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人工育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研究

河蟹人工育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研究

一、河蟹人工育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璞[1](2019)在《中华绒螯蟹天然海水土池育苗胚后发育温度及多年份水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目前市场上颇受欢迎的水生甲壳类经济动物。其不仅味鲜肉美,且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还有药用价值。21世纪以来,随着中华绒螯蟹土池生态育苗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普及推广,苗种生产成本逐渐降低,苗种产量逐年提升,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16年全国中华绒螯蟹苗种产量中,土池生态育苗生产的苗种约占养殖用苗总需求量的95%以上。中华绒螯蟹的整个生命周期分为胚前、胚胎和胚后三个发育阶段,其中胚后发育阶段又包括幼体、仔蟹、幼蟹和成蟹四个时期,幼体期(包括I-V期溞状幼体和M期大眼幼体)是中华绒螯蟹胚后发育的起始,对整个胚后阶段的健康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在育苗温度研究方面,应对中华绒螯蟹育苗的胚后发育阶段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重点研究。有效积温法则是温度与发育关系的直观体现,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是甲壳动物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不仅可衡量水产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响应,而且可为水产经济动物人工育苗调控温度、发育历期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采用室内水族箱培育和室外温度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观察、记录温度和发育历期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探讨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实验以射阳地区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良种“江海21”幼体为实验对象,设计室内单因素三处理三重复恒温试验(三个处理组分别设置恒温为20℃,22℃,24℃),定期监测发育温度和历期。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对试验数据和当地五年历史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试验数据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均无显着差异(p>0.05),可以确定中华绒螯蟹胚后发育阶段的生物学零度为6.91℃,有效积温为274.18℃·d。(2)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中华绒螯蟹幼体阶段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目前关于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培育阶段试验和报告都是集中于研究生产技术流程和室内工厂化育苗水质控制方面。而关于室外土池生态育苗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多数都是单个因子对幼苗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有关全面系统对中华绒鳌蟹生态育苗池塘各种因子进行检测和分析,和对溞状幼体生态育苗水质多年变化规律全面系统报告的试验文章。为了研究中华绒螯蟹天然海水土池生态育苗水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2015年-2016年的4-5月育苗期,每四天一次在江苏射阳地区中华绒螯蟹育苗基地进行水质监测,记录数据并分析其水质变化情况。检测项目有水温T、盐度S、溶解氧DO、氮营养盐、磷营养盐、化学需氧量等。并同时取本实验室2013-2014年育苗期的历史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四年的水质因子变化规律。四年监测结果表明,2014年育苗池平均水温较低为17.0℃,2015年为17.4℃,2013和2016年均在18℃以上。育苗池水深保持在2.0m,可以有效保持水温稳定性。温度的高低和稳定性影响到育苗的时间,平均温度低的年份,发育到大眼幼体要晚2-3天,但对育苗产量影响不大。育苗池中溶氧一直高于5mg/L。pH值变化范围在8.34-8.68之间,整个监测期育苗池的变化幅度为0.3左右,变化非常稳定。盐度基本稳定,变化范围为23.2-26.5,符合中华绒螯蟹育苗水质标准。育苗池的盐度始终略高于蓄水池,但二者差异均不显着(p>0.05)。育苗池氨氮均随育苗时间延长有增长趋势,但仍远低于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规范的水质要求。亚硝态氮含量随育苗时间延长稍有增长,但远低于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规范规定的含量。蓄水池和育苗池硝态氮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0.110 mg/L。硝态氮是硝化反应的最终产物,结合前面指标来看,水体硝化反应效果较好。2013-2016年育苗期,蓄水池和育苗池总氮变化范围分别为0.209-0.273 mg/L和0.218-0.514 mg/L;0.220-0.280 mg/L和0.224-0.564 mg/L;0.260-0.345 mg/L和0.261-0.750 mg/L;0.278-0.387 mg/L和0.280-0.860 mg/L。总氮均呈上升趋势,最高监测值和最高平均值出现在2016年,达到0.860 mg/L和0.554 mg/L,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总氮呈逐渐增长趋势,然而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的监测数值较低,说明育苗池中的总氮,主要成分为可溶解性的有机氮。育苗池无机磷浓度变化,2013、2014年上升趋势较之2015、2016年无机磷平缓。四年均随育苗时间增加而升高。四年中COD变化趋势一致,均为随着育苗时间延长而升高(图11)。四年中育苗池COD前中期均符合海水二类水质标准(COD<2 mg/L),2016后期最高2.793 mg/L,但仍符合海水二类水质标准(COD<3 mg/L)。总磷变化趋势与无机磷相近。通过四年监测结果分析,射阳中华绒螯蟹育苗基地天然海水pH值、盐度、水温适宜,氮磷营养盐和COD指标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趋势,但2013年-2016年试验监测池平均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升。2016年试验监测池每667 m2达到47.80 kg。从我们对育苗基地生产记录调查得知,2016年产量最高的两个育苗池每667 m2分别达到了84 kg和104.5 kg。证明了射阳育苗基地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下,尚有提高育苗池产量的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河蟹生态育苗技术完善和近海湿地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促进河蟹土池生态育苗合理健康发展。

蔡青霖[2](2017)在《移动式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处理机的设计与应用功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罗氏沼虾育苗基本采用传统的人工育苗技术与方法,无严格的统一操作规范,育苗水处理与调控方法较简单。为保持育苗池水质良好常采用大量换水的方法,对于病害防治滥用抗菌素,随意将含大量富营养残饵与抗菌素的育苗废水不经任何处理排入临近天然水域,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使水域严重遭受富营养化等污染。传统的人工育苗技术与方法显然已不适应我国现代水产业的发展。鉴于罗氏沼虾易养、抗病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业在我国江苏省高邮市等地区已发展成当地支柱性产业。因此广大的水产品市场及养殖面积需求大量的罗氏沼虾苗种,显然改革传统苗种培育技术与方法,提高育苗产量与质量是当务之急。为此必须首先解决其核心问题,即研制育苗用水净化再利用的技术与设备,因此实验自行设计与构制了移动式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处理机(简称水处理机),并经罗氏沼虾苗种培育使用,实验结果显示了水处理机可将育苗池水有效循环处理再利用,并获得良好育苗功效。移动式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处理机设计、构制与应用效果如下:(1)水处理机的关键设备为固液分离器、紫外灯杀菌器和网片式生物滤器三部分,与水泵共置于可运移于育苗室各水池的手推车上。设计原则是最大化合理利用手推车有限空间(110cm×50cm)、具良好水处理功效并耐咸水腐蚀。为去除育苗水较大颗粒物,固液分离器选用滤芯易清洗和更换的筒形滤器(Φ23.5cm,H86cm,美国产);不锈钢圆筒杀菌器(Φ16cm,H95cm)竖立车上,内安置四支并联紫外灯管(55W×4),灯管与圆筒均为可拆卸式,便于更换与清洗;自制网片式生物滤器(L55cm×W40cm×H96cm)轻便、价廉,其外壳是聚丙烯塑料制品,内装以尼龙绳制成的网片(L90cm,W50cm),菱形网孔边(L5cm)织入易附着微生物的丙纶丝作滤料,共10张网片挂放滤器内框架,形成生物膜的滤器具良好的氨氮与亚硝基氮去除功能。育苗池水进入处理机内依序流动:固液分离器→紫外灯杀菌器→生物滤器。水的流向设计原则是避免池水过高浑浊度影响紫外灯杀菌强度及避免紫外灯杀灭生物滤器出水的有益菌。水处理机手推车最优化规格是L110cm×W55cm×H100cm。(2)为便于操作、节省劳力与降低劳动强度,水处理机设计有智能定时器挂放于处理机不锈钢外壳门上。定时器特点具自动化性能,可据设定时间自动启动与关闭。其组成包括STC15F2K60S2系列单片机、LCD12864液晶显示模块、DS1302时钟芯片、继电器、4×4矩阵键盘、电源模块。程序控制周期据育苗周期设为24天。水处理机尚配有控制进出水量的流量计,可据需要调节进出水流量。两台移动式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处理机试应用于全周期育苗水循环处理,有效控制实验池各水质指标显着优于对照池,氨氮与亚硝基氮等主要水质指标均控制在幼体发育生长安全范围,实验池水质指标变化范围如下:悬浮物、氨氮与亚硝基氮:0.43-1.24TU、0.446-1.217与0.002-0.518mg/L,去除率:9.8%-70.1%、30.1%-60.3%与0%-47.9%,以定期加药控制水质的对照池相应指标分别是0.42-2.14TU、0.449-2.983与0.002-1.085mg/L。实验池细菌与弧菌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3%-93.9%与100%。,且均控制在幼体生长安全范围,故幼体发育变态状况与活力均强于对照池,出苗率46.2%-55%,远高于对照池(28%-35%)。可见实验自行设计与构制的移动式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处理机可有效用于罗氏沼虾育苗水循环处理再利用并确保良好育苗效果。实验前期,本研究预先设计、制造一台简易运移式循环水处理机雏型产品(简称雏型机),并试用于循环处理亲虾越冬池水,获得良好的净化水质效果。装载于手推车上的自制雏型机可方便运移于车间,初步确定水处理机合理的占有面积约为0.5m2(L100cm,W50cm);同时探讨了利用亲虾越冬池水培养滤器生物膜及其硝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雏型机间歇性循环处理高密度亲虾池水38天,有效控制池水主要水质指标氨氮与亚硝基氮在亲虾安全范围。滤器单位面积滤料去除TAN与NO2-N速率随时间t(d)按2次多项式变化:TAN去除速率:滤器ⅠVⅠ=-0.0002t2+0.0115t+0.0047 R2=0.7956滤器ⅡVⅡ=-0.0001t2+0.0054t+0.0143 R2=0.9267NO2-N去除速率:滤器ⅠVⅠ=-0.0002t2+0.0073t+0.0096 R2=0.7680滤器ⅡVⅡ=-0.0001t2+0.0045t+0.0040 R2=0.8622雏型机的构制与应用实验为进一步设计与构制上述优化的水处理机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基础。自制移动式简便、廉价罗氏沼虾育苗池水循环处理机在育苗生产中推广应用后,不仅可有效处理废水再利用,减少病害,提高苗种质量与产量,同时节约水资源与利于环境保护,对于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意义。

郑伟,张蕴[3](2011)在《河蟹土池育苗的误区与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河蟹土池育苗市场存在诸多误区。笔者根据2006-2008年在射阳地区的投资经验,结合河蟹土池育苗市场的现状,对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土池,土池育苗过程中出现的亲蟹选择、水质净化、投饵、用药、淡化及销售方面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看法,以期引导育苗场家降低投资风险,不片面追逐高利润,培育出健康优质的蟹苗,使河蟹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张志勇,李洪波,么学好[4](2010)在《河蟹池塘养殖技术》文中认为

张杰[5](2009)在《南通地区河蟹苗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河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消费市场十分广阔,目前已成为我国内陆水域重要的增养殖对象。我国的河蟹分布区域较广,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瓯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分布密度较高,其产卵场主要集中在长江口沿岸和环黄渤海沿岸的海淡水交汇水域,我国的江苏、上海、浙江、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等省市是天然蟹苗的主要产区,其中长江、辽河、瓯江等水系的天然蟹苗产量最高。而人工育苗的繁殖基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江苏省、浙江省、辽宁省和上海市,其中江苏省的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南通市是江苏省蟹苗的主要产区之一,其产量占江苏蟹苗总产量的20%,河蟹苗种生产已经成为南通地区水产养殖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其苗种生产规模和育苗技术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当地广大蟹农的收益和地方财政的收入,因此研究河蟹苗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南通市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通地区主产长江水系蟹苗,长江水系蟹苗与辽河水系蟹苗相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养成的商品蟹不仅规格大,而且产量高、品质最优,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主选品种。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人工养殖以来,苗种的供给问题一直是养殖面积扩大和产量提高的制约因素之一,随着天然海水育苗、人工海水育苗、工厂化育苗和池塘育苗技术瓶颈的突破,蟹苗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蟹苗的供给已由紧缺转为滞销,由此引发的育苗产业危机已引起学者和业者的普遍关注。南通地区河蟹育苗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国内其它地区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所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相似,研究南通地区河蟹育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获得的成果可为国内其它地区蟹苗产业所借鉴,因此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南通地区的蟹苗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集工厂化育苗、土池仿生态育苗、幼体饵料培育、病害防治及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生产体系,育苗技术成果已由早期的小试、中试转化为目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和育苗单产大幅度提高,为河蟹养殖业苗种来源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河蟹育苗生产也存在着发展规模扩张过快、苗种质量良莠不齐、产能严重过剩和市场销售不畅等问题,丰产不丰收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且亏损面正在逐年扩大,如何确保河蟹产业能够健康、稳定和有序的发展已成为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南通地区蟹苗产业现状的分析和发展战略的讨论,总结了河蟹育苗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应汲取的教训,并针对南通地区河蟹苗种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南通河蟹苗种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思路,并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和市场的变化趋势,提出了苗种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重点及规划和部署,同时对如何确保南通地区河蟹苗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南通地区河蟹苗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于多方协同和产业联动,同时必须适度压缩生产规模,做到按需定产和有序发展,并在优质亲本培育、良种选育、水域生态改良、优质天然饵料培育、苗种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市场规范与监管等方面予以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政策配合,以推动南通地区河蟹苗种繁育与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徐如卫,江锦坡[6](2009)在《河蟹育苗池塘底质管理技术的初步研讨》文中指出结合河蟹土池育苗实际,对育苗池塘底质的演变规律及其对育苗生产的主要影响进行了分析研讨。据此提出了强化产前准备措施、控制外源有机物入池量、消减池内沉积废物和灵活调节池水深度等实用技术要点,为有效管理苗池底质及水质提供参考。

周建春[7](2009)在《生态养殖技术对加州鲈生长及养殖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运用生物调控技术(种草、种菱藕、投放螺蛳河蚌、放养鱼蟹虾),通过水质监测和人工调控为加州鲈及混养品种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构建了一种合理的跨越不同生物间的食物链层次关系。为了提高加州鲈养殖整体效益,分别进行了以下三种生态养殖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加州鲈与河蟹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合理种苗放养量和生态调控措施为:加州鲈适宜放养当年大规格鱼种或一龄鱼种1000尾·667m-2左右,混养一龄幼蟹为500尾·667m-2,青虾放养11.5万尾·667m-2;螺蛳适宜投放量为200-300kg·667m-2;水草春季宜种苦草,种草量80g·667m-2,夏秋季宜移栽轮叶黑藻、小茨藻、伊乐藻等,栽草量10kg·667m-2,确保水草覆盖面积达到池塘总面积的30%以上。(2)“加州鲈与青虾、河蚌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合理种苗放养量和生态调控措施为:加州鲈适宜放养当年大规格鱼种或一龄鱼种1000-1200尾·667m-2左右,混养青虾11.5万尾·667m-2;三角帆蚌投放量为100-200只·667m-2;春季水温15℃左右栽种菱藕,菱盘用种量400kg·667m-2,平均栽种300穴·667m-2,母藕用种量250kg·667m-2,确保叶片覆盖池塘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60%。(3)“自净式围栏内网箱养殖加州鲈模式”的合理种苗放养量和生态调控措施为:加州鲈适宜放养当年大规格鱼种或一龄鱼种3035尾·m-2;围栏内混养一龄幼蟹为400尾·667m-2;青虾春季放养0.51万尾·667m-2,秋季放养1.52万尾·667m-2;鲢鱼放养100尾·667m-2,鳙鱼放养30尾·667m-2;围栏内螺蛳适宜投放数量为200-300kg·667m-2;围栏内春季适宜种植苦草,用种量80-100g·667m-2;夏秋季适宜种植或移栽轮叶黑藻、小茨藻、伊乐藻等,用草量10kg·667m-2,确保水草覆盖面积达到池塘总面积的40%以上;围栏内边移栽水花生量50kg·667m-2,以利于净水抗风浪。本研究采用生态调控措施调节关键环境因子,改良养殖环境,避免了养殖自身污染的产生;又通过饵料资源的充分利用、高效转化,为加州鲈养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陈卫境[8](2007)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Milne-Edwards),为我国特产,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海和渤海沿岸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河蟹的生产形式开始由天然捕捞向人工养殖转变,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的支柱产业。本研究总结了河蟹的生活习性、繁殖习性、生长习性等重要生物学特性,概述了河蟹在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分布及养殖情况,并就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河蟹的产业化生产惟有注重亲本的种质和商品蟹的品质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大规格河蟹的健康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而且也是满足无公害产品市场需求的一种生产模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河蟹的种质改良和生态调控,实现大规格河蟹的健康养殖,生产出规格大,品质优良的无公害河蟹。本研究主要从养成大规格河蟹的四大关键因素(种质、饵质、水质、底质)以及防逃、病害防治等重要技术环节入手,结合多种试验与示范,阐述了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技术要求和生产方法。种质是对河蟹亲本、苗种选育提出的质量要求,选择优质蟹种和解决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是大规格河蟹生产的基本要素。饵料和水域生态质量是大规格河蟹生产的基本保证。研究河蟹的营养需求、人工全价饲料的生产技术以及合理的投喂方法是大规格河蟹生产的基本要求,其技术指标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的技术标准,水体质量必须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要求养殖水温通过水草的种植、水位的调节和池塘结构的改造后实现人工调控,适宜水温为15℃-30℃,以22℃-28℃为最佳。溶氧≥5mg/L。pH值的适宜范围为7.0-9.0,最佳7.5-8.5。透明度的适宜范围为30-50cm,最佳50cm以上。氨氮(NH3-N)≤0.1 mg/L,硫化氢(H2S)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cm,底泥总氮<0.1%。底质是河蟹生长的主要栖息地,蟹池底质对河蟹生长的影响较大,必须通过严格清塘、水草种植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来加以改良,以利于蟹病的预防与控制。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与研发过程中,作者通过应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使河蟹对饵料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饲料系数比同期对照池降低0.5以上。同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后,河蟹的成活率提高了8%,亩产量提高了10%左右;使用微生态制剂后,对提高鲢鳙鱼套养成活率的效果并不明显,但试验池的商品鱼规格平均比对照塘高出150克/尾。通过池塘种植苦草养殖虾蟹的研究,可以发现种植苦草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重金属和降低水温,而且在放养规格、密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河蟹的养成规格比对照池大15-50克,经济效益显着上升。为达到河蟹健康养殖的目的,蟹病防治过程中的合理用药也十分重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各试验点的累计平均发病率为30%,经过推广河蟹的健康养殖和安全用药技术以后,2006年的试验组的河蟹发病率平均降低了16%,细菌性水肿病和黑鳃病的平均发病率仅为10.33%。除此之外,本文结合当前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途径和措施。

张明[9](2003)在《硝化细菌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硝化细菌是一大类在自然界氮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微生物菌群。由于它们严格自养、生长缓慢的生态生理属性,使硝化细菌的检测和应用等受到限制。而目前我国氮污染的问题又日趋严重,许多应用领域都迫切需要进行氮污染的治理。本文主要对硝化细菌的检测、富集培养和保存技术等进行基础应用研究,并对硝化细菌在河蟹人工育苗水处理生物组合技术中的应用、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中的应用和高效低能耗生活污水生物脱氮系统中应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硝酸细菌MPN—Griess计数法所用培养基的亚硝酸盐浓度对计数的周期和结果均有影响,采用0.1mmol/L亚硝酸盐的培养基,进行4周的计数培养,是最优的硝酸细菌MPN—Griess计数法。 2.荧光原位杂交(FISH)可快速检测硝化细菌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3.采用硝化细菌的偶氮盐(INT)还原计数检测法对活性污泥的硝化细菌进行检测,所得的结果与传统的MPN—Griess法检测值有着很好的相关性,INT法检测周期为2天,具有快速、简便、操作容易等优点,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硝化细菌快速计数检测方法。 4.选取富含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作为富集培养的对象,采用纯无机培养基对硝化细菌进行定向富集培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大量硝化细菌富集培养物,硝化细菌数约占总菌数的99%以上。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后直接避光保存是一种较佳的保存方式,经3个月的保存其硝化细菌存活率为26.7%,其比衰减率为0.0138d-1硝化细菌。 5.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采用投加硝化细菌等有益组合微生物进行强化挂膜的生物膜法工艺可保证养殖水体中氨氮有效去除,且该硝化生物膜能迅速适应进水盐度升高的变化;在HRT1.2小时条件下,可将氨氮浓度5mg/L模拟养殖废水处理至出水氨氮0.7mg/L以下。在河蟹人工育苗生产性应用试验中,采用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与投加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饵料生物应用相结合的生物组合技术,在不换水的条件下,可使试验苗池水体氨氮保持在博士论文中英文摘要0.smg/L以下,水质明显优于频繁换水的对照苗池,试验苗池蟹苗成活率、产量和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苗池。该生物组合技术可使河蟹人工育苗系统封闭运行,池水循环利用,降低育苗生产成本,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硝化细菌应用于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的应用研究表明,采用投加硝化细菌的人工强化挂膜方法,可使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填料的硝化生物膜成熟时间较自然挂膜法缩短2/3;该反应器在气水比为0.2时,就可保证氨氮的有效去除。在进水原水溶解氧在smg/L以上,而氨氮浓度在lmg/L以下时,可以采用不曝气充氧方式运行,出水氨氮等指标可以达到O.smg/L以下,但出水溶解氧偏低。该填料生物膜上的硝化细菌数量与异养细菌大致相当,硝化细菌略占优势。反应器不同高度的生物膜分布有较显着的差异,其硝化细菌数量随着水流的方向逐渐减少,但异养细菌数量却无显着差异;生物膜厚度也随着水流方向逐渐减小;但随着反冲洗的进行,硝化细菌分布的分层特性将逐渐减弱。采用硝化细菌强化挂膜的好氧一厌氧生物滤池在仅需水力提升动力消耗的条件下,运行效果良好。在进水COo为1 05一48omg/L,BOD为43一285mg/L时,容积负荷在0.05一。.46KgBoD/m3.d时,该反应器对废水中c0D的去除率可达80%一90%,出水CODc「低于70mg/L;BODS的去除率可达90%95%,出水低于20mg/L,可达标排放。对COD在200mg/L的低浓度城市生活污水而言,在容积负荷。.20一。.25kgBOD/m3·d时,出水NH3一N在gm留L左右。对c0D在400mg/L左右的常规浓度城市生活污水而台‘,在增加回流后,负荷小于0.1 skgBoo/m3·d时,出水NH3一N低于一smgzL。

张明,史家梁,徐亚同[10](2003)在《河蟹人工育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取在养殖池内投放和接触氧化水循环处理装置内接种挂膜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放线菌等环境有益微生物 ,并与微藻、光合细菌等活饵料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池水净化循环处理技术 ,通过基础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进行了研究考察 ,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使育苗池水循环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试验苗池溶解氧 (DO)高于 7 5mg/L ,氨氮低于 0 5mg/L ,水质明显优于对照苗池 ,符合河蟹育苗要求。试验苗池蟹苗总成活率 19 4 % ,产量 175 8g/m3 ,蟹苗成活率、产量和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苗池

二、河蟹人工育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蟹人工育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华绒螯蟹天然海水土池育苗胚后发育温度及多年份水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与环境因子研究综述
    1.1 水环境因子对幼体培育的影响
        1.1.1 温度和盐度
        1.1.2 溶解氧、pH值
        1.1.3 氮、磷、COD
    1.2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方式沿革
        1.2.1 工厂化育苗
        1.2.2 天然海水土池生态育苗
    1.3 历年对水质因子研究概况
    1.4 中华绒螯蟹繁育温度研究
第二章 中华绒螯蟹胚后发育生物学零度及其有效积温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
        2.1.2 供试幼体
        2.1.3 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试验设计
        2.1.4 历史监测数据
        2.1.5 监测指标
        2.1.6 数据计算
        2.1.7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3.1 与其他相近研究的异同点
        2.3.2 幼体阶段有效积温、生物学零度和发育历期特点
        2.3.3 幼体阶段影响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的其他因素
    2.4 结论
第三章 中华绒螯蟹天然海水土池生态育苗水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地点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设计
        3.1.4 育苗水质评价参照标准
        3.1.5 采样方法
        3.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
        3.2.1 育苗池产量
        3.2.2 水温
        3.2.3 溶解氧、pH值、盐度
        3.2.4 氮
        3.2.5 磷
        3.2.6 COD
    3.3 讨论
        3.3.1 温度
        3.3.2 溶解氧、pH值和盐度
        3.3.3 氮、磷
        3.3.4 COD
        3.3.5 结论
        3.3.6 研究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2)移动式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处理机的设计与应用功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罗氏沼虾苗种培育技术与方法简况
        1.1.1 传统罗氏沼虾苗种培育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
        1.1.2 封闭式循环处理罗氏沼虾育苗池水系统及其发展现状
    1.2 水处理设备与技术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作用
        1.2.1 过滤器去除颗粒物
        1.2.2 杀菌器杀灭有害微生物
        1.2.3 生物滤器去除氨氮和亚硝酸氮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罗氏沼虾循环水育苗水处理机的设计与构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水泵
        2.1.2 流量计
        2.1.3 固液分离器
        2.1.4 紫外灯杀菌器
        2.1.5 生物过滤器
        2.1.6 增氧机
        2.1.7 定时器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水处理机的设计与构制原则与意义
        2.3.2 水处理机的定时功能
第三章 移动式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处理机应用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装置
        3.1.2 实验用水与幼体
        3.1.3 实验日常管理
        3.1.4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水处理机对悬浮物的去除功效
        3.2.2 水处理机对菌类的去除功效
        3.2.3 水处理机对氨氮与亚硝基氮的去除功效
        3.2.4 水处理机苗种培育结果
第四章 运移式滤器构制及其生物膜培养期间硝化性能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池与亲虾
        4.1.2 亲虾池日常管理
        4.1.3 简易滤器构制与虾池循环水培养生物膜
        4.1.4 生物膜培养
        4.1.5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滤器去除池水TAN浓度随膜培养时间变化
        4.2.2 滤器去除NO2-N浓度随膜培养时间变化
        4.2.3 滤器去除TAN与NO2-N速率随膜培养时间变化
        4.2.4 运移式滤器的简便挂膜及净化能力
        4.2.5 运移式简易滤器较强硝化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1. LCD12864液晶显示器控制代码
    2. DS1302时钟电路控制代码
    3. 掉电存储EEPROM控制代码
    4. STC单片机头文件代码
    5. 主程序函数代码
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完成情况
致谢

(3)河蟹土池育苗的误区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池塘开发的误区
    1. 池塘选择
    2. 池塘设置
    3. 池塘清整
二、亲蟹选择的误区
    1. 亲蟹规格
    2. 亲蟹产地与品系
三、水质管理的误区
    1. 土池纳水
    2. 水质的净化
四、投饵误区
五、用药误区
六、淡化误区
七、销售误区

(5)南通地区河蟹苗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河蟹育苗与养殖的发展历史
    2 河蟹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地位
    3 我国河蟹苗种生产的现状
        3.1 人工配制海水育苗
        3.2 天然海水土池育苗
        3.3 天然海水工厂化育苗
第二章 南通河蟹苗种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 人工育苗产业的兴起
    2 南通蟹苗的生产模式
    3 原良种培育现状
    4 幼体开口饵料的生产
    5 生产规模与产量
    6 市场状况
    7 河蟹土池育苗工艺流程及技术进步
        7.1 育苗场设施条件
        7.2 亲蟹越冬与交配
        7.3 育苗前的准备
        7.4 幼体培育
        7.5 蟹苗的捕捞、淡化
    8 河蟹工厂化育苗工艺流程及技术进步
        8.1 亲蟹培育
        8.2 抱卵蟹培育
        8.3 人工育苗
        8.4 日常管理
    9 南通河蟹苗种生产存在的问题
        9.1 育苗规模过大,供远大于求
        9.2 分散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9.3 质量意识参差不齐
        9.4 种质退化
        9.5 养殖技术滞后
        9.6 苗种管理不到位
        9.7 研发与推广力度不强
        9.8 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待加强
第三章 南通地区河蟹苗种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2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3 可持续发展应达到的目标和判断标准
        3.1 可持续发展应达到的目标
        3.2 可持续发展判断标准
    4 南通河蟹苗种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
        4.1 新要求对河蟹苗种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任务
        4.2 新的体系要求河蟹苗种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有新突破
        4.3 新的发展阶段要求河蟹苗种生产可持续发展有新思路
    5 南通河蟹苗种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5.1 坚持产业化经营
        5.2 坚持可持续发展
        5.3 坚持依法管理
        5.4 政策保障
    6 南通河蟹苗种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
        6.1 加强苗种生产技术研究
        6.2 建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
        6.3 建立种质资源与苗种生产发展动态平衡体系
第四章 提高南通地区河蟹育苗效益的技术措施
    1 种质保障
        1.1 长江水系原良种的保护
        1.2 优质种源选育
        1.3 建立蟹苗种源基地
        1.4 建立亲蟹培育放流基地
    2 育苗生态的优化与改良
        2.1 水质处理方法的改进
        2.2 底质改良方法
    3 提高蟹苗质量的方法
        3.1 培育优质天然饵料
        3.2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3.3 强化技术培训
        3.4 提高蟹苗暂养技术水平
        3.5 加强育苗后期的投饲管理
        3.6 建立蟹苗标准化生产体系
        3.7 建立河蟹苗种品牌
    4 强化市场管理
        4.1 加强行业指导,搞好科学规划
        4.2 调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市场
        4.3 重视和扶持龙头企业
        4.4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销售市场行为
        4.5 建设河蟹苗种产业信息物流平台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河蟹育苗池塘底质管理技术的初步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苗池底质的演变趋势
2 苗池底质对育苗生产的主要影响
    2.1 对底层水质的影响
    2.2 对幼体变态的影响
3 苗池底质管理的基本措施
    3.1 强化苗池产前的准备措施
        3.1.1 干池清淤, 曝晒池底:
        3.1.2 铲除池表皮层:
        3.1.3 彻底清池:
    3.2 控制外源有机物入池量
        3.2.1 重视水源处理:
        3.2.2 加强投饲管理:
    3.3 消减池内沉积废物
        3.3.1 定时开机搅水:
        3.3.2 适时加换新水:
        3.3.3 及时清洁水面:
    3.4 灵活调节池水深度
4 结语

(7)生态养殖技术对加州鲈生长及养殖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加州鲈的生物学特征
        1.1 分类与分布
        1.2 形态结构
        1.3 食性
        1.4 生长
        1.5 繁殖
    2 加州鲈养殖生产及技术模式应用概况
    3 加州鲈养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环境的影响
        3.1 养殖自身污染问题
        3.2 养殖生态问题
        3.3 养殖病害问题
        3.4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4 加州鲈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方向
        4.1 种草净水技术
        4.2 饵料多级利用技术
        4.3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5 加州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1 加州鲈的营养价值
        5.2 生态养殖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5.3 生态养殖技术的特点和功能
        5.4 加州鲈生态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验一加州鲈与河蟹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对加州鲈生长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加州鲈与青虾、河蚌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对加州鲈生长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实验三自净式围栏内网箱养殖加州鲈技术对加州鲈生长及养殖环境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实验四 加州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及渔药使用 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河蟹的生物学特性
        1.1 河蟹的形态特征
        1.2 生活习性
        1.3 繁殖习性
        1.3.1 河蟹的生活史
        1.3.2 河蟹的繁殖习性
        1.4 生长习性
    2 世界河蟹分布概况
    3 我国河蟹分布、养殖概况
    4 国内外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现状
        4.1 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种质研究方法
        4.1.1 选择优质蟹种
        4.1.2 优质蟹种来源
        4.1.3 合理放养
        4.2 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饵料研究现状
        4.2.1 国内外研究情况
        4.2.2 河蟹的营养需求
        4.3 河蟹人工配合饲料技术
        4.3.1 饵料质量保证和投喂方法
        4.3.2 注重提高河蟹的蜕壳率
        4.4 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水质控制方法
        4.4.1 水源选择
        4.4.2 生态环境的改良
        4.4.3 使用光合细菌(PSB)改善水质
        4.5 病原体控制方法
        4.5.1 建立检疫制度
        4.5.2 严格清塘
        4.5.3 蟹苗检疫
        4.6 大规格河蟹养殖的水质管理方法
        4.6.1 水质调节
        4.6.2 水位调节
        4.7 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底质改良方法
        4.8 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防逃方法
        4.9 河蟹健康养殖的病害防治方法
        4.10 河蟹颤抖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4.11 河蟹黑鳃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4.12 河蟹“上岸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4.13 河蟹蜕壳障碍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4.14 河蟹土池育苗中利氏才女虫幼虫的防治方法
        4.15 防止氨中毒的方法
        4.16 “蟹奴”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4.17 纤毛虫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4.18 水霉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4.19 肠炎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第二章 大规格河蟹培育的关键技术研究
    1 河蟹健康养殖中应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池塘的要求
        1.1.2 套养鱼种的要求
        1.1.3 微生物制剂的用法用量
        1.1.4 水质分析方法
        1.1.5 日常管理
        1.2 试验结果
        1.2.1 光合细菌在池塘中的效应期变化
        1.2.2 微生物制剂使用后水体改良状况
        1.2.3 使用光合细菌后,鱼蟹的生长情况
        1.2.4 养殖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分析
        1.3 讨论与小结
    2 池塘种植苦草养殖虾蟹技术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池塘清整
        2.1.2 种苗投放
        2.1.3 水草种植
        2.1.4 日常管理
        2.2 试验结果
        2.3 讨论与小结
    3 河蟹健康养殖合理用药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蟹种质量
        3.1.2 清塘
        3.1.3 河蟹放养
        3.1.4 池塘生态养殖模式
        3.1.5 饵料投喂
        3.1.6 设置食场或食台
        3.1.7 水质调节
        3.1.8 安全用药
        3.2 试验结果
        3.2.1 发病及治愈情况比较
        3.2.2 经济效益比较
        3.3 讨论与小结
结语
    1 当前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河蟹良种选育
        1.2 加工技术有待突破
    2. 对策分析
        2.1 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模式研究开发
        2.2 河蟹良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2.3 提高河蟹产品质量的技术与方法
        2.4 品牌建设与出口创汇
参考文献
致谢

(9)硝化细菌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硝化细菌概述
        1 硝化细菌的分类
        2 硝化细菌的特征
        3 硝化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硝化细菌的生长
        5 硝化细菌的衰减与死亡
        6 影响硝化细菌生长的外界因子
    第二节 硝化细菌的检测
        1 硝化细菌数量的MPN检测法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硝化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第三节 硝化细菌的应用技术概况
        1 生物增强技术介绍
        2 硝化细菌菌剂的开发概况
        3 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
        4 硝化细菌产品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概况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第二章 硝化细菌应用基础研究
    第一节 硝化细菌的分离与纯化的研究
    第二节 硝酸细菌MPN-Griess计数法的改进
    第三节 FISH技术在硝化细菌快速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第四节 硝化细菌的偶氮盐还原法快速计数检测研究
    第五节 各种硝化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和评估
第三章 硝化细菌的富集培养技术和保存研究
    第一节 硝化细菌富集培养技术的研究
    第二节 硝化细菌富集培养物的保存
第四章 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小试研究
    第二节 河蟹人工育苗养殖水处理的生产性应用试验
第五章 硝化细菌在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第六章 硝化细菌在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装置中的应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河蟹人工育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础试验
        1.1.1 悬浮生物法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处理模拟养殖水试验
        1.1.2 模拟养殖水连续进水试验
    1.2 生产性应用试验
        1.2.1 试验苗池及水循环处理系统
        1.2.2 有益微生物的组合应用
        1.2.3 接触氧化池挂膜
        1.2.4 饵料生物的应用
        1.2.5 系统的运行与日常管理
    1.3 分析测试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基础试验结果
        2.1.1 悬浮生物法与生物膜法净化模拟养殖水试验
        2.1.2 模拟养殖水连续进水试验
    2.2 生产性试验结果
        2.2.1 对氨氮的处理效果
        2.2.2 增加溶解氧的效果
        2.2.3 微生物的变化
        2.2.4 河蟹幼体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的效果
    2.3 配制海水河蟹人工育苗水循环净化处理方案
3 讨论
    3.1 生物组合技术在水产养殖系统中的作用
    3.2 生物组合技术净化养殖水体的效益分析

四、河蟹人工育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绒螯蟹天然海水土池育苗胚后发育温度及多年份水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的研究[D]. 王璞.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2]移动式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处理机的设计与应用功效[D]. 蔡青霖.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2)
  • [3]河蟹土池育苗的误区与分析[J]. 郑伟,张蕴. 科学养鱼, 2011(07)
  • [4]河蟹池塘养殖技术[J]. 张志勇,李洪波,么学好. 黑龙江水产, 2010(01)
  • [5]南通地区河蟹苗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与分析[D]. 张杰.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6]河蟹育苗池塘底质管理技术的初步研讨[J]. 徐如卫,江锦坡.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7]生态养殖技术对加州鲈生长及养殖环境的影响[D]. 周建春. 苏州大学, 2009(09)
  • [8]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研究[D]. 陈卫境.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9]硝化细菌应用技术研究[D]. 张明.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3)
  • [10]河蟹人工育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研究[J]. 张明,史家梁,徐亚同. 淡水渔业, 2003(01)

标签:;  ;  ;  ;  ;  

河蟹人工育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