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渡航电工程对湘江水环境影响分析

大源渡航电工程对湘江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对湘江水环境的影响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黎小东,曹艳敏,王崇宇[1](2021)在《湘江干流四大家鱼产卵期生态水文情势变化分析》文中指出产卵期是鱼类生命周期最重要的环节,对生态水文、水力条件有着特殊的要求。以湘江常宁张河铺至衡阳云集四大家鱼产卵场为研究区域,以涉及研究区域的近尾洲和大源渡日调节型电站蓄水时间作为时间节点,采用IHA-RVA法(生态水文指标变动范围法)对归阳(1961~2015年)、衡阳(1959~2015年)两水文站四大家鱼产卵期(4~7月)水文序列进行分析,得出日调节型电站蓄水前后四大家鱼产卵期生态水文指标变异度。结果表明:(1)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得出产卵场4月流量呈下降趋势;(2)日调节电站蓄水使得库区产卵期(4~7月)月均流速整体降低,库区中部月均流速高度改变,库区尾部月均流速低度改变;(3)产卵期库区中部1,3,7,30 d及90 d最小流速值,30,90 d最大流速值减少且高度改变,库区尾部30,90 d最大流速值减少且高度改变;(4)库区中部流速低脉冲次数升高,改变度为74.79%;库区尾部产卵期水位的低脉冲特征已基本消失。

侯佳明[2](2020)在《基于改进阻隔系数法的全国主要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河湖水系连通性是指流域水系单元间互相连接的畅通程度,是流域水系的基本属性,是保持流域上下游之间、河湖之间、河道与漫滩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畅通的基本条件,包括横向连通性、纵向连通性、垂向连通性和时间动态性四个维度。其中河流纵向连通性是受到阻隔影响最为直接和严重的维度,以往全国大尺度的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通常仅考虑单位河长上的拦河建筑物数量,对不同类型拦河建筑物的阻隔影响及过鱼设施的恢复作用考虑不够全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考虑拦河建筑物位置分布所带来的不同阻隔影响,本文提出考虑位置修正系数的改进阻隔系数法,对全国主要河流的纵向连通性进行评价,分析了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的现状河流纵向连通性及其时空变化趋势,提出相应的恢复方案和分区域管控恢复目标。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对全国拦河型水利工程的工程数量、工程规模与工程类型在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的时空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类。(2)以全国流域面积≥10000km2的215条河流和建设在这215条河流上的1409座大中型拦河建筑物为评价对象,创新性的采用考虑位置修正系数的改进阻隔系数法对全国主要河流的纵向连通性进行评价。(3)在全国主要河流纵向连通性现状评价结果基础上,提出修建过鱼设施等上行恢复措施、增殖放流等下行恢复措施和上行、下行综合恢复措施,并对不同恢复措施方案进行情景模拟。研究结论包括:(1)全国拦河型水利工程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方面:在工程数量和工程规模方面,长江区拦河型水利工程总数量及大、中型规模的水利工程数量均为全国最多,且远高于其他九个区域,西北诸河区为全国最少;在工程类型方面,西南诸河区、珠江区、黄河区、长江区、松花江区的主要工程类型为水库大坝,辽河区、东南诸河区的水库大坝和水闸分布平均,西北诸河区、淮河区、海河区的主要工程类型为水闸。同时,通过分析拦河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趋势,发现绝大多数的水资源一级区拦河型水利工程建设集中在60年代~80年代期间,80年代后建设速度显着放缓。(2)全国主要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方面:1960年全国平均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0.05,2018年全国平均河流纵向连通性较1960年大幅度恶化,相应指数达到1.07,整体评价结果由“优”下降为“差”。其中在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层面上,东南诸河区、珠江区和长江区现状河流纵向连通性最差,松花江区现状河流纵向连通性最好,总体评价等级为“优”。在河流纵向连通性变化趋势方面,过去60年来全国主要河流平均纵向连通性整体呈加速恶化趋势,近20年恶化趋势最为明显。(3)河流纵向连通性改善措施和分区目标方面:采取上行、下行综合恢复措施对河流纵向连通性的恢复效果最为理想,恢复后的全国平均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为0.59,相比现状年降低了 44.9%。同时,通过对比仅采取上行或下行恢复措施方案在各一级区层面上的功能连通预测结果,发现采取修建过鱼设施等上行恢复措施对闸坝型水利工程较多、现状河流纵向连通性较差的区域恢复效果明显;采取增殖放流等下行恢复措施对闸坝型工程较少、现状河流纵向连通性较好的区域恢复效果明显。此外,根据不同恢复措施方案的情景模拟结果,结合各水资源一级区的现状情况和未来水利工程建设规划,针对各水资源一级区提出相应的管控恢复目标,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桂新秋,李志铭,杨晴,李晓菲[3](2019)在《70年湖南70件大事》文中研究指明1中共湖南省委员会成立1949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共湖南省委员会,并从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分别组成接管湖南各地、市、县工作班子,随军南下。8月2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南下省委与长期坚持湖南地下斗争的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合并,组成新的中共湖南省委员会。黄克诚任省委书记。省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统战部。新省委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湖南执政,开启了湖南历史的新纪元。

杨志敏,毛德华[4](2019)在《湘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湘江沿岸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湘江中下游水质污染突出。收集典型河段衡阳市和湘潭市监测站2006—2015年的水质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探究湘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时间上,2006—2015年湘江中下游水质总体好转,重金属污染显着下降,城镇生活污染源贡献率增大。空间上,2006—2009年,中游水质总体劣于下游;2010—2015年,中游水质优于下游。水质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政府部门对湘江水污染的治理;城镇化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水利工程的影响以及各河段的区位位置影响。

肖丹[5](2017)在《湘江下游水流运动及物质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天然河流上修建梯级枢纽,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对电力、航运、工农业需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但另一方面,由于人工干预和调度,极大的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情势,可能对河流的物质输运及水质环境带来重要影响,开展枢纽建设对物质输运的影响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和认识水利枢纽开发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合理调度和保护环境提供决策支持。河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近20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河道人工采砂为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了原材料保障,但缺乏规划的无序采砂,改变了河床形态并导致河床下切,对水流流态和水位也将带来重要影响,针对河床下切对河道水流流态及物质输送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合理规范人工采砂活动,为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湘江下游长沙综合枢纽的建设运营为例,针对水利枢纽修建对其上游河道及上游支流河道水流运动及物质输运的影响开展研究,通过建立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和物质输送数学模型,通过设置合适的模拟情景,计算了长沙综合枢纽建设前后典型来流条件下上游湘江长沙段水流运动及物质输送过程,计算了长沙综合枢纽建设对其支流浏阳河水流运动及物质输送的影响,分析了枢纽对上游河道及支流河段的流态及物质输送的影响程度及范围。研究表明,枢纽运行后,由于水位和水深大幅增加,同等流量情况下,水流流速变缓,使得物质对流扩散速度显着减小,物质在研究水域内停滞时间显着增长,流量越小,影响越显着。针对湘江下游河床下切对水流运动及物质输送的影响,本文分别在1983年水下地形图和2008年水下地形图的基础上,建立了湘江下游湘潭-濠河口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和物质输送数学模型,采用相同的来流条件和下游水位,通过设置合适的情景计算和对比,分析了河床下切对下游河道水流运动及物质输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床下切对湘江下游河道水流流场流态影响显着,表现为同等流量情况下水位显着降低,流速显着变缓,且进入河道中的物质停滞时间显着延长。

操建华[6](2017)在《流域工程建设中的渔业生态补偿问题研究——以湖南省湘江流域土谷塘枢纽工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内河流域的工程开发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巨大的负面影响,相关生态补偿制度亟待完善。湖南省土谷塘枢纽工程的渔业生态补偿给出了一种相对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分别从资源保护和生态损害赔偿两方面回顾和评价渔业生态补偿实践进展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湖南省湘江流域和土谷塘案例渔业生态补偿的主要做法、启示和建议。具体包括:政府重视和法律法规的健全、以专业机构参与的渔业专项环评为抓手构建生态补偿体系、包含生态损害赔偿和渔业资源修复的技术评估标准的建设、渔业生态补偿的具体实施管理办法的研究、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专业机构监测和渔政监督、资源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推行全流域的联合行动机制等。

帅红,李景保,蒋聪,王丹阳,谭芬芳[7](2015)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初期长沙段水环境参数的变化》文中研究表明以湘江长沙段5个监测断面9个检测项目的实测数据为依据,运用综合指数法、污染物分担率以及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分析了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初期长沙段水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长沙综合枢纽蓄水初期,长沙段5个监测断面水体的氨氮、高锰酸盐、总磷(营养物质)、挥发酚、石油类(有机毒物)镉、砷、汞、铅(重金属)9项综合污染指数等级、污染物分担率,以及营养物含量等级在时空尺度上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以重金属污染指数下降趋势最明显。改善长沙段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是:1长沙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2长沙综合枢纽建设与库区长沙段治污工程建设同步;3长沙综合枢纽蓄水功能,当水库蓄至正常水位时,一方面使库区长沙段年最低水位上升约1.5 m;另一方面使库区长沙、湘潭、株洲三江段分别较多年平均水位抬高46m、24m、12m,如此增加了长沙段水量,从而对水体污染物起到一定的稀释、降解与输移作用。

傅晓华[8](2014)在《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在“21世纪城市水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联合国就把中国列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如何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已成为全球性的时代课题。论文以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为目标,设计与构建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借助行政权威和市场效率解决湘江流域的污染与治理问题而导致的各种矛盾。促进湘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升级版”进程,为湘江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建议。湘江流域治理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是“行政外部性”和“经济外部性”叠加而造成“治理失灵”,要解决这两个“外部性”,从行政路线解决水权交接问题,从经济路线解决生态补偿问题,建立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是湘江流域治理的理想选择。生态正义是生态补偿的逻辑目标,即人类损坏的生态环境要得到恢复,所以生态补偿的主体是人,客体是生态环境。水权交接是对水资源作为公共物品的政府干预与公共管理,更高效解决代内利益、代内与代际之间利益的博弈。生态补偿是对湘江水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成本与收益,在各行政区找到均衡点,达成水资源的公平而高效利用。因此,论文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正义思想、生态补偿理论与水权交接理论。湘江流域在湖南省有着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补偿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界定水权交接生态补偿的主客体的基础上,针对湘江特点分析水权补偿标准的指标体系、交接点的选择、补偿路线和补偿方式的协调。改良了湘江流域水足迹计量模型,以验证和评估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的配套管理应着重落实水权交接点管理、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强化法制措施和成立湖南湘江流域管理局统一管理。基于以上研究,得出四个基本结论:(1)湘江流域以行政区划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建立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是理想选择;(2)湘江流域水权生态补偿标准不能完全市场化;(3)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具有一定的推广适用性;(4)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是一条生态河流综合治理的发展方向。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的最大价值与创新在于构建了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这同时也是对中国道路理论的开拓创新。

孙豪文[9](2013)在《基于WASP模型的湘江中下游水质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湘江是洞庭湖水系中最大的河流,是沿江区域主要的水源地,同时也是主要的纳污水体,是湖南省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被称为湖南省的“母亲河”。近年来,流域人口不断增加及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致使湘江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产业结构导致的流域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影响着流域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研究通过收集湘江中下游流域水文数据和水质监测断面数据,使用WASP水质模型不同模块对2007年湘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污染物氨氮和镉离子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应用WASP模型EUTRO模块,以污染物氨氮和BOD5为模拟对象,对湘江中下游衡阳水文站断面至长沙水文站断面间干流河道进行了水质模拟计算。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了WASP模型在湘江中下游较长河段的适用性。模拟结果较好的反应了污染物氨氮和BOD5浓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达到了预期目的。应用TOXI模块,以重金属污染物镉离子为研究对象,对湘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镉离子污染进行了相对模拟计算。结果很好的反应了湘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重金属污染物镉离子的迁移扩散情况,揭示了镉离子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针对湘江水环境的具体情况,本研究探讨了WASP模型在湘江中下游流域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了湘江长沙枢纽修建后,水体中氨氮和BOD5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长沙枢纽修建后,湘江长沙段水文站上游河段氨氮和BOD5浓度明显增大,水文情势的改变,导致有可能在库尾及库湾局部河段出现局部富营养化情况。针对湘江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的模拟,研究了平水期、汛期和枯水期五种不同时间、不同水文条件下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为湘江水环境问题应急处理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伍慧玲,张汉江[10](2013)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建设运行的人文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的人文价值是工程建设中体现出来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的综合存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建设不仅把湘江打造成一年四季江水丰盈的大江,而且将在沿岸建筑景观、枢纽坝址、市民亲水娱乐及旅游休闲和城市文化品位上凸显其人文价值,为湘江沿岸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带来巨大人文效益。

二、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对湘江水环境的影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对湘江水环境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湘江干流四大家鱼产卵期生态水文情势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湘江干流四大家鱼产卵期确定
2 研究方法
    2.1 水文变化指标
    2.2 RVA分析方法
    2.3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3 实例研究
    3.1 产卵场产卵期水文趋势分析
    3.2 水文站产卵期生态水文改变度
        3.2.1 月均值变化
        3.2.2 产卵期极值及其发生时间变化
        3.2.3 高低脉冲变化
4 结 论

(2)基于改进阻隔系数法的全国主要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河流连通性概念与内涵
        1.2.2 河流连通性评价方法与实践应用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流连通性的理论基础
    2.1 河流连通性机制
    2.2 河流四维连续体模型
        2.3.1 河流生物群落结构三维连续性
        2.3.2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物种流的三维连续性
        2.3.3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性
    2.3 人类活动对河流连通性的影响
第三章 全国拦河型水利工程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1 2018年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拦河型水利工程时空变化特征
        3.1.1 数量分布特征
        3.1.2 工程类型分布特征
        3.1.3 工程规模分布特征
    3.2 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拦河型水利工程建设趋势
第四章 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方法
    4.1 阻隔系数法
    4.2 考虑位置修正的阻隔系数法
        4.2.1 拦河建筑物的阻隔系数a_i
        4.2.2 对本级河流影响的位置修正系数b_(Li)
        4.2.3 对与下级河流连通性影响的位置修正系数b_(Qi)
    4.3 评价标准
    4.4 方法对比
第五章 全国主要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结果
    5.1 评价对象
        5.1.1 评价河流
        5.1.2 拦河建筑物类型
    5.2 不同时期全国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结果
        5.2.1 1960年全国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结果
        5.2.2 1980年全国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结果
        5.2.3 2000年全国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结果
        5.2.4 2018年全国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结果
    5.3 不同时期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结果
        5.3.1 不同时期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平均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
        5.3.2 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河流纵向连通性变化趋势
    5.4 现状评价结果成因分析
第六章 河流纵向连通性恢复措施与管控目标分析
    6.1 河流纵向连通性恢复措施
        6.1.1 船闸和泄水闸
        6.1.2 鱼道
        6.1.3 鱼闸、升鱼机和集运鱼设施
        6.1.4 增殖放流
    6.2 不同恢复措施方案情景模拟
        6.2.1 采取修建鱼道等上行恢复措施的模拟结果
        6.2.2 采取增殖放流等下行措施恢复措施的模拟结果
        6.2.3 同时采取上行和下行恢复措施的模拟结果
        6.2.4 不同情景下的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模拟结果
    6.3 分区域管控恢复目标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参与评价的全国河流一览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3)70年湖南70件大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共湖南省委员会成立
2土地改革
3剿匪斗争
4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5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研制成功
6政协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7三大改造
8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9湘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
10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成功下线
11大规模水利建设
12柘溪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13韶山灌区建设
14长岭炼油厂建成投产
15率先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6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
17湘黔铁路建成通车
18湘潭大学恢复办学
19防治血吸虫病
20洞庭湖治理
21平反冤假错案
22农村改革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4与日本滋贺县缔结省级第一对友好城市
25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6对外招商引资
27五强溪水电站建成
28全国推广汨罗素质教育经验
29“出版湘军”蜚声中外
30长沙黄花机场建成通航
31“体育湘军”声名远播
32长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33“电视湘军”影响视界
34湖南第一个对外开放港口开放
35邵阳市川岩村合闸成功
36石长铁路建成通车
371998年抗洪救灾
38湖南退耕还林成效显着
39建立中国第一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
40韶山“一号工程”竣工开放
41世界最长泵车下线
42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
43全国首部省级行政程序政府规章施行
44长株潭通信一体化升位成功
45武广高铁客运专线建成通车
46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实施
47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成功下线
48矮寨大桥建成通车
49《湖湘文库》编纂出版
50实施湘江保护与治理省“一号重点工程”
51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52湖南第一条地铁载客运营
53全省首条“湘欧快线”开通运营
54国产首台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下线
55湖南湘江新区建设
56苏宝顶风电场投产发电
57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58长沙磁浮快线载客运营
59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并网发电
60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61华菱集团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湖南样本”
62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
63老挝驻长沙总领事馆正式落户
64湖南开展政治建设考察
6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66湖南棚户区改造成为全国典型
67深海钻探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68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建成
69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70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4)湘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湘江中下游水质时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2.1.1 2006—2015年湘江中下游水质时间变化特征
        2.1.2 湘江中下游水质时间变化成因分析
    2.2 湘江中下游水质空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2.2.1 2006—2015湘江中下游水质空间变化特征
        2.2.2 2006—2015年湘江中下游水质空间变化成因分析
3 结论

(5)湘江下游水流运动及物质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动力条件数学模型研究
        1.2.2 物质输送数学模型研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模型理论与验证
    2.1 模型基本理论
        2.1.1 基本控制方程
        2.1.2 定解条件
        2.1.3 模型边界处理
        2.1.4 模型中关键因素
        2.1.5 数值求解
    2.2 模型验证
        2.2.1 水面线验证结果
        2.2.2 断面流速分布验证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湘江长沙枢纽运行对长沙城区水域物质输送的影响
    3.1 湘江及长沙枢纽概况
        3.1.1 湘江概况
        3.1.2 长沙枢纽概况
    3.2 模型设置与计算方法
        3.2.1 模型设置
        3.2.2 计算方法
    3.3 长沙枢纽运行对湘江长沙城区水域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3.3.1 水位及水深变化
        3.3.2 流速变化
    3.4 长沙枢纽运行对湘江长沙城区物质输送的影响
        3.4.1 对表层水体物质输送的影响
        3.4.2 对底层水体物质输送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沙枢纽运行对浏阳河下游物质输送的影响
    4.1 浏阳河概括
    4.2 模型设置与计算方法
        4.2.1 模型设置
        4.2.2 计算方法
    4.3 长沙枢纽运行对浏阳河下游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4.3.1 水位及水深变化
        4.3.2 流速变化
    4.4 长沙枢纽运行对浏阳河下游物质输送的影响
        4.4.1 对表层水体物质输送的影响
        4.4.2 对底层水体物质输送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床下切对湘江下游段物质输送的影响
    5.1 湘江下游河床下切概况
    5.2 模型设置与计算方法计算内容与设置
        5.2.1 模型设置
        5.2.2 计算方法
    5.3 河床下切对湘江下游段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5.3.1 水位及水深变化
        5.3.2 流速变化
    5.4 河床下切对湘江下游段物质输送的影响
        5.4.1 对表层水体物质输送的影响
        5.4.2 对底层物质输送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科研项目目录

(6)流域工程建设中的渔业生态补偿问题研究——以湖南省湘江流域土谷塘枢纽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渔业生态补偿的实践进展与评价
3 湖南省及湘江流域渔业生态补偿总体状况①
    3.1 湖南省及湘江流域渔业资源和水环境现状
    3.2 湖南省鱼类资源恶化的原因
    3.3 湖南省及湘江流域涉水工程渔业生态补偿基本情况
4 土谷塘渔业生态补偿的具体案例研究②
    4.1 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评估
    4.2 渔业生态补偿的具体措施与实施进展
        4.2.1 增殖放流
        4.2.2 鱼道建设
        4.2.3 栖息地保护区补偿
        4.2.4 湖南鱼类原种场补偿
        4.2.5 生态监测
        4.2.6 生态联合调度方式研究
    4.3 土谷塘坝工程生态补偿的效果、特点与问题
        4.3.1 土谷塘工程建设生态补偿的效果
        4.3.2 土谷塘工程建设生态补偿的特点与问题
5 土谷塘案例对流域渔业生态补偿的启示与建议

(7)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初期长沙段水环境参数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概况及数据来源
    1.2指标选择与研究方法
        1.2.1 指标选择
        1.2.2 研究方法
        (1)综合污染指数均值P
        (2)污染物分担率ki
        (3)营养状态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湘江长沙段水环境污染超标状态
    2.2 湘江长沙段水环境污染程度的时空变化
    2.3 湘江长沙段水环境污染物分担率时空变化
    2.4 湘江长沙段监测断面水环境营养状态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8)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问题提出
        1.1 中国水资源短缺
        1.2 流域的分割管理
        1.3 湘江的饮水安全
        1.4 打造东方莱茵河
    2 研究意义
        2.1 实践意义
        2.2 理论价值
    3 主要观点及内容框架
        3.1 主要观点
        3.2 主要内容
    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4.1 技术路线
        4.2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动态
    1 水权管理模式研究
        1.1 水的公共物品属性及管理
        1.2 水权管理机制的变迁
        1.3 水权管理模式研究的走向
    2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与实践
        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2.2 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动态
    3 湘江流域水资源及补偿研究
        3.1 湘江流域水资源研究动态
        3.2 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现状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水权及水权交接
        1.2 流域及其生态补偿
        1.3 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
    2 生态正义思想
        2.1 资源可持续利用观
        2.2 当代环境伦理观
        2.3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
    3 生态补偿理论
        3.1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
        3.2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3.3 生态价值及安全理论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4 水权交接理论基础
        4.1 资源流动理论
        4.2 资源替代理论
        4.3 区域协调理论
        4.4 比较优势理论
    5 流域补偿博弈论
        5.1 水权博弈条件
        5.2 水权交接协商
第四章 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的问题及成因
    1 湘江流域的战略地位
        1.1 湖南自然资源宝库
        1.2 湖南经济社会主要命脉
        1.3 湖南的黄金水道
    2 湘江流域水权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2.1 水质污染生态补偿的难题
        2.2 水量生态补偿的不确定性
        2.3 产业转型生态补偿的困境
        2.4 生物多样性生态补偿之急
    3 湘江流域水权生态补偿问题的成因
        3.1 行政分割管辖
        3.2 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3.3 水权理论研究不足
        3.4 管理机制不健全
        3.5 缺乏公众参与
    4 湘江治理机制创新的历史机遇
        4.1 大江大河治理的国策
        4.2 湘江治理的湖南政策
第五章 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的建构
    1. 湘江流域水权生态补偿的构思
        1.1 水权交接补偿的选择
        1.2 水权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势
        1.3 水权交接机制的深拓展
    2 水权生态补偿的主客体
        2.1 主客体的界定
        2.2 水权交接生态补偿主体
        2.3 水权交接生态补偿客体
        2.4 主客体相关性
    3 水权生态补偿的依据
        3.1 水资源生成投入
        3.2 水资源保护成本
        3.3 水量供求关系
        3.4 市界水质状况
        3.5 代际补偿成本
    4 水权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
        4.1 测算方法及选取
        4.2 水量调整系数及测算
        4.3 水质调整系数及测算
        4.4 代际补偿系数及测算
        4.5 水权生态补偿标准初步测算
        4.6 水权标准测算的可信度评估
    5 交接点与交接原则
        5.1 交接点的勘定
        5.2 水权交接原则
        5.3 水权交接信息公开
    6 水权生态补偿路径
        6.1 行政路线
        6.2 市场路线
    7 水权生态补偿方式
        7.1 节流型补偿
        7.2 开源型补偿
    8 水权生态补偿的协同
        8.1 路线协同
        8.2 方式协调
第六章 湘江流域水足迹模型与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评估
    1 湘江流域水足迹模型的改良
        1.1 改良条件
        1.2 水足迹评估模型的改良
    2 湘江流域水足迹模型
        2.1 可使用水权核算
        2.2 水足迹核算方法及选取
        2.3 湘江流域水盈余/赤字计算
    3 湘江流域行政区水足迹计算
        3.1 基本数据与虚拟水估算
        3.2 长株潭三市水足迹初步估算
        3.3 长株潭三市水盈余/赤字评估
    4 水生态盈余/赤字与水权责任的一致性
        4.1 株洲-湘潭水权补偿与水权行政外部性
        4.2 株洲-湘潭水权责任与补偿的相关性
第七章 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的综合管理
    1 成立湖南湘江流域管理局
        1.1 办公室的职能
        1.2 下设专门协调委员会
        1.3 下设湘江流域水银行
    2 强化垂直管理
        2.1 专项基金垂直管理
        2.2 交接点的垂直管理
        2.3 水权垂直配置
    3 立《湘江法》
        3.1 《湘江法》的政策基础
        3.2 《湘江法》的核心内容
        3.3 《湘江法》的法律责任
    4 强化地方配套机制
        4.1 提升居民的思想认识
        4.2 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升级
        4.3 打造地域特色的精品旅游
    5 加强科学研究
        5.1 支持湘江特色的科研项目
        5.2 完善湘江预警系统研究
    6 鼓励公众参与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1.1 湘江流域以行政区划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建立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是理想选择
        1.2 湘江流域水权生态补偿的标准不能完全市场化
        1.3 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具有一定的推广适用性
        1.4 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是一条生态河流治理的发展方向
    2 可能的创新点
        2.1 构建了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
        2.2 完善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内涵
        2.3 提出水权交接补偿、行政外部性、虚拟水市值计算法等新概念和方法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WASP模型的湘江中下游水质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水质模型
        1.2.1 水质模型的概念
        1.2.2 水质模型的分类
        1.2.3 水质模型研究进展
    1.3 WASP 模型
        1.3.1 WASP 模型介绍
        1.3.2 WASP 模型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水质模型的选用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湘江中下游水环境特征及现状
    2.1 湘江中下游流域的基本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环境概况
    2.2 湘江中下游水质概况
    2.3 湘江干流水利规划
第三章 湘江中下游水质模拟与分析
    3.1 WASP 模型的原理
        3.1.1 基本方程
        3.1.2 EUTRO 模块
        3.1.3 TOXI 模块
    3.2 河网概化和分段
        3.2.1 DEM 数据预处理
        3.2.2 河网概化和分段
    3.3 常规水质模拟
        3.3.1 数据预处理
        3.3.2 计算结果分析
        3.3.3 不确定性讨论
    3.4 重金属离子水质模拟
        3.4.1 数据预处理
        3.4.2 计算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WASP 模型的应用
    4.1 湘江长沙枢纽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4.1.1 工程修建后水质模拟
        4.1.2 计算结果分析
    4.2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模拟
        4.2.1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模拟
        4.2.2 模拟结果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科研项目目录
详细中文摘要
详细英文摘要

(10)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建设运行的人文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文价值的相关理论
2 湘江枢纽工程区人文价值的现状
    2.1 沿岸建筑缺乏水的灵气
    2.2 沿岸景观缺乏水的灵性
    2.3 沿岸旅游风光缺乏水的特性
3 湘江长沙枢纽工程对长株潭城市群的价值
    3.1 工程使湘江沿岸建筑景观的人文价值凸显
    3.2 长沙枢纽坝址将为长株潭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3.3 湘江长沙枢纽工程造就长株潭水库型城市群
    3.4 蓄水后市民亲水娱乐及旅游休闲价值剧增
    3.5 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群的文化品位
4 工程建设影响长株潭城市群人文价值的因素及其消减

四、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对湘江水环境的影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湘江干流四大家鱼产卵期生态水文情势变化分析[J]. 黎小东,曹艳敏,王崇宇. 人民长江, 2021(04)
  • [2]基于改进阻隔系数法的全国主要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D]. 侯佳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20(04)
  • [3]70年湖南70件大事[J]. 桂新秋,李志铭,杨晴,李晓菲. 新湘评论, 2019(19)
  • [4]湘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A]. 杨志敏,毛德华.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论坛论文集(三), 2019
  • [5]湘江下游水流运动及物质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D]. 肖丹.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1)
  • [6]流域工程建设中的渔业生态补偿问题研究——以湖南省湘江流域土谷塘枢纽工程为例[J]. 操建华. 生态经济, 2017(03)
  • [7]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初期长沙段水环境参数的变化[J]. 帅红,李景保,蒋聪,王丹阳,谭芬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12)
  • [8]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傅晓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8)
  • [9]基于WASP模型的湘江中下游水质模拟研究[D]. 孙豪文.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 [10]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建设运行的人文价值研究[J]. 伍慧玲,张汉江. 水利发展研究, 2013(01)

标签:;  ;  ;  ;  ;  

大源渡航电工程对湘江水环境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