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金秋——广东省第二届群众性音乐舞蹈花卉节

锦绣金秋——广东省第二届群众性音乐舞蹈花卉节

一、金秋的异彩——记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可如[1](2016)在《“群众舞蹈”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群众舞蹈”是普通大众在工作、学习之余所跳的舞蹈,它几乎填充在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然不像专业舞蹈一般拥有高、精、尖的技术水平和完美的艺术呈现,但是群众舞蹈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自古以来,人民大众自然起舞、寄情抒怀所逐渐形成的姿态十分多样,历经各朝各代的演变,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魅力。流传至近现代时期,群众舞蹈不断受到冲击,但它仍活跃在部分群众的生活之中。随后,真正的“群众舞蹈”概念就生成了,并且受到大众的广为认可,参与其中的人群也迅速增多。“群众舞蹈”紧扣时代特性,以娱乐健身为主要功用,在不同地域保留了地域特色,逐渐形成了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在人民大众不减反增的热情中,群众舞蹈一直呈现蓬勃的态势。它是个包罗万象的社会文化熔炉。自建国以后,各大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群众舞蹈中又注入了新的元素,加之全国范围内各群众文化机构的强劲推力,使得群众舞蹈在向前推进的同时也逐步完成了群众舞蹈作品“舞台化”的进程。如此,群众舞蹈在新时期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今日,它依旧不断繁荣普通大众的文化生活。无论是自发形成还是有组织的群众舞蹈活动都在群众间有序进行,传递着普通群众的文化“乐趣”;原始的民间舞蹈依然在田间地头热热闹闹的舞动,传承着中国多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瑰宝;城市的群众舞蹈更是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广场舞自从兴起之后就迅速影响了城市文化生活,打上了新时期城市群众舞蹈的深深烙印;在“群星奖”等重要举措的作用下,群众舞蹈的创作性作品也在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且已然形成了贴近生活、真实质朴等独特的风格和属性。纵观群众舞蹈的发展,它已经在新时期形成了“保持地域性、发展多样化”、“风格趋于统一、综合化明显”、城乡区别缩小“等新格局,并且作为社会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新时期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虽然它依旧面临社会文化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不平衡、群众舞蹈活动内容鱼龙混杂、创作作品风格弱化等多种问题及阻碍,但是它必然会在沉浮的路上以更高涨的热情和更蓬勃的态势逐步提高,并且受到更多大众的推崇,吸引更多人群加入其中,全民共舞的盛景并不遥远。

李子闯[2](2014)在《浅析现阶段群众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这个任务来自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以及共同心愿,它需要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群众音乐是一种有效的传播介质,也是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具备特殊的社会功能。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它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王明星,严晓涛,陈建钢[3](2008)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理念构建和效果分析》文中提出2005、2006、2007连续三年举办的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不仅对广东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广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分析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理念构建和效果,总结其成功举办的经验,可以为今后旅游节庆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陈小明[4](2007)在《伟人故乡 采摘阳光——广东省第七届少儿艺术花会综述》文中认为 由广东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妇联、省少儿文艺工作协调委员会、中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广东省第七届少儿艺术花会",经过近半年的筹备,于2007年7月27日至8月2日在中山市举行。第七届少儿艺术花会集中了本省21个地级市的88支少儿艺术团队,共2300多人参加了这个艺术盛会。在伟人孙中山故乡检阅和交流自2004年以来3年的全省少儿文艺工作成果和经验,深有意义。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韩大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方健宏、副厅长余其铿、杜佐祥、

徐美辉[5](2007)在《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渡的重要时期。20世纪的音乐家作为知识分子和社会菁英在文化转型中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性。而20世纪以欧阳予倩、顾梅羹、黎锦晖、王人艺、王人美;田汉、贺绿汀、吕骥、黎锦光、黄友葵;石夫、白诚仁、何纪光;毛泽东、瞿琮、杨小波;李谷一、张丕基、邓映易、刘振球、谭盾、张也、宋祖英、吴碧霞等为代表的湖南五个音乐家群体,则是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这五个音乐家群体无论是在音乐表演(演唱演奏)、音乐创作(作词作曲)、理论批评、学术研究、音乐教育还是音乐传播和交流,都以其出色的技艺和丰富的成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世纪末中国两岸三地的音乐家在北京组织进行的“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评选,湖南音乐家群体中入选的作品高达15部,占全部作品的10.9%。这样骄人的成绩向世人表明:湖南音乐家群体的音乐实践不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留下了优美的旋律,更重要的是他们那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音乐理念在20世纪不同的时期植下了文化思想的种子。因此,这个音乐家群体的音乐实践与音乐作品,其社会价值要远远大于其艺术价值,其社会教育意义也远远超出了其社会审美意义。可以说,20世纪的湖南音乐家群体,就是20世纪100年来中国音乐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缩影。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中国音乐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为中国音乐取得在世界音乐中的突出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湖南这么多音乐家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中国音乐界的杰出代表人物,不仅在于他们自觉地植根于传统,而且还在于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将民族传统的音乐材料去重新发展,使之成为富于时代感音乐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以站在传统与现代契合点上的实践,为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开辟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对中国各门类音乐的创作和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音乐历史学、音乐文化学、音乐形态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和阐述了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产生的生态环境和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活动及其特点。用社会学研究方法把音乐家群体和社会变迁紧密结合起来,从新音乐萌芽时期、新音乐运动时期、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等五个时期,从群体性、地域性、家族性、师承性、相互帮带性等多个层面揭示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的个性特征及其局限。又用艺术比较学的方法探讨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在中国音乐发展和世界音乐发展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揭示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晓鸣[6](2001)在《金秋的异彩——记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文中研究指明 金秋十月:庆祝建国52周年的音舞韵律仍在人们脑间回旋,全国文化先进区深圳市宝安区又迎来了广东省21个地市1000多名群众文艺工作者。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深圳市文化局、宝安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从10月15日至21日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举行,10场演出吸引了5万多观众。节目受到了有关领导、专家、观众和各市代表的一致好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杏[7](2001)在《放声歌唱 尽情舞蹈》文中研究指明在这金风送爽的十月,南国的深圳正是百花争艳,芳香四溢的时节。来自广东各地参加全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的1000多名业余文艺工作者,会聚深圳宝安区,带来了由80个优秀节目组成的10台文艺晚会,从10月15日至20日在宝安?

深圳市社科院基层文化研究课题组,杨益群[8](2000)在《深圳文化建设的亮点:龙岗广场文化蓬勃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金秋的异彩——记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秋的异彩——记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论文提纲范文)

(1)“群众舞蹈”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角度及方法
第一章 对于“群众舞蹈”的认识
    第一节 群众艺术中的群众舞蹈
        一 “群众舞蹈”概念辨析
        二 群众舞蹈的属性和特征分析
    第二节 群众舞蹈包罗万象
        一 群众舞蹈的分类情况
        二 新时期的群众舞蹈
第二章 “群众舞蹈”的发展流变
    第一节 群众舞蹈的发展历史
        一 历史上的群众舞蹈
        二 建国后的主流群众舞蹈
    第二节 群众舞蹈的变革
        一 新元素的注入
        二 群众舞蹈的“舞台化“演变
    第三节 群众舞蹈的持续发展——规范管理机制对群众舞蹈的促进
    第四节 群众舞蹈的理论探究
        一 群众舞蹈与社会舞蹈
        二 群众舞蹈与通俗舞蹈
        三 社会舞蹈的发展转型
第三章 “群众舞蹈”的现状探究及分析
    第一节 群众舞蹈的现状普查
        一 自发形成的群众舞蹈
        二 有组织的群众舞蹈活动
        三 校园舞蹈及社会舞蹈教育
        四 民间舞蹈
        五 群众舞蹈理论
    第二节 新时期群众舞蹈的推动力量——群星奖
        一 “群星奖”的轨迹
        二 群星奖成为巨大推力
        三 群星奖文化惠民
        四 从群星奖看群众舞蹈发展
第四章 关于“群众舞蹈”的思考
    第一节 新时期群众舞蹈的特点和格局
        一 保持地域性、发展多样化
        二 风格趋于统一、综合化明显
        三 城乡区别缩小
        四 民间舞蹈峰回路转
    第二节 新时期,新问题
        一 娱乐性群众舞蹈
        二 表演性群众舞蹈
        三 创作型群众舞蹈作品
    第三节 群众舞蹈的普及与提高
        一 集体形态
        二 作品形态
结语
附录:建国后主要群众舞蹈活动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2)浅析现阶段群众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群众音乐构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任务
    (一) 培养审美意识
    (二) 构建和谐生活环境
二、群众音乐教育地位
    (一) 社会教化作用
三、群众音乐教育具备娱乐以及保健作用
    (一) 群众音乐教育具备娱乐作用
    (二) 医疗保健作用
四、结束语

(5)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湖南音乐家和湖南音乐家群体的概念与定义界定
    二、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三、湖南音乐家人物史料文献发掘整理与研究现状综述
    四、基本思路与架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产生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一、楚文化的滋养
        二、湖湘文化的浸润
    第二节 西方音乐文化的传播
        一、湖南维新变法人士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宣传
        二、学堂乐歌在湖南的盛行
    第三节 音乐职业化的发展趋势
        一、市民音乐的兴起和发展
        二、职业音乐家的出现
第二章 新音乐萌芽时期的音乐家群体(1901—1931)
    第一节 新音乐的定义与萌芽时期范围确定的依据
        一、新音乐的定义
        二、新音乐萌芽时期范围确定的依据
    第二节 群体及其代表人物的列举介绍
        一、最为突出的3位代表性人物
        二、较为突出的10位代表性人物
    第三节 新音乐萌芽时期音乐家群体的活动情形及其评价
        一、湖南音乐家在上海的音乐活动
        二、在湖南本土的音乐活动
        三、在苏区文艺运动中的音乐活动
    第四节 新音乐萌芽时期音乐家群体的特点
        一、儿童歌舞和中国化的音乐剧发展与西方同步
        二、对唯美的艺术品格的追求
        三、体现都市文化的特征
第三章 新音乐运动时期的音乐家群体(1931—1949)
    第一节 新音乐运动时期的定义和范围确定的依据
        一、“新音乐”的重新定义
        二、“新音乐运动”的提出
        三、新音乐运动时期范围确定的依据
    第二节 群体及其代表人物的列举介绍
        一、最为突出的3位代表性人物
        二、较为突出的23位代表性人物
    第三节 新音乐运动时期音乐家群体的活动情形及其评价
        一、音乐家在长沙抗日救亡歌咏戏剧活动
        二、音乐家在上海孤岛的音乐活动
        三、音乐家在解放区的音乐活动
        四、音乐家在广西、昆明、重庆等地的音乐活动
    第四节 新音乐运动时期音乐家群体的特点
        一、湖南音乐家是新音乐运动的主体
        二、强调音乐必须为政治服务的音乐思想
        三、在创作上:歌曲形式成为新音乐创作的主体
        四、在传播上:歌咏成为大家共同选择的主要传播方式
        五、对音乐艺术多元化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音乐家群体(1949—19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范围确定的依据
    第二节 群体及其代表人物列举介绍
        一、最为突出的3位代表性人物
        二、较为突出的32代表性人物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音乐家群体的活动情形及其评价
        一、专业音乐教育
        二、音乐创作
        三、表演活动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音乐家群体的特点
        一、扎根民族传统音乐的土壤
        二、引领专业音乐教育方向
        三、普遍接受专业音乐教育
        四、创作风格呈现多样化
第五章 文革时期的音乐家群体(1966—197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范围确定的依据
    第二节 群体及其代表人物列举介绍
        一、最为突出的4个代表性人物
        二、较为突出的12位代表性音乐家
    第三节 文革时期音乐家群体的活动情形及其评价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音乐家群体的特点
        一、专业音乐家下放民间
        二、毛泽东的音乐情缘
        三、毛泽东的语录和诗词歌曲是“文革”音乐主体
        四、音乐的极端大众化孕育了一批音乐人才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音乐家群体(1977—20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范围确定的依据
    第二节 群体及其代表人物列举介绍
        一、最为突出的3位代表性人物
        二、较为突出的40位代表性人物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音乐家群体的活动情形及其评价
        一、音乐教育
        二、音乐创作
        三、理论研究
        四、音乐表演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音乐家群体的特点
        一、相同的成长背景
        二、音乐本体意识增强
        三、内心深处的寻根意识
        四、创作上传统与现代的极端化
第七章 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的个性特征及其局限
    第一节 群体的个性特征及其原因
        一、群体性突出,领军人物多
        二、地域性明显,乡土观念重
        三、家族性传承,家族音乐家多
        四、师承现象普遍,代际师承突出
        五、多开宗创派人物
        六、相互帮带现象突出
        七、政治色彩浓,突出时代精神
        八、音乐人才结构呈多元化趋势
        九、惊人的百折不挠苦干精神
        十、兼收并蓄、善于吸取的学术品格
    第二节 群体的缺陷与局限
        一、音乐家群体中发展不平衡
        二、关注儿童音乐和民族音乐教材建设不够
        三、群体人士之间关系欠融洽
        四、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严重
第八章 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音乐教育与传承,推进了中国音乐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节 音乐创新与开拓,奠定了音乐现代化的基础
        一、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开创了进步电影音乐
        二、开创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第三节 开创了流行音乐的先河,促进了世界音乐的发展
    第四节 社会与艺术功能的相融,极大地发挥了音乐的社会作用
        一、音乐运动的有力推动,促进和加速了音乐的大众化
        二、时代性与使命感并重,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第五节 民族音乐的传播,确立了中国音乐在世界语境中的话语权
        一、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
        二、民族音乐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金秋的异彩——记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群众舞蹈”探究[D]. 李可如.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11)
  • [2]浅析现阶段群众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J]. 李子闯. 现代交际, 2014(02)
  • [3]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理念构建和效果分析[A]. 王明星,严晓涛,陈建钢. 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4]伟人故乡 采摘阳光——广东省第七届少儿艺术花会综述[J]. 陈小明. 广东艺术, 2007(06)
  • [5]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 徐美辉. 湖南师范大学, 2007(11)
  • [6]金秋的异彩——记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J]. 晓鸣. 广东艺术, 2001(06)
  • [7]放声歌唱 尽情舞蹈[N]. 陈杏. 中国文化报, 2001
  • [8]深圳文化建设的亮点:龙岗广场文化蓬勃发展[J]. 深圳市社科院基层文化研究课题组,杨益群. 特区理论与实践, 2000(11)

标签:;  ;  ;  

锦绣金秋——广东省第二届群众性音乐舞蹈花卉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