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国中考选题

2001年全国中考选题

一、200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选编(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苑[1](2021)在《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H省近五年中考试题为例》文中指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国开始了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运动,课程标准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我国于本世纪初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标准、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规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逐渐成为评价领域的热点问题。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评价的主要形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育部多次强调中考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在此背景下,进行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研究的具体问题如下:(1)H省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一致性如何?(2)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在知识领域与认知领域的整体一致性如何?(3)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在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与知识平衡四个维度上的一致性具体特征如何?哪一维度的一致性较好,哪一维度的一致性较差?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法。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工具为本土化的SEC模式与韦伯模式,同时确定研究的思路框架及研究问题;之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划分研究对象的知识领域与认知水平,规范解答H省2016-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并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近五年中考试题进行编码;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法,使用SPSS 25.0计算编码结果的相关系数,依照SEC模式与韦伯模式判别标准对研究对象的编码数据进行统计与分类汇总,使用MATLAB软件计算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系数,并确定其对应的显着性参考值。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一致性,二者的一致性系数远高于显着性参考值,一致性程度较高。(2)除2017年外,其余四年的中考试题均与课程标准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在知识领域,五年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占比差值均低于10%;在认知领域,五年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占比差值均低于15%。(3)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知识平衡的一致性较强,知识广度的一致性较弱。近五年中考试题在知识平衡方面的35个评价指标与课程标准全部一致,而在知识广度方面的35个评价指标中仅有9个与课程标准一致,说明试题的知识覆盖程度并未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以上结论及问题,从课程标准、中考命题与中考命题者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以下建议:(1)适当增加表现性标准,与时俱进地完善课程标准(2)适当提高试题的综合程度,扩大试题的知识广度(3)规范试题命制程序,使“基于标准”的命题成为常态化

许晶[2](2020)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二十一世纪课程变革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课程研究者们对课堂教学和学业考试的质量问题尤为关注,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和学业考试领域更为明显。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已成为了课程研究领域的核心话题。本文以J省初中数学教师以及该省近五年的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试卷为研究对象,采用“SEC”课程实施调查模型,探讨了J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状况。具体问题如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如何?初中数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如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如何?三者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如何等?在哪些维度是一致的,在哪些维度是不一致的?进而提出相应的提升一致性水平的相关建议。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对于这些问题当前还未进行深度探究,研究此类问题,能够掌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状态,关键是可以建构本土化的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框架,进而调查与分析基础教育领域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情况,详细检测基础教育领域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教师的课程实施程度,从而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问题的研究背景、目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创新等。对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和学业考试以及课程领域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分析总结,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通过建构的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分析框架,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码、对J省T市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查与编码、以及对本省近五年的学业考试试卷的编码结果,采用“SEC”课程实施调查模型作为检测工具,对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状况分析,分析了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发现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初中数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状况分析,分析了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发现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一致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的一致性状况分析,分析了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发现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一致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的总体状况分析,具体分析了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发现了包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的特征,三者之间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之间的一致性水平相对较高,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相对居中,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相对较低。研究发现: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之间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的一致性程度高于两者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对课程内容要求的把握高于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对“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的关注的不多;不同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提出了如下提升建议:加强对命题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水平;消除学业考试的负面影响,回归以数学素养为核心的数学课堂;重视“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的教学与评价;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立足本土化,研制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分析工具。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促进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促进命题人员编制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考试试卷,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优化学业考试设计。

尚思然[3](2020)在《中考语文名着阅读命题分析 ——基于2011-2019年《水浒传》相关试题的文本解读》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学生的阅读方面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并且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的书目也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为了响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全国各地纷纷将名着阅读试题引入了中考语文试卷,并且这些试题也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通过梳理以往的研究,本论文选择了其他研究者较少选择的角度,以中考名着阅读高频考查的一本名着——《水浒传》相关的试题为视角,抽样选取了全国不同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考查《水浒传》相关知识的名着阅读试题,对这些试题进行文本分析。本论文从分析2011—2019年中考名着阅读命题特点出发,发现在命题材料方面,具有同时涉及多个章回的试题增多、试题涉及原着章回的集中度和重复度较高、“高频人物”在命题材料中出现频次下降、“高频人物”的“冷门情节”开始出现的特点;在命题形式方面,具有选择题型波动较小、填空题型占比下降、简答题型占比上升、各类创新形式的试题出现的特点;在命题考查能力方面,具有考查高阶能力的试题增多、考查低阶能力的试题减少、考查更注重综合能力的特点。基于对命题特点的分析,得出名着阅读命题方面的经验与反思,命题材料方面的经验有命题材料取材广泛、突出“课外”阅读的导向,反思有命题材料过于“纠缠细节”、“课内”与“课外”界限模糊;命题形式方面的经验有命题形式更为开放、具有创新性,反思有对“真实阅读情况”的考查欠佳、形式单调;命题考查能力方面的经验有注重考查学生的高阶能力、命题考查能力更具综合性,反思有部分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试题应该调整、部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试题应该调整。最后,结合对命题的分析,给备考的师生提出了树立好名着阅读教学新观念、做好名着阅读教学准备、安排好名着的课上导读、落实好名着的课后阅读、组织好名着阅读评价五点建议。

刘珍[4](2020)在《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及教学建议》文中指出作为初中向高中过渡的一次关键性选拔考试,中考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而中考数学压轴题作为区分学生中考成绩的关键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知识点灵活、综合性强等特点.因此,对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加合理有针对性的教授压轴题,提高学生中考数学成绩,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为学生的进一步求学打好基础.本文详细分析2010-2019年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研究背景,搜集整理2010年至201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题型、考点,并选取代表性教学案例,对其教授方法进行分析,同时组织开展问卷调查,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近十年来,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点稳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尤其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能力、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同时,中考数学压轴题对数学活动过程也有考查.因此,本文立足于对近十年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对教师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第一,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第二,重视对中考压轴题进行专项复习;第三,重视开放性问题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同时,学生在学习备考时应当做到:第一,正确认识中考压轴题,消除恐惧心理;第二,掌握解题方法,灵活应对压轴题;第三反复训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张京京[5](2020)在《2010-2019年上海高考数学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考的功能体现在“牵制教育目的、引导教育过程和评价教育结果”等方面,研究高考试题对各项教育工作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以上海市2010-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为研究工具,依教育教学所聚焦的方面,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近十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在形式结构和内容上存在怎样的变化趋势?2.近十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如何?3.近十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渗透核心素养的考查趋势和特点如何?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对比分析法,分析得到近十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的整体发展趋势:1.近十年试题对“图形与几何”(32.66%)内容的考查最多,对“函数与分析”(28.35%)和“方程与代数”(26.74%)内容的考查也较为重视,而试题对“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6.70%)和“数与运算”(3.83%)的考查较为忽视。试题内容考查全面,知识与能力并重;取消文理分科后仍凸显其导向功能,稳定与创新兼顾;彰显课程理念,应用与文化并举。2.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一致性。在“内容主题”上,“数与运算”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最好,“图形与几何”一致性最差,其余主题的考查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吻合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2015年与2016年试题的考查与课程标准要求的最吻合,2017年试题则最不吻合,这是上海“新高考”的实施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对此造成的巨大冲击。从“认知水平”上,“记忆水平”的考查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程度好,“解释性、探究性理解水平”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差,取消文理分科后试题增加了“解释性理解水平”的考查,降低了“探究性理解水平”的考查,说明高考试题降低了在认知水平上的考查难度,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素养。3.近10年上海高考试题均重视在6个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考查。其中,试题对“数学运算(48.37%)”、“逻辑推理(22.57%)”的考查最为注重,对“直观想象(13.02%)”和“数学抽象(8.91%)”的考查一般,对“数据分析(4.07%)”和“数学建模(3.07%)”的考查最低。试题对6个核心素养3个水平的考查整体呈现波浪式前进特点,发展趋势较为稳定,取消文理分科对数学核心素养在试题的考查趋势影响不甚明显。构成试题考查主成分的6个素养水平为M2、M3、I2、I3、C2、R2,试题对六素养三水平的考查存在较大分歧。由此可知,上海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虽重视但一直处于摸索中,还没有形成一套规律的命题体系,对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研究程度还不够深入,对如何划分和怎样合理评价核心素养及水平的认识还不一致。

管晓梦[6](2020)在《高考数学理科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2018-2019年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课程内部要素的吻合程度受到了国外教育研究者的重视,此后评估课程标准和学习质量的一致性程度逐渐成为国际课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国内不断深入,愈发强调课程标准的价值,国内的考试命题必须遵循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也要以它为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自2003年实行,距今已有十多年时间,有必要对其与高考试题的一致性程度进行研究,分析二者一致性程度如何?一致和不一致的方面究竟在哪?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一是能反映课程标准的总体落实情况,二是能深入认识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的一致性情况,反思高考试题命制是否依照课程标准,进而对未来课程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价值。本文采用韦伯模式,选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和内容分析的方式,从知识种类、知识分布平衡性、知识深度以及知识广度这四个不同维度完成2018—2019年的全国卷以及课程标准的编码,详细分析了两者之间一致性程度的整体特征、地区特征和年份特征,并且诠释了可能原因。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创设完整的编码原则和选择最新的样本对象。由此,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课程标准与理科全国卷的总体特征:知识分布平衡性一致性水平最好,知识广度一致性水平最差;函数、几何与代数一致性水平较好,预备知识一致性水平较差。(2)以地区为变量特征的一致性水平情况:全国Ⅲ卷好于全国Ⅰ卷好于全国Ⅱ卷;三个地区知识分布平衡性一致性水平好于其他指标;函数、几何与代数地区之间一致性无差异,概率与统计的一致性存在一定差异。(3)以年份为变量特征的一致性水平情况:各地区的各项指标2018年好于2019年;函数、几何与代数一致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概率与统计在知识深度上一致性差异显着。并由此提出几点建议:(1)完善和修订课程标准;(2)命题要基于课程标准;(3)保持对函数和几何与代数的重视;(4)加重对预备知识和概率与统计的考查;(5)适当提高试题考查的知识广度。

王玲[7](2020)在《三边联动:中国的教育理念及其运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关教育过程与社会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人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之间改变或不改变的途径,其核心关注点主要在于家庭所处的阶层位置以及家庭文化资本的存续。为此,目前学界对此议题的解释框架倾向于在“文化资本”与“学业成就”之间单向度的推演。其研究逻辑大致可以概括为“阶层地位→文化资本→学校环境→学业成就”的关系链条,而一旦这一链条中的某些环节(特别是“阶层地位→文化资本”“文化资本→学校环境”这两个环节)被打破,将会制约文化资本的教育分层效应。研究发现,在对“文化资本→学校环境”发生影响的过程中,文化资本是通过两条中介路径(认知性的能力与非认知性的惯习)影响学业成就,但这一解释模式的背后其实是由一种稳态的社会结构做支撑的。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化以来的教育模式是动态的。以动态的视角看待中国人的教育过程与社会流动,我们看到从国家到地方,从学校到学生等一直处于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单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一个考察范围,我们便可以发现,中国高考方式改革所带来的相应制度不停地随之改变已成为常态。所以,要想研究动态中的教育获得与社会流动,首先还是要对日常现实中关于教育过程与社会流动关系问题的经验事实,包括国家政策、相关文件、典型案例进行关注、梳理和深度剖析。当然我们也有理由认为,社会分层、家庭背景等因素依然非常重要,但此时其重要必须以改变中的其他因素为前提。那么,这个前提是什么呢?这就是中国自传统到现代社会以来,在通过教育选拔人才上的大一统模式。虽然作为这一模式本身,也是可以稳定的,但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教育平等的教育理念逐渐推进,必然导致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不断调整,而牵动了学校的相应配合和调整,但已处于市场化中的各个学校也会有自己的社会运营考量,以致于最终带动了备考的学生及家庭的教育策略上的调整。为此,我在研究框架中提出一个“政策—学校—家庭”的三边联动理论假设,以考察在此联动框架中什么样的教育过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升学效果。若以这一理论假设为起点,本文倾向认为,中国教育获得的过程,不仅仅取决于家庭背景的阶层再生产,还与国家教育制度的规定、教育政策的调整以及随之而来学校的应对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对于这一框架的合理性认识又必须建立于中国的历史演变、国家特征、文化传统与考试所形成的特点之上。只有从此视角出发,才可能比较真实地揭示出中国教育获得与社会流动的基本方式。通过对三边联动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国家教育政策将设计与制定出学生的培养模式与人才选拔制度;(2)处于具体执行机构的各个层级的公立学校在接受国家政策指令下又需要在社会上赢得优质学校的声誉;(3)学生个人与家长应变则是一切以升学为主旨的调整,并由此造成的各种社会矛盾再回到政府相关部门,为下一步的教育理念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而这样的循环关系一方面表现出国家与社会都希望寻求一种接近教育公平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社会、市场尤其是家庭及其备考学生又会以博弈的方法寻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由此,我们从理论上可以认为:(1)政府的地区调控能力会降低文化资本在中国各地区原本可能发挥的作用;(2)应试教育会再一次降低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的优势,包括高等院校密集的城市不一定比普通中小城市在学习上更占优势。更有甚者,文化资本拥有量雄厚的直辖市与省会城市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尚需要主管部门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才能使学生享受到进入优质大学的名额;(3)中国家长和学生几乎都明白的道理是,任由教育理念而调整的和学校规定的政策来实现个人的教育提升是不现实的,这是教育改革举步维艰的地方,因为在此三边关系中,学校教育、学校老师指令和学校布置作业始终是解决升学的法宝,但面对联动中的政府要求,其学校及家庭的做法也就是寻求到其形式上的合理性。对照这一框架而言,家庭文化资本的解释力度只限于在一个确定的区域或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比如同一所城市、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内部,而在以国家和省地市的比较中,这一解释框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中国的教育获得与社会流动中所发生的不平等与各种乱象,是在大一统的国家与社会框架中因教育政策的改变与学校、家庭应对的博弈中产生的。其结构上的掣肘远比家庭与学校两者间复杂得多,但其宏观调控能力却不靠社会自身的调节,而在国家的决策之中。

司然[8](2020)在《内蒙古巴林右旗DD中学语文“名着导读”教学考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是总结之前各版本教材编写经验后得出的最新成果。与原人教版教材相比增添了许多新的设计,其中“名着导读”版块的调整更是颇具亮点。自2016年9月新教材陆续在全国推行以来,教材编写者和广大师生都密切关注着新教材的实施动态,对教材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由于笔者知识、能力有限,不能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全部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所以笔者重点关注新教材中的“名着导读”版块。本论文以内蒙古巴林右旗D中学为研究对象,分五部分对其“名着导读”教、学、考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缘起、意义、方法和文献综述。第一章为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概述,分两节对教材“名着导读”版块和中考“名着阅读”试题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为D中学“名着导读”教、学、考的现状调查,总结个案学校“名着导读”教学取得的成就、归纳教、学、考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成因分析。个案学校“名着导读”教学取得的主要成果有读书交流活动丰富、教学环节完整、重视学生阅读方法指导、评价方式多样等。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表征主要为教师自身阅读情况不佳、备课研究不足、教学安排随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安排缺乏整体规划和自身专业性的制约。学生阅读方面的问题表征主要为缺乏阅读兴趣和内部动机、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自主阅读能力,其原因主要是学习任务重、对“名着导读”内涵认识不足和来自家长方面的不良影响。考试命题方面的问题表征主要为内容浅显、形式固定,其原因主要为受中考的不良导向和教师现有水平的制约。第三章为D中学“名着导读”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从D中学“名着导读”教学的读中研读课和读后分享课中分别选取了一节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实例,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第四章为D中学“名着导读”教、学、考改进策略的探索,分别从学校保障、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试题改进四方面提出改进策略。学校的保障策略主要是给教师减负、组织教师培训和开展家校合作。教师教学策略分别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其中教学实施策略的提出分别针对“名着导读”教学的三种课型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学生学习策略主要为制定阅读计划和培养阅读习惯。试题改进策略主要为转变评价观念和加强教师学习。笔者在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立足D中学语文“名着导读”的教学现状,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提出了“名着导读”教、学、考三方面的改进策略,有助于改善D中学语文名着阅读教学的现状,为D中学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份参考。

魏幽探[9](2019)在《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媒体时代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非连续性文本以其自身反映内容实用性、组合结构多维性及信息呈现丰富性等特点高频地出现在读者的视野里,并引起广泛的关注。从国际组织到国内研究者,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通过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来提升阅读素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效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具备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本研究基于培养初中学生在语文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借助调查了解并掌握初中语文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初中学生阅读学习现状及中考语文考查现状找出影响和制约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因素。考虑到如今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初中语文既没有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专门课程,又没有专门的教材的现状,加之国内外鲜有针对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具体教学方法的系统研究,笔者依据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从借鉴初中语文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迁移吸收初中数学图表、英语图画的教学方法及提炼中考语文综合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设计出了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仅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供教学方法上的参考。

裴阳[10](2019)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考政治试卷设计研究 ——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事业越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对教育水平的测量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考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桥梁。它既具学业水平检测功能,又兼选拔性质,是对学校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综合性考察。中考试卷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测验的主要载体,其命制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考试反映,还关乎中考的权威性。完善中考政治试卷设计是推进中考制度改革,践行新课改精神,实现政治学科价值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新课改大背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指南,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建国以后我国中考发展脉络和基础教育新课改进程,对思想品德课程学科的学科特点和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全面,增强对现实的指导作用,选取笔者家乡甘肃省天水市为研究样本。在实证研究中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及考试说明,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视角出发,利用调查问卷和统计工具对新课改后历年试卷真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中发现中考政治试卷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新课改精神,从命题理念、命题技术、命题制度三个层面提出完善中考政治试卷设计的对策建议。

二、200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选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选编(论文提纲范文)

(1)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H省近五年中考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1.6 研究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1 一致性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1.3 文献研究评述
    2.2 一致性理论阐述
        2.2.1 Webb模式
        2.2.2 SEC模式
        2.2.3 Achieve模式
        2.2.4 讨论与分析
    2.3 概念界定
        2.3.1 中考
        2.3.2 中考考试说明
        2.3.3 课程标准
        2.3.4 一致性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与工具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工具
    3.2 研究流程
        3.2.1 知识内容的划分
        3.2.2 认知水平的划分
        3.2.3 二维矩阵的构建
    3.3 编码设计
        3.3.1 编码原则
        3.3.2 课程标准编码
        3.3.3 考试说明编码
        3.3.4 中考试题编码
    3.4 研究信效度分析
4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4.1 数据统计
        4.1.1 课程标准数据统计
        4.1.2 考试说明数据统计
        4.1.3 中考试题数据统计
    4.2 数据处理
        4.2.1 一致性系数的计算
        4.2.2 中考试题数据处理
5 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5.1 中考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5.1.1 一致性整体分析
        5.1.2 知识领域的对比分析
        5.1.3 认知领域的对比分析
        5.1.4 一致性分析小结
    5.2 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宏观分析
        5.2.1 一致性整体分析
        5.2.2 知识领域的整体分析
        5.2.3 认知领域的整体分析
        5.2.4 一致性分析小结
    5.3 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微观分析
        5.3.1 知识种类一致性分析
        5.3.2 知识深度一致性分析
        5.3.3 知识广度一致性分析
        5.3.4 知识平衡一致性分析
        5.3.5 一致率分析汇总
6 结论、建议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与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推动
        (二)我国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
        (三)基于标准实施课堂教学的需要
        (四)基于标准的学业考试诉求
    二、研究的目的、问题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问题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价值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课程目标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课程目标问题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课程目标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课程标准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课程标准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课程标准相关问题的研究
    三、关于课堂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实施问题的研究
        (二)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状况的研究
    四、关于学业考试相关问题研究
        (一)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命题要求
        (二)基于标准的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现状的研究
    五、关于课程领域一致性问题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课程领域一致性问题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课程领域一致性问题的研究
    六、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课堂教学
        (二)学业考试
        (三)一致性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分析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一)量化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质性研究对象的确定
    三、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SEC”课程实施调查模型概述
        (二)课程标准的编码流程
        (三)课堂教学调查问卷的编码设计
        (四)学业考试试卷的编码设计
        (五)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框架的确定
    四、研究资料的整理过程与方法
        (一)量化研究数据的统计过程与方法
        (二)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
第四章 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一、课程标准的编码结果
        (一)课程标准中内容主题维度的编码分析
        (二)课程标准中认知水平维度的编码分析
    二、课堂教学的编码结果
    三、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一)教师总体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二)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四、初中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施
        (一)初中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中各内容主题的认识
        (二)初中数学教师对课程内容目标的认识与实施
        (三)初中数学教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认识与实施
    五、本章小结
        (一)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
        (二)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三)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四)初中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施情况分析
第五章 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一、课程标准中不含选学内容的编码结果
        (一)课程标准中内容主题维度的编码分析
        (二)课程标准中认知水平维度的编码分析
    二、学业考试的编码结果
    三、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一)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系数
        (二)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三)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四、不同年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一)不同年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系数
        (二)不同年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三)不同年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五、命题人员对课程标准的认识
    六、本章小结
        (一)近五年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二)不同年度的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三)命题人员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情况
第六章 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的一致性研究
    一、课堂教学的编码结果
    二、学业考试试卷的编码
    三、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的一致性分析
        (一)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的一致性系数
        (二)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三)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四、初中数学教师对学业考试的认识
    五、本章小结
        (一)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的一致性系数
        (二)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三)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四)初中数学教师对学业考试的认识情况
第七章 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一、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一)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二)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三)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二、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同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一)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二)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三)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三、本章小结
        (一)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二)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之间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
        (二)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的一致性程度高于两者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三)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对课程内容要求的把握高于课程标准
        (四)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对“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关注度不够
        (五)不同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
    二、建议
        (一)加强对命题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水平
        (二)消除学业考试的负面影响,回归以数学素养为核心的数学课堂
        (三)重视“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的教学与评价
        (四)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
        (五)立足本土化,研制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分析工具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课时及主题分布
    附录三 :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员、命题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 :51名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编码的标准化表格
    附录五 :2015年——2019年J省学业考试试卷按主题分类
    附录六 :关于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试卷的编码调查表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中考语文名着阅读命题分析 ——基于2011-2019年《水浒传》相关试题的文本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名着
        二、名着阅读
        三、名着阅读命题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考名着阅读命题的研究
        二、关于初中名着阅读教学的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一章 2011—2019年中考名着阅读命题分析
    第一节 命题材料分析
        一、命题材料涉及原着章回情况分析
        二、命题材料涉及原着人物情况分析
    第二节 命题形式分析
        一、各类题型所占比例情况分析
        二、命题形式的创新性
    第三节 命题考查能力分析
        一、高阶能力的考查占比提高,低阶能力的考查占比降低
        二、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第二章 2011—2019年中考名着阅读命题的经验与反思
    第一节 关于命题材料的经验与反思
        一、关于命题材料的经验总结
        二、关于命题材料的反思
    第二节 关于命题形式的经验与反思
        一、关于命题形式的经验总结
        二、关于命题形式的反思
    第三节 关于命题考查能力的经验与反思
        一、关于命题考查能力的经验总结
        二、关于命题考查能力的反思
第三章 基于名着阅读命题特点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树立好名着阅读教学新观念
        一、教师要树立“整本书阅读”、“真实阅读”的教学理念
        二、学生要加强对名着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节 做好名着阅读教学准备
        一、教师自身要对名着展开深入阅读
        二、学生要有明确的名着阅读计划
    第三节 安排好名着的课上导读
        一、选择合适的名着导读时间
        二、选择合适的名着导读活动
    第四节 落实好名着的课后阅读
        一、教师要与家长合作监督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
        二、发挥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的力量
    第五节 组织好名着阅读评价
        一、在名着阅读过程中进行评价
        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及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2010-2019年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点分析
    2.1 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点分析
    2.2 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查情况分析
第三章 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类型分析
    3.1 代数压轴题
    3.2 几何压轴题
第四章 陕西省中考压轴题的教学案例分析
    4.1 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专项训练教学案例
    4.2 几何图形中的运动问题专项训练教学案例
    4.3 中考数学压轴题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第五章 教学建议及备考策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5)2010-2019年上海高考数学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课程标准
        1.4.2 上海市数学高考
        1.4.3 一致性
        1.4.4 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高考试题的研究现状
        2.1.1 关于数学试题命题和特点的研究
        2.1.2 关于课程改革的试题趋势研究
        2.1.3 关于高考数学试题难度的研究
        2.1.4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与分析
    2.2 一致性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对一致性研究的述评
    2.3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2.3.1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
        2.3.2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研究
        2.3.3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
        2.3.4 对核心素养研究的评述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创新点
    3.3 研究过程
第4章 上海高考试题形式内容的研究
    4.1 确定研究对象及分类
    4.2 试题形式结构的描述与分析
    4.3 高考数学试题内容的分析
        4.3.1 试题知识单元的总体考查情况
        4.3.2 各知识单元下的具体分析
    4.4 高考试题形式内容的变化趋势分析
第5章 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5.1 课程标准与高考试题的编码统计
        5.1.1 确定编码框架
        5.1.2 编码及对资料的整理
    5.2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总体一致性分析
        5.2.1 一致性系数情况
        5.2.2 图形表征分析
    5.3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内容主题一致性分析
        5.3.1 一致性系数情况
        5.3.2 纵向比较分析
        5.3.3 横向比较分析
    5.4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认知水平一致性分析
        5.4.1 一致性系数情况
        5.4.2 纵向比较分析
        5.4.3 横向比较分析
    5.5 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变化趋势分析
    5.6 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影响因素
第6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试题分析
    6.1 核心素养工具
        6.1.1 分析核心素养框架的设计
        6.1.2 分析指标的确定
    6.2 不同素养各水平的考查分析
        6.2.1 六个核心素养考查的数据分析
        6.2.2 数学运算各水平数据分析
        6.2.3 逻辑推理各水平数据分析
        6.2.4 直观想象各水平数据分析
        6.2.5 数学抽象各水平数据分析
        6.2.6 数学建模各水平数据分析
        6.2.7 数据分析各水平数据分析
        6.2.8 六素养三水平的数据分析
    6.3 核心素养权重整体相关检验
    6.4 不同素养不同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6.5 不同素养不同水平的差异分析
    6.6 数学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趋势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建议
    7.3 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考数学理科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2018-2019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1.3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创新之处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高考数学
        2.1.2 课程标准
        2.1.3 一致性
    2.2 国内外关于一致性模式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述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法
        3.1.2 内容分析法
        3.1.3 比较研究法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程序
    3.5 对课程标准的编码
        3.5.1 课程内容分析
        3.5.2 认知水平分析
        3.5.3 编码说明
        3.5.4 编码结果
    3.6 对高考理科试题编码
        3.6.1 对试卷题目个数进行编码
        3.6.2 对试题的解答过程进行编码
        3.6.3 编制统计表
第4章 高考理科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4.1 数据统计与分析
        4.1.1 知识种类一致性分析
        4.1.2 知识深度一致性分析
        4.1.3 知识广度一致性分析
        4.1.4 知识分布平衡性一致性分析
        4.1.5 2019年全国卷Ⅰ一致性分析
    4.2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总体一致性特征分析
    4.3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地区一致性特征分析
        4.3.1 2018年一致性水平地区特征
        4.3.2 2019年一致性水平地区特征
    4.4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年份一致性特征分析
        4.4.1 全国卷Ⅰ一致性水平年份特征
        4.4.2 全国卷Ⅱ一致性水平年份特征
        4.4.3 全国卷Ⅲ一致性水平年份特征
    4.5 一致性水平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5.3 研究不足
    5.4 研究展望
附录 A 课程标准编码表
附录 B 高考试题编码表
参考文献
致谢

(7)三边联动:中国的教育理念及其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理论定位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 社会学的几种研究框架
    第二节 理论定位:三边联动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三章 以政策调整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高考的形成
    第二节 统考、扩招和自主招生
    第三节 地区间的平衡
第四章 以学校应变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重点学校制度
    第二节 就近入学制度
    第三节 学校考核、排名与生源
    第四节 民办学校与补习学校
第五章 以学生备考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夹缝中求生存的考生及家长
    第二节 “高考工厂”:以毛坦厂中学为例
    第三节 “追梦工厂”:以衡水中学为例
第六章 三边联动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教育公平的理念与现实
    第二节 “文化资本”的解释限度
    第三节 “寒门贵子”的教育过程与阶层塑造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内蒙古巴林右旗DD中学语文“名着导读”教学考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一) 增添部编本教材研究资料
        (二) 完善名着阅读教学理论
        二、实践意义
        (一) 改善教师“名着导读”教学现状
        (二) 改善学生名着阅读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研究综述
        (一) 教师“名着导读”教学现状研究综述
        (二) 学生名着阅读现状研究综述
        二、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策略研究综述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研究综述
第一章 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概述
    第一节 教材“名着导读”内容分析
        一、教材“名着导读”的整体结构
        (一) 呈现位置发生变化
        (二) 入选名着篇目发生变化
        (三) 推荐主题发生变化
        二、单篇“名着导读”的内容结构
        (一) 增加两则名家点评
        (二) 增加读书方法指导
        (三) 制定专题探究活动
        (四) 增加自主阅读推荐
    第二节 中考“名着阅读”试题分析
        一、测试材料丰富
        二、测试内容综合
        三、测试形式灵活
第二章 D中学语文“名着导读”教、学、考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一) 观察法的实施
        (二)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三)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名着导读”教学取得成就
        一、丰富的“书香校园”读书交流活动
        (一) 教师读书汇报会
        (二) 读书推介交流会
        (三) “书香校园”主题班会
        (四) “读书板报”设计大赛
        (五) “班级图书角”展示大赛
        (六) “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二、完整的“名着导读”教学环节
        三、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强化学生阅读动力
    第三节 “名着导读”教、学、考存在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面
        (一) 教师阅读情况不佳
        (二) 教师备课研究不足
        (三) 教学课时安排随意
        二、学生阅读方面
        (一) 缺乏阅读兴趣和内部动机
        (二) 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缺乏自主阅读能力
        三、考试命题方面
        (一) 内容浅显
        (二) 形式固定
    第四节 “名着导读”教、学、考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二) 教师自身专业性制约
        (三) 教学安排缺乏整体规划
        二、学生阅读现状成因分析
        (一) 学习任务繁重,阅读时间缺乏
        (二) 学生对名着导读内涵认识不足
        (三) 家长对名着阅读缺乏正确认知
        三、考试命题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 中考试题导向作用
        (二) 教师现有水平制约
第三章 D中学语文“名着导读”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第一节 读中研读课——《朝花夕拾》
        一、课前准备
        (一) 教学思路
        (二) 设计理由
        二、课堂实践过程
        (一) 导入教学
        (二) 经典段落诵读
        (三) 课本剧表演
        (四) 读书批注分享
        (五) 课堂小结
        三、课堂实践反思
    第二节 读后分享课——《西游记》
        一、课前准备
        (一) 教学思路
        (二) 设计理由
        二、课堂实践过程
        (一) 成果汇展
        (二) 读书笔记分享
        (三) 知识竞答
        (四) 辩论会
        (五) 课堂小结
        三、课堂实践反思
第四章 D中学“名着导读”教、学、考改进策略
    第一节 学校保障策略
        一、给教师以减负,还教师以时间
        二、组织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三、开展家校合作,营造阅读环境
    第二节 教师“名着导读”教学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
        (一) 教师成为阅读先行者
        (二) 全面掌握教材设计
        (三) 明确学期教学计划
        二、教学实施策略
        (一) 读前导读课
        (二) 读中研读课
        (三) 读后分享课
        三、教学评价策略
        (一) 评价主体多元互动
        (二) 评价方式多样综合
    第三节 学生“名着导读”学习策略
        一、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节 “名着阅读”试题改进策略
        一、转变评价观念,着眼学生发展
        二、教师加强学习,提升命题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部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问卷调查(教师卷)
附录B 部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学生卷)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E 读中研读课《朝花夕拾》课堂实录
附录F 读后分享课《西游记》课堂实录
致谢

(9)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国际背景
        2. 国内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研究现状
        1. 国际PISA测试之阅读素养研究现状
        2. 国内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访谈调查法
        3. 问卷调查法
        4. 数据分析法
一、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 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特点及种类
        1. 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2.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3. 非连续性文本的种类
    (二)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确立与定位
        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于课程标准的确立
        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定位
    (三)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价值
        1. 丰富阅读方式
        2. 提高阅读能力
        3. 培养思维多元化
        4. 增强语文素养、阅读素养
        5.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 初中语文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1. 认知程度调查
        2. 教学态度调查
        3. 教学方法调查
    (二) 初中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现状调查
        1. 阅读态度调查
        2. 阅读动机调查
        3. 阅读方法调查
    (三)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现状调查
        1.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数量
        2.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分值
        3.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种类
        4.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内容
        5.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归属
    (四)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课程与教材因素
        2. 中考考查因素
        3. 教师因素
        4. 学生因素
三、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设计
    (一) 文字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法
        1. 提取概括信息教学法
        2. 整体理解文本教学法
        3. 探究评价文本教学法
    (二) 图表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法
        1. 数据转换文字教学法
        2. 图形提炼寓意教学法
    (三) 综合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法
        1. 多则文字关注法
        2. 数据图表推论法
        3. 图标漫画探究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新课改背景下中考政治试卷设计研究 ——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2章 中考政治试卷设计概述
    2.1 中考政治试卷设计背景
        2.1.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2.1.2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
        2.1.3 中考制度历史沿革
    2.2 中考政治试题命制依据
        2.2.1 国家课程标准
        2.2.2 思想品德教材
        2.2.3 中考考试说明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的教育观
        2.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德育的相关思想
        2.3.3 教育测量学理论
        2.3.4 教育评价理论
第3章 中考政治试卷设计的实证分析
    3.1 实证分析概要
        3.1.1 样本选取
        3.1.2 研究资料
    3.2 试卷结构分析
        3.2.1 题型结构分析
        3.2.2 难度结构分析
    3.3 试卷内容考察
        3.3.1 道德部分
        3.3.2 法治部分
        3.3.3 文化部分
        3.3.4 经济部分
        3.3.5 政治常识部分
    3.4 天水市中考政治试卷对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3.4.1 思路理念从学科逻辑转向生活逻辑
        3.4.2 考试目标从单一知识型转向三维综合型
        3.4.3 考试要求从知识本位转向素质提升
        3.4.4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3.4.5 天水市中考真题实例分析
    3.5 天水市中考政治试卷设计存在的问题
        3.5.1 试卷结构不够合理
        3.5.2 试卷题型区分度不高
        3.5.3 评分标准信度不高
        3.5.4 缺乏明确的试卷设计标准
        3.5.5 一线教师命题参与度低
        3.5.6 试卷再评价不足
第4章 完善中考政治试卷设计的对策
    4.1 融通新课改精神,突显命题新理念
        4.1.1 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4.1.2 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特点
        4.1.3 突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
    4.2 提升命题技术,编制高质量试卷
        4.2.1 提高题目编制水平
        4.2.2 细化试卷评分标准
    4.3 规范命题程序,完善命题制度
        4.3.1 科学设计试卷编制程序
        4.3.2 建立明确的试卷质量标准
        4.3.3 健全试卷再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A 天水市中考政治试卷难度调查问卷
附件B 访谈录
致谢

四、200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选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H省近五年中考试题为例[D]. 刘文苑.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1)
  •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许晶.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中考语文名着阅读命题分析 ——基于2011-2019年《水浒传》相关试题的文本解读[D]. 尚思然.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及教学建议[D]. 刘珍. 延安大学, 2020(12)
  • [5]2010-2019年上海高考数学发展趋势研究[D]. 张京京.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高考数学理科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2018-2019年全国卷为例[D]. 管晓梦.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7]三边联动:中国的教育理念及其运行研究[D]. 王玲. 南京大学, 2020(09)
  • [8]内蒙古巴林右旗DD中学语文“名着导读”教学考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D]. 司然.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法研究[D]. 魏幽探. 鞍山师范学院, 2019(04)
  • [10]新课改背景下中考政治试卷设计研究 ——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D]. 裴阳. 湖南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2001年全国中考选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