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美德对徽商的影响

论传统美德对徽商的影响

一、略论传统美德对徽商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孙翔,亚然然[1](2021)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纪录片叙事的文化自觉》文中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其核心理念可表述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天下徽商》,在叙事中融入文化自觉意识,有效地阐释了徽州文化,为跨文化传播环境中纪录片叙事带来一定启示意义。该片叙事中文化自觉意识的逻辑架构主要在于纪录片制作者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文化自觉以及纪录片与受众之间的文化自觉两方面。在片中具体应用体现为:文化寻根为母题的叙事核心,流动时空中的叙事文化,以情为媒的叙事语言。

谢慧,杨德忠[2](2021)在《从徽州楹联文化看徽商精神》文中提出徽州楹联作为楹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商用它来指导经商,形成了独特的徽商精神。徽州楹联文化中蕴藏着徽商独具特色的"徽骆驼"精神、诚信经营的原则、"贾而好儒"的文化追求以及坚守伦理的家族观念。通过徽州楹联文化看徽商精神,可以发扬徽商文化,挖掘徽商精神内涵,准确解读徽商精神的现实意义。

袁媛[3](2021)在《清初扬州徽商艺术赞助的乡缘性研究》文中指出清初扬州是一所具有移民属性的城市,此时的扬州画坛虽没有迎来清中期的鼎盛时代,却已经开始吸引各地文人墨客汇聚于此。本文以清代早期扬州的艺术赞助作为出发点,通过对清初外籍书画家客扬之际的地域人文生态的考察,深入探讨扬州徽商与来扬书画家们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的互动联系,本文除了考察名声显着的画家之外,尝试更多地关注被遮蔽的相对声名不彰的画家群体,由此剖析清初来扬书画家与扬州徽商之间的互动中形成的艺术赞助的乡缘性问题。本文首先从清初扬州的地域文化生态着手,对清初往来扬州的外籍书画家群体及其地域构成做了梳理,分析他们来到扬州的原因与诉求。其次,结合画家个体的生平、交游、赞助等方面,勾画出或长期侨居扬州,或短期往来于扬的不同类型来扬书画家在扬州的生活轨迹,以及清初来扬外籍书画家群体在应对扬州地域人文生存环境时的不同选择,从而探析清初来扬书画家与扬州乡籍人文生态的关联,提出清初扬州徽商艺术赞助的乡缘性问题,进一步分析清初扬州徽商乡缘性艺术赞助的方式与动因。徽籍书画家的留寓扬州,和扬州徽商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诸如查士标、程邃、汪之瑞、王尊素等徽籍画家长时间寓居扬州,另有一些短暂往来的,如昝如之、昝茹颖、钱澄之等,形成了清初扬州画坛的“徽籍化”现象。在居扬书画家中,清初徽商的艺术赞助已经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并且对清初来扬画家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徽商们众多的艺术收藏为徽籍画家师古仿古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徽商不仅收藏古代名迹,同时也购藏对于同时期或者前辈徽籍画家的作品,使得徽籍画家的作品在扬州有一定的艺术市场,从而解决生计问题。徽商赞助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受程朱理学思想影响而形成的浓厚的宗族文化,是重要因素之一。长期寄居扬州未能回乡的徽商,“回首桑梓,徒萦归梦”,因此在清初时期出现了大量摹写家山家水的黄山主题作品,以供在异乡“卧游”。徽籍的画家和商人都愿意从描绘家乡的山水画中缓解些许乡愁,这种乡愁的异地缓解,也反映了清初扬州地域人文生态圈中徽商浓厚的乡缘性情结。

汪全敏[4](2021)在《兰芷萧艾:企业家精神的淡化与徽商衰落》文中提出徽商作为明清时期的最为重要的商人群体,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及影响。徽商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徽商群体对企业家精神坚守的回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后期的徽商并没有继续保持初心,渐渐走向了衰落,而徽商衰败的根源之一是来自精神层面的变化,即徽商群体自我约束力的下降,企业家精神的弱化。徽商发家致富之后,奢侈之风盛行、诚信品德丢失、生活腐化等问题突出,徽商在发展后期并没有坚持初心,弱化了企业家精神,从而加快了其衰落的步伐。

王晋丽[5](2020)在《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任何商业辉煌都离不开商业伦理,不同文化孕育了不同商业伦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强调个人修养、重视团结合作,强调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诚信经营、正确的义利观等观点使中国商人深受影响,形成了为世人称道的商业精神,明清时期的晋商与徽商即是典型代表。晋商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执商界之牛耳”,在明清商业文明史上独放异彩,完全可以与世界着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徽商与晋商齐名,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曾活跃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外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晋商与徽商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并享誉海外,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晋商与徽商在中国历史上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其伦理方面的建树及对后世的影响更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特别是其中渗透的儒商精神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企业家精神不谋而合,显示出国人的大智慧。本文拟梳理两者在商业领域所表现出的伦理异同,通过深刻阐释晋商与徽商的管理伦理、义利观、诚信观及教育伦理观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儒商精神,以期揭示我国现代商业发展的伦理规范机制和道德价值体系。本文内容由绪论、七章主体部分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晋商与徽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进一步明晰了研究思路与方法,指出本文研究难点与创新。第一章论述了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的形成基础。主要从晋商与徽商伦理形成的社会背景集中体现----“开中折色制”分析了晋商与徽商伦理形成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了晋商与徽商贾儒互动的价值取向;从地域环境相同点---地少人多分析了晋商与徽商自强不息的共同伦理基础,而地处边境使晋商从一开始就具备精明朴实的伦理特征,徽商四面环山,相对闭塞造就了其保守灵动的伦理底色;传统儒家文化是晋商与徽商的伦理基石,而“关公文化”是晋商伦理“义”的基础,“程朱理学”则是徽商伦理“儒”的根基;晋商个性特征表现出的外向明事使晋商伦理具有开拓进取的表征,徽商内敛明理的个性特征塑就了其自守向儒的伦理特点,而中华民族特有的重群体的精神使晋商与徽商伦理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第二章论述了晋商与徽商的贾儒观异同。贾儒互动是晋商与徽商官商关系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晋商与徽商各有特色。晋商一心以商为职业,奉行“优则商”的贾儒观,徽商虽然是商人,但这是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商只是其“齐家”的手段,实质上还是奉行“优则仕”信条。两者在官商关系选择上的异同,对现今企业有很大的启示。作为商人和政府,怎样处理好官商关系,关系着商业是否能长久发展。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构建“亲清”和谐政商关系完美诠释了政商间应有的格局。贾儒相通,政商良性互动,商人应具备独立人格,健全制度,政商“亲清”,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商畸形发展现象。第三章论述了晋商与徽商管理伦理的异同。总体上两者都奉行“情义结合”团结商帮的伦理规范,在人才选拔、商业激励及具体管理实践中践行仁爱信达、重德公正、情义并重的伦理表征,体现了管理中的人文气息。受传统影响,晋商以“地缘义”团结商帮,其人才激励机制中体现了同心同德,晋商独创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践行了其“信和合一”伦理,创新意识强。而徽商则以“血缘情”聚集同宗同族进行商业活动,宗族管理体制也移植到商业管理,自然宗族伦理特征在徽商商业管理中比较浓厚。徽商管理中突出体现了责任意识及向仁重礼的特征。晋商与徽商重视人才、管理中激励机制体现的人才价值观及重视人文关怀等伦理思想对现代企业深层次发展有借鉴意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而在现代企业如何处理好管理中人的能动性等,势必需要伦理道德规范参与其间,发挥作用。晋商与徽商不囿于传统,实事求是,特别是晋商伦理中体现的创新意识值得现代企业借鉴,晋商与徽商在管理过程中的人才激励、凝聚向上等伦理内核是企业发展的宝贵经验。第四章论述了晋商与徽商义利观的异同。见义思利是晋商与徽商在义利观上共同的态度。介于两者在义利重心及求义追利态度方式上的不同,晋商与徽商秉持了不同的义利观。晋商遵循“利以义制”,“义以为上,以义制利,利而不污”贯穿于整个晋商义利实践;而徽商则是“义中取利”,“义利相通,以义取利,利而通德”是徽商义利实践的集中体现。毋庸置疑,商业发展不追求利,商业无法存续,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晋商与徽商在追利的道路上采取不同方式,其中渗透的伦理内涵使两者在商界造成不同印象,对现代商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归根结底,以义通利才是现代商业发展的双赢之路,在商业发展道路上如何平衡义与利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商业发展成败与企业声誉。晋商与徽商特别是晋商将“义”作为获利必须遵循的原则,符合中华民族传统义利观,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也是现代企业获利过程中必须考量的道德准则之一。第五章论述了晋商与徽商诚信观的异同。诚信是商业发展中的无形资本,晋商与徽商把诚实守信作为了双方共同恪守的道德准则,徽商的诚信较晋商更是一种自律理性和道德精神。遵循信誉第一,以信立足,以诚取胜,晋商把诚信作为了信用卡来获取商业利益,诚实不虚是晋商诚信观的集中体现。而诚实不欺则是徽商诚信观的集中体现。信实等价,诚恳不欺,至诚无私,徽商真正把诚信深入人心。在现代社会,应然之诚是现代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无论是商业发展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基于自律理性的诚信观是当前和谐社会追求的道德实践。第六章论述了晋商与徽商的教育伦理。晋商与徽商虽然不是教育家,但晋商与徽商中一些有识之士特别注重教育,有的直接办教育,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家庭成员的教育,折射出教育伦理。受传统文化影响,尊师重道、务实求真是晋商与徽商教育活动中共同遵守的伦理规范。但晋商教育遵循注重实用的工具导向,与“学而优则商”具有高度一致性,徽商教育中秉持本真向儒的价值导向,同样与“学而优则仕”一致。晋商与徽商教育伦理中遵循本真发展,同样不失为当前教育典范。第七章承接晋商与徽商伦理异同,结合当代社会发展,论述了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的当代启示。晋商与徽商伦理贾儒观印证了亲清和谐政商关系的正确合理性;晋商与徽商管理伦理中的重“人”规“制”仍是现代商业发展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晋商与徽商伦理中义利通德价值导向是现代商业长久发展的法宝;而晋商与徽商伦理中蕴含的“德性-契约”诚信伦理是现代商业生存发展之根基;晋商与徽商教育伦理中体现的本真发展使人为人,不失为现代社会教育之价值追求。结语部分进一步概括了晋商与徽商伦理异同之缘由,凝练其伦理精华,揭示其局限性,特别对其殊途同归---最终都未能逃脱商业衰败的原因进行再反思,以期为现代商业发展所借鉴。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市井画卷中浓墨重彩书华章。贾儒观异同成为其管理伦理、义利观、诚信观及教育伦理异同的底色,形成了各自具有鲜亮文化特色的商业伦理,成为明清时期商界最有历史意义的主流力量。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几乎同起同落的经商历程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除了历史与时代的局限外,其伦理虽各有千秋,但最终殊途同归,这也许是晋商与徽商兴衰的深层次原因,对当代商业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衷小瑜[6](2020)在《徒步旅行的空间道德和地方道德评价研究 ——以徽杭古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有关道德地理的争论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徒步旅行中的道德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基于Sack的道德地理研究框架,运用VEP法、照片引谈法和叙事分析法从自然、社会关系和意义三要素考察徒步者在徒步过程中的空间感知和道德价值观;同时,运用实地访谈法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徒步旅行者的道德评价,从工具地理判断和内在地理判断两个维度去判断徒步旅行这一地理实践是否道德。研究结果表明:(一)徒步旅行者的道德感渗透了三种价值观,分别是顺应自然、秉持正义和追求真理;(二)徒步旅行者的道德感在徒步道不同空间段存在差异;(三)徒步者的道德感与当地居民所理解的道德感存在差异;(四)徒步旅行的地理实践促使地方产生了道德进步。本文最后总结了四点启示建议:(一)建构有效符号,触发徒步者的自我反思;(二)加强基础服务,考虑徒步者的切身需求;(三)改善产品规划,满足徒步者亲密接触自然的欲望;(四)提供展演舞台,实现徒步者表达自我存在的渴望。由于道德地理理论在国内还属于比较新的领域,鲜少有研究应用于旅游和地理领域,尤其是徒步旅行目的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可借鉴的国内实证研究极少,对于道德地理理论的理解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希望今后能够深化对道德地理相关理论的理解,并将道德地理理论应用到旅游和地理研究的更多场景中去,以期能够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

杜娟[7](2020)在《明清徽州女性传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清时期的徽州女性是一群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受道德伦理的束缚,从小接受女德教育,徽州宗族也对她们的言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她们是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历来史书中对女性的记载较少,不过明清兴起为女性作传的风气,留存了不少女性传记史料,为揭示女性群体提供了可能。本文对徽州女性传记的研究试图从传记本身出发,分别从传记书写者、传记内容、传主三个层次去分析徽州女性传记的相关事实。关于传记书写者,亲属关系,朋友之谊,他人求传,官方旌表等情况成为其创作动因。当细究传记书写者地域与身份时,可以发现其以徽州本地文人居多,同时也包括一些与徽人交好的非徽州人,他们大多数名望甚高,身在仕途,徽人请他们为亲人作传,符合徽人爱名的心态。关于传记内容,徽州女性传记中记载了徽州女性孝事长辈,治家治生,抚育子嗣,守贞殉烈,扶贫济弱和忠勇义行等事迹,不仅展现了徽州女性日常生活状态,也注意到她们其他生活的侧面。关于传主,按其婚姻状况和事迹类型进行大体上的分类,以便对传主的特点有细致深入的了解。徽州女性传记按照文本类型分类,包括正史中的女性传记,杂传中的女性传记和散传中的女性传记,每种文本的书写方式、书写内容、书写对象、书写原因都各有不同,这是文本所表现的差异性特征。在对明清徽州女性传记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其内容记载上的特殊之处,徽商妇形象的刻画,徽州妇女关于守节与殉烈的选择,恶妇形象的书写三个方面都是徽州女性传记中值得关注之处。明清徽州女性传记自有其特点,不同文本的徽州女性传记在记载上呈现出差异性,因而这些文本的记载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此外徽州女性传记记载了各种徽州女性形象,反映了徽州女性形象的多样性,而这种多种女性形象之间又存在共同点。同时因徽州女性的特殊性以及徽州地区的地域特色,徽州女性传记所具有的区域独特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节妇烈女传记数量多、徽商妇描写多、徽州地域社会对女性传记的书写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徽州女性传记的区域独特性所在。

朱郭钰[8](2020)在《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文中指出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逐利已经成为经商的普遍追求目标,然而市场上各种经营乱象却是层出不穷,虽然有法律的约束,但是监管灰色地带的产生使得这些不当行为屡禁不止,作为在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明清儒商,历经多年屹立不倒,究其原因除了市场环境、社会状况这些客观条件外,明清儒商的义利观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明清儒商义利观以儒家传统义利观为思想来源,同时又与其自身的商业实践相结合,事实证明,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他们的义利观确实使自己从众多商人群体中脱颖而出,并且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研究明清时期儒商的义利观,主要是着眼于其现代价值上,结合企业伦理领域中存在的利润至上,市场乱象等问题,思考明清时期义利观对现代社会的有益启示。该研究首先梳理了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来探讨明清儒商义利观产生的原因。其次是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的基本内容,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核心部分,选取明清时期最富盛名的几大商帮,归纳总结出明清儒商义利观的内容:以义为先、利缘义取、义利兼备、济世好公等,通过与儒家传统义利观的比较,得出其具有“道义与利益紧密联系、约束对象变为具体商业活动、强调实践性反对空谈、在公利与私利方面同等注重”的特点。最后,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按照宏观到微观的逻辑顺序,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约束现代企业的商业活动、加强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这三个方面着手阐发明清儒商义利观的现代价值。明清儒商的义利观是对儒家传统义利观的一次创新,其摆脱了宋明理学中对“义”“利”二者关系的虚妄之谈,结合明清儒商自身的商业经营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义利观的内容。研究发现,明清儒商义利观中有关“义利取舍、取利方式、人才培养、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是对儒家传统义利观内涵的拓展延伸,而且还是企业树立当代儒商形象的内在推动力,进而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了可能。

陶良琴[9](2020)在《近年来徽州妇女史研究综述》文中指出近年来,徽州妇女史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学者们在妇女地位、婚姻状况、礼法俗尚、女子教化、女性形象乃至妇女日常生活方面都有专文论述,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都有拓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从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研究领域、资料引用、历史时段等方面继续拓展,以便较为完整地还原出徽州地区女子生存状态的全貌。

姚珏[10](2020)在《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清时期是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鼎盛期,它以独特的静态形制和动态活动而成为中国木雕艺术的经典之一,并体现出徽州先人的伦理观念、族群民俗、生态意识、信仰传统、艺术品格等文化形态,具有吉祥审美的象征符号意义和传承表达的基本特征。它以遮与露、高与敞、闭与通、隔与透的对照点画天井、厅堂、门窗、栏杆等处的木雕静态存在,以及民居木雕在制与用、造与赏、传与承等方面的动态活动。徽州民居木雕艺术就装饰母题而言,明代民居木雕以本土艺术为主,室内外木雕多为祥物,颇具汉唐之风,简洁大气;清代室外木雕多为镇宅之象,室内多为祥和之物,细密繁缛。就风格类型而言,徽州民居木雕艺术具有均衡开合、饱满律动、虚实相生、质朴本色等基本特征。徽州民居木雕图式内容分为意象表达为主,佐以符号隐喻。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意象表现大多形成意境组合,或由一系列单个“心象”组合成多个迭加的审美想象意境。民居木雕艺术源自徽州人对“木”塑造立体“心”象,反映宅主们对“木”与“人”的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思考结果的文化表达。民宅主人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观者与宅主意同象异,各见其趣。徽州民居木雕艺术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汇集着多路的文化信息,它包容着祖制家教、士族名门的礼制文化,阴阳相承、除凶纳吉的民俗文化,崇儒廉正、外朴内华的仕商文化,以及时空对应、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等,并以行善积德、孝仁祥和、近福远祸、光宗耀祖、繁衍兴旺、富贵有余等为表达的主题。历史上名门望族的隐逸造就了徽州地域的传奇,徽商经济的支撑促进了民居木雕艺术的繁盛,文人的纷纷介入使得善鉴书画的徽商在民居木雕设计中获得更多的灵感,文人体系融入庶民文化,俗雅相乘,自然、社会、历史和人伦文化被组织在民居木雕艺术的结构图式中,使现实世界和精神境界呈现在一个画面上,同时明清工匠艺人在“工”和“术”方面的手艺传承和不断精进,得以使徽州民居木雕艺术日益精湛,终成经典。近些年来,由于民居木雕艺术信仰的错位,传承密码的缺失,过度的开发性修复,以及异地重建之风的兴盛,使得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传承困难重重。徽州人曾利用民居木雕艺术创造“桃花源”式的家园,舒缓精神压力,寄托热爱生命与生活的审美理想,以及借助艺术教化族人后代的做法等,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其浓郁的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已经深深融入国人的血脉之中,依然推动着当今的乡村美化和城市建设。

二、略论传统美德对徽商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传统美德对徽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纪录片叙事的文化自觉(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寻根为母题的叙事核心
    (一)叙事主题:散点透视式聚焦文化根基
    (二)叙事内容:时代环境与个体的虚实互动
二、流动文化中的叙事时空
    (一)时间:逻辑紧密的结构脉络
    (二)空间:徽州具象的意象表达
三、以情为媒的叙事语言
四、纪录片叙事中文化自觉的启示意义

(2)从徽州楹联文化看徽商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徽州楹联文化与徽商精神的形成
二、徽州楹联文化中的徽商精神
    (一)徽商的艰苦奋斗:“徽骆驼”精神
    (二)徽商的经营大方略:诚信经营原则
    (三)徽商的文化追求:“贾而好儒”的文化选择
    (四)徽商的传统信仰:坚守伦理的家族观念
三、徽商精神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3)清初扬州徽商艺术赞助的乡缘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清初扬州地域文化与来扬书画家群体构成
    第一节 清初扬州盐商的复兴与城市文化的恢复
    第二节 清初来扬书画家群体的构成
第二章 清初来扬书画家与乡籍人文生态的关联
    第一节 来扬书画家的不同类型
    第二节 来扬的原因与诉求
    第三节 清初扬州画坛艺术赞助的乡缘特征
第三章 清初扬州徽商乡缘性艺术赞助的方式
    第一节 提供客居之所
    第二节 购藏徽籍画家作品
    第三节 援助雅集、雅游
第四章 清初扬州徽商乡缘性艺术赞助的动因
    第一节 宗族情怀——乡土桑梓意识
    第二节 主观意愿——攀附士族阶级
    第三节 自身利益——经营艺术品
第五章 清初扬州徽商艺术赞助的影响
    第一节 艺术赞助对绘画题材的影响
    第二节 艺术赞助对绘画艺术样式的影响
    第三节 艺术赞助对扬州艺术市场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清初徽籍画家在扬州的活动年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兰芷萧艾:企业家精神的淡化与徽商衰落(论文提纲范文)

■■徽商从节俭到奢靡
■■徽商从团结互助到分崩离析
■■近代徽商生活腐化问题显着
■■徽商从重视诚信到诚信品德逐渐丧失
■■结语

(5)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评析
        三、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的形成基础
    1.1 晋商与徽商伦理形成的社会政治背景
    1.2 晋商与徽商伦理形成的地域环境
        1.2.1 自强不息:晋商与徽商地少人多孕育的伦理实质
        1.2.2 进取果敢:晋商地处边境在边贸中折射出的伦理特征
        1.2.3 保守向儒:徽商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沉淀出的伦理特色
    1.3 晋商与徽商伦理形成的文化根基
        1.3.1 儒家传统文化:晋商与徽商伦理的基石
        1.3.2 关公文化:晋商伦理中“义勇”的基石
        1.3.3 朱子之理:徽商伦理“儒礼”特色之根基
第二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的贾儒观
    2.1 贾儒互动:晋商与徽商共同的价值指向
        2.1.1 向儒通仕:贾儒互动的利益轴心
        2.1.2 向儒用仕:贾儒互动的利益实现
        2.1.3 向儒依仕:贾儒互动的利益保障
    2.2 优则商:晋商的价值诉求
        2.2.1 重义向仁:晋商官商结合主要方式
        2.2.2 贾儒分明:晋商官商关系中“清”的萌芽
        2.2.3 “优则商”:晋商官商关系折射的价值观
    2.3 优则仕:徽商的价值诉求
        2.3.1 诚恳向儒:徽商官商结合主要方式
        2.3.2 贾儒互济:徽商官商互动主要特点
        2.3.3 “优则仕”:徽商官商关系折射的价值观
第三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的管理伦理
    3.1 情义股:晋商与徽商管理机制的软实力
        3.1.1 仁爱信达:晋商与徽商人才选拔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伦理实质
        3.1.2 重徳公正:晋商与徽商管理中商业激励伦理的主要特征
        3.1.3 情义并重:晋商与徽商管理实践中人文关怀的价值追求
    3.2 地缘“义”:晋商经营管理的道德架构
        3.2.1 地缘关公“义”:历史大迁徙促成的晋商管理伦理特色
        3.2.2 同心同德:晋商管理中选人、用人、交人的伦理原则
        3.2.3 信和合一:晋商管理制度伦理内生出的创新激励源头
    3.3 血缘“情”:徽商经营管理的道德框约
        3.3.1 血缘同宗情:相对封闭的徽商管理伦理特色
        3.3.2 向仁重礼:徽商传统宗族制中管理伦理的集中体现
        3.3.3 责任意识:隐性契约制在徽商宗族管理中的伦理体现
第四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的义利观
    4.1 见利思义:晋商与徽商在义利观上的共同特质
        4.1.1 义缘利取:明清时期有关义利观的思想引领
        4.1.2 见利思义:晋商与徽商义利观的一致态度
        4.1.3 义利并举:晋商与徽商共同的社会道德认同
    4.2 “利以义制”:晋商的义利观
        4.2.1 义以为上:晋商义利价值导向
        4.2.2 以义制利:晋商践行义利的行为理念
        4.2.3 利而不污:晋商之于义利的修养信条
    4.3 “义中取利”:徽商的义利观
        4.3.1 义利相通:徽商义利价值导向
        4.3.2 以义取利:徽商践行义利的行为理念
        4.3.3 利而通德:徽商之于义利的修养信条
第五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的诚信观
    5.1 诚实守信:晋商与徽商共同恪守的道德准则
        5.1.1 诚信传统:晋商与徽商诚实守信之根基
        5.1.2 诚信为本:晋商与徽商安身立命之道德本源
        5.1.3 道法则:晋商与徽商诚实守信的三境界
    5.2 诚信如介石:晋商诚信观的集中体现
        5.2.1 信誉第一:晋商诚信之客商关系
        5.2.2 诚信立足:晋商诚信之同行关系
        5.2.3 诚实不虚:晋商诚信之自我剖析
    5.3 诚实戒欺:徽商诚信观的集中体现
        5.3.1 信实等价:徽商诚信之客商关系
        5.3.2 诚恳合作:徽商诚信之同行关系
        5.3.3 至诚无私:徽商诚信之社会关系
第六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的教育伦理
    6.1 尊师重道:晋商与徽商教育活动中共同的教育价值取向
        6.1.1 以教促长:通过教育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6.1.2 尊师重教:重教育、报社会之价值取向义举
        6.1.3 德智并重:传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6.2 崇实拙华:晋商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
        6.2.1 重实用:提倡实用之学,为商所用
        6.2.2 学而优则商:晋商对传统教育价值观的突破
        6.2.3 器与不器:晋商对传统人才观的颠覆
    6.3 内圣外王:徽商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
        6.3.1 圣贤之学:徽商教育重儒学经典,为入仕做铺垫
        6.3.2 学而优则仕:徽商教育价值观归宿
        6.3.3 内圣外王:徽商教育人才观的集中体现
第七章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的当代启示
    7.1 亲清和谐:政商关系的当代启示
        7.1.1 健全制度,摒弃官商不分之土壤
        7.1.2 崇尚企业家精神,独立人格,开拓创新
        7.1.3 贾儒互通,政商“亲清”,良性互动
    7.2 重“人”规“制”:商业管理的当代启示
        7.2.1 立足实际:商业经营管理的关键
        7.2.2 创新发展:商业发展的核心
        7.2.3 以人为本:现代管理的催化剂
    7.3 大义通利:商业发展义利观的当代启示
        7.3.1 义利统一:正确价值导向促进商业发展
        7.3.2 义利相济:商业健康有序运行的道德规约
        7.3.3 义利通德:商业长久发展的法宝
    7.4 德性-契约:商业社会诚信的当代启示
        7.4.1 诚保发展:商业生存之根基
        7.4.2 契约信用:商业何以诚信之思考
        7.4.3 应然之诚:商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7.5 本真发展:社会教育的当代启示
        7.5.1 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功能观
        7.5.2 德能并重:现代企业教育人才观
        7.5.3 使人为人:现代企业教育价值观之追求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徒步旅行的空间道德和地方道德评价研究 ——以徽杭古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有关道德地理的争论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1.1.2 徒步旅行中的道德问题日益凸显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知识图谱的相关文献分析
        1.2.2 道德地理文献综述
        1.2.3 徒步旅行文献综述
        1.2.4 小结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相关概念和研究问题
        2.1.1 徒步旅行和徒步旅行者
        2.1.2 道德地理
        2.1.3 研究问题
    2.2 案例选取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分析法
        2.3.2 内容分析法
        2.3.3 实地调研法
        2.3.4 自我民族志法
        2.3.5 叙事分析法
    2.4 研究流程和数据处理
        2.4.1 访谈设计的依据
        2.4.2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过程
第3章 徒步旅行者的空间道德感
    3.1 徒步旅行者的道德三要素组合
        3.1.1 自然要素水平
        3.1.2 关系要素水平
        3.1.3 意义要素水平
    3.2 徒步旅行者在不同空间段的道德感差异
        3.2.1 古道入口---江南第一关:顺应自然
        3.2.2 江南第一关---黄茅培---下雪堂:秉持正义
        3.2.3 下雪堂---蓝天凹---永来村:追求真理
第4章 徒步旅行的地方道德评价
    4.1 工具地理判断
        4.1.1 自然要素评价
        4.1.2 社会关系要素评价
        4.1.3 意义要素评价
    4.2 内在地理判断
        4.2.1 真实性评价
        4.2.2 差异性评价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1.1 徒步旅行者的道德感渗透了三种价值观
        5.1.2 徒步旅行者的道德感在徒步道不同空间段存在差异
        5.1.3 徒步者的道德感与当地居民所理解的道德感存在差异
        5.1.4 徒步旅行的地理实践促使地方产生了道德进步
    5.2 建议与启示
        5.2.1 建构有效符号,触发徒步者的自我反思
        5.2.2 加强基础服务,考虑徒步者的切身需求
        5.2.3 改善产品规划,满足徒步者亲密接触自然的欲望
        5.2.4 提供展演舞台,实现徒步者表达自我存在的渴望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第一轮访谈提纲
附录 B 第二轮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明清徽州女性传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学术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明清徽州女性传记的书写
    一、谁在写:书写者的考察
    二、写什么:传记内容的书写考察
    三、写给谁:传主的考察
第二章 不同文本下的徽州女性传记分析
    一、正史中的女性传记
    二、杂传中的女性传记
    三、散传中的女性传记
第三章 基于明清徽州女性传记特殊性的考察
    一、留守持家:徽商妇形象的刻画
    二、生死抉择:守节与殉节
    三、隐恶扬善:恶妇形象的书写
第四章 明清徽州女性传记管窥
    一、文本记载的差异性
    二、女性形象的多样性
    三、女性传记的区域独特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儒商的概念
        1.2.2 义利观的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来源
    2.1 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2.1.1 政治背景
        2.1.2 经济背景
    2.2 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的思想来源
        2.2.1 孔孟荀的义利观
        2.2.2 董仲舒的义利观
        2.2.3 程朱理学的义利观
        2.2.4 颜元的义利观
第三章 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的内涵
    3.1 明清时期儒商商帮的主要派别
        3.1.1 徽商
        3.1.2 晋商
        3.1.3 苏商
        3.1.4 浙商
    3.2 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的基本内容
        3.2.1 以义为先义利并举
        3.2.2 以义取利利缘义取
        3.2.3 义利兼备德能并重
        3.2.4 以利制义济世好公
    3.3 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的特点
        3.3.1 道义与利益紧密关联
        3.3.2 约束对象为商业活动
        3.3.3 强调实践性反对空谈
        3.3.4 同时兼顾公利与私利
第四章 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的现代价值
    4.1 以义为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资源
        4.1.1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4.1.2 加快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4.1.3 引导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向
    4.2 蹈义取利是约束现代商业活动的基本原则
        4.2.1 完善合作经营的商业模式
        4.2.2 培养重视契约的商业道德
        4.2.3 营造良好诚信的商业环境
    4.3 以利制义是加强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的价值导向
        4.3.1 引导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4.3.2 提升企业家道德责任观
        4.3.3 加强诚信守信经营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近年来徽州妇女史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妇女地位研究
二、婚姻状况研究
    (一)婚俗研究
    (二)婚姻形式研究
    (三)婚龄研究
三、礼俗研究
四、教化研究
五、女性形象研究
六、日常生活研究
七、阶级群体研究
    (一)上层妇女研究
    (二)中下层妇女研究
        1.节烈群体研究
        2.才媛群体研究
        3.徽商妇群体研究
八、小结

(10)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和创新点
第一章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明清前徽州木雕的载体与历史演进
        一、徽州木雕的载体——徽州民居
        二、明清前民居木雕的演变简况
    第二节 明清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鼎盛
        一、徽州明清民居木雕艺术鼎盛缘由
        二、明清徽州民居木雕艺术流变和传播
    第三节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馆藏案例
        一、本地博物馆案例
        二、异地的馆藏
    小结
第二章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静态形制与动态活动
    第一节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静态形制
        一、徽州民居木雕艺术静态呈现
        二、徽州民居木雕艺术形制理念
    第二节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动态活动
        一、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制与造
        二、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赏与用
    第三节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形制案例
        一、家族群居形制
        二、独居民宅形制
    小结
第三章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类型与风格
    第一节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装饰类型
        一、动植混合类
        二、戏文叙事类
        三、诗句意境类
        四、宗教信仰类
        五、吉祥装饰类
        六、数字阴阳类
    第二节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装饰特征
        一、意象表现
        二、符号隐喻
    第三节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装饰风格
        一、均衡开合
        二、饱满律动
        三、虚实相生
        四、质朴本色
    小结
第四章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体现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中的礼制文化
        一、祖制家教
        二、士大夫名门
    第二节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中的民俗文化
        一、阴阳观念
        二、驱凶纳吉
    第三节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中的仕商文化
        一、廉商元素
        二、外朴内华
    小结
第五章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维护与传承
    第一节 当代徽州传统民居木雕艺术的现状与维护
        一、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现状
        二、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维护
    第二节 徽州民居木雕艺术传承前景
        一、从核心走向陪衬
        二、从信仰走向理性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图录
    二、访谈记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略论传统美德对徽商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纪录片叙事的文化自觉[J]. 孙翔,亚然然.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从徽州楹联文化看徽商精神[J]. 谢慧,杨德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06)
  • [3]清初扬州徽商艺术赞助的乡缘性研究[D]. 袁媛. 扬州大学, 2021(09)
  • [4]兰芷萧艾:企业家精神的淡化与徽商衰落[J]. 汪全敏. 营销界, 2021(16)
  • [5]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伦理比较研究[D]. 王晋丽. 山西大学, 2020(12)
  • [6]徒步旅行的空间道德和地方道德评价研究 ——以徽杭古道为例[D]. 衷小瑜.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明清徽州女性传记研究[D]. 杜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明清时期儒商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D]. 朱郭钰.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8)
  • [9]近年来徽州妇女史研究综述[J]. 陶良琴. 西部学刊, 2020(04)
  • [10]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研究[D]. 姚珏. 东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论传统美德对徽商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