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在四杆热锯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在四杆热锯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一、可编程控制器在四连杆热锯电控系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勇[1](2019)在《一种登高平台消防车的控制系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日新月异,涌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城市建筑中逐渐普及,因此火灾也成为伴随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消防车目前作为火灾救援的重要设备越来越受到重视,消防法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大了对消防车辆的投入,采购一批国内外先进的举高消防车来装备部队。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CAN总线技术的广泛应用,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及建筑机械智能化及自动化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消防车控制系统,是消防车目前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开发消防车的智能控制系统,对提高消防车的性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更加适应消防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本文根据消防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EPEC控制器的消防车控制系统功能开发模型。该模型实现消防车辆动作安全逻辑控制,车辆状态实时监控,故障诊断监控及参数标定等功能。本文以DG42C1型登高平台消防车为例,研究基于EPEC系列控制器的消防车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上下车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实现方法。实现了基于EPEC系列控制器的定点导航、轨迹记忆、消防作业控制应用,使用人机交互系统对控制系统进行在线实时监控。此控制系统使消防车操作更加精确,智能化水平达到提高。该论文有图27幅,表4个,参考文献53篇。

赵立胜[2](2020)在《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采煤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炭的开采量逐渐增大,煤矿开采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采煤沉陷严重破坏地表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居条件。固体充填开采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煤矿开采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煤炭开采带来的废弃物堆积、地表塌陷等问题。固体充填液压支架是实现固体充填开采技术的关键设备之一,集采煤支护与充填支护为一体,保证工作面人员的人身安全及机械设备的安全。为进一步提高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水平,展开了对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首先对固体充填采煤基本工艺与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进行研究分析,概述了自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布置充填系统所需传感器,确保采集多源信息的准确性,然后进行多源融合,综合分析,为充填效果提供完整判据,实现推压密实机构自动循环作业,提高充填质量。第二,设计了固体充填液压支架控制系统的硬件架构,并对用到的PLC、行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进行了选型;根据充填系统的控制要求,对支架控制器进行了设计。第三,基于固体充填液压支架的工作过程及固体充填开采工艺,对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进行了设计,主要有充填液压支架单架单动作、单架联动、自动补压和报警等。最后对监控系统进行设计,增加人机互动功能。根据充填开采技术,利用组态王软件设计了相关的监控界面、报警界面、数据报表等。监控界面的增加,方便工作人员更加有效率的对相关设备实施监控;进行了模拟调试,实现对支架动作的控制;进行了工程应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提高了充填的效率。对固体充填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为充填采煤技术自动化方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舒鑫[3](2019)在《高地隙植保机转向与调平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机械、液压、电子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植保机械正朝着高效、智能、多功能等方面发展。本文开展了对南方水田高地隙植保机转向与调平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确定适合南方丘陵地区的高地隙植保机方案,并针对作业的实际要求,确定植保机的转向模式,并对整机的转向与调平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与安装,软件编写进行相关设计与研究。针对高地隙植保机的两轮转向和四轮转向必须满足阿克曼转向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转向系统的角度控制数学模型,确定最小转弯半径,对多种模式下的四轮独立转向软件流程图进行分析。为了更好的完成高地隙植保机底盘离地间隙调节和调平控制,本文设计一种底盘自动调平控制策略及硬件系统,采用STM32F103VET6微控制器作为主控芯片,系统实时检测四个支腿倾角以及底盘的水平倾角,采用Kalman滤波算法对倾角数据处理,针对高地隙植保机底盘的离地间隙和调平控制过程中,因负载不对称导致系统易出现超调现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参数自适应PID算法对液压缸位移进行控制。为了验证本算法对液压缸位移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单支腿的阀控液压缸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利用Matlab软件下的Simulink工具箱建立常规PID控制、常规模糊控制、自适应模糊PID控制三种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的超调小,收敛速度快,响应迅速,同时在AMESim软件中建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采用自适应PID算法对液压油缸在不同负载下的位移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液压缸能较好的完成位移仿真,几乎不存在超调,静态误差小,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位置误差控制法+角度误差控制法的调平控制策略,并通过试验证明,该自动调平系统能完成离地间隙调节和底盘调平,响应时间为0.45s,静态平均水平误差≤0.25°,最大误差0.45°,均方根误差≤0.27°;动态平均水平误差≤0.64°,最大误差0.81°,均方根误差≤0.34°。系统运行稳定,响应灵敏,满足植保机的作业要求。

林立新[4](2019)在《国内新型中棒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本论文程序设计环境为ABB 800xA PLC控制系统,编程过程中调用了大量集成度较高的功能块,较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现在没有成型的功能使用说明。该控制系统还有其它优点,如集成度高,包含了高速度输入输出模块、计算模块,控制器的状态能通过画面直接呈现达到可视化显示目的,能及时诊断出现的内部问题并显示在报警画面上,能跟踪所有操作项可逆向复原当时情况。本文基于工艺设计说明书,结合对ABB 800xA控制系统的理解,针对棒材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功能块:速度级联、飞剪剪切、倍尺上冷床、冷剪定尺剪切和成品收集和打捆等等开展了本设计。该设计成果已经在线运行,达到生产稳定、故障率低、生产效率高、单位小时产量达标等目的,实现预期目标。本论文首先介绍:速度级联、飞剪剪切、倍尺上冷床、冷剪定尺剪切和成品收集和打捆工作原理或数学模型,然后提出具体实现方法,并通过大量关键程序展现实现思路。

张能强[5](2019)在《农村电商快递纸箱全方位绕包封棱打包机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农业电商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快递打包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农业电商打包时除了封口之外,还需要对其进行环形缠绕,打包要求较高,采用人工打包劳动力不足,而又没有相关专用机械,打包环节成为整个流程的短板。针对此问题,本文针对农业电商快递纸箱全方位绕包封棱打包机进行了研究设计,主要工作内容有:(1)对快递打包行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到目前农村快递行业采用最多的为一字缠绕和十字缠绕的打包方式,且存在规格多样,打包复杂,要求较高,人工速度慢,又缺乏相关机械等问题。总结针对该行业打包机械的需求,为机械设计奠定基础。(2)提出整机设计需求。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够自动适应1-12号邮政纸箱各种尺寸,同时完成多个方向封箱缠绕封棱,保证贴合质量和速度的及机身小型化的设计要求。(3)提出绕包缠绕机构方案,设计三轴变速连续旋转运行方案。采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理论计算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绕包机构缠绕机架的干涉条件,设计了三轴变速连续旋转方案,使三个轴上的缠绕机架能够正常运行,实现三个方向同时绕包功能,效率为三个方向依次间歇旋转打包的2倍,使每件包裹缠绕打包阶段时间控制在10s以内。(4)分析装夹定位方式,提出装夹方案。结合装夹机构与缠绕机架三维空间内的位置关系,设计了一种动态装夹方案,即装夹支承点随缠绕机架旋转的位置不断伸出或缩进,防止与缠绕机架发生干涉,且保证对纸箱的正确定位。(5)实物模型及虚拟样机分析验证机构。对缠绕机构建立比例模型,按照设计的运行方案进行控制,证明该方案可行。且通过整体三维模型进行静态干涉及动态干涉检验,证明整个机械结构装配关系合理,且不会发证干涉,整机运行方案合理。此机械能够在同一个工位上完成对纸箱的一字缠绕、十字缠绕的工作,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人为选择不同的打包方式;也能够适应邮政标准快递纸箱的各个规格,且不需要人工调节,达到柔性包装;且机器整体架构较小,能够满足各种中小型场合的需求,适应性强,能够满足农村电商快递打包要求。

张雨[6](2019)在《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动态变阻尼膝关节假肢研究》文中认为膝关节假肢是膝上截肢患者恢复腿部功能和外观的重要辅助装置,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动态变阻尼膝关节可以有效地补偿膝上截肢患者的部分运动能力。为了能够使膝关节假肢能够很好地模拟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使膝上截肢患者也能拥有自然的步态,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源多驱”式外骨骼刚柔联动控制方法研究》(91748110)资助下开展了对变阻尼膝关节假肢的研究。根据人体膝关节的结构特点和运动过程中膝关节的运动特性,进行了膝关节假肢的假肢机构分析和设计,根据步行状态下的步态状态和能量转化特性制定了一套带有假肢运动过程能量回收的膝关节假肢步行工作模式,并结合工作模式设计了假肢阻尼缸的液压油路和步行状态下的控制方法。还根据假肢机械结构分析了假肢的传感系统需要测量的关键参数,讨论了假肢的各种关键参数的测量方法以及相应的传感器选择。设计了假肢传感器系统以及假肢控制器的软件和硬件,使假肢控制器能够采集传感器数据、控制伺服阀、进行假肢算法运行调试等任务。最终还进行了假肢的传感器测量试验和伺服阀控制试验。研制的假肢传感器系统和假肢控制板具有实用可靠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采集到假肢控制的关键参数,通过假肢控制板对液压回路的流量伺服阀进行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为变阻尼假肢的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师毓[7](2019)在《纯电动履带式遥控绿篱机电控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各行业对能源、物流等时效需求逐渐提升,使得高速公路的建设迈入了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高速公路的绿化养护面积占有率也随其快速修建而呈现指数增长趋势。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两侧边坡及立交桥附近匝道的植被修剪仍以人工为主,修剪效率较低且不能够适应高速公路绿篱养护繁重的作业任务,迫切需要研制适用于此地形的绿篱修剪养护设备。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劳动力支出,提高公路绿篱修剪作业效率,同时为适应新时代环保理念,本课题组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高速公路边坡及立交桥匝道植被绿篱作业的纯电动履带式遥控绿篱机。本文对绿篱机的电控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本文首先对纯电动履带式遥控绿篱机的动作过程及性能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已有较为完善的纯电动工程机械及纯电动汽车理论知识,对绿篱机总体电气控制方案进行了设计,并确立了以Wi-Fi为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方式。按照功能对绿篱机控制系统进行子系统划分,分别对绿篱机各控制子系统主要部件进行了计算与选型。针对整车控制系统,对各控制对象所需的控制信号特点进行分析,选用意法半导体生产的STM32F103ZET6为主控制芯片,对绿篱机整车控制器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同时对绿篱机辅助系统进行了电气设计。采用CAN总线技术为核心通信方式对绿篱机各控制系统通信进行了ID与数据域的分配,并采用模块化思想完成了对整车控制器软件部分的设计。采用LABVIEW编写的上位机程序通过Wi-Fi下发控制指令,完成对整车控制器CAN网络控制报文的收发,并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表明:采用Wi-Fi方式对CAN网络电控系统控制方式能够达到对绿篱机远程控制的目的,为绿篱机电控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董致新[8](2019)在《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主要用于露天矿开采和大型基建工程,其特点是工作重量大、装机功率大、工作环境恶劣、能量消耗大。液压挖掘机采用的液压系统运行时能量效率很低,平均效率只能达到30%40%,因此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研究对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电液控制系统设计和节能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依托项目中设计的15 m3液压挖掘机为这一吨位的国内首台机器,缺乏相关设计经验和依据。针对这一现状,利用机电液联合仿真虚拟样机模型,对新机型使用的电液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设计,全面分析了其工作性能。最后对生产的15 m3液压挖掘机物理样机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得到完整的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虚拟样机建模方法。在全面分析大型液压挖掘机能耗和控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引入大型液压挖掘机。为了便于验证和分析该控制系统,首先建立了基于6 t液压挖掘机的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试验平台,在该平台基础上进行了进出口独立控制液压系统的控制策略和节能效果的分析验证。在此基础上,以76 t级挖掘机为平台,设计了以目前挖掘机常用的负流量控制系统为基础的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并设计了基于液-气储能平衡原理的动臂势能回收系统。新系统全面考虑了大型工作装置重量大、启动惯性大的特点。通过了实验和仿真分析,证明新系统全面提高了挖掘机能效。进一步的,针对目前挖掘机动臂能量回收系统的工作特点,建立了基于多物理场耦合方法的蓄能器热固流耦合模型。得到蓄能器工作过程气体容腔内部的动态压力分布、温度分布和气体运动规律,并分析了蓄能器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利用建立的模型进行蓄能器选型参数优化并通过实际机器验证选型的有效性。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将进出口独立控制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和液-气储能平衡的动臂势能回收系统推广到了更大吨位的20 m3液压挖掘机的设计中,并通过虚拟样机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本文主要研究成果为:(1)利用电液联合仿真虚拟样机设计了国内第一台斗容15 m3的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样机电液控制系统。(2)提出了泵阀复合控制的进出口独立控制液压系统并建立了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新系统的控制策略。(3)提出了基于液-气储能平衡原理的大型液压挖掘机势能回收系统,并在76 t挖掘机样机上验证。(4)将进出口独立控制的电液控制系统和液-气储能平衡的动臂势能回收系统进行了推广,设计了采用在20 m3液压挖掘机原型机上的新型系统。

杨巍[9](2019)在《基于分层在线优化的板球系统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板球系统是为教学与研究开发的实验平台,对于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运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课程,是一个便于进行验证与分析的教学平台。与二维球杆控制系统相比,板球系统的控制过程更为复杂,非线性、不稳定等特性表现更为突出,板球系统的易用性与典型性引起专家学者广泛关注。此外,板球系统在非线性领域中也有涉及,如系统分析及建模、机械结构设计、路径规划等诸多领域,易结合等特性使得板球系统不管在工程应用中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对板球系统进行控制实验时,影响板球系统控制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系统运行时外部环境如光照、抖动对系统控制精度影响较大;二是小球在实验平台上的滚动速度,当实验目标要求小球运行路径曲率较大或者要求小球滚动速率较快时,对系统稳定性与控制精度提出更高要求。针对以上问题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针对系统参数单一控制精度过低问题,提出蛙跳算法与PID相结合的策略。蛙跳算法在仿真实验中用于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整定和优化,但这种过程多属于离线优化过程,参数的离线优化与单一性制约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板球系统运动控制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利用蛙跳算法具有自学习的能力与传统PID控制器进行结合。对传统蛙跳算法局部更新策略进行多项优化与改进,提出聚集度因子和演化度因子,优化过程中动态调整蛙跳算法子群规模,实现控制参数在线自我学习和在线自动整定与校正,设计SFLA-PID自整定控制算法,提高实验平台控制精度。(2)针对小球运动速率过快曲率较大等问题,设计出分层在线优化控制器。底层控制器采用SFLA-PID自整定控制算法,完成系统参数自我学习和在线自我校正功能,提高实验平台控制精度;上层控制器采用辅助功能控制器,对小球的运行速率进行监督。在固高科技公司GPB2001型板球系统平台上,采用分层控制器分别进行定点控制试验和跟踪预定轨迹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说明,分层在线优化控制方法具有可行性,精度较高,鲁棒性较好。

付卫强[10](2019)在《玉米免耕精密播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玉米精密播种可以提高玉米单产。玉米精密播种的行距、株距以及播种深度的均匀度与稳定性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证。针对播种机开沟深度易受机组质量、土壤质地、田地地形等外界因素影响,进而影响播种深度一致性的问题,开展了播种深度一致性控制方法研究,开发了播种单体下压力控制系统。针对玉米播种作业过程中小麦残茬和地表秸秆致使地轮滑移率变化范围大导致粒距均匀度降低的问题,开展了玉米播量控制技术研究,研制了种肥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试验与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研究了地形变化与作业速度耦合对播种深度一致性的影响。为了保证试验地形的可重复性以提高试验效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地形上下起伏和倾斜的农田地形模拟系统。以限深轮与地表压力为对象开展地形与作业速度耦合对播种深度一致性影响的研究。通过低、中、高3种作业速度下的台架试验发现,播种深度小于设定值的概率分别为0.39%、0.94%和4.20%。试验结果表明,地形变化和作业速度对播种深度合格率和变异系数产生影响是非线性的,随播种作业速度增大播种深度不合格率成几何级数增长。(2)研究了播种深度一致性控制方法。针对被动作用式机械仿形机构的不足,开展了主动作用式播种深度一致性控制方法研究。以2BQX—6型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为平台,研制了玉米播种单体下压力控制系统。通过对系统进行数字建模仿真确定了 PID控制器参数,并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系统性能田间静态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超调量≤29.00%,控制误差≤5.00%,能满足一般控制系统控制精度要求;系统性能田间动态测试结果表明,下压力与目标下压力值相一致,限深轮保持与地表紧密接触,播种深度受地形变化变化影响很小。(3)设计了玉米种肥播施控制系统。针对地轮驱动播种机存在地轮滑移率变化范围大导致粒距均匀度差的问题,开展了玉米播量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农机作业速度测量方法研究,提出一种基于GNSS/IMU技术组合测速方法并研制相应测速装置。对种肥播施控制系统进行了延时测试。地轮驱动、基于单点GNSS测速的电控系统、基于GNSS/IMU组合测速的电控系统延迟距离最大值分别为56.4 cm、191.2 cm、97.6 cm。基于GNSS/IMU组合测速的电控系统延迟距离指标优于基于单点GNSS测速的电控系统。对种肥播施控制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验证试验。静态排肥量误差和动态排肥量误差分别为2.79%和4.91%。静态排种量误差和动态排种量误差分别为1.64%和3.44%,满足一般控制系统控制精度要求。(4)进行了播种质量控制系统田间试验。在播种深度判定标准为5.0±1.0 cm时,下压力机械调控方式和下压力电控调控方式下的播种深度合格率均值分别为77.04%和90.37%,将播种深度判定标准提高至5.0±0.5 cm后,对应播种深度合格率分别为31.11%和56.30%。按地轮驱动和播量控制系统驱动的进行播种试验,平均粒距合格指数分别为87.25%和96.00%。在缩小正常粒距40%的范围内,相应的粒距合格指数分别为63.23%和90.01%。播种质量控制系统能提高种子深度一致性和种子粒距均匀度。

二、可编程控制器在四连杆热锯电控系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编程控制器在四连杆热锯电控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登高平台消防车的控制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2 登高平台消防车总体介绍
    2.1 登高平台消防车的结构
    2.2 登高平台消防车液压系统
    2.3 登高平台消防车电气系统
    2.4 登高平台消防车消防系统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EPEC控制器的消防车控制系统
    3.1 硬件组成
    3.2 下车控制系统
    3.3 上车控制系统
    3.4 本章小结
4 消防车控制系统应用
    4.1 消防车定位导航系统应用
    4.2 消防车臂架轨迹记忆与回放应用
    4.3 消防操作智能控制及动态监控平台应用
    4.4 消防车人机交互系统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充填开采与支架控制技术现状
        1.2.2 国内充填开采与支架控制技术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概述
    2.1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
    2.2 固体充填开采基本工艺
    2.3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2.3.1 自动控制系统总体概述
        2.3.2 自动控制系统单体结构
    2.4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要求及技术指标
        2.4.1 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要求
        2.4.2 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指标与要求
    2.5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2.6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集成
        2.6.1 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2.6.2 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3.1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控制器硬件架构
    3.2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控制器硬件选型
        3.2.1 可编程控制器选型
        3.2.2 煤矿井下传感器的选用标准
        3.2.3 传感器的选型及工作原理
    3.3 电源选型
    3.4 通信网络的选择
    3.5 液压支架控制器面板设计
    3.6 PLC端口地址分配表及外围接线图
    3.7 PLC外围接线图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控制器工作模式
    4.2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控制器编程语言选择
    4.3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控制器软件设计
        4.3.1 单架单动作程序设计
        4.3.2 单架顺序联动顺序
        4.3.3 充填液压支架充填顺序
        4.3.4 自动补压程序设计
        4.3.5 充填液压支架架间喷雾控制设计
        4.3.6 充填液压支架移架动作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监控系统设计
    5.1 监控系统设计
    5.2 监控界面设计
    5.3 监控系统命令语言
    5.4 控制系统调试
        5.4.1 调试工具
        5.4.2 调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现场试验与工程应用
    6.1 现场试验
        6.1.1 传感器的布置
        6.1.2 监控系统
        6.1.3 支架控制器
    6.2 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应用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3)高地隙植保机转向与调平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植保机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地隙植保机总体设计
    2.1 概述
        2.1.1 高地隙植保机总体结构设计
        2.1.2 转向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
        2.1.3 离地间隙与调平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
    2.2 控制器选型
    2.3 高地隙植保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3.1 Code 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简介
        2.3.2 控制器软件流程设计
        2.3.3 主程序设计
        2.3.4 信号采集与状态监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地隙植保机转向系统设计
    3.1 概述
        3.1.1 汽车转向系统发展与现状
        3.1.2 转向系统分类及原理
    3.2 转向模式选择
    3.3 高地隙植保机转向原理
        3.3.1 阿克曼转向原理
        3.3.2 高地隙植保机转向原理设计
    3.4 转向液压系统设计
    3.5 硬件选型与安装
        3.5.1 传感器选型
        3.5.2 转向角度的检测
    3.6 转向模式数学模型分析
        3.6.1 两轮转向系统数学模型
        3.6.2 四轮转向系统数学模型
        3.6.3 转向模式软件流程图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离地间隙与底盘调平控制系统设计
    4.1 概述
    4.2 离地间隙和调平系统总体设计
        4.2.1 地隙调节和调平机械结构设计
        4.2.2 地隙调节和调平液压系统设计
    4.3 调平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3.1 开发板选择
        4.3.2 RS485通信电路
        4.3.3 RS232通信电路
        4.3.4 电源电路
        4.3.5 驱动模块
        4.3.6 倾角传感器
    4.4 调平方法与策略及分析
        4.4.1 调平方法与调平策略
        4.4.2 数学模型
        4.4.3 调平范围分析
        4.4.4 虚腿控制
    4.5 调平软件系统设计
        4.5.1 系统功能
        4.5.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5.3 控制策略软件设计
        4.5.4 卡尔曼滤波算法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阀控缸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5.1 阀控缸数学模型
    5.2 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原理
    5.3 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5.4 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
    5.5 AMESim液压系统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转向与调平系统试验
    6.1 转向角度传感器标定
        6.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2 试验数据分析
    6.2 转向模式控制效果综合试验
    6.3 离地间隙与调平控制系统试验
        6.3.1 地隙调节与调平控制策略验证试验
        6.3.2 手动与自动调节对比试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国内新型中棒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来源
        1.2.1 产品尺寸精度控制
        1.2.2 自动温度控制
        1.2.3 轧制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国内同类工作研究现状
第2章 设计简介
    2.1 设计宗旨
    2.2 设计任务
    2.3 程序中关键程序块简介
    2.4 主要研究成果
    2.5 系统结构简介
第3章 中棒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编程设计
    3.1 通讯网络设计
    3.2 软件系统简介
    3.3 飞剪控制模块设计
        3.3.1 飞剪控制模型计算
        3.3.2 剪刃位置及速度控制
        3.3.3 倍尺剪切优化模型
        3.3.4 飞剪控制程序编制
    3.4 速度级联控制
        3.4.1 物料跟踪
        3.4.2 棒材线轧制过程微张力控制
        3.4.3 活套控制
    3.5 倍尺上冷床
        3.5.1 控制裙板冷床的控制原理
        3.5.2 设备功能介绍
        3.5.3 控制过程分为分钢、制动和上冷床三个步骤
        3.5.4 倍尺上冷床程序编制
    3.6 对齐辊控制
    3.7 步进齿条式冷床控制
    3.8 编组输出链条和移钢小车
    3.9 冷剪定尺剪切
        3.9.1 冷剪定尺剪切
        3.9.2 定尺剪切过程
        3.9.3 剪切区输出辊道的控制
    3.10 冷剪定尺剪切
        3.10.1 冷剪定尺剪切
        3.10.2 热锯工作顺序步骤介绍
    3.11 收集、成捆、称重
        3.11.1 缓冷收集线
        3.11.2 收集线
        3.11.3 打捆机、称重、挂牌
    3.12 PSM系统介绍
第4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农村电商快递纸箱全方位绕包封棱打包机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封箱绕包研究现状
        1.2.1 快递纸箱的规格
        1.2.2 目前封箱缠绕的方式
        1.2.3 封箱绕包机械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工作主要内容与方法
2 快递纸箱绕包封棱打包机总体结构及原理
    2.1 绕包封棱打包机需要实现的功能
    2.2 快递纸箱绕包封棱打包机总体方案
        2.2.1 纸箱绕包封棱打包机的整体结构
        2.2.2 纸箱绕包封棱打包机的各部分结构
        2.2.3 纸箱绕包封棱打包机的工作过程
        2.2.4 纸箱绕包封棱打包机的主要参数
3 绕包封棱系统设计
    3.1 绕包机构的设计
        3.1.1 绕包机构缠绕机架的运动学模型
        3.1.1.1 绕包机构缠绕机架的运动方程
        3.1.1.2 缠绕机构臂正常运行条件
        3.1.1.3 缠绕机架绕包杆干涉条件方程建立
        3.1.2 运动方程求解及运动方案设计
        3.1.3 缠绕机架比例模型建立及方案验证
        3.1.4 缠绕机架设计
        3.1.4.1 机架在每个尺寸参数确定
        3.1.4.2 缠绕机架旋转轴的设计
        3.1.4.3 缠绕机架臂的设计
        3.1.4.4 缠绕机架杆的设计
        3.1.5 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3.1.5.1 选定有限元分析零件
        3.1.5.2 缠绕机架有限元分析结果
        3.1.6 封箱机头的设计选择
    3.2 压紧抚平机构设计
    3.3 封棱粘贴机构设计(选装)
4 装夹系统设计
    4.1 装夹机构的设计
        4.1.1 装夹定位分析
        4.1.2 装夹夹紧分析
        4.1.3 装夹机构运动学分析
        4.1.4 装夹机构结构设计
        4.1.4.1 总体方案设计
        4.1.4.2 伸缩滑轨结构设计
    4.2 气压传动系统设计
        4.2.1 伸缩气缸系统设计
        4.2.2 真空吸盘系统设计
        4.2.3 气压系统气源设计选型
5 电控系统设计
    5.1 控制器选型
    5.2 步进电机的选型及控制
        5.2.1 运动学计算
        5.2.2 步进电机细分数m
        5.2.3 电机型号选取
        5.2.4 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案
    5.3 电磁阀的控制方案
    5.4 控制系统逻辑顺序
6 机械系统虚拟样机的建立及分析
    6.1 机械系统虚拟装配
        6.1.1 建模及机构虚拟装配
    6.2 静态干涉检验
    6.3 运动仿真及分析
7 总结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动态变阻尼膝关节假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假肢膝关节基本原理
        1.2.1 被动假肢膝关节
        1.2.2 主动假肢膝关节
        1.2.3 半主动假肢膝关节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人体膝关节运动模型研究
    2.1 人体膝关节结构模型分析
        2.1.1 人体平面定义
        2.1.2 人膝关节解剖结构
        2.1.3 膝关节模型抽象
    2.2 人体膝关节行为模型分析
        2.2.1 膝关节运动极限
        2.2.2 人体行走步态
    2.3 膝关节假肢的设计目标
        2.3.1 机械系统设计目标
        2.3.2 传感系统设计目标
        2.3.3 控制系统设计目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假肢膝关节机械结构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样机整体构型研究
        3.1.1 假肢的整体组成
        3.1.2 膝关节假肢的结构构型及运动学特性
    3.2 膝关节假肢系统工作过程及液压缸油路设计
    3.3 假肢控制系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膝关节假肢传感器研究
    4.1 传感器系统总体方案研究
    4.2 假肢受力与行走重心的测量
        4.2.1 弹性体形状与受力分析
        4.2.2 应变片使用与注意事项
        4.2.3 测量弯矩时的应变片布置
        4.2.4 测量拉压时的应变片布置
    4.3 关节扭矩的测量
        4.3.1 弹性体受力与应变
        4.3.2 弹性体应变测量
    4.4 转角测量
        4.4.1 转角测量方案分析
        4.4.2 各向异性磁阻磁场传感器的转角测量原理
    4.5 惯性测量单元IMU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膝关节假肢控制系统硬件研究
    5.1 传感器测量电路研究
        5.1.1 应变测量模块的硬件研究
        5.1.2 转角测量的硬件研究
        5.1.3 惯性传感器的硬件设计
    5.2 阀控制系统硬件研究
        5.2.1 电机驱动硬件研究
        5.2.2 阀的伺服控制
    5.3 假肢的主控制器设计
        5.3.1 最小系统
        5.3.2 辅助功能
        5.3.3 板载电源管理系统
        5.3.4 膝关节传感器接口
        5.3.5 假肢控制电路板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控制系统软件研究
    6.1 系统软件构成
        6.1.1 软件的组织结构
        6.1.2 主程序分析与研究
    6.2 传感器信息读取
        6.2.1 ADC信号采集与转角拟合
        6.2.2 传感器数据读取
    6.3 阀伺服控制
    6.4 控制策略
        6.4.1 膝关节控制过程状态机
        6.4.2 步行过程的支撑相阶段检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7.1 控制器电源系统试验
    7.2 节流阀伺服控制试验
    7.3 转角测量试验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纯电动履带式遥控绿篱机电控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园林修剪设备现状
        1.2.2 国内绿化修剪设备发展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来源
第二章 绿篱机电控方案设计
    2.1 绿篱机作业环境分析及总体结构
        2.1.1 作业环境分析
        2.1.2 绿篱机功能要求
        2.1.3 绿篱机总体结构
    2.2 动力驱动选择
    2.3 绿篱机电控系统方案需求分析
    2.4 绿篱机电控方案设计
        2.4.1 绿篱机机身电控方案设计
        2.4.2 绿篱机遥控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篱机控制系统设计
    3.1 动力控制子系统设计
        3.1.1 行走电机参数与型号确定
        3.1.2 电机控制器选型
        3.1.3 电动推杆的选型
        3.1.4 动力电池参数确定
    3.2 遥控子系统设计
        3.2.1 Wi-Fi工作模式
        3.2.2 Wi-Fi转 CAN的实现
    3.3 整车控制子系统设计
        3.3.1 整车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3.3.2 整车控制器需求及信号分析
        3.3.3 整车控制器芯片选型与总体架构
        3.3.4 整车控制器最小系统设计
        3.3.5 控制系统输入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3.6 输出功率驱动电路
        3.3.7 通信电路设计
        3.3.8 其他辅助电路设计
        3.3.9 整车控制器PCB实现
    3.4 辅助子系统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篱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基于CAN总线控制系统通信
        4.1.1 CAN总线概述
        4.1.2 SAE J1939 简介
        4.1.3 基于J1939 的数据分配方案
    4.2 整车控制器软件实现
        4.2.1 开发环境简介
        4.2.2 主程序设计
        4.2.3 数据处理子程序
        4.2.4 系统自检子程序
        4.2.5 故障处理子程序
        4.2.6 CAN发送子程序
        4.2.7 CAN接收子程序
        4.2.8 A/D采集子程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网络通信实验
    5.1 实验简介
    5.2 Wi-Fi转 CAN配置
    5.3 绿篱机监控系统介绍
    5.4 通信测试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大型液压挖掘机发展概况
    1.3 大型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研究现状
        1.3.1 大型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节能技术现状
        1.3.2 负载口独立控制系统及其节能系统的研究现状
        1.3.3 关键能量储存元件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15m3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电液控制系统建模
    2.1 液压挖掘机上车建模
        2.1.1 正铲工作装置机构特性分析
        2.1.2 正铲工作装置运动分析
        2.1.3 工作装置虚拟样机模型建立
        2.1.4 挖掘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模型的建立
        2.1.5 挖掘机回转液压系统模型的建立
        2.1.6 整机模型的建立
    2.2 液压挖掘机下车建模
        2.2.1 履带行走系的组成及功能
        2.2.2 行走液压系统
        2.2.3 履带张紧液压系统
        2.2.4 整体控制策略
        2.2.5 履带系统设计方法
        2.2.6 履带联合仿真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5m3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电液控制系统仿真及实验
    3.1 挖掘机工作装置仿真和实验
        3.1.1 动臂仿真及实验
        3.1.2 斗杆仿真及实验
        3.1.3 铲斗仿真及实验
    3.2 挖掘机回转系统仿真和实验
    3.3 挖掘机整机仿真
    3.4 挖掘机行走系统仿真和实验
        3.4.1 多体动力学结果
        3.4.2 样机试验
        3.4.3 结果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进出口独立控制液压系统控制策略和特性研究
    4.1 进出口独立控制策略的研究对象
        4.1.1 进出口独立控制液压挖掘机试验测试平台
        4.1.2 进出口独立控制液压挖掘机仿真模型
    4.2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4.2.1 单油口控制策略
        4.2.2 液压执行器工作负载模式分析
        4.2.3 液压执行器泵阀复合控制策略分析
        4.2.4 挖掘机整机总体控制策略分析
    4.3 进出口独立控制方法的仿真分析试验验证
        4.3.1 单执行器动作
        4.3.2 象限切换动作
        4.3.3 复合动作
        4.3.4 能耗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型液压挖掘机节能电液控制系统研究
    5.1 76t液压挖掘机平台的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设计
        5.1.1 基于负流量系统的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5.1.2 76t挖掘机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5.2 76t挖掘机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试验分析
        5.2.1 动臂单动作
        5.2.2 斗杆单动作
        5.2.3 铲斗单动作
    5.3 76t挖掘机的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能耗分析
        5.3.1 单动作能耗
        5.3.2 整机能耗
    5.4 基于液-气储能平衡的大型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统研究
        5.4.1 液-气储能平衡的大型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统
        5.4.2 蓄能器类型的选择
        5.4.3 活塞式蓄能器模型
        5.4.4 大容量活塞式蓄能器多物理场耦合模型
        5.4.5 蓄能器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动态分析
    5.5 液-气储能平衡势能回收系统效率研究
        5.5.1 蓄能器效率研究
        5.5.2 液-气储能平衡系统中的蓄能器效率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型电液控制系统节能潜力分析及推广使用
    6.1 新型电液控制系统节能潜力分析
        6.1.1 降低节流损失的节能潜力
        6.1.2 回收再利用动臂重力势能的节能潜力
    6.2 20m3液压挖掘机上车建模
        6.2.1 动臂系统建模
        6.2.2 斗杆-铲斗系统建模
        6.2.3 回转系统建模
        6.2.4 包含液-气储能平衡动臂势能回收系统的上车整体模型。
    6.3 20m3液压挖掘机下车建模
        6.3.1 理论计算结果
        6.3.2 多体动力学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9)基于分层在线优化的板球系统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板球系统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板球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4 蛙跳算法发展概述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各章节的安排
        1.5.1 研究目标
        1.5.2 主要研究问题概述
        1.5.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板球系统的机械结构分析与数学建模
    2.1 板球系统参数
    2.2 主要组成部分
        2.2.1 机械部分
        2.2.2 运动控制器
        2.2.3 视觉系统
        2.2.4 电控箱
        2.2.5 基于PC的控制软件
    2.3 板球系统模型
        2.3.1 板球系统结构
        2.3.2 实验平台模型
        2.3.3 板球系统的坐标系
    2.4 板球系统动力学分析
    2.5 板球系统数学模型
    2.6 板球系统控制模型
        2.6.1 角加速度控制量模型
        2.6.2 角度控制量模型
    2.7 完全线性化模型
    2.8 系统电气模型
        2.8.1 电机的模型
        2.8.2 控制结构流程图
    2.9 摄像机标定及小球位置计算
        2.9.1 摄像机标定
        2.9.2 小球坐标三维信息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FLA-PID参数自整定控制算法
    3.1 蛙跳算法
        3.1.1 基本步骤
    3.2 改进的混合蛙跳算法
        3.2.1 传统混合蛙跳算法存在的问题
        3.2.2 新的最差青蛙跳跃策略
        3.2.3 聚积度因子和演化度因子
        3.2.4 自适应跳跃因子
        3.2.5 子群规模的动态调整
        3.2.6 自整定蛙跳算法验证
        3.2.7 自整定蛙跳算法对PID参数优化过程
    3.3 板球系统SFLA-PID控制
        3.3.1 性能指标
        3.3.2 控制流程
        3.3.3 算法参数
        3.3.4 控制参数
    3.4 SFLA-PID控制算法仿真实验
        3.4.1 系统仿真模型
        3.4.2 Matlab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层在线优化控制
    4.1 问题描述
    4.2 板球系统分层控制器结构设计
    4.3 板球系统分层控制器控制实验
        4.3.1 定点控制实验
        4.3.2 单次定点控制实验(无干扰)
        4.3.3 单次定点控制试验(增加人为干扰)
        4.3.4 多次定点控制结果汇总对比(距离误差法)
    4.4 轨迹跟踪控制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10)玉米免耕精密播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播种作业工况对播种深度一致性的影响分析
    2.1 玉米播种深度一致性影响因素
    2.2 农田地形模拟系统设计
    2.3 地形模拟系统性能测试
    2.4 地形与作业速度耦合对播种深度影响台架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播种单体下压力控制技术研究
    3.1 播种单体下压力控制原理
    3.2 下压力检测装置设计
    3.3 下压力控制装置设计
    3.4 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3.5 系统控制性能测试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玉米播量控制技术研究
    4.1 玉米播量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4.2 农机作业速度测量方法研究
    4.3 液压马达转速精确控制技术研究
    4.4 种肥播施控制系统设计
    4.5 种肥播施控制系统性能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玉米免耕精密播种质量控制系统田间试验
    5.1 试验目的和试验条件
    5.2 播种深度一致性测试试验
    5.3 播种粒距均匀度测试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可编程控制器在四连杆热锯电控系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登高平台消防车的控制系统应用研究[D]. 张勇.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2]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研究[D]. 赵立胜.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2)
  • [3]高地隙植保机转向与调平控制系统研究[D]. 舒鑫.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4]国内新型中棒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D]. 林立新.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1)
  • [5]农村电商快递纸箱全方位绕包封棱打包机的设计[D]. 张能强.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6]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动态变阻尼膝关节假肢研究[D]. 张雨.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8)
  • [7]纯电动履带式遥控绿篱机电控系统设计与研究[D]. 师毓. 长安大学, 2019(01)
  • [8]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董致新.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8)
  • [9]基于分层在线优化的板球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 杨巍.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10]玉米免耕精密播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付卫强. 中国农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可编程控制器在四杆热锯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