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镜——呼唤中国式跨国公司领袖

印度之镜——呼唤中国式跨国公司领袖

一、印度镜子——呼唤中国式的跨国企业领袖(论文文献综述)

倪颖[1](2018)在《汉语流行语“中国式X”的构式语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汉语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中。这些流行语紧贴时代潮流,展现出当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特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中,“中国式X”就是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调研,笔者发现前人对于“中国式X”这一流行语的分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的表现在语料搜集和分析上,有的表现在研究方法或理论框架上。本研究选择强调意义与形式相统一的构式语法作为理论框架,采取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方法,按照四个步骤展开研究:一.搜集“中国式X”语料,形成较为全面的语料集合;二.对构式语法进行文献综述,论证为何“中国式X”可以被视作一种构式;三.从构式角度描写“中国式X”的结构、语义和语用功能;四.从构式压制、仿拟机制以及认知经济原则三大视角解释这一构式的扩展机制,即它何以出现和流行起来。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对“中国式X”这一流行语进行描写和解释。首先,明确“中国式X”这一表达可以被视作构式的理据。其次,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这一构式展开全面分析:从句法上来说,“中国式X”中的“X”可以是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从语义上来说,“中国式X”可以表达褒义、贬义或中性含义;从语用上来说,“中国式X”具有能产性和讽刺效果。最后,构式压制理论解释了“中国式X”这一构式的出现;仿拟机制解释了这一构式传播发展的过程;认知经济原则则解释了这一构式何以流行普及的原因。在这一基础上,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其他汉语流行语的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路径,并论证构式语法理论在研究汉语构式方面的适用性。

王天娇[2](2014)在《“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协同创新,简而言之是组织内部形成的知识与技术的分享机制。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创新日新月异,协同创新理论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和发展。协同创新究其特征,其实为各个独立的创新主体拥有共同目标以及内在动力,通过直接的交流沟通方式,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资源平台,开展多方位交流与协作。可以肯定的是,协同创新是多主体之间的合作。同样,克里斯托夫·弗里曼(Christophe Freeman)的国家创新体系1理论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得出一个众多主体参与的网络系统。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分支是思想、技术、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这一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理论有内涵的一致性和包容性,体系主要由主体、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外界互动等方面的创新组成。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将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发展的目标,积极提升和发挥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是多主体的互动,参与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等,这种主体的互动要求的不仅是创造与创新的积极性,更需要长效的机制作为保障。我国的协同创新发展起步较晚,加之各主体之间互动缺乏长效激励,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的创新能力,影响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大国的转变。因此,推动我国协同创新的发展,助力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如箭在弦。本文立足点在于协同创新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同比较研究的方式映射各个国家在协同创新建设上的有益经验,着重对协同创新模式的典型国家和地区开展比较研究。首先,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对新加坡、巴西、韩国等新兴国家的研究。第二,为了更好的结合本土经验和实际需求,本文的研究范围也涵盖了上海、深圳等地区。通过研究得出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协同创新方面的经验与启示。第三,在此部分的研究中在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的视角下,通过每一个主体在不同国家的政策、手段、表现等的比较,看到我国在协同创新上的缺失和不足,借此不断提升我国各创新主体对科技的贡献力度,促进我们国家经济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第四,本文在上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建议包括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高校科研院所层面的政策建议、金融机构层面的政策建议、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对策建议。本文将以各主体为建议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政策服务和科学建议,力求提出的合理性建议对我国构建协同创新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

穆晓芳[3](2010)在《中印企业海外并购目标选择的差异比较 ——以汽车行业海外并购为例》文中提出目标企业的正确选择是企业海外并购中较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它不但决定了企业海外并购的开始,同时也自始至终的指导着整个海外并购过程的进行。由于所处的环境与各自发展历史的不同,中国企业与印度企业在海外并购的目标选择过程中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以汽车行业的海外并购为例,选取了中印车企行业中四个较为典型的海外并购案例,通过目标国选择的角度,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以及双方企业特征的角度进行一定的比较分析。分析发现:在目标国选择方面,中国企业大多选择了与本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企业进行并购,而印度企业大多是经过长时间的目标国考核,选择的目标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大都与本国相似。利益相关者方面,本文认为利益相关者的认知会影响企业海外并购的绩效,因此,选择了管理层,投资者以及员工三个角度对案例企业的目标选择进行比较,比较发现,在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良性认知方面,中国企业相比印度企业做的远远不足,而缺乏卓有成效的沟通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企业特征层面,本文分别从目标企业的特征以及并购企业的特征两方面展开探讨,分析发现:在目标企业的选择方面,中国企业与印度企业相似,大都能遵循一定的并购理论进行符合自身战略的选择,并且并购方对目标企业大都是进行过长时间的考核或是有过历史性的合作,并不存在并购的盲目性。与印度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更缺乏的是融合双方企业文化的正确方法以及对目标企业前景预测的前瞻性。在并购方企业特征方面,由于中印两国的发展背景类似,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机也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大都是以寻求技术与市场为目的。不同的是,在印度企业海外并购动机的后面,还掺杂着印度管理者的一种做强做大的愿景,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则相对缺乏。本文通过对中印企业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深入系统的剖析中国企业在目标企业选择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使中国企业能够有效避免海外并购陷阱,增加并购的成功率。与此同时,本文通过单案例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选择,对理论界与实践界研究企业并购目标选择将提供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全新的视野。

戚娟娟[4](2003)在《印度镜子——呼唤中国式的跨国企业领袖》文中指出 在采访排名美国商学院前10位的弗吉尼亚达顿商学院的院长前,记者特意准备好刊有海尔的封面故事的那一期本刊杂志,理由很简单,入选过哈佛案例的海尔,应该能在这位美国经济学家的心中唤起一些共鸣。可结果令人失望,接过记者递上的杂志时,罗伯特先生眼中流露出茫然的神色。

二、印度镜子——呼唤中国式的跨国企业领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印度镜子——呼唤中国式的跨国企业领袖(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流行语“中国式X”的构式语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Questions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1.4 Thesis Organization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A Summary of Previous Studies
    2.2 A Critical Review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Research Methodology
    3.2 Theoretical Framework
        3.2.1 A Summary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3.2.2 Construction Grammar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Present Research
    3.3 Important Notions
        3.3.1 Construction Coercion
        3.3.2 The Mechanism of Parody
        3.3.3 The Economy Principle of Language
Chapter Four A Constructional Analysis of “zhongguoshi X”
    4.1 Data Collection
    4.2 Motivation of “zhongguoshi X” As a Construction
    4.3 Data Analysis
        4.3.1 A Syntactic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zhongguoshi X”
        4.3.2 A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zhongguoshi X”
        4.3.3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zhongguoshi X”
Chapter Five The Extension Mechanism of “zhongguoshi X”
    5.1 Construction Coercion
    5.2 The Mechanism of Parody
    5.3 The Economy Principle of Language
Chapter Six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2)“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可能的创新点
    第三节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第二章 发达国家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美国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二节 日本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三节 英国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兴国家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新加坡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二节 巴西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三节 韩国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典型区域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二节 我国协同创新模式发展的瓶颈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产学研金介”各主体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协同创新模式之政府角色比较
    第二节 协同创新模式之产学研角色比较
    第三节 协同创新模式之金融机构角色比较
    第四节 协同创新模式之科技中介角色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案例介绍
    第一节 南京工业大学 2011 计划介绍
    第二节 南京工业大学协同创新模式的简述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总结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中印企业海外并购目标选择的差异比较 ——以汽车行业海外并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与不足
2 基于海外并购目标选择的研究:文献综述及主要理论
    2.1 基于并购目标选择的主要研究成果
        2.1.1 预测目标公司特征方面
        2.1.2 考核目标公司选择因素方面
        2.1.3 小结
    2.2 基于并购目标选择的主要理论
        2.2.1 并购的主要理论
        2.2.2 跨国投资主要理论
        2.2.3 跨国并购动机理论
        2.2.4 小结
3 中印汽车领域海外并购情况
    3.1 国内汽车领域海外并购情况简介
    3.2 印度汽车领域海外并购情况简介
    3.3 小结
4 案例选择标准与典型海外并购案例选取
    4.1 案例的选择
        4.1.1 案例选择标准
        4.1.2 案例搜集过程
    4.2 典型案例简介
        4.2.1 上海汽车并购韩国双龙
        4.2.2 浙江吉利并购瑞典沃尔沃
        4.2.3 印度塔塔并购韩国大宇客车
        4.2.4 印度塔塔并购英国捷豹路虎
5 典型并购案例中目标企业选择的比较:案例分析
    5.1 基于目标国选择的视角
        5.1.1 基于政治环境的比较
        5.1.2 基于经济环境的比较
        5.1.3 基于社会文化方面的比较
    5.2 基于利益相关者认知视角的比较
        5.2.1 目标企业管理者对并购企业的认知
        5.2.2 目标企业投资者对并购企业的认知
        5.2.3 目标企业员工对并购企业的认知
    5.3 基于企业特征视角的比较
        5.3.1 基于目标企业特征的比较
        5.3.2 基于并购方视角的比较
6 中印企业海外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的差异:理论思考
    6.1 基于目标国选择的视角
        6.1.1 政治方面
        6.1.2 经济方面
        6.1.3 社会文化方面
    6.2 基于利益相关者认知的视角
    6.3 基于企业特征的视角
        6.3.1 基于目标企业特征的视角
        6.3.2 基于并购方自身特征的视角
    6.4 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目标企业选择中的不足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对中国企业监管层的建议
        7.2.1 角色的转变
        7.2.2 加大政策方面以及金融方面的支持
        7.2.3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7.3 对中国企业的建议
        7.3.1 加大前期的考核力度
        7.3.2 注重与目标企业相关各方的沟通
        7.3.3 加大跨国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印度镜子——呼唤中国式的跨国企业领袖(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流行语“中国式X”的构式语法研究[D]. 倪颖.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01)
  • [2]“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D]. 王天娇. 南京工业大学, 2014(04)
  • [3]中印企业海外并购目标选择的差异比较 ——以汽车行业海外并购为例[D]. 穆晓芳.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3)
  • [4]印度镜子——呼唤中国式的跨国企业领袖[J]. 戚娟娟. 中国企业家, 2003(01)

标签:;  ;  ;  ;  ;  

印度之镜——呼唤中国式跨国公司领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