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化与湖南企业家成长机制初探

湖南文化与湖南企业家成长机制初探

一、湖湘文化与湖南企业家成长机制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吴超婕[1](2020)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一些媒体和新闻机构故意扭曲、捏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有效地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消息封锁和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丑化歪曲,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对当今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的研究。延安时期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优秀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为了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毛泽东巧妙地抓住了外国记者到访延安的机会,积极开展国际宣传,打破了国际宣传的封闭局面,揭露出国民党反动派对抗战的恶意破坏,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与交往,向国际社会坚定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支持态度。同时,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逐渐稳定,并且获得了海外华侨的普遍支持,使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正面形象得以广泛传播。延安时期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国际宣传工作、夺取中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需要充分挖掘并吸收延安时期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的精髓和内涵,采用合理有效的宣传方法,树立主动宣传的思想意识,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良好形象,练就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积极开展国际宣传活动,坚决维护中国的形象。

胡慧君[2](2020)在《湖南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湖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既拥有丰厚的特色文化资源,也具备充足的市场需求与稳健开放的政策环境。湖南特色文化产业凭借自身的文化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市场条件,形成了一大批示范效应突出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品牌建设与传播效果显着,影响力非凡,但在品牌化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下问题:一是资源整合力不足;二是人才创新力不够;三是品牌保护力欠缺;四是品牌协同力薄弱。特色文化产业源于民间,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沃土,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赋予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以鲜明的区域特色与民族文化内涵。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是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在资源、环境、市场、政策等因素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历经了初始、起步、成长、成熟四个阶段。根据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将特色文化产业品牌的培育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行业协会主导型三种。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化体现了建设主体从政府主导到行业协会主导、品牌孕育载体从区域特色经济到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区域营销管理从内部建设到外部建设的演变路径。针对湖南特色文化产业的现有困境,首先应从宏观上做好战略架构:建立以品牌创新力为核心的文化科技驱动战略;以品牌竞争力为着眼点的市场化机制运营战略;以品牌保护力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以及品牌协同力为出发点的母子品牌战略。其次,针对品牌培育和创建所经历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归纳出具体的品牌化对策:品牌定位层面,通过资源整合与“特色”挖掘,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品牌培育层面,针对不同的市域、县域、乡域的实际情况,实行“一地一品”式的品牌分类培育方式;品牌认证层面,从多方面建构起科学的品牌认证标准体系;品牌运作层面,综合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力打造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品牌协调发展;品牌营销层面,创新文化产品思路,构建“互联网+”平台营销模式。

苗贵安[3](2019)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中华民族正阔步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如此成功?从领导力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人民愿意追随共产党,共产党有强大领导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领导力,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借鉴。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延安时期十分重要。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期,蕴含着丰富的领导力智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领导力、社会号召力、军队战斗力。政治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之统帅。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指政治领袖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方面的影响力。领袖和领袖集团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党最终确立起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政治领导力基础。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之灵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在思想方面的影响力,是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头脑、统一思想、指导革命实践、抵御一切错误思想干扰的能力。领导思想产生领导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提供思想方法和理论指导,为中国革命的合法性提供话语指南,对全党和社会各阶级产生强大思想领导力。组织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之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力是指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通过激发党员奉献精神、提升党员能力和完善党组织治理机制所体现出来的整体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的命题。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主要来自于党的建设中解决了共产党员的工作意愿问题,调动和激发起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员能够自觉认同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自愿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奉献自己的智慧;来自于高度重视党员和干部能力素质建设,使全体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党的政治任务相匹配;来自于建立起灵活的组织机构和高效畅通的运行沟通机制,建立起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约束机制。社会号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之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号召力,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对全社会的影响、凝聚、动员和引导的能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起方方面面的力量,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联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社会号召力,这种号召力是共产党领导力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力,源自于实施合理的治理机制,很好的发挥了制度领导作用;源自于统一战线联盟内各种政治力量的通力合作,体现了高超的领导激励艺术;源自于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体现了高超的权变领导艺术。军队战斗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之保障。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一支人民军队,通过武装斗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表现出强大战斗力,是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力的体现。这种战斗力的形成来自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来自于重视官兵物质利益和创新的军事民主;来自于正确的军事战略指导能力,官兵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能够根据变化的环境确定组织的职能;来自于政治建军的优势,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采取灵活的组织机构,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

屈玲君[4](2018)在《《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从国家、政府到地方、学校的大力推动下,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一环。职业教育也开始不遗余力地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且其弘扬的力度之大,受到各方的特别关注。“湘商文化”作为脱胎于传统湖湘文化,作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优秀地域文化之一,也备受学者们青睐,湘商文化进入湖南高职校园文化课程教育指日可待。本研究着眼于传承湘商文化的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在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理论构建。研究中主要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调查法。对湘商文化的内涵、湘商文化课程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对其湘商文化传承课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阐述和反思,并深入研究和探讨高职院校传承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第一章对已有的关于湘商文化以及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其对本研究的启示,并分析存在的不足。同时,界定了相关概念。第二章阐述了研究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价值。第三章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通过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湘商文化》这门课程的相关负责人及任课教师的访谈以及针对《湘商文化》这门课程设置的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的收集和分析,梳理并归纳湘商文化传承课程的现状。第四章对湘商文化课程传承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师资培训和课时配比这几个方面,为湘商文化传承课程建设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刘应君[5](2018)在《湖湘文化创新的价值原则与路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优秀的文化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需求,并为时代的发展作出贡献,湖湘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湖湘文化创新中应坚持统放结合、与时俱进、兼收并蓄、雅俗共赏的基本原则,应自觉防止文化保守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文化折中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倾向。新的历史时期创新湖湘文化需要更新文化理念,健全文化心态;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文化业态;重塑湖南形象,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群体;坚持兼容开放,实现整合超越。

黄世朋[6](2018)在《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研究》文中提出湖湘文化历经三湘民众千余年的发展、完善,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推崇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讲求经世致用的务实风格,弘扬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倡导百折不挠的精神气概。在湖湘文化的滋养下,三湘大地英才辈出,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涌现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湖湘文化的核心特质兼具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道德教育的双重功用,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颇具益处。中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故而加强中学生德育极为重要。湖湘精神与当代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高度契合,同时因时代局限性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糟粕内容,因此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掘湖湘文化的优秀德育资源,改善湖湘文化的德育环境,促进湖湘文化融入中学德育之中,将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学生道德素质和品质修养。本文在综合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湖湘文化的历史源流、内涵、特征、德育价值进行了阐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西方德育理论中寻找理论支撑,对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进行了实证分析,解读当前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其中原因。最后,从创设主体性条件、夯实现代性基础、开拓多元性格局三个宏观层面提出促进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的应用对策。

张蕊[7](2018)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城市群已经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资源要素的流通更加便捷,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单个城市的“单打独斗”,而是朝着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间的竞争发展。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城市——区域”发展模式,“集合”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大城市之间的共识。只有通过城市群才能更好地将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聚集起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形成强强联合的经济、文化和命运共同体,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如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都是当地经济、文化、社会高度发展与集中的区域,也是全球城市发展的典范。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群不断崛起和发展壮大,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之前普遍存在的省域和行政区经济正在逐步转向城市群经济。为了共同的利益诉求和谋求长远发展,区域合作成为广泛的共识,城市群也正在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各大城市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位置十分特殊,其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处于我国地理空间的核心位置,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新常态下引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在交通区位、历史文化、合作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当把握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受到空前重视的机遇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思路,利用资金、技术、创意等手段,促进区域内丰富多样、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积极寻求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推动发展要素的交流互动,使区域内的文化要素互相流通,文化感情更加密切,文化传统得到传承,文化优势充分发挥,以更好地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社会建设的和谐度和持续度,超越传统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促进城市群转型升级。本文分为七章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转化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章是绪论,首先阐明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城市群的崛起是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完成由战略构想到国家战略的升格后,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发,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也因之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即比较优势理论、协同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最后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交代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思路以及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第二章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基本要素情况,将长江中游历史文化资源分为物质型和非物质型两大类,再以历史文化主题为分类标准,选取部分特色鲜明、内涵深邃、保存完整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分析。在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具有独特鲜明的价值内涵,是区域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由此提炼出其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第三章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背景与目标,即必要性与可行性。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面临中部崛起、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文化产业将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历史机遇。长江中游城市群文化产业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雄厚的科技教育资源、密切的文化交流的基础,其产业化具有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等重大意义。第四章总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的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如文博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动漫游戏产业、节庆会展产业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突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动态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点与方向。第五章指出虽然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依然存在文化协同力度不够、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深入、文化资源整合不充分以及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将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继而探寻产生问题的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即文化认同感不足导致凝聚力缺乏、行政区划的阻隔影响了区域合作、农耕文化与内陆意识阻碍创新发展等。第六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中需要坚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兼顾原则,并分析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文化、制度、技术、创意、人才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即:增强文化认同,促进交流合作;改革体制机制,激发文化活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集聚;实施创新驱动,提升科技含量;优化文化环境,吸引人才聚集等,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第七章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阳素云[8](2018)在《湖南高校大学生创客文化构成路径及机制分析——基于湖湘文化影响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湖湘文化在湖南各大高校的教学开展中,不仅作为现阶段湖南高校教学的浓厚文化底蕴,更是各大高校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特殊化教育资源。创客文化是当今社会融合了科技、实践与创新等多方面共同发展的DIY文化。那么在湖南高校的大学生创客文化培养中,基于根本上就是在厚植创业文化,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学态势。由此本文基于湖湘文化的影响之下,针对湖南高校大学生的创客文化的具体构成路径及相应发展机制展开探讨,发现其中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

唐超学[9](2016)在《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研究(2000年-2015年)》文中认为三湘大地自古文人辈出,文脉源远流长,自古迄今留下了大量的不朽篇章。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作家同样用自己的生命、才情与心力,以丰富多彩的创作实绩,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对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探讨与把握,了解其发展态势、精神向度、审美特征、创作类型等,对于进一步推进湖南小说创作与研究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文学湘军的重振与文学事业的繁荣也有其重要的文化实践意义。整篇论文除绪论和余论外,主体部分由七章构成。绪论部分主要对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和述评,阐述论文的选题依据、行文思路与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论述21世纪湖南小说的创作语境。认为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有着先辈打下的坚实基础,有着老中青齐头并进的良好代际态势,也有着政府积极的主流引导。但是,市场化、欲望化语境,影视媒体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强势覆盖等,都给小说创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与冲击。但湖南作家能坚守人文精神,执着于创作的个性追求,为21世纪小说创作做出了自我的贡献。其中官场小说、乡土小说、知识分子小说、历史小说与网络小说成绩斐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二章重点探讨了21世纪湖南小说的精神向度与价值内蕴。认为深沉的忧患意识、朴素的生存意志和强烈的现世精神是21世纪湖南小说的主要精神维度。同时,三者有机统一,对底层民众的深入关注,对世俗生活的执着表现,让忧患意识有了质性内容,让现世精神充满生命主体意志。第三章着重论析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的审美特征。具体来看,21世纪湖南小说依然有着较为鲜明的地域色彩,更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画卷。而在民俗画卷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巫觋人文与土匪影像。同时,湖南21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对官场腐败吏治弊端的揭露,对农村与农民命运的关切,对知识分子立身处境的感慨,都表明湖南作家敢于直面生活的矛盾与冲突,敢于开掘生活的复杂矛盾,无不是现实主义立场的体现。与此同时,湖南小说创作中还有着一种绵长不竭的浪漫精神,这在小说中的环境叙写、情节安排与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有着精彩的体现。第四章主要考察21世纪湖南官场小说。无论是从创作队伍、作品数量与创作质量上,湖南21世纪的官场叙事都是蔚为大观。这些作品不仅对权力场中的腐朽与堕落进行了发露和批判,而且从民间视角,对官场中的人性进行了深层次多方位的立体呈现。但在他们对官场进行表现、对官员进行塑造的时候,其缺点与不足也随之敞开。从创作主体的叙事语态来看,可见到创作者们多对官场怀着一种宽容的理解,这种理解是认同与批判的交融含混,是既然如此也就如此的暧昧。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民主意识的暧昧与悲剧精神的缺乏,导致批判力度的减弱与审美价值的局限。第五章主要阐述21世纪湖南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是21世纪湖南小说的主体。在这些作品中,叙述者不仅对湖湘土地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种种变化给予了应有的关注,更将注视的目光投向了既往的历史。在对乡土叙述之时,既见到了湖湘沃土所涌动的如大地一般的生命元气,也见到了乡村中的苦难与不幸,愚昧与迷障。生命元气与大地血脉相通,是人类生生不息浑厚博大绵延不竭的生命源泉,精神迷障与人性顽疾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可能与生命的自由空间。第六章着重讨论21世纪湖南知识分子书写。21世纪湖南知识分子书写虽依然对知识分子的茫然彷徨,犹豫无奈有着深深的眷注,但因时代变化与代际差异等多种原因,湖南作家更多的是将知识分子投入到价值观念多元纷杂、商品大潮泛滥汹涌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直接进入到生活的炼狱去挣扎与探求。官场,商场,世俗生活是他们的追求场域,但他们同样也坚守着自己的人文立场与精神空间。但很有意味的是,他们在追求精神独立的同时,又陷入了世俗的泥淖,在追求人文立场的同时,又将自我的身份进行了暧昧化处理。如何寻找生命的依托,一切仍在探索之中。第七章重点阐释21世纪湖南历史小说。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湖湘历史叙事试图挣脱先前严肃崇高、宏大神圣的取向,不仅聚焦于底层人物的人生与命运,更是逐渐向着个体史、欲望史、偶然史等向度变化。同时,21世纪湖南历史小说更注重从底层人物身上叩问湖湘人民所特有的人格与精神。因湖南是多民族聚居地,湖南作家还对土家族、苗族历史进行了应有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主流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少数民族历史演进的忽略。余论部分重在思考与探寻湖南小说的局限和突破的向度。湖南小说虽在21世纪收获颇丰,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局限与障碍。最为关键的是因文化素养与生命视域的受限、乡土文化精神的依赖以及因循传统而形成的困境,一些作家学识素养与人生阅历的不足,文学创作视野狭窄局促,心态缺乏淡定从容。新世纪的湖南小说家要寻求突围,应进一步提升自我、开放视域,摆脱对政治、市场、传统的束缚,强化文学性追求,以更具前瞻的原创性,构建出湖湘特质与世界视野自然融合的亮丽小说景观。

张坚勇[10](2017)在《湖南人在上海的政治活动研究(1862-1949)》文中提出近代湖南人是一个较为活跃的群体,其中涌现的大量政治、军事、文化人才,在近代中国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走在现代化最前列的大都市,吸引了一大批外来移民。无论是数量名列前茅的江、浙、粤群体,还是老资格的闽、徽群体,都表现出较强的商业移民倾向,湖南人在上海落籍者从未以数量取胜,而落籍或流寓上海的湘籍群体,却一度在近代上海政治、军事和文教舞台上表现相当活跃。本文主要梳理和考察近代湖南人在上海的政治活动,分析湘籍群体在近代上海社会中有别于其它省籍群体的表现及特点。近代湖南人到上海发展有别于其它省籍群体。湖湘文化的熏陶培育了大量政治军事人才,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湖南人向外发展机遇,以及近代上海城市特殊地位和城市管理方式,三项因素综合叠加,使得湖南人在近代上海的活动以政治活动最为瞩目。据笔者统计,在上海的湘籍名人群体当中,有将近60%是政治军事人物,湘籍旅沪同乡组织的人员构成中也有着相同的体现,这是其有别于其他省籍群体的最大特点。1886年建立的湖南会馆是由寓沪的湘籍官绅所立;而1934年成立的湖南旅沪同乡会第一期会员当中,政、军、警、法等四类会员占据47%,超过了商界36%的会员数。晚清中国政坛上涌现了大批湘籍官僚,上海是湘籍官僚为官从政的一个重要城市,1873—1911年上海的23任道台,其中湖南人占据了7任(6人),为各省之最。这些湘籍道台在市政、洋务、对外交涉领域都颇有建树。除此之外,清末上海还活跃着一批湘籍革命志士。他们在上海创设革命组织,办报鼓吹革命,甚至还于1911年直接参与上海光复的军事斗争。民国时期,湖南人在上海的政治活动仍然较为活跃。表现在三个层面:一为辛亥之后,湖南政局动荡不已,旅沪湘籍人士凭借各种社会团体,依托上海较为宽松的活动空间,为改善湖南政局而呼喊甚至请愿。二为湘籍中共党员在中共建党和开展工人运动方面建树颇大。三为湘籍国民党员及部分流寓上海的政坛名人也有形形色色的表现。总之,从晚清到民国,在上海社会的政治舞台上,湘籍群体的参与度很高,湘籍群体的活动也以政治活动最为瞩目。

二、湖湘文化与湖南企业家成长机制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湘文化与湖南企业家成长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时期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
    4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的形成背景
    1.1 地域文化和个人早期经历的影响
        1.1.1 湖湘文化的熏陶
        1.1.2 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思想的影响
    1.2 现实需要
        1.2.1 打破信息封锁,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形象
        1.2.2 借助国际渠道,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1.2.3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第二章 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2.1 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的形成过程
        2.1.1 向世界发出中国共产党抗日和反法西斯的声音
        2.1.2 对美国方面进行宣传的态度转变与“定型”
        2.1.3 与共产国际及苏联有关方面的讯息联系趋于稳定
        2.1.4 争取并获得海外华侨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支持
    2.2 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的主要内容
        2.2.1 推动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
        2.2.2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
        2.2.3 表明中国共产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态度
        2.2.4 表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和意见
第三章 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启示
    3.1 历史作用
        3.1.1 成功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形象
        3.1.2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际宣传思想
        3.1.3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外交理论的基础
    3.2 现实启示
        3.2.1 树立主动宣传的思想意识,塑造中国形象
        3.2.2 练就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传递中国声音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湖南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与概念阐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湖南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现状
    第一节 产业现状
        一、湖湘文化源深脉广气足
        二、文化产业基础方兴日盛
        三、文化消费市场需求充足
        四、文化产业政策稳健开放
    第二节 品牌现状
        一、文化湘军引领下品牌示范效应突出
        二、重点门类增长下品牌整体建设显着
        三、新兴业态培育下品牌成长活力十足
        四、文化输出升级下品牌对外传播提升
第二章 湖南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发展困境
    第一节 产业发展困境
        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二、市场投入亟待增强
        三、政策机制尚待完善
        四、区域发展仍待均衡
    第二节 品牌发展困境
        一、资源整合力不足
        二、人才创新力不够
        三、品牌保护力欠缺
        四、品牌协同力薄弱
第三章 湖南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品牌化机制
    第一节 品牌化内涵
        一、品牌构成
        二、品牌特征
        三、品牌化意义
    第二节 品牌化机制
        一、形成要素
        二、形成过程
        三、培育模式
第四章 湖南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品牌化策略
    第一节 湖南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化的战略构建
        一、文化科技双轮驱动
        二、市场化机制运营
        三、品牌知识产权保护
        四、母子品牌协同发展
    第二节 湖南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化的具体对策
        一、品牌定位:特色化创新升级品牌文化内涵
        二、品牌培育:实行“一地一品”式分类培育
        三、品牌认证:科学化构建品牌认证标准体系
        四、品牌运作:多方合力构建利益共享模式
        五、品牌营销:打造“互联网+”平台营销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和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对象
        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理论框架
        二、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创新
第一章 政治领导力:确立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袖集体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袖核心的形成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最高领导层变化
        二、毛泽东党内领导核心地位的形成
        三、领导特质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确立
    第二节 组织确立领导核心的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点
        二、政治学视野下领袖的作用
        三、确立毛泽东领导核心意义
    第三节 中央集体领导和政治领导力
        一、中央集体领导形成过程
        二、政治路线与政治领导力
        三、战略策略与政治领导力
第二章 思想引领力: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指导思想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原因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过程
    第二节 领导思想产生领导力
        一、作为一种理念的思想
        二、领导思想具有领导力
        三、列宁建党学说的启示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引领力
        一、毛泽东思想与领导哲学
        二、毛泽东思想引领力的体现
第三章 组织领导力: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第一节 党组织内部激励建设
        一、红色文化
        二、思想建党
        三、延安整风
    第二节 党组织能力建设
        一、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二、培养全党群众工作能力
    第三节 党组织管理机制
        一、灵活的组织机构
        二、畅通的沟通渠道
        三、严格的政治纪律
第四章 社会号召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一、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二、建立“三三制”政权组织
        三、构建“相容性”制度机制
    第二节 统一战线内部激励建设
        一、通过共同领导发挥领导力
        二、通过利益共享来赢得民心
        三、发挥尊重激励的领导艺术
    第三节 统一战线组织能力建设
        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二、因时而异的统战政策
        三、因人而异的斗争策略
第五章 军队战斗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第一节 军队组织激励建设
        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重视物质利益的激励
        三、创新军事民主激励
    第二节 军队组织能力建设
        一、正确的军事战略
        二、重视官兵能力提升
        三、复合型的组织职能
    第三节 军队组织管理机制
        一、政治建军的优势
        二、灵活的组织结构
        三、严格的军事纪律
第六章 结论和启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主要启示
        一、对党的领导力的启示
        二、对组织领导力的启示
        三、对干部领导力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

(4)《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对湘商文化的研究
        二、对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湘商
        三、湘商文化
        四、湘商文化课程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开设《湘商文化》课程的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地域文化发展
    二、有助于传承湘商精神
    三、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商业素养
    四、有助于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效
第三章 《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现状——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第一节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概况
        一、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历程
        二、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湘商文化院的发展概况
        三、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推广湘商文化取得的优秀成果
    第二节 《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文本分析
        一、课程目标的描述与分析
        二、课程安排的描述与分析
        三、课程内容的描述与分析
        四、对配套教材的分析与描述
    第三节 《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结果
    第四节 《湘商文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的描述不够具体
        二、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过强
        三、课堂教学缺乏明确而详细的教学大纲
        四、《湘商文化》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五、《湘商文化》课程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分配不合理
第四章 《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策略
    第一节 制定清晰明确的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二、注重课程目标适切性
    第二节 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
        一、明确《湘商文化》的普通文化课程定位
        二、优化《湘商文化》课程内容选择与设计
    第三节 编写操作性强的教学大纲
    第四节 提高《湘商文化》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通过参与研究促进教学
        三、增强《湘商文化》任课教师的培训
    第五节 保证科学合理的课时配比
        一、增加《湘商文化》的学时和学分
        二、调整《湘商文化》课程的实践与理论课时配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致谢

(5)湖湘文化创新的价值原则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湖湘文化创新的价值原则
    1.1 统放结合
    1.2 与时俱进
    1.3 兼收并蓄
    1.4 雅俗共赏
2 湖湘文化创新应防止几种倾向
    2.1 防止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2.2 防止文化虚无主义倾向
    2.3 防止文化折衷主义倾向
    2.4 防止文化民族主义倾向
3 湖湘文化创新的路径选择
    3.1 更新文化理念, 健全文化心态
    3.2 利用现代科技, 创新文化业态
    3.3 重塑湖南形象, 打造文化品牌
    3.4 发展教育事业, 培养人才群体
    3.5 坚持兼容开放, 实现整合超越

(6)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难点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概述
    2.1 湖湘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2.1.1 湖湘文化的内涵
        2.1.2 湖湘文化的特征
    2.2 湖湘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
        2.2.1 增强中学德育人文底蕴
        2.2.2 形塑中学德育地域特色
        2.2.3 助推中学德育理论创新
    2.3 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的理论依据
        2.3.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传统文化与德育的相关思想
        2.3.3 杜威实用主义德育理论与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德育理论
第3章 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的实证分析
    3.1 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调查概要
        3.1.1 问卷内容的设计
        3.1.2 调查样本的选取
        3.1.3 调查结果概况
    3.2 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的成效与困境
        3.2.1 学生了解湖湘文化,但对其掌握缺乏广度和深度
        3.2.2 学生认同湖湘文化,但亲身践行有所欠缺
        3.2.3 教师传承湖湘文化,但自身湖湘文化素养不足
        3.2.4 学校认可湖湘文化,但重视程度差异明显
第4章 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4.1 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面临困境的内在原因
        4.1.1 湖湘文化本身蕴含的哲学意蕴相对深刻
        4.1.2 中学生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较为有限
        4.1.3 中学生自身传承湖湘文化的动力不足
    4.2 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面临困境的外在原因
        4.2.1 湖湘文化传承方式略显陈旧单一
        4.2.2 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的教育环境尚未形成
        4.2.3 湖湘文化德育理念受到西方文化冲击
第5章 促进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的应用对策
    5.1 创设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的主体性条件
        5.1.1 中学生要深化对湖湘文化的价值认知
        5.1.2 中学生要培育对湖湘文化的传承使命
        5.1.3 中学生要注重对湖湘文化的自我践行
    5.2 夯实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的现代性基础
        5.2.1 促进湖湘文化德育内容科学化
        5.2.2 推动湖湘文化德育载体专业化
        5.2.3 助力湖湘文化德育模式互动化
    5.3 开拓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的多元性格局
        5.3.1 政府统筹营造湖湘文化德育氛围
        5.3.2 学校贯彻深化湖湘文化德育理念
        5.3.3 教师提升自身湖湘文化德育素养
        5.3.4 家庭汲取内化湖湘文化德育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关于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研究的问卷调查
致谢

(7)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重、难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概况
    第一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构成
        一、物质型历史文化资源
        二、非物质型历史文化资源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价值
        一、独特的文化价值
        二、巨大的经济价值
        三、广泛的社会价值
第三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背景与目标
    第一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机遇
        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文化产业将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三、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基础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二、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
        三、雄厚的科技教育资源
        四、密切的文化合作交流
    第三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目标
        一、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三、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第四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现状
    第一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武汉城市圈进入文化产业发展加速期
        二、环长株潭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突出
        三、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特色产业分析
        一、文博创意产业
        二、文化旅游产业
        三、民间工艺美术产业
        四、动漫游戏产业
        五、节庆会展产业
第五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力度不够
        二、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深入
        三、文化资源整合不充分
        四、文化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文化认同感不足导致凝聚力缺乏
        二、行政区划的阻隔影响区域协作
        三、农耕文化与内陆意识阻碍创新发展
第六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
    第一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
        三、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兼顾原则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动力因素
        一、文化因素
        二、制度因素
        三、技术因素
        四、创意因素
        五、人才因素
    第三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对策
        一、增强文化认同,促进交流合作
        二、改革体制机制,激发文化活力
        三、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集聚
        四、实施创新驱动,提升科技含量
        五、优化文化环境,吸引高端人才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8)湖南高校大学生创客文化构成路径及机制分析——基于湖湘文化影响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客文化内涵体现
二、高校大学生创客文化培养意义体现
三、基于湖湘文化影响下的湖南高校大学生创客文化构成路径
    1. 以时代精神为引领, 践行思辨求新开拓创新精神
    2. 以校园创业活动作为载体, 促进大学生思辨创新认知
    3. 以活动项目实践作为新载体, 推行大学生敢为人先创新精神
    4. 强调“求真务实”, 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效性
四、基于湖湘文化影响下的湖南高校大学生创客文化机制建设
    1. 构造开放性、定制型的创客空间
    2. 重视教师角色、构造专业化教学团队
    3. 完善评估体系、培养创新大学生提供机制保障

(9)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研究(2000年-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二、选题依据、基本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学语境与创作概况
    第一节 小说创作的多元语境
    第二节 创作群体的涌现与个性化探求
    第三节 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
第二章 时代蜕变中的精神向度
    第一节 深沉的忧患意识
    第二节 朴素的生存意志
    第三节 强烈的现世精神
第三章 立足现实的审美追求
    第一节 民俗画卷与巫觋人文
    第二节 匪事叙述与另类英雄
    第三节 现实精神与浪漫风韵
第四章 蔚为大观的官场叙事
    第一节 庞大创作力量与骄人业绩
    第二节 权力阶层中的多样生态
    第三节 现代民主与传统人文的错杂
第五章 浊重浑朴的乡土画卷
    第一节 湖湘乡土叙事的传统与转向
    第二节 乡村历史蜕变的再度审视
    第三节 土地的眷恋与远离的艰涩
第六章 直面困窘的知识分子书写
    第一节 湖湘知识分子书写的流变
    第二节 价值认同的寻求及可能
    第三节 人文精神的持守与尴尬
第七章 突破主流藩篱的历史言说
    第一节 湖湘历史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还原历史与瞩目民国
    第三节 家族、个体与时代的激荡
余论
    一、素养、视野和心态的局限
    二、原创精神与超越的可能
参考文献
后记

(10)湖南人在上海的政治活动研究(1862-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上海湘籍群体分析
    第一节 湘籍群体数据考察
        一、数量、职业类型
        二、政界湘籍名人的聚集
    第二节 湘籍政治人物活跃的原因
        一、湖湘文化的孕育
        二、太平军与湘军征战的影响
        三、湖南区位与上海的吸引
第二章 上海政坛的湘籍军政官僚群体
    第一节 湘籍军政官僚群体概述
        一、清末湘籍官僚
        二、民国湘籍军政人员
    第二节 个案分析:湘籍道台群体
        一、湘籍道台的出身
        二、湘籍道台的事业
第三章 湘籍群体的革命事业
    第一节 清末湘籍革命党人的事功
        一、革命党人出入上海
        二、创设革命组织
        三、办报鼓吹革命
        四、参与上海光复
    第二节 湘籍中共党员的奋斗
        一、上海中共机构中的湘籍党员
        二、湘籍中共党员个案考察
第四章 湘籍同乡组织及其政治请愿活动
    第一节 湖南旅沪同乡组织变迁
        一、湖南会馆与瞿真人庙
        二、湖南旅沪同乡会
    第二节 湘籍同乡团体的政治请愿
        一、请愿活动的类型
        二、上海的驱张运动
        三、请愿活动的特点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湖湘文化与湖南企业家成长机制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时期毛泽东国际宣传思想研究[D]. 吴超婕.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2]湖南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化研究[D]. 胡慧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D]. 苗贵安.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4]《湘商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屈玲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5]湖湘文化创新的价值原则与路径选择[J]. 刘应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05)
  • [6]湖湘文化融入湖南省中学德育研究[D]. 黄世朋. 湖南大学, 2018(01)
  • [7]长江中游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D]. 张蕊.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8]湖南高校大学生创客文化构成路径及机制分析——基于湖湘文化影响视角[J]. 阳素云.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 [9]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研究(2000年-2015年)[D]. 唐超学. 湖南师范大学, 2016(10)
  • [10]湖南人在上海的政治活动研究(1862-1949)[D]. 张坚勇.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湖南文化与湖南企业家成长机制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