2019)在《考虑纯电动公交车经济效益的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合理的公交线网结构对于提高公交系统运行效率与公交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能源公交车的应用作为响应国家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纯电动公交车以其低碳环保的优点,在城市公交系统中的占比日益增加。因此,探究纯电动公交车的经济性与低碳性对公交系统的影响,开展以公交线网结构为基础的公交线网优化研究,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公交服务质量与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既有基于公交线网结构的公交线网优化设计方法在考虑乘客出行需求时,多将乘客出行需求分布理想化,未结合实际客流分布特征,且少有考虑纯电动公交车渗透率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公交线网结构为基础,考虑实际客流分布规律,重点开展了考虑纯电动公交车经济价值与低碳效益的公交线网优化研究。首先是公交线网优化设计基础理论。依托国内外公交线网优化设计先进经验,比较分析不同的公交线网优化设计方法,重点阐述了基于线网结构的公交线网优化解析模型及其求解算法,以及公交线网优化评价指标,为本文公交线网优化模型的构建、求解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是纯电动公交车特性与公交客流分布特征分析。以运营成本和CO2排放量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纯电动公交车和传统公交车;融合多种公交基础数据,从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以及时空联合分布角度进行公交客流特征分析,为模型中参数的选取和确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再次是模型的构建与求解。面向常见的棋盘式道路网结构,设计主线与辅线分层级、网格与轴辐组合式的公交线网布局模式,构建以乘客、公交企业和环境消耗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基于遗传算法求解流程,以获得最优公交线网的决策变量,包括公交站点间距、线路间距、发车间隔和纯电动公交车渗透率。最后是案例研究。选取北京市主城区为案例研究对象,应用本文提出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求解得出最优的公交线网设计的决策变量,进行结果分析与对比评价,同时开展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考虑纯电动公交车经济效益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方飞国[7](2019)在《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通勤流空间模式及形成机制分析》文中认为人类移动性反映了错综复杂的人地关系,为从微观上理解城市空间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对城市规划、交通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通勤是城市个体移动的主要形式,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城市空间重构加剧带来的“职住分离”,使得居民长时间通勤愈发普遍,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居民生活品质下降等问题。对通勤现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理解与把握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也为相关政策及项目评估、职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等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基于武汉市手机信令数据提取城市居民通勤流,使用空间分析、网络分析、流空间分析等方法,从点、线、面3个层次揭示城市通勤流的空间模式。基于多因素拓展重力模型开展多元回归分析,对回归结果进行诊断、修正与解释,验证重力模型在城市内部尺度下的适用性,并结合人口流动、迁移相关理论分析城市通勤流的形成机制。研究主要发现有:(1)通勤流在数量上分布不均匀,通勤现象仅集中于少数街区之间,而少量高值通勤流贡献了研究区内绝大部分的通勤总流量。(2)通勤流在空间上表现出空间衰减、轴向及分区等特征。通勤流量随距离增加而减小,通勤主要流向相邻街区及就近的就业中心;通勤流在全局上具有轴向特征,形成汇聚大量流量并沿自然地理阻隔和重要交通设施分布的通勤廊道;通勤流具有明显分区现象,各街区因通勤联系形成了稳定4分区结构与2分区结构,分区内部通勤联系紧密,分区之间联系稀疏。(3)通勤流动的形成是多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通勤流出地高数量居住人口形成的推力,流入地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的拉力(这两大力还受空间邻近性、文化差异及土地利用等因素的调节),以及交通阻碍带来的阻力。

尹虹潘[8](2019)在《成渝城市群空间经济格局与城际经济关联》文中指出立足成渝城市群发展现实,以改进引力模型分析其空间经济格局,以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其内部城际经济关联,两方面分析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研究表明:经济意义上的一体化成渝城市群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重庆和成都两大中心城市溢出带动不足、重庆周边板块内城际经济关联不强、成渝中间板块面临边缘化风险等问题。据此,提出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更好发挥两大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借助快速交通和加大次级城市密度增强重庆周边板块城际关联、引导成都东拓-重庆西进并破除川渝行政藩篱避免成渝中间板块边缘化等政策建议。

杜金华[9](2018)在《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分税制改革后,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主要供给者的地方政府,已经面临着预算内收入不足、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旺盛、建设资金短缺和外部融资不足等诸多困境,但仍旧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现有研究主要从财政分权与政治激励的角度阐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原因,认为政治激励是影响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原因,尤其土地财政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确保了城市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但统计数据表明,在改革开放和分税制改革时点上,中国基础设施存量增速与GDP增速表现出明显差异性。不过,自1978年以来中国政治晋升激励和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主体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已有文献不能从政治激励的角度解释分税制前后城市基础设施增长模式的差异,也就无法阐述地方政府供给态度的差异性。考虑分税制改革和城市基础设施超常发展在前(1994年),而土地财政现象在后(2000年),那么土地财政对于缓解财政压力的结论也有待重新认识。因此,本文以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影响为中心,从土地财政对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偏好的影响、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满意度的影响、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供给风险的影响角度,分别论述了土地财政影响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机制,提出了完善土地投融资的政策建议。第一,本文参照土地财政的发展特征和基础设施存量的发展特征,得出了财政激励是影响城市基础设施供给差异的主要因素,重新认识了土地财政与基础设施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土地财政是基础设施投资冲动的结果,分析了土地财政影响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作用机制。然后使用2003-2014年的市级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得出土地财政显着促进了基础设施投资的结论。土地财政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并不显着。这表明,东部地区攀升的土地要素成本、倒逼的产业结构升级、紧控的用地政策和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等因素降低了土地财政与基础设供给之间的互补性,地方政府主动降低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而受城镇化发展和产业转移的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土地财政与基础设施供给之间的互补性增强,所以该地区土地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明显为正。第二,本文考察了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效果。随着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对项目的整体实施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评价的重要性凸显。当前土地财政确保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社会影响为研究对象,本文分析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分析了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满意度的影响,发现土地财政通过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方式,改善了居民生活便利性,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社会评价。第三,在城市基础设施超常发展中土地财政保障了地方政府的供给能力,不过基础设施超常发展的特性也加剧了自身供给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引发了一系列负的效应。考虑到土地投融资带来的风险,以金融风险为例,论述了过度依赖土地融资引发的债务风险,分析了土地财政引发地方债务扩张和偿债风险的传导机制,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于债券评级和风险溢价的影响。这表明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掌控的最重要的隐性担保,其对城投债发行规模、债券评级和政府违约风险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了地方债务扩张和债务风险加剧。第四,本文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土地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分析了土地财政投融资模式面临着调整和转型的重任。这就要求:一方面实行城市基础设施供给市场化改革,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降低对土地财政依赖度,减轻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改变地方绩效评价机制,改进政府治理结构,并且重构财政分权体系,优化中央与地方的利益格局,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管理制度。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土地财政是基础设施投资冲动的结果,考虑到分权背景下的增长竞争和政治竞争将长期存在。在当前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的影响下,地方政府有必要针对土地财政相关制度和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机制进行改革,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要素市场的垄断,降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同时弱化分税制改革后基础设施在增长竞争中的重要性,倡导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参与,降低地方政府供给压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

唐荣[10](2018)在《株洲市金杉物流园适站量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使得物流成为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业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物流园作为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产成品,是整个物流网络不可或缺的物流节点,对城市的货物流转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的物流园大多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与规划,存在盲目投资建设现象,导致资源浪费、成本增加。为充分发挥物流节点的效率,使得物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则科学规划物流园成为现代物流园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其中物流园适站量预测更是物流园规划建设的导向和基础。目前对于物流园的适站量预测大多仅限于预测方法的改进上,未能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实证研究也大多集中于一线中心城市,对于中小城市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对株洲市金杉物流园适站量预测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阐述了物流园适站量预测相关理论,对株洲市金杉物流园适站量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建立了物流园适站量预测方法体系,总共分为三个阶段对株洲市金杉物流园适站量进行预测:一是株洲市金杉物流园吸引区划分,计算各省市与株洲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圈层划分,对内圈层的城市进一步进行城市综合实力评估,采用断裂点公式划分吸引区范围,同时运用引力模型测算引力强度,确定对吸引区各城市的吸引运量比例;二是株洲市金杉物流园货运量预测,采用基于多元回归和灰色预测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货运量。三是株洲市金杉物流园适站量预测,在吸引区范围和货运量预测的基础上,应用熵值-TOPSIS法对本地相关物流节点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权重,计算株洲市金杉物流园在株洲市中的市场份额,以最终预测株洲市金杉物流园适站量,同时进一步分析出入物流园货物品类运量和用地面积。最后根据预测得到的株洲市金杉物流园吸引范围、货运量和适站量,对建设株洲市金杉物流园提出发展政策建议。

二、吸引区估计的V函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引区估计的V函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非线性系统脉冲观测器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数学符号说明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脉冲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2.2 事件触发脉冲控制研究现状
        1.2.3 非线性系统脉冲观测器设计研究现状
    1.3 相关理论知识
        1.3.1 线性矩阵不等式
        1.3.2 平均逗留时间
        1.3.3 Lyapunov稳定性定理
        1.3.4 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理论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2章 基于时间的脉冲控制的脉冲观测器的设计
    2.1 引言
    2.2 脉冲控制基本原理
    2.3 问题描述
    2.4 主要结论
    2.5 数值仿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可消除未知输入的脉冲观测器的设计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3 主要结论
    3.4 数值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事件触发脉冲控制的脉冲观测器的设计
    4.1 引言
    4.2 事件触发脉冲控制(ETC)原理
    4.3 三层事件触发脉冲控制(ETIC)原理
    4.4 问题描述
    4.5 脉冲观测器的ETIC方案
    4.6 主要结论
    4.7 数值仿真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无迹FastSLAM的服务机器人室内导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服务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服务机器人导航技术研究现状
        1.2.2 服务机器人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2.3 服务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服务机器人室内导航系统方案设计
    2.1 移动服务机器人SLAM理论基础
        2.1.1 SLAM概率模型
        2.1.2 地图构建相关理论
    2.2 系统实验控制平台基础
        2.2.1 ROS开发基础
        2.2.2 ROS中的仿真工具
    2.3 定位与导航系统的方案设计
        2.3.1 服务机器人SLAM运动模型
        2.3.2 传感器观测模型
        2.3.3 服务机器人导航系统的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无迹快速粒子滤波器的SLAM算法
    3.1 粒子滤波器
    3.2 Fast SLAM粒子滤波器基本原理
    3.3 UFastSLAM算法原理
        3.3.1 UFastSLAM中的采样策略
        3.3.2 特征状态估计
        3.3.3 计算重要性权值和重采样策略
    3.4 基于遗传重采样算法的UFastSLAM定位算法
        3.4.1 算法思想
        3.4.2 算法流程
    3.5 实验仿真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目标约束的蝗虫优化算法的路径规划
    4.1 基本蝗虫优化算法
        4.1.1 算法思想概述
        4.1.2 蝗虫优化算法数学模型
    4.2 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
        4.2.1 蝗虫优化算法的多目标性能扩展
        4.2.2 改进多目标约束蝗虫优化算法的路径规划
        4.2.3 算法流程
        4.2.4 算法评价指标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ROS的服务机器人室内激光导航系统实现
    5.1 服务机器人导航系统软硬件平台
        5.1.1 导航系统硬件平台
        5.1.2 导航系统软件平台
    5.2 服务机器人在ROS平台上的导航系统设计
        5.2.1 激光雷达传感器数据处理
        5.2.2 ROS仿真
        5.2.3 服务机器人导航设计
    5.3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服务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实现
        5.3.1 地图构建操作流程
        5.3.2 不同环境下定位与导航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3)区位导向性政策与企业生产率 ——基于京津冀开发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说
    第一节 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一、区位导向性政策的理论基础
        二、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实证研究
        三、小结
    第三节 理论假说
        一、开发区的生产率效应
        二、开发区生产率效应的异质性
        三、开发区政策的空间外部性
第三章 区位导向性政策的中国模式:开发区的发展历程、类型及特征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开发区类型和特征
        一、国家级开发区
        二、省级开发区
第四章 中国开发区实践的典型案例:京津冀开发区
    第一节 开发区概况
    第二节 开发区企业集中情况
    第三节 开发区行业集中情况:基于DO指数的测算结果
    第四节 开发区产业集聚情况: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第五节 开发区产业变动情况
        一、产业布局及其变动
        二、产业结构变动幅度
        三、产业升级
        四、产业同构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节 本章附录
第五章 开发区的设立能提高区内企业生产率吗?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处理简介
        一、开发区边界数据
        二、企业地址经纬度坐标
    第三节 基准回归分析
        一、变量描述
        二、基准回归结果
    第四节 基于“胜者-败者”视角的双重差分分析
    第五节 基于边界视角的回归分析
    第六节 补充检验:工具变量回归
        一、工具变量的合理性检验与回归结果
        二、工具变量回归的缺陷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八节 本章附录
第六章 为什么开发区企业具有生产率优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政策租、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
    第三节 关于基准回归结果的讨论
    第四节 Combes方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证模型推导
    第五节 Combes方法的估计结果、稳健性检验与拓展分析
        一、基准估计结果
        二、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随时间的变动
        三、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随距离的变动
        四、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异质性的进一步探讨
    第六节 本章不足之处的讨论
第七章 开发区企业生产率优势的异质性分析
    第一节 开发区特征与企业生产率优势
        一、国家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的对比
        二、开发区类型、成立时间与交通状况
    第二节 企业特征与企业生产率优势
        一、行业要素密集度和企业所有制类型
        二、企业年龄和企业产出规模
    第三节 开发区主导产业与企业生产率优势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节 本章附录
第八章 开发区政策的空间外部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变量描述和模型设定
    第三节 周边地区带宽界定和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节 空间外部效应的进一步分析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机制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和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含义和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使用2011-2013年企业样本的补充研究
    A.1 京津冀开发区企业集中情况
    A.2 京津冀开发区行业集中情况
    A.3 京津冀地区企业TFP分布
    A.4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A.5 开发区企业的生产率优势
    A.6 开发区生产率效应的机制分析
    A.7 开发区政策的空间外部性
后记
在学期间部分学术成果

(4)异步系统的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异步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容错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被动容错控制
        1.3.2 主动容错控制
    1.4 自适应容错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预备数学知识
    2.1 基本概念
        2.1.1 马尔可夫跳变系统
        2.1.2 隐马尔可夫模型
        2.1.3 弱无穷小微分算子
        2.1.4 Lyapunov稳定
    2.2 符号标注
    2.3 常用引理
    2.4 本章小结
3 执行器部分失效故障下异步系统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模型分析与建立
    3.3 控制器设计
    3.4 自适应律设计
    3.5 数字仿真实例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分析与建立
    4.3 扰动观测器介绍
        4.3.1 扰动观测器设计思路
        4.3.2 扰动观测器设计方法
    4.4 自适应容错控制器设计
    4.5 数字仿真例子
    4.6 本章小结
5 多类型故障下异步马尔可夫跳变系统的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模型分析与建立
    5.3 扰动观测器设计
    5.4 混合故障容错控制器设计
    5.5 数字仿真实例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9.1 作者在读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9.2 作者在读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5)基于SLP的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技术路线
2 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2.1 规划建设的意义
    2.2 规划建设的优势条件分析
        2.2.1 产业结构分析
        2.2.2 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2.2.3 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
    2.3 项目定位与特征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需求预测研究
    3.1 需求预测方法的选用
    3.2 铁路物流基地吸引范围确定
    3.3 铁路货运量影响因素及其灰色关联度分析
    3.4 单一铁路货运量预测模型
        3.4.1 灰色预测理论
        3.4.2 BP神经网络预测理论
    3.5 基于IOWA算子的组合预测模型
        3.5.1 基于IOWA算子基本概念
        3.5.2 构建组合预测模型
        3.5.3 组合模型的求解算法与精度检验
    3.6 铁路物流基地承担货运量
    3.7 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铁路货运量预测
        3.7.1 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吸引范围确定
        3.7.2 影响因素的选定
        3.7.3 灰色预测模型预测
        3.7.4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
        3.7.5 基于IOWA组合预测模型预测
        3.7.6 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承担的货运量
    3.8 本章小结
4 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规划研究
    4.1 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划分
        4.1.1 布局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4.1.2 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划分
    4.2 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面积计算
    4.3 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规划方法与选用
    4.4 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规划的改进SLP方法
        4.4.1 传统SLP法的不足
        4.4.2 改进SLP方法的影响要素及相关性分析
    4.5 功能区布局优化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4.5.1 考虑出入口位置的功能区布局优化模型假设
        4.5.2 功能区布局优化模型构建
        4.5.3 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的步骤设计
    4.6 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规划实例
        4.6.1 功能区划分
        4.6.2 作业流程分析
        4.6.3 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用地需求估计
        4.6.4 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相关性分析
        4.6.5 基于改进SLP法的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方案求解
    4.7 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方案调整
        4.7.1 功能区布局方案调整
        4.7.2 功能区布局方案评价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5.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考虑纯电动公交车经济效益的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研究综述
        1.2.2 纯电动公交车经济效益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公交线网优化设计基础理论
    2.1 公交线网优化设计方法
    2.2 基于公交线网结构的解析模型
        2.2.1 公交线网结构
        2.2.2 基础解析模型
    2.3 解析模型求解算法
    2.4 公交线网优化评价指标
    2.5 本章小结
3 纯电动公交车的特性与公交客流OD分布特征研究
    3.1 纯电动公交车的经济性与低碳性分析
        3.1.1 纯电动公交车类型与运行特征
        3.1.2 纯电动公交车经济性分析
        3.1.3 纯电动公交车低碳性分析
    3.2 基于公交IC卡与公交站点线路数据的客流分布特征分析
        3.2.1 公交基础数据概述
        3.2.2 公交基础数据处理
        3.2.3 公交客流时空分布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考虑纯电动公交车经济效益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
    4.1 公交线网布局模式
    4.2 优化目标与基本假设
        4.2.1 基础优化目标与假设
        4.2.2 纯电动公交车经济效益和客流分布对优化目标与假设的影响
        4.2.3 考虑纯电动公交车经济效益和客流分布的优化目标与假设
    4.3 模型输入参数定义
    4.4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4.4.1 目标函数
        4.4.2 约束条件
    4.5 优化模型
    4.6 算法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案例研究
    5.1 案例区域选取
    5.2 公交客流分布分析
    5.3 模型输入参数设定
        5.3.1 区域属性参数
        5.3.2 乘客出行属性参数
        5.3.3 公交运行属性参数
        5.3.4 约束条件参数
        5.3.5 其它参数
    5.4 求解结果及分析
        5.4.1 优化结果
        5.4.2 结果分析
        5.4.3 公交线网评价
    5.5 灵敏度分析
        5.5.1 需求参数灵敏度分析
        5.5.2 其它参数灵敏度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主要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与特色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通勤流空间模式及形成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通勤特征及其形成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2 手机信令数据研究现状
        1.2.3 流空间特征分析研究现状
        1.2.4 重力模型研究现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与创新点
        1.4.1 论文组织
        1.4.2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
        2.1.1 研究区域概况
        2.1.2 研究单元划分
    2.2 数据与处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通勤流提取
        2.2.3 基于网络地图导航数据的可达性计算
        2.2.4 POI数据辅助的街区土地利用分类
    2.3 研究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通勤流空间模式分析
    3.1 通勤流总体特征分析
        3.1.1 通勤流总体数量特征分析
        3.1.2 通勤流总体空间特征分析
    3.2 通勤流点层次空间模式分析
        3.2.1 通勤流入流出总数的分布分析
        3.2.2 通勤流网络中心性分析
    3.3 通勤流线层次空间模式分析
        3.3.1 网络密度分析
        3.3.2 优势流分析
        3.3.3 最小生成树
    3.4 通勤流面层次空间模式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城市通勤流形成机制分析
    4.1 影响因子选择
    4.2 模型构建
    4.3 模型结果与诊断
        4.3.1 模型结果
        4.3.2 模型诊断与修正
    4.4 结果分析
    4.5 机制分析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意义
    5.3 研究不足
    5.4 改进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成渝城市群空间经济格局与城际经济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研究对象及口径设定
    (一) 研究对象城市选择
    (二) 研究期及数据指标设定
三、成渝城市群的空间经济格局
    (一) 城市经济吸引区计算方法
    (二) 城市群空间经济格局演变
四、成渝城市群的城际经济关联
    (一) 城际经济关联的网络分析方法
    (二) 城际及板块间的经济关联特征
五、分析结果讨论
    (一) 空间经济格局对经济关联关系的佐证
    (二) 经济关联关系对空间经济格局的印证
六、小结与政策启示
    (一) 更好发挥两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二) 增强重庆周边板块次级城市的关联
    (三) 着力避免成渝中间板块过度边缘化

(9)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超常发展的分析
    2.1 引言
    2.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
    2.3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构成比较
    2.4 城市基础设施超常发展的思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
    3.1 引言
    3.2 财政体制改革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偏好
    3.3 土地投融资模式的分析
    3.4 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满意度的影响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和机制分析
    4.3 实证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供给风险的影响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和机制分析
    5.3 实证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后土地财政时代城市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
    6.1 后土地财政时代的内涵
    6.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6.3 非政府主体参与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合理性
    6.4 非政府主体参与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选择路径—以PPP模式为例
    6.5 非政府主体参与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保障机制
    6.6 本章结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株洲市金杉物流园适站量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物流园吸引区划分研究现状
        1.3.2 物流园货运量预测研究现状
        1.3.3 物流园适站量预测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物流园适站量预测概述
        2.1.1 物流园适站量预测的概念与原则
        2.1.2 物流园适站量预测的范畴
        2.1.3 物流园适站量预测的方法体系
    2.2 物流园吸引区概述
        2.2.1 物流园吸引区的概念与特征
        2.2.2 物流园吸引区的影响因素
        2.2.3 物流园吸引区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发展现状分析
    3.1 株洲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3.1.1 株洲市经济与区位状况分析
        3.1.2 株洲市现代物流业状况分析
        3.1.3 株洲市交通基础设施分析
    3.2 株洲市石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3.2.1 株洲市石峰区经济与区位状况分析
        3.2.2 株洲市石峰区现代物流业状况分析
    3.3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发展环境分析
        3.3.1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建设背景与意义
        3.3.2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发展SWOT分析
        3.3.3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发展PEST分析
第四章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适站量预测
    4.1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吸引区划分
        4.1.1 经济强度联系计算
        4.1.2 城市综合实力评价
        4.1.3 吸引区范围划分分析
        4.1.4 株洲市对吸引区各城市吸引比例关系计算
    4.2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吸引区内货运量预测
        4.2.1 货运量预测模型的选择
        4.2.2 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
        4.2.3 株洲市货运量预测
        4.2.4 吸引区内各城市货运量预测
        4.2.5 吸引区内各城市入园货运量预测
    4.3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适站量预测
        4.3.1 熵值-TOPSIS法评价模型构建
        4.3.2 本地相关物流园综合实力评价
        4.3.3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适站量计算
    4.4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货物品类运量预测
        4.4.1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货物品类分析
        4.4.2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货物品类运量计算
    4.5 株洲市金杉物流园用地面积预测
第五章 建设株洲市金杉物流园发展政策建议
    5.1 完善交通网络,加强经济联系
    5.2 结合区域经济,推进集聚效应
    5.3 实施融资倾斜,给予价格优惠
    5.4 优化园区布局,建立高效网络
    5.5 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能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四、吸引区估计的V函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线性系统脉冲观测器的设计研究[D]. 童礼胜.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2]基于无迹FastSLAM的服务机器人室内导航技术研究[D]. 梁圣涛.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3]区位导向性政策与企业生产率 ——基于京津冀开发区的研究[D]. 傅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4]异步系统的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的研究[D]. 顾凯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5]基于SLP的鄂尔多斯铁路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规划研究[D]. 李延岭.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考虑纯电动公交车经济效益的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研究[D]. 王雨桐.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通勤流空间模式及形成机制分析[D]. 方飞国. 武汉大学, 2019(06)
  • [8]成渝城市群空间经济格局与城际经济关联[J]. 尹虹潘.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9]土地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影响研究[D]. 杜金华. 厦门大学, 2018(07)
  • [10]株洲市金杉物流园适站量预测研究[D]. 唐荣. 湖南工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吸引力区域估计的V函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